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77100000023

第23章 3 政策建议

上述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以短期债务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发达国家的长、短期债务基本上是处于持平的水平。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这种短期债务融资偏好并非是上市公司的非理性行为,而是制度的差异,是在转轨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适应外部制度环境的理性选择。为使上市公司有一个更好的外部融资环境,以进一步优化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6.3.1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外源融资的首选方式就是发行债券,而我国上市公司外源融资的首选方式则是发行股票。当上市公司考虑用债务来融资时,首选的方式也不是发行债券,而是银行借款。其实相对银行借款而言,公司债券具有以下优势:(1)资金成本低。因为公司债券属于直接融资,没有经过储蓄向投资转化这一过程,它的交易成本相对而言较低。对于规模较大、声誉较高、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来说,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可从资本市场上获得成本较低的资金。(2)融资规模大,期限长。因为公司债券是一种集约性融资工具,其投资者是分散的,可通过众多投资者分散风险而筹集到大规模的资金,并且债券期限一般较长,大多在10年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30年,这是银行贷款所不可比拟的。(3)具有价格信号作用。债券的定价包含了比银行贷款更为复杂的市场内容,从均衡的市场价格反馈回来的信息能帮助公司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相反,单纯的银行体系下没有市场价格信号,融资的实际成本可能大大偏离真正的风险调整后的成本,使风险高的项目贷到相对低的利率。而公司债券具有独特的价格信号功能,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使资金以最小的成本流向所需公司。(4)流动性强,能吸引广泛的资金供给者。公司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从而能吸引社会公众和机构投资者等广泛资金供给者。尽管如此,可我国上市公司大都没有使用公司债券,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其发展速度也大大落后于股票市场。因此,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以改善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

(1)扩大发行规模和放松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范围。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的认识已成共识。一是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企业债券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债务融资工具;二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资金已经由短缺转向充裕,全国居民储蓄存款大大增加,企业债券的投资者发展迅速,因此,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条件已成熟。

在我国除了股份有限公司外,发行企业债券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应在满足《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和《公司法》关于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前提下,鼓励其他经济成分的非国有企业发行债券。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较少,应考虑尽快扩大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的规模和比例。由于目前上市公司有严格要求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较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能减少公司债券的信用风险,提高企业债券市场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建议从宽松的核准制逐步过渡到与国际接轨的注册制。

(2)规范和完善企业债券监督管理模式。为此,具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尽快修改和完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废除部分不符合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过时规定,体现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为此,要在审批制度、利率水平、资金使用、中介机构的作用、强化社会监督各个方面,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建立市场化的监管模式。管理部门应从重视行政管理审批控制向重视市场运作方式转化,从直接管理向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间接管理转化,取消发债规模控制。

(3)建立科学的企业债券定价体系。一是要实现企业债券定价市场化。取消法定利率上限的规定,逐步推行发行利率市场化,将企业债券的利率水平和风险程度进行挂钩。二是建立市场基准利率。应使基准利率成为企业债券定价的基础,所有企业债券都可根据其信用等级以及风险水平,分别在基准利率上加不同的基点确定,使企业债券的风险与收益相适应。三是取消强制担保措施,应促使发债主体的信用差别凸显出来,把是否担保及担保方式交由发行人和承销商自主决定,使企业债券的定价更多地依靠信用评级(沈伟、马晨,2007 )。

(4)建立和健全信用评级制度。根据国际先进经验,具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制度是企业债券发展的基础,信用评级结果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目前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企业信用评级观念淡漠,缺少公认的信用评级标准和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因此应大力发展信用评级机构的建立,与此同时,还要提高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在评级中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提高评级公正性,利用市场手段定期更换失职、失责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市场中扶持几家具有权威性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评级机构。另外,还应建立一套适合评级行业的自律性法规,制定企业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的一些具体标准和信用评级市场惩罚机制。

6.3.2 完善债权人保障机制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过漫长的市场演变过程,已具有较为完备的偿债保障机制。一个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大体分为事前保障机制和事后保障机制。事前保障是指防止偿债危机发生而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事后保障则是指当企业出现偿债危机时对债权人所采取的保障措施。

在我国,相对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而言,对债权的保护较弱,从而助长了恶意欠债和恶意逃债行为的发生。为加强对债权人权利的保护,在我国既要注重在自动履行机制、信用配给机制、抵押担保机制、流动性和可转换性机制、限制债务期限与资金用途以及企业经营行为机制等各种偿债的事前保障机制,同时也要注重与自发和解结算以及破产清算等事后保障机制相结合。在事前保障机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强有力的事后保障措施就是破产清算,其有效性取决于相关破产法律制度的完备性以及执行的力度和效率。可喜的是,在2006年8月7日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的全体会议上,终于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并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至此,我国终于有了一部适应于所有企业法人的破产法。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确立了企业有序退出的法律制度,规范了企业破产程序,对于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法律制度的完备性来看,我国对债权人权利的保护上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仅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是远远不够的。一部再完备的法律,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够,那将会使其成为一纸空文或使其作用大大减弱。我们知道,债务期限是债务合同的重要内容,债务期限越长,对外部履约机制的依赖性就越高。因此,要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这种短期化债务期限结构,加强对债权人保护的一个关键的措施就是确保我国新《破产法》的执行效率和执行力度。

6.3.3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作为企业的外部刺激因素之一,必然对企业投资及融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多次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2004年1月1日再次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同时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同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除城乡信用社以外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这是一项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举措。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企业的融资约束得到缓解,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随着1998年、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对利率浮动上限的放宽,我国商业银行总贷款中的短期贷款比例从1998年的70.05%逐步下降到了2007年的43.74%。可见,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入,企业将能够选择更多的长期债务。有理由相信,当利率完全市场化时,我国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将会逐步向最优的债务期限结构靠拢。

附录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安义宽:《中国公司债券功能分析与市场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曹凤岐、杨军:《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研究———九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3]陈耿、周军:《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研究———一个基于代理成本的理论分析》,载于《财经研究》2004年第2期。

[4]陈耿、周军、王志:《债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证分析》,载于《财贸研究》2003年第2期。

[5]陈晓、单鑫:《债务融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载于《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

[6]丁学东、李国忠:《中国企业财务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7]樊纲:《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上、下),载于《经济研究》1996年第3~4期。

[8]范一飞:《国民收入流程及分配格局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高晓红:《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产权效率与市场效率》,载于《投资研究》2000年第8期。

[10 ]郭复初:《财务通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版。

[11 ]郭克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取向分析》,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3期。

[12 ]韩德宗、向凯:《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结构的实证研究———以医药、生物制品行业为例》,载于《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

[13 ]何志刚:《中国债券融资功能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14 ]胡援成、周珺、胡韬:《利率风险与债务期限结构的正反馈效应分析》,载于《数量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

[15 ]黄晨川:《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与思考》,载于《引进与咨询》2003年第3期。

[16 ]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载于《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17 ]康福秋:《对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的思考》,载于《中国投资》2001年第6期。

[18 ]雷森:《利率市场化改革与中外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比较》,载于《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7期。

[19 ]雷森、李伟昭、李奔波:《信号传递下的企业债务期限结构选择》,载于《重庆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

[20 ]刘蓓:《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载于《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21 ]刘民权、徐忠、赵英涛:《商业信用研究综述》,载于《世界经济》2004年第1期。

[22 ]卢俊编译:《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3 ]罗松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银企关系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库,2002年。

[24 ]陆正飞、高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载于《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201 ·

[25 ]陆正飞、叶康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解析》,载于《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26 ]吕长江、赵岩:《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类研究》,载于《会计研究》2004年第11期。

[27 ]潘敏:《资本结构、金融契约与公司治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28 ]沈伟、马晨:《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促进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载于《中国金融》2007年第2期。

[29 ]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0 ]孙铮、刘凤委、李增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济经验证据》,载于《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31 ]孙智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

[32 ]唐建伟:《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资本结构的现状及优化》,载于《投资研究》2002年第3期。

[33 ]谭克:《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4 ]谭小平:《公司特征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载于《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35 ]谭小平:《中国上市公司短期债务融资偏好动因解析》,载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36 ]谭小平:《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短期化成因与治理方略》,载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37 ]谭小平:《中国上市公司债务与资产期限结构匹配关系的实证研究》,载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38 ]谭小平:《我国上市公司短期化债务融资的制度分析》,载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39 ]汪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载于《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40 ]汪红丽:《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实证分析》,载于《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第5期。

[41 ]王岗:《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载于《金融与经济》2000年第1期。

[42 ]王东静、张祥建:《利率市场化、企业融资与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研究》,载于《世界经济》2007年第2期。

[43 ]王晋斌、于春海:《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可能路径》,载于《金融研究》2007年第12期。

[44 ]王习武:《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几点思考》,载于《财经论丛》2000年第3期。

[45 ]肖作平、李孔:《债务到期结构的影响因素:理论与证据》,载于《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第3期。

[46 ]肖作平:《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载于《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

[47 ]肖作平:《债务期限和资本结构的联合影响因素:一个结构方程模型》,载于《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第3期。

[48 ]肖作平、廖理:《大股东、债权人保护和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载于《管理世界》2007年第10期。

[49 ]向德伟:《运用“Z记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载于《会计研究》2002年第11期。

[50 ]阎达五、耿建新、刘文鹏:《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载于《会计研究》2001年第9期。·203 ·

[51 ]晏艳阳:《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中南大学博士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库,2001年。

[52 ]杨胜刚、何靖:《中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载于《经济评论》2007年第5期。

[53 ]杨胜刚、何靖:《债务期限、债务杠杆和成长机会———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载于《求索》2007年第6期。

[54 ]杨兴全、宋惠敏:《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载于《管理现代化》2006年第1期。

[55 ]于东智:《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期。

[56 ]余明桂、夏新平、邹振松:《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激进负债行为》,载于《管理世界》2006年第8期。

[57 ]袁国良、郑江淮、胡志乾:《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和融资能力的实证研究》,载于《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

[58 ]袁卫秋:《债务期限结构理论综述》,载于《会计研究》2004年第10期。

[59 ]袁卫秋:《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基于权衡思想的实证研究》,载于《会计研究》2005年第12期。

[60 ]曾祥龙:《公司股利政策财务分析》,载于《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第12期。

[61 ]赵宇龙:《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62 ]张杰:《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63 ]张强、林国忠、高爱民编著:《企业破产机制与改革新思路》,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64 ]张文魁:《企业负债的作用和偿债保障机制研究》,载于《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

[65 ]张宗新:《中国融资制度创新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66 ]周业安:《金融抑制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分析》,载于《经济研究》1999年第3期。

英文文献:

[1]Aghion。P。,and Bolton。P,“An Incomplete Contract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59,1992,473-494.

[2]Albuquerque,Rui and Hopenhayn,Hugo。A。,“Optimal Lending Contracts and Firm Dynamic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4,285-315.

[3]Altman Edward I。,“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The Journal of Fi-nance,1968,589-609.

[4 ]Antonios Antoniou,Yilmaz Guney and Krishna Paudyal,“The Determinants of Debt Maturity Structure:Evidence from France,Germany and the UK”,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Vol。12,No。2),2006,161-194.

[5]Barclay,M。J。,and Smith,C。W。,“the Maturity Struc-ture of Corporate Debt”,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5,609-631.

[6]Barclay,M。J。,and Smith,C。W。,“On the Architec-ture:Leverage,Maturity,and priority”,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6,4-17.

[7]Barclay,M。J。,Leslie M。Marx,and C。W。Smith,“Le-verage and Maturity as Strategic Complements”,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Rochester,1997.

[8]Barclay Michael J。,Leslie M。Marx,Clifford W。Smith Jr,“The Joint Determination of Leverage and Maturity”,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9),2003,149-167.

[9]Barnea,A。,Haugen,R。and Senbet,L。,“Rationale for Debt Maturity Structure and Call Provisions in the Agency Theoretical Framework”,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0,1223-1234.

[10]Begley,Ming and Watts,“Bankruptcy Classification Er-rors in 1980'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ltman's and Ohlson's Mod-els”,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1,1996,267-284.

[11 ]Berger,Allen N。,Marco A。Espinosa-Vega,W。Scott Frame,and Nathan H。Miller,“Debt Maturity,Risk,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5,2895-2923.

[12 ]Billett Matthew T。,Tao-Hsien Dolly King and David C。Mauer,“Growth Opportunities and the Choice of Leverage,Debt Ma-turiyt,and Covenants”,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7,697-730.

[13]Bodie。Z。,and R。A。Taggart,“Futur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nd the Value of the Call Provisions on a Bond”,Journal of Finance,1978,1187-1200.

[14]Brick。I。E。and S。A。Ravid,“On the Relevance of Debt Maturity Structure”,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5,1423-1437.

[15]Brick。I。E。and S。A。Ravid,“Interest Rate Uncertainty and the Optimal Debt Maturity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1,63-77.

[16]Brick Ivan。E and Oded Palmon,“The Tax Advantages of Refunding Debt by Calling Repurchasing and Putting”,Financial Management(winter),1993,96-105.

[17 ]Chen,Andrew,Jen Frank and Stanley Zionts,“the Joint Determination of Portfolio and Transaction Demands for Money”,the Journal of Finance 29,1974,175-186.

[18]Cchilds,Paul D。,David C。Mauer,and Steven H。Ott,Interac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The effects of agency conflict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76,2005,667-690

[19 ]Demirguc-Kunt,A。,Maksimovic,V。,“Institutions,financial markets and firm debt maturity”,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4,1999,295-336.

[20 ]Diamond,Douglas W。,“Debt Maturity Structure and Liquidity Risk”,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August,1991,709-737.

[21]Diamond,Douglas W。“Monitoring and Reputation:The Choice between Band loan and Directly Placed Debt”,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689-721.

[22]Diamond,D。W。,“Seniority and Maturity of debt con-tract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3,1993,341-368.

[23]Easterwood,J。C。and Kadapakkam,P。,“Agent Con-flicts,Issue Costs and Debt Maturity”,Quarterly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33,1994,69-80.

[24 ]Elliehausen,G。E。and Wolken,J。D。“The Demand for Trade Credit:An Investigation of Motives for Tradw Credit Use by Small Businesses”,Federal Reserve Bulletin,Oct,1993,165-183.

[25 ]Elton。E。J。and Gruber。M。J。,“Dynamic Programming Applications in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e,1971,473-506.

[26 ]Emery Douglas。A;Lewellen Wilbur G。;Mauer,Da-vid。C,“Tax-Timing Options Leverage and the Choice of corporate form”,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1988,99-110.

[27 ]Emery Gary W。,“Cyclical Demand and the Choice of Debt Maturity”,Journal of Business,2001,557-590.

[28 ]Fama,Eugene F。,“Cost and Financing Decisions”,Journal of Business 63,1990.71-91.

[29]Fama,Eugene F,and Merton H。Miller,The Theory of Finance,Holt,Rinehart and Winston,Inc。,1972

[30 ]Fan J。,Titman S。and Twite G。,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Capital Structure and Debt Maturity Choice,Working paper from WWW。ssrn。com,2003.

[31]Fenn,George,and Steven A。Sharpe,“Debt maturity and the Back-to-the-Wall Theory of Corporate Finance”,Federal Re-serve Board,1991.

[32]Fisher。E。O。,Robert Heinkel,and Josef Zechner,“Dy-namic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Theory and Test”,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9,19-40.

[33]Flannery,Mark J。,“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Risky Debt Maturity Choice”,Journal of Finance,1986,18-38.

[34]Flannery,Mark J。,“Debt Maturity and the Deadweight Cost of Leverage:Optimally Financing Banking Firm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rch,1994,320-329.

[35]Geetanjali Bali and Frank S。Skinner,The Original Matu-rity of Corporate Bonds:The Influence of Credit Rating,Asset Matu-rity,Security,and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The Financial Re-view(41),2006,187-203.

[36]Goswami,Gautam,“Asset Maturity,Debt Covenants,and Debt Maturity Choice”,The Financial Review,2000,51-68.

[37 ]Goswami,Gautam,Thomas Noe and Michael Rebello,“Debt Financing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5,633-659.

[38 ]Goswami,Gautam,Thomas Noe and Michael Rebello,“Cash Flow and Debt Maturity”,Economica,1997,303-316.

[39]Guedes,Jose,and Tim Opler,“The Determinants of the Maturity of Corporate Debt Issues”,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6,1809-1833.

[40]Harris,M。,and A Raviv,“Capital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on Role of Debt”,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0,321-349.

[41]Hart,Oliver and James Moore,“Default and Renegotia-tion:A Dynamic Model of Debt”,MIT Working Paper No。520,1989.

[42]Hart,Oliver and James Moore,“A Theory of Debt Based on the Inalienability of Human Capital,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1994,841-879.

[43]Hart,Oliver and James Moore,“Debt and Seniority:An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Hard Claims in Constraining Manage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567-585.

[44 ]Harwood,Elaine and Manzon,Gil B。“Tax Clienteles and Debt Maturity”,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2000,22-39.

[45]Highfield Michael J,“on the Maturity of Incremental Cor-porate Debt Issues”,Quarterly Journal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Vol。47,No。2),2008,45-67.

[46 ]Highfield,M。J,Kenneth D。Roskellyey,and Fang Zhao,“The Determinants of the Debt Maturity Decision for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29),2007,173-199.

[47]Houston,J。Vand S。Venkataraman,“Optimal maturity structure with multiple debt claims”,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4,29,179-198.

[48]Jensen,M。C。,“Agency Cost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323-329.

[49]Jensen,M。C。,and W。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and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05-360.

[50 ]Joseph T。L。,“The debt maturity structure of UK property companies”,Journal of Property Research,1999,293-307.

[51 ]Jun Sang-Gyung and Jen F C。,“Trade-off Model of Debt Maturity Structure”,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3,5-34.

[52]Kahl,M,Economic Distress,Financial Distress and Dy-namic Liquida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57,2002

[53]Kale,J。and T。Noe,,“Risky Debt Maturity Choice in a Sequential Game Equilibrium”,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1990,155-166.

[54 ]Kane。A。,A。J。Marcus,and R。L。McDonald,“Debt Policy and the Rate of Return Premium to Leverage”,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85,479-499.

[55 ]Kalymon。B。A。,“Bond Refunding with Stochastic Interest Rates”,Management Science,1971,171-183.

[56 ]Kessel。R。,“Cyclical Behavior of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NewYord: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65.

[57]Kim。C。S。,David Mauer,and Mark Hoven Stohs,“Cor-porate Debt Maturity Policy and Investor Tax-timing Options:Theory and Evidence”,Financial Management,1995,33-45.

[58]Kish,Richard J。,and Miles Livingston,“Determinantsof the Call Option on Corporate Bond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2,687-704.

[59 ]La Porta Rafael,Lopz-de-Sianes F。,Shleifer A。and Vishny R。“law and fina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6,1998,1113-1155.

[60 ]La Porta Rafael,Lopz-de-Sianes F。,Shleifer A。and Vishny R。,“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2,1147-1170.

[61]Lee。W。L。,A。V。Thakor,and G。Vora,“Screening,Market Signaling,and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3,1507-1518.

[62]Leland H。and Toft K。,“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En-dogenous Bankruptcy,and the Term Structure of Credit Spreads”,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6,987-1019.

[63]Lewis,C。,“A Multiperiod Theory of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y under Tax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0,25-43.

[64 ]Malkiel。B。,“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Ex-pectations and Behavior Pattern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6.

[65]Mauer,D。C。and Lewellen W。G,“Debt Management under Corporate and Personal Taxation”,Journal of Finance,1987,1275-1291.

[66]Marr,M。W。,and J。P。Ogden,“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the Choices of Maturity and Call Provisions in Corporate Debt”,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89,17-31.

[67 ]Meiselman。D。,“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1962.

[68 ]Merton Robert C。。“Theory of Rational Option Pricing”,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Management Science(Spring),1973,141-183.

[69 ]Mitchell Karlyn,“Interest Rate Uncertainty and Corporate Debt Maturity”,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1987,101-114.

[70]Mitchell Karlyn,“The Call,Sinking Fund,and Term-To-Maturity Features of Corporate Bonds:A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1,201-222.

[71]Mitchell,K。,“The Debt Maturity Choi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1993,309-320.

[72]Morris,J。,“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orporation debt maturity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Quantitative Analysis,1975,539.

[73 ]Morris,J,“On Corporate Debt Maturity Strategies”,Journal of Finance,1976a,29-37.

[74 ]Morris,J,“A Model for Corporate Debt Maturity Deci-sion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76b,339-357.

[75]Myers,StewardC。,“DeterminantsofCorporateBorrow-ing”,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7,147-175.

[76]Myers,S。,“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Journal of Finance 39,1984,573-592.

[77 ]Myers,S。,and Majluf,N。,“Corporate Financing and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13,1984,187 -221.

[78]NengjiuJuandHuiOu-Yang,CapitalSturcture,DMaturity,and Stochastic Interest Rates,journal of Business,2006,ebtVol。79,2469-2502.

[79]Newberry K and Novack G,“The Effect of Taxes on Cor-porate Debt Maturity Decisions:An Analysis of Public and Private Bond Offerings”,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1999,1-16.

[80]Ng,Chee。,Janet Smith and Richard Smith,“Evidence on the Determinants of Credit Terms Used in Interfirm Trade”,Jour-nal of Finance 54,1999,1109-1129.

[81]Ozkan,Aydin,“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rporate debtmaturity structure”,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0,197-212.

[82]Ozkan,Aydin,“Thedeterminantsofcorporatedebtmatu-rity:evidence from UK firms”,Applide Financial Economics,2002,19-24.

[83]Queen,M。and R。Roll,“firm Mortality:Using Market Indicators to Predict Survival”,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 43,1987,9-26.

[84 ]Rajan,R。G。,“Insiders and Outsiders:the choice be-tween informed and arm's length debt”。Journal of Finance 47,1992,1367-1400.

[85 ]Rajan,R。G。and Zingales,L。,“What Do We Know about Capital Structure?Some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data”,Journal of Finance,1995,1421-1460.

[86]Ravid,S。A。,“Debt Maturity-A Suvey,”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and Instruments,1996,1-69

[87]Robbins。E。H。and John D。Schatzberg,“Callable Bonds:A Risk-reducing Signaling Mechanism”,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6,935-949.

[88 ]Roll。R。,“Investment Diversification and Bond Maturity”,Journal of Finance 26,1971,51-66.

[89 ]Sarkar,Sudipto,“Illiquidity Risk,Project Characteris-tics,and the Optimal Maturity of Corporate Debt”,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1999,353-370.

[90]Scherr,F。C。and Hulburt,H。M。,“The Debt Maturity Struc-ture of Small Firms”,Financial Management。Spring,2001,85-111.

[91]Sharpe。S。A。,“Credit Rationing,Concessionary Lending,and Debt Maturit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Fall。1991.

[92 ]Smith,Clifford W。,Jr。,Investment Banking and the Capital Acquisition Proces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6,3-29.

[93]Smith,C。W。and Warner,J。B。,“On financial contrac-ting:Analysis of bond covenant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une),1979,117-160.

[94]Smith,C。W。,Jr。,and Watts,R。L。,“The investment op-portunity set and corporate financing,dividend,and compensation poli-ci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December),1992,263-292.

[95 ]Stohs,M。and Mauer,D。,“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Debt Maturity”,Journal of Business,1996,279-312.

[96]Stulz,R。and H。Johnson,An analysis of secured debt,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5,14,501-521.

[97]Summers,B。and Wilson,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rade Credit Use:A Note,Mimeo”,Credit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Leeds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1999.

[98]Titman Sheridan and Wessels,Roberto,“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Journal of Finance,1988,1-19.

[99]Titman Sheridan,“Interest Rate Swaps and Corporate Fi-nancing Choices”,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2,1503-1516.

[100]Vasicek,Oldrich。An equilibrium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erm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7 5:177-188.

[101 ]Wall。L。D。,“Interest Rate Swaps in an Agency Theoretic Model with Uncertain Interest Rate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89,261-270.

[102]Watson,A。,“Legal Transplants”。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Charlottesville。VA。1974.

[103 ]Weingartner。H。M。,“Optimal Timing of Bond Refun-ding”,Management Science,1967,511-524.

[104]Whited,T M。“Debt liquidity constraints,and Corpo-rate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panel data”,Jorunal of finance,1992,1425-1460.

[105 ]Wiggins。J。B。,“The Relation between Risk and Optimal Debt Maturity and the Value of Leverage,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0,377-386.

[106 ]Wilner。Benjamin S。,“The Exploitation of Relationships in Financial Distress:The case of Trade Credit”,Journal of Finance 23,2000,589-609.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论文的写作非常艰辛和痛苦,一方面是由于债务期限结构理论文献的庞大,而相关的数据资料在我国又难以获取;二是在攻博期间,我得接受一个远远超出了我承受能力的、又急需我投入全部精力的事实。期间所经受的酸甜苦辣,只有自知。虽然我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本书仍存在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谬误和纰漏在所难免,恳请学界前辈和同仁们批评指正。

在我成长的每一阶段,都包含着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的关爱与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导师宋献中教授。对于我这位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的学生,学业上,先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自始至终关注和督促着我的学业和论文的写作,是他的耐心指点和激励、是他的教诲与关心,使我勉力完成学业,交上这份答卷。先生深厚的理论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宽容而正直的为人令学生受益终身;生活上,导师和师母———萧松华老师更是给予我特别的关爱、鼓励和体谅,使我终于跨过了那道坎,又重新获得了一个幸福的家,在此,我及我的家人谨向您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为我讲授学位课程的王华教授、熊剑教授、胡玉明教授、刘国常教授、石本仁教授、胡军教授、隋广军教授、凌文辁教授、夏洪胜教授,以及其他各位老师,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使我受益匪浅。感谢香港城市大学陈杰平教授、苏锡嘉教授在论文写作中所提出的宝贵意见。

感谢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刘峰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谭劲松教授、王华教授、熊剑教授和谭跃教授以睿智、犀利的视角对拙著所提出的宝贵意见。

感谢暨南大学会计系领导对年青教师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感谢会计系所有同事对我的关怀、帮助和体谅。

感谢共同学习和生活在会计系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给予我最无私的帮助和关心,与他们的交往不仅增长了学识,而且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欢乐。

特别感谢经济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王冬玲女士对本书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并付出的辛勤劳动。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同事———郭葆春博士对本书出版的热情张罗。

感谢我的好友余英博士在每一关键时期对我的鼓励、安慰和帮助。感谢我的老同学周阿立女士对我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我的父母、兄长和妹妹一直以来对我支持、理解和照顾。

感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银行主导融资下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契约期限与治理机制研究,项目号:07 CJY059 )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企业发展研究所对本书出版的资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丈夫刘颖先生和我那可爱的小女儿。在我论文进入写作阶段,为使我能在几乎成了训练场地的家有一块安静的地方,他把他那心爱的书房让给我一人享用,自己却搬到了客厅作业。正因为他一直以来的鼓励、支持和影响使我选择了简单的书斋生活。我的女儿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是她用痛苦的汗水、泪水和惊人的毅力一点点堆起来的。她所经历的苦和累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更不是同龄幼儿所能承受的。在此,妈妈衷心祝愿你一生平安、健康、快乐!

谭小平

2009年5月于暨南大学

同类推荐
  • 怎样当好营销经理

    怎样当好营销经理

    本书阐述了企业营销经理的职业定位、职责任务、素质要求,重点介绍了营销经理需要掌握的市场策略、产品策略、团队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 秘书工作实用手册

    秘书工作实用手册

    本书从秘书工作实际及秘书工作的任务出发,介绍了秘书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依次介绍了秘书基本素养和技能,秘书职位分类与岗位设置,秘书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秘书会务、督查工作,秘书人际关系、外事工作,秘书信息沟通与协调工作,秘书印章、印信使用与管理工作,秘书提案、信访工作,秘书调查研究、统计工作,秘书值班、安全保密工作。本书由文华主编。
  • 精商三经

    精商三经

    经商“三经”即稳、准、狠。“稳”是经商的根本,首先在于心态的稳重,其次是方法的稳妥,经营合理合法。反观那些浮躁、急功近利,甚至为小利而忘大义的商人,他们或许能一时成功,但从来都不会长久。“准”是眼光的独到,需要相当的经验和经商天赋,很多成功商人能一夜成名往往在于他们的眼光准,或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所锻炼出来的独到见识。“准”字诀是每一个成功的商人必须具备的手段和素质。至于“狠”自然不是“奸”,而是一种强硬的态度,是独具慧眼的胆识,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本书将从“稳、准、狠”方面提供经商的要诀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 员工职业精神

    员工职业精神

    本书阐述了优秀员工应必备的职业精神,明确指出只有具备职业精神的员工才是一名优秀的员工。诠释了如何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对公司忠诚对员工自己有什么好处,如何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如何进行团队协作等。
  • 每天读点管理学和领导学

    每天读点管理学和领导学

    管理学和领导学,都是研究如何管人管事的学问,即通过优化整合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人、财、物充分发挥作用,朝着组织的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并实现目标价值最大化的学问。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把管理和领导等同起来,认为管理就是领导,领导就是管理。其实,管理和领导虽然是紧密联系的,但二者在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绝不能混为一谈。
热门推荐
  • 你若安好

    你若安好

    因为你,我写下了这段了无生趣的故事。我多想时光的触角能长一些,再长一些,好把这篇索然的回忆送至你的窗前。也许这样,你才会明白,我的记忆究竟有多么狭窄——万千人海与茫茫星辰,烟火流年与荒野无涯,都没能占据我的过去。我的记忆,其实只记住了这么一个简单的你。谢谢你曾在不经意间赐予我这种不可复得的美丽。这些话,写给已在经年内不知所踪的你。献给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延安博苑(第一辑)

    延安博苑(第一辑)

    本文集收录了《延安时期的中央组织部》、《建国初期中国社会性质及其特征》、《陕甘宁边区邮政发展简述》、《关于毛泽东两首五律写作背景的探讨》等。
  • 诸天当

    诸天当

    诸天当,当诸天;有求必应,无所不当。神功典籍有,逆天神通有,仙草圣药也有;灵魂,寿命,造化,气运收;仙境,大陆,位面,宇宙也收。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的,只要你能付出代价就行!
  • 什么都是你以为

    什么都是你以为

    本以为已经结束,却又相遇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神秘的组织,灰暗中给你一个蜡烛,却说是阳光。2016年8月,我们在大学里面认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梅与天降

    青梅与天降

    二十年前,三个有志青年共同创造起科技新公司。而公司即将上市时,一场意外交通事故却将生离死别带给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二十年后,公司以成为国际品牌,三位创始人的子女也已长大,年轻一代的选择与父辈不尽相同,而且他们渐渐发现当年的交通事故似乎不单纯是意外……
  • fate希望之城

    fate希望之城

    发誓会保护自己的人,将自己带入了残酷的战斗。名为希望的绝望之战;名为绝望的希望之城。七位英灵和master之间的战斗,又一次开始了。
  • 万物创造者

    万物创造者

    一个从小被捡回来的野孩子。一个不能修炼的废物。一个因意外得到万物创造者称号的幸运儿。从此逆天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有一天我能够修炼,我要成为武道巅峰,让这世间再也没人能够欺我辱我!!!!
  • 异世火帝

    异世火帝

    地球一位排行榜第一的高手为了抢回落入RB的国宝九龙戒义无反顾的去RB偷宝,不幸的是被特工发现,与多位RB特工们战斗,终于夺回国宝九龙戒,但自己也身受重伤。养好伤后欲把国宝交于国家大官不幸被数名金牌杀手暗算而死,临死之际宝塔发出一道亮光,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