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94400000003

第3章 黄宗羲与天一阁

“烟波四面阁玲珑,第一登临是太冲。玉几金峨无恙在,买舟欲访甬句东。”作为史籍明确记载的第一位登上天一阁的外姓人,黄宗羲所引发的轰动效应不言而喻,他与天一阁的关系值得我们花费些笔墨,作些记录和探讨。

一、黄宗羲与藏书文化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浙江余姚人。黄氏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也是大文献家、藏书家。其“于书无所不窥者”,因“愤科举之学锢人生平,思所以变之。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钞之同里世学楼钮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则千顷斋黄氏,吴中则绛云楼钱氏,穷年搜讨。游屐所至,遍历通衢委巷,搜鬻故书。薄暮,一童肩负而返,乘夜丹铅。次日复出,率以为常”。黄宗羲一生足迹所至,无不访书、抄书、购书、读书,这从其所撰《天一阁藏书记》中可见一斑。今不嫌烦琐,移录如下:

崇祯庚午(1630)间,其(指钮石溪)书初散,余仅从故书铺得十余部而已。辛巳(1641),余在南中,闻焦氏书欲卖,急往讯之,不受奇零之值,二千金方得为售主。时冯邺仙官南纳言,余以为书归邺仙,犹归我也。邺仙大喜,及余归而不果,后来闻亦散去。庚寅(1650)三月,余访钱牧斋,馆于绛云楼下,因得翻其书籍,凡余之所欲见者,无不在焉。牧斋约余为读书伴侣,闭关三年,余喜过望。方欲践约,而绛云一炬,收归东壁矣。歙西郑氏丛桂堂,亦藏书家也。辛丑(1661),在武林捃拾程雪楼、马石田集数部,其余都不可问。甲辰(1664),馆语溪,槜李高氏以书求售二千余,大略皆钞本也。余劝吴孟举收之。余在语溪三年,阅之殆遍,此书固他乡寒故也。……祁氏旷园之书,初庋家中,不甚发视。余每借观,惟德公知其首尾,按目录而取之,俄顷即得。乱后,迁至化鹿寺,往往散见市肆。丙午(1666),余与书贾入山翻阅三昼夜,余载十捆而出。……吾邑孙月峰亦称藏书,而无异本,后归硕肤。丙戌之乱,为火所尽。余从邻家得其残缺《实录》三分之一耳。

到了晚年,则“益好聚书,所抄自鄞之天一阁范氏、歙之丛桂堂郑氏、禾中倦圃曹氏,最后则吴之传是楼徐氏”。由于黄宗羲的广搜遍采,所藏“书不可谓不富”,“野史遗集,绝学奇绝,殆不胜纪”。特别是“所藏宋元文集极多”,而“明文集约五六千本”,尤以薛居《旧五代史》为珍贵,号为“天壤间罕遇者”。其藏书处名续钞堂,藏书总量约在十万卷以上。

黄宗羲访书、藏书的实践活动,使他对藏书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发出了“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的惊世之叹。这三层意思,黄宗羲在《天一阁藏书记》中作了充分的阐述,引起了大藏书家的共鸣。而其书在其身后的遭际也证明了黄宗羲惊世之叹的无奈。其子黄百家云:“自丧乱以来,提挈而行。丙戌岁一徙于中村,为山兵所夺取,为铠甲者不知凡几。未几,复徙归于家。戊子岁自西园徙于双瀑,为里媪荛儿窃去覆酱瓿者不知凡几,居无何又徙归西园。庚寅冬徙于老柳。已亥秋自老柳徙于龙虎山堂者三年。壬寅,山堂焚,出书于烈焰之中,零落而散失者又不知凡几,复徙归于老柳,秋徙于兰溪,不能一年,复徙归家至今,始得徙于续抄。其间鼠残蠹啮,雨浥梅蒸,而又经此流离兵火之余,盖十不能存其四五。”水余、火余之书后归浙东又一藏书名楼郑氏二老阁。

二、“第一登临是太冲”

余秋雨先生认为,1673年在天一阁历史上是最有光彩有一年,因为它首次让外姓人黄宗羲登上了天一阁,这是范氏后裔作出的明智的文化选择。要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天一阁已封闭得太久太久。天一阁“自范钦殁后,封闭甚严”。特别是“易世之后,锁钥甚严,家规子孙非合各房不能登楼,不许将书下阁阶,不许私领戚友入琅環福地,门禁之严,等于中秘。故明清之交数十年,楼下蛛网尘封,几绝人迹,徒动学者羡慕窥测之劳”。作出这一决定的是范友仲,我们不知道当时他承受着多大的压力,但后来的历史证明他的这一决断的英明。在这里不得不对他记上一笔。范友仲,名光燮,一字鼎仍,晚号希圣老人,范钦之曾孙,范汝楠次子,恩贡生,康熙十五年(1676)为嘉兴府学训导。生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卒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享年八十五。

今人郑伟章先生著《文献家通考》,记明万历四十一年为黄宗羲登阁年,误。范友仲是清初范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曾经“葺天一阁诸屋,以安祖译”,发动、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抄书活动。天一阁在清初阁书略有增益,主要也是他的功劳。正因为他在家族中的地位比较显赫,才可以破戒引黄宗羲登阁,并“悉发其藏”,让黄宗羲看个够。

黄宗羲以他自己的学识、人格叩开了天一阁的大门,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荣耀。他该为天一阁做些什么呢?他“取流通未广者钞为书目。凡经、史、地志、类书坊间易得者及时人之集、三式之书,皆不在此列”。从黄宗羲的这段话和他自己的收藏爱好看,他所抄录的仅仅是一个选目,是以宋元文集为主的比较稀有的精品书目。此目一出,“遂为好事者流传,昆山徐健庵使其门生誊写去者,不知凡几”。康熙十八年(1679),友仲之子范左垣廷辅“并前所未列者,重定一书目”,并通过黄宗羲之友王文三求黄宗羲作藏书记。这是天一阁较早的书目之一。今书目已佚,而藏书记仍存,多少为天一阁保存了清初时期的藏书信息。

在黄宗羲登阁之时,尝与范友仲约定:“犹冀以暇日握管怀铅,拣卷小书短者钞之”,虽“荏苒七年,未蹈前言”,但“自后未尝不借其观书”,可见黄宗羲登阁远不止一次。

三、黄宗羲登阁的意义

黄宗羲登阁与他发出的“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一样,具有惊世的作用。这一行动所引发的后续效应,让人不得不对它的意义作一番深思。

1.显示了天一阁的相对开放性。

笔者在《宁波藏书家的人文主义精神》一文中曾指出,私家藏书本因学术所生,为治学而藏,我们不能苛求古代私人藏书家,要求他们公诸士林,因为这在古代是不客观,不现实的。“保守”是私家藏书的根本特点。在私有制社会里,书籍作为私有财产,保守是绝对的,开放是相对的,开放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相对开放。在一个私有制相对比较发达的农业文明社会里,私人藏书的私人占有性,决定了它的保守性。它承担的使命仅仅是个人和家庭、家族成员的学习、学术需要,没有义务来承担社会责任。即使有极少数古代藏书家有流通借阅之举,那也只是对封建士大夫阶层而言,限于亲朋好友和藏书家之间,对普通百姓来说,从来都是“莫予其事”的。故而在历史上真正对外开放的私人藏书家是根本不存在的。

虽然如此,但宁波藏书家还是具备了一定的开放意识和开放精神。就拿时人和后人都视为保守的天一阁而言,作为私人藏书楼,其在历史上的开放度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大的。在范钦时代,他与许多藏书家交换目录,互通有无,甚至订有“藏书互抄之约”,在亲朋好友间是开放的。范钦之后,虽然“代不分书,书不出阁”,但还是有选择地向一些真正的大学者开放。黄宗羲登阁是天一阁向学者开放的一个标志。“黄梨洲后,万季野徵君、冯南耕处士继往,昆山徐健庵司寇闻而来钞,而海宁陈广陵詹事纂赋汇亦尝求之阁中,全谢山为小玲珑馆马氏亦往钞之。”其他登阁人士还有李杲堂、朱彝尊、袁枚、钱大昕、汪昭、张燕昌、阮元、吴引孙、薛福成、姚元之、刘喜海、麟庆、冯登府、钱维乔、缪荃孙、马廉、赵万里、郑振铎等。有选择地适度开放,这在私有制条件下已很难能可贵了。黄宗羲登阁显示了后范钦时代的天一阁已进入相对开放的历史阶段。

2.开启了学者为天一阁编目的先河。

目录既是图书管理的一种手段,也是诵读之资、学问之本。一般的藏书家都编有书目,天一阁也不例外。在黄宗羲登阁之前,目前所知书目有三种,即范钦亲编《范氏东明书目》一册、范钦重编《四明范氏书目》二卷、范钦长子范大冲等增益阁书后所编《四明范氏天一阁藏书目》二册四卷。自黄宗羲登阁编目后,后来学者纷纷仿效,开启了学者为天一阁编目的先河。大多数目录均是在阁书遭劫难后编的,所谓“凡遭一劫,于是有编写书目之举”,虽然“主编者率师心自用,随意取舍”,但还是为天一阁保留了大量的图书散佚变化的信息。这些书目主要有:清嘉庆十二年(1807)阮元命汪本校刻本《天一阁书目》十卷,补遗一卷,范氏著作一卷;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刘喜海《天一阁见存书目》十二卷,传抄本;清光绪四年(1878)宗源瀚《天一阁见存书目》;清光绪十年(1884)薛福成《天一阁见存书目》四卷,首末二卷;民国十七年(1928)七月林集虚《目睹天一阁书录》四卷,附编一卷;民国二十一年(1932)九月杨铁夫《重编宁波范氏天一阁图书目录》,不分卷;民国二十二年(1933)赵万里《重整天一阁现存书目》;民国二十五年(1936)冯孟颛《天一阁方志目》一卷,《天一阁藏明代试士录目》一卷;民国二十九年(1940)冯孟颛《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以上胪列的书目,有的编者虽为官僚,也兼学者身份;有的虽不是亲自所编,却是直接指导,具体谋划。作为私家藏书楼,天一阁所编书目较多,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文献信息和典籍流传信息。登阁的学者们功不可没,而黄宗羲开了个好头。

3.扩大了天一阁在社会上的影响。

黄宗羲登阁向社会传达了天一阁非不可登的信息,这一信息的迅速传递,使大江南北,尤其是江浙的藏书家、学问家兴奋不已,有许多人要“买舟欲访甬句东”了。访问甬句东的目的自然是登天一阁观书,而观书也不是盲目的,因为已经有黄宗羲的书目可资参考了。原来天一阁“阁书之目,外人终莫测也”。自黄宗羲“以硕望故交尝破例诣阁观览,择其古僻者钞为书目,昆山借录,转相流传人间,始知有天一阁书目”。有了登阁的可能,有了访书的依据,天一阁那种“是阁之书,明人无过而问者”的局面得到了改观,它的社会影响力迅速上升,以至后来得到皇家赏识,享有显荣。

值得一提的还有,黄宗羲的博大精深的学问,也与天一阁密切相关,多次登阁观书,对他帮助极大。近代著名政治家、学问家梁启超曾言:天一阁实大有益于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现代著名的思想史研究家蔡尚思也论述说:“藏书风气大盛,如钮氏世学楼、祁氏淡生堂、黄氏千顷堂、钱氏绛云楼、郑氏丛桂堂、徐氏传是楼,尤其是范尧卿的天一阁,藏书甚富;毛氏父子的汲古阁,前后积书八万四千册。没有明末这批私人大图书馆,清初黄宗羲等人能博览群书,广搜史料吗?”“中国的大学问家黄宗羲,也是和著名的天一阁分不开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以天一阁为代表的一批私人藏书楼成就了黄宗羲。

黄宗羲和天一阁的缘份还不止这些,他的重要著作《留书》就是三百多年后在天一阁被重新发现的。《留书》是黄宗羲的名著《明夷待访录》的姐妹篇,后来失载。它有两个抄本。1673年,也就是黄宗羲登阁的那一年,黄宗羲在西郊管村白云庄甬上证人书院讲学,见到万氏八龙之一的万斯选抄录的《留书》,便欣然作序,这便是万本《留书》。另一是郑氏二老阁本《留书》。慈溪郑氏为文献世家,肇始于郑溱。郑溱(1611~1696),字平之,号兰皋,别号秦川,与黄宗羲同学于刘宗周之门,又同为遗民,相契最深。其子郑梁学于宗羲。郑梁性好藏书,“家中藏书甚富,与天一阁相埒”,家有石叟室、丈七间、半生阑亭,为藏书、读书之所。后遗命其子郑性筑二老阁,以祀宗羲、平之。自后二老阁以藏书、刻书名满天下,延绵七八代。其时郑性和他的儿子郑大节不仅掇拾黄氏续钞堂之残余,而且着力整理、刊刻黄氏遗著,如《南雷文约》、《明儒学案》等。二老阁藏书于民国初年开始散出,后部分归冯氏伏跗室。伏跗室(请参考《冯孟颛与天一阁》)藏书于1962年捐献国家,1983年迁入保管条件相对较好的天一阁新书库。天一阁骆兆平研究员在编著《伏跗室藏书目录》时,意外地发现了黄宗羲《留书》的旧抄本,与《明夷待访录》、《思旧录》合订为一册。就这样,“失踪”了三百多年的《留书》在天一阁被发现了,又一次轰动了学术界。黄宗羲与天一阁就是如此有缘。关于《留书》的详情可参看骆兆平先生的《关于黄宗羲的留书》,文载《文献》1985年第四辑。

同类推荐
  • 名著之旅——谋略之旅

    名著之旅——谋略之旅

    从书的内容看,《六韬》中对骑兵有详细的论述,而骑兵作为一个新的兵种,到战国时才兴起。书中提到多种铁制兵器,而我国历史上铁器的应用也始于战国时期。再如,书中所提到的“将军”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而国君因为灾凶而避正殿以及将相分职等等也都是战国以后的事情,这也说明《六韬》不可能是殷周之际的作品。
  •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由张珂、张云、石磊主编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各种媒体形态的发展与现状,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当代体育与大众媒介的相互影响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体育传播等几个方面。由乔培基教授编写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以体育与媒介二者的关系为切入点,从体育专业、传媒专业的角度,阐述了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同时,全书涵盖了传媒业界最全面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体育与传媒界互动的最新形态。《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既可作为体育、传媒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选作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实用教材。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 童兵自选集

    童兵自选集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 人类学的世纪坦言

    人类学的世纪坦言

    以中国三代人类学者非正式访谈“口述历史”方式对中国人类学发展进行研究,展示了人类学本土化与中国化的努力、显示了中国人类学在不同地区发展的趋向等。
热门推荐
  • 绝色王妃是杀手﹕邪魅王爷别太狂

    绝色王妃是杀手﹕邪魅王爷别太狂

    她是21世纪以狂妄,呼风唤雨,冷血著称的杀手。一场阴谋婚姻,一枚不明来历的戒指,导致她穿越到异世,刚穿越过来就遇到嫁人,而且还是人尽皆知,落人笑柄的傻王爷。然,洞房之夜她却发现,这王爷不但不傻,反而邪魅,腹黑又冷冽。他说﹕“给你两个选择,一,无声无息离开,二,立刻死。”她冷笑,淡定自若,将他装傻缘由与心机步步分析而来。他暗惊她强大的分析能力与聪明。而她,却面不改色的说出一句令他震惊的话﹕“你保我性命无忧,我助你完成大业。”她的目的很简单,只要活着,只要好好的活着便是,其他的都是浮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慕三世

    倾慕三世

    喧嚣界内,尘世浮沉,九土城郭,七境为域。相传冥河的尽头,有人间仙境,为此凡人纷纷寻之,但河之凶险,去人无还。这一次,他渡过了。他是越朝的大皇子秦让;她是红境的仙子拂尘牡丹。仙、人,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也由此展开。与君倾慕三生下,执一泪眼看繁华。轮回千载后,谁为谁倾慕三世,谁又为谁三世倾慕。三生石上记,奈何桥上过,生死河畔恋。生死如河,只是你如何不等我就独自渡过。
  • 诸天之三千大世界

    诸天之三千大世界

    林茗得到万界抽奖系统,穿越诸天个各世界!斗破世界,林茗他是这个世界的最神秘的斗帝!斗罗世界,我林茗轻轻一挥,武魂殿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还有更多的世界等着林茗。
  • 九型人格:人人都需要的心理课

    九型人格:人人都需要的心理课

    九型人格是识人非常好用的心理工具,你可以借助九型人格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性格优势和性格盲区,也可以通过九型人格找到提升自己的方向,与他人相处的策略。《九型人格:人人都需要的心理课》首先帮助你确定自己与他人的人格类型,找到对应的人格画像。然后引领你探寻行为与思维背后的逻辑,深度认识所属人格的层次和亮点及暗点。最后探寻了不同人格的相处之道。掌握了九型人格,就像手提一盏人性探照灯,更加游刃有余地处世和生活。
  • 进击的机师

    进击的机师

    末世的机甲流,技术流至上。没有变态的肉体~~男儿的热血
  • 龙帝武神

    龙帝武神

    他曾经有过无上的辉煌,曾经距离人世间的巅峰只有一步之遥。可是却被自己最爱的女人将他推向深渊,当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却没有想到一块神秘的龙玉竟然让他回到了一百五十年前,那时候的他只是一个刚刚凝聚出武魄的少年,亦是一个如尘埃般卑微的私生子。重活一世,这一世定不会留下一丝遗憾!
  • 谪仙神

    谪仙神

    听闻世间有谪仙,仙在虚无缥缈间。。。。。
  • 妾规之将军还朝

    妾规之将军还朝

    将军,你家娃丢了!娃?将军未婚配哪里来的女娃娃?!!回忆起当年尚府独苗的少将军闹着出征打仗前夜,被骗喝下合欢酒,与婢女一夜恩爱,十月怀胎七年后,女儿千里寻爹,但,丢了!看清城尚府,女婢做妾,一展妾规当如是:任庭前花开花败,我自云卷云舒……
  • 佳人她难再得

    佳人她难再得

    这是个男女主携手把皇帝拉下位,然后拍拍屁股走人的故事!皇位?你以为她想成为另一个武则天?错!错!错!她不稀罕!她只想安安心心——搞事情!!!阑城名门望族傅氏家族嫡长女,风光无两的千金大小姐,风姿绰绰的倾城佳人,这是整个阑城人对傅止筠的固有认知。一道圣旨,一夕之间,血流成河,再无傅氏。斯人已逝,佳人难再得。从此没了傅止筠,只有纳兰溪。……匆匆韶华,再相见,早已变了模样。原来她是那被灭了满门的傅家女……秦灼想,既然他们有共同的敌人,那不妨携手共进……公子世无双,佳人难再得!公子和佳人的佳话,实在……妙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