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09900000024

第24章 多元化:汇丰的时代转向(2)

如果说汇丰收购有利银行,是消除了一个竞争对手,并进一步壮大了自己在香港、印度和东南亚一带业务的话,那么,它收购中东英格兰银行,则完全是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地区。汇丰借着收购中东英格兰银行之机,开始涉足中东金融市场。

1889年9月在伦敦创立的中东英格兰银行【现已改名为“中东汇丰银行”】,同样有着辉煌的历史。它原称波斯帝国银行,最初是波斯帝国政府的往来银行。其创办人即世界著名通讯社--路透社的创始人路透。1899年,路透获得波斯国王授予的60年的银行经营权,可以发钞及担任波斯帝国的国家银行。这年年底,银行正式在德黑兰开业。到20世纪20年代,其分行已扩至26家。波斯改国号为伊朗后,波斯帝国银行于1935年改称伊朗帝国银行。20世纪40年代,为配合银行业在促进中东石油业发展方面的重要角色,该行在波斯湾地区遍设分行,包括科威特【1942年】、巴林【1944年】、杜拜【1946年】及马斯喀特【1948年】,其后更扩展至贝鲁特【1946年】、大马士革【1947年】及安曼【1949年】。

1949年,伊朗帝国银行易名为伊朗及中东英格兰银行。此后因其业务退出伊朗,又在1952年将银行改名为中东英格兰银行。

1959年,中东英格兰银行被汇丰收购时,在沙特阿拉伯、亚丁、利比亚、沙迦、卡塔尔、突尼斯、摩洛哥和阿布扎比等地增设办事处,并于同一年重返伊朗。

特纳不仅完成了两次大手笔的收购,巩固住了汇丰在亚洲的版图,并为其日后的并购和集团化运作积累了经验,同时汇丰银行的资产大幅增加,银行继续大幅盈利,股东也获得不俗的分红。

只要对比一下收购前后汇丰银行的两组数字,就可以看出汇丰的发展有多么迅速。1958年12月,汇丰银行的全部资产为2.27亿英镑,完成收购后,汇丰的资产几乎翻了一倍,1960年12月合并完成后达4.45亿英镑。1958年支付股息120万英镑,1961年为237万英镑。对此,特纳颇为自豪地说:“在我任职时期内,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总数升至4.79亿英镑【特纳接任的第二年,即1954年为2.23亿英镑】。股息也几乎增加了一倍。股东在1952年12月31日领得的股息为20英镑,在1961年则是37英镑10先令。”

1962年,将汇丰推上一个新的高峰的特纳退休,随后返回伦敦。

4 收购恒生:桑特斯的“巨献”

作为驾驭汇丰这艘金融巨舰的“舰长”,它的每一任大班都非平凡之辈。特纳的接任者是获得过优异服务勋章和军事十字勋章的桑特斯【A.H.Saunders】。在桑特斯手中,汇丰银行迎来了它的100周年。桑特斯为它献上的厚礼,不只是汇丰的各项业务继续攀升,而且把香港迅速崛起的最大华资银行--恒生银行抓在了自己的手中,从而稳固了汇丰在香港的霸主地位。

作为华人银行的骄傲,恒生银行迅速崛起的历史曾经被人们津津乐道。

与汇丰成立时显赫的身世不同,恒生成立之初不过是汇集于港岛永乐街众多旧式银号中并不显眼的一家。其走过的道路也与汇丰迥然有别--恒生走的是一条旧式中国银号服务社会底层之路。

1933年3月3日,林炳炎、何善衡等11人挤在银号钱庄林立的永乐街一幢旧式建筑的一个小房间里,开始了恒生银行创业之旅,当时的实收资本不过区区10万港元。林炳炎、何善衡、梁植伟和盛春霖是这家银号的创始人,银号董事长由林出任,经理和副经理由何、梁分别担任。初期的业务主要是黄金买卖、汇兑及找换,走的是地道的中国传统路线,譬如仍然沿用算盘结算账目,账项仍然用毛笔书写在账簿上,并盖上银号的朱砂大印。

恒生银号创办不久,就以香港为基地将业务扩展至广州、上海等内地大城市。数年间,恒生稳步发展,业务渐上轨道。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内地各大城市殷商富户纷纷南下,有的急于把银元兑换成港币,上海、广州、汉口和香港之间的汇兑业务量因而急剧增加,早已在各地建立起业务网络的恒生银号因而生意兴隆。然而,好景不长。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恒生银号与其他同行一样,被迫暂停营业。林炳炎、何善衡等将资金调往澳门,并在那里与员工一道避居。

1945年,香港光复。林、何等人随即返回香港重整旗鼓,扩大店面规模,同时日后在恒生担任重要角色的利国伟加盟,负责处理海外黄金买卖。在战后香港经济迅速复苏、南北物资交流和汇兑等业务蓬勃发展下,恒生银号及时把握时机,再度在黄金买卖、汇兑和找换市场中大显身手。1946年,中国内战烽火再起,国民政府在内战期间大量发行金圆券、银圆券,货币大幅贬值。江浙及华南地区的殷商富户于是纷纷将手中的纸币兑换成外币、黄金。在这股抛售本国货币以求保值的汹涌浪潮中,香港金融业蓬勃发展。恒生银号有黄金及商品期货买卖高手何善衡在操盘,业务更是蒸蒸日上。

1949年2月,林炳炎去世,恒生银号改由何善衡任董事长,组成新的领导班子。1952年12月5日,恒生注册为私人有限公司,全面开展商业银行业务。

在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恒生银号的经营可谓独树一帜。它以服务民众为宗旨,面向香港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和商行,面向市民。如果说汇丰银行走的是大客户的路线,那么恒生银号的目标客户则是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何善衡不止一次地表示:“我们自始至终本着顾客第一的精神,并时刻提醒员工,不论是草根阶层,还是劳苦大众,只要他们一踏进恒生银行,便成为我们的上宾。”

当时,香港一般市民及中小厂商仍觉得汇丰等大银行高不可攀,难以接近。恒生通过一系列富有中国人情味的周到服务,拉近了银行与社会大众间的距离,在众多银行同业中确立了独特的形象,赢得了顾客,赢得了市场。

恒生的新顾客多为广东籍制衣、玩具、塑胶、五金及电子业厂商,他们希望得到银行的信贷,但他们既无公司资产负债表,也无足够的抵押品支持所申请的贷款,可是恒生对此并不介意。不少早期得到恒生资助的小公司,后来都逐渐崛起为大公司、大财团,成为香港制造业和出口贸易的骨干企业,恒生的业务也因而与它们一同成长。事情就这样相辅而相成。

1960年2月17日,恒生银号正式改组为银行。同年,先后在九龙油麻地和旺角等商业繁华区开设分行。其后,恒生积极在港九各区拓展分行网络。1962年,恒生银行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峰,总资产达3.55亿港元,存款达2.96亿港元,银行员工达400多人。恒生不仅成为香港规模最大的华资银行,而且开始挑战汇丰在香港本地零售银行业务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其强劲的竞争对手。

然而,世事难料。仅仅三年之后,恒生银行即被汇丰取得控制性股权。

随着香港经济起飞,地产市道形成第一次热潮,带动银行业迅速发展,尤其华资银行日渐壮大。然而,一些华资银行经营策略冒进,不但大量贷款给房地产业,而且积极参与投机,造成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而当时香港并未建立起有效的银行监管制度,因而银行危机迅速酝酿并蔓延。恒生银行的溃败,根源正在于华资银行过快的膨胀与扩张。

1965年,是香港华资银行危机四伏的一年。这年2月,一家深度卷入房地产交易的小银行--明德银号因流动现金短缺且无还债能力而被迫暂停营业,接着冒进有余、稳健不足的广东商业信托银行成为挤提风潮的第二个目标,其香港仔分行在2月6日突然发生大规模挤提。一时间,有关当地银行资金困难的谣言四起。惊恐万状的存户开始大量提取存款,挤提风潮迅速波及广安、道亨、远东、永隆等华资银行。发钞行汇丰和渣打银行分别宣布“无限量”支持恒生、永隆、远东、广安以及道亨等银行,港英政府宣布紧急规例并付诸实施,才使危机在10天后告一段落。

然而,3月中旬,挤提风潮再起。这次首当其冲的正是财务状况健全、服务忠诚并口碑载道、在存款和资产方面位居华资银行之首的恒生银行。等候提款的市民从中环的恒生银行总行,一直排到靠近天星小轮码头的干诺道海边。仅4月5日一天,恒生银行被提取的存款即达8000万港元之多。几天内,流失的存款超过2亿港元。面对危局,恒生银行董事局决定了三个解决办法:第一,结束恒生银行业务,进行清盘;第二,接受美国大通银行收购恒生的建议;第三,加入汇丰银行为该集团的成员。时任恒生银行副总经理的利国伟获授权与香港财政司及汇丰银行主席讨论收购事宜。

事后,利国伟回忆说:“1965年4月9日,我获得董事会的授权,到皇后大道中的汇丰银行总行去,在那里花了大半天时间。他们希望购买百分之七十六的恒生股权,而我们则只愿意卖百分之五十一。他们对恒生的估价是六千七百万港元,我们的估价则是一亿??元。我坚守自己的立场,结果按我们的条件成交,不过那时是午夜了。”一天后,汇丰以5100万港元的价格收购了恒生银行51%的股权。

苦心经营逾30年的恒生银行控制权就此断送,成为何善衡等恒生创办人毕生的憾事,何善衡为此痛哭了两个晚上。不过,他在出售当天仍亲自主持会议,并不断向员工解释,借此稳定军心。

1965年发生在香港的金融恐慌,与1866年环球金融大恐慌时的香港相比,倒闭和受影响的银行此时并不比100年前严重,但是受影响的人群和厂商之多已非同日而语。大批银行持续数月的挤兑,万千存户辛苦积攒起的储蓄丧失,以及随着清偿力混乱而导致数百家厂商破产。而一波高过一波的挤兑风潮,几乎使形势失控,整个银行系统均受到威胁。

这场金融风暴中最大的赢家自然是汇丰银行,它不仅以极低廉的价格购入最宝贵的资产和业务,而且一举消除了香港银行业中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从而奠定了汇丰在香港银行零售业中的垄断地位。

对于汇丰来说,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的确是其激情澎湃的年代。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汇丰收购了两家历史悠久的跨国银行--有利银行和中东英格兰银行,以及香港本地最具实力的华资银行--恒生银行。恒生银行控制性股权的获得,对扎根香港的汇丰来说,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多年以后,汇丰集团高层庞约翰和郑海泉在向笔者回顾汇丰一百多年的历史时,均认为汇丰发展最关键的正是这个时代。

饶余庆:香港的银行与货币,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5,201~205页。

缪炽宏:四十载政经生涯今回首--利国伟细说香港当年今日事,载:信报财经月刊,总167期,1991.2。

利国伟爵士:银行与银行家,载白莎莉,胡德品:说吧,香港,170页,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

冯邦彦:香港金融业百年,香港三联书店,2002年7月,117页。

恒生银行归于汇丰旗下后,依然保持独立经营,业务继续快速发展,1972年在香港上市。1973年,恒生盈利达7100万港元,至1981年更增至5.75亿港元,8年增长了8倍,成为香港仅次于汇丰的最大商业银行。恒生的名字,更因其在1969年编制的“恒生指数”而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5 沙雅:商人银行获多利的成立

接任桑德斯成为汇丰大班的,是沙雅。在他担任大班的几年时间内,汇丰的业务保持原有惯性继续发展,盈利持续增长【见表5-1】。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股市红火的大背景下,汇丰的商人银行--获多利的诞生。

在沙雅于1972年接任汇丰大班一职时,香港股票市场正在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高潮。国际大的形势方面,年初尼克松访华,多年来磕磕绊绊的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国际格局为之一变;香港本地方面,港岛通向九龙的红磡海底隧道正式通车,港岛与隔海相望的九龙连为一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香港内外,利好消息频传,股市热火朝天。大批企业乘机上市,更使气氛炽烈。诚如《星岛日报》于1972年11月18日刊登的一篇名为《最佳“掘金”工具》的文章所说:“最近香港股市的狂热,当真已发展到令人震惊的地步了。”

事实上,股市的升浪,早在1968年下半年即已初露端倪,1969年股市开始热浪滚滚,股价节节攀升。股票市场迎来“百家争鸣”的新时代:除原由英资或英国人把持的香港证券交易所之外,用粤语进行交易的远东证券交易所于1969年12月17日开业。随着股市的继续畅旺,1971年3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正式投入服务。证券交易所“三足鼎立”还不到一年,1972年1月5日,九龙证券交易所又宣布开业。

“四龙戏珠”局面的形成,加上股市涨势如潮,上市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股票市场的开放与成长,使商人银行获得大好的发展良机。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如企业上市、资产对冲、基金管理、并购融资、债券发行及股票报销业务的金融机构--商人银行【merchant bank】开始大行其道。

1970年,英国商人银行富林明公司【Robert Fleming &Co.,Ltd.】与怡和集团合资,创办了香港市场上的第一家商人银行--怡富有限公司。怡富创办后业务发展迅速,在收购合并领域异常活跃。1972年协助置地公司吞并牛奶公司,上演了一出置地公司收购牛奶公司的“置牛大战”,更是香港证券史上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

1971年,英国商人银行施罗德与渣打银行、嘉道理家族合资创办宝源投资有限公司。它在1972年1月设立的宝源信托基金,成为第一家在香港管理而投资全球各地的基金。

就像当年在香港成立零售银行展开经营的是一批总行在外地的银行一样,最先在香港成立的合资商人银行,其背后也总是有一家总部在香港之外的英国公司。

1972年,汇丰银行创办的获多利有限公司开始崭露头角。一年多以后,获多利迁往当时香港乃至亚洲最高的建筑物--康乐大厦【即现在的怡和大厦】,正式作为汇丰银行的一家全资附属公司独立运作,主要经营证券包销、企业顾问、企业管理及收购合并、金融投资,以及中长期贷款等业务。

同类推荐
  • 创造性思维案例选编

    创造性思维案例选编

    本书共分三篇,介绍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企业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在产品与技术开发、企业经营战略与市场策略、组织制度与管理方法方面取得成功。
  • 领导别让不会讲话害了你

    领导别让不会讲话害了你

    领导讲话贯穿于领导的工作和生活中。领导讲话水平是领导水平的重要体现。不管是哪一个行业或哪一个层级的领导,都是一个群体或团体行动的筹划者、指挥者、领路人和代言人。他们不论是下决策、做指示、安排工作、部署任务,还是发动群众、教育群众,都需要通过讲话来完成。换句话说,要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必须具备较高的讲话水平。领导立权立威的过程其实也是立言立行的过程。讲话作为领导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可以说是考验领导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也是评价领导能力的一把标尺。
  • 民营企业成长与治理机制创新

    民营企业成长与治理机制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沿海对外开放重要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重镇,宁波凭借体制和机制的先发优势迅速发展,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兵作战到集团作战,从家族式管理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民营企业在宁波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富有竞争意识和奉献精神的优秀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是具体、生动、有形的,而推动其发展的“无形力量”是宁波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成熟与升华的经营理念。可以说,宁波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既是企业经营理念形成与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甬商精神实践与升华的过程。
  • 绝对执行

    绝对执行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介绍了战略执行中的目标、文化、制度、流程、资源、控制等内容,以实战案例为辅,将提炼出的方法、步骤、技巧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能够运用所学,迅速提升执行力。
  • 总要先人一步:任正非的战略观

    总要先人一步:任正非的战略观

    华为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任正非为什么能够打造出华为这样的跨国企业?一切结果的背后都有着思想的种子。正是任正非做人、做事的一些理念,决定了他能打造出现在的华为。可以说,华为的成功不仅仅是企业战略与管理的成功,更是任正非做人、做事的理念及其价值观的成功。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做什么人,成功的基因关键在于思想。本书就是阐述任正非思想的一本书,它弱化了管理,强化了思想的重要性,以大众化阅读的风格,娓娓而谈的方式,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可读性,无论对职场人士还是创业者,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学习意义。
热门推荐
  • 刀魔乱世

    刀魔乱世

    风家在这块大陆上早已成为一个传说,然而胡三就是风家唯一的继承人,他该怎样复兴自己的家族和拯救那些在沉睡中的族人呢?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6位医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6位医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歌唱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都市之鬼愿师

    都市之鬼愿师

    他,因为意外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一名鬼愿师,开始了新的人生旅途。这个圈子里,他只在小说里听说过,没想到有一天也可以成为圈子里的人。但是,世上有那么多意外吗?他的背后是不是还有什么阴谋?
  • 南段挽歌

    南段挽歌

    在南段,在南段,庆幸南段留若年;复仇之路,忽遇恩人;过若年,过若年,父母留阴德;万事自行做主,正所谓春树叉枝发。
  • 宸之归途

    宸之归途

    一场阴谋,去将他带到一个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三年失踪,他披荆斩棘只为重回自己的家园。五年归途,他背负起一个种族的未来。曾经的洒脱不羁的浪子,如今的持剑修罗。话不多说,且看他的传奇!!
  • 每天一个脑洞故事

    每天一个脑洞故事

    画中猫活了过来,车祸死去的妈妈变成透明人回到家里,相貌丑陋的女孩得到一张美女的皮囊...本书记载了发生在现代的奇幻故事,或治愈或诡异,持续连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Hi,我的兽神之王

    Hi,我的兽神之王

    去旅个游也能怀孕了?天杀的,哪个不要命的竟然敢这么整老娘?鬼吗?嘚瑟……,大爷的,管你是人是鬼,出来,老娘保证不打死你,躲躲藏藏数月后一朝分娩,我克,她居然产下了两只小‘猫’?神呐,她到底是谋杀了谁家的祖宗呀,居然会有如此报应,就在她表示很无奈,想拼命去挣奶粉钱喂她崽子的时候,‘美人’老板一把搂住了她的小腰,本王的孩子呢?看着在她面前现出‘原型’的大老板,她表示很想‘逃’!
  • 天地的一剑

    天地的一剑

    天下就是我的剑最快了!因为看到的人都死了!
  • 陆先生的独家甜婚

    陆先生的独家甜婚

    (超甜宠文,会员免费)未婚夫为了挽救破产的公司,将纪洛安送给了帝都最可怕的男人,原婆婆和小姑瞬间变了脸,骂她不要脸,嫌她丢人。就在她看清一切,准备反抗恶势力做回自己的时候,才发现,咦,新老公竟然是个宠妻狂魔?“老公,我肚子饿了……”瞬间,喜欢的美食摆在了眼前。“老公,我什么都没有,心里好没有安全感……”陆霆修递过来一沓文件,“媳妇儿,把这些签了。”“这是什么?”“我名下的不动产转让书。”“……”“老公,你欺负我,我要离家出走……”“呵……”陆霆修低低的笑出声,“媳妇儿,我哪舍得欺负你?”(推荐青青的旧文《神秘老公超级甜》、《大佬为我神魂颠倒》,同样的甜宠,不一样的方式,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