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53800000047

第47章 中国学术之趋势(1)

我写文字,有一种习惯,心中有一种感想,即写一段,零零碎碎,积了许多段,才把他补缀起来,成了一篇文字。此次所发表者,是把许多小段,就其意义相属者,放在一处,再视其内容,冠以篇名。因此成了四篇文字:(1)老子与诸教之关系;(2)宋学与蜀学;(3)宋儒之道统;(4)中西文化之融合,总题之曰:《中国学术之趋势》。

自序

自开辟以来,人类在地球上,行行走走,自以为自由极了。三百年前,出了一个牛顿,发明地心引力,才知道:任你如何走,终要受地心引力的支配,这是业已成了定论的。人类的思想,自以为自由极了,我们试把牛顿的学说,扩大之,把他应用到心理学上,即知道:任你思想如何自由,终有轨道可循,人世上,一切事变,无不有力学规律,行乎其间,不过一般人,习而不察,等于牛顿以前的人,不知有地心引力一样。

我生平喜欢研究心理学。于民国九年,作一文曰:《心理与力学》。创出一条臆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有了这条臆说,觉得经济政治外交,与夫人世一切事变,都有一定轨道,于是陆陆续续,写了些文字,曾经先后发表。

后来我又研究诸子百家的学说,觉得学术上之演变,也有轨道可循。我们如果知道,从前的学术是如何演变,即可推测将来的学术,当向何种途径趋去,因成一文曰:《中国学术之趋势》。自觉此种观察,恐怕不确,存在箧中,久未发表。去岁在重庆,曾将原稿交《济川公报》登载,兹把他印为单行本,让阅者指正。

我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闻者尝驳我道:“我的思想,行动自由,哪里有甚么规律?”殊不知我们受了规律的支配,自己还不觉得。譬如书房里,有一鸟笼,鸟在笼中,跳来跳去,自以为活动自由了,而我们在旁观之,任他如何跳,终不出笼之范围。设使把笼打破,鸟在此室中,更是活动自由了,殊不知仍有一个书房,把他范围着。汉唐以后的儒者,任他如何说,终不出孔子的范围,周秦诸子和东西洋哲学家,可说是打破了孔子范围,而他们的思想,仍有轨道可循,既有轨道可循,即是有规律。

写文字是发表心中感想,心中如何想,即当如何写,如果立出题目,来做文字,等于入场应试,心中受了题之拘束,所有感想,不能尽情写出,又因题义未尽,不得不勉强凑补,于是写出来的,乃是题中之文,不是心中之文。我发表这本书,本想出以随笔体裁,许多朋友说不对,才标出大题目,小题目,我觉得做题目,比做文章更难,文章是我心中所有,题目是我心中所无,此书虽名《中国学术之趋势》,而内容则非常的简陋,对于题义,发挥未及十分之一,这是很抱歉的。

我写文字,只求把心中感想表达出,即算完事。许多应当参考的书,也未参考,许多议论,自知是一偏之见,仍把他写出来。是心中有了这种疑团,特发表出来,请阅者赐教,如蒙指驳,自当敬谨受教,不敢答辩,指驳越严,我越是感谢。

民国二十五年七月二日李宗吾于成都

老子与诸教之关系

由道流而为德,为仁,为义,为礼,为刑,为兵,道是本源,兵是末流。老子屡言兵,他连兵都不废,何至会废礼?他说:“以道佐人主者,可以兵强天下。”又说:“夫慈以战则胜。”慈即是仁,他用兵之际,顾及道字仁字,即是顾及本源之意。用兵顾及仁字,才不至穷兵黩武,用刑顾及仁字,才能衰矜勿喜,行礼顾及仁字,才有深情行乎其间,不至徒事虚文,行仁义顾及道德,才能到熙熙的盛世,不是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一)中国学术分三大时期

我国学术最发达有两个时期,第一是周秦诸子,第二是赵宋诸儒。这两个时期的学术,都有创造性。汉魏晋南北隋唐五代,是承袭周秦时代之学术而加以研究,元明是承袭赵宋时代之学术而加以研究,清朝是承袭汉宋时代之学术而加以研究,俱缺乏创造性。周秦是中国学术独立发达时期,赵宋是中国学术和印度学术融合时期。周秦诸子,一般人都认孔子为代表,殊不知孔子不足以代表,要老子才足以代表。赵宋诸儒,一般人都认朱子为代表,殊不知朱子不足以代表,要程明道(程颢)才足以代表。

《老子》一书,当分两部分看,他说致虚守静,归根复命一类话,是出世法,庄列关尹诸人,是走的这条路。他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一类话,是世间法。孔子以仁治国,墨子以爱治国,申韩以法治国等,皆是以正治国。在吴司马稷苴,是以奇用兵,这都是走的世间法这条路。《老子》一书,是把世间法和出世法,一以贯之,两无偏重。所以提出老子,可以总括周秦学术的全体。

汉明帝时,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愈传愈盛,与中国固有的学术成为两大派,相推相荡,到了程明道出来,把二者融合为一,是为宋明之理学,名为儒家,实是中国和印度两方学术融合而成的新学说。程明道的学说出来后,跟着就分为两大派:一派是程伊川(程颐)和朱子(朱熹),一派是陆象山(陆九渊)和王阳明(王守仁)。所以宋学,要以程明道为代表,朱子不足以代表。

从周秦至今,可分为三个时期。周秦诸子,为中国学术独立发达时期。赵宋诸儒,为中国学术印度学术融合时期。现在已经入第三时期了。世界大通,天涯比邻,中国印度西洋三方学说,相推相荡,依天然的趋势看去,这三者又该融合为一。故第三时期,为中西印三方学术融合时期。学术之进化,其轨道历历可循,知道从前中印两方学术融合,出以某种方式,即知将来中西印三方学术融合,当出以某种方式,我们用鸟瞰法,升在空中,如看河流入海,就可把学术上的大趋势看出来。

(二)《老子》一书是周秦学派之总纲

宇宙真理,是浑然的一个东西,最初是蒙蒙昧昧的,像一个绝大的荒山,无人开采,后来偶有人在山上拾得点珍宝归来,人人惊异,大家都去开采,有得金的,有得银的,有得铜铁锡的。虽是所得不同,总是各有所得。周秦诸子,都是上山开采的人,这伙人中,所得的东西,是以老子为最多。

老子是道家,道家出于史官,我国有史以来,零零碎碎的,留下许多学说,直到老子出来,才把它整理成一个系统。他生于春秋时代,事变纷繁,年纪又高,眼见的事又多。身为周之柱下史,是国立图书馆馆长,读的书又多。他自隐无名,不问外事,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所以能把宇宙真理发现出来。

老子把古今事变融会贯通,寻出了它变化的规律,定名曰道。道者路也。即是说,宇宙万事万物,非走这条路不可,把这种规律,笔之于书,即名之曰:《道德经》。德者有得于心也,根据以往的事变,就可以推测将来的事变,故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他见到了真理的全体,讲出来的道理,颠扑不破,后人要研究,只好本着他的道理,分头去研究。他在周秦诸子中,真是开山之祖。诸子取他学说中一部分,引而申之,扩而大之,就独成一派。

前乎老子者,如黄帝,如太公(姜子牙),如鬻子(鬻熊)管子(管仲)等,《汉书·艺文志》均列入道家,算是老子之前驱,周秦诸子中最末一人,是韩非,非之书有《解老》、《喻老》两篇,把老子的话,一句一句地解释,呼老子为圣人,可见非之学也出于老子。至吕不韦门客,所辑的《吕氏春秋》,也是推尊黄老。所以周秦时代的学说,彻始彻终,可用老子贯通之。老子的学说是总纲,诸子是细目,是从总纲中,提出一部分,详详细细地研究,只能说研究得精细,却不能出老子的范围。

至于老子年代问题,有人说:孔子问礼于老子,为春秋时人,着《道德经》之老子,为战国时人,是两人,不是一人,这层不必深问,我们只说:《道德经》一书,可以总括周秦学术之全体。其书出现于周秦诸子之前,是诸子渊源于老子,出现于周秦诸子中间,或在其后。我们可说:《道德经》可以贯通诸子,而集周秦学术之大成,无论他生在春秋时,生在战国时,甚或生在嬴秦时,其为周秦学术之总代表则一也。

关于老子姓名问题,有种种说法,甚有谓老子姓老者。我想不必这样讲,古人的名字,有点像字学中之反切法,用两个字,切出一个字,举出其人之两个特点,即知其为某人,名字之上,不必一定冠以姓,如祝是名之上冠以官。行人子羽,是字之上冠以官。东里子产,是字之上冠以地,叔梁纥,是名之上冠以字。司马迁是史官,故称史迁,曾受腐刑,又称腐迁。他如髯参军,短主簿,是官职之上,冠以形貌,只要举出两个特点,即可确定其为某人,大约老子耳有异状,故姓李名耳,他是自隐无名的人,埋头研究学问,世人得见他时,年已老矣,人人惊其学问之高深,因其须发皓然,又是一个大耳朵,因呼之为老聃,聃是生前的绰号,不是死后之谥,他不是生而皓首,乃是世人得见他时,业已皓首了。一般学者,闻老子之名,都来请教。孔子也去问礼。各人取其学说之一部分,发辉光大之,就成为一家之言,发表出来,尽是新奇之说,人人都去研究。老子自隐无名,其出处存亡,世人也就不甚注意了。犹之四川廖平与康有为说一席话,康本其说,跟即着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震惊一世,而廖之书尚未出也,其人亦不甚为世注意。老子年龄,比孔子大二三十岁,孔子是七十几岁死的,老子修神养身,享年最高,或许活到二百多岁,着道德经时,已入了战国时代,这也是可能的事。

(三)无为之意义

老子的“无为”,许多人都误解了。《老子》一书,是有为,不是无为。他以为:要想有为,当从无为下手,所以说“无为则无不为”。他的书,大概每句中,上半句是无为,下半句是有为。例如:“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要想勇当从慈做起走。要想广,当从俭做起走。要想成器长,当从不敢为天下先做起走。慈与俭,不敢为天下先,是无为;能勇,能广,能成器长,即是有为。老子洞明盈虚消长之理,阴阳动静,互相为根,凡事当从相反方面下手,如作文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写字欲左先右,欲右先左一般。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为,我好静,我无事,我无欲,我无为;能使民化民正,能使民富民朴,是有为。“弱胜强,柔胜刚”。弱柔是无为,胜强胜刚,是有为。老子书中,这类话很多,都是“无为则无不为”的实证。

老子所说的无为,是顺其自然,我无容心的意思。当为的就为,当不为的就不为,如果当为的不为,这是有心和自然反抗,这叫做有为,算不得无为。王弼注《老子》,就是这种见解。他注《老子》二十七章说道:“须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注二十九章说道:“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矣。”可算得了老子的真谛。老子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韩非本作恃,按作辅义较长)。即是《阴符经》所说:“圣人知自然之不可违,因而制之。”(现在的《阴符经》,虽是伪书,但说的道理不错。)也即是《易经》所说:“裁成天地之体,辅相天地之宜。”曹参为相,日饮醇酒,诸事不为,只可谓之“不辅万物之自然”,“不裁成天地之道,不辅相天地之宜”,“知自然之不可违,因而不制之”。黄老之道,岂是这样吗?老子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把宇宙事事物物的来龙去脉,看得清清楚楚的,事未发动,或才发动,就把他弄好了。犹如船上掌舵的人,把水路看得十分清楚,只须轻轻地把舵一搬,那船就平平稳稳地下去了,这叫做无为。即是所谓,“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何尝是曹参那种办法呢?文景行黄老,只是得点皮毛,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等工作,未免缺乏,所以不无流弊。但政治之修明,已成为三代下第一,黄老之道之大,也可想见了。

(四)“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之意义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字作流字解。道流而为德,德流而为仁,仁流而为义,义流而为礼,道德仁义礼五者,是连贯而下的。天地化生万物,有一定规律,如道路一般,是之谓道,吾人懂得这个规律,而有得于心,即为德,本着天地生物之道,施之于人即为仁。仁是浑然的,必须制裁之,使之合宜,归为义。但所谓合宜,只是空空洞洞的几句话,把合宜之事,制为法式,是为饰文,即为礼。万一遇着不守礼之徒,为之奈何?于是威之以刑。万一有悖礼之人,刑罚不能加,又将奈何?于是临之以兵。我们可续两句曰:“失礼而后刑,失刑而后兵。”礼流而为刑,刑流而为兵。由道德至于兵,原是一贯而已。

老子洞明万事万物变化的轨道,有得于心,故老子言道德。孔子见老子后,明白此理,就用以治人,故孔子言仁。孟子继孔子之后,故言仁必带一“义”字。荀子继孟子之后,注重礼学。韩非学于荀卿(荀子),知“礼”字不足以范围人,故专讲刑名。这都是时会所趋,不得不然。世人见道德流为刑名,就归咎于老子,说申韩之刻薄寡恩,来源于老子。殊不知中间还有道德流为仁义一层,由仁义才流为刑名的。言仁义者无罪,言道德者有罪,我真要为老子叫屈。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都是顺着次序说的,韩昌黎(韩愈)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存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把道德放在仁义之下,就算弄颠倒了。

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这句话很受世人的痛骂,这也是误解老子。道流而为德,德流而为仁,仁流而为义,义流而为礼,礼流而为刑,刑流而为兵。这是天然的趋势,等于人之由小孩而少年,而壮,而老,而死一般。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等于说:“失孩而后少,失少而后壮,失壮而后老。”他看见由道德流而为礼,知道继续下去,就是为刑为兵,故警告人曰:“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等于说:“夫老者少壮之终而死之始也。”这本是自然的现象,说此等话的人,有何罪过。

要救死只有“复归于婴儿”,要救乱只有“复归于无为”。吾人身体发育最快,要算婴儿时代,婴儿无知无欲,随时都是半睡眠状态。今之修养家,叫人静坐,却用种种方法,无非叫人达到无知无欲,成一种半睡眠状态罢了。婴儿的半睡眠状态,是天然的,修养家的半睡眠状态,是人工做成的,只要此心常如婴儿之未孩,也就可以长生久存了。我们知:复归于婴儿,可以救死;即知:复归于无为,可以救乱。

国家到了非用礼不可的时候,跟着就有不礼之人,非用刑不可,跟着就有刑罚不能加的人,非用兵不可。所以到了用礼之时,乱兆已萌,故曰:“乱之首。”然则为之奈何?老子曰:“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乱机虽动,用“无为”二字,即可把他镇压下去。老子用的方法,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这个话不是空谈,是有实事可以证明。春秋战国,天下大乱,延至嬴秦,人心险诈,盗贼纵横,与现在的时局是一样的。始皇二世,用严刑峻罚,其乱愈甚。到了汉初,刘邦的谋臣张良陈平,是讲黄老的人,曹参相惠帝用黄老,文景也用黄老,而民风忽然浑朴,俨然三代遗风,这就是实行“镇之以无名之朴”。人民就居然自化自正,自富自朴了,足知老子所说“复归于无为”,是治乱的妙法。“复归于婴儿”,可以常壮不老;“复归于无为”,可以常治不乱。

同类推荐
  • 苏菲电影文学剧本集

    苏菲电影文学剧本集

    这是一部电影文学剧本集,收入了爱情励志轻喜剧两部,即《名品店里的灰姑娘》《嫁人指南》;推理悬疑类型三部,即《平安夜惊魂事件》《茶餐厅惊魂事件》以及《搜索嫌疑人》;爱情剧情类型一部《天国电影票》。主题积极向善,弘扬社会正义,内容贴近生活,描写细腻生动。
  • 青春韵语--我秀故我在

    青春韵语--我秀故我在

    本书为散文集。书中分为“悸动的心”“感恩的心”“人间百态”“盛夏的雅典”等版块,真实地记录了作者青春年的梦想,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理解。
  • 志摩的诗

    志摩的诗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的经典诗歌和散文,这些作品在艺术形式上富于变化,但又不失整饬;语言清新,洗练,以口语入诗,但又不失文雅;音乐性强,但又不囿于韵脚,而追求的是内在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 大家小书:鲁迅作品细读

    大家小书:鲁迅作品细读

    钱老师的“鲁迅作品细读”前后写了二十年。这本书辑录了钱老师阅读鲁迅的小说五篇,散文五篇,散文诗六篇,杂文十八篇。钱老师说之所以如此痴迷鲁迅在于,“坚信鲁迅是中华民族具有原创性、源泉性的思想家、文学家,阅读鲁迅是民族精神基本建设和教育工程,而且鲁迅作品是要读一辈子,常读而常新的;坚信阅读鲁迅原著是走进鲁迅的唯一途径,而且要静下心来,一个字一个字地细细品味,来不得半点浮躁与虚假。”
  • 婉约词·豪放词

    婉约词·豪放词

    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到了宋代,进入全盛时期。一般来说,词可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流派。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韵体诗, 其代表人物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晏殊、秦观等。婉约词写景铺叙极为细腻,辞藻华丽,抒情委婉含蓄。它以情动人,以美取胜,道尽人间之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豪放词视野广阔,气势恢宏,多写国家兴衰、民族存亡,在情感表达上直抒胸臆,充满豪迈的激情,让人为之震撼和感动。其作者多为爱国者、英雄豪杰、仁人义士,他们积极有为,关注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陆游等。本书甄选了不同时期的词人的优秀作品,汇集了词坛两大派别的词作菁华,展现了两大词派的总体风貌,可以陶冶读者的审美情趣,让读者领略词这种文学形式的美。
热门推荐
  • 月台的自述

    月台的自述

    除了自渡,旁人爱莫能助平静辽远的过滤这人世间的贪嗔痴念。
  • 一世繁华无殇

    一世繁华无殇

    有没有一个人视你若珍宝,在他眼里浩瀚星辰皆是你我遇见了,我时常想,若你不是幽都的新帝,若我不是前朝的公主,我们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当她把玉簪刺进了他的胸膛,她在想她终于替父皇母后了仇了,可为什么她心里没有一点喜悦之情呢!“我们还是走到了这一天!你知道吗?我不怕死,我最怕的是我死后,这世上再无人保护你了!”他的鲜血沾满了她的双手,为什么她的心会这么的痛!夏玄辰,若能重来,我们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 穆少之甜妻来袭

    穆少之甜妻来袭

    内容简介:重生前,韩绍棋就是她的天,她的地,她的春暖花开,她的全世界,她的眼里除了他什么都看不到。重生后,韩绍棋于她而言,即便不是生死仇人,却也再不是她的天,她的地,她的全世界。只要这辈子他不再来招惹她,甘心跟她做个陌生人,那么她可以看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份上放他一条生路。如若他非要不知死活的再次卷入她的世界里,那么就别怪她心狠手辣,虐死他虐死他虐死他......而那个上辈子疼她,宠她,爱她,她指东就不敢往西,无论她要什么都会不计代价,倾尽所有亲手捧到她面前的男人,却被心盲眼瞎的她弃若敝履,一而再,再而三的,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践踏。最后甚至为了救她这个众叛亲离的蠢货,跟她一起被炸得粉身碎骨,死无全尸。这一世,顾琇莹早已擦亮了眼睛,不管上一世这个男人的身边有多少的桃花,她轻轻一笑,道:“不好意思,这个男人是我的,谁若想抢尽管放马过来,来一个就灭一个,来一双就灭一对,不怕死的你就上,姑奶奶我来者不拒。”面对着这画风突变,却一心一意只想要爱他,护他,睡他,外加无时无刻都要霸着他的小女人,穆其琛重重的点了点头,嘴角微微一勾,笑说道:“这我怎么好拒绝。”随着顾琇莹的重生,这个世界就仿佛向她敞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上辈子她所没有接触过的,这辈子全都接触到了,若非她重活一世,只怕怎么都不会相信那些古怪离奇,神秘莫测之事。妖魔也好,鬼怪也好,难道不是神话故事里才有的?却原来,在她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她以前所不知道的那些,并不代表它们就不存在。历经过前世眼瞎,冥界千年孤苦沉浮,今生她才得以心明眼亮的活着,是以她一旦认准了目标就坚决不放手,没有任何困难险阻能够让她退后。PS:本故事纯属虚构,还望读者朋友们不要对文中的某些情节太过较真,看文其实就是图个开心欢乐,莫要气到自己哈!!!距离铭荨上本文完结至今已过去差不多一年半左右吧,从怀上宝宝到生下他,时间简直过得飞快,之前因为宝宝还小就没有开文,担心更新会跟不上,每天有时间的时候就存上一点,今天就正式开文了。最重要的是荨荨这次是有
  • 学生社会适应因素的培养(上)

    学生社会适应因素的培养(上)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心理素质则是生命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
  • 似是风华正茂

    似是风华正茂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关于暗恋的故事。没有狗血,没有疼痛,可能是很多人都会有的心路历程,拥有炽热的喜欢和期盼,也在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是我对青春的追忆,也是对缺憾的弥补。
  • 阴阳帝冕

    阴阳帝冕

    天堂般的大陆上,人、兽、精灵、神和谐相处,忽然降临的灾难,使得天崩地裂,通往神界的道路从此封闭,世界荒芜,民不聊生。一个失落的孤儿屠牧,机缘巧合下,一统大陆,打通失落的神路,为人世寻回被夺走的太平。
  • 他和她的城

    他和她的城

    我怀着罪恶喜欢你多年从儿时到苍老从最初到最终可那份心情无法说给你听----陆妍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围城,与其他人无关。她和他和他,都活在自己的城中。年少的陆妍因为妈妈的原因进入了顾家,由此改变了她这一生。她遇到了清冷少年顾殊秦,顽劣幼稚的顾安秦,精致美少年梁晋。只是那个每每午夜梦回的白衬衫少年,他的眉眼早已深深刻入骨髓,融入骨血。时隔多年后,她离开了顾家……但,故事才刚刚开始。
  • 豪门宠婚:霸道总裁小小妻

    豪门宠婚:霸道总裁小小妻

    夏绵绵不过是在他旧情人的婚礼上打翻了杯子,就被他蛮不讲理宣布是他的女朋友!?更可气的是这个无耻的男人居然威胁她同居!?明明说好分房睡,赖着不走算是什么鬼!?夏眠眠:以为你长得好看本姑娘就会屈服你的淫威之下吗?云端:别闹,好好睡觉!(~o~)~zZ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