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00600000017

第17章 分(11)

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情形与中国大陆差不多,其中包括韩国和中国台湾。另外,大多数东南亚地区情况也基本如此。主要的例外是马来西亚--还有印度尼西亚,只是其程度稍轻--当今绝大多数马来西亚妇女都习惯用纱巾包头,身穿马来套装【由围裙和短上衣组成】。面对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和多种族的融合,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妇女都用头巾、短上衣、围裙来表现自己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这一方面体现出对马来西亚传统的回归,另一方面也是对各种各样的伊斯兰传统的借用,通过使用极其大胆的颜色,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马来风味。马来西亚人拥有强烈的时尚意识,当然,这主要是与中国人和印度马来西亚人单纯模仿西方着装的行为相比。

假设由于上述原因,西式服装已经在中国、日本和其他国家里广泛流行,那为什么在印度和马来西亚的妇女身上却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形呢?可以看到在这两个国家,宗教在保持传统的服装形式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日本以及其他很多东北亚国家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缺乏一种强有力的有组织的宗教传统。印度的情况恰恰相反,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盛行,并具有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影响力。而且在这两个国家,服装至少扮演两种角色:首先,它是宗教教化的一种反映,这一点在男装和女装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其次,它可能是区别宗教信徒和非宗教信徒的一个标志。着装对于马来西亚和印度旁遮普邦那些一辈子不剪头发、包着头巾的妇女来说,确实发挥着上述两种功效。事实证明,宗教成为西方服饰在南亚国家广泛流行的阻碍,而在中国和日本,它很少被作为穿衣打扮的一个准则。

东京时装秀是白人模特和日本人的舞台,深肤色的人是从来都不会出现在秀场上的。川久保玲的品牌“CommedesGarcons”在展览中只选用白人模特。香港时装周非常重视白人模特,几乎不采用黑人或棕色人种为模特--如果有的话,数量也极为有限。时尚杂志通常都是《Vogue》或《Elle》等西方杂志的本地版--内容以本国语言为主,但是模特通常以白人为主。且不说日本,中国香港的大多数时装广告,都采用白人模特,包括佐丹奴、盖普的本地连锁店。几乎看不见黑人模特。漫步位于上海繁华地带的人民广场的地下购物中心,与前述几乎无所不同:其广告主要以中国模特为主,同时也有许多白人模特,但是深肤色的模特在此几乎没有市场。另外在印度,活跃于T型台和时装杂志上

的模特几乎都是印度人,她们通常都拥有白皙的肌肤。通过对美容专家杨青青和大量狂热关注体形的上海女士的采访,我试着理

解白人模特数量众多而深肤色模特却极为罕见的原因。

“中国的文化是非常开放的,我们可以接受外来物。我们看待外国人时,对她们的美丽更为宽容。然而如果她们是中国人,国人就会开始吹毛求疵。距离产生美,这正是我们偏爱西方人容貌的原因。”

由此引发另一个问题,既然中国文化是开放的,为什么中国人却并不青睐较深肤色的妇女呢?尽管我再三努力,她仍然拒绝谈论这个问题。曾指导过蜜丝佛陀品牌并作为中国流行歌手和影星美容顾问的台湾美容专家美玲,在论及相关问题时更是一语中的:

“在香港、台湾和大陆,中国女孩都喜欢美白护肤品。她们认为白色是美丽的。人们都怀揣与西方有关的梦想。对于蜜丝佛陀、兰蔻和其他护肤品牌来说,每个季节的肤色都是一样的,即白色,非常单调和乏味。我们尝试不同的季节为她们打造不同的肤色,但是她们只要白色。亚洲人喜欢白皮肤。70多年过去了,白色始终是人们的一贯选择。因为中国人的脸型--小巧的鼻子、高高的颧骨、窄长的眼睛,比起西方女性,皮肤的颜色对于她们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谋求将自身与东亚的其他种族,尤其是与中国人区分开来。在漫画和动画片中,日本人把自己描画为高度西方化的形象--大眼睛,有时是蓝色或金黄色的头发,再配上白皮肤。总体上肤色比中国人浅淡,他们喜欢视自己为白种人,而绝非中国和韩国那样的黄色人种。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黑色都具有高度消极的含义。美玲说:“在我负责编辑的化妆目录上,他们都不喜欢看到黑皮肤,唯独对白色情有独钟。”美国顶尖电影制片厂的一名高级主管告诉我,好莱坞电影或美剧几乎不需要黑人影星。放眼日本或中国的电视和电影,最受欢迎的长相属于带有西方特点的日本人或中国人。成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日本妇女来说,白人男友享有很高的地位,而黑色或棕色皮肤的男友是无法获得同样的礼遇的,后者往往很难进入她们的视野,要让她们选择黑人男友,那需要莫大的勇气。

在过去的200多年里,西方模样对东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肤色依然是一种有界定意义的符号,另外白色人种往往拥有金黄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和高挑的身材。很难对这些东西进行评论,但是相比本书中探讨的大多常见主题,这些方面的问题却更为普遍,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也更为深远,而且能反映出一个种族更为根本的特性。日本人照镜子时,总希望能从中看到一个白种人,他们强调自己类似于白种人的那些特征【要找出二者深刻的身体差异,似乎也不太容易】,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对自我形象的认知、他们如何看待自身以及日本人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对于日本人来说,与西方人相比时会感到自身体质羸弱,而且还会发出一种民族卑劣感和不安全感,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不过,把东亚人对白色的偏爱简单视为西方影响力的产物,那是错误的。这些国家的人对白色的渴望,有着与生俱来的根源。对于日本人和中国人来说,长期以来,洁白都承载着强大的等级内涵。如果你的肤色很黑,那意味着你只是个务农者,处于社会的下层:这种偏见深深植根于两国的国民心里,并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而日益加深,人们普遍认为,白皙的皮肤象征着城市生活和富足,而深色的皮肤代表着农村生活和贫穷。国家与国家之间、同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民族之间,以及同一个民族内部的不同派系之间的差异性,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肤色来界定和强化。自明治维新以后,肤色成为日本人辨认他们自身与中国和韩国等邻国人的标志。更为普遍的是,这种颜色等级还重现于肤色较浅的东北亚地区和肤色较深的东南亚地区之间的关系中,其中东南亚地区按照肤色又可划分为海外华人、土著人口和海外印度人。西方模特的影响力,恰恰在于它可以与历史悠久的固有肤色观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我们将在第7章中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饮食

一提起西方化在东亚地区日益突出的表现,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麦当劳。2008年,中国一共有950家麦当劳【第一家于1990年在深圳开张】,而早在2004年的时候,日本就大约有3500家,马来西亚也有300家。星巴克、肯德基和必胜客,在该地区也有许多家店铺:2008年肯德基在中国拥有2200多家分店,2006年必胜客也有140家分店。负责麦当劳在中国地区的广告宣传事宜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曾在1999年快餐备忘录上提出:“主要是因为现代性。快餐店是获得现代性的一个标志。新的‘西方’快餐店【尽管主要是麦当劳】变成了新兴中产阶层的地位象征。它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表明这些中产阶层能够过上西方式【通常称为美国式】的生活。”

不过,所有美国快餐店加在一起,也只占这些国家中所有饭馆和餐厅的很小一部分。它们可能会吸引众人的目光,但是却没有大大改变东亚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绝大多数国民,还是继续消费本土食物。在北京或重庆,中式食物几乎是所有人午餐或晚餐的必备品,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西式快餐--包括所有快餐中最流行的三明治,都处于大众饮食习惯的边缘。西式餐厅不会稳占快餐的垄断地位。相反,中国和日本的快餐店--那些为西方人所熟悉的面馆和寿司店,倒是随处可见,林立于大街小巷。

张光直在他的开创性研究著作《中华文明中的饮食》一书中写道:“在理解人类文化的时候,饮食的重要性恰好在于其无限的可变性,可变性对于物种生存不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吃不同的食物;哪怕同处一种文化,人们所吃的东西也经常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此外,人们对养育他们长大成人的食物显示出极大的依赖性,他们对这些食物倍感亲切,极为熟悉。人们的本能也体现在饮食上: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食堂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中国学生吃中餐、印度学生吃印度餐、马来西亚学生吃马来餐的情形,大家各自坚守自己的饮食习惯,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西方国家也同样如此:我们可能偶尔喜欢印度、中国或墨西哥的食物,但是我们一日三餐主要还是吃西式食物,这是铁定的规律。

中国不仅是东亚地区的语言中心,同时也是饮食中心,拥有世界上最让人称道的饮食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能比任何其他类似的饮食文化都要长久。像其他所有的饮食文化那样,中国烹饪有着天然优势,中国地大物博,而有些食材在其他国家是不常见的,所以特殊配料的使用让中国食物具备一些独特的本地特点。鉴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中餐共有的特点中也蕴涵着巨大的地区差异,这一点不足为奇。事实上,比起单一的中国饮食传统,在此谈论中国菜系可能更为合适。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有四大菜系,即鲁、川、苏、粤四大菜系;也有人认为存在八大菜系,即在前述四个的基础上再加上闽、浙、湘、徽;还有人甚至可以数出十大菜系,也就是除了上述八大菜系,还可以加上北京和上海。从很早开始,中国菜肴就注意吸收外国的食物,如史前时期从西亚地区传入的小麦、绵羊和山羊,5世纪从印度尼西亚传入的香料,以及17世纪初叶从北美传入的玉米和甘薯,这些都有助于中国饮食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而言,中餐包括饭【谷类以及其他淀粉食物】和菜【蔬菜以及肉类】。均衡膳食,既要有饭又要有菜。

中国饮食的特点是灵活性和适应性,中国人积累的大量关于野生植物的认识可以反映出这一点,遇上粮食歉收和饥荒的时候,人们为了生存,便会找寻各种可以食用的东西。许多奇怪和特殊的材料,例如木耳、百合以及鱼翅等精美的食物,都是这样被发现的,后来成为中国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烹饪还很擅长保存食物,这是北方人在饥荒时期和严冬里寻求生存的又一个结果。中国人对待食物的态度,与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息息相关,其根本原则建立在阴阳有别的基础之上,堪称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最后,很少有文化能像中华文化那样,以饮食为根本。中国人,无论富有还是贫穷,对饮食都极为精心,这一点甚至超过了法国人。几千年来,饮食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御厨的重要性,在《周礼》记载的人名册中得到了充分证明,据记载,近4000人负责周王的饮食起居,其中2271人负责周王饮食。在英语中,标准的问候语是“你好吗”,而在中国,人们见面经常问“你吃了吗”,张光直认为,“中国在饮食方面显示出的创造性,可能源于一个简单的理由,即饮食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特质是无比重要的”。而谢和耐则认为,“毫无疑问,中国在饮食方面所显示出来的创造力,比其他任何一种文明都要巨大”。

东亚国家的语言在本地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东亚地区之外却难成主流,这与饮食的情况大不一样。贫穷的移民带着中国食物一路漂洋过海--例如在移民定居的早期,中餐馆一直是华人移民的支柱产业,任何一条唐人街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欧洲食物对东亚饮食的影响不大,但是由于殖民主义的发展,过去40年中从东亚迁移到西方的移民却对西方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日本、越南、泰国、韩国和马来西亚的餐馆--印度的当然就更不用说了--已经遍布西方国家的主要中心城市。在过去的25年中,日本食品受到美国西海岸人民的极大欢迎,从而创造出加州卷等新型日美混合美食。

总之,东亚饮食并没有西方化,反过来,西方饮食亚洲化的说法可能更为恰当。这与移民有很大关系,但同时也由于东亚地区品种繁多的食材和高超的烹饪技术所致,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国家的饮食文化就逊色很多。以世界上最大的殖民统治者英国为例,在诸多当代国家中,该国所拥有的饮食文化,只能用贫乏和俗套来形容。英国烹饪艺术的空白,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国饮食文化填补的,首先是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和法国,再次是亚洲,尤其是印度和中国。因而,英国菜肴实质上变成一个混合物:在饮食方面,英国类似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少拥有自己的特色,而是广泛地吸收外来风味。美国也可以用相同的说法来形容,无论如何,它最初毕竟是作为混血儿来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的。全球化时代的一大特点是世界各地的食品风味相互融合,但是混合的程度却不应该被任意夸大。当然,东亚地区的食物基本上还是本土的,与外来风格的融合只处于主流食物以外的边缘位置,不过也有例外,例如马来西亚那样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在饮食领域存在诸如中餐、印度餐和马来西亚餐等各种风味食物的共存现象,最终造就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佳肴。

政治和权力

同类推荐
  • 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至2017)(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至2017)(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的主题是中非产能合作。舒运国教授在《2015年非洲经济概述》一文中,对去年非洲经济形势做了总结和回顾,他指出:从大陆层面看,非洲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东非继续领跑非洲,经济增长率达6.3%,中非、北非和西非分别超过3%以上,只有南部非洲低于世界增长平均水平,仅达2.2%。李智彪研究员在《国际油价下跌对非洲经济的影响》一文中,认为自2014年下半年起,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对非洲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孙志娜在《FOCAC框架下中国对非洲国家实施零关税政策的贸易效应评估——基于贸易引力模型》一文中,依据贸易引力模型评估了FOCAC框架下中国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商品实施零关税政策的贸易效应等等。
  • 彭迪先全集

    彭迪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战时的日本经济、实用经济学大纲、新货币学讲话、世界经济史纲、经济思想史、货币信用论大纲等。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中国当下经济到底怎么了,大家众说纷纭,官员、企业家和老百姓大多一片迷茫。郎咸平教授在本书中明确告诉各位读者:中国经济萧条已经到来,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惨状。萧条也意味着希望,如果没有“次货危机”,美国经济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健康。郎咸平教授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认为:政府推动的所谓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其实都是伪命题。政府需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那只好动的“手”,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才该是应该做的。今天的萧条,就是政府造成的。要走出萧条,政府也必须束缚自己那只好动的“手”。郎咸平教授在本书总结道:只有砸碎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枷锁,中国改革的的新红利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才有走出萧条的希望。
  • 酒店经营管理

    酒店经营管理

    酒店经营管理策略。酒店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开放以来发展最迅速、国际化程度最高并将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本书内容涉及:酒店概念、酒店管理基础、前厅服务管理方法、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践、餐饮服务与实践、康乐中心及其服务管理、酒店营销管理、酒店理财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 2011~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011~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本书含综合篇、行业篇、省市篇及国际篇四个部分,分行业、地区、领域回顾了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并对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附有世界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统计数据,反映了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全貌。
热门推荐
  • 雾中鹤

    雾中鹤

    身为二十一世纪杀手排行榜第一、金针毒医的迟暮儿一朝醒了竟发现自己穿越到修炼为主,强者为尊的异世大陆,成为将军府的嫡女迟暮儿。渣妹设计陷害?呵,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让你不得翻身!渣男抛弃原主?呵,说我抱大腿,让你知道我才是大腿!说原主丑?呵,让你看看什么叫倾国倾城!渣爹嫌弃原主不会武?呵,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神功盖世!
  • 生存在即

    生存在即

    【欢迎来到生存竞技场。】【接下来你的任务便是掌控本体,在一场场残酷的生存竞赛中活下去。】【在这里,你可以是渺小的蚂蚁,也可以是庞大的鲸鱼,甚至是远古的恐龙,乃至传说中的神禽异兽,当然,这就看你自己的运气和实力了。】【哦,对了,你的生命正在流逝,请尽快做出选择。】【是否决定成为生存者?】【是/否】…………
  • 天生附魔师

    天生附魔师

    奇迹大陆百年一遇的魔法奇才。但可惜的是他无法像其他人一样释放出自己魔法。这让他注定成为一位附魔师。从此他的枪里装得不再是子弹。他的盾牌可以抵挡千军万马。他的斧子可以释放雷电。他的剑可以斩断一切魔法。
  • 遥控江湖

    遥控江湖

    涤落朝堂天下魂,御剑掣风赢三分,他日若遂凌云志,翻龙踏云碎昆仑。
  • 神气养形论

    神气养形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反派女的逆袭

    反派女的逆袭

    穿越了?穿越到自己写的狗血小说中去了?居然还是炮灰女二号?什么?注定要杀死她的冷情酷哥居然会对她这个仇人这么温柔,不就是想让自己先爱上他,然后再狠狠的蹂躏她的感情吗?门都没有!她才不要一直活在虚拟的世界中,她得回去。可是,冷情酷哥你不要这么腹黑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穷之途

    穷之途

    他热血而凶狠,不满社会现状。因女友背叛而怒杀富二代第三者,从此逃亡踏上一条充满荆棘坎坷,情欲柔乡,腥风血雨,复仇欺强的不归路。他肩扛兄弟情义,怀抱美人凄凄,一只脚却早已陷入鬼门关里……
  • 绝宠千金

    绝宠千金

    前世,是她太傻太天真,才使自己惨死。这一世,她不会再任她们玩弄,她要做自己人生的女王,玩心计,争权夺利,她玩得不亦乐乎。友情,亲情,她要一一挽回,呵,爱情,去她妈的。经历了一世的背叛,她能否还能把握住自己的爱情。
  • 璨若星尘

    璨若星尘

    失忆的少年一次意外中走上了修炼之路,不断重现脑中的记忆碎片,挚友无故的别离,体内不明的极黑之力,这一切...是过往未知的延续还是命运崭新的安排?
  • 阴阳玄学

    阴阳玄学

    世界上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东西,厉鬼,僵尸,而我是一位阴阳先生,我将会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