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3400000016

第16章 菲律宾史诗(1)

史诗既是一个民族重要的口头传统和地方性知识,又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史诗集中体现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质,蕴涵了一个民族在形成之初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不仅在这个民族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菲律宾民间文学中,史诗是较为发达的一种体裁,菲律宾的史诗文化非常丰富,许多民族和部族都有自己的史诗。菲律宾各民族史诗大多讲述的是该民族或部族英雄的神奇经历和伟大业绩,以英雄人物为叙事主体,菲律宾本土学者甚至认为“史诗是菲律宾民间文学最为巅峰的部分”。据不完全统计,菲律宾各民族有一百多部英雄史诗,其中已经由学者搜集、整理、转写、翻译并最终发表的史诗有二十多部。菲律宾的平原民族在历史上受天主教影响较深,已发现的史诗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吕宋(Luzon)地区和中部比萨扬(Visaya)地区,包括了伊洛哥族(Ilokano)的《兰昂》(Ti Biag ni Lam-ang,全译作《兰昂的一生》)、比科族(Bikol)的《伊巴隆》(Ibalon,又称Handiong)、班乃地区(Panay)的《拉保东公》(Labaw Donggon,又称Hinilawod)。菲律宾的山地原住民族分布在僻远的山区和海岛,更多地保留了传统文化特质,今天已在吕宋岛北部山区、南部棉兰老岛穆斯林地区发现了大量活形态英雄史诗,包括伊富高族的《呼德呼德》(Hudbud)、卡林加族(Kalinga)的《乌拉林》(Ullalim)、加当族(Gaddang)的《鲁马林道》(Lumalindaw)、巴拉望地区(Palawan)的《库达曼》(Kudaman)、马拉瑙族(Maranao)的《达冉根》(Darangen)、《图瓦安》(Tuwaang)、棉兰老地区的《阿格约》(The Agyu)、《马达帕格》(Matabagka)等。

虽然菲律宾曾遭受了近四百年的殖民统治,外来天主教文化大量传入,20世纪以来又迅速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但是菲律宾诸民族的史诗和其他口头传统一起大都得以保存,史诗依然保持着“活形态”的特征,在民间以口头传承的形式流传着。进入21世纪,伊富高人的《呼德呼德》、马拉瑙人的《达冉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经典。

(一)菲律宾史诗的分类

在民俗学研究中,通常根据史诗所讲述的内容,把史诗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两大类。英雄史诗以英雄业绩为题材,是该民族、部族口头的历史叙事。就产生的年代而言,英雄史诗比创世史诗要稍晚一些,一般认为是在“军事民主制”时代或“英雄时代”,即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确定的时代。菲律宾各民族的史诗基本都是英雄史诗,讲述的大都是本民族历史上的杰出英雄人物为了部族利益率领族人历险征战、迁移他方,并追求个人爱情的伟大业绩。战争和婚姻是世界各民族英雄史诗中最为核心的两大主题,菲律宾史诗也不例外。菲律宾各族的英雄史诗都是以史诗英雄的历险经历作为情节主线,所以可以用历险活动的具体情节作为标准把菲律宾史诗分为两大类——浪漫史诗和战争史诗,以及另一小类——迁徙史诗。

浪漫史诗中,英雄的一系列历险行为主要是为了追寻爱情或者为了本部族联姻,英雄爱上了一个女子而后不断追求,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冲突、争斗、和解等事件后,最终和心上人结婚。战争史诗中,英雄为了家族、村社或部族的利益、生存和荣誉,为了保护其家人、帮助他人,开赴征程,和敌人、恶魔、敌对部族等血战,打败了对手,证明了自己的超凡能力并赢得族人的尊重。迁徙史诗中,英雄率领家族、部落,为了逃避苦难或邪恶势力,跋山涉水,定居他方,追求幸福生活,反映了民族迁徙这一人类发展史中至关重要的一段经历。大多数菲律宾史诗属于前两类,迁徙史诗相对较少。不过,这三种类型史诗之间的界限并非总是泾渭分明。事实上,三种类型指称的实际上是菲律宾史诗中最主要的三种内容,几乎所有的菲律宾史诗都不同程度上兼有上述两种甚至三种内容成分。与此同时,常常又会有某一种成分在整个史诗情节中居主导地位。所以,把某一史诗归为某一类并非意味着它只具有该类情节,通常可能还有其他类的情节与之并存,只不过是该类内容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在意义上更为重要。比如许多浪漫史诗中,英雄经历的考验就是为了家族和村社的利益而征战。

菲律宾浪漫史诗的代表是伊洛哥人的《兰昂》、卡林加人的《乌拉林》、加登人的《鲁马林道》和巴拉望地区的《库达曼》等。在这些以爱情为主题的浪漫史诗中,有的男主人公只追求一位女子,如兰昂只对卡诺扬(Kannoyan)表达自己的爱意;有的男主人公则同时或先后与多名女子产生爱情,如拉保东公先后追求过三名女子,并最终娶她们为妻。这些史诗中,往往还涉及到为了争夺恋人或为家人报仇雪恨,英雄去历险、进行战斗的情节,即战争的内容也被纳入到浪漫史诗之中。例如《兰昂》中英雄兰昂最初就是为了报杀父之仇而开始各种历险,报仇雪恨之后才开始踏上新的征程去追求卡诺扬。

战争史诗的代表是伊富高人的《呼德呼德》、棉兰老地区《阿格约》和《马达帕格》,这些史诗共同的核心内容是主人公为了部族和村社的生存,带领人民进行英勇的战斗。在棉兰老多个民族中广泛流传的《阿格约》讲述了阿格约父子带领人民外迁、返回和击败敌人等一系列的传奇经历。《呼德呼德》讲述了阿丽古荣带领汉南加(Hannanga 或Hananga)族人和布巴哈用率领的达利迪干(Daligdigan)族人进行了历时三年的战斗,最终和平解决矛盾,两族首领互相联姻。《马达帕格》是菲律宾已知的唯一一部主要讲述女英雄的史诗,它讲述了马达帕格为了拯救自己的部族,不惜以身相许,嫁给掌管宝物的神,最后偷得宝物,拯救部族的故事。

迁徙史诗讲述的通常是因为受自然环境所迫或社会异己力量的压迫,不得不离开民族发祥地,历经千辛万苦、长途迁徙来到今天的居住地。史诗中杰出的英雄人物率领族人战胜困难,靠着顽强的毅力和超自然力量的帮助最终取得迁徙的胜利,从而表达了追求本民族繁荣发展的理想式的诉求。比如,在《兰昂》中兰昂带领族人迁徙他处,从而避免了与伊戈洛人之间的仇杀,让伊洛哥人恢复安宁与平静;在《阿格约》中,阿格约最终来到了纳兰达安这个乌托邦式的理想之地,这也正是马诺伯整个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理想。迁徙史诗与这些民族的创世神话、起源传说一样在该民族中被视为是本民族真实的历史。

(二)菲律宾史诗的活形态特征

菲律宾史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上都是“活形态”史诗。菲律宾著名民俗学家尤汉尼奥曾总结了菲律宾史诗在形式上的三大要素,即:1.具有一定的长度;2.表现形式为具有韵律的诗歌;3.被人们吟唱或诵唱。另外两位菲律宾知名民俗学家曼纽尔和迪米特里奥也都提出,应把“作为当地信仰而被吟唱”归纳为菲律宾史诗必不可缺的重要特点。可见,吟唱被学术界视为菲律宾史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与世界其他一些民族仅存于文本状态的史诗是不一样的。

菲律宾史诗的活形态、重视吟唱的特点可以直观地从史诗的命名中管窥。菲律宾史诗常用该民族语言中表示歌唱或吟唱的词语来命名,比如伊富高人的“呼德呼德”(hudhud)、苏巴农人的“古曼“(guman)、马巾达瑙人和马拉瑙人的”达冉根“(darangen)、曼萨卡人的”迪沃特“(diawot)这些词在当地语言中都是”歌唱“的意思。马诺伯人的史诗还有”奥瓦京“(owaging)、“乌拉京”(ulaging)、“乌拉新翁”(ulahingon)、“乌拉新安”(ulahin-gan)等多个源自同一词的多个变体的称呼,这些变体无一例外都是“歌唱”的意思。这些地方式的词汇,明确地表明在这些民族中,原住民们可能并不知道现代民俗学分类中所谓的“史诗”,在当地存在的乃是一种地方性的口头吟唱传统,所以当地人用“吟唱歌唱”等词汇来指称本地的这些文化传统。可见菲律宾史诗具有典型的口头表演特征,是以吟唱为表现形式的。

活形态史诗意味着史诗依靠本民族中技艺高超的史诗歌手口头传唱和表演而传承,菲律宾史诗长期处于口头吟唱的状态,所以其文本的形成是通过历史上作家文人、传教士、民俗学者、人类学者等进行搜集和采录,最终整理成文并发表。今天已成文的菲律宾史诗,其文本绝大多数直至现代才形成,至多也只能追溯至近代,而且一部史诗通常存在着多个版本。由于菲律宾在被殖民之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殖民统治期间史诗的采录、整理和发表工作不被重视,导致了很多史诗的整理工作进行得比较晚,所以菲律宾史诗搜集、整理并成文发表的时间相对比较晚。20世纪前后,菲律宾学者开始了对史诗的整理工作,不同学者整理出了不同的文本。比如,《兰昂》共有五个版本,其中最早的完成于1899年,最晚的成形于1947年。《阿格约》亦有五个版本,最早由曼纽尔(Manuel)在1963年整理成文,最晚的出版于1979年。

活形态史诗在口头表演和传承中,会逐渐演变出不同的版本。史诗中常常出现一些段落作为整篇史诗的插话。因为这些史诗是活形态的,歌手在吟唱时有时会遗忘部分段落,有时又随机应变按照传统的程式创造出新的段落,新的段落通常是关于故事细节的讲述。在一个部族里,人们经常听的是同一部史诗的吟唱,所以史诗歌手也需要通过自我创新,用新的、带有歌手特色的段落来吸引观众,并给观众带来新的趣味。由于这些原因,史诗最终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多个版本。比如《兰昂》的五个版本中,有一些段落是各个版本共有的,有一些段落则是某一版本所特有的,而且故事人物的名字也有差异,不过英雄及其主要事迹是一致的。关于英雄阿格约的史诗是由多部完整且独立的史诗共同构成的史诗集群(epic cycle),除了对阿格约本人英雄业绩的唱颂外,还有很多部诗篇唱颂的是他的亲友们的英雄业绩,比如阿格约的妻子达亚卡瓦(Tagyakawa),他的三个儿子内白耶(Nebeyew)、库姆拉特(kumulatey)和因巴辛邦(Impahinbang),他的兄弟勒纳(Lena)和班拉克(Banlak),他的姐妹亚布安(Yam-bungan)和达巴卡(Tabagka),他的表亲杜勒拉安(Tulelangan)和白特伊(Bete’ey)。而且,今天,菲律宾史诗文本形成的脚步并未停止,民俗人类学者正在系统地进行田野工作采集整理,新文本不断出现。比如近年来,菲律宾雅典耀大学(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的学者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全面记录了五十多部史诗及其表演过程,这一田野文本的数字化采集工作至今尚未停止,这项工作完成后将构建起菲律宾史诗的多媒体数字化资料库。

菲律宾史诗在口头表演和传承中,基本上限于当地的一些技艺高超的史诗歌手、民间艺人掌握并吟唱,普通人通常只是吟唱的听众,而非像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其他体裁的民间文学那样,让部族中的大多数人都可以参与到口头表演之中。史诗歌手既有男性也有女性,这些歌手通常是向年长亲属或者知名歌手学习。吟唱常常是在傍晚吃完晚饭之后,这主要是当地的生活现实所决定的。夜晚来临周围都安静下来,人们也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村社里,歌手和观众就可以集中精力。通常一部较长的史诗需要连续唱上数个夜晚。曾有记录,《桑达约》的歌手每天从晚上九点唱到凌晨三点,一共持续了七天才唱完。有许多歌手吟唱时都要求周围的环境较为黑暗,歌手吟唱时会闭上眼睛,甚至还用毯子等遮盖住自己。菲律宾各民族会在各种庆典、聚会等场合,具体包括在婚礼、洗礼、展示仪式、和解仪式等场合中吟唱本民族的史诗。吟唱史诗是这些典礼和仪式上重要的娱乐方式,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歌手唱诵祖先伟大的英雄业绩。同时这种吟唱也具有教育的功能,可以培养年轻一代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向他们灌输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知识,同时也可以借机在年轻人中培养新一代的史诗歌手。比如吟唱《库达曼》通常是在打猎之后向神灵献祀的仪式上,或者欢迎客人来访的仪式上。在这些仪式上,吟唱史诗丰富了仪式的内容,标志了这些仪式不同于平时生活,使得人们对于仪式具有更为深刻的记忆。

同类推荐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高尔基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高尔基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宋朝是个文治辉煌的朝代,诗人词客风流蕴藉,笔下生花;翩翩少年花前侧帽,柳边系马。而那些美丽的宋词,就如同活色生香的女子,在歌扇轻摇间回眸一笑,就使大宋王朝满堂花醉。
  • 大地上的乡愁

    大地上的乡愁

    《大地上的乡愁》是第七届冰心散文家作家唐毅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散文集。作者以乡愁为主题,行行重行行,从故乡到他乡,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漫游,写下富有故事、温度和趣味的文字。作者长于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对周遭的一切予以文化观照,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家国情怀、文明兴衰、文化命运……
  • 陈应松文集:去托尔斯泰庄园

    陈应松文集:去托尔斯泰庄园

    陈应松的写作常被人称为是“底层写作”或是“生态文学”,不少作品深刻而真实地描写了苦难的生活以及苦难的人群。由于“神农架系列”小说,他在神农架林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神农架十大人物”之一。他回忆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自己原本是出身文盲家庭的孩子,一个封闭环境中的不通汽车的针眼小镇人,“一个高中时才看到《唐诗三百首》的学生,不是天才”。今年以来,他自愿要求到家乡挂职,深入生活,进行广泛的乡村调查,尤其想唤醒自己童年和少年的记忆。“我怀念不成器的青春时代。虽然现在是露臀装的时代(包括文学的露臀装),可我还是要为青春喝彩,为糊里糊涂的青春欢呼。”
  • 我们的莎士比亚

    我们的莎士比亚

    本书为著名作家许辉、苏北、许若齐、莫幼群、刘政屏等关于莎士比亚及世界读书日的和皖籍作家在安徽省第一个作家休闲创作基地“天柱山作家村”撰写的散文合集,如《那一天》《我的书单》《莎士比亚的生日》《我的读书生涯》等,特色精彩。
热门推荐
  • 村情:西部农民生活实录

    村情:西部农民生活实录

    历史像一摊积水,印在地上。历史像一根箭,射向远方。作者从魏家大山上走下来,从这样的历史土壤上走过去,带着一身风尘,说着地道的土话,走进他的乡村,走进民间,不设防地扯谈,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触摸、用心交流、用脑思考,用民间的语言记下一些事情和人们的生活。本书对西北地区的农民生活进行了调查研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了西部农民生活实录。
  • 不碍事

    不碍事

    在世间,功名富贵也好,为人服务也好,重要的是要人忙心闲。无心不是不用心,而是不计较得失。如我们的身体,平常百般爱护,加意保健,而百年之后身腐灰灭,身体也不是我们的……在世间,我们的能力要和所做的事情相应,人生志趣要与环境相应。禅门的悟道是活水长流,每天都有很多的小悟,集很多小悟为中悟,忽然有个恍然大悟,然后对于“生从何来,死将何去”了然于心,再也无惧了。道,在平常心里面,在日用生活中成就,不必刻意强调,也不求速成,只要有恒心,一片豁然悟境就在你面前。
  • 恶魔殿下的万能女王

    恶魔殿下的万能女王

    她,本应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公主,却误打误撞遇见了他?!他与她,剪不断,理好乱。她与英国伯爵大人的儿子有婚约,却不曾想到,英国伯爵的儿子正是他!!!两人同时提出解除婚约,却又在见面的时候,同时改变主意。一个是伯爵少爷,一个是英国皇室公主。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让人心烦不已,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吧~
  • 我本不该如此

    我本不该如此

    一个本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无意间进入了一个幸福的世界,这是起点吗。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鬼牒

    鬼牒

    修仙之路太枯燥,程兮也没打算修她个横行九州无敌手。带着她明明是条龙,却偏偏要扮成一条鱼的神级妖宠;和也不知道看上她啥的天玑少城主;以及她那几个既不着调更不靠谱的败家仙二代;力求做一个成事不足但败事一定要有余的小仙女!
  • 终于木槿始于你

    终于木槿始于你

    【虐文+爽文】初见他时踏踩木槿而来,再见他时以丞相府嫡子身份为她解难。终是一世羁绊,遥遥木槿花谢花败……
  • 全职农夫

    全职农夫

    城市绿化所工作的张凡被无缘由辞退,心灰意冷之下回乡,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偶得神奇观音净瓶。净瓶有一空间,内存一汪潭水,潭水有催生动植物生长,改良生物的功效。怀有神奇净瓶,留在乡下的张凡同样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带领村民搞创收,一同走上发家致富之路。有了神奇净瓶,种菜、摘果、遛狗、养鱼……乡下生活同样精彩!
  • 驭元

    驭元

    一名奇异体质的男孩,一位专注研究的老人,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一个惊天动地的秘密!《驭元》,与您一起体验一段西方大陆的玄幻之旅!
  • 我真的不是怕

    我真的不是怕

    面对元婴老怪,他唯唯诺诺,不敢说话;面对金丹大修,他转头就走,绝不留恋;面对筑基强者,他以和为贵,礼让三分……身为金丹巅峰小修士,陈稳真的不是怕,只是同道一场,不想伤了和气。如若不信……且看他面对炼气高手,如何意气风发,重拳出击!即便是那金丹大修,元婴老怪,实在惹毛了,陈稳也敢暗中挖坑,以多打少,借刀杀人,背后偷袭,杀人扬灰,祸水东引,千里远遁,功名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