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4200000011

第11章 “返朴归真”思想审美进路的基点

古今中外对本体之美的追寻必然着眼于本原之上。老庄的本体之美的本体,是用“虚极”与“静笃”来描述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老子》通行本第16章)老子认为,人要尽力使心性达到与“天道”接近的虚空寂寥的无极状态,也即宇宙的本体美之境。这就首先要持守住内心的那份宁静平和,不受物欲诱惑,不受尘世干扰,持一守中,心如止水,也即人性的静观审美境界。自然万物一齐蓬勃生长、纷纷芸芸永续衍生的道理,就在于它们各自返回其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的本原之美。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的原生态之美,只有用审美的态度认识自然规律才是明智明德。人修道善德的目的就是为了“复归其根”,即让人性超越尘世,归根到天道的大美境界中。从天道观照到每一个“我”的过程可以称之为“根我”;而每一个“我”复归到天道的过程可以称之为“我根”。返归“我根”与观照“根我”形成一个完整的迂回路径就可以说进入了“返朴归真”的审美生存之境。

在老庄那里,虚极并非虚无而为实有之母,静笃并非静止而为运动之源。虚极与静笃都不能用存在与非存在的绝对概念来界定,它仅仅是一种形上的描述,一种审美的状态。它既存在,也非存在;它既否定,也非否定。可以说最能体现道家生态美学思想的莫过于“致虚极,守静笃”的美学旨趣了,它超然高远、幽深邃密,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集中地显现出老庄生态美学所特有的超高神韵和修养精神。“致虚极”显现了“天道”审美存在的精神,“守静笃”揭示了人类之德的审美知趣。前者是存在的本原、基础、旨归,后者是实践的方向、准则、方法;后者通过“返朴归真”的审美生存活动复归于前者,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终极旨归。

一、“虚极”——“天道”审美进路

老庄生态美学思想,是以道生万物、天人同源为其基本特征的。老子的《道德经》开篇见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老子那里,“道”是虚极之道,虚极即无极,是无可名状的,正因为“道”的无极虚空,才能空寂独立,才能衍化出生生之道,才可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才有可能造就成“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因而,“虚极”是道的本原大美之境,也是“天道”的基本特征。非虚极无以成“道”,非虚极无以有衍化创生自然功能,非虚极无以有自然大美之境。

虚极之美表现在“天道”上是一种空寂独立的终极状态,其间一切都失去了现成的存在性,一切形而上的理和形而下的器都无不例外地融入虚极的大千衍化之中;虚极之美表现在人类之德上是一种持一守中的处世姿态,可将所有的世事和矛盾淡化成虚无。张继禹说:“道,它生育无限宇宙,创造和谐世界,是万物生化的元气。道不可言有,也不可言无,但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永恒内在于万化之中。”人性如果能和合于虚极的天道,那么人虽然参与了世事活动和面对纷扰的尘世,但行为是依照安时处顺的“天道”而循理举事的,并且“人性”不会受纷乱的物欲所诱惑,也不会被世事成败得失所羁绊。

宇宙本原之美就是虚极的,自然万物也因而能够在其中享受生生之美。因此要追寻自然万物的本质之美,就必须复归其最原始的虚极状态。万物的生长外在表现为蓬勃而复杂的状态,其实生命都是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最后总会回复到根源,这就是“周行不殆”的衍化之美。自然物的根源就是虚极的,虚极是生命的本质之大美,这种生命的本质的美就是“天道”。合乎于这种“天道”的,就是最美的人类之德。知晓并复归于“天道”的人,对事情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一切都能包容的,才能大公无私,能够大公无私的,才能做到全然不偏颇,全然不偏颇才是大美之人,才能得安身立命并臻及天人合一的至美境界。

二、“静笃”——人类之德审美进路

“致虚极,守静笃”历来被人们称为道家“返朴归真”的六字真言。唐代著名道学家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说:“道性无杂,真一寂寥,故清静也。”“虚极”是空灵到极点,是独立寂寥的、没有任何干扰与污染的“天道”,而人要安身立命,就必须顺应天道“守静笃”。“守”就是持守,矢志不渝;“静笃”就是平和宁静与“天道”和合的至美人性。“守静笃”就是人虽然处在世间的是非荣辱面前,但人总能通过持一守中、一如既往的修道尚德,达到虚静、空灵的至美之境。这样,人就能够真正解脱繁琐,放下牵累,排除外界的纷扰和自身的纠结,复归到“天道”的至美境界之中。浙江大学陈劲教授在谈到当代创新者所应有的品性时指出:“《道德经》致虚守静,阐释了立德修身的朴素哲理,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这也是创新者极高的思想境界。? ?创新者,多是孤独的、慎独的,并且喜爱孤独与慎独。”

“守静笃”需要从容自若的淡定,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得失皆淡然的静美、恬美、幽美的心境。“静笃”即平和恬淡,不追名逐利,不心存杂念,时时凝神安适,处处坦荡泰然,是一种深藏于心底的澄明状态,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审美境界。“静笃”能抚慰、净化、平静人的灵魂,使人心无旁骛地去面对现实,使迷茫的人走出心性的困境,使浮躁的心抛弃一切世俗杂念的羁绊,回归自然的静美之境。如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以静笃的心态辞官归田,以闲情逸致体验着那种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感受着物我一体的生态情怀,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这是一种在平和与静笃中偶然抬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不期而遇、和谐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的状态。这种平和超逸的境界,是一种生存哲学,是一种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观,也是对“守静笃”最实际的注脚。

“守静笃”需要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守住孤独就等于守住了本真之美,耐得住寂寞才有可能回归自然本原之美。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写过《植树的人》一文,故事讲述了一位离群索居的牧羊人,置身于荒无人烟之地,每天和树相依为命。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一生之愿——改变荒凉的现实,而一辈子无怨无悔地辛勤耕耘在荒野之中。他寄情于树,用心灵与树促膝谈心,在每棵树上都寄托着他的情感和希望,每当他种下一棵树,仿佛就感到自己在世间又多了一位亲人。这是一种物我一体大美境界的“守静笃”,是一种建构主体间性意义上的生态审美情怀。只有安于淡泊,人才能与树木相依为命;只有心如止水,人才能与树木促膝谈心;只有长期持守静笃,人才能体悟自然界中那沉稳的山与灵动的水以及那些朴真的树木身上所显示出的勃勃生机和芊芊美姿。

同类推荐
  • 拆掉人生的壁垒:听季羡林讲人生智慧

    拆掉人生的壁垒:听季羡林讲人生智慧

    在《季羡林谈人生》中,季老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季老在走过了近一个世纪漫漫人生旅途后道出的质朴真理。但在芸芸众生中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却常常抱着一个理想主义者吹毛求疵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其结果只能换来日日焦虑,反而错过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快乐。
  •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是人类创造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人文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人创造的一切东西,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除了自然之外的一切都是人文,人文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正在增长知识,正是积累知识的绝佳时期,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只有拥有的知识越扎实,赢的实力才会越大。
  • 道德经(国学大书院)

    道德经(国学大书院)

    时下,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学习老子的热潮,老子的《道德经》也因此风靡全球。据调查:在德国,几乎每个家庭都备有一本德文版《道德经》;在日本,《道德经》成为企业管理者的案头藏书,用以指导自己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在美国,一家出版公司竟花13万美元的天价购得仅有5000字的《道德经》的英文版权;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学者蒲克明声称:“《道德经》肯定会成为未来社会家喻户晓的一部书。”由此可见《道德经》已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 我们偶尔也会歇斯底里

    我们偶尔也会歇斯底里

    本书详细讲解歇斯底里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在文中将列举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便于读者的理解。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的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一个简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本书就是将许多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故事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献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我以为你是我的全世界

    我以为你是我的全世界

    10年的暗恋到头来如一场梦生日当天准备告白的她却遭遇了一场还没恋爱就已经失恋的感情后来遇见了一个人又让她重新对爱情充满希望可他却又出现在她的世界里她究竟会做出如何选择....
  • 归檐

    归檐

    何为初,何为落。光影始末,人在光在,阴也在!心难判,善又易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假若夏天不再纯白

    假若夏天不再纯白

    她对她说:“其实蔚辰是一个很好的男生。”她对她说,“真害怕失去他。”她对她说,“我一定要跟他永远在一起的。”她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神坚定。想必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哪怕洪水决堤也阻隔不了吧。伊子清觉得长期跟一个人接触,那么那个人一定会有所改变的,那是一种会被传染的关系,时间久了,都会觉得当初怎么没想到,就这样继承着另一种人身上的某些东西,慢慢竟变成了自然习惯。像她,像卡卡。
  • 我这一生很无奈

    我这一生很无奈

    我这一生各种疾病缠身,是我的真实写照。不喜勿喷哦
  •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相遇巾皮国

    相遇巾皮国

    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名叫班笛的中国人,酷爱中华武术,精通各种武艺技巧。他最大的兴趣就是健身练武和研究中国古代的战争历史。。。在一次旅行中,意外地来到了巾皮国,让班笛惊奇的是:这个国家还处于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这样巧合地班笛将他的功夫和军事智慧都运用在帮助巾皮国人抵御外敌上面了。和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就此拉开,同时在这里,班笛还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晨阳采露,以及收的徒弟丹六等人。。。
  • 快穿:九凰之愿

    快穿:九凰之愿

    【快穿】“我不要……”九凰以为自己不会再遇到他,也不会再回忆起过去。却没想到,命运的齿轮将他送到她的身边,并让自己重新回忆起自己那血淋淋的过去。凤凰浴火重生,获得了新生,开始了新的生活。但重逢故人,使得新生活变成了回忆过去与挣脱回忆带给她的枷锁的斗争。当一切都过去,都尘埃落地时,他们的爱恨情仇结束了吗?他的爱恋何去何从?她,还在那个地方等她吗?她,还会去那个地方找她吗?愿,我们经历伤痛后,还能有勇气,有机会,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暖。
  • 带着娃子去撩妹

    带着娃子去撩妹

    某男:我才多大,都有孩子了?某娃:爸比,穿越是什么,能吃吗?某男黑线,某娃迈着小腿跟上去:爸比,我妈咪呢
  • 都市壶中仙

    都市壶中仙

    宁凡被一个从酒壶里出来的老头给坑了,结果发现自己代替他被禁锢到了酒壶之中,唯有为9999个人实现他们的三个愿望,功德圆满才能恢复自由。每为人实现一个愿望,就能获得一道仙力。而仙力是学习和使用各种仙法的必要条件。想要获得自由,回到家人身边,他唯有想尽一切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