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31400000008

第8章 入缅作战(4)

接连几天的了解战况和研究形势,使史迪威渐渐形成了在同古与曰军作战的想法。他让梅里尔按他的想法尽快编制出作战计划,并进行多方论证和收集情报工作。当计划大致成熟的时候,他便在梅谋的国民党军委会参谋团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明确的提了出来:

“充分利用200师已经形成的同古阵地,更多地吸附敌军在它的周围。日军不会只从南线进攻,他们会派出部队对同古进行迂回包抄,切断200师的退路,以行歼灭。因为曰军在缅甸作战已经不只是攻城略地,而是想把中国这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吃掉,200师就成为最好的诱饵0这样把廖耀湘的22师悄悄地隐蔽在200师的背后,并有意识留出曰军能够对同古实行包抄的地带,一旦曰军进入这一地带后,200师一部、22师和96师便可从三面夹攻这股敌人,予以全歼,挫败他们进攻同古的计划,对日军进行一次反攻,也能收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不大轻易表示自己意见的林蔚也乐得直搓手掌,连连点头称是,肖毅肃说根据最近收集到的曰军情报,敌人将动用陆空力量向同古方向集结,证实了史迪威对形势的估计。商震干脆马上操起屋角的电话,接通了第5军腊戍指挥部:“叫杜军长接电话,什么,他还在睡觉,”商震握着电话筒轻轻地骂道:“奶奶的,什么时候还在睡大觉。”

当杜聿明被参谋人员叫到电话机旁的时候,商震大声说道:“杜军长,你马上把96师开到曼德勒来,为什么,我们不便在电话上讲,你无论如何马上把军队开到曼德勒来,车皮我们与英国人要去,等你到达后我们再具体商议。”商震把电话搁上后,对史迪威爽朗地笑起来:“杜聿明这家伙是属兔的吧,胆子太小了,像个小脚女人。”

史迪威认为应把同古会战的想法立即当面向蒋介石汇报,以最后下决心来打好这关键的一仗,为此他要求商震与他同行,尽快赶到重庆去。

杜聿明接到商震的电话后,便下令96师和军部向同古方向开拔。他黝黑的脸上颧骨愈加显得突出,胡茬子满脸,但在黑夜里仍是目光闪闪。他站在吉普车旁看着96师和司令部的部队乱糟糟地登上卡车,他的脸上有一丝忧怨的神情,他侧身对参谋长罗又伦说。“委员长那边有消息吗?”

“没有。”

“那我们就不等了,全体出发!”杜聿明发出了命令,自己也跨上了吉普车。

杜聿明的吉普车在一辆满载卫兵的卡车护卫下出发了。顿时,通往曼德勒的道路上尘土飞扬,雪亮的一道道车灯光柱划破缅北山区的夜幕,马达轰鸣,坦克履带轧轧作响,巨大的声音使大地都在震颤。

杜聿明缩在吉普车后座上打起盹来,但是他怎么也无法入睡。此时他在担心这种孤军深入作战的后果。自己临开进缅甸时,蒋委员长对他亲自嘱咐的意思与这种行动是格格不入的两回事。

在杜聿明看来,南缅的局势是相当恶劣的,200师在同古接替英军的防务后,英国人好像并没有积极反攻的准备,不论从投入的兵力和飞机都有迹象说明英国打算随时放弃缅甸。看来利用印缅边界的山地阻挡日军的进攻,确保印度的安全倒可能是英国人的目的。如果到时候中国军队陷得太深,拔不出脚来,只能为英国人当替死鬼。如果这第5军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机械化部队白白丢失在这异国他乡,他怎么回去向蒋介石作交代呢?

杜聿明明白此行的终点绝不只是曼德勒,商震在电话中所说的“再具体商议”是指什么呢?这种改变战略计划的安排也许同史迪威的到来有关吧。这位美国参谋长,刚刚走马上任,总想着露一手吧。杜聿明从内心里根本不相信他能驾驭好这些中国军队,也许他连指挥中国军队的门也没有摸着呢,如不是看在蒋委员长的面子上,他自己是决不会理他那一套的。

杜聿明一直在想这么一个问题:曼德勒有22师驻守把96师又调上去是什么意图,这点他一直没有想出个究竟来。当汽车穿越一个小镇时,廖耀湘派来的传令副官已经等候在路边上了。廖耀湘给杜聿明的信上说他现在正按照史迪威的命令由曼德勒南下平满纳一带,向同古方向的200师靠拢。虽然新22师表面不得不执行命令离开曼德勒南下,但却将大部队滞留在曼德勒至同古的铁道线上,拟等候杜军长的命令,再作行动。

杜聿明从廖耀湘的信上明白了,这是史迪威准备在同古打大仗的安排。拿第5军作这样的冒险,杜聿明顿时感到心火上窜,当即命令新22师停止前进,原地待命。

新22师接到杜聿明的命令,便原地宿营了。可是处在曰军强烈炮火攻击下的200师又将是怎样一个后果呢,杜聿明对此不禁忧心忡仲。

团副团长黄景升在前沿阵地上巡视着。工兵团正在阵地前面的开阔地上埋地雷和炸药。

戴安澜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少壮军人,他出生入死,英勇善战,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对日作战,从没有过临战前的慌乱,相反越是险恶的环境,越使他头脑冷静。看着面前这一望无际的同古平原、异国的佛塔椰林,他的心中有一种崇高神圣的感觉。他没有忘记蒋介石写给全军将士的那篇激励人心的《告入缅将士电稿》中的句子。中国人在国外作战,显示自己的力量,正如委员长所说还是第一次。这种亢奋激昂的心情笼罩着戴安澜。

200师是中国军队的精锐之师,如他自己都不能守住同古,其他什么样的援助都将无济于事。戴安澜知道廖耀湘的新22师还在曼德勒,而96师还在腊戍方向,也许等不到他们赶来,200师就已经被日军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团团包围了。戴安澜与杜聿明联系了几次,都没有联系上,这位杜军长在哪里呢?腊戍没有,曼德勒也没有,这叫人怎么请示!而他却得到了史迪威将军让他拼死固守同古的命令。戴安澜深深明白这将是一场十分残酷的战斗,因为他的面前将有日军第18、第55、第56三个师团的近10万兵力。这10万曰军,经过丛林作战锻炼,强焊善战,他们在与英国人的作战中所向披靡。他们前进的方向指向印度洋,他们作着与北非隆美尔德军会师中东的美梦。而正是自己要将这股骄兵的脚步钉死在同古城下,这是残酷的决战,又是极有诱惑力的战斗。

在烈日烘烤下的戴安澜不禁汗如雨下,他在日军飞来的炮弹下面镇定自若地巡视着前沿阵地。

史迪威带着同古会战的作战计划和商震登上了蒋介石黄山官邸长满绿苔的石阶梯。他的步履轻快自信,虎虎生风,仿佛胜券已经操在了他的手中。

史迪威在蒋介石山顶客厅里摊开作战地图,对他讲解着:

“200师在同古城下已经形成了吸附日军大量兵力的态势。从200师的力量和英军留下的工事以及这里储存的武器弹药来看,200师是完全可以守住的,目前新22师和96师又迅速南下增援,同古周围完全可以很快集结足以围歼大股日军的兵力。同古的左翼有第6军,右翼有英军斯利姆将军的部队,我们完全有把握在这里打一场大战,以挫败曰军的进攻。只要我们打赢了这一仗,就可以乘胜反击,夺回仰光。”史迪威不厌其烦地讲述着,但是蒋介石只是默默地听着,不点头,也不摇头,偶尔还发出一些含混不清的词句,真叫史迪威捉摸不住他的心思。

蒋介石听完史迪威的计划后,回过脸来问商震:“你看史迪威将军的这项计划有可能完成吗?”

商震支支吾吾地说:“委座可以根据这些情况来全盘考虑问题。”

蒋介石把那只又长又大的布鞋翘起来,晃晃悠悠地摇着:“史迪威将军欲将第5军全部集中同古作战,我认为不可取。首先,第5军、第6军为我国最精萃之部队,只能打胜不能打败,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单是军事问题,所以要第5军分守曼德勒。其次,如果英国人弃守普罗美,同古将受最大威胁。”

史迪威心里顿时感到凉了一半,分守曼德勒!还没有打仗就准备着逃跑了,史迪威只好沉默不语了。

“当然,”蒋介石瞟了史迪威一眼用转折的语气说道:“既然我以总司令名义委派你指挥入缅部队作战,你可尽量行使你的权力,完全可以从曼德勒守军中抽出一个师开往普罗美、唐得文伊及阿兰庙一线,可以为同古作后备,打接应。但是第5军只能胜不能败,你有这个把握吗?”

蒋介石的这番话前后矛盾,刚才还否定史迪威的方案,这又要史迪威自行调兵遣将,如果真是那样,史迪威为什么还要跑到黄山来找他蒋介石呢?史迪威从缅甸战场带回的热情,遇到蒋介石这么一个态度,一下子变得冰凉。他已经没有最初见到蒋介石时的那股劲头了,他感到自己正面对着一位他怎么也捉摸不透的人。这个蒋介石,他对于任何事情都可能来一个180。的大转弯,甚至就是他自己决定的事情,他也可以亲手把它推翻。

史迪威费尽了口舌,同古会战的计划到了这位委员长的手里就变成了一团怎么也理不出头绪的乱麻,史迪威心里不禁暗暗地骂道:“固执的畜牲!”

蒋介石还在那里笑眯眯地,反复地讲第5军第6军如何重要,如何断不可被打败的道理。

史迪威直截了当地问道:“阁下,难道你愿意看到200师葬送在同古吗?”

“为什么要葬送200师,不行可以撤走嘛。我们为什么要去替别人卖命!英国人从来就没有把我们中国放在眼里!”蒋介石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十分深沉,弦外有音!史迪威只好又沉默了!

蒋介石见史迪威沉默了,为了打破僵局,便作出了一点点让步:“那好,如果你认为有必要,也可以把22师开到东敦枝,以支持200师,或者在卑谬失守的时候,帮助英军撤退。但是,必须明确22师的一切行动必须在你的指挥下进行,只有在万不得已的紧急情况下,才能这样去处理,这主要是为了鼓励士气。但是96师必须留在曼德勒,不能再往南去了,66军的一个师必须守在梅谋。我已经下令又调动两个师开到边境上待命了。不过,我认为你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确保第5军、第6军不能打败仗。”

史迪威有些忿然了,他瞪大了眼说:“这个我办不到,我不可能担保谁不被打败,如果硬要这样要求,那就请阁下派一位能够担保不打败仗的人去缅甸,我看最好的办法是将他们干脆开回黄山驻下好了。”

蒋介石嘿嘿地笑起来:“我的意思是请你尽力保证他们不打败仗,不受英国人的欺负。”

“那当然,我也只能尽力而为,我只能准备迎接等待着我们的不可知的结局。”史迪威直率而言。

蒋介石舒展了一下胳膊:“中国有句古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战斗当真进行起来,你当然有权相机采取行动啰。”

史迪威终于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他对蒋介石这种挤牙膏似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感到特别可笑,别人推他一下,他才进展一步。

当宋美龄挽着史迪威的手臂送他下山时,宋美龄的手指夹着一张纸条,递到史迪威的手上。纸条上写着两行秀丽的英文:“在华盛顿方面与中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之前,缅甸战场的指挥权将交给亚历山大。”史迪威马上问宋美龄:“夫人,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蒋委员长的意思,这就是说,在一些物资和贷款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只能这么考虑。将军,你一定要明白,这不是我们私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是一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宋美龄说这些话的时候尽量把话说得很轻松和巧妙。

史迪威5天前就收到陆军部的电报,要他服从韦维尔的指挥,他明白这是总统出于对英国人面子的关照,让英国人指挥缅甸战场。可是蒋介石夫妇却用这种手段来进行敲诈,就太露骨了,完全变成了交易,史迪威在华的使命反到成了蒋介石手里的一张牌,随时可以打出去威胁美国的政策,这对于一个在星条旗下宣过誓的美国军人来说是可耻的。

史迪威钻进汽车,对宋美龄连招呼也没有打,便狠狠地摔上了车门,忿然离开了黄山蒋介石官邸。

一个星期过去了,廖耀湘的22师才慢吞吞地开到马格威西面的东敦枝,从曼德勒到东敦枝不过两三百公里的路程,既有铁路也有公路,竟走了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史迪威对着电话几乎把嗓子都喊哑了,把心都焦碎了,也等不来22师。这种慢吞吞的速度,好像根本不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这种打法,史迪威还闻所末闻,他在电话里,或者是当着面,对杜聿明进行了多次尖刻的讽剌,而杜聿明总是推说这推说那,好像是在敷衍一个眼瞎耳聋的老人似的。史迪威不容许新22师驻守东敦枝,因为那里暂时还用不着这支部队。他通过远征军司令部下令新22师立即赶到平满纳,因为200师已经完全放弃了同古鄂克温、坦塔宾一线的外围阵地,完全退入了同古城与曰军在同古城下激烈地争夺着。

同古城外坚固的阵地被远处冲天的大火映照着。戴安澜头戴一顶钢盔在掩体里用望远镜观察着大火后面的动静。为了阻止曰军的进攻,戴安澜下令将眼前这片森林点着,这把火为部队后撤,巩固工事赢得了必要的时间。此时戴安澜目光格外沉着,冷峻的面庞十分坚毅,他再次掏出给妻子王荷磬写好的诀别信,又看了一遍:

“亲爱的荷磬”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是闻。

读到这里戴安澜的眼睛有些发涩了,泪水不住在眼眶中打转,他连忙折好信,装进一个信封,交给身边的副官孔德宏。“这封信一定要送出去。”副官从师长含泪的目光中知道这封信的重要性。

同古已经被日军三面包围了。这时出现了激战之前那种叫人难以忍受的沉寂。从远处海上扑来的季风吹动着佛塔上串串铜铃发出的响声也倍感凄切。

士兵们在默默地抽烟,有的人在玩扑克,但都没有过去的笑声。

工事已经修筑得不能再修筑了,子弹都上了膛,手榴弹拔了盖放在阵地上。

敌人阵地方向也没有动静,静得连平时马嘶叫的声音都没有了。

这时,枪声和炮声出现在同古城以北的方向。曰军在缅奸的带领下迂回攻占了同古北面的克容冈机场,工兵团放弃了铁路防线,在日军进攻面前后撤了,使日军完全截断了200师与后方的联系。

留在东面的是一条波涛滚滚的锡唐河。

200师在同古四周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也许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如果增援部队一到,北面和西面之敌都可能被彻底歼灭,同古就成了埋葬曰军15军团的坟场。

同类推荐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和:和平共处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和:和平共处

    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丛书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本书内容包括:王朝更替、政治运动、宫廷政变、改变变法、重要制度、外交风云、宗教事件。
  • 海洋魔鬼:世界海盗传奇

    海洋魔鬼:世界海盗传奇

    海盗是指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船只的犯罪者。这是一门相当古老的犯罪行业,自有船只航行以来,就有海盗的存在。特别是航海发达的16世纪前后,只要是商业发达的沿海地带,就有海盗出没。由于海盗的特殊性、神秘性,海盗已经成为人们观念中带有传奇甚至魔幻色彩的元素。
  • 美国不开心

    美国不开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走向单极,美国在偷着乐;第三世界崛起,世界多元化,美国开始板着脸;基地反恐,越反越恐,美国开始人心惶惶;大国崛起,世界宪兵不再主宰一切,美国开始阴脸;华尔街风暴,次贷危机,美国终于不开心了……一向以世界宪兵、老大自居的美国人,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渐渐下降,尤其是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人人心惶惶,惟恐自己从此一蹶不振。令美国人闷飞不乐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当别的国家暗自高兴时,美国开始不开心了!
  • 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本书对责任政府的学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责任政府作为一种理想型政府。其本质含义在于政府组织建设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作者系统阐述了责任政府责任本位的意义,提出责任政府作为一种理想的政府形态,其根本特征是政府遵循责任本位的逻辑厘清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政府组织以权力为本位的政治逻辑;提出责任政府的组织建设从责任开始,根据政府履责的需要决定政府权力的配置,以责任勘定政府权力的约束边界。按照履责的需要建构组织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因此,责任政府的建立实现了政府与公民关系向民主政治的根本回归。
热门推荐
  • 予瑰

    予瑰

    魔术师的力量,绽放的玫瑰之下,未来世界的皇权统治。一梦初醒,魔术世界!绽放于黑暗中的玫瑰究竟谓谁?曾统治大陆的梦魇生物在复苏,古老的梦幻生物在低吟。龙族的使命,背负着一切而成长,天纵之力,冰封着时间的永恒魔冰即将苏醒。星辰在异动,十二星宫丢失的那十一位又在何方?这朵玫瑰,送给你!
  • 贵女惊华

    贵女惊华

    她是21世纪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一夕穿越在土豪家的花痴大小姐身上。他,前朝太子,腹黑狡诈,唯独却对她情有独钟。他以天下为棋局,世人为棋子。江山与美人,他将如何选择?他:花洛,你这是要去哪里?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这辈子你是逃不掉的!
  • 二战史·喋血尘埃

    二战史·喋血尘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孝媳湖畔

    孝媳湖畔

    在天和市区西南角,有一汪天然湖泊,名字叫做孝媳湖。她虽然没有杭州西湖“断桥”、“梁祝”那样的动人故事,没有济南大明湖“夏雨荷”那样的美丽传说,但却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独特景观中,蕴含着涵浸历史的孝道文化。孝媳湖原名小西湖,湖边有个城郊村,叫小西街。清朝末年,小西街出了一名孝媳。后人为了纪念孝媳,弘扬孝道,便把小西街改为孝媳街,把小西湖改为孝媳湖。100多年来,湖畔的儿女世代践行着孝道,但也有那不肖子孙,恣意颠覆孝媳的完美形象。
  • 狐心相印

    狐心相印

    “伊伊本王有权有势。“雪伊淡定的问:“然后呢?”“本王有颜有身材.......!”“然后呢?”狐王抓狂暴怒:“你考虑好了吗?”又不是相亲,考虑啥?雪伊白眼一翻拒绝道:“再见!后会无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书亦魔

    书亦魔

    做神仙逍遥快活,不老不死,人间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我林言志在拯救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奈何天道不公,亲人,知己,好友,曾经约定相伴一生得爱人,都一个一个消逝!误入魔窟,偶得太古魔王魔书,对人间正道放弃希望得林言逐渐走上一代传奇魔王道路,你愿为我坠入凡尘,为你入魔又有何妨,若这天道不公,打破这苍穹又何妨!!!!
  • 我的校园时光

    我的校园时光

    一个普通中学,一个普通人,江湖即将动乱不安,他在乱世中,成为一代枭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折疑论

    折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