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12800000002

第2章 病症是我们惯用的武器

“自我”是我们最熟悉的一部分,通常我们彼此看到和互动中参与最多的就是这一部分。

“自我”是很多信念模式的集合,其中包含所有我们自己的标准。

我喜欢蓝色,所以赞美蓝色,我觉得蓝色很好看;我喜欢吃炒菜,所以向他人推荐吃炒菜,我嘲笑那些天天吃炖菜的人;我怕冷,所以早早就穿上棉衣,然后又给我儿子穿上更厚的大衣……

蓝色好看、炒菜好吃、冷……这些是我对事物及处境的一些喜好和感受评判,那么这些事物或处境是否真的如此?别人怎么看?我发现别人跟我不一样,很大的不一样,他们还反过来嘲笑我……

这世界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同样的事物及处境没有同样的评价?

其实事物及处境只是它本来的样子存在而已,而我们通过自己的标准及信念来衡量它们,赋予它们各种各样的意义和评价。

人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的模式里,这种模式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是的,请别说自己现在很痛苦,请别说不喜欢这痛苦的状态,不是,我们喜欢,我们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我们不愿意改变,我们宁愿困在里面,因为我们很熟悉这样的模式,我们愿意透过旧有熟悉模式来感受安全。

“自我”实际上是空洞和虚幻的,所以它非常害怕空虚,它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它热衷于控制而且要时时刻刻证明自己。“自我”最喜欢用病症或者痛苦,因为如此它能感受到深刻的存在感。

急性阑尾炎VS吸引关怀

小关热恋了,对方是比她高一级的师兄,一表人才,班长和学生会主席。两个人很般配,是个大家羡慕的一对儿。

只是小关原本就有点任性且做作,再加上热恋当中,经常为一些小事情发小脾气,久而久之,英俊潇洒的师兄开始疏远以及躲着她。从此她郁郁寡欢,经常不是胃痛就是头晕,总是需要往医院跑,刚开始的时候,当她不舒服时师兄还会关心她并带她去医院,但到最后不再对这种事情有反应,索性不再关心和关注她。如此经历了三五回之后她也不再闹毛病了,只是经常会找宿舍里要好的姐妹儿诉苦,并希望大家能够撮合或说服师兄。

当姐妹们说服师兄时,师兄一副无奈的样子,说她(小关)实在是太不讲理、太难缠,让人产生想逃离的感觉……

如此,少了师兄的关怀后第二月的某个夜里,小关忽然被剧烈的疼痛而惊醒,急忙被舍友送到医院,当然也通知到久违的师兄。

大家把她送到医院,经过医生的检查,没发现任何异常,但她疼痛的表情大家也不敢怀疑。虽然看似白折腾了半宿,但还好,没什么大事儿,于是大家又都回去睡觉。

患难见真情的小关好像看到了些希望,但从医院回来后师兄依然对她不理。

第二天夜里小关又一次被剧痛惊喜,外在表现一点都不假,大家急忙出动,叫上师兄再次到医院。仍然没查出任何问题,同时小关自己也表示到医院时已经不疼了。

那天大家很快撤退,就留下了小关和师兄。师兄明确表示与小关没有未来。

小关痛不欲生地哭了一天。那天晚上没有动静,而隔一天的白天发病,送到医院时只有舍友,而师兄没来。这次小关疼痛比较强烈,大汗淋淋,医生确诊为急性阑尾炎,于是决定马上做手术。

小关被抬上了手术台。这回是动真的了,舍友们赶忙把师兄叫过来守在手术室外面。

过了四十分钟,医生出来告知大家:是阑尾炎,急性,都化脓了,差一点点就穿孔了……

舍友们面面相觑,看来小关的疼痛是真的,那为什么前两次都没查出来呢?

医生认为这次的阑尾炎与前两次的疼痛没关系,是激发的,是今天刚刚发作的。

小关的急性阑尾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谁都说不清楚,因为我们经常把病症当作是外在的入侵,而不去考虑滋养其发生的环境及心情等。除了物理性原因,小关半夜剧痛和急性阑尾炎还是为了吸引她的师兄,得到师兄的关怀。

不但是热恋中的小关如此,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也常常如此。为了得到关注和关怀我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有的以夸张的行为和表情来吸引注意、有的以胆怯和弱小病态来吸引关怀;另,也有以完美出色或十恶不赦为手段的,凡是能吸引关注的,“自我”都愿意尝试。其中,病症是最管用的一种方法。小关的急性阑尾炎只是偶然被她选中的病症状态,她还可以选择急性肠炎或者其他任何一种病症。

“自我”需要被关注和被关怀。

吸引关注,当平常的方法吸引不到关怀时“自我”就会动用非正常方式——病症。而运用病症一旦成功后,“自我”会很容易上瘾,一有什么不顺心就会动用它。

孩子会以病症吸引关怀,尤其在缺乏父母关怀或者父母忙碌的家庭中更为常见。因为父母老是忙着工作而忽略孩子,这个时候孩子会用病症来吸引父母的关注,还有淘气、搞破坏、作恶、不听话、叛逆等都是吸引关注的表达方式。

我们的“自我”很聪明,很狡猾,“自我”为了达到目的,会让身体出现病症。

瘫痪,无法自立VS控制和抓紧

敏敏结婚已有十年,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只是她的心里有一些小小的委屈:老公事儿太多,太忙。老公工作日的晚上总是有很多的招待或会议,即使偶尔早点回来了,也被女儿“霸占”着,父女俩有说有笑都无法让敏敏来插嘴。一到周末,老公又回到父母那里。敏敏能够做的只有每天好几次的电话以及好几十个的短信。刚开始时,老公还会耐心地跟她说几句,说说自己在哪里,在干什么,晚上是否要回去吃饭之类,然而时间一长,再加上敏敏打电话的频率越来越高,他开始有点不耐烦,很多时候都不接她的电话,即使接了也会匆匆说两句就挂断。

敏敏有很多朋友,她向朋友哭诉自己的境遇,朋友非常“懂行”和善意地告诫她,这是男人将要有外遇的表现,他已经开始厌烦你了……

不会的,老公绝对不是那种人,他只是工作太忙,孝心太重,所以一直也顾不了我。再说了,我本应该默默地支持他,都老夫老妻了,也许真的都没什么可说的了。敏敏如此安慰着自己。

日子一直在重复着原来的轨迹。敏敏虽然一直在说服着自己,但同时她还常常感觉自己掉进了漆黑的深渊,找不到方向,找不到位置,周围充满着恐怖的气息。她害怕极了,她是一个迷路的孩子,她是一个掉进漩涡的孩子,她多么希望看到指引方向的亮点或抓到某个支点,但是什么也没有,漆黑,她抓不到任何东西。

她日渐消沉,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热衷于给老公打电话和发短信,也不再热衷于找人诉苦。家人仍然在忙碌着,没有人发现她的变化。

女儿上初中住学校了,她暗暗的高兴了一会儿,然而老公给她带回来了一个更好的消息:他要出国深造两年。

哦。敏敏看着一一将要高飞的父女俩,心里无任何的兴奋。她脑海里掠过的是隔壁小区的李杰,李杰一直在守望着老公的归来,但背后别人都窃窃词语,据说她老公在国外已经跟别人结婚了,不回来了。

敏敏摇了摇头,眼前一黑,晕倒了。老公上前扶住她,非常紧张地询问她怎么了。

敏敏还是摇头,原本想表达没事,但忽然又觉得老公这样的关怀和扶住让她很迷恋,她接着摇头,这次想表达“你别松开,你扶着我”。不过她只是摇头而已,没说出话。

在场的老公和女儿都不明白她怎么了。

过了一会儿,敏敏缓过来了。老公认为她血糖低,建议她去医院检查一下。

第二天敏敏果然来到医院查了一遍,一切正常。她仍无兴奋,本来她也并没有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病,只是在家也没什么事情,这样出来走走也挺好。

她漫步走出医院,走到不远处的草坪上,有三三俩俩的病人和家属在晒太阳,其中有一对非常吸引她,一位老太太坐在轮椅上,一位老翁在推着她慢慢地走,而且有说有笑的,一点都看不出病痛的阴影,反而让她产生羡慕。

接到老公的电话,询问她的病情并接着向她通报将要启程的日期。

敏敏又开始说服自己,没事的,老公出去深造绝对是好事,我得支持他。她顺便去商场转转,为老公挑选了几件衣服,她开始忙碌着为老公送行。

老公真的要走了。李杰也知道敏敏老公要出国,于是过来送行,顺便想拜托敏敏老公打听以下自己老公的下落。

敏敏不知大家在李杰背后的议论是否为真,总之她心里很难过。

“李杰要走了”,老公在叫敏敏,示意让她起身送李杰。

敏敏一直瘫坐在沙发上。开始时她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想要起身时,她惊恐的发现并喊道:“老公,我动不了了。”

原来,敏敏的四肢罢工了,不听她的使唤。她瘫痪了。

家里一片混乱,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敏敏被送往医院,一直也查不出任何原因。

这几天老公破天荒地地一直陪在她身边。敏敏很平静。

老公出国的日期临近,大家热议如何处理和决策。敏敏说:“你走吧,给我雇个保姆,或者给我吃几片安眠药。”说着眼泪掉了下来。

敏敏瘫痪的这段时间,老公终于慢下来全身心地照顾着敏敏。

医生找敏敏老公谈话,向他介绍一种“心因性障碍”:这种瘫痪没有器质性病变、病人对自己病症的态度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患者并不关注自身躯体功能的恢复而是想保留症状从中获取某种利益,尽管患者本人通常并未意识到症状与获益之间的内在联系,但病理心理学家认为这类患者存在无意识动机转换症状,这是由患者未觉察到的动机促成的……

医生向敏敏老公详细了解了他们家庭的情况。

然后在得到他同意之后部署了一些治疗方案:

有一天上午,老公兴高采烈地告知敏敏他下午就要登机了,并给她安排了“保姆”,然后收拾东西离开了医院。当天下午,医生过来说是要给敏敏检查身体,然后就开始脱她的衣服。敏敏心里万分焦急和愤怒,然后从床上跳了起来。她活动自如了。她冲出病房在门口撞倒在老公怀里。

原来医生通过了解后,认为敏敏是为了控制和抓紧老公,所以出现了瘫痪。所以医生首先让敏敏老公告知敏敏他要走了(只是到门外站着而已),也就是说,她的瘫痪留不住他,控制不了他,瘫痪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紧接着医生过来为其检查身体,并在没有经过她允许的前提下有点强制性地去脱她的衣服,敏敏出于羞怯和自我保护,立刻行动自如了。

心因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瘫痪或者失聪、失明等。治疗它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如敏敏的例子,以危机事件来刺激病人的自我保护机制,瞬间得到治愈;另一种是对其进行暗示。因为得心因性障碍的患者通常受暗示性较高,她表现病症就是受暗示的结果,所以对此类病人进行暗示疗法也比较有效;还有一种是领悟疗法,即让病人领悟到自己所出现的症状是因为他自身内在某种潜在冲突导致的。

东痛西痛VS愤怒和反抗

M总是小病缠身,不过没有什么大碍。

她几乎每个月都要感冒,只要给她一点点感冒的理由,如季节交替期、感冒流行期、忽然的天气变化、某天不小心吹着风、淋着雨等等,所有这些都可能成为她感冒的原由。

如果某一段时间很不凑巧,她找不到感冒的理由,那么她也会找到其他的不顺:不小心割破了手或者喉咙被鱼刺给卡住了。

总之,她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疼、牙疼、耳朵疼,实在没有疼的地方,她自己也会在自己胳膊上或者小腿、后背等处抓出血,说是痒得慌。

不管出现哪一种情况,她总是喜欢往医院跑,总是喜欢输液或者打针,为此,她或是提前下班赶去医院或是先输液再赶过来上班……

她总是愁眉苦脸,总是有众多的不满:她说她们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本该不属于她的工作,老板也强加给她,老板总是想尽办法折磨她,老是周末打电话或者扔给她一大堆做不完的工作,于是她需要没完没了的加班。

她本不喜欢客户维护工作,但老板非得让她做客户维护。当她给客户打电话时带着微笑说话,挂了电话马上又撅起嘴,开始叨叨这客户如何得不可理喻,如何得不好伺候,如何得难缠等等。

而在同事看来:她口齿伶俐,具有领导才干,领导很重视她。对她而言:往上她需要面对客户,维护公司形象,要兑现领导所承诺的一切服务;往下她得“逼迫”员工去完成超出常规的任务。用她的话说,领导什么都向客户承诺,而实际上公司内部又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只能苦了现有的大家,让大家都在极限上运作。尽管她不喜欢这么做,但也只能这么做。

随着公司发展的加快,她心口越来越重,甚至她已经明显感觉到左胸,应该是心脏的位置,有一部分被堵塞了,常常感到胸闷,如果深呼吸时注意听的话能够听到咯噔咯噔的响声。

她的办公桌上摆满小玩具和小零食。玩具们长时间得不到呵护而暗淡无光;零食却常常过期而被扔掉;她在工作之余疯狂地泡在网上,天天淘宝,天天团购。

她的垃圾桶总是满满的,比任何人的满得都快。什么鼻涕纸啊、饮料瓶啊、口香糖、自己揪下的头发、网购产品的包装盒、说明书……每天保洁过来打扫卫生时都会惊叹一下,啊,你的垃圾桶又满了。于是,慢慢地大家有时开玩笑说她是超级垃圾王。

的确,M在心里充满着不满,充满着对领导的愤怒和反抗,但她无法直接表达,只能在背后散播众多的抱怨,制造众多的垃圾,承受众多的不适。事实上,甚至她都不知道自己对现状有何等的不满,但“内在”为了把这些情绪释放而找了众多的出口。

我们一直在研究身体与心理的关系,尽管很多人尚不认可它们之间的直接关系及紧密互动。但是据我多年的观察,我觉得身心灵的关系其实非常的直观和简单。只要我们稍稍用心,稍稍放空(不要带着既定的假设及坚固的知识)就可以看懂它们直接的关系,有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互相关照的象征意义。

举例说,我年轻时非常自卑,即非常不喜欢自己。当初,我外在的表现是从来不照镜子,还有,从来都不愿意向他人说起自己的名字。记得刚工作的时候,新同事们很好奇我的名字,“花荣”,好特别啊,你姓花吗?……我讨厌极了我的名字,这什么怪名字呀,所以每次我向陌生人说完名字后赶忙解释一下:我的真名并不是这两个字,而是华荣,我姓刘。我叫刘华荣。只是小时候上户口的时候,写成花荣了,还有,我们那边,地方小,邻里之间都很熟,不习惯带姓,直呼名字好像更亲切,所以……我就这样解释了很多次。

后来我开始关注身心灵成长,开始观照和关爱自己,与自己言和。。忽然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开始喜欢了自己的名字——“花荣”,多好听啊,我是发自肺腑的喜欢。我这名字多独特,同时五行上也对我很有扶持,呵呵……总之我真的开始喜欢上了自己的名字,从此也不再解释我这名字的来历。如果大家好奇,哦,你姓花呀?我就笑笑,不再急切去解释。

现在回想,这是个非常直接的象征意义。我不喜欢我,名字在代表着我,所以我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当我喜欢自己接受自己的时候,我也开始喜欢自己的名字了。

很多器质性病变都对应着某些心理因素,其中有非常巧妙的象征意义:如关节病与观念或模式的弹性有关;肾病与两性关系相关的心理及障碍有关;子宫疾病与母亲及孩子的连接有关;皮肤病与表达有关;气喘、咽喉与束缚有关;感冒发烧等与受挫及失落有关;糖尿病与生活中的重大方面失去控制有关;上瘾行为与其受到的尊重与价值体现有关;肩膀与压力有关;背痛与财务状况有关等。当然,上述只是高概率的相关,不是绝对。

脚崴了VS拒绝行动

几年前,有次公司领导提议班举办了一次演讲比赛,目的是锻炼员工的综合素质。时间定为下一周的周二上午9点,“每个员工都必须参加,本周五17点前提交演讲主题”。

同事们炸开了锅似的,有的支持,有的不支持。

我在下边听着非常反感,大伙儿都在加班加点的忙着呢,搞什么演讲比赛啊,,用那时间还不如让大家倒休半天,恢复恢复体力呢,我不单心里嘀咕着,还坚定地站到不支持的一方,尽可能的煽风点火,希望这个比赛取消……

我反对演讲并不是真的很累,想倒休,而是我惧怕当众讲话。

我恨透了领导,我想:领导肯定是想让我出丑,他一直找我茬,就是上次我顶撞他,他一直在找机会报复我。不会,他应该不是那样……哎呦,这可咋办呢,这次死定了……

我盘算着弃权,但领导又过来强调,这次活动,每个员工都要参加。

我想找理由请假,但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或者觉得这样请假回去很没面子,太明显了,明摆着是逃跑……

我想鼓动大家一起弃权,但大家好像都默认了,都开始准备了。我无奈。

时间到了周五。过了17点。我没有交演讲主题。我假装忘了。我真忘了。

到了下一周的周一晚上,虽然我“忘”了,但心里还是惦记着,于是跑过去问前台,大家是否都交了演讲题目,前台说都交了。我晕。那就简单准备些吧,讲什么呢?有什么好讲的啊?他们都交什么题目了?好吧,那我就讲项目管理吧。晚上,我几乎没入睡,脑子里反复演练着稿子。

第二天我到公司后,与同事结伴去洗手间,在路上不小心崴了脚,并倒下了。我想再次起来的时候发现脚踝剧烈的疼痛,当场就出现了大大的肿块。同事们纷纷跑过来扶住我,领导也过来了,看了看,安排同事带我去医院,准我休息两天。之后领导带着大家去准备开始演讲比赛。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像脚都不疼了。

拒绝行动、执行或者拖延等,很多时候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以及心中充满焦虑和恐惧的表现,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发现自己内在的这些不安,即使发现了也不愿意承认,于是我们就会开始找借口或者搞破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拖延和拒绝行动合理化,从而好让自己安心。合理化是我们拒绝行动和拖延的最好安慰剂,而病症又是最好、最合理的选择。不可思议吧?

我曾有个领导,非常喜欢承诺,每当与客户洽谈项目时,即使客户无任何要求,他也会主动向客户做出承诺,就以项目周期来举例,本来需要三天的事情,他为了表达其敬业和能干,非得承诺为两天,同时为了表达其认真和真实,他甚至承诺到几点几分,然而,在他手下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他几乎都不会按时交工。就以我的经历为例,虽然我早早地提交了成果,但他不会第一时间审核,总是等到最后一刻,每当我提示他某某文件是否已发给客户了……他才会当场开始审核,并指出一大堆问题,让我回去改。显然这个时候,按照他原本的承诺提交成果已经不可能了。

每次拖延,他总说这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说宁愿拖后也不能影响质量。然后,久而久之,我了解了他的习惯,有时他虽然指出众多毛病,我们尽管口头答应着,其实都不用真的去修改,只要放一放,“发酵”一下,拖几天再让他来审核,同样的内容,他也会表达出满意,并随即发给客户。

这位领导的模式是,一次性成型的内容一定不行,按时交出去的内容一定有欠缺,于是他就非得拖过承诺期,然后才非常有成就感地把成果发出去。他在自己的模式里美滋滋的,殊不知自己内心是何等的盲目和不自信。

拒绝行动或者拖延在人群当中普遍存在,而且普遍到都不认为是问题。我们生活当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借口、突发事件、激发病症,这些都是对拖延和拒绝行动的合理解释,我们总是很无奈很无辜地阐述着自己的遭遇,是老天不让我顺利完成,按时完成,继续前进……多么好的理由啊,老天,是外在客观的障碍,“我”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我”保留了完美的形象,也赢得了同情。

我们拖延和拒绝行动的内在原因可归类为以下三种:

一是,我们内在对自己持有完美的期待,于是“我”非常害怕“我”行动后遭到失败、做的不好、有瑕疵、有异议、遭批评。“害怕失败”的心理在作祟;

二是,我们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美国心理学者Homer曾指出一种害怕成功的心理,这种心理在女性当中更多的存。她们在潜意识中往往担心成功会为自己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是,我们内在认为,迅速行动是轻率、无城府、不够用心或者懦弱的表现,所以需要拖延。

于是想来想去,即刻行动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我”没把握,“我”不敢冒这个险。好吧,能拖延就拖延,能拒绝就拒绝,但没有理由不成啊,这本身就对我有负面影响,那怎么办?抓住病症,这是最保险、最有效,甚至还可以获利的理由。

面对拖延,我们虽然有时也会产生自责和反感,但是比起直面自我背后的恐惧、脆弱、焦虑好受很多。

拖延和拒绝根深蒂固且非常普遍地存在着,让我们用心检索一下:总是不断遭遇病症和不顺,我们到底在拒绝和拖延着什么呢?!

四肢僵硬VS防御、戒备

曾经,我每当听到电话声音就会浑身不自在。尤其害怕自己工位上的电话响起。

除了电话声,我还非常害怕工作会议、项目会议,只要是牵扯到需要我做汇报的事情,我都害怕。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看到领导就害怕,心扑通扑通地狂跳,有时不会说话,有时都不知道如何挪步,每每这种情况下他四肢僵硬,连脸上肌肉也会痉挛。

有时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因为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所以我们会担心做错,担心失去工作,这些都属正常。

但是我已经工作了好几年,已经是行业内的老手,经过我处理的事情和方案一直得到认可和赞赏,只是我那种心跳的感觉和四肢发僵的毛病仍然在跟随着我。只是形式上稍有改变。

现在我并不是看到领导而害怕,而是如果领导或客户问起我工作的事情,我会心生愤怒。然后就脸部表情会不自然,四肢发僵。坐在我旁边的同事有时很不理解我这种表现,她不知道我为什么如此愤怒和反应,我自己也很不解。为什么呢?

电话响起、领导说起、客户问起,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我每次都会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也能感觉到自己脸部表情的僵硬。

等我静下心来,无任何评判的看着自己内在活动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模式:

原来每当领导或客户向我问起工作的时候,我内在首先进入一种防御状态,我会认为,领导和客户是过来发难的,是过来挑毛病的,于是我就开始愤怒,开始发抖;对电话的感觉也是如此,只要电话响起,我就会认为这是客户或有谁在找我问责呢……

由于这样先入为主的假设,也就成形了后来模式化的反应。

我继续关注着自己的内在状况:我发现自己内在有很多假设的、虚幻的恐惧,我发现自己希望受人欢迎,希望完美无缺,希望事事顺心,希望一切在把握当中。由于持有这些希望,自己内心充满着恐惧和担心,担心事情发生意外、担心出现掌握以外的事情,担心受到指责,担心让人失望。

我们这样担心着,同时也万分地排斥着,所以就产生一些僵硬状况。这是自我幻想或者头脑的想象所产生的消极防御。这个与我们本性具来的自我保护功能不同:我们本性具有的自我保护功能并不假设危机状况,它不会思前顾后,它只是当下反应,这是一种积极、自然、放松状态下的保护和防御;而我们头脑中的恐惧所产生的保护和防御不是当下的,很多时候是先入为主的,思前顾后的,消极、人为、僵硬的戒备。

我一直静静地看着内在的行动,也积极采取措施:首先我告知自己很安全,自己工作已经很出色,即便存在一些不足,那也是正常的;每个人的喜好是不一样的,我就喜欢红色,却遇到了喜欢白色的客户或领导,他们会说我做得这个风格不好,难道真的不好吗?未必,只是他们的喜好不一样而已。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应对,无论我是坚持还是放弃己见,那都与我的本质无关,我不再拿这些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有价值的“、”能干的“……我的愤怒好像少些了。。

后来,有一次我随朋友去参加了一次太极拳的课。

第一堂课,老师介绍说:太极就是修心,通过对身体的观照来觉察身心的互动。很多病症都是身体的僵硬和心理的防御所引起的。而身体的僵硬其实就由心理的防御所导致。现在的人都不懂得如何放松了。

你信吗?我们不会放松。如此简单的事情。

是的,放松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简单。想要放松,必须心无挂碍。如果心里有很多紧张和焦虑,顾虑和期待,那么我们的身体必定是僵硬的。放松是一种自然状态,并不是努力学会的技巧。放松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质。

老师接着介绍说:“你不可能获取放松,你不可能主动达到放松。放松是一种发生,当它发生并遍布于我们身体时被我们觉知为“放松”,它是一种心的品质,是心的气息。我们通过练太极试图达到这样的品质。当然,只是试图,至于是否能达成,这个全在于你们的悟。太极拳的精髓是无为,而太极拳运动是十分主动的。随着太极运动,我们会慢慢忘掉身体,而成为运动本身……”

我听得入迷,这是太极拳还是心理课程?哦,不对,我又在主动分析了,实际上它们虽然看似是两种东西,但殊途同归,指的是一个东西。我从此喜欢上了太极拳。

紧张、发僵都是心理防御的身体反应,还有模式化的动作、表情以及情绪等,进而就是各种各样的病症。

原来我们不会放松的是心,一味去放松身体只是自欺欺人。我们的心有太多的束缚、挂念、欲求,由此产生过多的焦虑、防御、失落,所有这些又都凝结在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

心无挂碍,活在当下,届时“松”自然绽放,届时我们是最有力量的。

听力有问题VS不想听你唠叨

任何强制性、机械式的重复都会影响对应感官器官对这种“刺激”的敏感度,要么敏感度下降、要么产生某种应对模式。

强强的妈妈非常强悍,她会一天到晚说个不停,因为强强和爸爸总是让她操心:

强强,作业写完了才能玩啊;吃饭之前要洗手;睡觉之前要刷牙;把鞋放好;吃饭不能太急;不要挑食;坐姿要正,男孩子要像男子汉……老公你得帮我做饭;今晚你得洗碗;明天你去接儿子;你炒的菜太咸了;开车要慢点;隔壁的小琴他们又买房子了;老刘出国旅游了……

忽然有一天,爷俩被强妈的尖叫声“惊醒”,强妈正掐着腰,怒目横眉地看着他们俩,并大声训斥着:“难道你们没听见我在叫你们吗?”

爷俩面面相觑。什么时候叫我们了?没有啊,我们真的没听见……

从此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强妈的抱怨也越来越多。随着事态越来越严重,强强一家人都觉得不妥,爷俩拍着胸脯说他们真的没听见强妈在说什么?

难道是听力出了问题?爷俩同时质疑?这也太离谱了。

去医院检查,听力正常。平时在公司以及在学校,爷俩的听力也没觉得不对。只是在家的时候总是发生“听不见”的事情。

一家人都很无奈,甚至怀疑居住的房子是否存在风水问题。

其实,问题确实出在这屋子里,但并不是因为其风水的问题,而是这屋子里有人太唠叨了。使得爷俩听力“疲劳”了。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意指当人们接受过于频繁、重复、单调以及过强的刺激时,出现不耐烦、忽视以及反抗等行为或心理反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 捐钱,还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

强强爷俩同时发生听力问题实属罕见,但却真实。强强爷俩的情况,我也观察到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迹象:

儿子太好动,总是喜欢往外跑,总是想着去找小朋友玩。由于外界的潜在危险太大,需要看车,需要防范不怀好意的陌生人,还要注意玩耍当中的安全性等等,所以每次他出去玩我都会叮咛很多,起初他会认真地听;后来,还没等我说完就嗯嗯嗯的,已经跑远;到最后,连嗯都没有,他说他的(交代自己去哪儿玩什么之类),边说边跑……甚至有时我们压根都没允许他出去,他都会跑出去,喊他都不听,需要追出去,提高嗓门才会引起他的注意和回应。

此类看似听力的问题,实际上是听力器官——耳朵对唠叨的疲劳。实则是被唠叨者在心里对唠叨的厌倦和反抗。轻度的“左耳进右耳出”是感官层面的麻木。古人云:“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而重度的“选择性失聪”是心理层面对“唠叨”筑起了防线,以漠视来表达自己的反抗,即使听到了也不会扑捉。

女性总是爱唠叨,尤其对自己的孩子及老公。她们巴不得通过自己的唠叨,把孩子和老公改造成完美和无可挑剔的超人,而实际上强制性、机械式的唠叨往往适得其反,常常从忠告到噪音甚至都成为“静音”。

长期唠叨,致使被唠叨者在身体上出现听力麻木或罢工现象,甚至还会危害心情,使得被唠叨者不愿意回家或者尽可能不回家等。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家坦娅·沙特朗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对孩子房间的卫生状况总是喋喋不休,唠叨个不停,孩子可能会反其道而行之,甚至想钻进猪窝里。

唠叨,它是外在的刺激,它是否起到如愿以偿的作用,它到底起到何种作用却取决于被唠叨者内在感受和态度。过度的唠叨常常适得其反。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是唠叨者或者被唠叨者,抑或两者都是。然而是否曾觉察过自己和对方的内在活动呢?我们有多少次是与对方发生了真正的沟通呢?尤其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家人。

沟通是一种艺术,是一门科学。请大家觉知和放下自动习惯性以及自我为中心的唠叨,从而让家成为真正成长、学习和爱的港湾,而不是控制、反抗和逃离的战场。

顽固手癣VS自我惩罚

曾经有一个人,因为得了“顽固”的手癣而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但一直没被治愈。

所谓“顽固”并不是医学鉴定的不可治,实际上这个手癣到医院检查都未曾查出过任何异常,每次医生都会说“没关系,用点药就好了”。然而它没好过,它总是反反复复。

手癣的反复让这个人“麻木”,她知道它过一段时间又会好起来,尽管每次它出现时让她痒得很难受。

手癣一直伴随着她,当它发作的时候手心上不断出现小小的水泡,痒的她忍不住去使劲挠,挠得出血破裂,然后那个裂痕很长时间不愈合,周围还不断的剥皮。满手心发红发紫的的裂纹和偶尔裸露的皮层下面的嫩肉,让看到的人常常为她揪心,甚至有一次,她一个朋友在她旁边悄悄的哭起来,问其原因,答“我看你的手,心疼”。

…….

有一次这个人去超市买东西出来时遇到了一个在超市偷东西而被抓的小孩子。小孩子正低头哭着,保安正在询问他家长的电话并跟他说处罚的事情。

这个人在旁边看着,手上的痒痒好像愈加难耐,她使劲挠着,同时她似乎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记忆当中自己跟这个小孩子差不多大,她也偷了东西,但并没被指认,她很庆幸。

每每想起这个事情她都会很内疚,心如刀割般地剧痛。她想弥补,但如何弥补呢?她觉得无论如何弥补都于事无助了,能弥补的只是价码,但自己所作出的这种行为,如何弥补呢?“我就是坏蛋”。

从此她内心深处一直藏着这个“坏蛋”,她无法原谅自己会有如此的一面,她觉得坏蛋就该受惩罚。

她看着这哭泣的孩子有点羡慕,如果自己当初被指认了、被惩罚了,是否心里好受些呢……

但,不行啊,我自己都不能接受如此不光彩的事情,更如何让别人接受这般丑陋的自己呢?

不行。于是她又庆幸。她想“我宁愿死了也不能被指认,不能被人说成自己是小偷”。

可是,那件事……,它一直没过去。

自古以来“偷窃”是被人唾骂的行当,我们内心对此万般的不容,小偷一旦被发现就会遭遇“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下场。它不被我们的社会接受,不被我们的道德意识接受。

说起偷,着实让我内疚和自责过。上面那个得了顽固手癣的那个人就是我。

曾经我是“小偷”,偷拿了同学的练习册,惊慌当中好像露出了马脚,同学和老师看似有些察觉,但又无法确定。

老师跟我谈话:“看一个人,要看她的明天,不看她的昨天。犯错误不可怕,知错改错还是好孩子。”

我始终没有承认自己拿了那本练习册,但心里一直坚信着老师在看我的明天,而不计较我的昨天。

于是,我发誓要做一个好人,不再犯错。我一直努力着。

当年一群孩子们都住在学校,时常发生丢东西的事情,而那次偷窃后,我总觉得一丢东西大家都在看我似的,我心里有深深的不安。

当年班里有个很成熟的同学,是从高年级转到我们班的,她非常有心计地对我说:“我们村子有个算命的人,看得非常准,丢了东西大家都会找他,他能指出是谁偷的……”

她看着我,估计是想看到我脸上的慌乱和躲闪吧。

然而,我何尝不希望有这样的神仙啊,我多么渴望洗脱,“这次不是我,真的不是我。”

……

“偷”在我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伤痛,以至于我从那时起手上长癣。而有意思的是,当我离开了家乡去远方求学以及工作后手癣好像好了,但后来发现我的手癣并没好,每次回老家,我手上的癣就会犯,哪怕是回家只住一宿。妈说:“这不对啊,你本就是吃这里的水长大的,怎么每次回家都这样呢。”有很多疑问,我自己也不知道,如此过了将近二十年。我手上的癣一直在伴随,每次回家时它会如约而至,成为了我每次回家的印记。

近几年,随着自我观察的深入,我偶然意识到手上的癣与偷窃的关联,我鼓足勇气去承认自己的过错、去忏悔,之后我的手癣好像真的好了。至此已经过了三年,期间我回过很多次的老家,但我那顽固的手癣没有再犯过。以至于家里人偶尔会问起“诶,你的手癣没犯啊…..”

现在我已非常确定,我的手癣与我的不接受自己直接关联。我曾经如此迫切地想逃离那个犯错误的地方,想丢掉那个丑陋的自己,然而她一直在那里,每当我回家时“她”都会跑过来抓住我,用自我惩罚来表达自己的内疚。

是的,我看到了,我鼓足勇气拥抱了她。我不是受害者,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一直在试图通过内疚和自我惩罚降低罪恶感。然而我通过自己的经历发现:内疚和自我惩罚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内疚和惩罚一般是在“自我”的层面,“自我”希望打造完美的形象,它没有勇气去接受自己丑陋的一面,所以把那些丑陋的自己割裂在一旁,对其进行惩罚,“完美”的自己在一旁非常无奈地表达着内疚,从而找回内心的平衡。

的确,内疚和自我惩罚可以降低罪恶感。

研究显示疼痛减少内疚。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布洛克·巴斯蒂安博士和其心理学院的同事进行过这样的实验:实验将62个志愿者分成三个小组,并要求其中两组人用笔写下他们曾经拒绝或刻意疏远某个人的一段经历。第三组人则随便写一些日常的活动。之后,志愿者们填写一套标准的心理学量表,其中包括对内疚的测量。接下来,一些人要把他们的手浸到一个冰桶中,并且坚持得越久越好;另外一些人则把手放到一桶温水中。经过冰水考验之后,实验者让他们评估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同时再次测量了他们的内疚感。

结果发现,写下拒绝某人经历的人把手放在冰桶里的时间比记录日常活动的人更长,他们报告的疼痛程度也更高。更让人惊讶的是,那些把手放在冰桶里的人感受到内疚只有放在温水里的人的一半。

内疚和自我惩罚有助于“自我”的心理平衡,同时内疚感这种特殊情感的存在对人际关系的维持和改善是有益的。它能驱使人们采取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来修补受损害的社会关系。

尽管,疼痛、病症或者自我惩罚可以缓解内疚,但它不是最好的。实际上,如果我们有勇气,去直接面对事情发生的现场及细节,那么那才是最有效、彻底的解脱方法,这不单是对当事者表达歉意,作出补偿,更重要的是去接受犯错误的自己。如此我们才可以完整且健康的继续前进。

同类推荐
  • 女性吃什么才漂亮

    女性吃什么才漂亮

    大多数女性都喜欢吃零食,特别是少女,对洋快餐、休闲食品、油炸食品、强化食品、罐头食品、各类饮料等非常喜欢,而这类食品极容易影响到女性的健康与美丽,因此,必须适当控制这类食品,克服吃零食的习惯。
  • 感冒——轻松应对

    感冒——轻松应对

    本书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对感冒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分型、预防治疗、感冒后的各种康复调理方式,以及对不同人群感冒的预防和治疗做了论述。
  • 男性健康全书

    男性健康全书

    有一样东西,拥有它的时候,也许感觉不到它的珍贵,体会不到它的重要,但失去它的时候,你会发现丢掉它是多么愚蠢,没有它是多么不便,又多么渴望能重新拥有,这就是健康。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财富第一是健康,第二才是财产。”健康是人生的本钱,如果一个人不健康,纵然有天大的雄心壮志,也很难实现自己的抱负。只有拥有健康,我们才能拥有一切,才能享受劳动、学习和生活的种种情趣。
  • 男性生殖与健康365问

    男性生殖与健康365问

    本书由武警部队人口与计划生育宣教培训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以问答形式介绍了男性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全书共8章365题,包括男性生殖健康概述,男性生殖器官与性生理、性心理、性健康,男性性功能障碍、生殖器官疾病、性传播疾病防治,以及男性节育与优育等知识。内容通俗懂,阐述言简意赅,是一本融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医学科普读物,适于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基层卫生人员、部队官兵和广大男性读者阅读参考。
  • 糖尿病食疗菜谱

    糖尿病食疗菜谱

    《糖尿病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糖尿病患者的食疗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糖尿病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热门推荐
  • 天梯界

    天梯界

    自鸿蒙初始,天下分之有三,以海相隔,百年间踏足异域者不过数人。有五国立于中州之上,宗门林立,交战数百年之久,未分胜负。庆帝得幸于天,灭四国,改国号大唐,年号开元。立国之始,造天梯连神界,登之可为仙。开元六年,庆帝登天梯,不知其踪。其后四百年间登梯者无数,无一成者。皇室血脉凋零,太子五岁继位,改国号宣武。宣武二年六月,堰河突现异兽夫诸,洪灾遍及,死伤无数。有卦者云,此象大凶。同年八月初四,有宗门寻衅晋州司马,忍之,未料三日之后晋州司马惨遭灭门。有传言仅剩一五岁小儿。宣武二年腊月,帝行禅让之事。其兄推辞再三,终得皇位。兄念其年幼,置其皇宫之中,可行天子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火遍娱乐圈

    火遍娱乐圈

    2018年,一个活了20多年的小宅男,眼睛一闭再睁重生了,成了2012年的一个明星。抄小说,编歌曲,写剧本,搞综艺,拍电影,做主播,玩电竞,办公司,签艺人,传绯闻,泡妹子,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不对,拿错本子了,我是要火遍全世界的男人。(企鹅群:822951012)幼苗求养,新书不易;虽已签约,仍在努力。为求上架,更新稳定;码字艰辛,说给谁听。收藏推荐,看官手里;欲求不得,无能为力。只望成绩,不求金银;之后如何,大家来评。
  • 绝代风华:逆世废材五小姐

    绝代风华:逆世废材五小姐

    千年难遇的一次日全食居然被自己碰见了,碰见就算了嘛,还被黑白无常勾错了魂,该死的阎王老头!做错事情你还有理了。二话不说就把我踢进往生池,穿越到一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冷若汐身上。该死的!原主居然是个废材,还是个陨落了的废材,太过分了!!!你好歹也给我个好一点是身体嘛。吃的差,穿的差,还经常被女婢欺负,比奴才过的还差!我冷若汐不会就这样认命的,别人希望我过的不好,我偏偏就要活的比谁都好。“魔域,鬼蜮,圣域,我冷若汐都会一步一步的爬上去”“我命由我不由天,重生一次,我将会更加珍惜我的这条命,我绝不会甘于平庸,这一世,我将会凌驾于九霄之上,睥睨天下”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实力才是王者
  • 圣皇尊后

    圣皇尊后

    蓝色妖姬爱上紫罗兰的作品,大力推荐《圣皇尊后》,
  • 精灵之天降大任

    精灵之天降大任

    【新书《从卡吉镇走出的训练家》已发布,求支持!】云宁一觉醒来,发现回到了过去。与原先的世界不同的是,这个世界多了一种名为“精灵”的生物。正是由于这些生物的存在,这个世界和云宁的前世世界完全不同,刘李赵朱四大家族轮流统治,多年前,建立精灵联盟。但是世家对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依旧没有消退,反而愈发强大。如果联盟是一家公司的话,世家就是股东,联盟主席就是CEO。世家子弟可以学到最好的精灵培育方案,可以让自己的精灵吃能量方块成长,而平民的子弟甚至无法成为训练家。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云宁学会了能量方块的制作方法,从此走上训练家的道路。然而,云宁却发现一切都没有那么简单。……书友群729872669
  • 修真之没有高手

    修真之没有高手

    杨枫巧合穿越到修真界,成为默默无名的一员,机缘巧合下拜师学艺得到修炼功夫,抽烟,打牌,放火,群仙砍架,造假钱,在修真界带动一波又一波娱乐热潮!修真缥缈,岁月如梭;看主角是如何踏入天道之途,最终成为巅峰强者。
  • 灵破四方

    灵破四方

    世间大乱,神域,魔域,冥域,人域纷纷卷入其中,一缕神之余光进入少年的眼中,从此他的命运就和这场动乱紧密相联,欲知后事,请观看灵破四方
  • 霸道总裁,萌妻宠宠爱

    霸道总裁,萌妻宠宠爱

    她和闺蜜逛街,在吃饭时和闺蜜聊起了关于他的八卦,把喝在嘴里的咖啡全吐在了他的衣服上......她和闺蜜开始整蛊男主......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发生了......
  • 和幸福捉迷藏

    和幸福捉迷藏

    包容了大悲大喜的感动、关爱呵护的温暖、昂扬向上的感奋、回味无穷的哲思、人性力度的张扬、文清字丽的愉悦;在内容走向上更加关注人心智的成长,关注人精神的慰藉,关注人价值的实现。阅读《文苑精品书系:和幸福捉迷藏》,不仅会使你超越生命的长度、拓展心灵的宽度、增加灵魂的深度,而且会使你发现,蓓蕾初成、芙蕖临波、秋英染金、梅映雪香,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场花季;红光暖尘、日影横江、风驰萧萧、雨洗新色,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幅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