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92100000010

第10章 微观世界的自然学 (1)

在显微镜下,你可以看到很多小家伙在你的美食里、皮肤上、办公桌上快乐地游戏,而你却还美滋滋享受这些美食。如果这是真的,那你有必要停下脚步看看这些小家伙。再往大的世界里看看,死前一秒会经历怎样的世界,为什么老鼠比蜜蜂更怕黑,出租车司机为什么要起得比蜘蛛还早,在这些美妙的世界里,究竟会呈现怎样的微观世界?

死前一秒会经历什么?

迄今为止科学无法解释的十大神秘现象之一, “死而复生”者所描述的“濒死体验”。所谓“濒死体验”,就是这个人的心脏跳动、脑电波都停止了(死亡),后来在医生的抢救下又活了过来,并能回忆起在“死亡”那一段时间里的经历。打开生死之门,探索生命失去后的意义,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渴望”。对此,一些严肃而有创新意识的西方科学家,悄然开始了人类科学史上最为艰难却又最有意义的研究,那就是“濒死经验”--NDE(Near Death Experience)的研究。在这科学尚未涉足的地方,信仰和勇气显得尤为重要。

1959年,美国精神研究会的卡里斯·奥西斯和冰岛心理学家厄兰德·哈拉德桑一起,详细分析研究了几百例“死而复生者”的体验案例。他们合作出版了《死亡时刻》,书中描述的许多“濒死体验”者,在事后回忆说“见到了来世”。比如:他们见到了已故的亲属和朋友的幽灵,见到了灵光和美丽的祥和的色彩环境等等。这些体验带给他们祥和、宁静、安逸和宗教情感,这与临终前通常想到的黑暗和悲惨正好相反。

荷兰科学家贝利·考文博士研究过50多个濒死实例,他深信:

参考《打开生死之门》,琴·芮特旭著,陕西旅游出版商。人在死亡的那一刹那,的确有某种“半物质”的成分溢出。他希望有一天可以用科学理论来证实这一见解是正确的。精神和物质的界限并不那么分明和格格不入,也许它们在某种情况下是一体的。

1977年,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濒死体验的学术机构在美国成立──“国际濒死研究学会”,他的成立标志着“濒死体验”的研究进入了有组织、有规模的新阶段。从1988年起,法国、德国、挪威、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相继成立了国际濒死研究学会分会。NDE研究逐渐成为世界生命科学中最前沿的学科,它融现代医学、药理学、心理学、哲学、宗教学与灵学为一体,直指人类自身研究的神秘之地。

据俄罗斯《真理报》的报道:一个名叫雷蒙·莫迪的医生对4000个有过临床死亡经历的人们进行了调查,并在《死后的生命》一书中表示,死后很可能还存在着另一个世界。根据这位医生搜集的详细材料,死而复生的人们在进入死亡世界后首先体验到的是一种强烈的欣喜之情,也就是说,“濒死体验”者的“死”后第一体验是快感。很多“死而复生”的人们都表示他们经历了难以言传的喜悦,同时,死亡也是一个“灵魂”在时空隧道中的奇怪旅行历程,一个人能够在一秒钟的时间里回忆起整个一生中发生的所有事情。科学家们无法解释即将死去的人们如何能够通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然后看到一个生动的“死后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中的“居民”,尽管那时人的身体功能已经停止了运转。他们也无法解释:那些濒临死亡的人们能够像放“电影”一样回顾自己的一生;那些将死的人们为什么能够从外界看到他们自己,看到他们的身体以及他们所在的房间。

瑞士地质学家阿尔伯特·海蒙(Albert Heim),从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开始了NDE研究。海蒙爱好登山,有一次,他在攀登阿尔卑斯山时,被一阵大风吹落悬崖,就在他“灵魂出窍”的那一瞬间,奇迹发生了,事后他回忆说:“仿佛在一个离我有些距离的舞台上,我见到了各种现象及我的整个过去没有悲伤和焦急,一切都那样绚丽,我曾遭受的悲惨经历的回忆十分清晰,但并不令人悲哀,一种神圣的宁静感如同奇妙的音乐涤荡着我的灵魂。”

这次经历促使海蒙对众多有过类似经历的人进行广泛的研究,包括战争中受伤的战士,从建筑物上掉下来的建筑工人,差点被淹死的渔夫等等。他在研究论文中提到:在他所调查的30名坠落幸存者中,95%的人说在濒死过程中感受到平静和快乐。他还发现他们的体验过程极为相似:众多飞快的意识活动,预知结果的超凡能力,时间的弥散意识,飞速地回顾一生,目睹超自然的美丽景象没有紧张绝望和痛苦,精神的明晰和高速活动。海蒙的研究仿佛强大的催化剂,使众多研究者循着他的脚步前行。

现在科学家们对“濒死体验”现象的存在已经没有争执,但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却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生理学解释:该现象是由于人大脑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例如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引起的一种幻觉效果;心理学解释:认为该现象是由于人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想象,并不是真实存在;超自然解释:认为该现象反映了一种超常的客观存在,“濒死体验”的人看到的东西是真实的。

社会心理学家肯尼斯·赖因格将临床死亡后经过抢救而又复生的人叙述的“濒死体验”基本归纳为五大阶段。第一阶段,安详和轻松。持这种说法的人约占57%,其中大多数人有较强的适应力。觉得自己在随风飘荡,当飘到一片黑暗中时,心理感到极度的平静、安详

参考《精神X档案揭秘》,科学教育出版社。和轻松。第二阶段,意识逸出体外。有这种意识的人占35%,他们大多数觉得自己的意识游离到了天花板上、半空中。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的身体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躯体,这种自身形象有时还会返回躯体。第三阶段,通过黑洞。持这种说法的人占23%,他们觉得自己被一股旋风吸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口,并且在黑洞中急速地向前冲去,感觉自己的身体被牵拉,挤压,这时他们的心情更加平静。第四阶段,与亲朋好友欢聚。黑洞尽头隐隐约约闪烁着一束光线,当他们接近这束光线时,觉得它给予自己一种纯洁的爱情。亲朋好友们都在洞口迎接自己,他们有的是活人,有的早已去世。这时,自己的一生中的重大经历在眼前一幕一幕地飞逝而过,其中大多数是令人愉快的重要事件。第五阶段,与宇宙合而为一。持这种说法的人占10%,刹那间,觉得自己犹如同宇宙融合在一起,同时得到了一种最完美的爱情。

对“濒死体验”成因的解释,迄今为止尚无一种理论经得起严格考察,可以说还不知道濒死体验的真正原因。濒死体验对当事人影响很大,多数人发生了巨大的、积极的转变,心灵更加丰富了。凡是有过“濒死经历”的人,活过来后,面对死亡不再有那么可怕的感觉了,反而变得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他人亲切和善,对未来充满朝气而不再绝望了,他(她)好像理解了“死亡归宿”的含义,找到了生与死之间在哲学意义上的平衡点,对生与死的自然凋亡达到“生如春花绚丽,死如秋叶静美”认知境界。

纯粹理性为何给人一种心灵寂灭的感觉?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中的右脑潜能是最复杂、最丰富、最具挖掘意义的部分。从左右脑的功能特征而言,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生命有无意义的感受,取决于是否摒弃左脑“纯粹理性”的思维习惯;如果以灵性﹑感性﹑天性的右脑意识去本能地体验,则自然和生活都充满了好奇和意义。

因此,所谓灵感﹑美感﹑有意义的兴趣冲动体验,只不过是右脑意识的一种“天性释放”,是一种非理性的源于心灵潜意识的生命潜能。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而言,左脑体现的是一种“功利意义的现实价值观”,右脑体现的是一种“超越功利色彩的理想价值观”。像爱因斯坦、达·芬奇、居里夫人等天才巨星,他们都有着超强的右脑,有着超群的想象力与直觉洞察力。因此,善用右脑意识,追寻人的感性意识﹑天性意识﹑创新意识,唤起你沉睡的心灵力量,这个世界和人生才有意义,你的潜能才能展现出勃勃生机。总用左脑,让理性代替了感性﹑灵性或天性,久而久之,你就会感到寂寞﹑甚至让你消极厌世,对兴趣类有意义的活动失去热情,善用右脑,让“天性意识”的火花闪烁,你就会真正感受到活着和探索的意义所在。开启右脑意识功能,可以使你非逻辑﹑无功利地感悟自然之美和活着的美好意义;总是缠扰于左脑的所谓“理性的功利意识”,则心灵寂灭。

过分依赖和相信左脑的所谓“理性、逻辑评判意识”,而不相信右脑的“创造灵性、顿悟式直觉思维”,就会变成一个毫无创意,只会挑毛拣刺,啥也不是的“批评家或批判家”。因为,他们只使用“纯粹理性”且功利色彩极浓的左脑意识,而代表人性高级意义的“右脑人格意识”早已寂灭。因此,一个总是习惯于左脑纯粹理性思维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等于右脑直觉意识的寂灭。作为一个艺术家﹑科学家而言,就要大规模地,甚至是长期地养成一种进入右脑自由意识﹑顿悟意识的思维状态,甚至是忘我的“疯狂激情意识”状态,方可获得像“神助”般的灵性思维成果。否则,他(她)如果总是惯用左脑,用左脑中零散的,甚至是有限的信息进行所谓“逻辑推理及评判”,那他只能是一个“低速电脑”,不可能成为一个赋有创意的学者,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在本领域没有“天赋”的“熟练工具”而已。甚至有的惯用左脑思维的学者,久而久之,会坠入“功利主义”色彩极浓的“市侩意识”状态而不能自拔,比如,计较得失,攻于心计,在乎蝇头小利,一个十足的“市侩学者”。

怀着无比的好奇(灵性或天性),去认识和阅读这个世界和人生意义,没有为什么,没有理由,没有非此即彼的逻辑关系,则世界绚丽多彩,人生充满意义;若以纯粹理性的“功利哲学观”去冷静﹑冷漠地打量这个世界和人生意义,就会感受到人世的苦难,活着的无意义,所有的不懈努力最终只不过是烟筒里的“灰烬”。如此理性的认识,使人从此陷入孤独,感受到终极的“无意义感”,这就是笔者所说的“纯粹理性”(左脑意识)=心灵寂灭的原因。你仔细观察或回味一下,在体育赛事的运动场上,凡是某个运动员发挥超水平的时候,往往是他(她)忘记左脑人格中计较得失和功利色彩很浓的理性意识的时候,而是一种忘乎所以的“无意识”的“右脑人格”的“天性”状态。因此,如果你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标是发端于心灵深处的“本能行为”,是刻骨铭心的精神寄托,就永远不要放弃,一定要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突破任何主观和客观的艰难险阻,不要让任何人或事,妨碍你的目标追求,让你的“天性意识”引领你走向成功。

为什么中国这么信“道”?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聃所撰写,它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后经专家大量考证及考古发掘,终于证实老子故里位于现在河南鹿邑县。

在《道德经》中,老子破天荒地提出“道”这个概念,并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以此作为自己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现在

参考《道德经今解》,作者袁劲松,中央编译出版社。看来,它的涵义颇为精深和玄奥,尤其是老子对“道”的各种描述,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的细微观察和他心灵深处的某种神秘主义直觉。问题是:老子在提出“道”时,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感悟到了什么?老子通过细微的观察和领悟,在冥冥之中感觉到了决定动、植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种系繁衍和演化发展的生殖因子,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DNA因子。

在老子那个年代,人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殖因子可以感觉,但要对其进行描述的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老子在百般无奈之下,给动、植物的生殖因子(DNA)起了个名字叫“道”。这从《道德经》第一章可以考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说,“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它不是一般的玄妙,而是非常深邃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同类推荐
  • 人一生要懂得的心理健康全集

    人一生要懂得的心理健康全集

    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把书中的指导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获得心灵的洗涤与升华!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心理是否健康,因为成功不会经常出现在你的身边,相反困难和挫折却会常伴你左右。如果你承受不住,就会无所成就。这就是说,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最可怕的是心理失败。成功的所有秘诀上都写着四个字——健康心理。
  • 每天都会用到的趣味心理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趣味心理学

    心理学隐秘白金法则,FBI每日贴身研读。选最有味的视角,读最好玩的心理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标签,在每一张标签下,都有一个你所未知的自己。每天一节心理学,让你我在充满问号的生活中求得一枚句号。心理学,你可以懂。
  • 保持良好的情绪与情感(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保持良好的情绪与情感(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于每个人对社会生活、对万事万物的态度千差万别,人们的情绪自然也就大为不同,即使是对待同一件事物,在每个人在生活的不同时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当然,无论情绪是如何地千变万化,情绪所涵盖的内容却具有确定性。一般说来,情绪包括以下内容:引起情绪的情境,人对情境的理解、主观体验、神经过程以及表情。
  •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人心叵测?人心隔肚皮?虽然“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人心并非是一处难以破解的禁区,读懂人心仍有规律可寻。这就是——看一个人的微表情!微表情与人的内心心理息息相通,心理上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通过微表情显示出来。人的表情比语言、行为显得更为真实。在稍瞬即逝的微表情里,往往隐藏着人真实的行为心理感受。微表情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直接途径。
  • 笑着读完心理学

    笑着读完心理学

    心理是一个十分广阔而又充满无限神奇的世界。在心理的世界中有不尽的是是非非、纷纷绕绕,也有无数的快乐、惊喜、幸福和感动。心理引导我们的生活,数不尽的嬉笑怒骂,看不尽的欢喜烦忧,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日子一天又一天与我们擦肩而过,而你是否安静地、用心地体味过它的滋味?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热门推荐
  • 成功智慧:卓越人生的方法探寻

    成功智慧:卓越人生的方法探寻

    本书着重分析和阐述成功人生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她启迪着读者突破思维定势,学会思考,善待失败,挑战命运,用智慧照亮人生之旅,用智慧构筑成功殿堂。书中充满着哲理,寓意深刻,案例精奇,构思巧妙。她引导着每个仍在探索成功之路的人,去实现飞翔的梦想。
  • 异界所长

    异界所长

    大学毕业的待业青年好命,刚刚荣升拆二代大房东的他,转眼就成为了一间异界生物办事处的主任,但回头间办事处的地址就在商场的豪华厕所之内,所以就因为好命的吐槽,他原本的主任后缀就变成了所长,厕所所长!
  • 我来到了修真大陆

    我来到了修真大陆

    “刘羡你可知罪!”“哼,我何罪之有!”“身为外门弟子,偷学内门功法你可知罪!”“有何不妥!功法本就是拿来修炼的……”“灵顽不灵,按照门规,其罪当诛!受死吧……”
  • 斗罗之大世界

    斗罗之大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好与坏都不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不一样的斗罗,不一样的武魂殿。这是一个宏观的斗罗大陆世界!这是同一世界两种不同修炼体系的碰撞!这里没有对错!只争朝夕,不无脑!本书以创造更加精彩的斗罗世界为目标。
  • 毕业去灵异工厂搬砖

    毕业去灵异工厂搬砖

    少年高中毕业去搬砖,发生了许多事件,突然发现自己有了特异功能……
  • 圣殿往事

    圣殿往事

    一个懵懂善良的女孩,一个身怀血仇的男孩,再聚首,已是百年身。当国仇家恨遭遇亲情、爱情、友情,当阴谋与诡计交织,荣耀与欺骗并行,男孩女孩该如何自处?
  • 小学六年的的恋爱故事

    小学六年的的恋爱故事

    本文讲述了:在一所名叫葵英小学的学校里,一位名叫谢阳朔(男),一位罗若言(女),在这所学校里发生了一系列包括谈恋爱的故事(有的时候我会写的较为搞笑)。人物的姓和现实生活中一样,名字会不同。
  • 包子养成攻略

    包子养成攻略

    白胖包子最终长成了芝麻包。微微一笑,坑死人不偿命!包子的日常生活。
  • 荒尘世

    荒尘世

    相传无离巷里,来了两位少年,一位擅长制木偶。一位擅长写戏…
  • 琳琅金

    琳琅金

    她,十年前被逼出金城,险入群狼之口。十年后,她化身琳琅,筹谋一切,却莫名的卷入一场蓄谋已久的风云中。原本应为主角的她,却成为被动的配角。琳琅应该怎么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