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34000000005

第5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1)

周先生此文实际上是围绕亚氏《尼各马可伦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学说做一综述。先生以“天生人成”这一简洁形象的词组,概括了亚氏伦理学的道德来源说。随即直入道德目的--幸福的阐述。先生指出,与柏拉图不同,亚氏将幸福置于尘世,人人可欲,人人可得,它要求人的实践理性,从事循善的活动。先生随之分析了人的循善活动的基础,归纳出天性、理性和习惯三层次,并解释了三层次各自的功能。

在分析亚氏的中庸学说时,先生提出亚里士多德已涉及了自由意志问题。因为个人行为是否合乎中道,是个人意志选择的结果。在先生看来,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学说并非真正中庸,因为他把奴隶排除在道德之外。在奴隶之外才有尊严与自豪,而奴隶是要“取媚于人”的。求中道的要旨在求公正,城邦生活赖于公正的规范,这是善的生活的保证。先生特别提出亚氏所论公正的两种形态,“自然公正”与“习俗公正”。我们应注意到前者是自然法所要求的基本人权的基础。而亚氏自己又以三种人的三种道德抹杀了自然公正。这是他的自相矛盾之处。先生在2001年为廖申白新译《尼各马可伦理学》作序,近一步指明,西方人的博爱思想是从亚氏“友爱”概念上逐渐扩大而来的。此点亦请读者诸君注意。

--赵越胜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古代最大的思想家”,代表奴隶主中等阶层的利益,为奴隶制提出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伦理学体系。本文拟就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的特点作一些初步的介绍和分析。

道德来源论--天生人成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第一个特点是:从经验与现实社会,去探索道德的根源。他认为,道德虽有赖于天性或自然,但更有赖于人为或习惯。

在亚里士多德以前,柏拉图虽然提到道德的结果,可能有幸福,但他认为人生的目的,道德的目的,是在响应超越的理念世界中的“善的范型”的号召或神秘经验的启示,即从自我的探险中去找道德的基础,也即为道德而道德。所以幸福是间接的,它寄存于超越世界,是人类难于达到的东西。亚里士多德同这种看法相反,他在《伦理学》【按,指《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以下仿此】一书中,认为善就是一切事物所志在追求的东西。人生和道德的最后目的就是求幸福,除幸福外别无其他目的。幸福就是最高的善。这个善,这个幸福,存在于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可以得到。它是欲望的对象,并不是神秘经验的对象。因此,人们大可不必像柏拉图那样,先去证明有一超越的理念世界,而后证明人的至善与幸福在其中。伦理学也并不在于力求说明有无这种幸福的存在,而在于探讨这幸福或至善的根源和性质,及达到这目的的手段。由于幸福就是德行的活动,或者说,德行的活动就是幸福。所以能说明幸福或至善的根源和性质,即可说明道德的根源和性质,反之,亦然。

然则幸福和至善的根源与性质是什么?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或至善的性质,取决于人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发挥,必须有三方面的基础:【1】天性或自然,【2】习惯,【3】理性。三者缺一,都不可。其中天性与理性,是人本身具有的力量;即功能之所在。但这功能如得发挥,还必须有习惯为助,即必须表现其活动于环境中。这是内外兼顾的道德学说,也是折中当时奴隶主民主派思想家所主张的“道德法律成于制约或习惯”和奴隶主贵族派所主张的“道德法律成于自然或神造”的理论【后人称这两派人的理论对立,为Nature与Convention的对立】。

亚里士多德站在奴隶主中间阶层的立场,有意调和矛盾,所以经过他的解释,以前贵族派所说的天性或自然,民主派所说的习惯或制约,其原意都有所变更。

现在,且看他的解释。

他在解释天性时,是采用了生物学原理的。他用种子的胚芽来比喻天性,认为这是人性中的潜能。这种潜能,与人的现实存在是不能分离的。即内在的而非超越的。这种天性,并不需要假设一个普遍的、永存的天性来作基础。它自身不但必须存于现实世界中,而且还强有力地要求发展,即从潜能变为现实性。这就是行为的根据,也即道德与幸福的原始根据。

他所谓的天性,具体地说,即指人的植物性与动物性;表现在道德生活中,即指人的情感欲望。他认为任何一个人,都具有动物性与植物性。例如,植物性是以滋养与生长来表示。这个特点,植物有,人也有。人吃饭,就是这情形。例如动物性,以感觉欲望来表示;有器官,就有这功能。这情形,动物有,人也有。

然而人的心灵,毕竟与动植物有所不同。人的心灵是发展的,虽具有植物性动物性,但不停留在这种性质上。他还有思想,有理想。所以,人的真正功能,是以理性为特色。这是人类最高的发展。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潜能。

由此可见人的心灵,本有两部分,一是非理性的部分,一是理性的部分。理性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能统率非理性部分。所以,理性也是道德成立的重要基础。无理性,绝不能成道德。

但是,人仅恃天性与理性二者还不够。因为它还未真正走到实际世界。这只是人类自身功能的两种形式。要使这形式变为现实,即真正成为道德,还必须走到实际世界【即外在环境】中,经过不断努力,造成习惯,使之巩固下来,然后道德生活才能成立。当然,理性对于习惯的造成,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但是,习惯自身也有独立的、重要的意义。他说:

人变成善良人,有人说是由于天性,有人说是由于习惯,有人说是由于教育。天性的惠赐,显然非我们人力可左右,只有那些极幸运的人才能得此神赐。至于教育与理性,亦恐非对于人人皆有效。学者唯有首先培养良好习惯,使爱憎都能得当。好似一块土地,力求保养以便种植。

亚里士多德这样看重习惯,是因为他相信道德的基础并不全在个人主观努力上。尤其是一般人的道德生活更需要外在的福利为助

,因为一般人往往容易为感情支配而不接受理性的指导,所以须用强力加以逼迫,甚至动以刑罚,使之造成习惯,然后才易于为善,才可以维持一种持久的道德生活。这样,对于习惯的重视,就是对于社会的一种客观规则的重视,在他看来,道德与法律,其来源相同,作用也相同。所不同者,一在个人,一在国家或社会;但二者既然一致,可见道德上的个人,也不能作孤立的个人,而是社会中一分子的个人。这个人,无处不与社会中其他人发生关系。他的善恶,也只能从社会观点去看。这样,习惯也是道德的重要基础。

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论证了习惯对于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希腊“伦理”一词,原与“习惯”同义;这说明道德一开始就与“自然”不同。它并非自然生长的结果,即非人的天赋。因为道德若是“自然”的结果,它就不能凭习惯可加改变。例如一块石头,有下坠之自然本性,我们虽把它向上抛千万次,也不能凭习惯而使它自动上升。但是,道德却可凭习惯逐渐形成或使之完善。【二】道德与五官感觉不同。后者是先凭借感觉器官,然后发生感觉。感官并非感觉活动的结果,而是其原因。至于道德则不然。道德是先有一连串实践,然后成其为道德。例如人要变得公正,则必须先习作公正的事;人要勇敢,必须先习作勇敢;一国立法者要想国人因习惯影响而成善良人民,必须特别重视教育、法律。【三】行为好坏,有赖人们行动的方法。有些人,因种种原因变为坏人,但如学习得当,也可变好;反之,亦然。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相同的行为,产生相同的品性。人,必须慎重处理他们的行为,甚至从幼年就应该开始这样做。因为,只有在幼年时,具备了一些良善的习惯,然后他在变为成人时,才能有好的行为。

亚里士多德这种“道德出于天性、成于习惯”的理论,特别重视的是后天的训练,即人与实际世界相接触的关系。他在这里,相信道德是和技术一样,任何人只要愿意学习或练习,都可具有,这样,道德便不限于少数人,更不限于少数贵族身份的人。在道德形成上,他肯定了教师的重要,也肯定其他人的经验的重要,因为实际世界或经验,就遍布于这些人中。

所以亚里士多德不仅不把技艺上的善与道德上的善完全对立起来,而且也不把知识与意见分别开来。他认为,在一般人的意见中,也有真正的知识成分,也可帮助人为善。而且从一般意见上所建立的善,每每是真正善的来源。于是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反对他的老师柏拉图所主张的“普遍善”或“善的范型”的理论。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柏拉图的善的范型,虽然说得高妙,但这种绝对的善,与世间相对的善比较起来,是一个空名,是一种抽象,它和白雪之白,白铅之白一样,都是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自身并无独立性,更不能悬为标准。这一点也不足以证明道德出于天赋。道德是循着行为的习惯,逐渐取得的。

以上是亚里士多德对于习惯在道德中的意义所作的说明。

亚里士多德把道德的来源与基础放在天性、理性、习惯三者的一致上。并且从生物学、政治学来谈道德的基础或来源,所以,后人也常常根据这点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为完成主义的伦理学。

这种关于道德来源或道德性质的理论,总的意思,是想把道德看成是人们应用理性使人的功能在环境中得到充分发挥。亚里士多德认为,凭着天性与人为合力的结果,就是德行,也就是最高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做一个完全人【the perfect man】所必然具有的报酬。它不是一般的快乐,而是“正当的快乐”【the proper pleasure】。

亚里士多德上述理论,究竟表示些什么意义呢?在此我们不妨作一简单的分析。

首先,在说明道德的基础或来源上,它应用了科学的知识,尤其是当时的生物学知识。他说道德通过习惯使自身的功能完成,这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说道德应求自身反省的意义,大有不同。因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求之于己时,是要大家抛弃身体、感情、欲望,而另求一永恒的善的范型或绝对灵魂为寄托。这种理论,与其说是“求之于己”,毋宁说是否定自己,丢弃自己。因此,人的真正幸福,并不在人间,而是在天上或另一世界。亚里士多德则不然,他说求之于自身,就是指求之于具体的、活的人本身。这个自身,有灵魂、有外界、有身体,有血又有肉。所以他依据当时一般人的意见分别善为三种,一为身体之善,一为外界之善,一为灵魂的善

。后者是人的生活的最高目的,但也不能离开前二者。所以亚里士多德在书中也一再强调前二者的重要:他说“显然,幸福必须扶有外物的帮助……如朋友支持,经济接济,政治保护等”。

又说,“哲学家,毕竟是人,所以有赖于外界之善的扶助”。这些地方,充分证明亚里士多德顾及了一般人民的生活与要求,承认一般人要求这些东西,并不损及自己的道德或人格。道德人格或道德基础,就在具体的人身上,就在实际生活中。他心目中的人性,并不是要脱离现实社会的一种超然的、属于理念世界中的东西。因此,他在他的道德生活中所设计的新和谐或新秩序,乃是愿意对人民做些让步的和谐。其中,绝找不出像柏拉图所主张的那种严分等级的意味。现实生活,有大众在其中的社会生活,毕竟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出发点和终极点。

不但如此,亚里士多德讲道德,虽然处处提到个人生活,但他的个人生活,实指现实的公民的生活。因此,他求绝对的善,乃先从一般人的意见下手,即把人类社会中多种意见集合起来造成一个比较完全的定义。他在伦理学中应用了归纳法,这种归纳法,使他后来在论道德内容与标准时,对于具体的种种德行,作了详尽的研究,并且,他还企图从这些具体的道德生活中找出客观的规律,而这客观规律就是道德原理。这些规律或原理之所以可能,即因为它们的基础是习惯,是包括了天性、理性在内的习惯。

这些理论看到了实际社会,看到了人的实际需要,看到社会可能有客观规律,都是进步的一方面。

但是,我们也必须指出,亚里士多德毕竟是奴隶主思想家,他在说明道德的基础时,不但未曾从经济基础去研究道德的根源,而且还未能摆脱神秘主义的成分。他曾分别“行德”与“智德”,即分别“德行之知”与“智慧之知”,以前者附属于后者,后者较前者更纯粹。这是决裂知行为二,强分优劣。这仍是苏格拉底、柏拉图思想的残余。他认为智德和智慧,可以超越人的身体或物质的限制而接连到一种形上的世界。这种形上世界,实际就是理念世界,不过,亚里士多德把它拿来放在潜隐地位【即所谓潜在世界】。他抱着这样一种世界观,所以不得不把人性看成是神性与兽性二者之间的东西,而道德就是人借理性使神性变化兽性的合理行为。这种人性观点,最终还是有神性的痕迹。这是神性主义的遗留,也是奴隶主兴趣的表现。他在反对柏拉图的道德天赋说时,并不彻底。他一方面相信习惯的重要,但另一方面仍相信道德的一部分是出于天生,这就使他在面临剧烈的社会斗争时,居然主张“人类中有的人是天生应该役使人,有的人是天生应为人役使”;“人有天生应为奴隶者,天生应为自由民者”。这就彻底暴露了奴隶主的本来面目了。

道德原理与德行论--中庸及其应用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第二特点是他彻底应用“中庸”或“中道”【下文用中庸与中道二辞,均指同一意义】原理的德目论。他在具体地说明道德生活的内容时,根据天生、人成的道理首先指出:种种德行皆寄于道德的意志。这种意志,其性质有三点可言:【a】有自己选择的能力;【b】这是自动的选择,而非被动的选择;【c】这种自动选择,有人的考虑、慎思在其中。所以凡经过道德意志,作出了道德行为,这个功劳是在我;但是意志如果选择不当,竟发生过度与不及之时,则过错亦在我。换言之,道德是意志选择的结果,是在实践上表现,而非一种想望。这一道理补充了、修改了“知识即道德”的原则,区别了理智与意志,或知识与道德。亚里士多德肯定了意志在道德中的重要作用。他虽然未曾明白提出自由意志的问题,但他的理论中已包含有这一问题的意义。

以上是讲德行的一般内容或性质。接着他指出“中庸”原则或标准的重要性。中庸就是意志选择所凭借的标准。

中庸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中心,是他力求在道德生活中找寻客观规律的表现。因此有必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什么叫中庸?根据梭伦的说法,就是“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换言之,“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调整公理与强权,和谐共处”。这种“中庸”说,诗人品达【Pindar】曾用过;阿波罗神庙的门上并写着“不过度”的大字;后来希腊市民都习惯用这类辞句作为口语,特别是艺术家奉这辞句为金科玉律。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全书讲的是领导成效总体和方方面面最优化的哲学,老子明确提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到底如何使领导成效实现最优化呢?这一问题“玄之又玄”,他自己解“极”。本书或明确或隐晦地揭示了他的答案,以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本书利用经典诠释学、哲学、文化人类学、比较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审视、反思谭嗣同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谭嗣同所关注的哲学问题的具体解读以及与其他人的比较分析,对谭嗣同仁学视域下的以太观、三纲观、平等观和孔学观视域下的诸子观、经典观等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力图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和还原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诗选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少年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涉足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且均获得杰出成就。其中,能体现他的风格特征的,是他的诗。在印度,在世界许多国家,泰戈尔都被尊为“诗圣”。
  • 王府不养闲人

    王府不养闲人

    自打进王府,倒霉从天来。前有忽悠失败成婢女,后有逛街遇上凶杀案,引发严重社会不安,又惨被人身威胁。“这还没数完呢,大公子,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自带针对我的倒霉被动?为啥子每次跟你一块我必倒霉?”“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去去晦气。”对方似笑非笑。“啥?”“我们成冲冲喜。”
  • 美丽英文:致十年后的自己

    美丽英文:致十年后的自己

    本书精选的美文分为四个部分:在追忆中成长、勇于活在当下、永不放弃梦想、写给未来的自己,让读者在文字的馨香中回味过去、感受当下、放眼未来,并从中领悟到人生应有的生活姿态和态度。即使明天充满未知和迷茫,也能笃定地前行!
  • 天宠萌妃

    天宠萌妃

    当现代的一个可爱少女云影守凤和云影守望,以及她的“神奇宝贝”:云影望凤,一只据说是云影家族守护神兽的后代:望凤朱雀。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当可爱的云影守凤加上萌萌的云影守望再加上贴心的云影望凤,这云影三萌会在萌天大陆上惹上什么呢?当他们开了一家客栈,又会遇到什么奇人异事呢?守凤没想到居然在这里碰上了一个熟人,难道自己曾经在小时候来过这里?看起来好像是呢。而且自己还因为不知道路而站在花树下面哭,被某个叫北芸的小孩嘲笑,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好惹的软萌酱,把他打哭了……(还有)弟弟紧急来报:姐姐,姐姐,不好了!我们惹上一个面瘫脸了!某个面瘫脸:“……(我怎么就是面瘫了呢?!)听说你打伤过我的护卫?”云影守凤:“是…是呀!哼,谁叫他那么弱!要钱没有要命不行,你要什么?”某个面瘫脸俯下头,靠在她耳边,轻语:“不如,将你自己赔给,本太子。”只是,这话怎么似曾相识呢?【注:本文属于团队神助攻,团宠路线。神助攻三个起步。】
  • 猎杀系统之寻道

    猎杀系统之寻道

    宅男云风,意外身亡魂穿异界,莫名绑定猎杀系统。从此,被迫开始了一段惊世之旅。在猎杀与逃亡中,实力逐渐得到提高。转而了解到,自己正被笼罩在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是成为任人摆布的棋子,还是跳出棋盘成为博弈之人,他的选择关乎很多人的性命。这让他不得不变得谨小慎微。常自言道:“人和兽最大的区别在于多了一个聪明的脑子,蛮干从来都是形容野兽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王妃要恋爱

    穿越之王妃要恋爱

    穿越就穿越吧,居然还要冲喜,本以为没什么的可这个冲喜居然是婚嫁,既然和我在一起了就必须只可以对我好,不可以三妻四妾,不然,,,,,,我废了你。
  • 凌逍九重天

    凌逍九重天

    “兄长,有人在黑夜里叫喊!”勿烦,哪家孩子丢了?“兄长。”孩子又喊。别喊了,真烦,兄长这里没有。这里是灵剑山,只有我这个糟老头,没有你要找的兄长。“你骗我,兄长答应过我,三百年后,在这座山等他,他会乘着仙剑而来,带我回家。”我等,寒冬酷暑我都等。我盼,风雪交加我都盼。兄长一定会来接我的。带着一身光芒,身披威武凌甲,脚踏云霄飞剑。
  • Kiss甜心咒

    Kiss甜心咒

    当天才美少女遇上天才美少年,难道她就只能被戏耍、被捉弄?当一纸婚约摆在眼前,难道她就只能认命屈服?当强劲的情敌出现,难道她就只能退缩?NONONO!看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天才美少女如何用Kiss给你下一道甜心咒,让你永远做我的专属Honey……
  • 仙婿无双

    仙婿无双

    结婚当天,陈望北被一众人狂灌酒水险些命丧黄泉。本以为将会永久成为植物人的他却意外被修真界的一位渡劫强者附身。原本懦弱卑微的上门女婿,从此一跃成为人中龙凤。会医术,通风水,武道天才,术法大师,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他不会的。借你之身,逆我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