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48700000037

第37章 决策的行为与心理

学者们根据实验观察和研究发现,人们对事物的直观评价和预测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片面性,可以发现许多判断上的典型错误。这多是由一些心理效应造成的。这种由心理局限所造成的行为和认知偏差对决策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正确认识这些心理效应及其行为偏差无疑会有助于改善决策的质量。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由第一印象(首次印象)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许多人习惯称之为“第一感”,它对今后、对事物的判断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这种心理反应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都会有所体会。关于第一印象形成的实验研究是美国心理学家阿西首先进行的。他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第一印象会影响今后对事物的评价和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如果正确还好,但实践表明它往往是靠不住的。单凭第一印象对事物进行判断往往带有极大的主观片面性。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更习惯于用第一印象去选择和评价所得到的信息,即热衷于专门收集那些有利于证实自己第一印象的信息,或对那些意义本不十分明确的信息随心所欲地加以解释,以说明自己第一印象的正确。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不顾实际信息的发展与变化,无视行动方案的补充与修改,总是用自己的第一印象去套用现实问题,而不能用变化了的信息去修正自己最初的看法,所以一定要在决策活动中注意防止因首因效应所带来的误差。

二、近因效应

这是心理学家卢琴斯通过连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关于吉姆印象形成的实验。他用一篇短文的前后两个部分分别描述吉姆的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并把被试者分为四个组,用四种顺序、四种方式向每组读这篇短文。卢琴斯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所谓近因效应就是指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比如,在向大家介绍一个人时,前面说了不少好听的,接着就“但是”,再讲些坏话;人们往往对这些坏话印象更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前面听到的那些好话,这就是近因效应的一种反映。再比如,某人近期突然出现了异常言行,使别人印象非常深刻,以致推翻了根据过去此人一贯表现所形成的看法,从而导致一定的偏见。所以,难怪有时候一句话会伤了多年的和气。事实上,如果你能够把别人近期的异常表现视为以往的任何一件事,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都是毫无妨碍的,不会因近因效应而影响你的判断。

同首因效应相反,近因效应使人们对新近信息印象更为深刻,也更为看重,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做出判断,忽略了以往信息的参考价值,从而不能全面、客观、历史、公正地看待问题。

三、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谢利夫的自动光点实验和阿西的线条判断实验发现并证实了从众心理效应的存在。

每个人在群体中都不可能我行我素,只有当行为符合群体目标时,才会感受到来自于群体的支持。通常,群体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对个体行为的约束,这种力量就表现为群体压力,它的大小与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的距离远近成正比,因而,不同的人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群体压力是不尽相同的。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行为与群体目标或多数成员的行为会产生趋同现象,这种行为的改变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倾向。

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的著名的光点实验证明了这种从众行为的存在。人在黑暗中注视一个固定的光点,视觉上会产生飘移现象,即感觉固定的光点在移动,而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视个人的感觉差异而不同。实验要求每个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感觉报告光点的移动方向和距离,并建立起个人的反应模式。由于被试者完成的是独立感觉过程,因此,每个人的反应模式各不相同。之后,实验安排所有被试者在一起观察同一固定的光点,同时允许他们进行讨论、比较和判断。随着实验的推进,一种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所有被试者的判断表现出趋同的现象。一种被群体所共有的反应模式代替了原有的个体反应模式。当再次把被试者分开,让他们做独立判断时,每个被试者依然保持了共同的反应特征。显然,这里群体中的某种互动因素决定了从众行为的产生。

如果说谢里夫的实验只说明了从众行为的现象,而没有阐明这种现象的产生机制,那么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阿西的实验则进一步说明了从众行为源于群体的压力。

实验是这样安排的:8个被试者编成一组,让他们一起观察两张图片,这两张图片通过幻灯打在屏幕上。第一张图片上画着一条直线x,第二张图片上画着a、b、c三条直线,要求被试者比较两张图片上的直线,报告x直线与a、b、c三条直线中的哪一条相等。在正常情况下,几乎所有的被试者都能够非常准确地判断出x=b。但实验进行了特殊的安排,在一组被试者中,除1个人外,其他7个被试者都是主试者预先安排好的,并要求他们做出一致性的错误判断,如x=c,而真正的被试者并不知道这种事前的安排,而且被要求最后一个进行回答。因此,对他来讲,其他所谓被试者的一致性判断就形成了群体的压力情境。实验结果表明,在这种群体压力面前,超过2/3的真被试者改变了自己的正确判断,表现出错误性的从众行为。

事实上,所谓群体压力是行为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它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变量。决定这个变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类。从个人角度来说,影响这个变量的因素有智力、能力、阅历、情绪、知识、经验、自信度、性格特点等。再从环境角度来看,由于从众起源于群体,所以环境影响因素必然与群体有关。这些环境因素包括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群体的竞争性、群体的凝聚力、群体成员的共同性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从众效应引起的是带有一定盲目性的行为倾向,它更多地表现为人际关系方面的依赖性和决定选择方面的被动性,因此,它对决策过程的优化构成了极大的障碍。的确,如果决策者总是因环境因素的压力而放弃个人的独立性,总是因他人的意志而放弃个人的主见,那么他怎么可能胜任他所担当的角色呢?

四、定型效应

定型效应是指基于某种成见对人做出判断的心理过程。成见的形成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由认知主体类型造成的成见,如种族成见、国家成见、地区成见、职业成见、代际成见、性别成见等;另一类是通过多种渠道的信息形成的成见,如大众传媒、社会舆论、小道消息等。

一位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试验,使成见得到了一种戏剧化的表现。他要求经理们对一些人的照片做出印象描述。当照片上的这些人被称为经理时,就得到了非常不错的描述;当同样这些人被称为是工会代表时,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描述。一组经理在看了被称为经理的人的照片后,更多地用工作负责、勤奋努力、知识丰富、值得信赖这样一些词进行描述;另一组经理看到的是同样的照片,但照片上的人此时被称为工会代表,所以这些人更多地得到了得过且过、闲散懒惰、不求上进、不堪信赖这样一些评价。

人们一旦戴上了成见的眼镜往往就会出现视觉上的盲点,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产生心理上的免疫作用,感性的东西超乎理性的认识,以先验的主张替代客观的实际,不愿再花时间和精力对自己先前形成的看法进行认真的推敲,这样就很容易对事物做出先入为主的判断,从而导致一些认知的偏差。所以,我们在处理决策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警惕定型效应对决策者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

五、反衬效应

反衬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事物进行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同样会给人对事物的认知带来很大的影响。从对问题的认识而言,假设你在一片颂歌声中忽然听到个别不和谐的音符,对此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是愤怒与反感,还是冷淡与漠然?是不屑一顾、不予考虑,还是虚心接受、加以重视?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在强烈的反衬条件下,不同的意见往往会受到莫大的敌视,其动机、方式和内容会遭到无理的指责。

而实际上这些不同意见可能并非居心叵测、不怀好意,并非言辞激烈、无限上纲,并非图谋不轨、阴险毒辣,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不受反衬效应的心理影响,人们对不同的意见是能够采取一种客观、平和的态度的。有鉴于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应该注意反衬效应的不良影响。

六、黄灯效应

黄灯效应是对决策过程中人们冠冕堂皇进行拖延的一种形象比喻。

拖延往往产生于风险型决策,主要出于人们挫折防范的心理需要,属于规避性行为。多数人在进退两难之时很少能够做到当机立断。一旦难以找到摆脱进退两难处境的良策,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问题的解决就成为极为普遍的行为反应。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短暂的时间差往往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在重大问题上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做事情都是有机会成本的,所以决策中的优柔寡断、迟疑拖延有时是非常有害的。

同类推荐
  • 情感底蕴

    情感底蕴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关于机遇和命运的格言

    关于机遇和命运的格言

    有多少生活中的不幸和坏运气只不过是没有看准时机,抓紧时机,这才是成功的秘诀,机遇无所不在:要随时撒下钓钩,鱼儿常在你最意料不到的地方游动,要及时抓住飞来的机遇,机遇偏爱训练有素者。本书通过名言的警句,教导我们把握好机遇,掌控自己的命运。将逆境也变成为我们成功的垫脚石。
  • 成功的追求

    成功的追求

    在马斯洛的整个思想中,有许多研究、认识及思想在当时都是远远超前的。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今天仍然感到非常新鲜,就好象现在一些工作和思想反倒都过时了一样。马斯洛有关要求自我实现的员工、培养客户忠诚、树立领导风范和把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创造力源泉的主张,描绘出了我们今天的数字化时代的图景,显得非常深刻。——德波拉·C·斯迪芬森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箴言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箴言

    本书中卡耐基以对女性生理、心理多年的深入研究,对女性如何获得幸福、走向成功提出了许多睿智的见解和精辟的分析。本书分为六章,从生活、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工作、心情、女性魅力等几个方面给女性朋友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 要在世上撒点野:拒绝平凡

    要在世上撒点野:拒绝平凡

    人生在世,若没有撒过一点野,就像美食家一辈子没尝过变态辣,终究少了一点滋味……本书是哈尔滨出版社为广大女性读者带来的宝典,是新时代女性不可错过的一本书。书中提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和人们传统的认知有所区别,不是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它们颠覆了传统中应该颠覆的陈旧观念,打破了一切令你感到不甚愉快的陈规,让你置身反转的世界,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要在世上撒点野——拒绝平凡》旨在让你跳出思维的禁锢,撒一点野,拒绝平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破儿修仙记

    破儿修仙记

    亦人亦鬼,亦正亦邪。苦乐情仇,甘怡自知。江湖险恶,仙路荆棘。未失本心,终成大道!
  • 葬幽纪

    葬幽纪

    从根骨废柴,依靠自身奋斗,一步步踏上修仙路,顺着自己的路,摸索自身的道,迈向了精彩纷呈的无尽宇宙,尽情地征战。QQ群号:513863405
  • 斯文暴君

    斯文暴君

    我曾挑战极道天之痕,搏杀可以撕裂天空的凶猛巨兽,获得全民敬仰。我曾在无数个黑夜里,孜孜不倦通爆天庭三十七宫,成就无上神话。我曾在梦魇领域所向无敌,也曾在巅峰禁区受亿万人恐惧。我醒了,我睁开眼睛,神话时代扑面而来。我要膨胀,一拳爆星。“来吧,在这黑暗的起初发光发热。”
  • 我的脑中有根弦

    我的脑中有根弦

    刘沐阳的脑子里突然多出了一根弦,这根弦能让他看到神秘的微观世界,暗能量、上帝粒子、胶子、夸克、电子无所遁形,这算什么?人形显微镜吗?远远不止如此,控制弦制造出各种粒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制造出二维材料,航空材料出现了。细胞肿瘤在刘沐阳的“注视”下灰飞烟灭,癌症从此被消灭,至于说还有什么功能,主角也不知道了……………
  • 溪溪相印

    溪溪相印

    “请问您为什么不拍吻戏呢?”记者。“嗯…我的吻要给那个对的人。”林紫溪。两年后……“请问您为什么不拍吻戏呢?”记者。“我家的那位会吃醋的。”林紫溪。
  • 嗜血彼岸:花开三世

    嗜血彼岸:花开三世

    “或许,从一开始遇见你,就是个错误,一眼便误了终身,明知是错,却一错再错,哪怕如今伤痕累累,可我从未后悔过。”“你可知道,自从遇见你之后,我心中就只你一个,我不曾想过负你,可却身不由己,你我生来便是站在对立面上的,隔着一步之遥,却是遥不可及,只望,你不要恨我才好。”曼陀罗绽放,三生彼岸花开,明明已是命中注定,可为何最终却是一无所得?命运相交,最终却是一星陨落一星孤寂。“我不信命运不信永远对立,天使与恶魔对立,他们却是相生相伴,有了恶魔才有天使,有了白天才有黑夜,有了光明才有黑暗,他们不可分离。”“从遇见你开始,我就从未想过要放手,可为何最终我还是握不住你的手?”“对不起,欠你的,我还不清了。”
  • 傲慢公主游学记

    傲慢公主游学记

    如此平凡的她,怎么可能会拥有那么高的身份。她到底还是不是林梓雅。(狗血的剧情,再配上我的高超写作能力)嘻嘻,幻思又自恋了,其实上面那句不是真的。幻思是第一次写小说,写得比较乱些,请大家海涵。多多支持傲慢公主游学记。
  • 星斗狂想记

    星斗狂想记

    如果上天让我许三个愿望,第一个是今生今世和你在一起,第二个是来生来世和你在一起,第三个是永生永世和你不分离。如果你走了,我会在泪水里爱你;如果你的心死了,我会在生命里爱你;如果生命消失了,我会在轮回里爱你;如果世界消失了,我会在天堂里爱你。
  • 期待的存在

    期待的存在

    父母离婚,唐暖被判给了妈妈。她认为自己能抗,可无缘无故地,母亲又认了个女儿。她的爱被破坏,理智被摧毁,生命被践踏。病床旁俨然立着她的母亲和所谓的姐姐。她不堪,所以灵魂又回到了那个十七岁。有一个男孩,是她被爱的理由。她终会遇见自己幻想许久的舞台,她要自己能够和他并肩站立。她要自己重新开始。准备好了吗,你滴暖暖上线了喔……
  • 我失败的初恋

    我失败的初恋

    伴随着周围酒杯碰撞的嘈杂声,坐在简单身边的男人低声开口:“当初,你说的要一辈子在一起,有没有一句是经过深思熟虑,有没有一句是认真的?”“当然没有,不过一时兴起而已,但现在这种话我几乎不说,你呢?当初说的在一起一辈子,是真的?”“虽不常说,但句句真诚,句句深思熟虑,现在我时常说这些,只是,多多少少都掺假,也可以说没有一句是真的。”高中同学聚会的餐桌上,他跟她互相交了当年的底,骗人者毫不遮掩,上当者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