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85500000003

第3章 辉煌的寻梦之旅:中国新诗研究所二十五周年熊辉 (2)

《心中的旗》(主编),花城出版社,1991年出版。《爱我中华诗歌鉴赏》(主编,共5卷),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获重庆市政府优秀社科著作奖。《中国现代诗学》,重庆出版社,1991年出版,1995年再版,获四川省政府优秀社科著作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吕进诗论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画梦与释梦--何其芳创作的心路历程》(著者之一),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获贵州省政府优秀社科著作奖,四川省社科"八五"规划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北京之光--世界华文女诗人39家》,成都出版社,1995年出版。《新诗三百首》(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获北方15省市优秀图书奖。《四川百科全书》(总主编,共29卷),四川辞书出版社,1997年出版。《新中国50年诗选》(主编,共3卷),重庆出版社,1999年出版。

《现代文学沉思录》(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西南师范大学50年诗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重庆出版社,2000年出版,获重庆市优秀社科著作奖。《对话与重建--中国现代诗学札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现代诗歌文体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重庆出版社,2004年出版。《中国现代诗体论》,重庆出版社,2007年出版。《重庆抗战诗歌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获重庆市优秀社科著作奖。《吕进文存》(四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吕进教授还发表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课题,这些研究成果呈现出他清晰而明确的学术思想和诗学研究道路。此外,中国新诗研究所的教师队伍还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下节将简略地对之加以介绍。

从所务委员会到所学术委员会,新诗所二十五年的管理运行模式合理而科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一直以来设立了两个"委员会",管理着新诗所的日常事物和科学研究事物。新诗所建所之初,由吕进教授担任所长、邹绛教授担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符忠荣担任办公室主任;2002年,蒋登科教授担任新诗研究所所长,陈本益教授担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2009年,熊辉副教授担任新诗所常务副所长,向天渊教授担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左凤丽老师担任办公室主任。现在,吕进教授是中国新诗研究所的荣誉所长,由熊辉、向天渊、左凤丽组成所务委员会;由向天渊、梁笑梅、熊辉组成所学术委员会,前者负责所里的日常事务、学生管理、教学和人事管理等;后者主要负责所里的科研建设、参与学生奖学金评定、招生录取工作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学术活动。正是因为设立了这两个委员会,新诗研究所的管理工作和学术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这是新诗所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也是新诗所管理的成功经验。

总之,从教学办公的设施到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学术人才的培养到科学研究的重大收获,再到日常管理,中国新诗研究所在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管理科学、教学科研质量高、教师队伍团结向上的和谐的研究实体单位。

从"上园道路"到"二次革命":新诗所学术思想二十五年

中国新诗研究所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研究思路和成熟的学术思想。以吕进教授为"主将"的"上园派"成为中国现代诗学版图上非常重要的一极,也是中国新诗研究所的治学理路。

中国新诗研究所二十五年来积淀的核心学术思想是中国新诗的"上园派"道路。上园派的名称来源于北京上园饭店,1984年和1985年一批知名的诗评家在上园饭店两次聚会,并于1987年出版了《上园谈诗》。该书收录了当时"上园派"主要代表吕进、袁忠岳、朱先树、叶橹等人的诗学理论文章,彰显出了该理论派别的诗学主张。一书来宣传他们的诗学主张。1986年在广州《华夏诗报》的一次笔谈中,诗报编者在为笔谈所写的"编者按"中第一次用了"上园派"的名称。

在阐述上园派的理论核心和诗学精神时,吕进认为上园派"坚定地继承本民族的优秀诗歌传统,但主张传统的现代转换;大胆地借鉴西方的艺术经验,但主张西方艺术经验的本土化转换"。正是由于上园派诗学观念的内核是主张两种"转换",所以"上园派可以叫转换派"。该派舍弃了传统派"狭隘的民族意识"、封闭型的诗学构架以及静止的传统观,舍弃了崛起派的偏激性、反叛性和诗学根基的不稳定性,从而"主张新诗既要民族化、也要现代化,既要立足于传统,但又不能株守传统,抱残守缺,而要横向借鉴于西方"。也正是这种"转换"和中西兼备的特点,使上园派的理论主张具有开阔而厚实的诗学基础,也使其诗学主张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21世纪中国现代诗学探索的道路上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合理性。

中国新诗研究所学术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和完善的过程。吕进对中国新诗的贡献突出地体现在新诗基本理论的研究方面,他把新诗史研究、诗学批评史研究和对当前诗歌创作的研究结合起来,主要探讨新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从而构成了完备的诗学体系--新诗文体学,对过去诗学研究的探讨和反思,对诗歌文体规律的学术抽象和提升,对新诗运行轨迹的勾画和指引以及对新诗史上有艺术成就的诗人的评介等是吕进先生诗学体系的具体内容。就吕进的学术思想在新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而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他为代表的"上园派"的诗学主张作为新诗理论重要的"一元"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新世纪以来,面对新诗发展的诸多"缺失",吕进和骆寒超等人提出了"新诗二次革命",旨在"推动新诗再次复兴",其中诗体重建、诗歌精神重建和诗歌传播方式重建(惯称"三大重建")是"新诗二次革命"的主要内容,从理论的角度为新诗的积极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关于"新诗二次革命"的提出,最早是由吕进先生倡导,2004年9月,在中国新诗研究所举办的"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上,吕进先生的主题演讲《三大重建:新诗,二次革命与再次复兴》和骆寒超先生的主题演讲《新诗二次革命论》等明确阐明了"新诗二次革命"的主张。此诗学主张和观念在诗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很多学者都对此阐明了相同或商榷的看法。此外,吕进先生还提出了"新来者"等涉及新时期诗歌研究和新诗的"变"与"常"等涉及新诗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因此,吕进凭着自己建构的完备的诗学体系、"上园派"理论主张和"新诗二次革命论"主张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华文诗学界的著名诗评家。

中国新诗研究所在相同的学术追求和诗学主张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诗学研究团队。吕进教授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重大项目和1项重庆市重大项目,出版专著或主编学术著作29部(共71卷)。陈本益教授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新诗,他的主要诗学成就体现在诗歌理论方面,先后主持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了4部学术专著。对新诗文体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是蒋登科教授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他对诗人现实人格和审美人格的探讨,对散文诗文体理论的建构,对"九叶派"诗人的研究以及对当下诗坛的关注等方面颇有建树,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出版了十多部学术专著。

向天渊教授的比较诗学研究侧重外国诗学对中国现代诗学的影响和交融,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持了多项省部级课题。梁笑梅副教授的诗歌传播研究注重诗歌传播方式对诗歌及诗学的影响,主持了多项省部级课题,出版了1部学术专著。熊辉副教授的诗学研究注重从译诗的角度去发掘新诗的生成以及建构机制,同时注重对当下诗坛的关注,已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张传敏副教授一直以来注重对民国时期大学语文课程的研究,同时对抗战时期"七月派"诗歌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持了多项省部级课题,出版学术专著1部。张立新副教授对叙事文学的研究有自己的见解,主持了多项省部级课题,出版长篇小说1部。此外,童龙超、邱雪松、余祖正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并都有重要的学术收获,其中童龙超博士还主持了两项省部级课题。

二十五年,在中国学术研究的历史上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中国新诗研究所能够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形成自己的学术研究思路和研究理念,并取得如此辉煌的研究成绩,足以见出"上园"道路的合理性和生命力。中国新诗研究所要在以后的岁月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明确并坚持自己的学术思想不可或缺。

从《中外诗歌研究》到《诗学》:新诗所学术刊物二十五年

中国新诗研究所在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创办了三种学术刊物:诗学季刊《中外诗歌研究》、诗歌年鉴《中国诗歌年鉴》和诗学辑刊《诗学》。这三个学术刊物彰显了中国新诗研究所的学术思想和诗学主张。

创刊于1986年的诗学季刊《中外诗歌研究》在中国新诗研究所全体师生和海内外著名诗人、诗评家的扶掖下度过了近二十五个春秋,它见证了这段时期中外诗歌尤其是中国新诗的历史,坚持着"加强中外诗歌研究,推动新诗走向世界"的学术宗旨,守望着中国新诗研究所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中外诗歌研究》至今出刊了84期,是迄今为止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诗学理论刊物。最初由邹绛教授担任主编,吕进教授担任社长;20世纪90年代初聘请诗人培贵担任特邀副主编;1996年起吕进先生担任主编,蒋登科担任编辑部主任;2000年起,蒋登科担任副主编,诗人杨矿担任特邀副主编;2009年起,吕进担任编委会主任,熊辉担任主编,向天渊、张传敏担任副主编。

《发刊词》中的话语彰显了该刊的创办旨趣:"在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中外诗人的互访机会增加了,中外诗歌的翻译介绍多起来了,中外诗歌的比较研究也开始活跃了,大家都很想了解一下这些方面的信息和研究成果。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本所创办了《中外诗歌交流与研究》这个内部刊物。"最初这个刊物叫《中外诗歌交流与研究》,1994年起改名为《中外诗歌研究》。1986年12月推出诗刊号后,受到了国内外诗歌研究专家和爱好者的好评,比如老诗人臧克家、鲁藜、彭燕郊,日本九州大学教授秋吉久纪夫和美国Colgate University的俄国及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Gloria Bien等都纷纷对该刊的创刊表示支持和赞赏。该刊最初由于经费和人员紧缺等原因,出版时间并不固定,有时一年仅出版1-2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新诗研究所人员的增加和经费的增多,刊物基本上固定为季刊,每年出版4期。

《中外诗歌研究》创办25年来,发表了海内外很多知名专家和学者的文章,部分文章先后被《诗刊》、《诗选刊》等转载。在24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外诗歌研究》经历了多次改版和栏目设计的变化,不仅见证了中国新诗的复兴和萧条,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风格和学术旨趣。20世纪下半叶,由于诗歌观念的更新和诗歌创作氛围的空前浓厚,新诗的理论建设也出现了新的局面。

同类推荐
  • 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

    这是一本记录关于生命与生活思索的书,写给内心柔软却迷路人间的你: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一再提醒我们的,就是好好把握当下,以不会令自己将来后悔的方式去生活。书中收录了作者癌症治疗的经历、对人生的理解、对自己忙碌前半生的一些回忆与反思。以及关于故乡、关于亲情等的深切感悟。在病隙日记中,作者反省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节,以生死经历总结出许多富有哲理的人生观点,以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断与命运抗争,令人重新审视“活着的意义”,理性看待死亡,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生活。
  • 大家小书:给少男少女

    大家小书:给少男少女

    《给少男少女》中所收的文章是1944年李霁野到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前后为同学做的六次演讲,被誉为是“亲切坦白的教育”,围绕读书与生活,爱的艺术,大自然的乐趣等话题娓娓道来,对年轻人的身心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开启心智,启发智慧,并对生活自然抱有温暖热爱之心,作者知识渊博,人生体验丰富,思路流畅活泼,对青少年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 崩溃(菲茨杰拉德文集2016)

    崩溃(菲茨杰拉德文集2016)

    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最受欢迎的作家,2016年恰逢作者诞辰120周年,上海译文推出新版文集,比坊间的菲氏作品更全更细致。此书为菲茨杰拉德文集第五卷,首度披露菲茨杰拉德的随笔与书信,展现爵士时代著名作家文人群像。敏锐精准地概括“爵士时代”精神,一语道破了纽约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本质。《爵士时代的回声》和《我遗失的城市》敏锐而精准地概括了那个“爵士时代”的精神。尤其是对于身处当下这个时代的我们来说,某些描述甚至会我们有些感同身受的味道,尽管我们从来都无缘体会那样的一种富裕得令人震惊的年代,但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年轻人早早地就心力交瘁——他们二十一岁就过得又艰难又疲惫,谁都没有贡献出什么新东西……”他一语道破了纽约这座现代国际大都市样板的本质:“……在这座城市倾泻给本国的大量娱乐活动背后,只有许多既失落又孤独的人。电影演员的世界与我们自己的世界的相似之处在于,它在纽约,却又不属于纽约。它几乎没有自我,也没有核心……”
  • 观潮手记

    观潮手记

    本书选取了国内十七位著名文艺评论家的评论作品,主要是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的论作。选本中既选有见于以往评论集但颇具学术价值、代表评论家本人一定时期学术成就的篇什,也选有尚未编集出版的近期评论新作,涵盖作家、作品评论和专题理论研究与探讨的文字。丛书展示了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我国评论界的成就,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概貌和对许多著名的和新起作家的创作成就及有关见解。
  •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记录了作者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心得感悟,一半是海外经历、一半是海归思考,旨在为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提供有益的视点,告诉他们国外的生活绝非那么美好,但也并没有那么艰辛。同时也为那些准备回国或已经回国的朋友增强留下来的信心,不知何处是他乡,只因为,处处皆是故乡。作者文字间大城、小城之美丽,不在于美食、美景或历史的沧桑往事,而是那种游离于周遭之外,对美的审视和享受美的过程后的缤纷感,是有意无意地在东西文化中间穿梭的沉淀与收获。
热门推荐
  • 打赌后我拐了隔壁学校的大佬

    打赌后我拐了隔壁学校的大佬

    人前嚣张,家里超温顺小姑娘VS外表斯文,其实超能打架大佬殷叶和同学在KTV打赌,殷叶输了被要求去追一中学霸江温。一中学霸江温人娇体弱,身高185,手超白,学习次次年级第一,不惹事,不打架,长得帅。有人让殷叶别惹江温。殷叶看着江温的手,这人这么白又体弱?怎么可能会打架?啧啧,要是打架,肯定是吃亏的那方。厕所里,殷叶把185的江温壁咚在墙上,“同学,我要追你。”江温:“……”麻烦换个地儿,这是男厕。两人恋爱后,有人堵江温,殷叶一知道,立马带人过去,却见江·身娇体弱·易扑倒·斯文·学霸·温一个人打七八个打趴下了。殷叶:“……”〖为你从良,为你从善,心之所向,即是你。〗【更新存稿足的情况下日更√,甜文不确定要看不知道←_←】
  • 请受我四十九拜

    请受我四十九拜

    “砰砰砰—”如同捣蒜一般,刘一飞傻傻的磕了四十九个响头。磕头干啥?还不是因为那不靠谱的先祖——刘邦!
  • 冰之公主殿下的梦

    冰之公主殿下的梦

    当神秘公主归来……她是法国皇室的小公主,世界第一集团总裁,黑道至尊,著名钢琴家Z……她的多重身份亮瞎了众人的眼。但是她却是一个无心无情的人。本以为她这辈子都不会爱人了……但她遇上了他…一次意外他说“你滚!我再也不想看见你”。她凄美一笑转身离去……然而当真相揭开,他悲了,恨了,伤了,恨了,后悔了,想要找到他却发现她不见了……
  • 斗破苍穹之血帝

    斗破苍穹之血帝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穿越者来到斗破的故事。他被人们称为时代的终结者。主角的父亲是魂天帝,母亲未知。可他却无法修练,之后却意外获得了系统,且看他如何虐主角,征霸天下。(单女主,非原著的女人)从此,抢异火,阅红颜,扫六合,镇八荒,登临巅峰。(虐萧炎,原著党勿入)(黑暗文,胆小者勿入)(主角冷酷)(系统在后面才会来)
  • 星河剑尊

    星河剑尊

    一个身世成谜的杂役少年,一柄来历神秘的青铜小剑,少年霍剑云一飞冲天,走上一条轰杀一切强者的皇者霸途!无论是绝世天才,还是万古妖孽,只要敢挡他的路,统统一剑斩杀!星河璀璨,剑气冲霄!诸天万界,唯我独尊!
  • 夏若茶花,清纯如云

    夏若茶花,清纯如云

    黎纯,仿佛是上天派来的笑天使,好像永远没有烦恼。除了笑就是吃,她的笑温暖了不良少女苏夏的心,融化了学霸慕泽的高冷,抹去闺蜜李星的烦恼。她笑如夏花地走近,可顾晨风的心不为她绽放。他冷淡的外表里包裹着一颗炙热的心,只为她温暖。时间不会去定论谁的心先贴近,只会在流年里将那些美好回忆收藏。还好,她转身回头,她的高冷少年俊美如斯,未曾远离。
  • 麦克阿瑟传

    麦克阿瑟传

    杰弗里·佩雷特著的《麦克阿瑟传》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传记,是关于美国历史上一位最独特的人物——麦克阿瑟将军动荡的军旅生涯和破灭的总统梦想的第一部翔实和准确的记录,具有无可匹敌的坦率和权威性。大量关于麦克阿瑟的官方军事文献、报告、书信和日记的首次披露,极富感染力!《麦克阿瑟传》将一代名将是如何从不断战胜自我到战胜日韩,最后被总统逼退的心路历程表现得淋漓尽致。
  • 出本吧,大大

    出本吧,大大

    二次创作火热的当下,无数新人涌入同人圈,怀抱着对作品的热爱与创作的热情,渴望用文或画闯出自己的天地。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的混圈方式?小透明Nowo能否蜕变成为同人大手?到底谁才能登上同人创作的顶峰?目标是出本!Fight!
  • 走在我身后

    走在我身后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先婚后爱:腹黑老公请矜持

    先婚后爱:腹黑老公请矜持

    黎夏还是小豆丁的时候就被陆少爵盯上了,放在家里宝贝似的养了七年,就等她长大之后开吃,结果一个没留神,那丫头片子被侄子拐跑了。陆少爵磨牙,敢在老子眼皮子地下撬墙角,侄子也不行!于是……陆少爵:“结婚吧!”黎夏一阵摇头。陆少爵:“原因?”黎夏:“年老色不中用。”陆少爵脑仁疼,继续哄骗:“跟我结婚,你就是长辈,她和他都得叫你一声婶婶,你可以直接叫你继父的大名,黎家任何人都不能以辈分压你,你,不爽?”黎夏沉默,心中动摇,以后渣男渣女天天叫我长辈,是挺解气!然后,红本本就到手了。看着红本上她嫩的掐出水的小脸,跟旁边那根皱皱巴巴的老黄瓜成鲜明对比,黎夏后悔了,她还年轻,不想守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