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00600000051

第51章 结语界定中国的八大特性(2)

族概念被中国人身份神化,中国政府对该问题的立场具有不可探讨性,这一立场很好地体现在它在“被割让领土”问题上的态度,以及认为香港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部分的信念上,任何支持台独的观点都会立即遭到反对。中国人对民族问题的立场以及中国人身份包含什么意义,与其他人口大国--例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和美国--截然不同,这些国家公开宣扬它们多种族、多民族的特征,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对这个事实表示欢迎。

将中国在种族和民族问题上的立场描述为意识形态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这种立场实在太古老、扎根于中国历史太深了,所以那样的描述不是事实。的确,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它经历了深刻变化,但此前早已深深融入中国文明上千年的历史中。这种关于民族和身份的立场也不可简化为中国政府的立场,实际上,它在中国人脑海中根深蒂固。举一个时下的例子:如果说支持台湾回归的普通中国人与中国政府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前者态度甚至更强硬。

我们也不要期望中国的种族和民族立场会有任何重大变动。的确,由于很多个世纪以来中国与外界相对隔绝,这种立场被夸大了,同时,与世界不断的融合也许有助于削弱那些因封闭无知造成的偏见,但是基本立场没有改变。实际上,中国的封闭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它是理解笔者所述的中华帝国思想的基础。“封闭”是中国世界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在宋朝和明朝前期也是如此,当时中国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视野上都是封闭主义者。这有助于解释某些现象,例如为什么中国对迁徙至他国领土的移民具有和欧洲大国根本不同的看法。欧洲人认为移民和殖民者是国家传播文明使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仍然归属于祖国;另一方面,中国的诸王朝对待那些离开帝国的人长期漠不关心,似乎离开中国就是游离于文明之外。这个观点提供了某种方式,帮助我们理解21世纪中国如何与世界其他地区持续融合。中国正快速融入世界,但一如其历史所示,它也会保持疏远,心安理得地隐藏在人性等级观以及根植于文化和民族自大心理的优越感之下。

第四,中国人所生活工作的是一块与其他民族国家大不相同的大洲规模的土地,今后仍是如此。还有4个国家的领土也可以称为大洲规模。美国占有北美大陆相当多的土地,陆地面积只是略小于中国,但人口只有中国的1/4。澳大利亚本身就是一块大陆,陆地面积约为中国的80%,而人口不足2100万,比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都要少,且实际上全部居住在沿海地区。巴西陆地面积约为中国的90%,但人口少得多,为185亿。也许与中国最相似的是印度,人口相当,但陆地面积只有中国的1/3。因此,尽管中国与这些国家各有某种相似点,但就人口数量和陆地面积综合而言,它是独一无二的。不论从人口还是领土面积来看,中国的现代化都将是大洲级别的。这不仅对中国过去的发展具有根本意义,对未来也同样如此。对普通的民族国家而言,建设大洲规模的国家是完全不同的命题,因为这其中暗含如何实现同质性的问题,除非人口很少【例如澳大利亚】,或最早是殖民地【例如基本上由欧洲移民建立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当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疆土辽阔、人口众多时,它的特征就是巨大的多样性,某些方面实际上可以认为是数个甚至很多不同“国家”组成的联合体。这么说不是为了削弱贯穿本书的关于将中国团结在一起的凝聚力的观点,而是为了表明这种统一现象更加非同寻常。我们是在和这样一个国家打交道,它既是民族国家又是大洲国家,换句话说,既是民族的又是国际的,因而必须同时按照民族国家和国家多样性的规则来治理。

因为这些原因,以及其他原因,与普通民族国家相比,中国政府以非典型的方式管理这个国家。例如,反馈环就不一样。普通民族国家政府的行为造成的似乎顺理成章的结果在中国也许完全行不通;此外,在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里,有可能在不推广的情况下由某个城市或省份进行试验,邓小平的改革正是这样推进的,即使其效果不具普遍意义,或者影响范围很小。因此,可以设想在比较发达的省份或大城市【例如浙江和上海】进行民主改革,但不涉及其他地区。如第6章所述,文明国家的概念包含“一种文明,多种制度”的认知,1997年香港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回归中国,让这个概念为更多国家所知晓。实际上,中国内部多体系的理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方,中国应该按照西方的形象成为“民主国家”,这已是共识。然而,我们印象中的西方民主体系从未在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身上扎下根来,唯一的例外是印度。确实,除了印度,近似的例子只有像欧盟这样的跨国机构,而它的章程和运作方式又是极不民主的。未来某时中国也许会以自己的方式向着类似的民主制度转变,但西方要求它应该立刻干净利索地完成这种转变,这忽视了一个像中国这样大洲规模的庞大的文明国家和规模小很多的西方民族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异。比如,和中国有同等规模的欧盟其民主程度也尚待提高。

第五,中国政体的本质极具特色。与西方特别是欧洲历史不同,中国的王朝既不会被迫,也没有必要,更没有意愿与其他竞争机构或利益集团【例如教会或商贾】分享权力。中国从未出现西方那样有组织的宗教团体,同时,中国商人不是通过集体行动获取更多利益,而是各自拜佛祈福。政府,不论是王朝时期还是共产党时期,都没有与任何人分享权力:它管理社会,享有至高无上、不受挑战的地位。将近两千年儒家精神熏陶并塑造了中国社会,未曾要求政府向民众负责,而是坚决要求它忠诚于儒家的道德意识。帝国的官僚机构要接受儒家道德伦理训练,对任何非王公贵戚人士来说,成为其中一员意味着达到了人生可能的最高成就。这个体系的效用显而易见:就效率、管辖权以及开展大型公共工程的能力而言,中国的政府机构无可匹敌。毛泽东时代,政府的合法性主要在意识形态方面,依据的是阶级斗争体系理论,在该理论中,工人和农民被誉为国家的新主人;到了改革时期,部分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和人民之间“重结果轻过程”的不成文契约,按照这份契约,政府必须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的统治机构具有历史延续性,证据就是同样的关键要素现在仍然界定着中国政体的特性。尽管20世纪帝国政权解体后中国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巨大变化,经历了国民政府统治、军阀混战、半殖民主义、共产党政府和当前的改革,政府仍然受到崇拜,居于社会上层,享有巨大声望,被视为现今中国的形象代表、确保国家稳定和统一的力量。而国政体的这种精髓某种意义上说不符合任何西方社会的实情,甚至可以说不符合世界其他任何社会的实情。考虑到中国历史非同寻常的跨度--至少2000年【有证据表明也许要长得多】,上述特征应当被视为中国的先天属性。中国统治机构的合法性,影响深远、根深蒂固,不依赖于代议制;事实上,即使现在引入普选权,统治机构合法性的核心仍然会因为上千年的基础而保留。中国政府是颇为称职的机构,可以说比世界其他任何传统政府都要优秀,未来也许会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它已证明自己不仅具有非凡的持续性,而且能够进行令人称道的自我改造。1949年以后的时期见证了两次这样的改造,第一次是毛泽东时期,共产党创立了新政府,中国重新统一;第二次是改革时期,这个政权获得新生、重新焕发活力,引导国家经济转型。

第六,中国的现代性和其他东亚国家一样,以国家转型速度快而著称。某种程度上与西方经历不同,中国的现代性将过去和未来同时融入当前时代。第4章将亚洲四小龙描述为快速型社会,它们习惯于快速变革,天生比西方【尤其是欧洲】更能轻松面对新事物和未来。它们拥抱新事物的方式与孩童接触电脑或任天堂游戏机的方式一样,满怀乐趣和期待;欧洲社会则相反,它们对待新事物一般要谨慎得多,甚至感到畏惧,与成人面对不熟悉的科技发明时的反应相同。原因在于东亚社会没有完整经历像欧洲和北美那样典型的逐步递进的社会发展阶段及相应的科技发展阶段,因此它们的集体思维中没有塞满传统行为方式,不那么僵化。不过,由于规模庞大,中国式的现代化还应当与其他东亚国家区别开来。一方面,韩国用大约30年时间完成从整体的农业社会向全面城市化转型;另一方面,中国近半数人口仍然生活在乡村,从1978年到现在过去30年了,还要再过至少20年,这个数字才会下降到大约20%。这使得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仅比邻国更加漫长,而且更加复杂。因为广大农村的长期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共存将持续数十年。这体现在不同省份的生活水平常见的巨大差距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并存的效应突出反映了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反映了农村在历史上持续不断的作用。中国这个深陷于历史的国家甚至因此更加自觉地认识历史。

第七,1949年后中国一直由共产党执政。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悖论,那就是过去半个世纪中两个受争议的最重要年份记录的是似乎完全矛盾的事件:1989年,标志着欧洲共产主义的崩溃及苏联解体;而1978年,代表的不仅是历史上最引人瞩目的经济转型的开始,更重要的是这场转型是由共产党主导的。前者表明一个重大时代的结束,后者象征着一个也许会被证明更加非同寻常的时代拉开序幕。考虑到西方对共产主义根深蒂固的不满情绪--特别是1989年之后,那么西方戴着厚厚的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共产党,就是很正常的事了。实际上,1989年之后,西方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注定也会下台。共产党执政这一事实始终对西方的中国政策产生深刻影响,的确,偏见似乎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如果不是永远的话。但是,根据中国近来的经历,我们现在应当比过去更多地将共产主义视为多元化模式:中国共产党与前苏联共产党大不相同,自1978年以来,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战略;它所展示的灵活性和实用主义与前苏联共产党截然不同。不论长期变化是什么,作为这个国家大规模转型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将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留下深深的印记,也会令世界上更多地区印象深刻。它创立并且革新了现代中国政府,在经历一个世纪分裂后重新统一中国,在打败日本殖民主义者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制定出战略并付诸实施,毅然向经历150年衰落期的中国做出这样的承诺,那就是恢复与往日中华帝国相似的世界地位和权力。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它还成功地将现代中国与历史、儒家学说和鼎盛朝代重新联系起来。可以证明,所有伟大的历史转型要获得成功,都包含这样的与历史重新联系的过程。正如前文所强调的那样,在这个方面,共产党的政权理论和儒家理论之间的相似性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由于儒家理论盛行了2000年,中国共产党为了成功实现目标,除了其他举措外,还必须找到一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改造和创新这些理论。

第八,未来数十年内中国将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综合特征。对世界主要大国之一的中国来说,这是个独一无二的条件,也是其幅员辽阔导致的结果:通俗点说,中国的转型是大洲级别的,具有大洲式的不同步性,非一般国家可比。其结果是现代气息与相对落后相互糅合、相互作用,在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引发众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后果。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也不能够忽视这一事实,那就是中国的很大一部分地区事实上将长期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前文已经探讨过未来数十年里这个事实将如何让中国直面本国历史,并且对中国如何认识自己的利益以及与他国关系产生影响。中国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定位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综合体,两方面的利益都要考虑。我们会在很多场合发现这种表述,包括关于中国对气候变化承担哪些责任的讨论。当然,随着时间流逝,经济中的发展中国家成分所占比例以及受雇于和受惠于这些成分的人数将下降,中国会逐渐像发达国家一样作为,而不再是二者的综合体。但未来半个世纪,它仍将考虑两方面的利益,表现出两方面的特征。这样的趋势很可能因为中国的历史愤懑感而加强,此种感受源自日本和西方列强侵略下的“屈辱的世纪”,特别是那段被殖民化的经历。中国将是第一个来自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世界大分化中“失落”阵营的大国,曾经沦为半殖民地,曾经是失败者而非胜利者。过去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观念在现代化时期将成为中国人思想中密不可分的部分,对这个全球大国的行为产生深刻

影响。

同类推荐
  • 幸福经济

    幸福经济

    幸福应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样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幸福经济”虽然还没有纳入经济学教科书,但准确衡量幸福感的标准可能在企业和政府中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将“职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挂在嘴上。近几十年来,以国内生产总产值来衡量的发达国家的经济产出显著增长,但人们却没觉得比以往幸福多少。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和幸福感之间不再有联系的话,为什么政府政策还要致力于让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上升轨迹?目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让幸福成为全面的生活质量指标。我希望多年以后,这个指标能与国内生产总值一样重要。
  •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二辑)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二辑)

    本书内容包括:宏观篇、粮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吗、雪灾引发的销区粮食安全的思考;政策篇、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成本—收益分析及其启示;市场篇;资料篇等。
  • 简单学之资本密码

    简单学之资本密码

    本书是作者在投资、生活、学习、研究、创业过程中领悟并自创、集生活与投资为一体的一门哲学类书籍。是一本能透析生活、市场、人文等世间所有一切规律的书箱。是一本不得不看的书籍,无论你是哪个行业、哪个年龄阶段,都适合阅读,通过对生活常理、资本市场进行分析解读,能让你更近一步的了解世界与未来,了解世间的一切演变规律,让你看清未来,进而把握未来。
  • 世界货币大战

    世界货币大战

    这部书从货币博弈的角度重新演绎了世界金融发展史,详细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对世界金融业的影响、国际银行家与美国百年战争的关系、美联储的实际操控者、一战与大衰退及其幕后的神秘制造者、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风暴的过程与影响、日本股市崩盘及中国的借鉴意义、恐怖主义袭击及引起的股市动荡、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阴谋、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争斗等等,并大胆前瞻了未来全球金融的新格局。这本书开创的新视角挑战了世界传统的货币发展机理及其货币关系的决定机制,并说明了金融是21世纪经济博弈的夺命武器,谁能熟练地掌握它,谁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 金融风暴

    金融风暴

    19世纪,欧洲有六大强国,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20世纪二战前的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热门推荐
  • 难缠校草:丫头逃不掉

    难缠校草:丫头逃不掉

    初次见面,安然把雅圣学院大校草的车给踢了;再次见面,污力大校草就把我们安然宝宝拴了起来。安然忍不住咆哮:季宇宸你把我放开!季宇宸回了句:丫头,你逃不掉。
  • 我只是想变个性

    我只是想变个性

    火星号航天飞船维修人员的招聘面试现场。面屎官:“说说吧,你们都来自哪里,什么学历,有什么技能特长?”A男:“我毕业于北大,硕士,从事航天器机身维护……”面屎官(面无表情):“嗯嗯,下一个。”B男:“我毕业于清华,博士,从事航天器电路维修……”面屎官:(面无表情):“嗯嗯,下一个。”C男:“我毕业于哈佛,从事航天器内部程序控制……”面屎官:(波澜不惊)“哦哦,还可以,下一个。”王大锤:“我来自蓝翔,挖掘机……”面屎官:(喜出望外)“停,你不用说了。”万万没想到,最终还是我获得这份荣耀的工作,想必是面屎官看到我那英俊不凡的长相和听到我丰富的工作经验后,被我深深的折服了吧,哈哈哈。某某男:“那个大锤,趁着飞船这几天还没出发,你先去发射场内的各个厕所熟悉下工作环境。对了,这是专门给你配的清洁工具。”(只见王大锤接过了一把长长的掏粪勺,一脸懵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还归人海

    还归人海

    从人海里面遇到的人,终将归还人海也许我们就这样错过了吧十七岁的傅朝阳遇见了十七岁的宋妍初他以为她是他生命的光。可宋妍初遇见的不是他。
  • 这个三眼有点萌

    这个三眼有点萌

    有人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说不好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但有些人的人生就一直都是关门,二十多年来却从未开窗。但之后开起窗来,又变的一发不可收拾了……
  • 心理密码:泄露内心秘密的体态语言

    心理密码:泄露内心秘密的体态语言

    本书运用人类行为模式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体态语言揭示人的心理状态。本书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与图像,揭示如何洞察人的心理,并与之交往,营造和谐。
  • 古玉灵卷

    古玉灵卷

    这世上总流传着古玉与灵卷的传闻,得其一便可统领一方天下。倘若集齐所有,便可窥视长生不老之秘,得七大秘宝之方。一起追寻着遗留的脚步,揭开这世上的未知存在!o(≧v≦)o~~力作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修仙从门神开始

    修仙从门神开始

    重生修仙是为了什么?林元心中问道。答:不为长生,不为天下独尊,只为随心而行,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罢了!
  • 战鼎

    战鼎

    鸿蒙古时、混沌初开,天地孕育了一种奇物……不知几世几劫,这奇物竟碎裂十八片!谁能想到威震宇内的神尊、气吞天地的神兽、移山填海的天地异宝、广袤无边的奇幻仙境、妖娆迷人的绝世妖姬,竟然都是这上古奇物的碎片所化!由神为人,再由人化神,落魄神人云长空因得到一尊战鼎,走上不平凡之路。且看云长空如何发现惊天秘密,重现上古时期号令众神魔的辉煌!战鼎显、神魔出、回归上古,号令三界!本书等级:炼体、凝气、雾化、雨化、固化、虚丹、金丹、灵境、圣境、神人
  • 暴躁仙女总是撩竹马

    暴躁仙女总是撩竹马

    沈秋韵是一个外表软萌可爱的妹子,实则脾气暴躁。她有一个对她百依百顺的竹马。却又喜欢作死。餐厅里“沈秋韵,别吃了本来就肥。”“碰”一个暴击落在了顾宇峰头上。操场上“沈秋韵,你是乌龟吗?跑那么慢。”“碰”又一个拳头落在了顾宇峰头上。就这样一个又一个暴击落在顾宇峰头上。学校的人都熟悉了他们互怼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