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70300000007

第7章 儒门名医(1)

两宋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医家,在理论与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们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堪称“儒医”。

(一)许叔微

宋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妇人无故悲泣不止,经过许多医生治疗都不见好转,她的家人认为一定是鬼怪附身,请了很多道士做法事,最终也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就有人向这家人推荐了一位名医。

这位医生到了以后,仔细分析了一番症状,说:“此并非鬼怪所为,是肺气虚的缘故,治疗应当补益肺气,若肺气充足,悲泣自然会停止。”于是下了个处方,用甘麦大枣汤(甘草、淮小麦、大枣),连服十四帖而愈。有人请教他,既然是肺气虚,为何不用补肺的药而用补脾药呢?医生答,这就是 “虚则补其母”的道理。肺属金,脾属土,土能生金,所以补脾就能使肺气充足,从而治疗患者悲泣不止的疾病。周围的人听了以后,都对这位医生高超的医技大加赞赏。这位医生就是宋代著名的儒医——许叔微。

许叔微,约生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卒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字知可,南宋真州白沙人。自幼学习儒学,绍兴二年,也就是许叔微53岁时,中进士,曾官至徽州、杭州教官及翰林学士,人称“许学士”。在他11岁时,连遭家祸,父亲染上时疫而亡,母亲悲伤劳累过度,患气中(厥)病,被庸医误治而死。百日之内,父母先后因病去世,对于年幼的许叔微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打击,他悲痛万分,同时深感医道的重要,因此,在习儒之外,“刻意留心方书,誓欲以救物为心”,最终许叔微成为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医家。他为人诊病,从来无问贵贱,悉心治疗,而且一生不计报酬。

许叔微还打破了“医人不自医”的说法,治愈了自己的疾病。年少时他读书十分刻苦,不论严寒酷暑,每天都要读书到深夜才上床入睡。他在伏案写字时总是习惯向左倾斜,临睡前又喜欢饮酒两三杯,睡觉时也经常向左侧卧。起初也没有什么异常感觉,可数年后开始有了变化。饮下的酒像是从左边下去似的,胃中会发出“漉漉”的声音,胁肋部开始疼痛,饮食也有所减少。每过十几天必定呕出一些又酸又苦的胃液,甚至夏天也是左半身不出汗,只有右半身出汗。为了治疗这种病症,请了许多名医,服了不少药,都没有效果,即使在一段时间内得到缓解,过后还是要复发。为此他感到十分苦恼。

后来,许叔微刻苦学医,并对自己的病情作了详细的研究,认为此病主要是“湿阻胃”所引起的。于是对其他药物一概不再服用,只选择了一味苍术来进行治疗。他将苍术研成细粉,另外再用生麻油半两,大枣15枚,放到苍术粉里搅拌后制成药丸,每天用盐汤送服50粒,以后逐渐增加100—200粒。说来奇怪,自从服药后,各种症状都有所减轻,胃肠功能好转了,胁下的疼痛也消失了,精神大振。此后,他坚持长期服用,直至痊愈。苍术的功效,许叔微自己得到了亲身的体验,便将此方编入到他所著的《普济本事方》一书中。

苍术的燥湿之功,历代本草方书都有很详细的记载。除此之外,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苍术有明显的明目作用。许叔微服用一段时间的苍术以后,便觉得眼睛突然明亮了许多。本来在灯下看书、写字常感到眼睛昏花,到此时即使书写细小的楷书也不再感到困难了。这正是因为苍术具有明目的功效,可是用当时的中医理论是无法解释的。现代医学解开了这个谜底,原来苍术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能转化为维生素A。对于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症和角膜软化症,一般单用苍术就有效果,不过剂量应该加大,每日使用苍术50克煎水分三次服。如果与猪肝或羊肝蒸煮服食,则效果更好。

许叔微医术高超,救人无数。有这样一则医案:有一位姓董的人患病,心神不宁,惊悸多梦,整夜无法入睡,自述“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请了很多医生,都认为心主神明,是心病所致,但却久治不愈。而许叔微诊断以后说:“从脉象上看,应是肝经受邪,并非心病。肝经因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者也,游魂为变。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神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于是处方真珠丸和独活汤。前者可安魂息风,后者能祛风养血。二方配合应用于肝经受邪的失眠症,一个月就可以完全治愈。许叔微的这种论治对后人在辨证方面有很大的启发。

还有一则医案,有个姓郭的有钱人感受风寒,体温升高,头疼,怕见风,同时还兼有大便不通,腹胀得要命。由于家里比较富有,便请了好几位医生。可没想到医生多也不是件好事,医生之间对于疾病的治法出现了分歧。一位医生很有把握地认为这是大柴胡汤证;另一位则显得更有把握地认为应该用大承气汤下之;而第三位也不示弱,认为应该用蜜导之法。他们三人一直争论不休,难分胜负,可病人哪里受得了呢!这时有人想到了请许叔微来看一下。许叔微诊过脉,询问完病情,说:“这是脾约证,应该用仲景的麻子仁丸来治疗。”家里人一听,又多出一种观点,于是用疑虑的目光看着许叔微。而许叔微则肯定地说:“张仲景说过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为脾约,麻子仁丸主之。”在许叔微的声望和坚持下,病患决定服用麻子仁丸试试。服后当天晚上,这位姓郭的病患就感觉舒服,大便也通畅地排了下来,然后又出了一身的汗,很快外邪就解了。病虽好了,可许叔微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许叔微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伤寒论》中很清楚的脾约证,为什么那三个医生会把握不准呢?于是他想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其他的医生,希望医术高超的医生能越来越多。想了许久,终于,许叔微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编歌诀。他将自己学习《伤寒论》所总结出来的辩证治疗方法,全部用歌诀的形式写了出来,编成了一部《伤寒百证歌》。他还将自己治疗伤寒的医案整理了90个,汇编成集,即《伤寒九十论》,其中详细地描述了每一例病案和治疗过程,阐发了自己的临证经验和处方用药的心得体会,论述相当精要,成为后世学习《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此外,许叔微还著有《伤寒发微论》,是他的一个论文集,里面提出了很多他自己学习《伤寒论》时的一些思考。

以上三部著作《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被合称为《许氏伤寒论著三种》),全面反映了许叔微在《伤寒论》研究方面的成就,学术价值极高,可以说是从临床角度研究《伤寒论》的一个里程碑,为后人运用经方治病开创了崭新的局面。他一生的著作颇丰,还有一部《普济本事方》,也备受后世医家的推崇。叶天士就对许叔微大加赞赏,并把《普济本事方》视作枕中秘籍。这部书辑录了许氏平生全部所验之效方,附有病例,能够结合临证,独出己见,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此外,许叔微还绘制有《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直接用于医学教学。并著有《治法八十一篇》《翼伤寒论》等书,可惜均已佚失。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许叔微堪称“伤寒临证大家”。他一生十分推崇张仲景,对《伤寒论》研究极深,重视辨证施治,强调:“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清代徐彬在《伤寒方论》中说:“古来伤寒之圣,唯张仲景。其能推尊仲景而发明者,唯许叔微为最。”此外,他还对脾与肾的关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重视脾肾在人体的重要作用,认为脾是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脏腑的器官,而肾为一身精气之根本。同时他更重视肾的作用,认为若肾气不足,真气虚衰,脾自不能消化食物。所以补脾须先补肾,他的这一观点对后世严用和提出“补脾不若补肾”有极大的启示作用。而明代医家张景岳、清代医家叶天士也多受其学术思想的影响。

许叔微的学术理论超凡,而且医德高尚,是宋代儒医的典型代表之一。

(二)朱肱

朱肱,约生活在11世纪至12世纪间,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但无意为官,隐退而酿酒著书,其间尤其对《伤寒论》深有研究。他隐居期间,正值朝廷重视医学,到处寻求精通医术的人,于是朱肱被征为医学博士。后因书写苏东坡的诗而被牵连,贬于连州(今四川达县),次年召还为朝奉郎提点洞霄宫。因曾官至奉议郎,故有“朱奉议”之称。

朱肱潜心研究伤寒二十年,先于大观二年(1108)著成《伤寒百问》6卷,类聚伤寒条文,将其各证分类,以问答体裁叙述。政和元年 (1111年)重加校正,张蒇为之作序,终成20卷,更名为《南阳活人书》。政和八年(1118年),因各本刊误颇多,且证方分卷,仓促难检,于是朱氏又重加修改印行,成为最后的定本。此书在宋代已经名扬于世,达到“只知有活人书,而不知有长沙之书也”,是研究《伤寒论》比较早的著作之一,影响极为深远,历来被医林所推崇。清代医学家徐灵胎在 《医学源流论》中评曰:“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 ,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 《活人书》为第一。”而张蒇将华佗赞扬仲景“活人”之语,用作朱肱的书名,正是名至实归。

同类推荐
  • 中国十大文豪杜甫

    中国十大文豪杜甫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始终与国家和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诗现存1400多首,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面貌和动乱年月人民的疾苦,被称为“诗史”。
  • 东方隆美尔:蒋氏父子为何置孙立人于死地

    东方隆美尔:蒋氏父子为何置孙立人于死地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突然传出消息:陆军总司令孙立人被蒋介石软禁。其深层的背景和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作者用纪实文学的形式,表现了曾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于抗战期间超凡脱俗、豪气冲天的丰功伟绩: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率新新38师在仁安羌,一战救出七千多名被日军包围的英美溃军与新闻记者;蓝姆迦练兵,将当年在日军面前一战即溃的中国军队,练成了一支脱胎换骨的精锐之师;随即展开的反攻缅甸作战中,率新一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痛歼日寇。国民党丢掉大陆后,作者又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与美国的矛盾,以及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冲突。而孙立人,正是这两种矛盾的牺牲品。
  • 契诃夫

    契诃夫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一重要问题。在契诃夫创作的剧作中,具有十分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具有强大的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作出了重大革新。一起来翻阅《契诃夫》吧!
  • 忧国忧民:范仲淹

    忧国忧民:范仲淹

    本书讲述了范仲淹的一生: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严于自律。他生活清苦,却倾其所有帮助别人。作为官员,他以天下百姓的幸福为己任,一切以百姓利益为先;作为臣子,他不惧权贵,勇于直谏,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
  • 圈子段子之民国陈光甫

    圈子段子之民国陈光甫

    陈光甫,是中国近代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是民国时期最卓越的银行家,属于民国历史上被忽略的一位传奇人物!作为一个金融奇才,他为人十分有个性,熟悉专业,先后整理国家法币,与美国进行金融外交,维护了国家利益,他所创办的上海银行创造了我国近代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被誉为“中国的摩根”,他对中国近代银行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他的一生崎岖坎坷,最终成就功业。他直到七十多岁还在国际间奔走,事迹具有传奇色彩。本书从陈光甫的重要商业活动、与外商、与政府、与商界周旋等各个方面,挖掘精彩的商界博弈故事,重现民国金融业的种种真相与角力。具有可读性与话题性。
热门推荐
  • 古神黄昏

    古神黄昏

    流浪于现代的古代神明,失去人们信仰的供奉,逐渐淡出人类的视线,隐藏于市井之中。新兴崛起的现代新神不断压缩古神的空间,他们必须揭竿而起,宣誓到底谁才是这片土地的领主。
  • 血脉堂

    血脉堂

    人人都想赢在起点,一个好的家庭与身世,或许能帮助一个人少走些许弯路;但有时也代表着另一个层面的苦难……
  • 麻烦配合我的走位

    麻烦配合我的走位

    他本来就是人间至善,何必要去俯瞰泥谭呢?
  • 愈凉不思凉

    愈凉不思凉

    “叶萧然,很好听的名字”。看着那个穿着蓝色衬衫的清秀男生,我轻轻的说。那个内向的,沉稳的人,只是偶尔还会小孩子气的人,不就是你吗?傻瓜。从未放下过你。我离开很想你。却成为:再遇时的陌生人。希望时光不负流年。萧然,此生我们会错过吗?
  • 忽而一夏

    忽而一夏

    夏栀一直认为自己是泡沫剧里的女二号,用尽心思追逐的爱情不属于自己,乔毅永远爱着他的灰姑娘许向南......告别了一味付出不问回报的时光,原来,故事才刚刚开始......
  • 僵尸在都市

    僵尸在都市

    几百年前他为了她甘心被封印几百年后他回归而来可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世界变了她还在吗?她还在等着自己吗?
  • 星河滚烫公子是人生理想

    星河滚烫公子是人生理想

    作为医学天才,从小就立志成为医学界泰斗的秦安姌,在眼看就要达成成就的时候不明不白的穿越了!!!穿就穿吧,在古代她也是能把医术发扬光大的!什么齐王容王的?不认识!她想云游四海,名震一方。却不料救了人,丢了心。“温先生,此物甚是寒凉与你身体无益。”他无奈一笑,便把刚到手的寒玉给了她。“温先生如此年岁竟也如小儿一般贪嘴?”他讪讪的看了看盘中晶莹的醉虾,手中的筷子瞬间移到了别处。世人只知温国公府二少爷先天不足,活不过25岁。他原先也这样想,直到遇到了她……世间竟也如此美好让人留恋。这是一篇脑洞文,纪念我心中的清风明月般的幻想公子!(我真的是太喜欢了)
  • 呦呦鹿鸣照我心

    呦呦鹿鸣照我心

    苏呦呦一名育华中学高二学生.和父母在一次暑假游玩途中遭遇车祸造成了短暂性失明,而父母也在这次事故中双双身亡.医院中,某男眼光暗淡,冰冷的说:“准备手术”苏呦呦:“不行,那是我的母亲,我不同意器官移植,绝不”她无力的哭着.“这位小姐,你的母亲是在生前自愿签订的协议,所以你还是不要在闹了,耽误了移植时间我跟你没完”。....苏呦呦就这样哭晕过去,再次醒来却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豪华却又透露出冰冷气息的房间.....某男见她醒来,脸上的欣喜随即又变成了冰冷.“不用看了,你现在在我家,”
  • 神秘学档案

    神秘学档案

    陈宫在大学里找到了一本书,而在一次神秘经历后改变了他的人生。在热血与神秘的呼唤下,他毅然选择了未知的探险。
  • 公子下凡

    公子下凡

    一场意外来自仙界的冯朝苏醒在了凡界的长安城,且看他如何重临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