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00600000047

第47章 分(28)

图10–7中国青年对“你认为中国综合国力赶上西方发达国家需要多少年”这个问题的回答

人们认为,古代军事战略家孙子和其他人撰写的中国军事文献十分注重下面的策略:封锁敌人、使其困乏,不要直接与之战斗;武力实际上应是最后诉诸的手段,使用武力是虚弱而非强大的表现。孙子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在阿拉斯泰尔·伊安·约翰斯顿【AlastairIainJohnston】看来,这是中国战略思想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认为中国历史的主导思想来自孙子,而不是相反的思想--冲突是人类历史永恒的特性,这种观点是误导性的。他写道:“然而,我对《武经七书》【古代中国最重要的7本军事著作??包括《孙子兵法》】的分析表明,这两种范式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在中国传统战略思想中占有同等地位。备战范式即认为战争是难以避免的,绝大多数时候居于主导地位。”不过他的观点遭到中国学者的激烈反驳。不论哪种观点正确,认为中国不会建立强大军事力量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2003年,一次针对中国一流大学50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496%的人相信未来中国应成为世界军事大国,83%的人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还不够强大【见图10–8和图10–9】。

有能力保障国地区军事世界军事不清楚其他家自身安全大国大国

图10–8中国青年对“你希望中国未来军事力量发展为……”这个问题的回答

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未来半个世纪,中国似乎不可能具有很强的侵略性。一方面,历史经验将继续对中国人如何使用不断壮大的力量产生深刻影响,告诫他们做事要谨慎、有节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越来越自信,中国人思想中那种有上千年历史的优越感又会越来越明显。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在获取利益、形成超级大国本性时,帝国色彩会逐渐渗入其骨髓,但是它不会成为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国际社会将以浓厚的等级色彩观念来描述中国,并且接受这样的理念:中国代表了比其他任何国家更高级的文明形式。后一观点在王赓武的观点中有所体现:尽管朝贡体系建立于等级制原则之上,“但更重要的是优越性原则【以及安全性或神圣性原则】”。等级制和优越性的结合在东亚表现得很明显,在非洲同样如此,有人还坚持认为,非洲人的表现形式甚至更加明显。王赓武暗示,即使当中国被迫抛弃朝贡体系、转而遵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所有国家享有正式的平等】时,它也从未真正相信这项原则符合实际。这种疑虑部分解释了世界目前的担忧,那就是:一旦有机会,中国也许希望恢复过去长期被神圣化的外交传统,即除了不能给予平等地位外,其他方面对各国一视同仁,并要求它们臣服于中国。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不够强大,足够强大,过于强大了,不清楚其他需要加强只需保持需要削减当前状况

图10–9中国青年对“你认为我国军力发展程度是……”这个问题的回答

中国人口数量之庞大、文明之悠久意味着它对自身世界地位的观念总是与

欧洲和美国意见相左。中国总是相信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这就是中央王国思想。

因此,从某种重要意义上说,中国并不渴望统治世界,因为它已经相信自己就

是世界的中心,这个角色和地位是上天赋予的。当中国成为全球主要大国时,这种思想可能会强化【见图10–10】。其

从某种重要意义上说,中国并不渴望结果是,它也许被证明远非西方那样具统治世界,因为它已经相信自己就是世界有公开的侵略性。但这并不表明,在强的中心,这个角色和地位是上天赋予的。加自身意愿于他国或者在世界各地发挥

影响时,中国不会那么果断、那么坚决。它通过其他方式达到这样的目的,也就是宣扬其深信不疑的自身优越性,让他国自然而然得出二者是等级关系的结论。

【%】1009080706050403020100

不够强大,足够强大,过于强大做好自己的世界第二不清楚其他

需要加强只需保持了,需要事,少管他强国

当前状况削减国的事

图10–10中国青年对“你认为中国应该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的回答

新型的政治标杆

西方很难想象,世界上可能还存在正规的自成体系的政治文化,可以替代自己的制度安排;他们相信其他所有国家--不论什么样的历史和文化,最终都可能向西方模式看齐。然而中国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替代品。为了理解中国政体的本质以及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必须在长远得多的时间框架中认识中国。她的基本特征,如第6章所述,可以作如下归纳:过分关注统一,视之为中国政治的头等大事;国家内部的巨大差异;大洲规模的领土,意味着传统民族国家的常用反馈环在这里通常不具效力;政权系统从不与教堂或商行等机构分享权力;政府位于社会顶端,在其他任何机构之上;道德说教和伦理典范居中心地位。考虑到其历史的厚重,不可想象中国政治会和西方类似。从长期来看,有可能,甚至可以说非常可能,中国将越来越民主,但民主形式不可避免地烙上根深蒂固的儒家传统印记。而且,与其说1949年后的共产党政体是中国历史准则的某种异类,不如认为在很多方面,该政体依然没有脱离国家传统,这种迹象自邓小平时代以后比毛泽东时代更明显。

崛起为世界主要大国的中国将提供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政治模式和范例。由于共产党政府主导的社会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国内声望和支持率非常高,这反映在中国人展望前景时表现出的自信中【见图10–11和图10–12】。在未来更长时期内,中国共产党仍将继续执政。而且,考虑到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我们不应该惊讶它的全球声望会出现提高,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从完全不同于前苏联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共产党政权:毕竟,在前者失败后,它取得了成功。而且自邓小平以来,中国实施的是与过去根本不同的战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不过,此前的一切在中国社会仍留有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毛泽东时代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地主【作为比较,可以考虑印度的情形】;忠诚于无阶级社会的理念;对公平的执著信念;社会主义词语的频繁使用。然而,不论共产党政权留下什么财富,中国对世界的主要政治影响因素将会是:儒家传统文化、西式民主传统的欠缺、政府的中心地位,以及任何可能出现的民间团体的相对弱势。中国更加民主之后,也会和西方模式千差万别。

非常满意相对满意不过如此不是很满意非常不满意不清楚

举例来说,约翰·格雷指出,在宽容的问题上,西方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当我们还没有宗教宽容时,奥斯曼人已经这么做了,西班牙中世纪的摩尔王国和印度阿育王的佛教王国也是如此。因此,宽容可以被视为普世价值。它并非

为自由主义独享,甚至也不是现代性特有的。”然而,不同民族和团体常常因为珍视的价值观不同而爆发复杂的文化冲突。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且常常相互矛盾的世界,设法让这些对立的价值观共存共容,是一件重要的事。实际上,要让一个充满矛盾现代性的全球化世界以相对安宁和睦的方式存在,价值观的共存共容是前提。这将使西方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它是迄今最后一个习惯于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强加于其他国家合情合理,并要求国际社会接受这些价值观作为准则的文明。

在这场价值观大争论中中国将是主角,这么说有两种意义。首先,中国强烈抗议西方以人权--特别是缺乏民主和相对的言论自由--为借口贬低其国际名声的意图。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上述问题指责中国,后者在反对这些问题方面基本上获得了成功。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成功地争取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作为反击,中国及其支持者主张,政府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国际环境下的经济和社会权利,而不是国内政治权力。这场争论基本上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同的优先选择、利益和经历。到90年代末期,由于中国持续增长的影响力开始使大国权力的均势和价值观争论的本质发生变化,它的主张逐渐退居幕后。事实上,21世纪前10年,由于在伊拉克和关塔那摩行为不当,美国发现是自己要为价值观辩护,而不是中国。

第二种意义从短期政治效用来说不那么明显,但长期来看,要重要得多。我们已经认识到,中国政治秩序涂抹了浓厚的基于儒家传统文化的伦理色彩。在中国文化中,对与错泾渭分明,例如,强调儿童从家庭和学堂学习正确的道德行为。儒家学说本质上是一整套规范正确行为方式的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它是世俗的,与宗教无关,但与《圣经》和《古兰经》这样的主要宗教文献并无区别。封建王朝时代,儒家教学为政府行为和中国式政权的内在结构夯实了基础,现在这种传统正卷土重来。中国政府发表观点和声明时常常表现出的道德语气反映了儒家文化的持续影响。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以及其他儒家社会,例如日本和韩国】和西方社会在价值观方面复杂的深层次区别无处不在,例如以团体为基础的集体主义而非个人主义、家族导向性很强和家族根基深厚得多的文化、法治意识和以法律手段解决纠纷的意识淡薄得多,并将随着中国影响力与日俱增,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

你会说汉语吗?

中国人口数量如此庞大的后果之一就是世界上说汉语者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为英语者的两倍,其中绝大部分生活在中国。不过,中国的崛起使世界其他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自2006年以来,这个项目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在许多国家设立孔子学院,这些学院通常与当地大学挂钩。2007年,???经有55个国家设立了156所这样的学院,年底的目标是200所。孔子学院大量借鉴英国文化学院、法语联盟和歌德学院的模式,得到中国教育部资助,目的主要是中文教学,包括培养中文教师、传播中国文化。据估计,全球有3000万人正在学习中文,100个国家的2500所大学教授中文课程。汉语的推广在东亚力度最大。第一语言是粤语的中国香港在这方面步伐很快,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团体也是如此。在韩国,16万学生正在学习汉语,过去5年内这个数字增长了66%,所有小学和初中都提供汉语教学。泰国中小学也是如此,政府希望到2011年1/3的高中生能精通汉语。最大的障碍之一是汉语教师的缺乏,中国教育部开始成批派遣汉语教师前往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肯尼亚、阿根廷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为期1~2年,至少提供部分资金支持。汉语对东亚地区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中国成为东亚经济中心,是该地区国家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和国内投资的主要来源,那么说好汉语对贸易、外交和文化交流就越来越重要。

与之相比,西方很少教授汉语,但即使是这里,也已经爆发了汉语热,尽管形式要温和很多。2006年的一次关于美国高中的调查中,有2400人坦言,如果条件允许,他们会考虑教授汉语。芝加哥已经确定目标要成为中文教学中心,2006年有大约20所公立中学的3500名学生接受汉语教育。不过,2004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全美只有203所中学和大约160所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总体而言,人们认为美国公立学校大约有5万名学生学习汉语,与私立学校和职业院校的数字接近,主要障碍是缺乏受过培训的老师。英国情况类似,2000年只有2233人拿到了汉语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2004年为3726人。但是越来越多的私立学校开始提供汉语选修课程,政府也在开展同样的计划。英国高等院校中将汉语作为主修课程的学生数量在2002~2005年翻了一番,其他欧洲国家也出现了类似增长。西方【特别是美英两国】反应迟缓归因于它们在语言问题上故步自封、未能从广泛层面上理解中国崛起的意义。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特别是媒体加速全球化,语言显然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对话者首选语言,以无数种方式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现在谈论汉语将来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力还为时太早,但它肯定迟早会和英语一起成为全球通用语言,也许最终超越后者。在此背景下,研究互联网这一案例是很有趣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的博客管理员布雷特·福塞特【BretFausett】认为:“英语在互联网的应用正处于鼎盛时期。未来数年内,随着国际化的域名被引入互联网,用户可以用本土语言完成全部在线体验,英语作为互联网中心语言的地位将下降。”

预测语言未来发展趋势是件棘手事。正如语言学权威大卫·克里斯托

【DavidCrystal】所说:“在中世纪,如果你敢预测拉丁语将不再被用于教育,人们会当面嘲笑你。同样,18世纪,如果认为除法语之外还有某种语言会成为未来文明社会的标准用语,也会受到嘲讽。”英语的兴起恰逢美国成为全球领袖之时,是这个过程的产物。同样,美国的衰落将危及英语的地位:全球通用语言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与民族国家的权力息息相关的。英语和汉语对全球通用语言地位的争夺已初露端倪,这场很可能会持续一个甚至几个世纪的竞争具有极大吸引力,主要是因为作为语言和文化形式,它们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字母形式,另一个是象形文字;一个是单一口语的载体,另一个【就书面形式而言】包含众多不同的方言;英语依靠海外扩张和征服得以推广,汉语通过渐进的领土扩张传播。

中国大学的崛起

同类推荐
  • 贵州现代奶业发展一本通

    贵州现代奶业发展一本通

    本书结合奶业发展的实际,从奶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入手编写该教材,内容涵盖奶业发展所必需的养殖、诊疗、管理、加工、营销、金融、法规等内容,重点解决如“饲草料供给单一”、“饲养管理水平低”、“疾病控制能力差”、“成品质量过低”、“投入高效益低”、“融资”、“经营”、“政策法规”等瓶颈难题。
  • 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自治区党委、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本规划《纲要》是全区人民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
  •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本书记录了我国房地产业30年来的成长与发展,揭示出在城市化进程浪潮中房地产业作为城市建设管理面临的诸多新课题,为我国的城市管理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高盛阴谋

    高盛阴谋

    迪拜泡沫、希腊混乱、欧元危机……谁是这一连串事件的真正操控者?高盛!谁又能想到,这场连环局的终极目标,居然是中国!从北高加索到北非,从南北战争到2010年的希腊危机,作者用大量的事实、生动的中国黑话诠释了高盛这个金融危机中的最大赢家!高盛“欺诈门”事件震惊全球,一夜之间,股市、期货纷纷暴跌。高盛的能量到底有多大?美国证监会能否一查到底?这是否只美国政府和高盛合演的“双簧戏”?干掉贝尔斯登、雷曼、AIG、迪拜、希腊之后,谁将是高盛的下一个猎物?
  •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虽然人们将爆发的危机命名为美国次贷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同样那么艰难?如果说,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恶化,那为什么中国的股价下跌得比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都要严重呢?作者认为,这一轮经济危机的实质在于创新的停滞。创新停滞导致生产力增长乏力,社会支出大于社会产出,主权债务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而政府基于社会和经济稳定的诉求,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释放流动性,制造通胀。“货币把戏只能收到表面的一时之效,从长远看它肯定会让国家陷入更深重的灾难。”政府对解决危机的一次次拖延,使危机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热门推荐
  • 生命的年轮

    生命的年轮

    张钧编著的《生命的年轮——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是散文集。精选了作者多年创作的散文六十余篇,描写了作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家人、朋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反映了作者对家人、朋友深沉的爱,对孩子寄予厚望,对生活和工作的执著。《生命的年轮——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里的散文意象纷呈异彩,想象出奇,展现了他内心一个很广阔的心灵世界,作者的造意功能开拓了他散文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
  • 极道校草的拽校花

    极道校草的拽校花

    黑道言情小说。。。。。。。。。。。。。。。。。。。。。。。。。。。。。。。。。
  • 重拾的希望

    重拾的希望

    大家好!这是我第一次。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或者其他的不好地方。请大家提出来我会努力改
  • 局外人

    局外人

    默尔索是阿尔及尔的小职员,他内心非常空虚,对世事冷漠麻木,他拒绝矫饰自己的感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动于衷,甚至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天就去游泳、约会,去看滑稽影片并开怀大笑。一次海边度假,默尔索卷入冲突,并“因为阳光”而杀人,最后,他被处以绞刑——并非因他犯下的罪,而是因他没有接受法律核定的信条和习俗:“在他母亲下葬时没有哭泣”。《局外人》用冷静而克制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活在世俗规则之外的人,对当时社会所标榜的自由和平等做出批判性的审察,探讨了荒谬、虚伪的社会对人的自由价值的完全抹杀。
  • 天煞擎天传

    天煞擎天传

    不知从何而来的六界第一人,他究竟是谁?阴谋之后,转生归来,他能否突破界限,闯入更高的层面?前身所欠的,今身三世所欠的情债碰撞在一起,会有怎样的火花?尽在此书!
  • 我有一个农场

    我有一个农场

    《我有一个农场》给所有人打开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作者曾经跟所有人一样,朝九晚五上班,没日没夜赚钱,没有盼头,终于身心疲惫,于是回到家乡开了一个农场,从此她过起了农场主的生活。
  • 书立方4-她比烟花寂寞张爱玲

    书立方4-她比烟花寂寞张爱玲

    张爱玲的一生如何评说,已无关她自己的事了。她生前就不喜人为她作大传,或许有三句诗词是纪念她的最好方式。“天生我材必有用。”父亲是遗少,给予的是冷漠;母亲是新贵,给予的是客气。这段刻骨的童年时光,作为底色浸入了张爱玲的文字间。雨打浮萍的江湖,她只能依靠自己,但她相信她是天才。少时的她,可以做的便是天才梦。张爱玲是民国时期临水照花的奇女子。一出手,便让民国成为值得追慕的存在。其时,大群读者为她沉醉痴迷。其后,坊间乃至学界亦传有一段佳话——“开谈不讲张爱玲,读尽诗书也枉然”。喜爱苍凉的她,风头最劲之时,终未得到“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生活,却在垂手间收获了众多“知己”。
  • 王爷太坏之萌妃要翻墙

    王爷太坏之萌妃要翻墙

    “哈哈,我终于有了!”一位长相十分清秀的女人站在大街上肆意狂笑,并且不断的重复着这句话。周围路过的人,一脸黑线的望向那名女人面上似乎再说“这女人傻了吧,我决定不认识她了。”路人乙问“我们认识她吗?”路人甲挠了挠头说“我们好像不认识她也。”路人乙轻飘飘的说了句“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走了?”“切!”周围都嗤之以鼻的走开了。然而此时此刻的上官琳心想“我终于有了我最爱的奖金了!”心里正暗自高兴“啊!为什么总是我呀?我的奖金该怎么办呐!555~”可怜的上官琳不小心踩到了一块香蕉皮,华丽丽的晕了过去。等她醒来之时变成了将军之女上官琳琅,且看她如何在古代泡得了美男,打得过白莲花,收的来萌宠,混的风生水起!!!
  • 末日丧尸大逃亡

    末日丧尸大逃亡

    地球陷入末日危机,邪恶外星人侵略地球,企图独占地球的资源,于是他们投放了恐怖的丧尸病毒,周凯一行人决定拯救地球,对抗恐怖的外星人······
  • Satan公主的复仇爱恋

    Satan公主的复仇爱恋

    十年之前在这阴谋的前兆我们互不相识十年之后两位Satan无比的Bloodthirsty公主强势归来开始此次的复仇之旅等待他们的是再次的误会还是最后的白头到老又或许是生死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