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34200000036

第36章 :挥师东进——明末清初的收台战争 (4)

1646年八月,在陆续平定了浙江,江西的抗清势力后,清王朝以贝勒博洛为主帅,大举进攻福建。在这次进兵前,清政府在“隐蔽战线”上取得了重大战果,利用同为福建人的洪承畴写信,成功劝降了郑芝龙,清政府给郑芝龙的许诺,主要有两条,一是他在清王朝的官位,绝对会比现在高。甚至拿吴三桂,耿静忠之流做例子“许以破闽为王”,二是保证郑芝龙的商业利益,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利益。价码如此之高,郑芝龙决心“卖”了,他先是允诺清朝,等到清军南下的时候,他会尽可能撤出沿途关隘,给清军打开方便之门。八月,清军的进攻正式开始,当时福建与外界的主要关口,是仙霞关,杉关,分水关,号称福建“三关”,只要守住这三个易守难攻的要地,就是百万清军也进步来,结果郑芝龙大手一挥:放进来!还没等着清军进攻,这三关的守军,就跑的跑降的降,之后清军长驱直入,所过之处,郑芝龙的军队不是避而不战,就是就地投诚,基本算是“打假球”。

郑芝龙打假球,隆武帝是管不了的,但危急之下,他还是要最后一搏,其中办法之一,就是命令郑成功火速率军到分水关迎战,郑成功倒也听命,得令后日夜兼程赶赴前线,但铁心卖国的郑芝龙,干脆连儿子也一起卖,他立刻下令停发了郑成功部的粮饷,结果这支军队在半路上就尽数逃散,只留了郑成功光杆司令,率残兵返回安平。

郑芝龙打假球的结果,就是他的兵尽数都撤到了福建沿海他的老窝地带,而可怜被软禁在延平的隆武帝,这下几乎就是被扔在那里等清兵抓了。危急局势下,隆武帝做出了最后的努力,他一面致书郑成功,请他火速派兵救援,一面集结了自己能集结的几千兵马,打算一举冲出福建,到江西赣州地区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赣州地区,也正在进行着惨烈的赣州会战,明清双方数万大军在此拉锯,如果隆武帝能来到赣州,以他“天子”的地位号令群雄,很可能就扭转局势。但人算不如天算,火速救援的郑成功,半路被清军截击,一番恶战后不得不撤退。而一心要冲出福建的隆武帝,也最终在福建丁州被俘,并最终绝食死于清军监狱。九月十九日,清军攻破南明隆武政权首府福州,一度是南中国抗清希望的隆武政权,随着隆武帝的就义而灭亡了。

隆武政权的灭亡,让郑成功尤其激动,从整个事态的发展看,傻子也能看出来父亲郑芝龙要干什么,郑成功不是傻子,所以他气呼呼的找郑芝龙理论。大势如此,郑芝龙也不隐瞒,大摇大摆的承认自己准备“卖”了。这时候清朝博洛贝勒统帅的大军,已经进抵泉州,就在郑芝龙的眼皮底下,意思很明确:不投降我就打!所以虽然知道郑成功忠义,郑芝龙却不慌张:现在大敌当前,整个家族的老少爷们都在这里,不投降也得投降,投降还可以谈条件,不降是死路,你还能怎么地。

可他着实低估了自己儿子的决心。爷俩见面以后,先是理论,从大势,时务说道家族命运,郑芝龙认为,投降了以后,要什么有什么,反正以前也投降过,不吃亏。郑成功却认为,福建地理位置重要,投降了等于拱手让人,而且到时候你本钱全没了,人家还跟你谈什么条件?理论了半天说不到一起去,就开始吵!吵到最后就动手,郑成功哭着愤然拽住郑芝龙的袖子,跪下来苦苦劝,郑芝龙也急了,甩手一巴掌把郑成功打到一边,当场拂袖而去。

不过在郑芝龙看来,和儿子闹的这一场,不过是个小事情。在他眼里的郑成功,还只是个从小读四书五经长大,乳臭未干的娃娃。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就算你忠君爱国,可现在皇帝都让人抓了,你还忠个头,所谓流泪哭劝,誓死不降,不过是小娃娃使性子,过两天就好了。

但郑芝龙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在儿子面前拂袖而去的那一刻,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擦干眼泪的儿子,脑海里早已经升腾起一个古老的信念:自古忠孝难两全!

虽然“难两全”,但怎么处理和父亲的关系,对从小仁孝的郑成功来说,还是非常纠结的。生养自己长大的父亲,不是说翻脸就能翻脸的。但一件意外事情的发生,却让他不得不翻脸了:和郑成功吵完后,郑芝龙也很生气,回到大营后,就给自己的亲弟弟郑鸿逵说了一句话,大体就是说,这小子要是再闹,我就把他绑到清营去当人质,既能表忠心又不让他添乱,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但郑芝龙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位弟弟,和他也不是一条心。在他的众兄弟里,郑鸿逵是中过武进士的,崇祯年间就干过锦衣卫,又兼眼光独特,是郑家老一辈里少有的明白人。听了郑芝龙的话,郑鸿逵二话不说,转头就找了郑成功,将郑芝龙的话原封不动转告了。这还了得,郑成功急忙集合部将,拔马逃跑。

逃跑这种事,当年郑芝龙也干过,在日本招呼都不打一声,跟着就开溜,老婆孩子全扔了。但相比起来,郑成功却跑的很负责任。和老婆孩子以及母亲都打了招呼,本来是想躲躲风头,但郑成功的老婆董酉姑更有决心,抱着孩子收拾行李,说一家人要死就死在一起。在郑鸿逵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人成功离开了安平,来到金门一带暂且栖身。至于母亲田川氏,各种史料里没有记录母子话别时候的对话,但对于郑成功来说,这应该是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一生最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这场匆匆的逃跑,却是娘俩之间的永别。

郑成功的逃跑,让郑芝龙很恼火。还没投降儿子就跑了,毕竟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对于降清的决定,本来郑家上下意见就不统一,这下可做出榜样了。放走郑成功的郑鸿逵,也曾多次劝阻郑芝龙。但这时候的郑芝龙,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外加还是没拿郑成功当盘菜,总觉得小孩子使性子,过几天就好了,因此又像模像样的给郑成功写了封信,谆谆教诲儿子要听话,过两天郑成功回信了,信中有一段斩钉截铁的话: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意思很明确:是做叛徒还是做我爹,你只能选一个。

郑芝龙选做叛徒。

十一月十五日,铁心投降的郑芝龙不顾众将劝阻,仅带五百亲兵至福州会见清朝元帅博洛,商讨投降事宜。博洛给郑芝龙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亲率文武官员在福州郊外迎接,郑芝龙的车马一到,博洛亲自迎上前去,挽着郑芝龙的手走下来。如此推心置腹,可把郑芝龙感动坏了。他当时检讨自己拥立朱聿键即位,对抗清政府的罪过。博洛则很豁达的说: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以后还要同心协力,共为大清效力嘛。

仪式很隆重,场面很亲热,会晤很成功,至于结果……

从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郑芝龙每天都得到热情款待,成日宴会不断。胡吃海塞到十七日深夜,郑芝龙突然被博洛从驿馆里叫起来,连同他的五百亲兵都一道给看住了:圣旨说让我立刻回京,跟我一起走吧!

郑芝龙这才明白:上当了,饶是他算盘打的精,现在却被人当猴耍。什么进京面圣,不过就是找机会软禁你。逮着了你,你的十几万大军也就群龙无首,消灭起来还不容易?至于什么入闽为王,封官许愿,也都是空头支票。事到如今,你郑芝龙已经是人家案板上的肉了。

威风了一辈子的郑芝龙,这下算是彻底栽了。曾经啸傲东海的他,此时终于露出了熊包本色,先是可怜巴巴的请求说,我的部将没有我,会做乱的,放我回去吧。见清政府不理他,就干脆逆来顺受,清政府让他写信劝降,他就写,封王闽省算是没指望了,保命要紧。在他的“逆来顺受”下,郑家海商集团的主力军队,包括施天福,洪齐山,黄庭等人都放下武器,之后几日,清政府累计招降郑家主力军队达十一万五千人,曾经称霸东海的郑家大军,一夜之间就全数玩完了。

当然还是有几个不听招呼的,比如郑鸿逵就提前把兵带走,和郑成功一道盘踞在金门,郑彩盘踞在厦门,郑彩盘踞在南澳,不过在清政府看来,这些都是小威胁,不足为患。

确认只剩下“小威胁”的清政府,也干脆撕破脸了,原先还尊重一下郑芝龙,现在也不用尊重了,这个人能力太强,威胁太大,斩草,就要除根。顺治三年十一月三十日,郑芝龙还在押解去北京的路上,清王朝就悍然对郑芝龙的老窝动手了,清军突袭南平,因郑家毫无防备,以致南平全境倍遭屠戮,郑芝龙乃至郑家部将留在南平的家小,几乎被杀戮一空,清军在当地大肆烧杀,奸淫掳掠不恶不作。而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也在这场劫难中遇害。

田川氏的死因,史料上有多种说法,最可信的,却应该是江日升《台湾外记》中的记录:清军由前明将领韩岱率军到安平劫掠,大难之下,田川氏手持利剑,站在郑府大院中央,旁人全她赶快逃跑,她却充耳不闻,清军破门而入时,但见她愤然挥刃,切腹自尽。这是一个刚烈的母亲,用她毅然的牺牲,给儿子上的最后一刻:坚持到底,宁死不降。

田川氏很刚烈,但郑家男人的表现,却相当懦夫,南平周围不是没有兵马驻守,特别是驻扎南澳的郑芝龙之弟郑芝豹,郑芝鹏等人,事发前提前得到消息,却一不通知二不救援,只是慌忙把自己的财产家小卷走逃难,全然不顾别人死活。事后又卖身投靠,步着郑芝龙的后尘降清。得到消息的郑成功紧赶慢赶,从浯屿率军救援,但等他杀散清兵,赶到南平时,却只见得全城满地的死尸,烧杀后的断壁残垣,还有惨死的母亲……

这是郑成功人生中最悲痛欲绝,也是最重要的一场别离,之前的他,虽然忠心为国,宁死不降,但对于家族,尤其是父亲的海商集团,尚怀有幻想,即使是为了抗拒降清,栖身金门,在与父亲的书信往来中,仍不忘了以忠孝大义劝父亲悔悟,但是从此刻起,一切就都不存在了,不再有父子亲情,不再心存幻想,国恨家仇,让清王朝和卖身投靠的父亲,都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对于他的一生来说,这是一场最彻底的告别。

在厚葬了母亲之后,郑成功还做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以这件事情,来完成这场最彻底的告别。

他穿上自己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时曾经穿过的儒巾蓝衫,来到自己曾经读书过的南安文庙。那是他儒生生涯里非常记忆犹新的地方,十五年前他在日本开蒙学的时候,母亲用粗浅的汉语,一个字一个字告诉他这些圣人的名字,勉励他将来要像他们一样。七年前他考取秀才的时候,就曾在这里拜领儒服,面对满屋儒家圣人的雕塑,立下匡扶社稷,忠心为国的誓言。

七年后的此时,物是,人已非,繁华的家乡,已是断壁残垣,开蒙学的母亲,早已阴阳相隔。锦绣文章,在兵与火的战乱中不过废纸一张,圣人教诲,更救不了这灾难深重的国。青香绕饶间,二十二岁的郑成功一字一泪,对着那一排排曾经心向往之的圣人牌位,说出了自己从此奋斗终生的誓言。

昔为儒生,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所用,请先师谅鉴。

然后,他当众手持火把,脱下儒服,在圣人的灵像前缓缓点燃,烈烈火焰中,满面的泪水渐渐烘干,青衣蓝巾,已然换成精钢铁甲,青峰宝剑。这之后,不再有忧怀国事,吟诗弄月。只有金戈铁马,征战杀伐。

配甲,上马,出征。

清朝顺治三年十二月初一,也就是南平浩劫后的第三天,就在清朝征南元帅博洛,在奏折里得意洋洋的向清政府汇报说“海贼尽平,东南从此无事”时,二十二岁的郑成功,在金门烈屿誓师抗清。这之前,他是儒生郑成功,这之后,他是军人郑成功。

同类推荐
  •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的书名“追昔抚今”并不是通常说的“抚今追昔”的笔误。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复兴的基础是五千年的辉煌。复兴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人懂历史、爱历史。遗憾的是,如今有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还说:“都什么年代了!”“追昔抚今”这个书名,把“追昔”换到前面,有意突出“追昔”,是友情提醒,更是郑重呼吁:“追昔抚今”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从“追昔”入手,把落脚点实实在在地放在“抚今”,强调昔为今用,不致读史写史沦为空谈。具体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合乎逻辑而不牵强附会地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时代前进中释放正能量。
  • 帝国霸图

    帝国霸图

    天地自有经纬,世事亦有规律。商有商道,仕有仕途,兵有兵法,军有军规,欲称霸天下者,自有霸道!刘泽之霸道,可勇冠三军、可帷幄决胜、可定策朝堂、可风云私房,意气激扬间亦可弹指定天下,放眼世界皆是汉风飞扬!如此霸道,自然是酣畅淋漓、痛快非常。这事儿,还得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的辽东战场说起……
  • 大明天下

    大明天下

    崇祯上吊,被人砸晕。救命稻草,救亡图存。霸不霸,看你的。
  • 铁血秦汉

    铁血秦汉

    步长亭是现代的隐形富翁之一,身家数百亿美元,可是他还有一个使命:就是掌管着穿越时空的“黄金钥匙”,那是开天辟地以来人类最大的奥秘……为了寻找自己家族的秘密,他回到了战国末年,正值烽火连天,他为秦王立下不世之功,却险些被害,最终与秦王反目。为此,它聚集了天下所有的豪杰,反抗秦王。却在最终胜利的时候,发现了自己家族的秘密……一边是帝王之尊,一边是隐身世外,他要何去何从?
  • 振兴东汉

    振兴东汉

    新书《不准修仙》已经上传,烦请移驾一观。
热门推荐
  • 道争

    道争

    大道之路,唯险唯阻,因而只有披荆斩棘,奋勇当前。大道之争,只争于一线之机。试问天下修道之人有谁可知那一线之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辰皓不恋莜

    辰皓不恋莜

    某一天,六中转来了一个肤白貌美的小仙女,关健还是个学霸。众人纷纷赞扬,“好漂亮的小仙女啊!”只有江辰皓知道,林莜莜其实是个见到(坏)人就咬的小猫咪。【肤白貌美,学霸女主&满嘴骚话,偶尔行侠仗义的校霸兼校草男主】
  • 愿少年如故

    愿少年如故

    谁不是被欺负着变强。“不杀你,我誓不为人。”
  • 一遇渣女误终生

    一遇渣女误终生

    穿越成了游戏女主,身边帅哥哥一抓一大把,然而万恶的系统规定:撩,只要撩不死就往死里撩!但是敢动心立马火葬场!黎夕:苍天呐!我只想谈个甜甜的恋爱,这都不可以吗?系统:行,给钱就行黎夕:那我还是不谈恋爱了
  • 混在美国当土豪

    混在美国当土豪

    碌碌无为的小职员安峰,在机缘巧合下获得了超级科技和财富,他以制造次世代人造钻石赚(骗)钱为终极目标,漂洋过海,和美国人民打起了交道,由此发生一系列追求梦想,追求自由,改变人生的故事。=========休闲小说,求支持。作者新书《攻陷拉斯维加斯》,求支持
  • 万界争神录

    万界争神录

    千年一乾纪,万年一衍纪。时空动荡,气运流转,一个被封印了九个衍纪的位面,终于迎来了一个盛大的时代,后人称之:“大衍纪”。且看身份成谜的少年陆启明如何披荆斩棘,笑傲诸天。
  • 崔鸣吾纪事

    崔鸣吾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是谁都可以说我爱你

    不是谁都可以说我爱你

    用自己的故事描绘当代九零的生活和情感,或许和你的不同,但是你也一定会感同身受
  • 从管人到安人

    从管人到安人

    如果认为管理就是管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式管理绝非管人,而是以“安人”为最终目标。“管人”者经常动用各种管理法宝,以便管好部属,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他们不管用什么方法,部属总有一套应对的办法,所以管人行不通。“理人”者通常对部属礼敬有加,期望实现劳资和谐,但却收效甚微。因为他们过分礼敬,部属反而怀疑其心怀不轨,所以仅仅“理人”也不行。对待中国员工,管他,他偏不服;理他,他又将信将疑: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