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6000000008

第8章 少年游 (8)

1958年10月去农村虽然不是我第一次下乡,但是它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至今难忘。

这一年,我从夏收就开始发烧,特别是在农村,为了迎合“大好形势”和证明反右斗争与全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农业必须获得大丰收。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第一个成功地发射了地球人造卫星,这个“卫星”遂成为最先进、最高水平的同义词,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包括中国)的骄傲。当时各行各业动不动就要“放卫星”,其意为,他们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新纪录。农业产量的第一个“卫星”就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放的。1958年6月,《人民日报》刊登了这个公社小麦亩产2105斤的新闻,从此,各地的“卫星”一个比一个大,一路高升,最后亩产小麦近万斤。秋收时,水稻的亩产量更是一路攀升,到了9月份,《人民日报》头版已经有了这样的大标题“广东穷山出奇迹,一亩中稻六万斤”。正是在这种氛围中,我们下乡参加农业大跃进的。

我们这些高中生还是不辨菽粟的十六七岁小青年,看到这些消息自然是十分兴奋的。下乡再一次点燃了我们投入这个伟大运动的热情。这时是白天热、夜里凉的九月。我们按照军事编制,高唱着《一天等于二十年》《江南丰收有稻米》等革命歌曲,日夜兼程,徒步到农村去。十六七岁正是贪睡时期,有的同学走着走着便睡着了。我也是懵懵懂懂,似睡似醒,只有那高昂的歌声:“江南丰收有稻米,江北满仓是小麦。高粱红啊棉花白,密麻麻白云盖地天山外……”至今仍在我的脑中回荡。

到了劳动的目的地,我们有些失望了,农村还是老样子,和以前我去过的农村差不多,只在干活的现场插了一些红旗彩旗,增加了些锣鼓伴奏罢了。

带队的教导主任和生产队长布置劳动任务时才使我们大开眼界。原来我们具体干的活是深翻土地为明年小麦丰收作准备。我们翻的这一块地,是普通地块,只翻1尺5寸深,明年亩产万斤小麦。另外一块试验田深翻1丈2尺(那时北京水皮浅,有些地区挖下2尺就见水),由老乡们自己“翻”(实际上已经是“挖”了),那里明年亩产小麦120万斤。我们当时年龄小,又没有农村生活的体验,不知道这120万斤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是听着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人民日报》所披露的数字,令人惊讶。给我带来麻烦的是深翻土地用的铁锹是“撮锹”,这种铁锹的锹头很像撮土的簸箕,宜于撮东西,而不宜向下翻地和挖土。深翻1尺5寸,要垂直挖两锹深才合乎标准,有的负责监督的老师时常用草棍量。用撮锹要达到这个标准是很困难的。学校又在同学之间搞竞赛,年轻好胜,谁不希望跑在前面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良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于是,我和另一个同学借了把锤子把“撮锹”砸直,把它改造成为“挖锹”,果然翻地的进度增快了很多。但这样一来,我们闯了大祸,被视为破坏劳动工具。在下工后的学习会上帮助我,让我谈一谈到农村参加农业大跃进的体会。说实在的,到了农村后没有我们原先想的那样浪漫,那么激动人心。我们睡的还是土炕,烧的还是柴锅,吃的还是白薯玉米,屋里还是没电,点了一盏煤油灯。这些唤不起“共产主义是天堂”的意识,感到没有什么可说的。我想了一想,说:“我们在学校听生产队长讲,有三尺长的黄瓜,一尺多长的玉米,可是也没看到。”这话现在听是没什么问题,在当时说出来,已经有了怀疑“总路线”、“大跃进”的嫌疑。于是,参加我们“排”(因为组织军事化,所以“班”都称“排”)学习会的教导主任对我的发言有了兴趣,本来他是要批判我破坏劳动工具的,这时不谈这个问题了,本着“引蛇出洞”的精神,问我,还有什么想法,比如我们这次下乡深翻土地等等。

当时我不到十六岁,又生长在城市之中,根本不了解翻地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但120万斤这个数字令我很好奇。劳动休息和同学闲聊时便问120万斤小麦到底有多少东西。在我们旁边翻地的一个农民插话说,一麻袋才装200斤小麦,小麦还别太干了。农民提供的这个基础数字到了我的脑子里,马上我就想到120万斤可以装6000个麻袋。北方装粮食的麻袋,大约是宽2尺,长3尺,盛满了粮食的麻袋码在地上,占面积约6平方尺。一亩地是60平方丈,合6000平方尺,也就是说一亩地可以码放1000袋小麦。1000袋可装小麦20万斤,120万斤小麦如都装入麻袋,码放在一亩地中,则要摞六层。这样一算,120万斤小麦要占多大地方在我的头脑中清晰了起来。于是,我说:“一亩地怎么能产120万斤小麦呢?它要装6000个麻袋,平码在地里要堆六层呢。”这位老师又问我:“你是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了?”我补充了一句,“什么样的麦秆能把这六层麻袋挺起来呢?”说到这里,会场突然沉默了,主持会的老师好像怕我再说下去就会毒害同学一样,便匆匆宣布散会。

第二天,白天还照常劳动,晚上开会学习。当时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开会往往比干活更重要。吃完晚饭,当我们蜷踞在土炕上等待开会时,我才感到与往常气氛不同。不仅排长严肃(就是我们班的班长),而且,连长、指导员也来听会。九月的天气,残暑未完全消退。我们是男生班,晚上开会同学们都穿着背心裤衩,然而连长、指导员全是女生班的同学。她们见到我们这个样子,大家都很尴尬。她们也只好坐在外屋隔着帘子听我们开会。我感到很滑稽,不由得脱口说出:“还有垂帘听政的啊!”不料这也成为我的一个罪状。这天晚上的发言好像都是经过准备的。同学们纷纷批判我怀疑“总路线”、“大跃进”。

并用毛主席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所说的中国人多、议论多、干劲大,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我还没有经受过革命的大批判,这是第一次,不习惯,不免要为自己辩解,和革命群众顶撞,最后是不欢而散。连长宣布说我态度不好,明天接着开辩论会。中国的词,特别是政治范畴(包括其他禁忌较多的领域,如性领域)的词,一个词可以有多种意思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从字面上看“辩论会”仿佛是口舌之争的,可是我在农村看过一次“辩论会”,那种规模、形式、气氛与解放初的“斗争会”、“文革”中的“批判会”没有什么差别。如果说有差别的话就是话更少,肢体语言更多。被辩论者站在一圈儿人当中,被推过来,搡过去,没有多少人说话。

第二天,刚刚出工,我正盘算着如何应付晚上的“辩论会”,没想到各个连排已经站好了队,仿佛要开全团大会。这时年轻的教导主任在会上板着一副面孔宣布:王学泰和王某某(与我同班的一个同学)到队前来。这使我大吃一惊,因为自上学以来还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在全校的集会上被拉到同学之前示众。我和王某某慢吞吞地走上了被批判的位置。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们真有些抬不起头来,但心里很乱,不知道是出了什么问题。此时广大同学们也感到诧异,因为那时在中学里还没有开展阶级斗争,对学生的纪律处分也没有把受处分者公开示众的,然而这一切到了“文革”之中就不新鲜了。紧接着那位女连长也走到前排,拿着一张事前准备好的发言稿,在全体同学面前指控我的罪状。我仔细听着,大约包括破坏生产工具,怀疑“总路线”、“大跃进”和党的方针政策,无组织,无纪律等条。并说我影响学校的形象,已经不适于在农村劳动了。大约还有几个同学发言表态,最后是校教导主任以团(军事编制的“团”)领导的身份开除我参加支持农村大跃进的资格,回校反省。当天就由下乡生病的老师把我们押回了学校。

学校里还有一批人在大炼钢铁,这些人大多是师生中的老弱病残。可能是有些难为情,我没有到留校队去报到,而是去北京图书馆看了十多天书。自然待下乡同学们返校后,又遭到一次“辩论”。不过自此起,使我的生活多了一种新的内容,即被他人或说革命群众帮助、批判。

野驴顾惟乔

顾惟乔是我从1957年9月到1960年8月在北京六十五中上高中时的同班同学,“野驴”是他的绰号。

独特的1960届

按照通常的称呼,我们那届叫做1960届高中毕业生,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已经有了60届高中毕业生了,然而1960届仍然可以说是很独特的一届,特别是那届北京的高中毕业生。

特殊在哪?

其一,1957年我们初中毕业,那年正逢经济紧缩(“整风反右”就与此有关),高中招生缩水(这正是“汉阳一中事件”的背景),能考上高中的是少数。

其二,在此之前,上学读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从我们这届起,政治运动成了学生的主课。三年高中学习生活中,政治运动占去了一大半时间,而且在运动中不断地打压学生中读书求知的欲望。1957年秋天,一开学就碰上教师“反右”,眼看着许多老师划为右派,包括延安来的独臂校长和一大批饱学的、教学效果很好的教师,以此告诫学生,单纯追求知识是很危险的。

这三年,学生也没闲着,投入各种名目的运动,细数起来,大约有十来个。例如“社会主义教育”,“批判个人主义”,“双反,向党交心”,“拔白旗,插红旗”,“红专教育”“教育改革”(包括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四化”(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思想革命化),“大炼钢铁”(把原有钢铁烧成废渣),“搞超声波”(制造“科学”神话),“建设劳动生产基地”(盖了两个小化工厂,后全部报废),“社会主义大辩论”……如果都写出来,今人很难理解,甚至怀疑我们那一代人是不是精神上出了问题。

政治运动的核心除了劳动外,就是学习当时各种文件,联系自己的现实思想(当时上面认为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除了一小部分外,大多是小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的),向党交心,在自我批判的基础上互相“帮助”,互相揭发批判。因此学生里的一点儿小事都可能引发一次班会,甚至校会,对有问题的同学大批判。最可笑的是所谓“大辩论”,辩论的多是空洞的、永远说不清的问题。比如“共产主义哪天到?谁来宣布?中国还是苏联?”“到共产主义是不是要什么有什么?如果大家都想听梅兰芳怎么办?”“是坐小汽车的对人民贡献大(指官员),还是开小汽车的对人民贡献大(指工人)?我们应该做‘坐小汽车的’,还是应该做‘开小汽车的’?”(提这个问题的同学曾被表扬,说问题提得好,但他没考上大学)“我们的人民公社是不是比苏联的集体农庄更先进?”“是我们一定会先进入共产主义,还是与苏联一块进?”而且这些问题一争起来就没完没了,老师也解决不了。

其三,三年高中,不断折腾。那时整个社会好像患了多动症,一时一刻不能停闲。学校也是这样,几乎每天都能有点新花样。不仅政治运动纳入了教育课程,超常的体力劳动,也在顶替着正常的教学,学生不能读书,看点课外书就是“白专”。而且体育、跳舞、游行(那时大型的政治游行特别多)都在挤占学生的时间。大跃进最流行的一个词就是“比学赶帮超”,关键点是“超”,什么都“超”。例如体育上要求达到“五红”——通过一级劳卫制(“劳动卫国体育制度”的简称,每级对跑、跳、垫上、鞍马、单双杠都有要求)、二级劳卫制、三级运动员、三级裁判、普通射手等,目的是“超武汉”。

同类推荐
  • 求是与创新

    求是与创新

    本书收录路甬祥校长在浙江大学10年校长期间的教育类文章,分为:教育改革篇、综合改革篇、人才培养篇、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篇、工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篇等几大部分。
  •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小学生日记PK当代小学生日记。继“开明国语课本”之后,再现民国语文教育风采!101篇民国小学生优秀日记,展示不同的少年中国!给当代语文教育一面镜子!给当代青少年一面镜子!全面展现民国小学生所思、所历、所感、所悟。在民国老课本引起广泛关注,并火热畅销之后。近日,民国小学生作文又被媒体疯狂转载,同时与当代小学生作文进行了比较,引起了热议。民国小学生作文多数语言功底扎实深厚,视角高远,思想深刻,最可贵的是,较少虚假套话。
  • 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

    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

    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是当前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的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的一项带有核心性质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其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如何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是一个至关重要、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 在清华谈炒作之道-卖点炮制实战

    在清华谈炒作之道-卖点炮制实战

    本书摈弃卖点炒作庸俗化的负面理解、从卖点炒作的方法、原则、理念、层层分解、剖析、对卖点炒作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德扑之王:大卫·邱的人生传奇

    德扑之王:大卫·邱的人生传奇

    美籍华裔“德扑之王”老邱首部自传作品!老邱在德州扑克圈内被视为传奇!老邱1960年生于广西南宁,本名邱芳全,英文名DavidChiu(大卫·邱),1978年赴美留学,现为美籍华裔著名德州扑克选手。本书详述了大卫·邱作为德扑之王的传奇人生经历。1978年,18岁的大卫·邱从广西南宁的乡下,来到美国俄勒冈州的萨勒姆市,先是在寄宿家庭为养老院打工,后来开办自己的中餐馆。因为一次偶然的送餐经历他接触到了德州扑克,一步步成为德州扑克世界冠军。
  • 时光有些漫

    时光有些漫

    小剧场一:“你吃不吃糖鸭~”“.......不吃。”修长的手指却十分诚实的递过去。后来——“......我请你吃糖,你别生气了。”“嗯哼~那还不快点拿来。”白白嫩嫩的小手也如当初一样伸过去。小剧场二:“劳资就是喜欢你。”“呵,我们才认识一天,一见钟情?你信么?”后来——“我对你可能不是一见钟情,但一定是蓄谋已久。”“劳.......我也是。”*多幸运啊,能在最好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你,从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新不定~略略略
  • 忆落尘

    忆落尘

    以前写的现代诗,但这次应该是第二次稿了,虽然可能没什么变化但还是想写。大多是从前的一些回忆吧,虽然不知道是不是会有人看,但只是想想简单的写出来然后回忆一次吧
  • 别离的瞬间

    别离的瞬间

    我在梦中,思念如水。小小的幸福,酥酥痒痒的,弥漫全身,幸福着,我醉了,不想醒来。亲爱的,让我抱抱你。就如那天,我想牵着你的小手,走在公园的小道上,漫天的雨水将你我拥抱。那点点滴滴滴滴点点的水花,就如那陈年老酒,沉淀着,发酵着。亲爱的,我想跟你说,生活中有你,我过的很开心。人生路上我已习惯漂泊,曾经的感动已离我远去。我傲然,麻木,冷漠的过着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曾以为人到世上,也就一过客,走时挥一挥手也就别无留念。直到遇见了你,亲爱的,我想把你拥抱,我象癞子一样贪婪的留恋在你身边的每一秒种。奢侈的拥有你,紧紧的抱住你,希望此刻可以永恒。
  • 遇见你时风很甜

    遇见你时风很甜

    〔小甜文,女主老中医〕前世,她被养父卖婚两次,后又被陷害入狱五年。重生后,她成功逃脱魔爪妖笼,被尊贵显赫的林氏总裁所救。云朵依稀记得上辈子在他怀里说过的最后一句话:“下辈子,嫁给你好不好?”【阿冷新文《暖婚谣》已发布,欢迎宝宝们移步收藏。】
  •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这两场精湛的对话,前后跨度近二十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学者张颐武共同探讨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文学与文化的推进与转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文学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观察,极为深入,富有启发性。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两位对话人,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份亲切、深刻、极富创见的观察。
  • 破解职场密码:成就辉煌事业的自助读本

    破解职场密码:成就辉煌事业的自助读本

    职场是现代人生活的演绎,所以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高层管理者;无论是外企白领,还是机关领导,都是职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但是职场这个谜,你究竟可以看透多少,又了解多少?如何与上司、同事和睦相处?如何处理工作中的顺境与危机?如何在明争暗斗的职场左右逢源?这一系列问题仍然让无数的办公室男女头疼不已。在忙碌的社会生活和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人们没有时间来慢慢寻求其中的解决之道,而是追求快速成长之法。本书正是立足于此,从职场规划开始,将职场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之道,让广大职场人士可以更好地去奋斗、去成功,去打开自己辉煌的事业大门!
  • 快穿之邪魅老公在哪里

    快穿之邪魅老公在哪里

    空!白!这个人在游戏世界中堪之为神……一朝出行,什么攻略?抱歉、通通秒杀!少男少女陷桃情,一个别想逃!呸呸呸,虽然本少女沉鱼落雁,面如桃花、但……现实里根本就就白痴好吗?!!!!!死系统,本少女保证不打残你,一定会打死你!拉谁不好,偏偏拉本少女!
  • 幔为亭台

    幔为亭台

    世间万物,我皆无所求,你若化为一处亭台,我愿为你生而为幔,只为与你长久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