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98100000019

第19章 试探高校因应和谐社会的(2)

最后,和谐社会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切实的要求:德、智、体、美素质全面统筹发展,抓好身心两方面的发展,既注意内心修养和心理健康,又注重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达成个人内外兼修,身矫体健的个人素质和谐。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不可忽视。邓小平同志88岁高龄,在南方讲话时思维清晰,为改革开放定好航向把好舵。这跟邓小平始终重视身体素质,注意健身健脑,自觉地从事游泳锻炼和桥牌活动是密不可分的。现在有不少青年大学生应征入伍,投笔从戎,意气风发去保卫祖国,但最近报载,820名青年,应征进入沈阳军区某部3个旅团。当他们入伍后,由于体质虚弱,影响了部队的作战训练。一些带新兵的干部惊呼:“这些新兵体质先天不足,明显缺练!”此外,还要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促进心理承受力的培养。毫无疑问,在改革深化中,牵涉到更多的利益分配,各方竞争中,仍然有大压力,不是所有人都会成功,大学生们一旦走出校门,面对社会现实和市场竞争,谁能担保个个一帆风顺?一辈子风调雨顺呢?近年来,世界上的自杀率,有增无减,大学生中也要增强像泰森那样的“抗击打力”,强化进入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是大学素质培养的重点要求。

综上所述,大学生素质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的差距,还可列举不少。尽管我们认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流,其基本面是适合和谐社会的要求的。但我们要促使大学生的素质符合宏观社会、微观单位、人际关系和自身素质的四大和谐的要求,对高校来说仍是任重道远的。

三、高校因应和谐社会的人才培养之道

发现了问题,找到了差距,毫无疑问是为了促使高校素质教育,更有针对性,更上一层楼。高校因应和谐社会的人才之道——如何培养和谐社会所需的人才的理念,正日益受到高校领导和教师们的重视。

首先,我们要把高校建成和谐社会的示范区。让大学生在和谐校园里,如沐春风,如承甘露,在和谐的校园里的熏陶是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正如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的: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民主集中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高校的尊师重教,以学生为本,把我们的校园创建成我们莘莘学子心中的和谐圣地,这必将造成整个社会和谐的“星火燎原”。

其次,高校和谐要注意与社会的对接。高校不是象牙塔,也不是世外桃源,高校要培养能适合和谐社会要求的人才,恰恰需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深入基层、去厂矿、农村、平原、山区、边疆、海岛,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在与社会的磨合中逐渐明白自己素质的状况特点,是非常必要的。你看,毛泽东当年在长沙二级师范求学时,就与新民学会的会员一起对长沙各县进行徒步调查,这种对中国国情的第一手把握和尔后的深入社会调查,让主席明白,为了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革命者承担的任务和应具的素质。而后,正是这种卓越的素质能力导致了中国社会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让后人高山仰止。温家宝总理是北京地质大学的研究生,如果没有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野外18年的工作锻炼和社会实践,仅凭中南海的18年中央办公厅工作,是不可能造就今天游刃有余而又充满自信的大国总理的风采。

再次,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能为社会和谐作出大的贡献,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既具有全局观念,又能自身正确定位。既要了解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懂得时代的主题和世界的焦点;同时又能把握国情,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并能摆正个人位置,正确定位。为此,高校要努力拓宽当代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国内国外的校际交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因为高瞻远瞩方能避免平庸,也才能求同存异。

然后,我们主张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文理兼修,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李岚清同志指出: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和谐的全面发展。高校要努力完成学生的“修身”,达成大学生本自身知识结构、技能素质的“自我完善和谐”,再进而“齐校”,实现校园的和谐;最后达成“和谐天下”。我国高校考试制度导致的文理分课的不合理性,在大学时的文理分家,这种不平衡发展,使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深感自己知识体系的偏缺,学识结构的严重瘸腿,往往难以胜任社会更高的要求。

最后,高校培养适合和谐社会需求的大学生,最根本的是要从解决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样带根本性的问题着手;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水平。对前者,高校要始终贯彻教书育人的观念,高校的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提高和转变学生的思想这一中心环节。对于后者,要深化科学性和民主性的教育,破除迷信,学好唯物辩证法,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既有革命性,又有科学性,就会想国家、人民之所想,急国家、人民之所急。就不仅为和谐社会所欢迎,也必然能为促进和谐社会而自觉地去奋斗。

四、高校因应和谐社会的对策与建议

在试述了高校因应和谐社会的育人之道,我们尝试提出以下的对策建议,显然目的是抛砖引玉。

1.对高校的“两课”教学,不应是淡化和边缘化,而是要加强,要考虑充实和加强对现实社会的研究,尤其要结合大学生的与社会对接的现实状况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在“两课教学”中,要改变软弱的脱离实际的教条式教学,也要改变多媒体教学中两课教师扮演放映员的角色,更要避免脱离大纲,哗众取宠的漫天海聊,要真正让“两课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主阵地。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水平。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要让真正优秀的教师能留得住,有条件的地方要控制大班化趋势。应该说在不少高校的学评教中,深受学生欢迎,名列前茅的两课教师真的为数不少。

2.和谐社会的一个根本点,是需要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实现,因此加大高校的科技含量,增强学生的科技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丝毫不能懈怠的,高校应该继续加大科技交流,积极参加社会的纵向和横向的项目研究和课题申报。把学生组织进来,从基础科学到新兴科学、尖端科学的各种竞赛活动,应该蔚然成风,各校、院系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学生应有自己的所长。

3.培养为和谐社会需要的大学生人才,说白了,就是要在原有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中,增加其和谐要素。高校本身要为创建和谐校园而努力,为和谐社会创建示范区,为学生本身达成素质和谐,形成更好的环境氛围。现在各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十分活跃,高校的各级领导要为之创造更好的条件。积极开展各种能提高学生素质,丰富学校生活的各项活动。只要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的教育改革,都可大胆进行。比如说文理兼修,文科的增加自然科学课目,而理科要加大人文课程教学。增加美育课程,寓教于乐,如开设围棋、桥牌类的益智思维的选修课;也可开设音乐美术的欣赏课。李岚清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至今已在60所高校举办了音乐、艺术、人生讲座,现场听讲的师生达15万人,取得了相当轰动的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就是明证。

4.要深化大学生的就业改革,在现有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就业模式。现在不少高校,到了大四,好多学生已经坐不住了,缺课去找工作的现象,已经造成大学四年学制,实际上的缩减,教学时数的缺失,必然严重影响了学业的完成和学生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建议高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取订单式培养和学校召开人才供需见面会等多种形式,与企事业单位签约合作。高校就业率提高的关键是看准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形成高校各自的品牌化效应。

5.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培养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搞好自我定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高校已呈现大众化教育的趋势,要改变所谓社会精英的认知,有些同学自视过高,眼高手低,就容易与就业良机,失之交臂;还有的同学,又不敢有所作为,不够自信,你想,人不自信,奈何让人信你?这两种情况,在大学生中都有存在。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横向上了解环境,熟悉社会;纵向上学习历史,把握未来趋势;中轴坐标上加深对自己优缺点的明了,完成正确的社会定位,这既是个人,也是社会和谐的需要。

中国的优势在人才培养,中国的问题也在人才培养,中国的希望更在人才培养。高校,在提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应该清楚肩负着的重大使命。我们应该深入去探讨高校的因应和谐社会的人才培育之道,做好和谐的示范,做好与社会的和谐对接,培养更多切合和谐社会需求的人才,我们有理由笑对明天。

(本文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闻出版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中央政治局讲话,2006-08-29

[2]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3]刘余镇.转变就业观念,创建和谐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63

[4]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5]姜玉坤:沈阳军区部分新兵体质差影响部队正常训练.中国青年报,2007-04-30

[6]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五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 大学原解

    大学原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书读完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读完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代大家金克木先生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汇编。读书、读人、读物,更多的是一种读书的态度,心无旁骛的态度。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热门推荐
  • 传说归来

    传说归来

    药神是他的弟子,武神是他的晚辈。但是历史却没有他的名字,如今,他来了。重活一生,带来的不只是传说!
  • 武啸中华

    武啸中华

    少林内室小和尚觉悟自幼习得《易筋经》,可是因为师门被灭,师傅临终前将毕生功力传授给觉悟,并暗将一套绝世掌法藏于《金钟罩》经文中附送给觉悟。后因遭遇意外而被一对失去幼子的夫妇收养,并取名张南武,只是11仇杀、国际杀手、庞大的地下势力以及知名记者纷纷而至,一面为了保护亲人,另外一面却要隐瞒身份,他又该何去何从?而灭门真凶也在与南武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交错……
  • 夏以何沐

    夏以何沐

    林沐的青春和很多人的青春一样,没有坠胎,没有车祸,没有父母双亡,也许这才是最真实的青春吧^0^
  • 逆女成凰废材三小姐

    逆女成凰废材三小姐

    她,杀戮,残忍,一手医术,银针是她救人的工具,亦是她的杀人武器。血月,21世纪血皇组织的一员。一朝穿越到异世,再起风雨。他,冷酷无情,遇到她以后,沦陷了。她说“不管你是谁,什么身份,我认准了你,就不准你背叛”。他说“我宁愿自己下无间地狱,也不愿伤你分毫”。新建的扣扣2200733264新建的群号欢迎加入小说讨论组,群号码:594998847有什么意见,加我扣扣。
  • 天衍道神

    天衍道神

    宙古时代,诸天神魔因争夺传说中的最强神道――混沌神道而大战,神尊殒,魔神现,时空崩,万族危,恒古九帝拼死立下九块不灭古神碑设阵于道衍神殿,深藏于虚空,平衡亘古之气运。亘古已过,魔气更盛,万族内斗,神魔之战一触激发,一平凡少年衍自然偶得亘古神尊传承,从此一路开花,虽数险于生死,终屠尽无上神魔,得混沌神道,悟世间万难,创无尽之天衍圣道。
  • 江洋大盗

    江洋大盗

    江湖!是腥风血雨?还是刀光剑影?或者是大侠无敌?武功轻功超凡入圣?......此江湖非彼江湖,在这里不再是武功内功的天下,在这里传承者才是最强的,武功内功之流只能沦落为三流势力...
  • 玫瑰园之旅

    玫瑰园之旅

    “玫瑰园”这是这座旅馆的名字,故事从这里开始......
  • TFBOYS好想再回到那一年

    TFBOYS好想再回到那一年

    她小时候父母离异,她遇见了她们,她们很好,帮助了她,她遇见她认为她最爱的人,她感觉她是最幸福的人,可是幸福却渐渐演变成痛苦。朋友的背叛、爱人的误会……让她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她带爱和恨,离开了这个让她又爱又恨的世界,她去了那个冰冷而孤独的世界……
  • 青春是最好的相遇

    青春是最好的相遇

    他,是她生命里的一道光,他帮助了她很多,她不在懵懂无知……她,是他的星辰大海,他在第一眼看见他的时候,一切就已经注定了,她是他的……
  • 刑侦之抽丝剥茧

    刑侦之抽丝剥茧

    负责刑侦的高队长,带着手下的金童玉女俩助手,还原事实真相,从扑朔迷离的案情中冷静分析,利用科学手段层层推理。在一个又一个看似毫无头绪的案情中找到作案者留下的蛛丝马迹,用毫无破绽的证据让凶手无所遁形,体现了高超的推理破案技巧。同时,主人公的俩完美搭档也在工作中点燃爱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