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54000000016

第16章 经、史、子、集(2)

《孝经》:作者不详。旧说孔子所作,或说曾子所作,均不足信。近人研究,成书当在公元前三世纪或公元前二三〇年左右,为孔子后学所作。古文本相传为西汉经学家孔安国所注,分十八章。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玄宗命诸儒汇集六家说为注,于天宝二载注成并刻石立于太学,《十三经注疏》采用的就是这一注本。

《孝经》宣扬封建孝道,论述以孝治天下,认为孝是“德之本”,孝是天经地义的事。《孝经》分置十八章,但在“十三经”中是文字最少的一部,仅一千七百九十九字。东汉时列为“七经”之一,虽然后来的“九经”、“十一经”未列《孝经》,但一直受到儒家和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最后终于归入“十三经”,从此确定了它的经书地位。

《尔雅》:在“十三经”中,这是一部特殊的著作。作为一本专门解释词义的工具书性质的著作,竟被儒家视作经典,这是很有意思的。《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大致按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编纂的词典。所以命名“尔雅”,是表明这部书是以雅正之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现在通行的本子有十九篇,其中《释诂》、《释言》、《释训》三篇是解释一般词语的,属普通词典性质;其余《释亲》、《释宫》、《释器》、《释鸟》、《释兽》等十六篇是解各类名物的,具有小百科词典性质。它大体成书于战国末年,是当时一些儒生汇集各种古籍词语训释资料编辑而成,后又经汉代人的陆续增补,才成为现在所见到的《尔雅》,共一万三千一百一十三字。

编纂《尔雅》,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阅读包括儒家经书在内的古书、辨识名物。汉武帝独尊儒术并立“五经”博士后,从中央到郡县甚至乡聚,广设学校,读经成了当时读书人实现理想、追求利禄的重要途径,《尔雅》便成了儒生们重要的工具书。后来,儒家索性把这部帮助阅读经书的工具书也列为经书了。

《孟子》:《孟子》在西汉时就受到了重视,文帝时置博士,作为经书的辅翼传授,但却是列入“十三经”的最后一部。《孟子》现存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篇。篇名是从篇开头的文句中选择几字命名的,如第一篇是《梁惠王章句》,其中“梁惠王”三字就是从本篇第一句“孟子见梁惠王”中摘取的(至于“章句”二字,则是汉代经学家、训诂家用以表示分析古书的章节句读之意的)。《孟子》是孟轲因主张不见用,退而与万章等弟子所撰。内容涉及对人性、政治、教育、修养、处世等方面的论述;主张法先王、行仁政、认为只有仁政才能使“天下之人皆归之”,并提出“民贵君轻”说。《孟子》的思想以及其气势磅礴、感情充沛、善于比喻、长于辩论的文风,对后世的散文家诸如韩愈、苏轼等影响都很大。

这十三部著作,在长期封建社会中成为知识分子主要攻读的儒家经典著作,而“十三经”也被作为儒家十三部代表性著作的统称了。

)第二节 二十四史

“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这是宋朝名臣文天祥被俘后答复元朝孛罗丞相劝降时的反问。“十七史”是指从古至宋以前相连接的十七部史书。文天祥认为“十七史”中所记载千百年兴亡浮沉的是是非非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他这句话不但巧妙地回避了正面回答,而且嘲讽了元朝的胜利也只不过是一种改朝换代,没有什么值得论说的,表示他轻蔑对方的态度。文天祥所说的“十七史”是宋朝人对以往十七部连贯性史书的统称。宋朝以后,元明清三朝又按照新朝修旧朝史的惯例,编修了自宋至明的史书,清朝又辑录了《旧五代史》和增收了《旧唐书》而合为二十四部,被人统称为“二十四史”,一称“正史”。

“二十四史”包含着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史书。“二十四史”在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被正式定名为“正史”。从此,“二十四史”与“正史”成为同义语词了。但“正史”一词却在此以前就已使用。

最早使用“正史”一词的是梁阮孝绪的《正史削繁》九十四卷,此书虽佚,但见于《隋书·经籍志》著录。唐朝初年编修《隋书·经籍志》,开始在史部设正史类,把《史记》、《汉书》这类体例写成的纪传体史书列入这一类,但还没有确定一代仅一史的限制。基本上依体裁划分,只是一种图书分类,而不包含固定某史为正史之意;不过,从《隋志》著录情况看,已略含正统意味,如田融所撰《赵书》十卷是纪传体,但因赵非正统,遂不入正史而屏归霸史类。

唐初修《晋书》,由于唐太宗参加过《宣帝纪论》、《武帝纪论》、《陆机传论》和《王羲之传论》的历史人物评论工作,于是《晋书》便居十八家晋书之首,地位显然高于他籍,开后世于多本中选取一种作一朝史书代表的风气,使“正史”代表正统的含义进一步发展。但是,刘知几的《史通》中仍以“正史”与“杂述”并举。他所谓的“正史”是指能记录一朝大典的史籍,而以正杂对称,足见“正史”地位还不是非常尊崇的。

《宋志》沿《隋志》旧例,列“正史类”于史部之首,并由官府陆续雕版,刊印了正史十七种。

清初修定明《艺文志》的“正史类”包括纪传和编年二体,打破了历来以纪传体为“正史”的惯例,同时也证明清初修明史时,“正史类”尚能随意变更所包含的内容。

清修《四库全书总目》不仅定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而且还明确规定了“正史”的神圣地位。其“正史类”的小序中说:

正史之名,见于《隋志》。至宋而定著十有七。明刊监版,合宋辽金元四史为二十有一。皇上钦定《明史》,又诏增《旧唐书》为二十有三。近蒐罗四库,薛居正《旧五代史》得裒集成编,钦禀睿裁,与欧阳修书并列,共为二十有四。今并从官本校录。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所由与稗官野记异也。

从此,“正史”之名始具特定含义,它既有代表正统政权的意味,又有国定一史的含义。那么,“正史”究竟为什么如此受到重视?因为它确有超越其他史书的优点,也可以说,“正史”具有自己的特点。

其一,“正史”记载的对象是历史上的主要朝代。这些朝代大多是被认为正统的政权,相沿具有高于其他史书的地位。

其二,“正史”主要采用纪传体的编撰方式。纪传体有纪、传、志、表各种形式,便于表达内容。它记载范围较广,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搜集资料也比较丰富,是极便于参考的资料宝库之一。

其三,“正史”包括从黄帝起到明末止的漫长历程,彼此只有重叠而无间断,上下年代相接,贯通一气,使人从这套书中可以看出古今贯通的中国历史概貌。

有了这三个特点,自然超越其他同时代的同类著述而自居首位了。

“正史”的编纂者大致可分官修与私纂两种不同情况。司马迁撰《史记》是私撰的一家之言。两《汉书》和《三国志》是经过官方同意由私人撰写的。从隋朝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正式明令禁止私撰国史和不准民间评论人物,又加以唐太宗李世民插手《晋书》而题署御撰以后,一代之史的编修工作便成为“人君观史,宰相监修”的官修制度。这种官修史书一般都是后朝为前朝修史。

“正史”的体制比较完备,以《史记》为例,有十二本纪,写帝王事迹,起大事记的作用;十表,排列错综复杂的史事;八书,记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讲诸侯封国;七十列传,即人物传记。全书一百三十篇,用五种不同体裁,纵横交错地反映了历史,为后世纪传体史书创立了典型。后来各朝史书也有某些变更。如书改称志,表不仅用于记事。也有些体裁不全备的,如《三国志》、《梁书》、《陈书》、《后周书》、《北齐书》、《南史》和《北史》等七部史书都没有志书;《后汉书》本无表,南宋初熊方曾编过《补后汉书年表》十卷,有一种计算,把熊表计入“二十四史”的总卷数中。从《三国志》起到《旧唐书》、《旧五代史》各史都没有表。梁、陈、齐、周各史虽无志,但四朝典制内容都写入《隋书》志中,而有五代史志之称(此五代指梁、陈、齐、周、隋,惯称前五代,以别于梁、唐、晋、汉、周的后五代)。

定“二十四史”为“正史”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的事。这二十四部史籍并不是一次会集,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增益形成的。

“正史”最早的合称是“三史”,始见于《三国志·吴书》卷九《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中记孙权劝蒋钦、吕蒙二人读书时所说:

(孤)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又《蜀书》卷十二《孟光传》中也说:

(光)博物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

《隋志》也著录有吴张温所撰《三史略》二十九卷。

此“三史”究竟指哪三种史籍?

清人王应奎在《柳南续笔》卷四《三史》条中对史、汉以外的一史未加肯定而作疑似之词说:“马班而外,其为东观纪欤?抑为袁宏纪欤?谢承书欤?不得而知也。”而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卷四二《三史》条则明确指出说:

三史似指《战国策》、《史记》、《汉书》。

这从孙权所说“《左传》、《国语》及三史”一语看,《战国策》似乎会单独标出,而不会包括在“三史”之内。如按时代顺序看,孙权所说的“三史”当指《史记》、《汉书》与《东观汉纪》而言。

《晋书》卷六一《刘耽传》所说:“博学,明习诗、礼、三史。”《北史》卷三四《刘延明传》所说:“延明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应皆指《史记》、《汉书》及《东观汉纪》。这是魏晋南北朝以前所谓的“三史”。

唐宋以后所谓的“五经三史”中的“三史”,据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四二《三史》条说:“专指马、班、范矣。”乃以范晔《后汉书》易《东观汉纪》,因唐以后《东观汉纪》已失传。

“三史”之后有“四史”之说起于唐,但说法有二:

其一,《隋志》正史类小序特标举《史记》、《汉书》、《东观汉纪》及《三国志》为“四史”。

其二,《新唐书·选举志》记唐朝考史科目有《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与现称的“四史”正相合。

继之而有“八史”之名,曾用于道光初日人所编的《八史经籍志》。所谓“八史”指所收录的是汉、隋、唐、宋、辽、金、元、明等八个朝代的经籍志或艺文志等。

“九史”见用于清人汪辉祖所撰的《九史同姓名略》。它指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及宋、辽、金、元、明史。

“十史”之名始见于《宋史·艺文志》子部类事类著录的《十史事语》十卷、《十史事类》十二卷及李安上撰《十史类要》十卷等,各书均佚。此“十史”当指三国、晋、宋、齐、梁、陈、北齐、北周、北魏和隋等十部史书。

“十三史”之名始用于唐,《宋史·艺文志》的集类文史类中著录有吴武陵撰《十三代史驳议》十二卷;史类目录类著录有宗谏注《十三代史目》十卷及商(殷)仲茂的《十三代史目》一卷,史钞类著录有《十三代史选》五十卷。诸书均佚,唐所谓“十三史”似即指《旧唐志》正史类按中所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旧唐志》著录《魏国志》等三家)、《晋书》、《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北魏书》、《北齐书》、《北周书》及《隋书》等十三部。

“十七史”之名定于北宋,宋以前正史无刻本,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出禁中所藏《隋书》付崇文院刊行。嘉祐六年(1061年)并梁、陈等史也次第校刻,前后垂四十年(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九九)。它所谓“十七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后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和《新五代史记》等十七种史籍。《宋志》史类史钞类即著录南宋人所撰《名贤十七史确论》一百零四卷。子类类事即著录《王先生十七史蒙求》十六卷。“十七史”之名,南宋时已颇流行,后世多沿用“十七史”之名,如元胡一桂撰《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十七卷。清人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一书为清代史学名著。清初汲古阁曾合刻十七史,成为当时通行的正史合刻本。

元人在“十七史”外加上《宋史》,称“十八史”,元人曾选之有《十八史略》之作,明人梁孟寅在明撰《元史》完成后,即因《十八史略》而成《十九史略》。《明史·艺文志》还著录有安都所撰的《十九史节定》一百七十卷。

“二十一史”始于明。嘉靖初,南京国子监祭酒张邦奇等请校刻史书,世宗命将监中十七史旧版考对修补,取广东宋史版付监,辽、金二史原无版者,购求善本刻行以成全史。嘉靖十一年(1532年)七月成“二十一史”南监合刻本。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北监又刻“二十一史”,三十四年(1606年)竣工。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八《监本二十一史》条中曾评:“其版视南稍工……然校勘不精,讹舛弥甚,且有不知而妄改者。”所谓“二十一史”就是十七史加宋、辽、金、元四史。“二十一史”之名,清乾、嘉时尚沿用。王昶在《示长沙弟子唐业敬》中说:

史学当取二十一史及明史、刘昫《旧唐书》、薛居正《五代史》,以次浏览(王昶:《春融堂集》篇六八,嘉庆十二年塾南书舍刊本)。

王昶所言,实已指“二十四史”,但仍用“二十一史”之名,可见其已为固定名词,另一位学者沈炳震就以此为名撰著了《二十一史四谱》。乾隆十一年(1746年)还刻行了“二十一史”合刻正史共两千七百八十一卷,分装六十五函。

乾隆四年(1739年)明史修成后,合前原有的“二十一史”而有“二十二史”的合称,乾隆十二年(1747年)诏书中正式用“二十二史”名称,清代虽有二部史学名著用“二十二史”之名,但与清官方所指不尽相同: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系“二十一史”加《旧唐书》;赵翼的《廿二史劄记》则于清代官称的“二十二史”之外又包括《旧唐书》和《旧五代史》(各与新书合为一史,仍是二十二史之数),实际上已是二十四史了。

清乾隆十二年至四十年(1775年)间曾有“二十三史”之名,即于“二十二史”之外复加《旧唐书》,但“二十三史”之称并未流行。

“二十四史”几乎已成为正史的同书异名。它是乾隆四十年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旧五代史》,并由武英殿合“二十三史”刻行后的定称。不久,《四库提要》又明确规定此二十四部史籍为正史。从此以后,不经统治者批准,不得增列正史。正史——“二十四史”的尊崇地位至此底定。

民国初年,柯绍忞撰成《新元史》,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明令列入“正史”,遂有“二十五史”之称,后来《清史稿》撰成,也有并称为“二十六史”的。

“二十四史”共有三千二百五十九卷(包含子卷和《后汉书》年表卷数),如再计入《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和《明史》的目录卷数,则总卷数当为三千二百六十六卷,总字数达二千七百余万字。卷数最多的是《宋史》,有四百九十六卷;其次是《明史》,有三百三十六卷(含目录四卷);最少的是《陈书》,只有三十六卷。

“二十四史”中各史包含时间最长的是《史记》,上起黄帝,下止汉武,大约有三千多年。“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和《南史》、《北史》是通史外,其他都是断代史。

“二十四史”中各史间只有重复,没有脱节。它有两种重复:一是人物的重复,如曹操在《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中都曾记及,至于宋、齐、梁、陈各书与《南史》间,北魏、北齐、北周各书与《北史》间,所记人物的重复更多了。二是时代的交叉重复,如《史记》与《汉书》间,《后汉书》与《三国志》间多有交叉。

“二十四史”的排列次序,历来曾有不同,如《隋志》按朝代兴亡先后为序,自晋以后,排南朝至梁,然后排北朝的魏,又排南朝的陈,再排北朝的周,但《北齐书》未被排入。这是由于唐得政权于隋,隋得政权于北周,而北齐与唐无关联,所以不排入正史。

《旧唐书》采取先北后南,即晋、宋、北魏、北周、隋、南齐、梁、陈、北齐。这是由于唐是由北朝系统而来,所以尊北。至于最后到北齐则是由于唐未列北齐书于正史而系后补入的。宋以后的排列是先南后北,这是司马光在《通鉴》中的意见(《通鉴》卷六九)。因为宋是从南方政权接统而来的。这一顺序从此成为定局,再也没有更易。

同类推荐
  • 儒林外史的人间(大家小札系列)

    儒林外史的人间(大家小札系列)

    《儒林外史》自诞生之日即被视为一部可以穿越时空的经典。它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以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反讽手法展示了士林的众生百态,还在于它触及到了儒家精英社会的一些核心问题及其困境。在《儒林外史的人间》一书中,作者分别从创作道路和构思,八股陋儒,假儒、迂儒和真儒,假名士和真名士,讽刺艺术,明代士人生活面貌等方面对《儒林外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品评分析,探讨了该书深远的文化意蕴。此书不仅对青少年的读书求知有启迪作用,对成人来说,亦有增广见闻之功。
  • 依然旧时明月

    依然旧时明月

    46首古典诗词的全新读解,作者透过优美动人的文字,空灵、诗意的分析,梳理了古人的种种生命和情感,并将其与现代人的内心生活做一个沟通,带领我们走进诗人词客的情感世界,去欣赏狂放的李白,潇洒的苏轼,禅意的王维,多情的柳永,以及那些深入骨髓的古典场景:对花持酒的舞姿,踏雪寻梅的笛声,水晶帘栊后的凝望,古刹空山里的啼鸣
  •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

    学术研究的清醒与坚守:王瑶的意义3学术研究的清醒与坚守:王瑶的意义重读20世纪80年代有关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与论著,特别引起我注意与思考的,是王瑶先生和其他几位前辈,李何林先生,唐先生,田仲济先生,贾植芳先生,钱谷融先生……在“文革”结束以后的学科重建中所起的作用。
  •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是青年诗人张雷的诗歌选本。书中附录了诗人汪国真、李小雨为他的诗集写的序言,还有原外交部长李肇星先生为此书出版写的贺词,贺词说“从张诗字里行间看,他胸怀祖国,腹含宇宙;纵涉古今,横跨内外;时而悲壮,时而缠绵……相当难得”。
  • 中国禁毒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禁毒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罂粟,这原本普普通通的植物背后,是整个一部罪恶史;鸦片,这一特殊的商品,是透析列强对近代中国经济侵略的钥匙。让我们了解鸦片烟毒曾带给中国人的无尽痛苦和沉沦、巨大灾难和耻辱,以及历届政府所作的不懈努力。
热门推荐
  • 漫威之假面骑士魔法师

    漫威之假面骑士魔法师

    魔法师是什么,是逆境中的希望,神秘力量的操控者绝望,化作我体内的魔力希望,解封被封印的戒指青林,是来自异世界的假面骑士魔法师,在他的体内寄宿着两个魅影,他可以利用魔力戒指施展出各种不同的能力,他本身也拥有无比强大的魔力,足以改变整个多元宇宙无限宝石,宇宙之心,成为我手中的戒指吧…时间线从钢铁侠1开始吧,可以写的内容多些关于魔法师我也会新增一些设定,为了让小说看起来更爽一些
  • 书与刀与情

    书与刀与情

    本书的主角叫“咸木”,取这个名字源自“长将一寸生,衔木到终古。”咸木将带领读者经历一个以宋明为基础的架空历史风土人情、社会变化、人民生活,他将在一路风姿多彩的旅途中,一段读书科举育人的经历中,无数次残酷的战争中,最后是他自己的亲情爱情中书写自己的故事。咸木将在这个封建王朝思想、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的矛盾中,逐渐成长,并引领一个时代的变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率土

    率土

    三国?领主?造城?不,我要争霸!个人?联盟?团队?行,但要为我所用!这里没有金手指,没有穿越,只是一个游戏玩家在三国背景的游戏里从默默无闻到风生水起的故事。QQ群:559247633
  • 宠妃现锁君心

    宠妃现锁君心

    宠文来袭:我慕清婠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小人物……打着辛酸工,嫁人天天吵,竟是魂穿于后宫,是在后宫千娇百媚中沉浮,还是独获圣宠,宠贯后宫呢,亦或是另一番际遇呢……
  • 未来触手可及

    未来触手可及

    女主以为,她这辈子都不会碰感情了,男主以为,他这辈子都不会有归宿了。兜兜转转,原来你不在这里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传奇梦想师

    传奇梦想师

    梦境是什么地方?仅仅是人的幻想吗?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武辰,一个天生能够进入梦境之中的少年,从爷爷那里继承了协梦师的位置,从此,进入梦境,战胜妄图入侵现实的怪物,于梦境现实激斗破坏平衡的窃梦师。催眠?我心念一动,你们都要陷入沉睡。异能?我的眼睛可以让它失去作用。我是协梦师,我是传奇梦想师,我为自己带眼!!!
  • 快穿之女配要打脸

    快穿之女配要打脸

    梅漪是镇国将军府大将军的掌上明珠,突然,战事四起,皇上派镇国将军出征,但因为父亲受伤,哥哥体弱,她不得不女扮男装,最后成为了征战四方的大将军,不仅如此,她也有经商头脑,本该惊才绝艳的少女,却在一夕之间,被最信任的闺蜜背叛,被暗恋的男人利用,使得镇国将军府全家被诛杀,在她没有了利用价值之后,又被闺蜜折磨,最后五马分尸。在梅漪绝望之际,一个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声音响起,但是说的内容却是令她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梅漪你好,我是系统099号,你想活下去吗?】梅漪眼神坚定。“我想。”自此之后,梅漪开始了打脸的生活。在最后,梅漪不仅报了仇,也找到了那个爱她如命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