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3800000030

第30章 永远的思念永远的教诲

瞿方

我的父亲瞿树滋离我们而去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常常想起他老人家最后住院期间的几十个日日夜夜。他那坦然恬静的神态,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8月的一天,我用轮椅推着父亲到病房外去散步,一起聊天。当我说到:“再过两年,我就退休了。那时我就可以住到南京来,天天陪伴二老,照顾二老了。父亲定能活到100岁,我来操办给你过百岁生日。” 父亲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但是仅仅过了一个月,父亲就永远地走了。虽然,医生们尽力抢救,仍未能留住老人的生命。我希望父亲成为百岁老人的心愿也就成了永久的遗憾。每每想起这些,心中仍有隐隐的痛楚。

严格的家教

幼年的时候,我记忆中的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严厉,我的父母特别注重对我们从小进行严格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我们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做一个诚实的人。

我是小学三年级到南京的,那时住在罗廊西村24号,是一个住了9户人家的四合院。每逢星期天,父母都要安排我们兄妹几人做家务,擦窗户玻璃、抹桌子凳子、扫地。有时候是父亲,有时是母亲亲自带领我们兄妹去大院门外扫地,清理院子大门两边阴沟里的垃圾。刚开始主要不是怕脏,而是不好意思,见到有人走过,就低下头,不敢抬头看人,即使有大人夸奖我,也不好意思搭腔。在父母亲传统教育之下,慢慢习惯了不再以此为丢人,而养成了以劳动为荣的思想。这种普通的劳动坚持多年,直到“文革”插队离开家。

上小学时,家里很少给我零用钱。有一天,母亲发现我口袋里有两毛钱,问我这是哪里来的。我一时回答不出来,思量了一下,想起来是班级活动余下的班费没有及时交还给老师。父亲看到我不以为然的样子,严厉地批评我“贪污”。第二天,我把两毛钱交给老师。父母亲仍“小题大做”,连续多日抓住不放进行教育。虽然当时父母说的具体话语已记不清楚了,但是公私分明,绝对不能贪占集体公家财物的道理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长大后才深切体会到父亲的严厉是对我真正的爱护。下乡插队期间,我担任生产队会计,经手的钱物多了,总是严格区分公款、私款,绝不放错袋子。那时头脑里经常想起小时候父母亲为两毛钱声色俱厉的批评教育,使我时刻警戒自己。

父亲经常晚上在家里办公,家里办公桌上时不时会有些公家的信笺纸。有时我想要几张做草稿纸,父母亲总是加以制止,说这是公家的东西,私事不能用。从这些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养成了我们的好习惯,受益终生,也看到了父母亲的高尚品德。

参加工作后,有时出差办事坐便车,父亲提醒我,不要报销车旅费,不能占国家集体的便宜。记得有一次我因公去苏州出差,顺道回金沙看望父亲(那时父亲安置住在南通县金沙镇),父亲嘱咐我,到南通的车票不要报销。我说,这反正是顺道,没有超出规定路线多报车旅费,应该没问题。父亲却说:“你来看我,这是个人私事,虽然经过厂领导同意,但不能再让公家承担这段差旅费,这部分车费我来给你。”事后他仍不放心,我回到涟水后,他又专门为此写了一封信寄给我,再三嘱咐不要报销从苏州到南通的车票,要公私分明,防微杜渐,思想上千万不能开口子。直到我回信向他保证不报销这笔车费,他才放心。

父亲教我实实在在做人

父亲特别注意培养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听党的话,一切服从党的安排。1968年1月8日,我到涟水县前进公社插队,因为听说那地方非常艰苦,认为更能锻炼人。下乡以后,父亲教育我不要怕苦,要积极参加各种劳动锻炼。那年的冬天似乎特别冷,早晨起床刷牙,一会儿茶杯口的水都结了冰。春节前20天,我回南京办事。父母亲鼓励我去农村与贫下中农一起过年,接近劳动人民,体察农村基层群众的艰辛。年三十那天,我和同学陆晓光踩着齐膝深的雪,艰难跋涉十几里赶到生产队,受到贫下中农热情欢迎。憨厚淳朴的农民纷纷拉我们到他们家里去吃饭,他们还东家凑一点,西家凑一点,拿出几十斤黄芽菜、豆腐、2斤肉和馒头送给我们过年,着实让我感动不已。那个年代,农村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大年初一,大队党支部组织知青与贫下中农一起吃忆苦饭,参加忆苦思甜活动。这是我这个18岁的青年学生,在革命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对我今后的成长影响很大。许多年后,我才体会到父母亲的良苦用心。

1972年,当地在知青中招工,我因劳动表现突出,生产大队将这个难得的名额给了我。当时这是令人非常羡慕的事。但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父亲还没有“解放”,像我这样的家庭政治情况能进集体企业已经很不错了。在同一批上调进厂的知青中,大多数分配进了国营工厂,只有我们少数几个人(4个南京知青)分配进了集体所有制的工厂。父亲很高兴,他写信给我,称赞我凭自己的努力,得到当地党组织的认可,上调进工厂是进步的表现,鼓励我服从分配,到新的岗位好好工作,学好技术,不应计较工厂的性质是国营还是集体。进厂后我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努力钻研技术,不怕苦、不怕累,先后做过铸造工、钳工、车工。无论到哪个岗位都埋头苦干,很快成为技术骨干,多次被工厂领导和工人师傅们评选为先进生产者。

父母亲一直教导我政治上要积极追求进步,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我初中申请入团填写志愿表起,一直到以后每次写入党申请书,都要求我对党忠诚老实,要老老实实写上父亲的所谓政治历史问题。那时还小,没有社会政治阅历,对父亲被开除党籍的情况总觉得不符合逻辑,不能理解。我心目中的父亲,给我们子女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父亲,是对党忠心耿耿的父亲,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住房被烧毁,牺牲了3个亲人仍义无反顾坚决斗争的父亲,是不计个人名利地位、荣辱得失,被开除党籍仍对党毫无怨言的父亲。每每我和他谈起这个问题,父亲总是说:“你要相信党组织,你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入党主要靠自己政治表现,要经得起考验。敌人对我要斩草除根,是党救了我,为我报了家仇,领导我走上革命道路,我对党的忠诚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母亲也常常开导我:“父亲的问题可能对你会有些影响,但你一定要相信党组织,也要相信你父亲,他仍然是革命干部,仍然在为党工作。你要求入党,最根本的要靠自己政治表现,要经得起考验。”在父母亲反复教导下,我明确了入党目的,端正了入党动机,经过十多年的考验于197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读过的党史、人物传记多了,对党的历史和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革命斗争的曲折和党内斗争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了父亲是一个正派的革命干部,虽遭受挫折仍勤勤恳恳为党工作,相比之下我受到的些许影响又算什么呢,反而可以更进一步地磨炼考验自己。我坚信,父亲所受到的处分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不符合党的一贯政策,总有一天会得到公正结论,还历史本来面目。终于,1980年4月中共江苏省委发文,撤销1958年的结论,恢复父亲1942年以后的全部党籍,推翻了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在接到省委批文的第二天,父亲即向党组织补缴了22年的党费。

父亲的这些教育和表率非常有利于我们政治上的成长,使我从少年起就逐渐明白,人的出身和社会关系是不能选择的,但从根本上来说,一个人走什么道路、做什么人是可以自己选择的。能否做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实践,取决于自己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的程度。在“文革”初期,中学生中一度流传的“老子英雄儿好汉”等极“左”的唯成分论,我表示不能接受,以至一度拒绝加入红卫兵组织。这倒使我更加有时间认真读了些马列的书,使我少了些盲从,少了些干部子弟的优越感,多了些实实在在做人的秉性,要像父亲那样做一个坚强的人,坚定不移地走党指引的路。

父亲支持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父亲一贯教育培养我们热爱学习、喜爱读书。我因“文革”及插队没有能深造读大学,进了工厂以后,一直努力工作,钻研技术,争当技术能手。但我心中一直埋藏着上大学的愿望。1981年终于有了报考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的机会,经过一年的努力,1982年进入电大脱产学习。我非常珍惜这迟到的机会,要把“文革”中失去的时间补回来。那时,小孩刚出生,脱产学习后没有奖金,只拿基本工资。父母亲非常支持我学习,每月支持20元钱给我补贴家用,让我安心读完电大。1985年毕业后,回到原单位工作。父亲即找我谈话,语重心长地说:“以后你们要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不能靠父母的支持生活,要像普通老百姓家的子女那样过日子。”我非常理解父母亲既爱护又不溺爱,既支持又不搞特殊化的用意。所以当我有求学机会时,他们尽力支持,如今毕业了,就像插上了知识的翅膀,应该靠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奋力前行了。

父亲年轻时也曾向往读大学,当工程师、科学家,幻想走科学救国的道路。然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日寇铁蹄蹂躏祖国大地,偌大的中国已放不下一张课桌的年代,农村青年的求学理想已不可能实现了。父亲和许多爱国青年一样,在党的领导下投身民族解放运动,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我初中、高中都是在南京第十中学(今金陵中学)读书,可惜遇上“文革”,耽误了几年学习的大好时光。而今有机会通过开放的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学习科学知识,也算是圆了父亲年轻时的梦想。从那以后,我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钻研技术,踏踏实实工作。若干年后,当我告诉父亲,我取得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的时候,他都会笑着反问一句:“哦,你也是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啦?”在平淡中透着明显的欣慰。而今,我又支持我的儿子投身科教兴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去完成老一辈革命者的未竟事业。

半袋米的故事

父亲离休后,每年都回金沙一两次,住在我家。那时我们住的房子是父亲下放时,县政府安置的两间平房,是20世纪50年代盖的办公房,面朝南,屋檐下、地上铺的是青砖,门前是土路。每次来金沙,父亲都非常繁忙紧张,完全不像一个休闲的老人。当时,正值全面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纠正冤假错案。许多老同志、老党员都来找他写证明,请他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982年南通县中医院老中医张开钧为了申诉平反事,找父亲写证明材料。1983年元月,父亲实事求是地为他写了证明材料。1941年张开钧曾按照父亲的布置,担任伪七师二旅的军医,为抗日民主政府做了收集情报、购买药品等工作。1942年春受到伪旅部怀疑,遭逮捕毒打。父亲认为他是个比较好的统战对象。

1983年12月父亲又来金沙,住在我家。12月4号这天,父亲在市场上买了50斤米请人送到家里,说是给他孙子瞿苏吃的。正巧张开钧来看望父亲,父亲听说他的问题解决了,很高兴。两个老人谈了很久,父亲鼓励他运用自己的医术多为人民服务。为感谢父亲,第二天早上,张开钧用自行车驮了半袋米来送给我父亲。父亲一贯是不喜欢送礼这一套旧风俗的,他向张开钧说明,平反冤假错案是党中央的英明政策,是地方党组织正确执行党的政策的结果,不是哪个人的功劳,这半袋米是万万不能收的。但张仍执意将这半袋米留下了。

晚上,父亲吩咐我把这半袋米送回张开钧家。虽我早已听说张的名字和医术,但那是我第一次到张家。只知道他住在东街,不知道具体门牌号码,所以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张家。我谢谢他的好意,同时说明了父亲的意思,留下米就回来了。

第二天早上,我起得早一点,门一开,只见门东侧屋檐地上放着半袋米,我猜想肯定是张开钧又悄悄送过来的。父亲叫我抽空用自行车把这半袋米再送回去。于是这样送来送去多次,有时是张开钧送来,有时是他的儿子送来,这边照例是由我用自行车送过去。这样来回多少次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次我嫌烦了,对父亲说:“算了吧,人家也是诚心诚意,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礼轻人意重。”父亲批评我说:“张开钧是为落实政策的事谢我的,绝不应该收。他是党外民主人士,为抗日做过些事情已经受了冤枉,本来就对不起人家。为他写个证明还要吃他的米?你是一个共产党员,退米的决心难道还不如党外人士送米的决心大?”一席话说得我非常惭愧,看到了自己思想的不足。最后,米还是送回去了。多少年后,我都铭记着父亲的批评教育,鞭策自己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关于住房

1992年我们的住房要拆迁翻建了,按照现行的政策,必须要自己出钱。那时我们所在的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我们夫妻二人的工资都不高,要自己出钱买商品房完全不可能。于是不免说了些埋怨父亲的牢骚话。原来父亲1971年下放安置到南通县时,按照上级当时的政策,像父亲这一行政级别的干部,省里拨款一万多元,完全可以盖独门独院的三四间房。但父亲认为国家有困难,群众生活很苦,花国家这笔钱盖房子于心不安,谢绝了建房。由县政府拨了两间干部宿舍,搭了个灶披间作厨房。他认为这样的住房条件已经不错了。以后我们一直住在里边。现在要拆建翻盖,却要我们自己出钱买,太吃亏了。听了我的牢骚话,父亲耐心地教育我:“‘文革’中安置老干部,当时的政策有当时的背景,现在有新政策应该按新政策办,子女不应该享受国家给老干部的住房待遇,任何时候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父亲告诉我们,抗日战争中鬼子和伪军放火烧了我们家的房子。抗日民主政府梁灵光县长带了3万元钱来慰问,奶奶没有收这笔钱。她说:‘我家房子被烧了是小困难,我自己解决。现在国家有大困难,这个钱我不能要。’自己在田里搭了间草房住,照样支持父亲打鬼子。解放战争中,还乡团又烧了奶奶搭的草房,后来甚至将奶奶杀害了。小叔叔瞿树德为革命牺牲了,连一点尸骨都没有留下。我也是多次死里逃生,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侥幸活下来,才有今天的待遇。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有很大改善,但国家建设仍然有很多困难。想想先烈们,活着的人还有什么值得计较眼前这点得失。没有新房子就住旧房子,还不照样干革命,照样建设四化!”在父亲的开导下,我消除了怨气,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妥善解决了住房问题。

父亲的革命精神,人格魅力,成为我永远的思念。他对我们几十年的言传身教,令我受益终身,永远难以忘怀。父亲对我的教诲,伴随我的工作、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好!

2008年5月于金沙

(作者是瞿树滋同志的儿子,本文部分内容摘登于2008年9月9日凤凰资讯报《通州好生活》)

同类推荐
  • 改革没有回头箭

    改革没有回头箭

    本书包括思想解放与改革的顶层设计、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社会管理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未来中国改革趋势等六编内容。
  • 入党培训教程

    入党培训教程

    《入党培训教程》是为广大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知识而编写的教材。本书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党章和胡锦涛同志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为依据,结合高等学校党校教学的实际而编写。本书编写大纲由易传英、张大能拟定;汪亚芬负责附录的收编工作;各章完稿后,由易传英负责全书统稿、修改和定稿;由代家惠负责全书的校核工作。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发现抗战

    发现抗战

    保卫钓鱼岛活动参与者王锦思最新作品《发现抗战》从全新的角度,第一次全方位剖析和反省抗日战争发生、扩大的原因以及战争遗留问题,努力发掘前人没有涉猎、剖析和反思的领域,披露众多鲜为人知的事实,重新解读并颠覆某些传统的关于抗战的认知,并分析中日关系前景。《发现抗战》既有对日本侵略者的批判,还有对我们民族自身的剖析;既有对抗日战争的思索,也有对战后中国和日本发展程度不同的探询。既深刻又通俗,既回顾又前瞻,是独特的看待抗日战争的著作,也是一扇反省抗战看清中国的窗口,一把剔除民族痼疾迎接新生的利刃,对热心关注这一领域的读者有一定借鉴作用。
  • 公务员职业道德:公正廉洁(一)

    公务员职业道德:公正廉洁(一)

    本书内容包括崇尚公平,履职为公,办事出于公心,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正气在身,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为人正派,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作交易;为政以廉,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不以权谋私,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弘扬传统美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热门推荐
  • 画妖志异

    画妖志异

    一些关于妖怪的故事。短篇,弱主线,有灵感就更新。
  • 全能汽车设计师

    全能汽车设计师

    穿越到平行世界的周飞,靠这一款奇瑞QQ起家,开始了他的“汽车教父”之路。某年的F1颁奖典礼上,记者问周飞三夺总冠军的秘诀是什么,周飞笑了笑,“如果你开的是五菱宏光,那么下一个冠军,就是你!”车王的人生,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单调枯燥。
  • 哈伯伦斯

    哈伯伦斯

    侦探哈伯伦斯和助手伍德的探险破迷的故事。
  • 茶迷

    茶迷

    《茶迷》描写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跨度中,蕴育出来的深圳一个地摊卖茶水的小老板-陆抗美个人奋斗的故事,结合中国国情,紧紧抓住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让主人公人生磨难史充满着戏剧人生的跌宕起伏,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茶迷》书,分享与主人公同悲、同喜、同乐的阅读欣赏体验时光,尤其值得称赞的是茶道这一具有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与茶迷们共享,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喜欢读《茶迷》书的粉丝们推动,将会掀起一股喝茶风潮,重走悠悠的茶马古道是读者会员们每年聚会的好时光,勇跃报名吧!
  • 当宝物成精后

    当宝物成精后

    我可以看到国宝们成精的样子。帮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找主人,从此收获可爱的国宝萌妹一只。帮秦杜虎符寻找他丢失千年的另一半,喜提一队金戈铁马。那边的勾践剑同学和夫差矛同学,打架请换个场地,不要伤到其他国宝哦。……我不会超能力,我不是灵师,灵气复苏跟我没有关系,我只是看得到它们,我是它们的代言人
  • 网游之绝顶锋芒

    网游之绝顶锋芒

    新书《江湖唯一玩家》发布,欢迎移步围观,求支持~~《战界》,划时代的全息网游,一个能让人真正变强的游戏。阵营林立,纷争四起,万千强者路,谁人能称王?叶笙死了,但她又活了。死于战界人魔大决战初始,活于战界开服之前。再入战界,定名“锋芒”。不一样的开始,她走上一条不可思议的道路,誓要成为最强大的刺客,却也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我是锋芒,我欲成神!纵横于战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书友Q群831128426,可以加群一起聊天讨论剧情哟~
  • 和大佬谈恋爱只为了钱

    和大佬谈恋爱只为了钱

    京城桃家向来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名号。可传闻说,桃家失踪已久的大小姐却是个奇丑无比的废物。废物?世人口中的“废物”却是神秘至极的配音员“玉藻前”,被万人奉为信仰的电竞奇迹,惊才绝艳的文坛女神……当她的小马甲一件一件的被抖完了时,她一脸无奈:“抱歉啊,我还是裴夫人。”在她让世人看见自己时,却发现,那个最尊贵的男人的眸里全是她。【本文女主绝对帅炸天!!】
  • 傲世骄雄

    傲世骄雄

    一世的悲与欢,雄心和壮志,终归要埋入黄土,化作一把枯骨。谁能煮天下沉浮,死去的人在期盼没死去的人,没死去的人又在念叨死去的人,至此成了一个无法解开的结。三荒五地,葬下的是那一段永不磨灭的雄志,六宗十三派,化作的是那柄磨骨的刀。究竟是谁成全了谁,又是谁在俯瞰天下,红尘万丈,长生无度,一生傲世......
  • 你永远是属于我的.

    你永远是属于我的.

    "曦曦,我要走了,你不要忘记我,这个是紫晶之恋,你要带着它,我会来找你的。”““恩,你一定要来找我,我要你拉钩钩保证”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回想着那个少年走时的话。心中也有了安慰,他说他会来的,不管多久我都要等。
  • 贞观燕王

    贞观燕王

    既然无法改变历史走向。那便摧毁它,在废墟上重建。敢将金线绣江山,不意随针千秋寒。风檐岂是天孤处,笑看指尖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