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4600000060

第60章 证悟解脱果位的方法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弟子们,如来说开启智慧的人才能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弟子们,要开启什么智慧才能除灭烦恼和痛苦呢?那就是要知道和明白:「世间的物质事物,包括世间人的物质身体是如何聚集形成出现的?世间的物质事物,包括世间人的物质身体是如何逐渐衰败、灭亡、消失的?感受是如何聚集形成出现的?感受是如何逐渐衰败、灭亡、消失的?念想是如何聚集形成出现的?念想是如何逐渐衰败、灭亡、消失的?行为是如何聚集形成出现的?行为是如何逐渐衰败、灭亡、消失的?认识、分别、判断是如何聚集形成出现的?认识、分别、判断是如何逐渐衰败、灭亡、消失的?」弟子们,如果明了了这些世间的真相、规则就能将烦恼和痛苦除灭殆尽。

弟子们,证悟解脱的果位是有前提条件的,什么是证悟解脱果位的前提条件呢?那就是从世间一切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这个简称「解脱」。「解脱」就是证悟解脱果位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解脱」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解脱」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不挂念和执着世间一切的事物,不挂念和执着内心的一切念想,这个简称「无挂念」。「无挂念」就是「解脱」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无挂念」也是有前提条件的,「无挂念」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从对世间事物的沉迷中清醒过来,从对内心念想的沉迷中清醒过来,这个简称「清醒」。「清醒」就是「无挂念」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清醒」也是有前提条件的,「清醒」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知道、明白世间的真相、规则,开启智慧,这个简称「智慧」。「智慧」就是「清醒」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开启「智慧」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开启「智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让内心不胡思乱想,让内心不散乱,安住于清净的境界中,这个简称「定」,「定」就是开启「智慧」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定」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定」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让身心保持舒适安乐的境界,这个简称为「乐」,「乐」就是「定」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乐」也是有前提条件的,「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让内心安静、宁静,让身心轻松安详,这个简称为「轻安」,「轻安」就是「乐」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轻安」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轻安」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让内心产生大欢喜,这个简称为「喜」,「喜」就是「轻安」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喜」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让身心产生愉快的感受,这个简称为「悦」,「悦」就是「喜」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悦」也是有前提条件的,「悦」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对如来的正法生起坚固的信心,这个简称为「信」,「信」就是「悦」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信」也是有前提条件的,「信」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身心产生了烦恼和痛苦,想要找到解决烦恼和痛苦的方法,这个简称为「苦」,「苦」就是「信」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苦」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苦」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世间有了不同类别的众生产生,有了众生的出生、投胎、再次出生,以及有了世间事物、身体、感受、思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显现和产生,有了各个容纳众生生存、生活地方的产生,这些简称为「生」,「生」就是「苦」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生」也是有前提条件的,「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有了因缘果报的产生,做善事得善报,做恶事得恶报。如果是为了满足欲望产生了行为、言语、念想的实际行为,那么就会有欲望方面的因缘果报;如果是对世间的事物事情产生了行为、言语、念想的实际行为,那么就会有物质事物方面的因缘果报。如果是对精神思想方面产生了行为、言语、念想的实际行为,那么就会有精神思想方面的因缘果报,总之破坏、损害、伤害事物、众生,那么做出这些行为的人或众生就会同样受到破坏、损害、伤害的果报。因缘果报的产生简称为「有」,「有」就是「生」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有」也是有前提条件的,「有」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产生了执着、执取,对世间的事物事情产生了贪欲执着不舍、坚持不放;执着不合乎因果的错误见解;执着与解脱无关的禁戒与禁忌;执着世间有真实的我存在的论点,为了追求和获得这些贪恋执着的事物和思想而产生了身体行为,口说言语,内心生起念想的实际行为,这个简称为「取」。「取」就是「有」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取」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产生了贪爱,就是世间人对物质事物产生了贪爱,对身体产生了贪爱,对声音产生了贪爱,对气味产生了贪爱,对味道产生了贪爱,对触摸感觉产生了贪爱,内心对各种外界事物、精神思想产生了贪爱,这些简称为「爱」。「爱」就是「取」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爱」也是有前提条件的,「爱」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世间的众生接触外界的事物事情,精神思想后产生了感受。眼睛看见事物后产生了感受,耳朵听到声音后产生了感受,鼻子闻到气味后产生了感受,舌头尝到味道后产生了感受,身体触摸到事物后产生了感受,内心接触到外界事物、精神思想后产生了感受。这些简称为「受」。「受」就是「爱」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受」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受」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外界的事物事情,精神思想被世间众生的身体和内心接触到产生了认知,也就是眼睛接触到事物,看见了事物;耳朵接触到声音,听到了声音;鼻子接触到气味,闻到了气味;舌头接触到食物,尝到了味道;身体触摸到事物,产生了触觉;内心接触到外界事物、精神思想,开始思虑,这些简称为「触」。「触」就是「受」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触」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触」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有了外界的事物事情,外界的精神思想,与世间众生的身体和内心接触的地方,有了「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也就是有了眼睛接触事物的地方,有了耳朵接触声音的地方,有了鼻子接触气味的地方,有了舌头接触味道的地方,有了身体接触事物的地方,有了内心接触外界事物、精神思想的地方。要注意只是有了接触的地方,还没有接触。也就是说外界的事物事情,精神思想是从这些地方被世间众生的身体和内心接触到的。这些众生身体和内心接触外界事物事情,精神思想的地方简称为「六处」。「六处」就是「触」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六处」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六处」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有了精神、思想、心理,有了物质事物、身体的显现产生。精神、思想、心理就称为「名」,物质事物、身体就称为「色」。精神、思想、心理和物质事物,包括人或众生的身体就统称为「名色」。「名色」就是「六处」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名色」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名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对外界的事物事情,以及精神思想产生了认识、分别、判断,比如眼睛认识、分别、判断事物,耳朵认识、分别、判断声音,鼻子认识、分别、判断气味,舌头认识、分别、判断味道,身体认识、分别、判断触摸的感觉,内心认识、分别、判断思想。对于外界的事物事情,精神思想产生了认识、分别、判断就叫做「识」。「识」就是「名色」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识」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产生了三种行为:身体行为,口说言语,内心生起念想。有行为、言语、念想的造作和产生就是「行」。「行」就是「识」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行」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不明白出生在世间的众生是很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贪爱,只有先灭除了贪爱才能灭除痛苦,而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修习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十八章),不明白苦集灭道四圣谛就叫做「无明」。「无明」就是「行」产生的前提条件。

弟子们,像这样:以「无明」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行」,以「行」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识」,以「识」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名色」,以「名色」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六处」,以「六处」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触」,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受」,以「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爱」,以「爱」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取」,以「取」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有」,以「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生」,以「生」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苦」,以「苦」为前提条件,想要寻找解决烦恼和痛苦的方法,由此对如来的正法产生出「信」,以「信」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悦」,以「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喜」,以「喜」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轻安」,以「轻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乐」,以「乐」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定」,以「定」为前提条件从而开启「智慧」,以「智慧」为前提条件从而「清醒」,以「清醒」为前提条件从而「无挂念」,以「无挂念」为前提条件从而「解脱」,以「解脱」为前提条件从而证悟解脱的果位。

弟子们,这就如同天降大雨,雨水从高处向下流入低洼的山洞、沟壑、缝隙,流入溪流;溪流的水又继续的流入小水池,小水池的水流入大水池,大水池的水流入小河,小河的水又流入大江、大河、湖泊,大江、大河、湖泊的水又流入海洋。这样雨水从高处向下流入低洼的山洞、沟壑、缝隙汇集形成溪流,溪流的水又汇集形成小水池,小水池的水又汇集形成大水池,大水池的水又汇集形成小河,小河的水又汇集形成大江、大河、湖泊,大江、大河、湖泊的水又汇集形成海洋。弟子们,同样的道理,以「无明」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行」,以「行」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识」,以「识」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名色」,以「名色」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六处」,以「六处」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触」,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受」,以「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爱」,以「爱」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取」,以「取」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有」,以「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生」,以「生」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苦」,以「苦」为前提条件,想要寻找解决烦恼和痛苦的方法,由此对如来的正法产生出「信」,以「信」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悦」,以「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喜」,以「喜」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轻安」,以「轻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乐」,以「乐」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定」,以「定」为前提条件从而开启「智慧」,以「智慧」为前提条件从而「清醒」,以「清醒」为前提条件从而「无挂念」,以「无挂念」为前提条件从而「解脱」,以「解脱」为前提条件从而证悟解脱的果位。弟子们,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除灭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这样的方法去修行就能从生死轮回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最终证悟解脱的果位。”

佛陀说法后,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他们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同类推荐
  • 超品木匠

    超品木匠

    一场生意场上的应酬,将杨丛带到大明天启四年,阴差阳错当了一名木匠。小木匠碰上了大明朝最荒唐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朕封你为天下第二木匠!”杨丛:“我不是木匠……”朱由校:“朕是天下第一木匠,木匠很光荣!”……魏忠贤:“原来还有人比我更不要脸!”……皇太极:“万能的长生天,你怎么能让这种妖孽出生在大明!”……小木匠也能做大事业,看大明朝的两个木匠如何荡平天下!
  • 宸阳王

    宸阳王

    这是一个异时空历史,不同的是时空不一,相同的事,乱世层出不穷。夏、瑾、吴、郓、商五国共同顶立于世,相安无事是不可能的,各国都有吞并其他四国的野心,也是如此战争连绵不断……
  • 范篱传

    范篱传

    他从一介书生,步入朝堂之中,从有职无权做到一位手握重兵的地方大员,从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位城府极深的藩臣,一路平叛乱、御外辱,遭猜忌,却始终忠心为国,鞠躬尽瘁……
  • 秦汉时期的女性观

    秦汉时期的女性观

    对于女性观,迄今还没有见到一个科学而明确的定义。顾名思义,女性观指的是人们对女性相对固定的看法。有的论著或者将其表述为妇女观。但事实上,女性观和妇女观是两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本书内容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秦汉女性观、特殊视角下的秦汉女性观等,介绍了秦汉时期女性观的社会基础、特殊女性观的知识背景等。
  • 汉末之贾政

    汉末之贾政

    初平四年,长安大乱,诸侯峰起!乱世之中,士族朝秦暮楚,两面三刀。庶子贾政南下上庸,大病一场之后……一场巨变悄然酝酿起来
热门推荐
  • 三公主的血色复仇之路

    三公主的血色复仇之路

    冷漠是她,妩媚是她,可爱是她,她们本是天使,却被家人伤害,从此走上复仇的道路...........
  • 寻找他的影子

    寻找他的影子

    我想象着你的生活简单而闪耀,平凡而炙热。“我们生活在平凡的世界我没有想过会怎样精彩,只是觉得要活的舒适”
  • 青春不打烊

    青春不打烊

    一座城,一个学校,一间教室,一帮人,这就是我最好的青春。
  • 我要当大明星:天王老公带回家

    我要当大明星:天王老公带回家

    一场意外,苏颜穿越到现代。“帮我演一场戏。”一身黑尼玛的酷男把苏颜逼到墙角说道。“不,我有未婚夫了。”闻言,此酷男发出一声诡异的笑。“没关系,我会让你同意的。”“喂,你要干什么?”“快住手。”岂不料,他们竟然演戏成真(此文为五六万字的小短文。快快来观看~)
  • 业余诗集

    业余诗集

    年轻这个词,还能用多久?若岁月可回头,我愿放弃所有!
  • 重生之高武崛起

    重生之高武崛起

    林靖重生了,来到一个全民修炼的高武世界。妖兽出世,列强窥伺。修武道,全校的希望。打擂台,为国争光。斩妖兽,除奸佞,为家人而战,为人类而战!
  • 春江令

    春江令

    大周开国之初,就一直流传着关于“春江令”的传言。据说,春江令之主可以号令江湖,江湖众人必须为春江令之主马首是瞻,哪怕要他们推翻政权,也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更令人不解的是,春江令竟是大周的开国皇帝令人制作的。“春江令”的存在究竟是真是假,是虚是实?百年来,始终都有人对这块没人见过的令牌虎视眈眈。在这条寻找真相的路上,他们受命运的驱使走到了一起。最后的真相,能否被他们揭开?宫斗,权谋,江湖,人性门派少主许展墨×当朝公主叶慕,护国将领孟早江×江湖侠女福凝bg,he,双男主双女主
  • 我在动物江湖当大佬

    我在动物江湖当大佬

    高三学生冯文无意中获得了能够和动物说话并沟通的能力,于是他的身边多了很多朋友,比如武功高强的狸花猫,整天号称自己是人类祖先的小猕猴,还有一只脑回路清奇的二哈……
  • 妖蛊界

    妖蛊界

    一个原本是蛊的少年,却无意中成了人;一个原本是神的高手,却无意中成了蛊;于是——史上第一个养人的蛊诞生!他在人与蛊的世界他该如何抉择?走出人与蛊的世界,迎接他的,是仙和妖的世界……
  • 帝少宠婚:老婆,借个宝

    帝少宠婚:老婆,借个宝

    她是被陷害关入精神病院的落魄千金,他是不可一世的傲世帝王。为了复仇,他们协议恋爱,她立下了三不准的规矩。“不准拥抱,不准亲吻,不准上床!”他淡定看书,微笑应允。“好。”夜幕降临,宽阔的大床上忽然多出一个人,她大惊!“帝景莲!我们不是说好了吗?”他邪笑,语气却无比认真,“生宝宝不在三不准之内,我可没有违规。老婆,借个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