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8200000063

第63章 第八题张爱玲的小说与夏志清的现代小说史 (6)

这就是夏先生高度鄙视的所谓“蠢笨及小丑式文笔”,可是很奇怪,这种语言,廖廖数笔,毫无雕琢与装饰,却把一个人的性格勾勒出来了。就说最后这个老秦,“受一辈子穷,可瞧不起穷人”,一句话就写出他的世故与势利,但年轻人一发脾气他就不说话,又写出他的善良与不伤害他人。读了这段描写就忘不了赵树理笔下的这个农民形象。能用这种素朴的、完全未被学院污染的纯粹乡村语言,写出一个个呼吸在贫瘠土地上的灵魂,实在是一种很大的本事。这种本事看似容易,实际上很难。中国着名作家康濯说赵树理小说具有“民族的、农民的生活色彩、格调、理想和精神气质,纯朴,敦厚、机智、诙谐的乐观和幽默情怀”。还有“高度提炼的很纯真、干净、朴质的群众语言,简洁、利落、朗朗上口的文字,不论叙述、描写和人物对话全都自然地运用群众的语言和精炼的文字”。而“所有这些特色,没有哪一点能够稍稍离开人民生活和农村生活的根基,没有哪一点不是发源于作者同农民至亲至厚的感情深处”。总之,“赵树理本来就出身于农民,他的卓越才能当然也主要来自农村的深泥厚土”。《赵树理文集·跋》,中国工人出版社。应当说,康濯这些概说都是准确的。

与扎根于“深泥厚土”的赵树理相反,张爱玲完全不沾一点泥土而凭新闻报道和道听途说写出她的《秧歌》。这一点,她在《秧歌》的“跋”中也承认,她这部小说只是根据“在‘三反’运动中,《人民文学》上刊载过一个写作者的自我检讨”,还有听见一个她认识的“到南昌附近的乡下去工作”的“女孩子”所讲的“她和农民一同吃米汤度日,米汤里夹杂着一寸长的一段青草”的故事;至于小说的关键情节,则是看到“中共影片”《遥远的乡村》,“剧中放火烧仓那一节,当时看了就有了一个感想,如果不是完全虚构的话,那一定是农民的报复行为,被歪曲了的。”这就是说,《秧歌》放火烧仓的主要情节是来自影片,只是作者把影片的政治立场倒转过来而已。

由于张爱玲对农村和农民非常陌生、隔膜,因此,尽管《秧歌》里也不乏讽刺的幽默,文字也洗炼,乡村的贫穷和饥饿也确如胡适所赞许的写得相当让人动心,但是,读完小说之后,我们却感到作品中所有的人物,从主角劳动模范谭金根和他的妻子玉香,从区公所的乡村干部“王同志”(王霖)到下乡体验生活准备写一部剧本的小知识分子顾冈,全都是张爱玲观念的道具,没有真实的生命,没有内在的性格,没有个性语言。整部小说虽然故事结构紧凑,可读性很强,但是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的行为线索和性格逻辑却经不起推敲。

一个土地改革的积极分子和乡村劳动模范(谭金根),因为忍受不了贫穷,特别是忍受不了政府摊派的支持军属的任务(半只猪和40斤年糕)变成一个领头抢粮仓甚至烧粮仓的“反革命”,实在让人感到唐突。他为什么冒死造反?他分到了地主的土地和器物(花瓶)为什么还会对共产党如此仇恨?他的家境贫穷、整个村庄处于饥饿状态,是旧政权造成的还是新政权造成的?总之,把他“逼上梁山”,没有充分的理由,他是本分农民还是有心机的农民,还是有革命性(或反革命性)的农民,其面目也完全不清楚。因为他只是一个完成张爱玲政治图式的傀儡而已。《秧歌》里的农民和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很不一样,前者是假农民,后者是真农民。唯有后者,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张爱玲熟悉的是城市,不是农村。无论是乡村社会还是乡村农民心理,离她都很远。选择自己的弱项硬作文章,当然难以成功。尽管有成熟的语言技巧,也掩盖不了小说整体的苍白。

比较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和张爱玲笔下的农民,孰高孰低,并不难判断。这里的判断不应是政治判断,而应是艺术判断。倘若真从艺术尺度来衡量,说张爱玲写得那么美,赵树理写得那么丑,这是说不过去的。夏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用12页的篇幅,毫无保留地盛赞《秧歌》,而赞美的落脚点全是政治。他说:“《秧歌》是一部人的身体和灵魂在暴政下面受到摧残的记录。”

夏先生在这里使用的是绝对的政治批评尺度,但夏先生没有想到,在把描写对象当做鬼怪的时候,作家便失去和描述对象的距离,因此,也失去冷静的审视而把人物漫画化。《秧歌》里的王霖和顾冈,就是漫画化的人物。夏先生所以会得出王霖是“比阴间的阎王判官还不如”的印象,正是漫画化造成的结果。倘若我们放下政治尺度,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张爱玲对共产党干部的漫画化和丁玲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地主的漫画化,在文学上同样都是败笔。相对于张爱玲和丁玲笔下的干部形象和农民形象(包括地主形象),赵树理笔下的同类形象要真实、生动得多。倘若不是政治偏见,绝对不会认为赵树理的文笔是“蠢笨及小丑式的文笔”。

说赵树理“很可爱”,绝不是溢美之词,只要了解赵树理,就知道他根本不是像夏先生所说的那种盲目“歌颂共产仁爱”的蠢笨作家。他很有才干,而且很有独立思想。他写《小二黑结婚》的时候,还不知道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小说出版后,在太行山解放区广受欢迎,畅销3万多册,这才引起周扬的注意。1946年主管解放区文艺的周扬在延安的党报《解放日报》上发表《论赵树理的创作》,把他的作品说成是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胜利”,他的名字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工农兵革命时代文学的一面旗帜。可是,他的活泼天性和文学趣味却使他当不好这面旗帜。于是,他在50年代所写的《三里湾》、《卖烟叶》等作品又遭受批判。赵树理的文学趣味,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趣味。赵树理虽然学历不高,但也不完全是农民。

他作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具有两方面的文化资源:一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化、新思想的启迪,一是民间生活和民间文化的浸润。他实际上是一个发现民间资源、全身浸满民间趣味的作家,但他不是从外到内向民间学习的作家,而是直接从民间内里走出来的作家,因此,民间趣味和民间语言也就不是他刻意去“拿来”的,而是与他的生命一起生长出来的。正因为这样,他的语言幽默而且自然,没有任何雕琢痕迹。后来因为政治的需要,赵树理被描述成贯彻《讲话》的样板,把他的写作与所谓“作家创作道路”连在一起,以借用他的名字改造文坛,也赋予他的名字以另一种象征意蕴(作家必须到工农兵中改造自己的意蕴)。“文化大革命”中赵树理经受了令人伤心惨目的酷刑与种种折磨,其罪名就是他还坚持自己的民间文学趣味而没当好改造的“样板”。赵树理的这种历史命运已经十分不幸,而在海外,夏志清先生却又本质化地把他纳入“歌颂共产仁爱”的共产作家,居然认为他只是个蠢笨的宣传者,这就更加不幸。赵树理显然受到来自相反方向的两极政治评论的夹攻。

5

我所以要从张爱玲、鲁迅、丁玲,一直谈到赵树理,是要说明: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框架是“共产作家”与“非共产作家”的分野和对立。对“非共产作家”大力推崇,多有溢美之词;而对“共产作家”则用非文学评论语言进行嘲弄和贬抑,以至完全脱离文学的事实,完全用政治批评取代文学批评。这种偏见与简单化的批评,是20世纪两极对立的冷战思维方式在文学研究中的投影,也是我国国共两党政治斗争、党派斗争的烙印,可说是特定时代的风气。

如果说,那个年代大陆的现代小说史教科书太政治意识形态化,以至活埋了非左翼阵营的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等作家,那么夏志清先生则从另一个方向也同样太政治意识形态化以至也从另一个方向活埋了那些在政治倾向上同情“共产”和属于“共产”的作家;因此,鲁迅、丁玲、赵树理等就变成夏先生活埋的对象。把被历史活埋的张爱玲、沈从文等拖出地表,这是对的;而着意把鲁迅、丁玲、赵树理等埋入历史,则不对。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陆的泛政治的小说史教科书对现代作家的价值估量尽管完全不同,但思维方式和批评尺度(包括批评态度)却有共同点,这就是都无法摆脱政治意识形态在文学史写作上的牵制和主宰。“审美法庭”的背后都是“政治法庭”,或者说,文学批评的深层是政治批评。这是当时两岸文坛共犯的时代病。

20世纪80年代末期,大陆的一些文学史研究者,提出“重写文学史”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对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文学史写作,要进行一番认真的反省,以摆脱两极政治对立模式在文学史写作上的影响。在这之前,其实整个20世纪80年代对文学史的政治式写作和半政治式写作已有很多反省。这些反省是严肃的,认真的。因为有反省,所以原先被打入冷宫的一些非共产作家如胡适、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沈从文等才得到公正的评价。然而,在大陆文学研究者反省自己的批评偏颇的时候,夏志清先生却没有想到也可以反省一下《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批评偏颇,从而适当调整自己的批评语言,扬弃审美过程中的政治情绪与政治术语。可惜夏先生没有完成这项必要的自我观照与自我批评。因为缺少这一过程,所以在回应我的谈话与文章中,反而进一步把鲁迅打入“共产党走狗”行列,把丁玲判定成“实在不算什么”,离真理愈来愈远。今天,告别夏志清先生的简单化方式和整个冷战思维方式,剔除政治意识形态的屏障,从过去狭隘的历史语境中跳出来,把文学批评放到一个更为科学、更为冷静,更注重文学质量的基点上,可能是我们这些现代文学研究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运笔至此,我又怀念起钱穆先生的历史研究模式与态度。他主张对于自己民族过去发生的历史(当然也包括文学史,文化史)要有一种温馨的敬意和同情的理解。这就是不要追究罪责,不要情绪化,不要两极化地褒此抑彼。有了敬意,就有冷静,就有谦卑,就有对前人精神价值创造的客观评价。20世纪80年代,大陆一群思想者与学人从“文化大革命”的巨大历史教训中得到教育,知道放下政治斗争留下的包袱与敌意是何等重要;换句话说,批评应当扬弃任何敌意,而怀着敬意与爱意。对任何作家,不管他过去选择何种政治立场,都可以批评,但这种批评应当是同情的,理解的,审美的。20世纪80年代的这种思路,到了90年代,似乎又中断了。大陆有些作家学人,刻意贬低鲁迅,把左翼文学说得一钱不值,与此同时,又刻意制造另一些非左翼作家的神话,这在思维方式上又回到两极摆动的简单化评论。现在真需要对90年代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写作有个批评性的回顾。

选自《现代文学诸子论》

同类推荐
  • 窗外诗雨

    窗外诗雨

    从星期一到星期天过得很快,一转眼十五年的写作时间“不翼而飞”。现在,我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窗外诗雨》。我四处打工,到处漂泊,曾几度想放弃创作,只因心中有种无法割舍的情愫,又重新提起笔来。如果你也真的喜欢写作,就不要轻言放弃,要相信这个世界只要有梦想就会有美丽的故事发生。
  • 南方云集

    南方云集

    散文集,系我社“散众文丛”之一。作者从一个诗人、移居者的角度,传达南方生活经验和中年况味。作品视野开阔,但始终扎根于内心,充满了“诗与思”的相互激荡、融汇为一的力量,从而使其文字脱离了地域和个人藩篱,抵达广阔复杂的人性。行文痛彻又充满阅读快感,是一本“诗人精神地理”之书。
  • 战魂

    战魂

    本书以前美军海豹突击队队员真实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为读者详细记述了美国海军最精锐的海豹突击队队员的成长历程及参加的作战任务。全书共分3大部分,第1部分介绍了美军海豹队队员的选拔流程,通过怎样的魔鬼训练才能进入美军最精锐的海豹突击队;第2部分介绍作者作为海豹4队的指挥官参加了黎巴嫩战争,亲历了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轰炸事件,以及作为多国维和部队在黎巴嫩参加的全部作战任务;第3部分讲述了作者通过黎巴嫩战争的洗礼,被进一步提拔到海豹中的王牌“海豹6队”担任突击小队指挥官,并详细描述了其在海豹6队所参加的秘密作战任务直到退役。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美丽时光走丢了

    美丽时光走丢了

    新概念作文人气新星+90后主力青春作家,集体书写生命之初那些最美最真令人动容的友谊与爱情。
热门推荐
  • 陨星..more

    陨星..more

    这是个发生在虚幻世界的故事.即使是神,也会因为爱上某人而心绪不宁,即使是蝼蚁,也会有必须守护的东西.无论怎样的爱,本质都是纯净温暖的感情.想要传达到你心里.从远古就一直守着孤寂,等待着你.为何因为思念让我变得如人类般软弱.讨厌这样的自己.无奈心之所向.举足无措.惟有等着你,我也无可奈何-天梁
  • 凌夕笑天传

    凌夕笑天传

    梦回尘,落花出,九霄幽境舞,风流且得安生死,念彼云上之力,疾走无边方,气毒烟火然,寻声自回去,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应时得消散,众魔群起,无量苦遍身,碎轮回,破因果,能救世间苦,寂寞残秋酒念杯,忧愁冷幕月遗魁。忽逢昨夜清清去,梦碎烟都迷乱情,初晨离夏一公尺,梦越现实,坐拥江山美女,红颜露水,成就不朽传说
  • 魔幻生死恋

    魔幻生死恋

    会魔法就拥有了一切?当然不是!黑娇就后悔自己学会了魔法。因为,有了魔法的她,能够轻易窥探到男友的心思。心和心没有了距离,结局,并不都是好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碰到魔力高过自己的讨厌鬼,黑娇照样输得落花流水……而且,最重要的,即便会了魔法,也是养家糊口的,小小的奶茶店如何做大做强,光靠魔法是不行滴……
  • 大明烟雨雾袅绕

    大明烟雨雾袅绕

    小说以朱瞻基孙若微的爱情为主题,描绘了从永乐初年至宣德年间的那段历史。他和她的故事,在这段爱情故事里不仅包含着他么的爱情也包含他们着对家国的热爱。
  • 列宁的故事

    列宁的故事

    列宁领导人民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开创了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尽管这个政权最后沦为尘土,但那个曾经的赫赫大国毕竟在青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穿过各种扑朔迷离的云烟,抛开各种或抬高或敌视的偏见,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去感受那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呼吸,领略他的思想,学习他的美德,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境界得到提升。
  • 御医之后

    御医之后

    “他,八零后,年轻又活力,目标远大,却一事无成。其家境清贫,但祖上有人曾官至太医院院长一职,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名声显赫”。本小说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故事中穿插简单易懂的中医药学知识,在看小说的同时,了解中医药文化。
  • 仙姬狐妃

    仙姬狐妃

    佛言世间有七苦,爱别离,怨憎会,还有求不得。第一世,卿云倾心爱慕的换来剜心取丹。错念间救起的孱弱皇子,再相遇时于风雨飘摇时护却她周全,昔日孱弱少年如今化身一国大将驰骋沙场,手染鲜血,指天起誓“这天下的责任,我为她担;这世间的灾难,我为她挡”。高台之上,她惊鸿一言,和不经意的一瞥,赢得多少痴男怨女相竟折腰。她曾说“这天下间,只要是我看上的,我想要的,那就是我的”前一世,她从血海中走来,涤尽俗世尘埃这一次,她将前尘放开,绽放于漫天湖海。前世龙族太子沉煜因渡生死劫被卿云所救,自此命运纠缠,生当长相守,死当长思忆。在他人眼里,她是命格尊贵,是名动八荒的的上神,是仙姿玉貌青丘帝姬,是四国君主‘窥探’的‘奇珍异宝,在他眼里,她只是他的妻,一生一世的‘命’
  • 大风歌

    大风歌

    本书是作者的诗歌集,字里行间尽是作者洋溢的才华,抒发了作者的心声。
  • 无上武帝

    无上武帝

    落魄乞丐得神秘戒指,从此鱼跃龙门,修炼至尊功法,铸就逆天神话。
  • 极品镜仙

    极品镜仙

    各位书友,新书经过不断换开头和修改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名字是《武道世界里的法师》,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支持,哪怕点击一下也好。谢谢。一面可以升级,并能随着升级增加各种功能的古铜镜,和一个穿越者的组合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是一事无成,与草木同朽,还是超越众人,成仙成圣?请看一个穿越者的修仙传奇!看不一样的仙侠,品味不一样的仙侠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