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6000000034

第34章 京华忆旧 (15)

北平近郊郎家园的枣儿,讲品种就有二十几种之多,老虎眼、大红袍、嘎嘎枣、葫芦枣、一捻红、半面娇、胖墩、胭脂等等一时也说不清。像老虎眼大而且圆,大红袍呈椭圆形甜而且脆,嘎嘎枣两头尖肚子大,葫芦枣活像一只葫芦,一捻红娇小红艳,半面娇半红半青引人注目,胖墩圆而厚实,核小肉多,至于胭脂自然是颜色特别红得可爱了。

“高粱一红头,豆荚一泛黄,各式各样的枣子就陆续上市啦”,上市的枣子如此多种多样,连我这个老北京听来都有点瞠目结舌。对于郎家园,我不陌生,有我所在单位的宿舍,也曾两至其地。现在是高楼林立,变成了闹市通衢,甭说枣子了,连绿色都不多见了。读唐鲁孙的文章让我想起数十年前,带着田野之气的老北京。

夏先生的文章放得开,其题材涉及面极广。就其文章内容来说写北京虽然不如唐先生多而且细,但不论写什么题材,“老盖仙”的文章一律是老北京的腔调,所谓京韵京腔。他有一篇《春节闲话》,这一年是羊年:

今年是羊年,有人说羊年不好,这真是没道理。第一“羊”字和“祥”字古文通用,“羊者祥也”,和孔子说的“仁者人也”相同。我从“仁者人也”中悟出一条人生要理,乃是“钱者欠也”,不论手头有钱没钱,都得先欠欠,才合乎开支之理,也是致富百法中之一项成功要诀,暂算是咱大年下送给读者的金玉良言。

这是有文化修养的老北京的既有幽默,又有嘲讽的神侃,情态宛然。我与一些老辈知识人的闲聊中还能偶尔听得到。

夏先生在台湾生活了二三十年,但在风俗习惯(特别是饮食)仍有许多不甚适应的地方,常常拿来批评,但其标准是老北京的标准,现在读来不禁令人哑然失笑。不管他走多远,他的细胞里的DNA也是老北京的。

关于“怀旧”这个主题

当前,怀旧几乎成为一种时尚,反映往昔生活的书籍出了不少,这种情况是从粉碎“四人帮”以后开始的。二十年前,谁要“怀旧”(按:怀旧是有特定内涵的,与“四人帮”肆虐时的“忆苦思甜”不同,忆苦思甜是专门说过去如何坏,现今又如何幸福等等;而“怀旧”大多指专门怀念过去富于诗意的东西),那就是“今不如昔”,最轻的罪名也是散布反动言论。不要说出书,上电视,就是私下说说被“革命群众”知道了,也是不得了的事件。而现在的确是开明多了,不仅出书,上电视,而且出版社、电视台也欢迎这样的稿件,因为它很畅销,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的《老照片》第一版就印了五六万册,连专门为新潮青年服务的流行歌曲也出了以怀旧为内容的盒带与唱盘。这种“火”劲,真令人产生“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之感。

所见极狭,但就我所知,文学界的怀旧作品,小说大约是从汪曾祺先生开始的,他以清新恬淡的笔墨,不紧不慢的节奏描写儿时家乡的奇人逸事、风土人情,以及闾巷市声和湖光水色,使看惯了那些所谓“重大题材”的文学作品的读者们耳目一新;散文随笔是邓云乡先生的《鲁迅日记与北京风土》问世最早,先在报刊上发表,后来辑录成书。当时邓先生显然是心有余悸,本来是“风土随笔掌故随笔之一种”,但非要捎带上鲁迅,以便给自己留个后路。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才放开了手脚,随意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于是,《燕京风土记》、《文化古城旧事》这种纯粹以记往怀旧为主题的随笔随感才一本一本地出版。至今邓先生大部分散文随笔仍是以怀旧为主的,给人们留下许多有关以往的知识。因为事过五十年,便在绝大多数人们心中模糊了,但是文明是传承的,如果全社会都失去了对过去的记忆,或者认为过去就是一个黑洞可怎么好呢?另外我们的历史学研究还停留在宏大叙事的阶段,而具体的历史场景往往被历史学家们忽略了,而怀旧忆往恰恰可以做这方面的补充。作为个人,有趣的富于诗意的记忆也是他的精神财富。有时,我想人活了一辈子,如果没有些值得怀念的人和事,以供有闲时回忆咀嚼,这如同勤劳一生,而银行里没有一分钱存款一样,是不是有点遗憾?

二十六年前,我在北京房山县的一个小山村劳动。村中有位九十岁的孤身老人也常弯着腰,拄着拐杖,默默地和我们一起出工干活。他提着已经分辨不出颜色的一小布袋小米饭和几块咸菜,中午时就在地里闷头吃饭,很少讲话。我常想和这位在大清国生活过三十多年的老人聊一聊。一次,我们恰巧在一棵树下采花椒。我顺便问老人一些往事,他讷讷地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生产队长见了笑着说,他能说什么呢?小时候是死了爹妈,长大了娶不起婆娘,一辈子没出过山。我有些悲哀,对鲁迅先生所说的“辛苦麻木”的生活有了点体会。他没有历史,至少没有值得印在记忆中的历史。我不知道,老人在深夜不能入睡时,有什么盘旋在他的头脑中呢?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夜》中的“梦幻者”说自己是没有历史的中性生物,整天沉醉于美丽而奇异的幻想之中,然而,这种生活并没有使他感到活着的意义。只有在与纯洁的娜斯金卡相处的几个白夜才是他晚年最温馨最美好的回忆。这种怀旧也使孤独“梦幻者”变得美丽而充实起来。我想人的一生没有几件值得回忆的东西可能是最大的不幸。

我以为这种忆往与怀旧应该是老年人的事。“白头宫女在,相对说玄宗”,年轻的宫女忙着献媚争宠,而怀念前朝是老宫女们的特权,是她们无事可干时的一种排遣。现在有些年轻人穿起了大褂,装成“五四”青年的样子,酸溜溜地唱着“朝花夕拾杯中酒”,这不仅唤不起人们的怀旧情绪,反而使人感到滑稽可笑。因为它远离真实。

老人们记忆中的“旧事”多多少少都被蒙上一层美丽的纱幕,于是他们便不免有点“九斤老太”的气味,认为今不如昔,“一代不如一代”。不仅一百年前的“九斤老太”如此,四千多年前写作的并传至今世的埃及古文书中就大发牢骚,说现今人心变坏,不及古时候的好云云。这种“今不如昔”论大约是人类的通病,事情过去以后,即使是痛苦,经过年久“发酵”之后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对于这些,我们应该理解,不要过多地责备。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就有“而那过去了的,却又使你感到美好”的句子。也许这与美感经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关,而心理距离要依靠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来实现。

上面所说的仅仅是问题的一面。我们认同当代飞速的进步,如果就拿现今与二十年前相比,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瞠目结舌。然而,经济与社会的进步是否只有正面意义,这一点就值得思考。我们年轻时崇拜进步,憎恶保守,认为只有不断发展才是绝对正确的。随着社会进步的加快和其他一些国家进步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才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进步不是毫无负面效应的。人们在获得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具有正面意义的东西。仅仅工业革命以来二百多年中,社会进展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与自然资源的耗竭便大大超过了人类几百万年历史中消耗的总和。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与富足的同时,也面临着人类自我毁灭的威胁。

因此,人们的怀旧就不完全是老年人的偏执,也包含着对因为社会进步而消失的正面事物的追忆(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剧《樱桃园》就包含此意,可惜在中国没有得到过正确的阐释)。我小时候每年春末买渤海湾来的八寸以上的豌豆青鲜对虾,一角钱两对;两角钱一斤的一尺长的黄花鱼,还要掀开腮看一看是否是鲜红色的;秋高气爽之时良乡螃蟹一元钱一篓子,每篓约四五十个,像这样的事情恐怕永远不再会有。北京高楼大厦比过去多了高了,马路比过去宽了,但是过去的北京是一个文物群,许多街道和建筑都有它的历史和意义。而现在的北京不过是个杂乱无章不伦不类的大城市而已,陈希同的夺回“老北京的风貌”只是徒留笑柄罢了。至于因为领导层的决策错误而丧失的许许多多的美好事物就不仅使人怀念,更令人扼腕叹息。

各种各样的怀旧充满了现代各种文艺作品和文艺形式之中,如电影、电视、诗歌、散文等,可以说俯拾皆是。我虽不完全赞同,但也不必大惊小怪。我觉得在文坛上划出一块领地让老年人播种温馨的回忆,给他们孤寂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是完全应该的。令人担心的是这种怀旧大多是田园牧歌式的,似乎忘记了我们的历史还有沉重的一面。如果都是这样的怀旧,不仅丧失了真实,似乎也缺少良知。

我觉得有责任感的老年人,特别是负过一些责任的老年人,不应该轻易忘怀的是我们过去说过的蠢话,办过的蠢事和伤害过他人的行为。人老了,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我们不能像“九斤老太”一样,每天“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大骂“一代不如一代”,“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而是应该对过去认真地加以反思,自五十年代初以来,在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中,许多人有过不光彩的表演,应该把自己摔过跤的地方指给年轻人看,当他们一时不慎走到这里时会小心一点。可是事过以后,多数人把它忘却了。三十多年前,清醒的邓拓先生告诫人们,牢记教训,不要健忘,为此他写了如拆毁北京的城墙和“文革”当中毁坏的大批国宝级的文物——《专治健忘症》。他不仅没有能够使得社会清醒,最终被逼上了绝路。

钱锺书先生在为杨绛先生《干校六记》写的小序中说,书中记这记那,这都是运动中的小穿插,更重要的应该是“运动记愧”,可是从“文革”走过来的积极分子们真正感到内心有愧的,又有几人?前天读有关浦熙修遭遇的回忆,这位富有才华的知名女记者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打成右派,含冤而死。粉碎“四人帮”后,在她的追悼会上,家属收到两封道歉信,一是原中共宣传部长陆定一的,一是漫画家华君武的。

陆定一认为浦熙修的右派虽然不是他划的,但作为中宣部长,他有责任;华君武则是1957年画过讽刺浦熙修的一幅漫画叫“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些本来都是奉旨而作的事情,也许大多数人早就忘了。中国人似乎不习惯道歉,特别是在上位者。过去就用这样的俗语安慰被官员错打的人们——“官打民不羞”(后面还有“父打子不羞,夫打妻不羞”),也就是说挨父母官的打不是什么耻辱。我想陆、华两位老人之所以写去了道歉信,就是因为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惭愧与耻辱,这些一直是他们内心的负担,是他们不能释怀的。可能他们感谢历史终于给了他们表达的机会。这种意识也深深印在巴金老人的《随想录》里。他不仅在书中总结十年浩劫给他生活与思想留下的印记。我从这些地方看到的不仅是作者在“挖别人的疮,也挖自己的疮”,而且还看到在痛苦的回忆之中跳动着一颗善良的心。

同类推荐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文明教育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文明教育

    文明是与野蛮相对的,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时也是社会开化和进步的一种标志。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文明这个概念不同的含义。在我国古汉语中,“文明”一词早已出现,如《易·乾文言·九二》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之语,《尚书·舜典》中也有“壑哲文明”的提法。我国古籍中所提及的文明都具有文采、文藻、文雅、开明、明智的含义,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文明的内涵是不同的。
  •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大众对媒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依赖,媒介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女性群体的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女性认为传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据调研,中国女性中每天花在电视传媒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占80%以上,大众传媒已成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传播与女性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割舍的联系,媒介的传播对女性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处于较低地位,在与媒介的关系中,女性也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着忽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包括女性。
  • 导学与导研并重——大学教学改革新视野

    导学与导研并重——大学教学改革新视野

    《导学与导研并重——大学教学改革新视野》可谓在后现代与现代之间,抓住了平衡的着力点,紧紧扣住“导学与导研相结合”这个主题,围绕教师行为“导”与学生行为“学、研”的矛盾悉心探索,总算让人在紧张中有一种松弛。
  • 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本书分历史文化长廊,历史人物述林,历史掌故珍闻,历史新发现、新考证五部分,对文史常识进行了介绍。
  •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市场的深入和成熟的过程也是市场规模扩张和范围分化的过程。随着企业数量的增长和产品供应量的丰富,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激活了企业间竞争,进一步刺激和加速了企业间的分工,迫使企业从无差异市场转向差异性目标市场,不少企业进而选择范围更小的集中性目标市场,它们不再追求在整体市场上取得较小占有率而是在一个或几个小市场上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
热门推荐
  • 异界之养蜂人

    异界之养蜂人

    穿越异世界,成为一个没落的御兽门派的外门弟子。自带穿越福利是一个神王的神格?王皓利用神国迅速培养出一大批悍不畏死的“蜂天使”为自己扫平修炼途中的障碍。灵蜂一族敬他为神明。他就是灵蜂之神:蜂神! ………… 读者群:470-214-229
  • 不知会遇见你的十八岁

    不知会遇见你的十八岁

    则与京北相遇在京北18岁那年,那天那个小区里开的花特别美。则以为故事会很长,但则并不知道故事美不美
  • 永恒之寂

    永恒之寂

    修炼一道,无数纷争;一手遮天,一怒屠城。魔武九转,化圣飞升;四方有路,仙妖魔神。忘情湖灵,缘定三生;雨中红颜,一笑倾城。世间百态,惟情动人;宇宙万物,惟寂永恒!
  • 最后孤城

    最后孤城

    降月大陆、乱世,古月王朝!帝逝,天下诸侯不合,战火四起,王臣猛将不睦,硝烟弥漫,人族内部分裂。异族伺机而动,出天下百强族,携万众麾下,向人族发起了战争!人族诸豪杰尽皆陨落,至尊人族现已没了当初的盛况,为了反抗,天下英杰联合,创人族至强联盟“战殿”!因常年战役不绝,劳苦苍生万物,灾祸千年长存!曾诗有云:“如早知今壮,诸侯是否也以战内藐百族……笑也!”于此乱世,谁来封苍穹,净天下,化一切灾苦,送苍生一片…想象中的繁华……
  • 谁还不会修个仙

    谁还不会修个仙

    苍茫大陆,昆仑掌门石天,一心只想成仙,哪怕生灵涂炭,他也不在乎。神秘老头:我窥探到了仙机,却因生错了时代。于是,我将以世间为棋,另立成仙。
  • 雷霆舰队之力挽狂澜

    雷霆舰队之力挽狂澜

    本作品是继雷霆战机之星盟入侵的第二部,消灭星盟后,宇宙再次遭到了来自其它六大平行宇宙外星物种的进攻,军情告急,重新组建的雷霆舰队能否力挽狂澜拯救?
  • 执念重生

    执念重生

    王渊:生于天玄大陆,出生时天降祥瑞,受到家主重视培养,无奈虽勤奋好学,但修行毫无寸进,无奈被家主冷落放弃。勤奋好学的小王渊聪明伶俐,但由于得罪小人蒋伟被毒破丹田丧失修炼天赋,无法修炼……但王渊在生存和复仇的执念下,从不能修炼的痛苦走出,在这个以修真大陆中艰难地站稳脚跟,却不想又遭到小人蒋伟的杀害,含恨而死,却不想却因为这份执念使他重生,而事实弄人,他竟然穿梭时空,重生在一个叫“地球“的星球,虽重生后无法寻仇,但从此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
  • 末法世界修炼天才

    末法世界修炼天才

    在一次打猎中,向涛意外得到上古神兽相助,从此咸鱼翻身。
  • 还珠格格之双燕生活记

    还珠格格之双燕生活记

    继永琪离开了皇宫之后,和小燕子生活的非常幸福,生了两男两女。可是皇宫里的皇上老佛爷也在思念着她们。可是,四国并不太平,永琪以山庄少庄的身份参加战争,赢得胜利。皇上得知后,亲自将他们迎回宫,并封永琪为太子,原先的五福晋因娘家与敌国私通被贬为侧室,小燕子明正言顺的成为太子妃。三年后,乾隆退位,永琪登基,小燕子晋为皇后
  • 我在阴影之下

    我在阴影之下

    我,陈陆,原以为穿越到了平行世界,可以继续平凡的生活,结果……我在阴影之下,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这片天地中,万物影子下,承载着生灵的另一半灵魂。人若是善,那隐匿的恶,便藏到了影子里。影子借主人的心念善恶,变得强大,人利用影子的力量,超凡脱俗!僧人摒弃恶念,将完全的善给予影子;道士观想法相,将神性融入影子;恶人为求强大,愈发的恶……万般修行法,皆以阴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