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79700000606

第606章 有谁听说过李恢

稳坐在卧虎城内的赵兴,已经在第一时间内接到了青徐大捷的战报,现在正耐着性子等待袁绍这个对头,以及他的那些下属们,被彭简押送到晋国来。

赵兴已经想好了如何处置袁绍这个老小子,以及他的两个儿子,一大群家小。当然了,赵兴更关心的是袁绍手下几个可用之人,比如武将之中的颜良和文丑,文士之中的沮授、审配、荀谌、辛评、辛毗等人。这些人只要愿意真心投效晋国,毫无疑问的是,今后他们都会有发挥个人才华的空间和舞台。

赵兴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他也从来没觉得自己手下人才多。在晋国快速扩张的过程之中,不论有多少人才,赵兴都能给他们安排到合适的职位。在赵兴看来,如果谁觉得自己手下人才多得用不了,只能说这个主公用人无道,除此之外别无解释。

人才是一种最宝贵的资源,虽然可以再生,但很多时候却无法替代。有时候往往会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事物原本应该发展的轨迹,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赵兴本人。

在等待袁绍到来的日子里,赵兴本以为会无所事事,结果收到了西线贾诩命人传回的急报。看完密信之后,赵兴露出了一副惊诧加怪异的表情。

贾诩在信中说:司马家的人似乎又急于交换了,但仍然不想用法正或者张任其中一人作为筹码,他们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意见,说是可以用新得的一位奇人来换取救治司马防的解药。而且根据贾诩的分析,如果晋国坚持只要张任或者法正,那么他们宁愿停止交换,也不会答应此事。

赵兴觉得惊诧的是司马家的人果真够狠够毒够厉害,亲老子昏迷在病床之上,这些做儿子的竟然能够做到处变不惊,仍然以家族的利益为上,甚至于不顾惜家主的生命。

赵兴觉得怪异的是司马家提出用来交换的这个人,实际上还真是个可用之才,要说潜在的价值,只怕比张任还要高出一些。按照司马家从不肯吃亏的作风,他们怎么舍得把这个人拿出来交换呢?

那么司马家提出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此人名叫李恢(注1),字德昂,乃是建宁俞元(今云南澄江)人。

李恢早年曾在郡里当过督邮,他的姑夫是建伶县的县令,因为做出违法的行为,结果李恢因此遭受连坐而被免官。由于他姑父是这一带有势力的豪族,当时的太守董和就把事情压了下来,没有免李恢的官。这次南中地区的土著作乱造反,司马家又怕晋国索要张任和法正,真就委任这两人前去平叛,结果法正发现了李恢,并且极力向司马朗举荐。

当司马朗收到法正的举荐信之后,他正在为如何向晋国讨要解药而犯愁。因为前不久前往荆州寻找张机的孟光已经回到了成都,并且向司马朗报告了张机已经被晋国来人接到北方的实情。司马朗听说张机居然被晋国派人接走了,当时就觉得赵兴做事还真是不留余地,硬生生断了司马家请人救治司马防的念想,真是坏事做绝,十分可恶!

不过司马朗生气归生气,但眼目事下还是要救醒老父亲,所以又跟司马懿商议到底用谁去换解药。正在这时,法正的举荐信到了,于是司马懿立即建议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李恢与换解药。

司马懿的计谋很简单,那就是益州方面一口咬定李恢是个经天纬地、不可多得的人才,论能力本事,丝毫不输于法正和张任,所以用李恢来换解药,晋国并不会吃亏。至于李恢到底有没有本事,司马家的人那是真的不知道,除非他们跟赵兴一样,也是穿越回来的。

赵兴看完贾诩的信之后,立即回书一封,大意就是可以交换,但是尽量再从益州争取一些其他的好处,比如让司马家免费提供一批中草药什么的。实际上,这一次赵兴可是汲取了前些年问朝廷讨要钟繇、杜畿等人时,却被刘备暗中拦截下来的教训,并没有过多地表现出热切和期盼的神情来。

赵兴提出要问司马家再敲诈一些好处,其实也是在为顺利得到李恢打掩护。以他对司马懿的了解,这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怀疑和算计别人,如果晋国表现的过于大度,急于将李恢换到手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引起司马懿的怀疑,从而使得司马懿发现了李恢的真正价值,结果再次换个别的人来跟晋国交换。

其实司马防的生死对于晋国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只要司马懿还活着,司马家就不会变弱。所以如果能用司马防的一条命换回来许多的好处,甚至包括对云贵之地十分熟悉了解的活地图李恢,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晋国赚了。

接到赵兴的回复之后,贾诩也是有些没想到。他还以为赵兴肯定会十分恼火,说不定一气之下直接取消了交换,因为司马家用来交换的这个李恢,就连贾诩也是毫不知晓。不过赵兴既然同意了交换,自然有他的道理,贾诩也不多问,便按照赵兴定下来的策略,先是跟王累软磨硬缠了许久之后,这才提出晋国追加的条款。

王累见晋国同意了交换,虽然追加的条款让人看了心里不舒服,可毕竟是有望实现他都觉得有些不可能顺利完成的交换,所以赶紧与益州方面取得了联系,转告了晋国的要求。

坐镇汉中的司马懿见王累送来的信上列出了长长的一串追加条款,不由得皱紧了眉头。司马懿在心里真是恨死了赵兴,因为这份清单上所列的药材以及矿石数量,正好处于益州能够承担却会十分吃力的边缘,也就是处于想拒绝却有些不甘心的那种情形。

司马懿认为,赵兴看穿了益州的意图,所以晋国索性抛开了以张任、法正等人为筹码的交换,狮子大开口地问益州索要大量的药材和珍惜矿产。至于李恢,反倒成了这次交换的添头,一时之间可有可无。

最终,司马家的人把心一横,牙一咬,答应了晋国开出的交换条件。不久之后,李恢怀中揣着一封尚未降温的推荐信,带着运送药草和矿石的车子,有些郁闷地向武都方向而来。

注1: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在征服西南各族的时候,李恢承当了许多重要的任务,在属国平定西南边陲战事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国志》作者陈寿以“公亮志业”四字评李恢。“公”即识大体,“亮”即明事理,“志业”即是有事业心并且做出了成绩,后人公认此评是确当的。

同类推荐
  • 雄汉再起

    雄汉再起

    每个人都有个三国梦,当然我也不例外,我读史书读到光武中兴时,激动异常,读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就叹息不已,我一直在想如果在东汉末年再出现一位扶大厦于将倾,解黎民于倒悬的汉室宗亲,使大汉得到延续,那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三国是一个热血的年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是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同时也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里良将如云谋士如雨。一首临江仙唱尽了多少英雄往事,有让人脍炙人口的也有让人厄尔惋惜的故事情节,故此我对三国情有独钟,不忍舍弃。我读了好多三国类的作品但是我发现了个问题,就是大多数人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使一些历史上很出色的良臣猛将得不到重用,使我很惋惜,故一时手痒,挥笔写下此文,小弟是第一次写东西,希望各位路过的高人前辈多多指点一下小弟,小弟在此不胜感激。谢谢。
  • 人迹之金系

    人迹之金系

    回到北宋初年,本以为自己以成大事,但事实却是什么都不能左右,被狗咬,掉粪堆,被女人整,人生就是苦的,但无奈中还得坚持下去。
  • 宋起波斯湾

    宋起波斯湾

    无助的悲伤与茫然的血泪,除了希望我们还有什么?当大宋的旗帜在夕阳下黯淡无光,当蒙古铁蹄欲践踏整个亚洲与半个世界的时候,流落在黄沙漫漫土地上的大宋皇族,可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希望。宋起波斯湾,一种绝然不同的希望!
  • 大周之雄风

    大周之雄风

    读历史,没有不为宋朝的繁盛羸弱而痛心,每次读到靖康之耻就不由得身同感受,屈辱而又无力,读到风波亭、文天祥、崖门海战,情绪低落,实在是不忍再看,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基于经济繁荣建立强大的皇朝,重现盛唐的辉煌
  • 那年晚冬

    那年晚冬

    这一刻,京城竟然飘起了雪,人们纷纷出来看雪,他没有看这片雪染白的风景,只是仰头喝完葫芦里最后一点酒,晃了晃已经空了的葫芦,大概有些失望,随手丢掉了葫芦,搓了搓手,倚着剑,随着满城的风雪,慢慢的闭上了眼.....
热门推荐
  • 烟花三月要下楼

    烟花三月要下楼

    ”我愿意随时听候组织的召唤,‘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加入到这一场抗击新冠病毒的“战疫”之中,在热血和烈火中洗礼自己的灵魂!”“要是我没有记错,这是你第三次提醒我了,回夫人的话,我都准备好了!”狡猾哥说道“武汉,我回来了!”读者QQ群:250159852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荏苒岁月

    荏苒岁月

    成长,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我们的成长会不会和他们的一样呢?
  • 李太白全集

    李太白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别走,在我心里

    青春别走,在我心里

    一个普通的学生,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普通的学校。发生了一个少年的有趣的青春故事。
  • 魅力女人优势生存全集

    魅力女人优势生存全集

    本书从魅力、品味、心态、情感、交际、智能、健康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告诉你女人的优势所在,正是这些优势构成了魅力女人实现优势生存的独特资本。它能够帮助你打造动人的魅力和个性,收获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步入幸福如意的人生。
  • 寻找棉花的鸡蛋

    寻找棉花的鸡蛋

    鸡蛋爱上了石头,可是石头总是和鸡蛋磕磕碰碰,鸡蛋总是遍体鳞伤……后来鸡蛋离开了石头鸡蛋看见别人遇见了棉花,棉花软软的暖暖的……那么,有属于鸡蛋的棉花吗?
  • 夺舍太上皇以后

    夺舍太上皇以后

    这世上的痛苦,是绝缘体,既不能分担也不能过渡。
  • 帝落纪

    帝落纪

    诸天动荡,黑暗来袭,虚假的轮回又一次开始演绎…
  • 寒冬时遇你

    寒冬时遇你

    在最寒冷的时候遇到你,是年少的欢喜,是成长的悲喜。(hy,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