登陆注册
7380900000029

第29章 附录:部分采访稿和论坛发言分享(4)

亿邦动力网:您具有25年的传统零售经验,参照线下零售的发展历程,垂直网站在扩充品类上您有什么建议?

黄若:屈臣氏做好屈臣氏的生意就好,如果要想变成沃尔玛,那么沃尔玛必然不会放过屈臣氏,最终的结果是屈臣氏会被沃尔玛打得遍体鳞伤,还会被忠诚于屈臣氏的用户骂得狗血喷头。所以对于线上业务也一样,垂直B2C确立好自身的定位之后,只要做相关品类扩充即好,不要动不动就想搞多大。中国人习惯犯的错误——贪大,挑战吉尼斯如果作为个人兴趣有点意思,但做公司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我做了近30年的零售,最深刻的一点体会是,一定要先搞清楚什么生意不能做,而不是一上来就所有生意都想碰,觉得我做什么都行。世界上可以做的生意很多,但你一定做不过来,而且你也一定不会具备所有生意都做的条件。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确立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围绕这个核心竞争力,外面的诱惑都要抵挡住。这一点,国外的公司做得比我们好,记得当初我在做淘宝商城的时候,和惠普的人交流,告诉他们在淘宝开店的种种好处,惠普一句话就说白了——惠普线下销售,走的是B2B的渠道,不具备toC的功能。如果淘宝给我一个订单要100台电脑,我可以做。但如果给我100个订单,每个订单要一台电脑,这件事对于惠普自身来说,不是他们的企业优势,所以他宁可让别人做这个生意。

很多时候我会听到这样的年度目标:今年我们要做到京东销售额的三分之一,或者多少。我不明白这样错误的心态如何领导一家企业,因为这个企业自己没有目标,而是在不断地用别人的脚印做自己的标杆,这样你是做不出有经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百年企业的。

做企业,需要分析自身优劣势——你可以做,但不代表你做得好。人云亦云,哀哉。

B2C依然存在创业机会未必需要大钱亿邦动力网:如果傍了“大款”,比如搭上了腾讯、百度这样的巨头,是否可以考虑扩展品类做大规模呢?

黄若:现在这个电商环境,傍上大款的电商的确日子会好过点,但依然不是根本解决之道。反过来看他们扩展品类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我们前面聊到的运营效益问题,傍大款之后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成本是3块,卖出是5块,中间只有2块钱得活动空间,傍大款之后在某些方面成本降低了一点,中间活动空间增加了一点,但是没有戳到根本上。

亿邦动力网:现在还有一种言论,认为做B2C必须要有钱。并且,如果能傍上大款就更安全。您怎么看?

黄若:我完全不认同,这是很错误的概念。有人认为电子商务是个很烧钱的游戏,因为他认为没钱不能进来。而我认为这只是一种买卖方式,而不是一种烧钱游戏。如果你能把模式、效率、顾客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了,根本不是钱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只有大笔花钱才可以做到。你有没有想过在不花钱的情况下把顾客拉来,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不花钱拉顾客的营销方法,只是没人去挖掘。据我所知,台湾很多B2C网站就完全不是靠一味的烧钱烧出来的。国内这个领域有风险投资追捧,钱来得容易,大家就在那里一二三编故事、讲故事。烧的是别人的钱,至少不心疼。

今天,B2C依然存在创业机会。只不过你要认清楚你是个农家子弟,你是要辛辛苦苦耕耘的,你不是富家子女,出门就有七八个丫鬟为你服务。而今天的B2C,动不动就要租五星级办公室。我管理过好几家大的零售公司,最贵的办公室,在北京二环,每天2.8元每平米。而现在这些新开始的B2C网站,不要说地下室了,有多少是在超豪华的写字楼里?

亿邦动力网:中国电子商务经历十年多的发展,从成绩上说,您给予什么评价?

黄若:我个人觉得,中国电子商务十年的实践,除了淘宝,B2C整个行业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整个行业不挣钱,看不到盈利点,整个行业没有建立起例如淘宝商圈那样的特色,整个行业经营效率极低。大家都在赌一个未来,抱这种心态的时候,即使你有希望,能够咸鱼翻身的也一定是极少数。但从行业前瞻的角度,我依然十分看好B2C,因为市场空间容纳还很大。

原文链接:http://www.ebrun.com/20111208/37014.shtmlE.黄若:把顾客的腿养成作者:i天下网商发表于:2012/02/29做互联网零售的很少去想我怎么把每一个客人留住,而传统零售就算是在好商圈,也只有十万户的人家,所以要尽量把每一个顾客都留下来。

细分是王道

我有一句话实际上很得罪人,我想说电子商务在中国十年下来,除了淘宝以外这个行业其实是失败的。不在于这个行业死去多少先烈,关闭了多少公司,而在于到现在为止大家没有找到最基本的道路。

电子商务说到底是零售企业,零售业就是买卖行业,挣的是买卖的钱。我们犯了一个方向性错误,这就只靠花钱买流量来拉客。但是就算有再多的客人进来,没有沉淀下来就是无效的。好比你有一个水桶,你只关注往里头续水,却不花精力解决这漏水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说电子商务的冬天来了。行业本身是个快速向上发展的行业,行业前景我依然看好,但这个说法指的是融钱变得困难,这是事实。你融资的时候,A轮、B轮可以拿PPT去说,甚至在中国这个比较新兴市场上,到了C轮你还可以编一些故事,但是到了C轮以后呢?现在很多电子商务公司都走到了C+,但是还没有一个盈利的模式出来。

我没有任何恶意,说这个可能会比较得罪人,我觉得十年下来中国的电子商务,淘宝比较良性健康,但B2C的十年是失败的。中国B2C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家盈利的企业,或者说有希望盈利的企业。很多时候有一种误导,像京东、凡客都在误导市场说我们做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规模效应,但电子商务如果没有经营上的效益,那就不是靠规模能够走出来的,特别是在从事买卖零售渠道的模式下。

平台的机会仍然存在,淘宝实在太大了,一家公司占有市场份额的80%,在这个前提下应该会出现一些子商圈。比如说香港是一个购物天堂,但是它下面有许多子商圈,比如说电器街就是专门卖电器的、女人街就是专门卖服装的。我相信未来的电子商务会出现以身份、年龄、区域为划分标准的子商圈。这种商圈虽然体量上不是很大,但是顾客的互动能力,顾客的引导性会更强。

专业性比较强的人群和品类是一种选择,比如说有一个照相发烧友的人群。或者就是找到具有相同特征和需求的一群人,比如18到25岁小女生穿衣搭配很容易“迷路”,淘宝这个商圈很大,她们可能进去很难挑出来适合的衣服来。这时候我就找七八个人,然后把淘宝里面最适合这些小女孩的衣服,搭配好以后全部拉到我的网站上来的。淘宝里面要找一个围巾有好几千,但是这个里面只有四五十个,这个实用性很强,而且这个年龄段比较依赖别人的意见,我只做一个淘客网站就可以很赚钱了。

我非常看好比较小的商品子类目,做自有品牌为主的。电子商务的价格透明性导致做渠道是相当相当困难的,因为每个消费者购买之前会有一个比较,但是你做自有品牌,别人就不能这样比较了。

传统企业远期看好

中国的传统企业到现在为止,基本上不具备做B2C官网,或者独立性网上销售的能力,因为他们固有的惯性思维没有改过来。我觉得到今天为止他们的尝试还不成功,第一个就是惯性思维没有那么快转变,还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不愿意从头开始;第二个中国传统行业有每年8%~10%左右的增长,现在还没有被逼到角落里,不需要寻找生存之道。

但是人总有觉醒的时候,别人18岁觉醒,我这个人比较笨,但是到了30岁肯定也该觉醒了。传统企业对品牌的理解,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分析,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是电商所不擅长的,一旦当它们觉醒过来,能量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就好比陆军和空军。电子商务是空军,可以在很短的时候占有很多份额,但是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琢磨经营的每个细节,现在电子商务圈大多不强调对细节的关注。大家都满足于60分万岁,觉得只要攻城掠地,经营方面差不多就行了。这种现象在90年代线下连锁零售快速发展的时候就曾经有过,很多公司只注意开新店,不重视已有门店的经营,最后吃大苦头,不少红极一时的连锁零售因此垮台。在传统行业,竞争态势逼得你至少要做到90分才能生存。

我们做互联网零售的很少去想我怎么把每一个客人留住。而传统零售就算是在好商圈,你也只有十万户的人家,你不可能把杭州都拉过去,所以要尽量把每一个顾客都留下来。

顾客可以很挑剔,但是又可以很容易的服务。怎么把顾客的腿养成?我讲一个传统零售的一个实际例子。我在上海做易初莲花,我要开一个新店,开张广告要三个月,这三个月促销计划要有整体安排,我告诉他们在这段时期,所有商品的价格只能往下走,不能往上走。再看国内的零售业,绝大部分情况是,青岛啤酒2块钱一瓶,两个礼拜后价格上去了。顾客第一个礼拜进来的时候东西很全,价格也便宜,他回去和家人说了,结果两个礼拜之后价格上涨了,他就感觉上当受骗了,再也不来了。

我每到一个新的城市生活,前面两个月理发都要试试新地方。第一家不太满意,不去了,第二家感觉还好,我就重复去那家店,找那个师傅,几个月下来,已经养成了习惯,哪怕你偶尔有不满意的地方,下次你还是照样去,因为你形成习惯了。如果到第十一次的时候,理发师给我刮脸的时候不小心划了一条很大的口子,我是很生气,但是过了二十天我还是会去这一家,因为习惯了,你的腿已经被养成了。这就是零售所说的,同样一个顾客可以很挑剔,也可以很好说话,只要你把他来你这里的习惯养成了,他就是你的永续订单。

传统行业按理说比电子商务在客户统计方面是落后很多的,但是我们还是有许多的手段来维护客户关系。比如说我在麦德龙时我们有一个顾客唤醒计划,三个月没有来了?好我唤醒你。如果三个月唤醒计划没有用,那六个月的时候我还有办法,如果十二个月你都没有来,那我送你一桶花生油行不行?

传统零售非常重视商品排列的顺序和逻辑。在传统行业来看,商品排列的顺序和逻辑不是给我用的,而是给客户用的,这是一个导向牌。如果客户逛了几次,卖咖啡的右侧都是卖糖的,那么这个顾客每次去都会有这么一个逻辑。通常来讲,你的商品排列顺序一调,盈利就会下降。有的时候我们认为商品的内部调整是小事情,实际上它是给顾客的,不是给我们的。很多人经常到网上找不到很多的商品,除非是通过搜索,但不是每个顾客都那么理解搜索的关键词。就冲动性购买而言,品类展示的路径所产生的潜在销售效果往往更加明显。

原文链接:http://i.wshang.com/?p=2614F.黄若:冷眼看电商文:黄若发表于:2012年6月《天下网商》杂志现在有个现象值得探讨,就是谁都觉得电子商务很热,谁都前仆后继要往里跳,但谁都挣不到钱,这是很典型的雾里看花现象。对于电商谁都很迷茫,但是迷茫的人他不会回过头来说我什么都没看到,却说这里很热闹你赶紧过来。后面的人问你到底看到什么了?谁也说不清楚。我曾经做了大半辈子的零售,又做了好几年的电商,今天在这里谈谈我对电商的一点看法。

电商只是个媒介

电子商务这个行业到底是什么,是商业的表现形式呢,还是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买卖关系?我见过零售业从批发市场走到连锁超市再走到专卖店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在线上也一定会经历从集市到商城,到小而专的品类专卖店,最后到品牌专营店,这个过程是一定的。换句话说,你的目的要从北京到上海,你是坐火车还是飞机是一种选择,在没有发明飞行器之前你只能选择火车,就是说你只能到卖场里去买东西。但是现在发明了飞行器,你可以乘飞机走,不等于说飞机的优势一定超越火车,所以也不能简单地说电子商务的优势一定超越地面零售。人们很少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总的来讲,电商只是个媒介,我最后把大米买回家,这个时候有若干种方式,有卖场、批发市场、打电话送货上门,现在又有了电商。每个媒介都有其优缺点,最后总结来说就是:对于不同的用户,你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的需求?

中国电子商务的现况,严格意义上有两个环境,淘宝的环境和www的环境。我们可以看到,淘宝的整体销售环境是良性的,绝大部分的卖家都能挣到钱,www的环境就不尽然,大家都在拼命烧钱,都在赔钱。但是在淘宝环境里大家不敢多投钱,因为觉得都投在了一家公司里,是把被子铺到淘宝的大床上,不保险,特别是近日淘宝商城的风波,让更多人有这个顾虑。而www则有很多公司拼命投钱,正常来说这应当是一个“J”字型的曲线,就是说你投的时候是往下走,但最后是会翘起来的。但如果翘不起来就死了呢?所有的钱都打水漂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团购,团购从成立的第一天起,我就说这是个毫无前途的行业。团购本身只能做一个促销手段和促销形式,他构不成一个行业,他没有办法构成一个行业。他所贩卖的东西是没有逻辑的,是支离破碎的,今天有个餐馆2折,明天有一批枕头3折,再过两天说哪里有个机票一折,支离破碎肯定是不能成为行业的,成为促销手段没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团购里做的最好的就是聚划算,因为他依附着淘宝这个整体,然后弄出个促销的板块来。我到聚划算上看,有我就买,没有我照常可以从淘宝其他地方找到我要的东西。B2C作为一个行业,发展了十年,至今没有走出整体亏损的怪圈。有人说我们今天不挣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挣钱,这话如果不加定义,那实在就是忽悠。

中国电商市场的格局

第一,淘宝毫无疑问是老大,但从整个市场的长远发展来讲,一家独大是不会永远持续的。第二,平台模式与买卖模式相比,我更看好平台模式。第三,就目前现在的B2C网站,他们的先行优势有,但非常有限,作为商务形态,已经做的东西还非常少,很多最根本的东西没有触及,例如如何有效的留住顾客。零售公司最后积累下来对这个公司有用的,可能只有顾客群体这一项硬门槛硬指标。第四,市场上前10位的除了淘宝外,都没有什么绝对的领先优势。

首先,你的体量都不是很大;其次,你在商品类别上的占有率不是很高;再有,所有的企业都做的很浮躁。我一直认为那些比较早开始的B2C,例如新蛋,红孩子,当当等,如果认真的做有限的两三个商品类目,他的成功机会要远远大于全部放开,因为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够做全品类,而在中国的这种市场环境下更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

大的机会,比如说有公司要做和淘宝PK的,有没有机会?有,但是要具备2个前提:第一,需要巨量的资金;第二,需要一个已经有品牌在先的东西,比如说腾讯这样拥有巨大流量的企业,比如说线下的大公司要狠狠的砸一下。中国的传统行业在互联网都做的不好,但是你不能否认一点,有一天这只狮子突然醒过来脱胎换骨的话,他的体量还是很可怕的,只不过到现在为止在中国没有。美国现在电子商务的前十位除了亚马逊以外,别的大多来自成功的传统行业,在中国我们只看到失败的例子,但我们不能排除有一天他可能会成功。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头是亚马逊,在美国亚马逊的模式很成功,所以试图搬到中国来,不过它的中国公司做得不是很好,我觉得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管理文化的水土不服。好比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美国人打开一个新的网站,前面的一个网页就关闭了,而中国人打开网站是则开一个新的页面。对于美国人来说,开很多网页他觉得太乱了。我们在淘宝转完一圈发现打开了三十个页面,这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已经很习惯了,中国人反倒不习惯click back(后退)。像这样很小的习惯是没办法让顾客跟着你改变的,但这么显而易见的东西在亚马逊要讨论三年。那些大佬会觉得我很成功啊,我为什么要为你这个东西去改变?

新机会在垂直、服务、移动

电子商务市场远远没有到饱和的地步,更多的机会一是来自于垂直类的东西,尤其是做自己品牌的垂直类的东西,他虽然不一定做那么大,但他需要的顾客群体不会很多,顾客忠诚度比较高,这个其实也符合线下的做法。就像一个杯要装满,得装几个大石头,然后小石头,再来沙子,觉得没空间了,再把水往里面灌,依然可以找到机会。比如专门做一个卖调料瓶的网站,他顾客群体可能很小,但是喜欢的人不会跑掉,而且我也没有想一年做几十个亿。

关于品牌说到底就两种做法,一种叫产品品牌,如联想笔记本;一种叫渠道品牌,如国美。有个别公司将二者合二为一,典型的如宜家、屈臣氏。对于电子商务的创业来讲,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你是要做哪种品牌?产品品牌、渠道品牌,还是合二为一?第二,你是要在淘内发展还是淘外发展?如果要做渠道品牌在淘内发展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等于是在别人的地盘上卖别人的货,这种情况下要做独立的卖家才有意义。不同的品牌定性不一样,如果你想做3C产品、运动鞋,自有品牌那就很困难。但是如果你要做床上用品、女人内衣,就相对容易点。还是要看不同的类别和定位。从最宏观的层面来讲,电子商务的产生对做产品品牌是个很好的机会,产品品牌最困难的一点就是品牌营销。传统的品牌营销必须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做,一个店一个店的开,时间是很漫长的,而互联网大大压缩了这个时间,我可能在两年之内就闯出一个全新的商品品牌来。

电商行业的另一个投资机会是提供配套的服务,这个方面现在是严重滞后的。我们现在只看到最基本的服务需求就是支付和物流,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你总得把钱付了,总得把东西送到。但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很多我们没有被重视的,像call center、CRM,专门处理这种售后服务和产品维护。比如我能不能开个网站专门做所有淘宝网上电器的保修?我和商家签个合同,在全国建这种网络,而不是商家一个一个来保修。因为商家里很多是店铺商保,店铺商保是很难实现的。那我如果成立个公司专门做这个的话,第一淘宝会支持我,第二商家愿意接受,我就把很多单个没有效率的东西集中在一起。

移动的机会很多。我习惯于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销售的未来趋势。八零后是键盘的年代,九零后是两个拇指的年代。我几个孩子都是九零后,他们现在都不怎么用电脑了。每天十个小时都是用iPhone上网。做零售一定要跟着客户的需求走,顾客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从这个角度来说,移动电子一定是下一步。

移动里面现在做的比较多的,一是是做个电子商务的WAP版、或者APP版。第二呢,大家比较关注生活类的东西,比如说上网找餐馆、洗衣店、电影院。应该说现在大家的尝试还是一个比较浅层的阶段,创新的东西不多。一个新的业态一定不是把现有的业态照搬过来,否则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Google、不会有亚马逊。

传统企业心态要清零

从长远来看,传统企业做电子商务会后发制人,但是未来两三年之内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导致过去三四年传统企业不成功的因素还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是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不像美国经济受到萎缩的压迫。人是被逼迫在角落里才会图变,我发展速度慢一点,但我还是在扩张、还是在发展,所以我们没有切肤之痛。如果被逼到那个地方,会有从零开始的心态,这种心态在中国所有企业探讨做电子商务的时候都普遍缺失,总觉得自己有品牌优势,有现成供应链,有顾客认知,总觉得比那些什么都没有的小年轻从零开始有利的多。这就是企业过往的积累在迈向新行业的时候往往成为一种负担。在好天的时候想到补屋顶的人少之又少,而现在不是下雨的时候,中国绝大部分的品牌还是在以每年30%的速度发展,对于他来讲电子商务是添砖加瓦的事。而对美国而言,因为整个经济饱和,线下销售甚至负增长,所以新的创业型电子商务再挤进来,就把传统行业逼到不进则退的角落了。

当你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你必须假设你的品牌影响力是0,你要带着温州人进入俄罗斯市场时的心态。在开辟俄罗斯市场时,根本没有人知道你这个品牌在温州有几家,这是个全新的市场。在这个前提下,去开辟个新品牌,新团队,这些都好说。昨天我还在和一家很著名的传统品牌总裁聊,他们想做电子商务,三分钟我就和他们说:对不起,你们这个最好别做,运作不成。他们一上来就告诉我在全国他们有多少家直营店,现在有多少客人,他们是从我有什么开始,而不是从市场需要什么开始。

中美零售思维对比

为什么在中国“买卖”模式的零售做不了?从根本上讲,这是因为国内生意人和西方零售商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的思维是什么?这个东西卖一百元,我想做这个生意,定位就是必须卖低于一百元,当我卖低于一百元时,我还要赚钱。这时候赚什么钱?赚效率的钱,不仅仅是压低成本,而是压缩各个环节的钱。赚效率的钱最典型的表现方式就是我直接把这个商品买下来,我增加购买量、单品销售数量、缩短商品的周转周期、减少损耗率等等。

中国人的思维是什么?这个东西卖一百元,但是风险我不想承担。我让这个市场上见不到100元的东西,我把他变成120元,顾客还是会买。过了几天有人说,这生意好做,那我也做,市面上没有120元了,我卖140元。

所以现在很多人到美国去买衣服、手表、牛仔裤、毛巾等东西都比中国便宜,他的进价一定不会比中国低的,但是中间加价环节减少,这种现象在中国不存在,因为这是要冒大风险的。中国商人说我做这个不值得,我轻轻松松。你如果想到中关村去租个摊位就会发现,都已经变成二房东三房东了。本来我租个柜台,是一万块,我一个月卖10万块,所以柜台成本是销售成本的10%,本来应该是通过加快流量来使柜台成本从10%变成5%,而现在是我把柜台加个5%的价格转租给你。原来应该是一个公司一个人赚的钱,现在被五六个环节赚走了。

美国的业态以连锁业为主,中国的业态以单个为主。大和小是空间的概念,连锁和非连锁更多的是效率的概念。像美国沃尔玛、塔机特,它也有小专柜入驻,但是虽然这个专柜只有2平米,但是它有200个2平米加到一起。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追求什么?效率。而中国不是,像太平洋百货上海北京杭州,它里面的店铺是承包给不同的人,实际上是地产。这个时候你是谈不上挣效益的钱,这个时候就是做房地产租金的生意,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层层加码,消费者的利益被损害了,顾客不得不为更高昂的价格买单。你现在随便走一家北京的百货公司,随便选一条什么牌子都谈不上的西裤,当然它有牌子,只是你根本不知道这是啥牌子,就这样的一条西裤,动不动八百元一千元。一个月前我在北京商场想买一条李维斯Levis牛仔裤,还是打折的,要980元,几天以后我到悉尼,在那里最好的百货店,正价75元澳币,大约折合450元人民币。

原文链接:http://bbs.paidai.com/topic/68427G.当当原COO黄若:电商十年犯三大错来源:网易财经发表于:2012/07/24据TechWeb,当当网原COO黄若在派代电子商务年会上表示,电子商务十年犯了三大错误:一是流量是一切,二是规模就是效益,三是只能打价格战。

同类推荐
  • 图说电子计算机

    图说电子计算机

    今天人们谈到计算机常常会把它和网络联系起来。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因特网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也是大家始料未及的,也从没有一种技术能像网络一样日新月异,并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因特网大大缩小了时空界限,为我们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交流途径。在未来10年内,计算机又将会有怎样飞速的发展呢?在互联网上进行医疗诊断、远程教学、电子商务、视频会议等活动已经实现,未来的互联网的传输速率将会提高100倍,大家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到因特网上,更方便地进行交流、沟通和开展商务活动。
  • 高校校园网管理与网上引导工作研究

    高校校园网管理与网上引导工作研究

    在当今的信息化潮流之下,我们不可否认互联网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传送手段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的来临。互联网已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成为现代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和工具,它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实现所谓的“数字化转变”。
  •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

    我们不得不看到,全球信息化发展,使信息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信息安全问题正在为国与国之间带来新的制约关系。当然,这只是我们强调信息安全极端重要性的一个原因。事实上,信息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明显特征,也是很多国家的共识。但与其他国家安全元素不同,如果脱离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信息安全”只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它要通过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体现其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并以保障信息化发展为目标取向。因此,我们说信息安全是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基石。
  • 悟道:一位IT高管20年的职场心经

    悟道:一位IT高管20年的职场心经

    本书是一位有20多年职场经验的IT企业高管撰写的一系列有关职场悟道的短文集成,讲述的是在企业里如何修炼自己,如何摆平自己的心态,怎样做到“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如何“搞定老板”,怎样做到工作和生活平衡等诸多话题,涉及到跳槽、转行、升迁、环境、沟通、老板、下属、老外等等。每一篇都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者身边的故事说明道理,语言简洁流畅,妙趣横生,更有不少经典片段和发人深省的职场警句,读起来就像是一个睿智幽默的老朋友坐在你面前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世界顶级企业人力资源经典模式

    世界顶级企业人力资源经典模式

    本书展示了目前国际上最成功企业正在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内容将对管理最新趋势的概括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深层实践相结合。
  • 论驯养的反套路

    论驯养的反套路

    燕朝商业繁华,满街都是各类大狐狸老狐狸小狐狸。作为四大狐狸之首的萧渐离表示有点糟心,大家都是狐狸,搞什么男女歧视,母狐狸怎么了,非得她嫁人才能当狐狸吗?!萧渐离摇着狼尾巴,扯了扯身上的狐狸皮,细细一想,算了,还是招婿吧。随意找了个夫婿就往府里养,养了好几月才发现自家夫婿真可爱,萧渐离抱着自己的狼尾巴,看着自家小小个的夫婿,阴森森露出獠牙,她要把自家夫婿驯养成最乖巧的宠儿。而许素眨巴着眼睛,任由披着狐狸皮的野狼将他捏圆揉扁,乖巧得不行……野狼驯养了好几年,忽然有一天发现,不对啊,除了自家夫婿,她身旁再没了第二个能让她觉着满意的人啊物啊,难不成……她被反驯养了?!萧渐离惊慌望向许素,许素还是眨巴眼睛,笑得无比可爱,但他身后那摇啊摇的狐狸尾巴,却是藏不住了……这是一场驯养与反驯养的漫漫长路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邪王神女之素家三小姐

    邪王神女之素家三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小神医,才女,被她所信任的人背叛,穿到了帝都魅国素家不受宠的三小姐身上,废材?花瓶?不不不,天才?不不不,那是神才啊!曾经欺负她的,她会一一讨回来,对她有滴水之恩的,她必当涌泉相报。他,是魅国的王爷,也是全帝都女子心中的白马王子,他,冷漠无情,腹黑邪魅,对她,他柔情似水,宠到……
  • 日久生婚

    日久生婚

    整个城市灯火通明。某处高级会所,一群身穿热辣比基尼的美女正忐忑不安的等候。顾小阮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肩带,莫名有些燥热。不行,要尽快结束这个试镜,她的男朋友林海还在等她。这次泳装试镜定在高级会所,自然不会像明面上那么简单,娱乐圈的权色交易也见惯不惯了。顾小阮摇了摇头,她刚刚拒绝了一个貌似很厉害的老总,也许就因为她不愿意就范,才会在娱乐圈混了这么久也只是个……
  • 变动社会中的政党权威

    变动社会中的政党权威

    “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以“资政”为视角,聚焦于“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与政党权威、文化、政治与网络、国际问题与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与“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读者对象,致力于更新其执政理念,提升其执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项影响深远的出版工程。
  •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

    关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本书试图从正面进行阐述,以论证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从社会政治历史的演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社会性质的演变、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动、社会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研究了先秦社会的组织形态与社会文化。
  • DNF之神经兮兮

    DNF之神经兮兮

    我叫龙崩天,这个名字是那个脑残作者想不出来了,才弄出来的。我看还不如叫DNF之脑残传说呢,这么随便的名字能火么!我的天啊,我的前途一片昏暗,下次再也不接这个破作者的活了。
  • 奎木狼奋斗史

    奎木狼奋斗史

    一只小狼崽子,竟然化成人形,成为主宰。美女投怀入抱,神龙当小弟,麒麟当坐骑。嗷嗷嗷,谁不服就干谁,不服试试小爷就是奎木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