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38800000011

第11章 第一编 儒家智慧(10)

后来,“十常侍”把政治搞得极端混乱,引起了社会普遍的反抗,何进、袁绍等人密谋除掉宦官集团,但何进反被张让杀死。袁绍带兵冲进宫去,见宦官就杀,甚至连没有胡须的男人也杀了,一气杀了两千多人。“十常侍”胁迫汉献帝逃走,被袁绍追至黄河边上,“十常侍”全部跳河自杀。从此东汉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时期。

官僚文人集团虽败在宦官集团的屠刀之下,但其意义却永不泯灭。一是其坚强不屈、正直不阿的人格光彩,不论是谁都无法完全抹杀,这种精神,保证了中华民族即使在最黑暗的时期也不会彻底丧失良心和导向,也不会完全沿着卑庸和无耻的道路滑落下去;一是他们开了官僚文人和书生学子联袂抗争的先河。

自秦始皇“焚书坑儒”,直到清朝“戊戌变法”的失败,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官僚文人学子的迫害始终没有停止过。不论是宦官势力、外戚势力还是所谓正统的皇权势力,大都对官僚文人和书生学子讨厌有加,甚至进行迫害,只是方法不像秦始皇和汉代的宦官集团那样露骨,而是变得更加精致巧妙,风行近两千年的文字狱,就是其代表。

何以官僚文人和书生学子总是不讨封建统治者的喜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人代表了一种理想,一种不满足的要求。他们总是站在社会现实的前面去呼唤更好的现实出现,因而,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又都是现实社会的批评者,他们不讨统治者的喜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如果他们处处时时与现实同步,那社会就失去了前进的导向和精神动力,只能堕向平庸、无耻乃至倒退的深渊!

官僚文人和书生学子总是伸长了脖子去挑社会的刺,也许他们伸长了脖子本来就是为了挨杀。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昂起了强硬不屈的头颅,中国的古代社会才得以延续发展!

(参见《后汉书》、《资治通鉴》等)

11.至忠至勤的太平宰相

宦海浮沉,不败的真谛何在?

为人臣者有三忌:一忌功高震主;二忌权大欺主;三忌才大压主。据说,这是无数人宦海生涯的经验总结,谁若犯了这“三忌”,重则身首异处,甚至全族覆灭,轻则削职为民,困顿终生。现在想来,也确实不无道理。如果功劳太大,以至皇帝无法报答于你,无论赏赐你什么都不过分,无论封你什么官爵都不嫌太高,那么,你就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了。因为天下是皇帝一家的,皇帝总不会跟你换个位置,让你做主人,他做奴仆,把他的家产交付于你。这时候,就必然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皇帝一定要找个借口置你于死地才能舒服,即使你不居功自傲,即使你忠心耿耿,也是一样。因为皇帝总觉得你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他的头上,总是要时时处处考虑你的功劳,还要担心你招揽人心,蓄谋造反,所以,皇上会寝食不安,只有除之而后快。

西汉的开国功臣韩信,功劳可谓大了,智谋可谓高了,行为可谓谨慎了,但最后还是被刘邦的老婆杀了。在楚、汉相争之时,韩信帮助项羽,则项羽可以统一天下,韩信帮助刘邦,则刘邦可以统一天下,如果韩信背叛刘邦,自树一帜,则可与项羽、刘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当时的具体情况为韩信提供了多次可以自立的机会,也有很多人极力劝告韩信自立为王,但韩信思来想去,还是跟刘邦干了下去。所以,韩信对于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功劳应是第一位的,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别说只封他做了一个王侯,就是裂土并立,共同为王,也不算太过分。但封建社会的铁定律条是一山容不得二主,刘邦绝不可能和他并立为帝,最多只能封他为王,而韩信多少又觉得委屈,用当时的话来说,叫做“心怀怨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反叛。因此刘邦为了防患于未然,就先下手为强,先削了他的爵位,解除了他的大部分权力,使之困居在都城,不久,刘邦的妻子吕雉又与萧何密谋,把韩信诳入朝堂,诬以谋反的罪名,伏兵将他当场杀死。看来,就是韩信这样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和杰出人物,也逃脱不了功高震主而无好下场的所谓规律。

在中国历史上,这一类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有一句话,叫做“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其意是说一旦安定了天下,那开国皇帝或是什么君王之类就要“推完磨杀驴吃”了。听起来让人生气,道理却很简单,在和平建设时期,那些功臣怎么处理呢?留着他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造反,或是出别的麻烦,尤其是开国皇帝死了,幼子继位,就更管不了那些久经沙场、素有威望又极有势力的老将了,还是杀了干净利索。如果碰上这种情况,就是功不太高,也不太震主,那也很不安全!

如果权大欺主,那就更加危险,这个道理不讲自明。权有两种:一是政权,一是军权。政权过大,就会使得别人只知道有你某某人而不知皇帝老子,时间长了,就会逐渐地积累私家势力,威胁皇权。况且,政权在一定情况下很容易转换成军权。至于军权,那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谁掌握了军权,谁就掌握了国家,因此,皇帝一般说来是不会让你掌握过大的军权的。如果你的军权越来越大,那就要十分小心了,要么主动还权于君王,要么迅速攫取军权,使之足以抵抗皇帝的命令。如果老是停留在说大还不足以与皇帝抗衡,说小又对皇帝构成威胁的程度上,那是速死之道。

在中国历史上,因军权过大遭逐被杀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春秋战国时期,燕昭王为了报齐国的入侵之仇,筑了一座求贤台,里面贴满了黄金,作为招纳贤士之用,人称黄金台。天下贤士见燕昭王求才心切,就纷纷前去投奔,魏国的乐毅也来到了燕国。燕昭王很器重乐毅,乐毅也把燕昭王引为知己,于是,燕昭王就派乐毅带兵进攻齐国。乐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率兵攻齐,结果势如破竹,攻下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连齐国的国都临淄都攻了下来。齐王跑到了莒城,乐毅奋力攻打莒城和即墨,由于两城防守坚固,三年没有打下来。这时,燕昭王死,他的儿子燕惠王即位,燕惠王由于跟乐毅素有嫌隙,又怕乐毅势力太大做了齐王,再回兵攻打燕国,就在阵前撤换了乐毅,让骑劫代替了乐毅的职务。乐毅知道临阵换将,必无善意,就没敢回燕国,跑到赵国去了,总算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

至于才大压主,那就更有意思了。所谓文人相轻,恃才傲物,普通人之间尚且互相瞧不起,更不用说君臣之间了。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皇位是从祖宗那里继承来的,几乎没有几个是靠自己的真本领争来的,即便有几个所谓的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也多是流氓或豪强出身,至于文采智计,也并非样样都能高人一等。然而,嫉妒是人的本性之一,如果臣下不懂得谦逊退让,不懂得韬光养晦,而是处处张扬自己的才华,弄得君主或是上司经常难堪,那你也就好景不长了。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杀田丰的例子也极有意味。当时,袁绍带领冀、青、幽、并等州的人马七十多万,前往官渡,进攻许昌,袁绍的谋士田丰从狱中上书给袁绍说:“现在应当静守,以待天时有利于我,不可随便兴兵,否则恐有不利的事情发生。”田丰分析当时的情况,敏捷地看到袁绍兵虽多,但人心不齐,长途征讨,如果被破袭了粮草,局面是不堪设想的。关于这一点,袁绍的另一位谋士沮授也曾提出过,可是袁绍骄横粗蛮,根本不听。田丰的对头逢纪又趁机进谗言说:“主公征伐曹操,是仁义之举,田丰为什么要说这种不吉祥的话呢?”袁绍大怒,就想杀了田丰,众官苦苦哀求,方才作罢,他还是愤恨不休地说:“等我破了曹操,再来治田丰的罪!”

果然不出所料,袁绍被曹操劫烧了乌巢粮仓,又中了曹操的许多计谋,被杀得大败而回,去时带了七十万人马,回时只引八百余骑。看守田丰的狱吏听说袁绍吃了败仗,心想袁绍一定会放了田丰,便来与田丰贺喜说:“袁将军大败而归,您将来一定会被袁将军重用的。”田丰苦笑了一下说:“我是死定了!”狱吏吃惊地问道:“人们都在替你高兴,你为什么说死定了呢?”田丰说:“袁绍外表显得很宽厚,实际上内心里忌恨刻薄,不爱考虑别人的忠诚和恩惠。如果他这次打了胜仗,心情好,又证明我是错的,他是对的,也许能赦免了我;如今彻底失败,他一腔怨怒,再加上事实证明我的话是正确的,他的做法是错的,他怎能忍受别人比他高明呢?我岂不是死定了吗?”狱吏们都不相信。

不久,袁绍派的使者来到狱中,带着袁绍的剑和信,要取田丰的首级。狱吏们这才相信。田丰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复何足惜!”于是自杀而死。

在历史上犯了“三忌”的忠臣良将固然大有人在,但只要得遇明主,又能恰到好处地处理自己和君主的关系,还是完全可以善始善终的,这样的人也为数不少。唐初的宰相房玄龄就比较典型。

房玄龄做了近二十年的太平宰相,直至七十岁病逝。他是一位至忠至勤的能相,其善始善终,尤为难得。房玄龄生于北周武帝建德八年(579年),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曾祖和祖父都曾在北魏和北齐为官,其父房彦谦是当时著名学者,与朝野之间的才俊多有交往,他虽长期在隋朝做官,但以自己的政治敏感觉察到隋必定长久不了,就想辞官不做。在任上他曾积极地为民众谋福利,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房玄龄出身于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逐渐确立了治国安民、造福民众的志向,也养成了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还是在隋文帝时期,大多数人都称颂隋朝的功德,房玄龄却看出了其中潜藏的危机。他说:“隋朝本是篡夺了人家的权位,对百姓并没有建立什么功德,只不过一味欺骗百姓而已。现在兄弟之间又互相争夺皇位,贵族们竞相享乐,钩心斗角,甚至骨肉相残,这样的王朝,其灭亡跷足可待。”后来的事实证明,房玄龄的看法是极有预见性的。

房玄龄的个人品德也极为人们所称赞。他是一位孝子,就是对继母也是至孝。继母病了,他请医抓药,每当医生过门,他都哭泣着垂手侍立;继母死了,他居然因伤心而不能进食,以至骨瘦如柴。对父亲就更不用说了,他的父亲卧病一百多天,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房玄龄却始终如一服侍父亲,从来都是和衣而卧,其尽心尽意,是可以想见的。房玄龄的这种个人品德,对他日后能有大的成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隋朝的吏部侍郎(专管选拔调整官吏的人事工作)高孝基就评论说:“我见过的年轻人多了,从未见过像他这样的,房玄龄将来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时,房玄龄正任隋朝的隰城(在今山西汾阳)尉。李渊派其子李世民(后来的唐太宗)带兵去平定渭水以北地区,房玄龄经过分析比较,认为隋朝灭亡只是迟早的事,而在诸支起义军中,唯有李唐政权深明大义,极得民心,又能礼贤下士,将来必定能据有天下,于是,他就毅然抛弃了隋朝的官位,投奔了李世民。当时,李世民距他有八百里之遥,他“杖策谒于军门”,拜见了李世民。一谈之下,大为投机,李世民即委他以渭北道行台记室参军的重要职务,把他当做重要谋士看待。从此,李世民与房玄龄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两人密切合作,李世民成为一代明君,房玄龄也成为一代名相。

房玄龄跟李世民一起参加了许多次战斗,在平定隋朝大将王世充的战斗中,房玄龄积极出谋划策,为取得这场关键性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功勋。在战斗的间隙,房玄龄陪同李世民去拜见一个叫王远知的道士,据说此人道行高深,能上知一千年,下知五百年。他们化装成普通人,“微服”私访,那王知远却一看即知,告诉李世民说:“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从这以后,房玄龄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李世民,坚定地追随李世民、辅其为天下英主。

李世民因赫赫战功而被封为秦王,又官居唐朝特设的“天策上将”,势力很大。他还极其善于招揽人才,在秦王府中有所谓的“十八学士”,房玄龄、杜如晦多谋善断,陆德明、孔颖达精通经学,姚思廉擅长文史,虞世南以书法名世,其余十余人也是当时的人杰才俊。在这“十八学士”当中,房玄龄居其首。在秦王府的十多年中,为秦王李世民招揽人才,是房玄龄的重要任务之一。

据《旧唐书·杜如晦传》记载,起初,杜如晦做李世民的兵曹参军,其职责是帮助训练士兵,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位。后来,秦王府中的人派往各地的越来越多,杜如晦也要被调到外地去。房玄龄听说了,赶忙跑去对李世民说:“王府中的英俊才杰被调出的越来越多了,别的人我都不觉得可惜,只有杜如晦不能调走,他是个其智能识大局、其才可安天下的大才,您如果还想经营四方,取得天下的话,非此人不可。”

李世民听了以后,十分感激地说:“如果不是您提醒我,我差点儿失去了这个人才。”随后立即撤销了调令,重用杜如晦。以后多年的实践证明,房玄龄的认识是正确的,杜如晦在评断大事上极有见地,以致有了“房谋杜断”这一说法。二人密切配合,为唐代的安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随李世民的东征西战中,房玄龄每到一处,都十分注意搜集当地的民情习俗及前代的文献资料,为以后制定决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平定各地的起义军以后,房玄龄被李世民封为临淄侯,升任为秦王府记室,掌管一切军政文书,有许多文件需要他亲自起草,他才思敏捷,文辞优美,气度恢宏,史书上称他“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事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瞻,初无稿草”。

后来,太子李建成在唐高祖李渊的支持下与齐王李元吉联合,共同迫害秦王李世民。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赴宴,于酒中置毒,李世民饮后腹中暴痛,被送回家里,呕血数升才保住了性命。还有一次,李建成借陪父皇打猎的名义,特意为李世民准备了一匹烈马,等到李世民骑马追逐一头麋鹿时,烈马狂性发作,把李世民甩出了一丈多远,差点儿摔死。后来,李建成又与李元吉密谋,准备在替李元吉出征饯行的宴会上杀死李世民。兄弟相残已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房玄龄极力主张当断则断,先下手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房玄龄等人的极力催促下,李世民在秦王府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在玄武门埋伏兵马,趁李建成上朝之机杀死他。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当了太子,不久又当了皇帝。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曾经论功行赏,史书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载,兹摘译如下:

同类推荐
  •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 道德情感论

    道德情感论

    在本书中,作者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本书把本来意义上的美学称为“文艺美学”,它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传统,令人崇敬,正如伟大艺术作品深深感动着每个人。本书对艺术的批判和对文艺美学的批判完全是一种先验的政治的理论思维的结果。同理,本书以中世纪艺术为范本所揭示的艺术的象征性和创造性,也是运用理论思维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一种“先验演绎”,与对中世纪艺术的历史性研究不在同一个界面上。早就有人把马克思学说的根本精神解读为一种美学,在本书所揭示的政治美学的意义上,马克思学说本质上必然是一种关于最美政制和最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验政治美学。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桐语

    桐语

    怪力乱神由心起,魑魅魍魉任其中。桐语为君细分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界打车软件

    天界打车软件

    他只是神仙们的车夫,却过着任何神都不敢想象的生活:吃着只有食神才能做出来的小菜,喝着齐天大圣送的猴儿酒,太上老君的金丹作保健品每天一粒,和玉帝、王母打麻将……
  • 公主的男团

    公主的男团

    聂瑶,J市第一高中高三学生,马上就要上大学了,有三个特别铁的哥们。孟逸然,王起,陈静,聂瑶J市高中四大天王。聂瑶出生于黑道世家,其父亲是全国黑道教父,母亲是全国武术比赛第一名,同时还是运动全能冠军,经常天南地北的出去玩,或参加节目。还有半个月就要上大学了,偏偏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改变聂瑶命运的大事……父亲让他去S市上S市崇明大学,并在四个男生中挑选最合适的继承人,改变他们的命运。聂瑶从小就被父母训练,一直到她上高中才停止了对她的魔鬼特训。她从10岁开始摸枪,并练成了百步穿杨的技能,平时还有各种格斗训练,在她父亲的铁兵团里,她也是数一数二的高手。且看,黑道公主如何改变他人命运……
  • 梦回天际火之意志

    梦回天际火之意志

    总有一个梦想,回到原点再启航不聊梦中呢语,却回战国,贼老天。我爱你,火影是我的了。
  • 仙侠奇缘花千骨之沧海桑田

    仙侠奇缘花千骨之沧海桑田

    如果一切重来一次。。。如果一切真的能够重来呢?在那个极北的小村庄,白子画找到转世的花千骨却是痴傻的。一个疯癫,一个痴傻,这样的结局太过凄惨。有没有一种爱,她美好却包容,她不是狭隘,不是占有,而是一种治愈,可能不轰轰烈烈,不感天动地,却潇洒自由,润物细无声。这是治愈之爱。神爱世人,让世人在她的神圣的光辉里疗伤。治愈你。。。因为爱。。。。
  • 理惑论

    理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论如何饲养一只凶兽

    论如何饲养一只凶兽

    仰慕者甲:女神好接地气!反派甲:够了,你严肃一点!我们玩命呢!仰慕者乙:女神好有计谋!反派乙:这种阴招我们都不耍!仰慕者丙:女神好强大!反派丙:你带着这么多灵兽打我一个!仰慕者们:女神万岁!反派们:你萌眼瞎?这是个女神经好吗?导演拿盒饭,劳资不干了!女神:歧邪你总是这么勾引我就不累么?我累!导演,盒饭!众人:狗粮呢?本书又名《论如何饲养一只凶兽》收藏可以及时看到更新哟。
  • 秘安之超神警察

    秘安之超神警察

    因为一场不可思议的怀孕事件,洛晨的人生注定不会平静;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人妖魔鬼怪和谐共处,可犯罪几率也大大的增加,维持秩序的部门称为——秘安。匪夷所思的案件,意想不到的动机,无与伦比的手法,接踵而来的危机,让他成为了警中一员。小树林,猪妖犯罪现场。冷酷的声音响起:“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说不说话我都会揍你!”故事,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