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78500000043

第43章 感受世纪末

开始和结束都是一瞬间的事。

——题记

感受世纪末,有一种复杂的情绪,这情绪有某种跨越的沉重,隐约中又似曾看到、更准确地说是感觉到的门槛,就如古代的某种殿堂的门槛一样,高而厚重,有种跨越的阻拦感。

站在这道门槛前,世纪末的感受直冲胸怀。作为经历世纪末并跨越一个世纪迎接一个新世纪的生命(之所以说生命,是想整体地包容肉体和精神,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人的概念),不能不感受世纪末和经历跨越。这让我想到了生命每每面临的诸多选择和选择时、选择中、选择后的不同感受。为什么人类的进展必须甚至必然地要用时间去划分一些临界点呢?这也许是世纪末感觉的问题之一。回答这个问题是复杂的,但我往往十分简单地认为,这与单个生命的有限乃至扩展到整个群体生命的有限不无关联,无论单个的生命或群体的生命,应该说都是有限的,事实也说明这个有限性。上几个世纪某些群体生命的消失,也许就是一个充分的例证。而那些生命的辉煌留给后续生命的疑惑乃至探求,流传着的兴衰故事和诸如古埃及文化、古罗马文化的遗迹,也不断地在提示或暗示着世纪末的人们。也许正因如此,生命在每到一个时间的临界点时,就有了许多浮躁或不安。这个浮躁或不安,便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又通过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影响着世纪交替的时代。

这种浮躁或不安表现在世纪末的不同层面,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都带着世纪末的影子,像是无法摆脱。

在这种世纪末的感觉的驱使下,世纪末的观念在变化,人们假定一个新世纪,并用这个假定的新世纪理念要求自己并要求别人,而新的世纪真正需要的,也许我们正在实践。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我们不可能也做不到臆想或割断现实,另外重新塑造一个新世纪。一切新的开始都将是在延续中继承并发展的,也许时间上的新的世纪开始并不意味着新的时代的开始,新的世纪、新的时代确需我们脚踏实地的努力,这个努力就是人类不断的进步。

而生命却是孤独的,这种孤独需要新的话题,需要某种自我安慰。就在这种不断的新的开始中,人类实质上在寻找着自己的归宿。这个归宿就是我们不断设想中的富强、文明和自由。从这个站立点上看,进行中的浮躁或不安,表现出的种种不良和不可思议,也许是生命舒展中的一个闪念,而正是这个闪念影响着世纪末人们的情绪,拜金也罢,为富不仁也罢,巧取豪夺也罢,吏制腐败也罢,吸毒卖淫也罢,都在破坏着人们迎接新世纪的感受。看来,世纪末需要经受一种考验。

前不久,在大街上听到两位颇具知识气的中年人的对话,大意说:如今倒像是一年中过了腊月八的感觉,人们都准备过年,盼着新一年的好光景,但却忘记了为什么要准备过年,有很大的茫然性。是啊,都想着过年,好像怕落在年这边过不去,实际上新的一年已在人们的茫然中开始了。

感受世纪末,需要平和的心态和持恒的作为。

同类推荐
  • 百年新诗代表作(1917—1949)

    百年新诗代表作(1917—1949)

    2017年,是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也是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年。一百年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呼唤,中国新诗横空出世,应运而生;一百年间,中国新诗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趋于成熟、从简单到日渐精彩的过程;一百年里,陆续问世的新诗何止成千上万,其中的佳作也是繁星满天;而今我们采撷名作,只为呈现精彩!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陈丹青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的文学旅程。罕有一个人的死亡,被如此细致地描摹,也罕有这样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视死亡。《张岪与木心》,记述了文学的死亡,自身亦成为死亡的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清风明月

    清风明月

    《清风明月》:本书收录刘瑛十几年来写作的小说、散文,舞台剧剧本(话剧、音乐剧、小剧场戏剧、科幻剧和话剧小品等),电视剧本,影评、剧评等。
热门推荐
  • 被遗忘国度之召唤师

    被遗忘国度之召唤师

    每一个夜晚,我都能在睡前想起,我在极北之巅诺森德的寒冰王冠前临阵倒戈、,同已经于耐奥祖合二为一的、艾泽拉斯最强的战士阿尔萨斯王子同归于尽的场景…………----------------------------------------------------------本人写这本小说源于高中三年的幻想,不保证不tj、不烂尾、不断更,尽量写就是了。(注:这里的“召唤师”不是指的其他作品中召唤各种宝宝群殴的职业,而是“dota-allstars”中的火雷冰召唤师。不玩dota的推荐去u9上看下召唤师的介绍)
  • 史上第一女掌门

    史上第一女掌门

    穿越了?每月附送一本高深武林秘籍?不不不……本姑娘要的,不是称霸武林,是坐拥三千美男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论语正裁

    论语正裁

    近千年以来的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许多漏洞与谬误,为拨乱反正,董老以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心得,重新解读《论语》,并引南怀瑾的观点作比较。在臧否之间,作者的鲜明观点得以呈现,那就是《论语》乃中华智慧的结晶,能引导人类第二个“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并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七剑传说

    七剑传说

    穿越,让他唤醒宝物---七剑之灵。剑家的毁灭,神秘的剑灵,大陆的辛秘,还有那---逗比的主角!看他如何在敌对之中生存,在生存之中逗比,快快乐乐,潇潇洒洒创造一个永恒的传说!“这七把剑我已经全部觉醒了,但...我觉得这远不是尽头!”
  • 腹黑仟离夫君太多

    腹黑仟离夫君太多

    上一世,闺蜜和男友的背叛,让她死于男友之下,这一世她成了天悦王朝不受宠的云曦公主,看她怎样翻云覆雨,宫斗之后策马江湖,谁能找到唯一的真爱……
  • 仙侠奇缘之醉宫主

    仙侠奇缘之醉宫主

    人,妖,神,魔,仙,鬼六界,独独她是神的后代,可是她却不是神,只是神的一个分支明族千万子民中的一人。她只是神明宫最小的一个宫主,她体弱病残,身带煞气,传言活不过18岁。她十岁生日的庆典上,本来应该是高高兴兴的度过这一天,没有想到却迎来了魔尊和仙界首座这两个宿敌,宫内顿时一片哗然,还好明宫内禁止打斗,才免去这一灾难。不料二人到来都各有所谋,都希望收她为徒,她会选谁?三生三世苦苦纠缠,爱恨不清,情丝患乱,她爱他不求付出,为何他却百般伤她,当年为何又许下保护她的诺言?他可以无情,她却不可以无心。后来,往事记忆再次浮现,她心里一直不明白,仙哥哥,你为什么要忘了我?“顾梵仙,本宫主,喜欢你,你,可喜欢我?”“你醉了,我们是师徒,别再想了。”“顾梵仙,我根本不记得以前的事情了,为什么你偏偏要把那段往事累加在我的身上,我根本不是她。”“你是她,只是,你忘了…”“放下魔念,随师父回去。”“顾梵仙,舍我还是舍这六界?”“醉儿,别再执迷不悟……”他是她的师父,对她了如指掌,对她清纯的爱恋,他又该如何抉择?终究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魂断幽怨

    魂断幽怨

    唐朝乾元元年画圣吴道子卒,其魂进入其留下“湖笔”(丹青之笔)化名幽怨笔;其魄则迁入“凿子”(壁画之凿)名曰断魂凿。万物灵长,画圣将毕生精力灌注在幽怨与断魂之中希望自己的悟画之法得以传承。天道妒人,幻化雷劫欲将悟画之法抹灭,但是幽怨与魂断常年跟随画圣将画中灵气吸收并幻化成笔灵与凿灵,画圣之魂魄各入其中。天道的雷劫非但没有把悟画之法泯灭,反倒让幽怨断魂飞升成仙。为了躲避天道嫉妒,幽怨与断魂决定转世,分隔两地,这样天道之法无法发现其悟画之法…转世之后的幽怨笔与断魂凿会给天地裁决成什么形式,无人可知就像那些所谓的能人说的那样:“天机不可泄露”!
  • 暂无123
  • 萧国记

    萧国记

    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明朝败退南方后李自成门下一名将军篡位大顺,改国号为燕称为燕朝。燕朝制度较比明朝开朗,启蒙、培养了诸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