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7600000012

第12章 幽默诗文(11)

苏东坡说:“要说骂嘛,我看你们刚才吟的诗才是骂哩!试想:霜雪是见不得阳光的,煤炭是要烧成灰的,茶酒进肚是要变成尿的,这还不是骂?至于我的诗才是祝寿的,龟鳖是长寿的标志,你们也不懂吗?”

他的话说得王笔无言以对,知府杨贵这时才看出这位客人有来头,忙问:“请问贵客尊姓大名?”

当他们知道面前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一个个都愣了。苏东坡以才智令诸宾客折服,痛骂了知府和县令两个贪官。

■应考

明代嘉靖年间,吴小江到楚地督学,他喜爱年少学士。为了投督学之好,20多岁的青年都把用巾带束结的头发又改梳成两个丫角式样,以表示自己还是少年,然后去参加考试。

当时就有人把这事当成笑话写成诗加以嘲讽说:

昔日峨冠已伟然,今朝丱角且从权。

时人不识予心苦,将谓偷闲学少年。

吴小江走后,曾省吾为督学,他所选拔的多是20多岁的青年。有一个唇颏生须的考生也把胡须剃去,冒充青年。

然而他的考试成绩却在三等以下,也就是说不及格。按规矩应受到杖打的处罚。当时考在三等以下的有不少人,曾省吾以为年长者应当原谅,给他们留点体面,专捡年轻的责罚。这位剃去胡须的人自然被归在青年之列,领受了几十大板。

于是又有人做诗讥讽说:

昨日割须为便考,今朝受责加烦恼。

头巾纱帽不相当,有须无须皆不好。

■劝知足

世上人多不知足,一位士人做诗云: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满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和住宅,出入无轿缺马骑。

■叶名琛迷信乩语

叶名琛为清末广东总督,英军兵临广州城下,属吏连连告急,可是叶名琛却毫无所动。属下请他调兵设防,他不许,属下请求招集地方民众设防,又不许。众人不知他所恃为何,一再请示,他才说:“天下本无事,15日后英兵自然退去。”

众人都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人猜疑他和英人私通,但是毫无办法,只能静观事态发展。

英人连番下书,叶名琛既不答复,也不向众人宣示,到第14日英军就猛烈攻城,城破,叶名琛被英军俘获,送到印度展览。

事后,人们才知道叶名琛之父喜扶乩,叶名琛为其建长春仙馆居之。馆内供奉吕洞宾、李太白两大仙人。凡有军机大事,叶名琛则到长春仙馆听凭其父扶乩。当英军兵临城下,他所求的乩语则是“过十五日可无事”,叶名琛深信不疑,所以才发生了这则古今中外军政史上的笑话。

城陷后,广东人做有乐府歌曰:

叶中堂,告官吏,十五日,必无事。十三夷炮打城惊,十四城破炮无声,十五无事灵不灵!乩仙耶?占卦耶?籤诗耶?择日耶?

洋炮打城破,中堂书院坐。忽然双泪垂,广东人误我!广东人误城有之,中堂此语本无疑。试问广东之人千百万,贻误中堂是阿谁?

■从一到十化入诗

四川才子李调元曾调往两江任主考官。苏杭之地是出才子的地方,当时有六才子很负盛名。他们眼高天下,目中无人,怀疑这位四川来的主考大人是否确有真才实学。

二月十九夜,李调元与他们同游西湖,六才子请李调元赋诗,咏两江事物,并需将数字从一到十化入诗中。

李调元一笑,说:“以数字人诗,不过文字游戏耳,何难之有!”于是随口吟道:

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

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

大乔小乔是三国时吴国美女,无疑是两江人物,而且诗中数字齐全,依序而列,无可挑剔。六才子叫好之余,但仍不甘休,又要这位李大人将数字从十到一再化出一首即景诗来。

李调元满饮一杯美酒,高声吟道:

月儿十九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

五更四点鸡三唱,二月怀抱一枕眠。

这诗虽属戏谑,但句句是眼前实情实景,又暗含对不知高低的六才子的揶揄。六个人这才傻了眼,从心里服了这嬉笑怒骂皆可成诗的惊世之才。

■嘲贪官令

某县的县尹和县丞都很爱钱,而主簿却很清廉。有一天,三人一同饮酒,酒至半酣,县尹就出了一个酒令,要求说一句《千家诗》,下边两句俗语包含这句诗的意思。

县尹首先说道:

旋斫生柴带叶烧,热灶一把,冷灶一把。

县丞接着说道:

杖藜扶我过桥东,左边靠着河,右边靠着河。

主簿托令寓意,嘲讽道:

梅雪争春未肯降,原告一两三,被告一两三。

尹是古代县的长官,丞是县令之下的佐官,主簿是掌官文书的官,与县丞同为佐官之一。主簿托令寓意,明说梅雪,暗说县尹和县丞之贪贿,是“借义双关法”。

村言妙趣篇

■打你这倾国倾城帽

一日,钱牧斋曾身穿满洲服装、头戴清朝帽子出门,途中遇一老叟以拐杖对他的头进行敲击:“我是个多愁多病身,打你这倾国倾城帽。”

钱牧斋即钱谦益,明朝官至礼部尚书,却变节降清,多为众人所指责。王实甫《西厢记》中张生有两句唱词:“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老叟借此二句唱词,改易数字,便以开玩笑的方式给这叛逆一次敲脑袋的教训。

■十七字诗

明武宗正德年间,有一个乡民善做十七字诗。一年,天旱不下雨,太守多次求雨,却滴雨未降,那乡民便做十七字诗云:

太守出祈雨,万民皆喜悦。

昨夜推窗看:见月!

有好事的人向官府报告,太守派人把他捉进衙门训斥道:“大胆刁民!你真善做十七字诗吗?现在做来,诵出佳句可免受皮肉之苦。”太守训完,就恬不知耻地以自己的别号“西坡”命题。那乡民随即吟道:

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

若将两人较:差多!

太守令人打他十八大板,乡民强忍疼痛,又继续行吟;

做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

若上万言书:打杀!

太守听了,怒不可忍,将那乡民判以诽谤罪,发配郧阳充军。上路之日,他的一目失明的舅舅来送行,二人相扶而泣。痛哭一场之后,那乡民诗癖又生:

发配赴郧阳,见舅如见娘。

两人齐下泪:三行!

据载,元末张士诚当权时,重用其弟张士信。张士信荒淫无耻,平时,只与奸谄邪佞之徒黄敬夫、蔡彦夫、叶德新三人共议大事,经常欺上瞒下,狼狈为奸。当时有人做十七字诗曰:

丞相做事业,专用黄蔡叶。

一朝西风起:干瘪。

后来黄、蔡、叶三人在南京被处死,尸体吊在木杆上风干一个月,真正成了“黄菜叶”。

现在民间流行的“三句半”,就是从这种十七字诗发展来的。最末两字往往是其核心内容,有风趣幽默的妙处。

■紧蒙密钉,晴雨同音

有一则制鼓歌诀仅有20字:

紧紧蒙张皮,密密钉上钉。

天晴和落雨,打起一样音。

后来,在传诵中被减至12字:

紧紧蒙,密密钉。

晴和雨,一样音。

最后,又被删减成八字诀:

紧蒙密钉,晴雨同音。

至此,字比原来少了12个,但原意未失。

写一篇好文章,应反复推敲,力求简练传神,正如郑板桥所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庞振坤行酒令

清代“中州才子”庞振坤,才华满腹,喜欢诙谐,颖悟过人。相传庞振坤少年时期,有一次曾与三位表嫂共餐。闲来无事,表嫂们提出行酒令助兴,要求是:第一句组合成字,第二句将一字拆三字,第三句重复所拆三字,最后以起问句收尾。

大嫂先说:

豆頁为頭(今简化为“头”),犇字三牛,

牛牛牛,不知赶来多少頭?

二嫂接着道:

尸至为屋,森字三木,

木木木,不知能盖多少屋?

三嫂也念:

水酉为酒,品字三口,

口口口,不知该罚谁喝酒?

三位表嫂指向庞振坤:“你也说几句吧!”

庞振坤不甘示弱,随即念道:

田心为思,姦字三女,

女女女,不知何人害相思?

行酒令中,运用了汉字离合法,其中犇(奔的异体)、森、品、姦都属于品字形结构,酒、頭(头)、屋、思等都是合体字,分别为左右、半包围、上下结构。

■才女救夫

相传古代有一位才女,她和丈夫一起进城,因所骑的毛驴受惊,撞了县官的八抬大轿。县官大怒,没收了她的毛驴,并要打她丈夫40大板。才女苦苦为其夫求情。

县官说:“人们都说你是才女,一出口就是文,如果你能当堂做诗表示8个‘不打’之意,却不说‘打’字,老爷就还你毛驴,不打你丈夫。”

才女问道:“但不知老爷以何为题?”

县官见天已黄昏,便将须髯一捋,趁兴说:“就以‘夜’字为题吧。”

才女略加思索便朗声吟诵道:

月移谯楼更鼓罢,渔夫收网转回家,

卖艺小店去投宿,银匠熄炉正喝茶,

猎人山中缚死虎,飞蛾团团绕灯花,

院中秋千已停歇,油郎改行谋生涯。

毛驴受惊碰尊驾,望求老爷饶恕他。

县官听罢,知道前8句都暗含一个“不打”,而且诗句合辙押韵,又顺理成章,不由得拍案称赞。高兴之下,随即还了才女毛驴,并赦免了她的丈夫。

■张打油

唐朝时,南阳人张生善于做俗语诗,其诗俚俗浅露,颇有情趣,人们称之为“打油诗”,张打油也因此而出名。

有一天,大雪纷飞,他脱口吟道: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虽算不得高明,却将雪中景物特点风趣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年冬天,南阳的参政巡视乡间,适逢大雪难归,便到败落的官宦家里居住。郊野之地,无甚观赏,住了一日,便觉无聊,于是有人想到张打油,若让他前来咏诗取乐,岂不逍遥?

参政听到这个建议后很高兴,马上派人把张打油叫来,问道:“你能做些什么诗?”

张打油回答说:“看见什么,或想起什么,就写什么,哪有什么定准。”

参政说:“现在大雪纷飞,那就以此为题吧!”

张打油思索了一会儿,随口吟诵起来:

六出飘飘降九霄,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头两句颇有诗味,“六出”即雪花呈六角形;后面几句虽然俗气,但痛快淋漓,一气呵成,也还不错。于是,参政赏给白银二两,作为酬劳。

后来,安禄山发动叛乱,攻打南阳,把整座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朝廷迟迟不发兵来救援,南阳城形势危急万分。这时,张打油正在城里一个亲戚家读书,面对紧张的局势,张打油以时事为题,吟道:

天兵百万下江南,

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打油诗属于下里巴人之类的作品,多是触景而作,没有什么修饰词语,形式活泼动人,质朴无华,易于读者接受喜爱。

■除非猫不吃鱼

父子俩打算戒酒,可想了很多办法,却没有什么效果。

有一天,吃饭时,桌上又放了一壶酒,父子俩都想品尝一点美酒,却又被戒酒之心所约束,各自闷着想主意。一阵沉默后,父亲先开口:“今天喝酒有个规矩,各做诗一首,开头结尾都要有酒字,做不好,就不能喝!”

“行!”儿子看到有饮酒的机会,不觉得喜出望外:“那就请父亲先做吧!”

父亲略加思忖,说:

酒,酒,酒,

左边三点水,

鱼在水中游,

猫在岸上守,

除非猫子不吃鱼,

老子今生不戒酒!

儿子二目圆睁,望着正把手伸向酒壶的父亲,大口大口的涎水直往肚内吞,活现出一副馋相,急忙念道:

酒,酒,酒,

三点加上酉,

阿婆在屋内,

阿公门外守,

除非阿公不进屋,

小子一世不喝酒。

“妙,妙,妙!”父亲竖着大拇指,一阵称赞。只见酒杯来来往往,二人酣畅地对饮起来。

■七不嫌

古代穷人对生活中的小事有“七不嫌”之说。有哪些不嫌呢?

饥饿得粗食,不嫌;

徒行得劣马,不嫌;

行久得座位,不嫌;

久贫得薄酒,不嫌;

口渴喝凉水,不嫌;

赶路乘小船,不嫌;

遇雨进小屋,不嫌。

■吴人嫁女词

明代吴人有嫁女词在世间广泛流传,江盈科评云:“识者之词,难为众人道也。”

其词云:

种花莫种官路旁,嫁女莫嫁诸侯王。

种花官道人争取,嫁女侯王不久长。

花落色衰人易换,离鸾镜破终成空。

不如嫁与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

■山上长树不长柴

一樵夫上山砍柴,只见荆棘满路,林深路窄,暑气蒸人,不觉挥汗如雨,便随口做诗道:

山上长树不长柴,砍下树木变成柴。

变成柴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长柴。

■别墓

寡妇张氏,不愿再独守空房,思量再嫁。因与前夫十分恩爱,恐其夜里寂寞,乃请石工凿一尊自己塑像放在墓前,并做诗告别:

君昔尝爱妾,乃忍舍妾去。今妾欲嫁人,不忍别君墓。想君魂寂寞,定怪妾情薄。刻石像妾面,留与君做伴。

君见石人如见妾,石人代妾常守节。妾心不仁石心坚,石身更比妾身洁。妾身虽去石身留,朝朝暮暮住坟头。坟头不断风和雨,君魂好共石人语。

■丈夫想念妻回文

古时有一位丈夫在外办事,思念家中妻子,特地写了一封家书,信中有诗一首。诗曰: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寂寥,夫忆妻兮父忆儿。

妻子收到信后,深知此诗之妙,将此信颠倒过来抄了一遍,又托人捎给外出的丈夫,成了妻子思念丈夫、儿子思念父亲的诗,读来也不乏感人之处: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此回文诗,读之流畅,切情切景,实属佳作。

■误吻小姨

一书生去岳父家祝寿,众人劝酒,结果烂醉如泥。小姨见他酒醉,扶他去客房歇息,他以为是妻子相扶,抱吻小姨,小姨气急,提笔做诗,置书桌而去。诗道:

好意扶你睡,竟敢享我唇。

是个读书人,这般没道理。

不久,小舅子来到客房,见诗后忍不住笑,在后写道:

酒醉随他醉,为何扶他睡?

猫儿见了鱼,哪有不尝味!

书生一觉醒来,见桌上题诗,才知自己酒后乱了方寸,得罪了小姨,又见笑于小舅,因此写道:

酒醉烂如泥,朦胧抱娇妻。

醒后方知错,原来是小姨。

写毕,正在自怨自艾,岳母走了进来,看到桌上题诗,忙又写了几句,并以好言抚慰。她写道:

小女不懂事,纸上乱写字。

本是一家人,何必当回事!

■无字家书

有一个人外出谋差,不久,托人带回一封家书,其实信封里只是一张白纸,上面一字皆无。起初,妻子见到白纸感到很吃惊,随后,多情的她很快就理解了丈夫所表达的含义,于是写了一首念郎的恨别诗:

碧纱窗后启缄封,尽纸从头彻尾空。

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

同类推荐
  •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师生学习与成长等内容。全书分为爱心花圃、草根教育、等待花开、守望麦田、烛光摇曳、我思我在六辑。
  • 常用熟语由来

    常用熟语由来

    本书收集了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习惯语和歇后语等形式的熟悉词语近300条,以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等为依据,介绍其出处、原意、变化等来龙去脉,还有相应的典故、趣闻、故事、传说等。
  •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安全无小事,事事抓落实。一切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责任是安全的最好屏障,安全是员工的最大福利。安全第一,警钟长鸣。唯有立足岗位,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做到防微杜渐,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才能让平安、幸福、和谐永驻身边。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这个王爷我宠了

    这个王爷我宠了

    “王妃不好了,王爷新买了一件古董,花了一万两,库房又没钱了。”“没事,没钱我去赚。”“王妃不好了,晋王在朝堂上当着群臣说你是个不下蛋的母鸡,燕王直接打得他满地找牙。”“打得好,要是我在场定来一场夫妻混合双打。”……“王爷不好了,王妃当街把晋王世子腿打断了,晋王带兵过去要把王妃下大狱。”“晋王牙长好了么,连我的女人都敢动?召集兵卒,待本王把他儿子另一条腿也给打断。”王爷外表高冷内心呆萌,王妃外柔内刚。【本文男女主互宠,超甜】
  • 异世为妖:神偷小狐狸

    异世为妖:神偷小狐狸

    做个飞机都能被劈死一睁眼发现世界变大了,哦,应该是她变小了。不对!这是什么情况(゜ロ゜)!为毛她变成了狐狸?不要啊她要做人啊!看一只神偷狐狸如何骗吃骗喝哦不对是努力修炼站上世界巅峰
  • 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

    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

    本书主要以《墨子》为基础,以浅显的道理,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墨子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对于现代人生活有着重大的启示,学习墨子那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学习墨子那种兴万民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精神。对我们提升自己的做人之道,大有裨益!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
  • 阴阳先生之五术传人

    阴阳先生之五术传人

    我因一本书而走上了一跳阴阳不归路,神秘的黑影,强大的女鬼,兄弟的秘密,一切尽在阴阳先生之五书传人
  • 魔王御前

    魔王御前

    一朝不甚,错入魔界,一夕命陨,遁入黄泉,无妨,重生再来。她尘沫可是美术特长生,混入魔界当画师,开班赚银子。怎么,嫌她太弱?那就滴血成魔,混个魔王御前当一当。另有新书《千世债》求支持。企鹅群见作者信息。文文每日一更,养肥文文靠大家,沫沫加更是需要动力滴!
  • 无上力量至尊

    无上力量至尊

    这里没有斗气,魔法,没有武魂,只有掌握到极致的力量正常人能开发人体的力量为0.1%就可以掌握100斤的力量当你掌握的力量超过百分之0.1的时候你就成为了一名武者就算是正常人也能练习武术从而变成武者好了,废话不多说,就这样吧。
  • 狂澜决

    狂澜决

    秦炎是东王工的转世,洛离为西王母的转世。两人的血印可以开启乾坤门,拿到里面的盘古精血,得之者可以长生不死而且还可以掌握别人的生死。做天下人的主。控制着人魔神三界!这一世,两人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在不名人的指引下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也了解到自己背负的使命!开始了一段艰苦而又温暖的冒险旅程……找到盘古精血,毁之!让天下太平!
  • 第二十二次的初恋

    第二十二次的初恋

    二十年前,因为一场暴力事件,高小慧的生母病故,生父入狱。负责抓捕她生父的警察苏大志在之后收养了她,改名苏小文。苏小文因童年阴影,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以至她主观上遗忘了被收养之前的事,一直以为自己是苏大志的亲生女儿。后来苏大志和带着儿子林若弈的杜丽结婚,苏小文和林若弈就成了兄妹。从幼时的第一次见面开始,他们就注定是走进对方生命抚平伤口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跛子求爱,王爷别逃

    跛子求爱,王爷别逃

    “你泡过胖大海吗?”“你见过它在水中绽放的样子吗?”凹凸不平的表面,丑陋的外壳,如果不是有特别的功效,我不会注意到像果核一样的胖大海。我用温开水泡的,想来必定是万分无聊,又或者是好奇心发作,我目不转睛的看着它在水里朝我笑成了一朵花。小水泡在它的四周噗噗的冒出来,晶莹剔透,慢慢的,慢慢的,它不起眼的尾巴处裂开了一条缝,从里面挤出一缕焦糖色的轻飘飘的絮状。一点一点变大,撑开,絮状变成了网状,盛开成了一朵繁复的花,美如艺术瑰宝,又薄如蝉翼一碰即化。我相信它很享受在水中的自在,尽情伸展腰肢,尽情占据着玻璃杯的容量,时间越久,它的颜色会越来越淡,焦糖色就变成了温开水色,它不再起眼。多像人生,盛极而衰。盛的极致,衰的淡然,你如果要问我人生一世贵在哪里?我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可唯独那点“功效”让人喜爱。“那爱情呢?”爱情昙花一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