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8200000010

第10章 部务会的研究名单。疲惫不堪的考察。温润如水的目光(1)

市委组织部长潘仁和原来是省委党校的下派干部。在党校时,他起初担任教务长,后来又提拔为校长助理。当时的省委副书记兼党校校长肖天驷认为潘仁和年轻,理论基础好,是个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因此建议他到基层去锻炼。他到河阳来,开始是任副市长,本来准备干个一年两年就回去的。可是干了一年,他尝到了在基层工作的“甜头”,居然主动向省里要求把自己的人事关系转到了河阳。他认为,省委肖书记既然看重自己,这是人生当中十分难得的机遇,自己应该把握这个机遇,到一线真刀真枪地干几年,这比在党校讲那些空头理论有意义得多。他的关系一转到河阳,正好原来的河阳市委组织部长到了退休年龄,省委于是向市委书记王启贤推荐让潘仁和担任这一职务,并进入市委常委班子。王启贤知道省委肖副书记对潘仁和不错,又考虑潘仁和来河阳时间不长,不会有方方面面的人事纠葛,于是就答应了。潘仁和虽然对党建理论很熟悉,但毕竟从来没有从事过组织工作,所以组织部很多工作实际上都是杜南提出建议,然后再经部务会研究通过。对于组织部这样的局面,王启贤是很满意的。今年上半年,省委肖副书记被交流到其他省工作,离开了本省,潘仁和便觉得,当初主动把关系转下来的做法有些考虑欠周详。对于杜南,潘仁和从心里有点看不起,认为他只不过是拉上了市委书记王启贤的裙带才达到今天这个位置,他在理论上最多不过具备了ABC的常识,要谈多少深刻的东西那是绝对没有的。实践缺乏了理论的指导,不过是一种盲目的行动!在潘仁和眼里,杜南的所有讲话和作为,都带有太强的目的性,因此,他认为杜南缺乏政治家的气度,只能算作一个功利主义者。但这种评价,他是埋在心底,不会说出来的。杜南在各种场合,对潘仁和都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在部里的各种会议上,杜南发言时,必然要说的一句话是:在潘部长的正确领导下……不过,杜南心里倒是觉得潘仁和这个人有一股酸酸的教授气息,无论在什么场合讲话,都喜欢从很高的角度切入,听起来高屋建瓴似的,实际上不过是拉上几句理论来作为虎皮,一接触实际的工作,反而没有多少有价值的意见可以拿得出来。正因为这样,部里面开会研究工作,潘仁和一讲完所谓“意义”和“重要性”之类的话后,杜南就会把自己关于怎么做的想法端出来,而下面的研究,实际上都是围绕具体怎么做来进行的。所以,组织部看起来是潘仁和把握全局,但杜南却掌握着每一个细节。在外人看来,潘仁和和杜南两人倒是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组织部的工作共分为两大块: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所以组织部的副部长也有两个人,杜南分管干部工作,而另一位副部长李根水则分管党建工作。按位置排列,杜南在前,所以杜南又等于是第一副部长。市委组织部班子成员一共五个人,除了三位部长副部长,还有两位副部级的助理调研员分别协助两位副部长的工作。助理调研员在公务员序列上,属于副县处级的非领导职务,不过是在工资等待遇上享受同等职级的领导干部一样的标准罢了。在别的部门尤其是在政府部门,非领导职务一般是给那些年纪大了,职务未能提上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老公务员的一种抚慰性安排;还有就是有些曾经担任过实职,到了年纪把位置让出来的领导干部。而组织部门却不同。在组织部,非领导职务不是对干部的一种照顾性安排,而是干部们提升必须经过的一层台阶。比如你过去是科长,科长上面一级是副部长。你要到达副部长这个职级,在组织部门必须要先担任一段时间的助理调研员才有可能在仕途上继续前进,或担任副部长,或调任其他单位的实职领导。这样,组织部门的助理调研员实际上有点类似于副部长的“见习期”。两位“助调”,他们的境况也有点微妙:部里的干部见到他们,为了表示尊敬,都称他们为“某某部长”,这是把他们与副部长同等看待;但他们自己在杜南和李根水面前,又自觉地表现出一种随时接受领导和虚心听取指示的姿态。

部务会是组织部的最高决策形式,部里面的一切大事都须经过部务会的研究和讨论。一般在部务会上,主动发言的主要是潘仁和和杜南。在讨论到自己分管的工作时,李根水也必然会多讲几句话。而两位助理调研员于是之和刘浩在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发言。任何部务会形成的决议,都是由三位部长们统一了思想后,他们两个再表示附和。毋庸置疑,部务会最重要的内容是讨论河阳市干部任免的议题。按照前几年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干部选拔的第一道程序是民主推荐,然后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确定了考察对象后,再正式进行考察。《条例》对考察的程序也作了具体的规定,可谓环环相扣。以往河阳市在选拔任用干部的时候,没有条例的规定,经常是由市委主要领导提出拟提拔的名单,再交组织部门去具体办理,程序操作上没有严格的规范,主观随意性是难免的。这个《条例》刚颁布的时候,有的地方并不按照《条例》去做,认为既然是党管干部,市、县委书记就能够代表一级党组织,搞什么民主推荐之类的,那不是六个指头搔痒,多那么一道道吗?于是还是按老一套办。谁知就被上面抓了典型,几个地方上了通报,个别地方领导受了党纪处分,县委组织部长还被免了职。但是,河阳市委却认为,贯彻上面的精神,要因地制宜。民主推荐虽然是干部选拔工作中的一项新举措,但上一级党委不能放弃领导,在提拔人选上必须要体现充分的主动性。从王启贤的前任开始,河阳市每次提拔干部,都采取了一种带变通性质的办法,就是拟提拔人选先由书记碰头会定好,再交给组织部门;有时候,则是书记们分别先把自己看中的人选告诉组织部部长或分管干部的副部长,然后由组织部部务会根据书记们的提议“搭架子”,提出拟变动干部的名单,再交书记碰头会敲定。这样,等组织部派人到各个单位去搞民主推荐时,事先手里就有了一份拟提拔对象的名单。由于民主推荐的结果是保密的,每次各个单位搞了推荐后,该单位参与推荐的人除了知道自己推荐了谁以外,并不知道最后的推荐结果,到最后任命通知下达时,提拔上来的人也许和民主推荐的结果相吻合,也许根本就相差很远。王启贤当市委书记后,在市委有关的会议上,每次都再三强调“选拔干部必须要充分体现组织意图,这是原则问题”,而事实上,组织部对这一点也执行得相当好,尤其是杜南,在贯彻这一点上是不遗余力,所以王启贤对组织部的工作总体上是很满意的。

时近年底,按照一般的规律,各个地方都要重新调整和安排一批干部,这里面包括提拔、调动和轮岗等等。河阳市的书记碰头会已经开过了,各位书记们在会上都把自己认为适宜提拔或需要交流的干部名单作了汇报,有的连去向都提出来了。市委书记王启贤根据组织部提供的空缺职数和各位书记们的提议,将名单作了最后调整,让秘书交给了组织部。杜南看了这份名单,让陈科长把它复印了一份,在其中一些重点人物的名字边上用笔作了记号,再将原件呈送给潘部长。

组织部长潘仁和拿到这份名单后,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了几遍。这些名单上的名字,有些是他熟悉的或听说过的,还有不少则是他不熟悉的。毕竟他到河阳市时间不长,全市几百名县级干部、几千名科级干部,要想全面熟悉、全面了解还做不到。他对名单中拟任正职的人选和拟担任县里面的重要岗位比如县委副书记一类职务的名字尤其仔细地作了研究,因此这份名单在他这儿放了好几天。

这一天,杜南来到潘部长的办公室,一进来,见潘仁和正在亲自修改一份文件,原来打印好的那份底稿上面,被潘部长用红笔或叉或删,弄得很有些狼藉。杜南知道潘仁和一向喜欢以党校教授自居,来到河阳,以为无论从理论还是从文字方面,他都是当仁不让的权威,因此对下级起草的文稿之类,有一种近乎苛求的严格。部里的几个秀才,原来都认为自己爬格子还有两下,潘部长一来,他们写的东西总是不那么容易通过,便都有种苦不堪言的感觉。杜南知道这一点,心里也对潘仁和这样的习惯有点不屑,但他嘴上决不会说出来。他笑着对潘部长说:

我说部长,你太敬业了。你这种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令部里的同志很感动,可也无形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呀!

潘仁和见杜南进来首先瞟了一眼自己的桌面,知道他指的是自己正在亲自修改文稿一事,也笑着答道,这都是在党校工作弄出的毛病——看不得文字上一点点毛糙和粗心。组织部嘛,虽然只是市委的一个工作部门,但从某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代表了市委的形象,拿出来的东西总要说得过去。潘仁和这话,听起来没有一点点自夸的意思在里面,但杜南却明显地品出了其中所含带的自矜的成分。不过,面对这种情况,杜南绝对是大智若愚的。他点点头:

哎,上面抓组织部门的部风建设,我看哪,严谨细致的文风,你已经给我们带出来了。在文风上能做到精益求精,在其他方面改进作风自然也就不会在话下的。

杜南一席话,看似不经意,但却搔到了潘仁和的痒处。潘仁和心里挺高兴,但脸上却不表现出来。他说,组织部的工作,市委一贯是满意的,这里面,前任部长、杜部长你还有根水同志都功不可没呀!我来的时间不算长,知道部里有一个好的基础,所以干起来也就有信心嘛。

闲话说到这里,杜南把话题转到年底的工作上面。而谈年底的工作,最重要的当然莫过于对一批干部的提拔调任了。

杜南说,前几天沈秘书拿过来的那批名单,潘部长已经看过了吧?年底了,部里工作比较忙,这项工作还得抓紧才行。

潘仁和说,名单我倒是仔细看过了,里面许多同志我不太熟悉,总之要经过考察这道程序吧。只是里面有几个人的名字我觉得有点眼熟,想了一下想起来,部里多多少少接到过关于他们的举报信。他说到这里,拿出那份名单,指着上面用红笔划了线的几个名字说,有些情况,举报信里说得还比较严重!对这种情况,看起来还得慎重。

杜南摇摇头:这都是书记碰头会上提出的名单。书记们比我们更了解情况的,对靠不住的人,不会轻易推荐。

这我相信。潘仁和一边说着,一边继续翻动着名单,你看这个人,杜南伸头一看,见潘仁和指着的一个名字是阳谷县阳谷镇的镇党委书记涂小明,其拟任职务是阳谷县委副书记。涂小明的名字下面划的红线比前面几个人要粗一点。潘仁和说这个涂小明,我一来就收到关于他弄虚作假的举报信。到现在为止,少说也有五六封这样的信了吧!

涂小明的名字,杜南是在自己留下的那份名单上做了重点提拔记号的,因此他的眉头不易觉察地皱了一皱。但他却仍然笑着说,这个人我知道。有关他的举报信,阳谷县有过明确答复,那都是些污蔑不实之词。现在写举报信,似乎成了一些人的乐趣似的,反正你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对某人有意见,写上他的名字,然后捕风捉影,随便捏造个事儿,就坏了你的名头。

是啊,这个涂小明我也听说过,他还是市里搞小城镇建设方面的模范,《河阳日报》上介绍他的经验的报道我也看过的。可是市委、市政府机关干部对他的议论也有不少呢!

一个人出了点名,工作做出了成绩,难免别的人妒忌。机关干部不了解多少情况,个别人跟着传播小道消息也是会有的。这个阳谷镇,是危局长抓的点,王书记也是重点关心的呀!杜南说完这句话,有些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潘仁和。

潘仁和当然感觉到他的目光,他也知道,杜南这种人有心计,鬼点子多,但还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狂妄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对人,尤其对身边的同事还有宽厚的一面;而且他对自己总体上还是做到了维护有加的。他听出了杜南话中的弦外之音,也知道杜南只是个提醒的意思,并没有其他含义在里面,也就不再把这个话题说下去了,只说:

这项工作,我们明天开个会认真研究一下吧!这次需要调整的干部不少,考察任务很重。部里人手紧,还有个怎么调配的问题。另外,把好选人用人关,是组织部门的责任。我们这里严格一点,对市委领导也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嘛。

面对如此原则的话,杜南当然不可能有异议,便说,行,研究研究是必要的。

考察工作正式开始的时候,杜南却不在市里了。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厅联合办一个关于公务员选任制度改革的研讨班,为期二十天,期间还要到新加坡等地去考察。省委组织部一纸通知,点名让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参加。杜南把一些工作向于是之作了交代,便去省城报到了。

这次干部考察涉及的人数较多,为能及时完成考察任务,组织部便向市委要求,由市委统一抽调人员。组织部不管是哪个科室的人,只要能走得开,都抽了出来。除此之外,还从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直属机关工委等部门抽了许多干部,和组织部的人员打乱了分组。每组由市委组织部的干部一两人,再配上其他部门的干部二至三人组成。这样一共分了七八个考察组。考察组的联络工作由组织部的干部担任,组长则不论部门,由该组级别最高的人员担任。由于考察涉及河阳市的十几个县和几十个市直部门,时间很紧,任务也是很重的。

同类推荐
  • 一本书的故事

    一本书的故事

    一部反映老成都人的生活画卷,一部工业移民给一个城市和乡村所带来的变化。故事跌宕起伏。时光很快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年过八十的职工贺大强偶然间获得了一本关于反映军工人的书如获至宝,他决意要写一本反映他们这一代的书,便纠集了几个早已退休的老职工,说出来了他的想法,大家一拍即合,所有的故事都从移民开始。在安葬老厂长佟凡启的时候,这本书终于完成,放在了他的墓室当中。
  • 多尔衮

    多尔衮

    多尔衮,大清国入主中原的领军人物。他生前登上了阿玛王的高位,成为凌驾于皇帝之上的太上皇;身后则被追尊为成宗义帝,那是皇帝才能有的庙号和谥号。但最灿烂的瞬间往往是最短暂的,荣耀和他宏伟的陵墓一样很快就被人摧毁。直到一百多年后,乾隆还他一个公道。正所谓“一生荣辱,盖棺难定论;百年沉浮,去伪方存真”。
  • 天众龙众·龙帝释天下

    天众龙众·龙帝释天下

    “天众龙众”丛书系列是最世文化2013年重点策划的图书系列,以佛教中的“天龙八部”为主要背景,每个创作者选取两个部众进行创作。由张瑞打头阵的《天众龙众?龙帝释天》讲述了天众与龙众之间的故事,自2013年4月开始在《最小说》副刊《最幻想》上连载,便倍受读者的追捧与肯定,更有读者在连载之际急切多次求后文。这部作品是张瑞三生三世系列继《风槿如画》《婀娜传说》后,沉淀三年的最终曲,较张瑞之前的创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可以说《天众龙众?龙帝释天》代表了她目前创作的最高水平。
  • 钱宝珠嫁人记

    钱宝珠嫁人记

    22岁的钱宝珠大学毕业,前途&钱途一切迷茫。她天真地幻想着爱情事业双丰收,可她喜欢的男人剽窃了她的创意,她被新公司的女同事集体排挤。职场里的爱情总有代价。她忍着笑与泪拼命工作玩命相亲,五年后,她坐上了部门经理的位置,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她终于明白了职场的传说后,发现爱情比职场还要难修炼……帅哥TG、销售男董哲宇、曾经最讨厌的简铭勇、多金总监朗伯宁,28岁的钱宝珠,被迫又一次面对人生中最复杂的选择。
  • 宗教信仰与中国古代小说叙事

    宗教信仰与中国古代小说叙事

    本书为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本书对古代小说叙事与宗教信仰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和展开,将古代小说和宗教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的关系以丰富的例证考论其源流。宗教对小说家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小说的题材、体裁、语言、结构等,都有着巨大影响,而文学又以审美的形态为宗教的弘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道教、佛教、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等诸种不同宗教类型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试图对宗教信仰与小说的叙事关系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无论是对宗教还是文学的研究,都将开辟学界研究的新局面。
热门推荐
  • 夕夕幕幕伴随一生

    夕夕幕幕伴随一生

    夏夕穿越古代,由于被逼婚嫁而逃婚于江湖,在闯荡江湖中遇到一系列的故事……
  • 剑门游侠

    剑门游侠

    一个下山的小剑客——剑飞,在师门之外的游历。从一个小剑客历练成大剑客。终于还是回归师门,做一个安心的师徒。放下所有恩恩怨怨,归于尘土。
  • 大荣风云录

    大荣风云录

    带着前世记忆的战祸遗孤顾危,十八岁便成了西南某县的县令,四年时间,政绩显著,他原本只想和自己在乎的人安稳生活,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杀人不见血的官场,利益,恩怨,情仇,迷雾重重的身世之谜,一切一切一步步向他紧逼,在这波澜诡谲的暗流中,他将何去何从?
  • 小边同学的随笔

    小边同学的随笔

    记录我生活的随笔创作,散文,散文诗,诗词……
  • 大唐荣耀之续

    大唐荣耀之续

    宝应二年,唐代宗李豫借出巡之名打算在洛阳除掉奸臣李辅国,却在洛阳遇见了朝思暮想的妻子沈珍珠。然而李豫除掉李辅国的计划暴露.....
  • 富太太培训班里的女人

    富太太培训班里的女人

    系列文,此第一部。讲述了两个不懂爱的年轻人收获爱的故事。
  • 小老板的创业经

    小老板的创业经

    创业不是件容易的事,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的结果显示,个人创业前5年内失败的概率达90%,后5年内失败的概率是9%,10年内创业成功率是1%。本书是创业青年领袖人物、80后新偶像、资深品牌咨询师李治仪老师写给创业者的企业初创期实战指导书。本书是李老师多年来在创业和咨询过程中对创业的经验总结和内心体悟,以创业初期需要做的事为线索,以生存为第一要务,指导创业者如何在创业头三年从无到有,从资金到人才,从人才到运营,从运营到客户,从客户到财务,步步为营,将第一桶金收入囊中。
  • 西学东渐:民国电影美学研究

    西学东渐:民国电影美学研究

    中国的电影是随着晚清以来的西学东渐而诞生和发展的,本书以1905年到1949年间的中国早期电影的美学特点为研究对象,以欧美电影创作与电影研究为参照,在中国本土文化和民族审美传统的立场上,对中国早期具有标本意义的导演及其作品进行串联式的解读,以描述和阐释的方式进行理性梳理和总结,揭示出中国传统电影在欧美电影影响下仍保持了鲜明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美学特征。
  • 英雄联盟之逗比排位记

    英雄联盟之逗比排位记

    逗比欢乐多,俺是逗比,俺自豪,俺骄傲。逗比排位记,没有最逗,只有更逗。
  • 每一个新年都有你

    每一个新年都有你

    这是一个青梅竹马的小故事。作为生日是同月同日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在一出生的时候就注定是一场缘分。“哥~”这是郑蓼然在人生开始的时候开口说的第一个字不是爸也不是妈而是哥。“乖”林嘉译回答,其实他也不知道的是什么时候就开始每天都和眼前这个只会吃手指的小女孩一起玩耍,虽然自言自语很奇怪但是他却觉得有趣。有时候喜欢是从小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