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99500000016

第16章 几乎被文学史遗忘的周文

第一次读到周文的文字大约十多年前,那是他一九四二年六月在延安批判王实味的两篇文章,一篇叫《从鲁迅的杂文谈到实味》,一篇叫《鲁迅先生的党性》。在这两篇文章中,他批评王实味“假借鲁迅先生的旗号,拿出貌似鲁迅先生的杂文”,“那简直是在我们的头上屙屎,在我们的后园挖祖坟”,所以用不着对王实味采取“同志”的态度。[1]

放在当时大量弥漫着火药味和恶毒诅咒的大批判文章中间,他的文章算不得什么。他的名字夹在范文澜、陈伯达、周扬、丁玲、艾青、罗迈等人中间,并不显眼。因为对于周文其人其文其事完全陌生,我也就没怎么留意,猜想他大概是和王实味一样投奔延安的红色文人。

直到二〇〇六年春天,在武汉东湖,经小说家胡发云兄的介绍,我才知道周文早年是个小说家,与鲁迅先生有过较深的渊源,曾经担任“左联”组织部长,和周扬等人共事过,在左翼文学史上是个重要人物,一九四九年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党校前身马列主义学院的秘书长,也是个重要职位,一九五〇年代初蒙冤离世。我隐约想起批王实味的人中就有周文,回家一查果然是。因为有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说实在的,我对周文的作品并无什么期待。

然而,当我终于读到周文的小说和少有的几篇散文时,我感到很吃惊,这样一个有才华的、早熟的青年作家,长期以来却被我们的文学史遮蔽了,有些文学史著作连他的名字和主要作品都没有提及,有的文学史偶有提及也极为简略,只有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对周文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鲁迅虽然把周文的作品归入左翼文学,认为他是左翼文学的代表之一,但我在读了他的《雪地》《烟苗季》等主要作品后,有个强烈的感受,给他的作品贴上“左翼文学”的标签并不恰当。他的作品直面黑暗的社会现实,更多的是从人性的层面切入,对人性的体察很深,而且文字也独特而富有魅力。他为数不多的小说,完全有资格进入中国新文学史,与其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毫不损色。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周文确实是一个几乎被淹没、被遗忘的作家。

周文生于一九〇七年,他的小说都是一九三七年也就是他三十岁以前完成的,他笔下的人物、故事、语言特别是心理刻画,已颇为成熟,无论对话还是整体叙述都很从容。许多左翼作家的作品,现在拿起来往往是不堪卒读,满嘴口号,观念先行,内容单薄,人物脸谱化,但周文的作品有血有肉,没有意识形态的痕迹,他只是真实地写出他少年时代熟悉的军阀部队生活,对人性的贪婪、自私和残酷都有很深入的洞察。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是“左翼作家”,我们是很难将他和“左翼”联系在一起的,难怪他会受到鲁迅的赏识。事实上,周文是个具有生活底蕴、阅历丰富的小说家,他早年在川康军阀部队谋生,目睹、体验了乱世军旅的曲折生活,所以二十几岁就能写出很有现实批判性、又有审美内涵的小说。读他的作品,我总是想起另一个有少年军旅经历的作家沈从文,他们两人最后的文学成就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令人遗憾和惋惜的。

鲁迅生前对周文有很高的期许。一九三二年,其成名作《雪地》就是经鲁迅的推荐,发表在《文学》杂志上。一九三五年,周文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父子之间》也是鲁迅推荐给良友图书公司的编辑赵家壁。一九三四年,美国伊罗生想要编一本中国的短篇小说集《草鞋脚》并译成英文,请鲁迅帮助选编,他就选了周文的《雪地》。在向伊罗生介绍左翼文学的新进作家时,鲁迅举的第一个人就是周文,此外还有沙汀、草明女士、欧阳山和张天翼。一九三六年,美国红色记者史沫特莱采访鲁迅,问他中国有哪些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他列举的十人中也有周文,其他人是茅盾、叶紫、郭沫若、柔石、艾芜、沙汀等。[2]

周文和鲁迅交往三年,通信频繁,鲁迅日记中至少有二十多次提及他。当周文在文学路上遇到波折和痛苦时,鲁迅给予了安慰和鼓励。周文本名何开荣,还用过“何谷天”等笔名,因为仰慕鲁迅,他特意取了个笔名“周文”,以后就以这个笔名行世。在延安,毛泽东给他写信,也是称他为“周文同志”。

可惜周文的创作生涯因为革命而中断,他的才华没有尽情地展开,他三十岁以后写了许多因为革命和工作需要的杂文之类,实际上与文学隔绝了。一九三二年,他在踏上文学之路的同时也踏上了革命之路,这两条道路对于他基本上是同步的,那一年他只有二十五岁。第二年,他在上海加入中共地下党,介绍人是丁玲和叶以群。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实际上只有短短五年,而且是业余的,也就是在从事革命活动的空暇时间,将他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抗战期间,他受命去了延安,致力于文艺大众化事业,渐渐远离真正的文学之路,成为红色革命的马前卒。他的名字和作品也就渐被湮没。一九四九年以来,他的作品集只出过有限的几种:一是一九八〇年他故乡四川人民出版社出了上下册《周文选集》,二是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一册《周文选集》,三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常玉莹编、华夏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出版的《周文代表作》,四是周文家属自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出版的《周文论文艺大众化》。

在我看来,周文一九三七年以前的作品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重要的收获之一,长篇小说《烟苗季》和一系列短篇,都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些新的元素,他对上世纪二十年代动荡时代里军阀生活的描述是独特的、有价值的。他之走向革命,在当时也是正常的选择,与他同时代的王实味、比他稍晚的李慎之等人,那个时代许多有才华的优秀青年都走上了一条和他相似的道路。周文的命运和他早年的作品因此能引发许多的感想。

王实味生于一九〇六年,只比周文大一岁,他们选择的道路、他们的命运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一样富有文学才华;他们年纪轻轻就已发表许多作品,在文学圈小有名气;他们本来可以沿着文学道路走下去,像沈从文一样在文学创作上安身立命,有益于民族社会,但他们都选择了革命这条路。包括比他们更年轻的范长江(一九〇九年)、顾准(一九一五年生)、李锐(一九一七年生)、许良英(一九二〇年生)、李慎之(一九二三年生)、何家栋(一九二三年生)等人,那个时代许许多多有才华的年轻人,他们义无反顾地选定了自己的信仰之路,冒着生命风险投身革命阵营。他们的遭遇我们都很熟悉,从“延安整风”以来到一九四九年以后,连绵不断的政治运动,“反胡风”“反右”“文革”……顾准没有能熬出“文革”,作为幸存者,李慎之、李锐、许良英、何家栋等人才有机会重新反思自己走过的革命之路,作出“剜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抉择。周文早在一九五二年就不幸离世,终年只有四十五岁,他没有机会反思,写一本自己的“思痛录”,更没有机会成为“两头真”的知识分子。就连他在延安批判过的同龄人王实味,他也没有机会重新认识了。一九九一年,当王实味获得平反昭雪时,周文离开这个世界已将近四十年。

面对他们当年的选择,我们今天不能用“马后炮”“事后诸葛亮”的心态加以责备,而应该将他们放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来考察。对于这一点,晚年写出了《风雨苍黄五十年》的李慎之先生有过这样的解释,他在回顾自己加入共产党的思想动力时说过,那主要来自少小时就有的民族主义情结和强烈而朦胧的平等思想。与民族主义和平等思想相比,民主实在是他自己思想中最薄弱的环节,只是搞学生运动时才跟着叫的,甚至叫得比别人起劲,“我也主要不是为了追求民主而参加党的”。周文出身贫苦,六岁丧父,十六岁就开始谋生自立,在军阀部队目睹种种人间的丑恶和人性的幽暗,离开军阀部队之后曾经挣扎在失业、疾病和饥饿之间。军旅、流浪的生活给予他的强烈刺激,他能不向往平等、公正吗?加上那正好是“九一八”之后民族情绪高涨的时代,他走向革命是情不自禁的,完全是正常的选择。他和王实味、顾准、李慎之一样怀抱着平等的理想。王实味在《野百合花》等文章中说得清楚,他之所以满腔热情地投奔“革命圣地”,所求的不过是平等,是人性中的“美丽与温暖”。因为公开袒露了内心的真实,一九四二年的延安,王实味成了众矢之的,包括周文在内那么多文化人纷纷写文章公开批判,口诛笔伐。五年后(一九四七年),四十一岁的王实味戴了三顶“大帽子”(“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反党五人集团头头”)被杀害。一直等到他被杀三十五年开始,三顶“帽子”才由三个不同的部门以不同的形式陆续摘掉。[3]

一九五二年,新政权成立的第四年,离延安批王实味十年,离王实味之死不过五年,周文在北京仍然没有逃脱含冤而死的命运。一九四九年以后,他身居马列主义学院秘书长职务。在一九五二年的“三反五反”运动中,他负责在本单位“打虎”,揪出了一个有贪污受贿行为的副秘书长,没有想到此人有后台,结果得罪上司,惹祸上身,被抓住受贿数字不够准确的把柄,一次次没日没夜地批斗,终于各种病症一齐发作,以四十五岁的壮年不幸病故,还被诬为“自杀”,并宣布“党内除名”的处分,含冤二十几年,直到一九七六年才获党内平反,中央党校才为他举行追悼会。

周文曾在延安批判过王实味,可是他只是多活了五年,最终都以悲剧收场,他的命运一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今天,重读周文早年的小说和散文,我想说,无论从哪方面看,他的作品都高于同时代一般意义的左翼文学。其实,文学就是文学,左翼、右翼之分本来就有点荒谬,那不过是一个特殊年代里你死我活的意识形态之争留下的痕迹。文学史只承认有内涵、有震撼、有分量的真作品,而不问左右。周文的小说特别是他一生唯一的长篇《季苗烟》不仅应该进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给予应有的评价,而且是最好的电视连续剧脚本,是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历史的活的见证。世人应该了解这样的好作品,了解一个才华未能尽展的作家一生的命运。

注:

[1]朱鸿召编选《王实味文存》,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11页。

[2]陕西省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会编《论周文》,《理论导刊》编辑部1998年版,第10、176页。

[3]《王实味:追求人性》,傅国涌著《文人的底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73—173页。

同类推荐
  • 野地上的行走

    野地上的行走

    本书为个人文集,包括小说、故事、散文等多钟体裁。作者以校园生活为主线,记叙其亲身经历和所见所感,记录青春成长路上的点滴感悟,或写实,或虚构,文风轻灵多样,似一首首优雅婉转的小提琴曲,抒发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 坐花轿的女儿几时回

    坐花轿的女儿几时回

    本文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百余篇,共分九辑,分别是“故园情思”“阅人有味”“童眼观世”“触摸现实”“随感哲思”“读书感悟”“境外听风”“浔城风物”“漫谈教育”。文章记述了作者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悲伤与喜悦、挫折与成功,向读者展现出一个坚强、优秀的女性形象。
  • 茅盾作品精选集(套装共3册)

    茅盾作品精选集(套装共3册)

    《子夜》原名《夕阳》,以1930年5至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刻画了包括商人、军人、知识青年、交际花、遗老、工人等各阶层人物,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在军阀混战、工人罢工的恶劣形势下,吴荪甫虽然竭力振兴民族工业,加紧压迫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对手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最终一败涂地,彻底破产。《林家铺子》原名《倒闭》,它以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透过林家铺子由挣扎到的倒闭的过程,揭示了民族商业走向破产的厄运。1959年,文学家夏衍将其改编成剧本,同名电影成为银幕经典。《茅盾散文选:走进名家 重温经典》本书是茅盾散文精选集。茅盾先生说:“这些文章,就好像日记账,文字之不美丽,自不待言;又无非是平凡人生的速写,更说不上有什么玄妙的意境。读者倘若看看现在社会的一角,或许尚能隐约窥见少许,但倘要作为散文读,恐怕会失望。”这些文章是他一生的记事簿,亦是大千世界的速写本,是中国现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 爱情鱼的智慧瓶

    爱情鱼的智慧瓶

    本书从“净重三克的爱情”、“绽放如花的谎言”、“借一扇窗发现爱”等几个片段收录了《读者》的多位作家的精品散文。
  • 中华国学经典(孝经)

    中华国学经典(孝经)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倾世毒妃玉罗刹

    倾世毒妃玉罗刹

    “何为思念?”“日月,星辰,旷野雨落。”“可否具体?”“山川,江流,烟袅湖泊。”“可否再具体?”“万物是你,无可躲。”某女“我慰你半世哀伤,你可与我执子之手。”某男“我许你一世江山,你可陪我千世轮回。”那年,那月,那时光,已悄然流逝。那情,那爱,那相思,已婉转千年。那山,那水,那琴声,已逐渐清晰。那河,那岸,那两边,已疮痍满目。我岸边伫立的身影,依旧挺拔。琴声婉转。那又是谁,弹奏的一曲绝响,将我万丈红尘埋葬!
  • 天家有娇女

    天家有娇女

    某汐:我要五弟做储君。某二弟:……随你,就怕……某汐:我还要皇后重新做本宫身边的婢女。某帝:不可能!你想都不要想!<(‵□′)>某卫:禀陛下,有人试图谋逆!某帝:别问,给朕杀无赦!某卫:可……那是云熙公主某帝:……呃(˙-˙=????)〔逐渐卑微〕,若有本事,便…便让她来取吧………某汐:我要最帅最厉害最疼我的男人做驸马~某风:好(?ω?)=,我依你“太好……不,等等……,说的不是你!”___________简介与文风略显不搭!前期独宠女主视角,书到后期,是一个蛮横自大野心十足一心想要造反的长公主与她不可名状的皇老帝轰轰烈烈的亲情故事。
  • 终极一家续之就是爱你

    终极一家续之就是爱你

    身份,究竟是阻碍,还是考验。我们的人生是注定,是好是坏,却不知如何书写。“你会一直在我身边吧?”“我...我不知道,那你呢?”“我也不知道”就这样,无法确定的人生,该如何谱写呢......
  • 相爱时差一百年

    相爱时差一百年

    穿越可以理解,穿越到人家祭祖的祠堂也可以理解,但是你来来回回的穿越就不能理解了。秦娅看着自己手中的日记,再看看日记的主人,顿时咧嘴一笑。“小帅哥,有没有兴趣一起喝一杯。”天地万物自由安排,秦娅觉得自己既然已经穿越,就要活出精彩,收服小帅哥,恶整绿茶婊,用自己的手段惩恶扬善。
  • 老实人名录

    老实人名录

    甄强他娘莫名奇妙死了,牵连出了许多陈年往事。20世纪50年代开始,付家、甄家和戴家冥冥之中已经有了联系,只是在那些老实人的面具底下却是不堪的亲情与爱情。付松实和甄老实十岁认识,开启了不同的人生故事,他们都带着长辈的期待——好好做人,楚星子进入了付松实的生活,事业与爱情究竟是星河璀璨还是破败不堪,大概都是一次次选择促成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他们也算见证了历史,在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只有真正的珍珠才会闪闪发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空夜寒

    空夜寒

    有些事情,经历了一秒钟就要用一辈子去忘记,有些事情强加了许多年却没法用心去记住,云倩在自己的生活中始终是那样子,不断的去追求,不断的去努力,却在一段风雨过后,走向了另一个深渊。
  • 梵音落尘

    梵音落尘

    她曾是天上的梵音仙子,王母娘娘最疼爱的小女儿,因与人类结合相爱,王母娘娘大发雷霆,派三万天兵天将前去捉拿,剃仙骨,扔天牢,清记忆,无难不受,而他,却始终没有陪在她身边……后,王母娘娘痛心地将失去记忆的她打下凡,并对各大神仙表明,三生三世之后自会将她接上天庭。然而,事情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 混迹异域

    混迹异域

    平行时空的异域中,一个战火纷飞,朝代更替的世界中,十二国互相征伐,各国帮派林立,各种武学闪耀四处。正所谓一阁(武绝阁)、二派(峨嵋派)、三盟(天下盟)、四教(圣火教)、五门(神剑门)、六帮(丐帮)、七城(傲剑城)、八谷(药王谷)、九山(飞衡山)、十宗(冥神宗)、十一堡(苗家堡)、十二堂(天鹰堂)、十三庄(天幕山庄)十四会(无旗会)、十五寺(天隆寺)等……但凡有些潜力的习武之人,都会得到武探的青睐,由武探们推荐给各个门派,赚取情报费,不过一些不入流的小门小派,往往也能培养出别样的武林高手。本书融合武学、战争、猎艳、奇遇、复仇、争斗、夺权、勾心斗角等框架结构,带给读者一种别样的感觉。
  • 活在遍地宝箱的世界

    活在遍地宝箱的世界

    每次团练结束,从演武场回到住所的陆凡都会困惑一件事情:那个放在松林里的大木箱子的钥匙到底在哪?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了一只路边野猫的头上漂浮着一把木质钥匙。打开木质宝箱,获铁马镇江势秘籍一本。打开石质宝箱,获得崩山摧岳掌圆满级领悟一份。打开玉质宝箱,获得逆五行罗修之体。什么?东海里有龙宫宝箱,几率爆出真龙之血;火狱里有熔火宝箱,几率开出纯阳无极劲;还有仙界宝箱、万妖宝箱、洪荒宝箱……为了钥匙,冲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