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8700000002

第2章 礼崩乐坏怎么办:周公改制定万世纲常

周公其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主持完成的周初的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深彻改革,涉及政治、经济、伦理、法制、军队建设等各个方面,特别是他在“天下治式、社会模式、行为范式”方面的改革与创举,着实当得起“万世之谋”四个字。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因为他是周成王的叔叔,故称叔旦;因为他的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故称周公。

周公为人很好,孝顺、仁厚、笃实;能力也很强,在兄弟中是出类拔萃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德才兼备”,属于“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信得过”的领导干部。周公在全力协助周武王灭掉商朝后,被封于鲁之曲阜(今山东曲阜),故史书又称他为鲁公。

笔者第一次了解周公,是读曹操的《短歌行》,里面有句话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当时我就想,这个周公怎么会这么忙?他究竟在忙什么呢?这些年断断续续读史书才知道,周公其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主持完成的周初的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深彻改革,涉及政治、经济、伦理、法制、军队建设等各个方面,特别是他在“天下治式、社会模式、行为范式”方面的改革与创举,着实当得起“万世之谋”四个字。

1.天下治式--完善“诸侯封建制”

这是周公在政治建设方面的首要大事。西周的分封制前后实行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武王伐纣以后,主要是由武王主持的。第二次则是在平定“三监”之乱以后,由周公亲自谋划落实的。

这种分封,主要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算是核心层,其直接统治的地区叫王畿,由成周(河洛地区,以王城为中心)和宗周(关中平原,以镐京为中心)两部分组成。第二层是分封的“姬姓”王族子弟,算是直系。据考证,周初分封了七十一国,姬姓就占了五十三国,比例较大。第三层是分封的功臣子弟,算是嫡系。比如,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的姜尚(姜子牙),其后裔就封于齐。第四层主要分封的是殷商旧族后裔,算是“统战对象”。比如,周武王时,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继续管理商的豪族和遗民,并派武王之子管叔、蔡叔、霍叔加以监视,时称“三监”。滑稽的是,后来猫与老鼠同流合污,“三监”与武庚联合发动叛乱。但周公在平定这次叛乱后,仍封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于宋,这确实体现了一种高明的政治智慧。

由此可见,西周的分封制,实质就是一种以王室为核心、以血亲为纽带、以功臣为辅助、以“统战对象”为黏合剂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的形势下,对于稳定和巩固周王朝的政权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其中体现的政治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钱穆先生对此的评价是“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实际需要逐步逼桚而成,同时亦是周民族对于政治组织富于一种伟大气魄之表见”。

这里,有一段历史疑案需要特别说明。关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现在通常的分法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种分法主要沿袭了西方的古代社会划分法,结合中国历史的实际情况,则可能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至少是很不准确的!为什么呢?

这种分法把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至清朝灭亡的两千多年都称为“封建社会”,问题恰恰是:其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实行的才是封建制。这一点,《吕氏春秋》说得很明白,“天下之地,方千里以为国,所以极治任也。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多不若少。众封建,非以私贤也,所以便势全威,所以博义……故观于上世,其封建众者,其福长,其名彰……多建封,所以便其势也”。这段话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天下太大了不好管,不如“多建封”,分成许多小国方便管理。显然,这里所谓的“上世”,也就是指夏、商、周三代。

其二,自秦朝开始,封建制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读过秦史的人都知道,秦灭六国以后,曾为“治式”问题,也就是实行诸侯封建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最终结果是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这一点,李斯在《仓颉篇》中写得很清楚,“华夏九州,兵戈止息,封建不再,万民康宁”。

既然从那时起“封建不再”了,那么把秦朝至清朝的这段历史说成是“封建社会”,又怎么会准确呢?那么,准确的分法是什么?笔者认为,如果以政治管理体制为标准,则可以把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三个时代或三个社会,即氏族部落时代(社会),诸侯封建时代(社会)和帝国集权时代(社会)。

我的这个观点,与李泽厚先生的看法颇为相同。他在《论语今读》中也说过一段话:“数十年来,套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模式说中国历史,削足适履,扞格难通,并引起古史分期、长期停滞诸假问题之大争论,似应重新考虑,改弦更张。”

另外,我的这个观点,还在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中得到了印证。他在《国史大纲》第三章“封建帝国之创新”中明确地说:“西周三百年历史,最重要者为封建政体之创兴。”他在第七章第二节“国家民族之抟成”中,则对封建制退出历史舞台的状况做了详尽而生动地论述。原文如下:

“封建制逐步破坏,郡县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战国已然。秦以下,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然终不能再兴。且其势如危石转峻阪,不堕于地不止。汉初先则有异姓封王,继则封王惟限于同姓,又次则诸王惟得衣租食税,同于富人;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诸封王惟食邑而已。

至魏则并邑入亦薄。晋矫魏孤立,大封同姓,并许自选官属,然刘颂言其‘法同郡县,无成国之制’。盖亦徒享封土,不治吏民,乃西汉景、武以后法度耳。至晋惠帝立后,诸王或镇雄藩,或专朝政,遂有八王之乱;然此乃权臣之擅政,非古代封建之比。

下至南朝,宋、齐、梁诸代,宗室诸王皆出为都督、刺史,星罗棋布,各据强藩,假以事任,矫东晋中央衰替之势;然此特援引亲族以踞要位,其权重在为守令,不在为王侯。

唐封诸王不出阁,有名号,无国邑,空树官僚而无莅事,聚居京师,亦仅衣税食租。惟明初封诸王,欲以封建、郡县相杂,然一、再传即废。终明之世,仍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也。

再以封侯论,汉初诸侯亦犹有君国子民之意,景帝后事权即皆归国相,侯国与郡县无异;然尚裂土以封。东汉则多未与国邑,仅佩印受廪,列侯殆全同于关内侯。又汉初丞相选用列侯,武帝时始有拜相封侯之制。东汉位三公者亦不复有茅土封。然汉人犹常称‘万户侯’,言其封食之大。至魏,虽亲王所食未有及万,诸将封多不满千户。

晋、宋以下,门第既盛,朝廷封爵乃不为重。至唐则并废封爵世袭之制,爵仅及身而止;而所谓爵土亦只是虚名。受封者于内府给缯布,惟同俸赐,绝不足以拟古之胙土矣。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令诸功臣世袭刺史,长孙无忌等十四人辞曰:‘违时易务,曲树私恩,谋及庶僚,义非佥允。方招史册之诮,有紊圣代之纲。一也。臣等非才,愈彰滥赏。二也。孩童嗣职,宁无伤锦?一挂刑纲,自取诛夷。三也。求贤分政,寄在共理。封植儿曹,失于求瘼,百姓不幸,将焉用之?四也。’于是遂止。观于此,则知封建制度已不能复行于后世。

以唐太宗之英武,唐初文、武诸功臣之出众,诚使君臣割地,各自专制一方,相与和好连结,征租训武,亦足各传百年、数百年之外。所以不能尔者,由国人对于政治意义之认识,久已不许复有贵族世袭封建制度之存在。此乃中国史进程中一极要纲目,不可不特别注意也。”

钱老先生真不愧为史学大家,短短九百余字,便将封建制度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一段沿革勾画得清清楚楚。由此亦可见,把秦朝至清朝的这段历史称为“封建社会”是多么不确切啊!

2.社会模式--完善“宗法政治制度”

西周以前,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多具有原始氏族的特征,总体上是很松散的。周公对宗法制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就整个社会而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祖宗为基点,以族长为领路人,结下了一张由“个人-家庭-家族-国家”织成的比较严密的社会网络。

第二,就王族而言,把“族长”和不同层次的“统治者”的角色合二为一,使“族权”与“政权”更好地结合起来。具体要求为,周天子由嫡长子继承,其一族为大宗;其他的儿子分封为诸侯,其一族为别宗;各诸侯国又实行分封,建立卿大夫之家,其一族为小宗;卿大夫以下又分士之家,其一族算是小小宗。天子为大宗的族长,诸侯国君为别宗的族长,卿大夫为小宗的族长,士为小小宗的族长。如此,族权与政权紧密结合,真正使“国”与“家”成为一个完整的概念,从而为华夏民族这个“大国家”的延续奠定坚实的根基。

3.行为范式--制礼作乐

对于周公一生的功业,汉朝的伏胜在《尚书大传》中做了简明概括。他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周公在摄政期间,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件是平定叛乱,廓清天下;一件是完善分封制和宗法制;还有一件就是制礼作乐。在这三件事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制礼作乐”,也就是让我们的孔圣人最为称道和崇拜的礼乐文明。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礼”,并不完全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礼节”、“礼貌”,而是用来显示社会成员、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等级秩序及行为规范,是一种社会生活准则。礼的原则是敬天祭祖。礼的内容,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主要包括五类:吉礼(祭祀礼)、凶礼(丧葬礼)、宾礼(交际礼)、军礼(征战礼)和嘉礼(吉庆礼)。

礼的特征,从执行的角度看,主要是突出“差异”,强调“区别”。而这种“差异”和“区别”,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统治阶级内部的差别,如君与臣。按照周礼的规定,有天子之礼、诸侯之礼、卿大夫之礼等。以祭祀为例,只有天子才能举行郊祭(祭天),诸侯只能祭祀自己封国内的名山大川。

(2)统治阶级与平民百姓之间的差别,如贵与贱、尊与卑等。

(3)社会各成员之间的差别,如长与幼、亲与疏等。

就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规定与规范,整个社会形成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人人必须遵守“礼”,不得有所逾越。

至于“乐”,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音乐、舞蹈等。其功能主要有以下两个:

(1)再次强化等级的差别。如祭祀用的乐舞,按照规定只有天子才可以用“八佾”(八个行列),诸侯用“六佾”(六个行列),大夫用“四佾”(四个行列)。

(2)缓和“礼”的社会差别所带来的“埋怨”情绪,促进社会和谐,诚如《礼记·乐记》中所讲的那样,“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由此可见,周公制作的礼乐,实质上就是给当时混乱的社会人际关系确立了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完备的伦理规范,为当时的社会装上了一个稳定器。尽管数百年后,中国社会又陷入了“礼崩乐坏、瓦釜雷鸣”的境地,进入了“春秋战国”的大争之世,但周公创造的礼乐制度却通过儒家的不懈宣扬与传承,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其中显示的政治智慧,也一直被历代高明的政治家汲取和运用。

除了上述三项大的改革外,周公在军队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即明确了“中央军”(天子之师)和“地方军”(诸侯军队)的编制要求;在法律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即完善了《九刑》。据《尚书·吕刑》记载,周朝的刑律共有三千多条,法律已相当严密。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内容深彻的变革,周公改制无疑是成功的,达到了为“万世立极”的效果;周公本人的结局也是完好的,虽然有一些流言蜚语,晚景也有些“失意”,但毕竟比后世摄政者的结局要好很多。

周公改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营造了良好的改革大环境

按照伏胜的说法,周公改制是在“救乱”、“克殷”之后进行的,即在平定“三监”之乱、妥善安置好“殷顽民”以后开始的,其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已相对稳定,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改革条件。

2.手中掌握了真正的权力

权力是改革的重要保障,改革者无权,就等于一个武士手中没有剑。周公改制期间,虽然只是“摄政王”的身份,不是名义上的“天子”,但却掌握了“天子”的实权,因而其各项改革措施都能无阻碍地推行。

3.先进的执政理念

周公改制,尽管直接目的是维护周王朝的政权,但其核心理念及制度设计均体现了“民本”思想,即在极力宣扬“天命”思想的同时,也从殷商灭亡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很重视“保民”的问题,提出了“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句周公教育官员的话,实质上就把“敬天”与“保民”结合起来,赋予了天意具体的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也是“民本”思想的源泉。

同类推荐
  • 公共管理问题研究

    公共管理问题研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唯物史观认为:国家的性质就是阶级专政,即:在一个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阶级专政和政治统治。因此,国家是统治阶级共同的集体力量与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对社会实施领导和管理权力。公共行政管理是国家权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改革开放三十年学生读本

    改革开放三十年学生读本

    党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正确思想,在一穷二白的图纸上,绘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提升了国家在经济、政治、国防等方面的综合国力。在国力并不强盛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没丢失一寸土地,捍卫了国家的统一、完整和尊严。
  • 工人政治

    工人政治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兴起,工人阶级作为新兴力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英国宪章运动、法国巴黎公社起义、俄国十月革命……就是由工人阶级主导的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推动着现代世界向前发展。站在历史的当下,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运动似乎渐渐偃旗息鼓。然而,工人政治并没有结束。工业化早期的工厂生产结构和模式,及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关系、矛盾,均发生了巨变,传统工人阶级的形象与含义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切,使得当代的工人政治正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 全球可持续发展案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全球可持续发展案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5年9月,世界各国政府首脑达成一致意向:即“为了人类、地球和繁荣,所有国家和利益相关方都应当合作起来,共同行动”。本书道尽当今全球各大问题,为可持续发展点燃一盏明灯。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本书以导读的形式阐明了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前提,同时深刻论述了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具体内容和一系列正确处理方法等等。结合原著作的架构,主题内容涉及: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肃反问题;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关于少数人闹事问题;坏事能否变成好事;关于节约;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热门推荐
  • 文明法王

    文明法王

    我好像爱上了学习?学什么学,你个不务正业的家伙,出去扔俩火球再进来。??!!这是什么情况啊。
  • 吸血鬼骑士之三生三世

    吸血鬼骑士之三生三世

    他和她,第一世,他接近她,只为杀了她,夺取力量,却在她死以后幡然醒悟,最后亦赴黄泉;第二世,该隐用力量保存她的最后一丝灵魂,注入迈卡维家族新生的公主体内,她醒了,忘了所有事,却仍然遇到了他,他转世成为始祖,亦忘了前世,却为他最心疼的妹妹,夺走了她的所有血液;第三世,再度醒来,他却依然选择牺牲她!绝望之余,更多的是愤怒,她觉醒了,第三代的身体,最初始的灵魂,她拥有了最强大的力量,她会让那个三世背叛自己的人得到报应,等待她的复仇吧!【PS:男主是枢殿,不喜请点叉,女主很强大,是莉莉丝的第四个孩子,和该隐认识,不喜请点叉。新人文笔稚嫩,不喜请勿喷,受不起打击。。】
  • 为何情深奈何缘浅

    为何情深奈何缘浅

    他们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相遇,经历种种困难,甜蜜牵手,却因命运作弄,她,忍痛割爱,用最残忍的方法离开他,只愿他能幸福长久。。。
  • 沧凡

    沧凡

    数万年后,有史学家这样写道:自宁凡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注定整个大陆都将因他的降临而颤栗!当经历成为故事,当故事成为历史,当历史成为传说,大陆各界子民依旧在称颂这位不朽的宗师、伟大的帝王、地狱的恶魔、绝世的强者……还有天地间唯一的神明!如果再做让宁凡做一次选择,此刻大陆角落里的他依旧会选择做一个凡人。
  • 当天才杀手遇到斗破

    当天才杀手遇到斗破

    一个121世纪的天才杀手穿越来到一个玄幻世界会发生什么?(没有系统、主角不知道剧情)
  • 竹马快快来

    竹马快快来

    每个人都在用力活着,用他自己的方式,我也不例外,即使前世有太多不好的回忆,以前的我,是连碗孟婆汤都喝不起的鬼,现在的我,感谢我祖先没钱给我买碗孟婆汤的人。
  • 武之侠者

    武之侠者

    一个少年为了心中的仇恨,毅然决定踏上江湖这个不归路。
  • 海王前传

    海王前传

    这是发生在凯撒之前的故事,这时人类与海族对对方的了解还停留在最初的阶段,海族尚不能自由生存于陆地,,奥斯曼帝国仍是人类最强大的国家,莫顿·亚历山大正为卡利亚里的崛起做着铺垫,格陵兰·亚历山大在奥斯曼帝国忍辱负重,为卡利亚里的发展争取时间。长老会在海族的统治根深蒂固,无人可撼动。永远走在时代前沿的卡罗特家族刚刚开启了与人类的贸易,一跃成为平民第一大族。不死君王与德维尔人的计划早已开始实施,也许他们已经等不到下一个时代的来临。
  • 无名村的尽头

    无名村的尽头

    没有简介,作者不想写,看你们对题目的理解,不喜勿喷。
  • 剑八篇

    剑八篇

    一剑寒水复西流,一剑风华少年游,一剑苍生哀和喜,一剑风霜离与忧,一剑千古兴亡事,一剑磨平万里愁,一剑青丝成白发,一剑诛心黯凝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