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38800000027

第27章 第二编 法家智慧(9)

从下达《定国是诏》起至变法被彻底镇压的一百多天里,光绪共下诏书一百一十多道,有时一天竟达五六道之多,其改革内容包括:设立学堂、学习西学、派人出国游历学习;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奖励创办报刊、提倡上书建议;鼓励修铁路、开矿业及农工商业;奖励新发明、新著作;撤驿站、办邮政;裁减官员、精简机构、改订规章条例;改革军队训练、对海陆军用新法操练;改革财政、制定财政预算;准许旗人自谋生路等等。

毫无疑问,这些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全面改革的措施对于增加中国的国力是有用处的,但其中许多措施触及了封建守旧派的观念和利益,因此,这些引起了他们的恐慌和愤怒,他们鼓动慈禧太后坚决地消灭改革。

慈禧太后对改革本身不同意,她是封建守旧派的代表,根本就没有改革的思想和素质。更重要的是,她绝对不愿意放弃权力,如果光绪的改革继续深入发展下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朝野之上赢得了人心,她就再也无法控制朝政了。因此,慈禧太后决不允许光绪的改革获得成功。

在“百日维新”中,许多守旧大臣拒不执行维新措施,不仅当面“劝谏”光绪皇帝,还压住诏令不往下传,或是扣住奏章不送上达。一怒之下,光绪就罢了许多人的官。在处理一次扣压奏章不报的事件之中,光绪一下子就罢了六个大臣的官,造成了轰动一时的“罢黜六堂官”事件。

当然,慈禧太后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光绪的警惕,她躲在颐和园里,对光绪的一举一动全都清清楚楚。早在下达《定国是诏》的时候,慈禧就连下三道“上谕”,罢了翁同龢的官,使光绪失去了左膀右臂,并命凡二品以上的大官均须到太后面前谢恩,牢牢地掌握了人事大权。

在“六堂官事件”之后,慈禧更是加紧密谋,准备以武力挟制光绪。她命掌握军队大权的荣禄调派军队,包围北京。于是,荣禄把当时清朝最为精锐的几支陆军调到了北京的周围:聂士成的武毅军调驻天津,董福祥的甘军调驻长辛店。慈禧还派亲信重兵严密护卫颐和园。这样,慈禧就有恃无恐了。

有意思的是,相对于慈禧太后的十万雄师,光绪的改革者只是几个文弱书生。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授予了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人四品官位,担任军机处章京,做文书工作,人称“军机四卿”,再加上康有为、梁启超,也不过六人。而这些人一点儿军政实权都没有,只能今天上一个奏章,明天上一个奏章,连光绪的面也见不上。而光绪呢?今天一个诏令,明天一个诏令,至于能否实行,天才知道。这种变法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固然是巨大的,但在实际操作上,无异于儿童过家家,大人一来,小孩就只有散伙了。

光绪对于慈禧太后的阴谋一无所知,只是从每日朝见慈禧太后的感觉中,觉察到大事不妙,于是,他写了几道“密诏”,要康有为到上海办报馆,实是要他去避难。等光绪密召杨锐入宫,向他说明紧急情况,要他设法时,杨锐惊慌失措,竟冒出了一句书生气十足的话:“这是陛下的家事,应当同你家里人商量。”至此,光绪已完全绝望,他慌乱、焦躁、愤怒,但却一筹莫展,知道自己只能坐以待毙。

但他还想作一番努力。当时,袁世凯正在北京,光绪就于9月16日召见了袁世凯。在光绪看来,袁世凯对维新变法一贯表现得较为积极,他想争取袁世凯的军队,也许会有挽回败局的希望。在与袁世凯面谈时,光绪对他备加称赞,并大升其官。袁世凯先是一惊一喜,随后就恍然大悟,明白了光绪是想利用自己。袁世凯权衡了各方力量之后,跑回天津驻军所在地,向荣禄告密。荣禄得讯,当晚就乘火车从天津赶往颐和园,向慈禧报告。

9月21日,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来,光绪慌忙跪地迎接,慈禧太后声色俱厉地把他训斥了一番,以光绪的名义下了两道“上谕”,宣告光绪退位,自己重新训政。慈禧把光绪囚于瀛台,又抓捕了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人,并将他们斩于北京菜市口,这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发布《定国是诏》始,到9月21日慈禧重新执政,变法前后共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又因光绪二十四年是戊戌年,故又称“戊戌变法”。

这场维新变法运动就像变戏法一样失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看到这种情况,知道中国政治更加腐败,便继续大举进攻,而国内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也轰轰烈烈,在这两股力量的夹击之下,慈禧集团无力应付,但又对列强宣战,后来被迫逃出北京。这时的光绪帝虽是囚徒,对时局却有清醒的认识,他仍希望暂时稳住帝国主义列强,待国力强盛之后再图良策,但终未被慈禧接受。1900年8月,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慈禧只好慌忙逃走。出逃时,她挟带光绪,把光绪最为宠爱的妃子兼同道者珍妃活活推入井中害死。第二年,慈禧又挟持光绪从西安返回北京。这时的光绪,在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逐渐地成熟起来,更加坚信中国只有变法图强才能免于被帝国主义列强灭亡的命运,他念念不忘变法,并一直希望在慈禧太后死后自己能重掌大权,重行新法。但是,历史始终没有给他机会搬倒慈禧这座压在头上的大山。

因忧郁过度,光绪于1908年病故,享年三十八岁。“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光绪也因此成为一位著名的封建皇帝,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有了一定的国际声望,以至于慈禧不敢轻易地将他处死。

从运作方式上讲,“戊戌变法”不过是由光绪到康有为等一群书生在那里舞文弄墨。正所谓“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他们只知道为什么要变法,该变哪些法;至于怎样变法,尤其怎样应对危难,他们就一筹莫展了,只好以一腔热血来祭奠神圣的改革灵坛。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也是他们的弱点。

中国历代的改革,都是由封建皇帝用权力自上而下地推行的。纵观光绪的改革,实在只是一场儿戏,就像前面说过的一样,那是大人让孩子出去玩一会儿,让你过一会儿家家,等你弄脏手脸,弄乱东西,大人再找茬儿收拾你,让你知道当初你就不该过家家。这种比喻虽俗,却极为贴切:大人被社会污染禁锢的心灵把儿童天真美好的幻想给扼杀了,只因他们比儿童有力气!

改革的要求往往来自下面,但实行改革又来自上面,别说像光绪这样一个没有权力的改革者,就是受到帝王全力支持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又怎样呢?还不是没有好的下场!当然,每次改革都会留下一些新法,都会产生一些影响,但具体的改革者却一般都无好下场,其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改革失败,百姓并无多大责任,因为历史并没有让他们登上舞台,他们只是改革的要求者和受动者。至于权力集团内部因为改革而发生了什么争斗,他们丝毫也帮不上忙。而改革的先行者又往往敌不过守旧势力的顽固反扑,所以,这些先行者就大都做了历史的殉道者。这就是历代王朝中的改革者很难有好下场的根本原因所在。

由此看来,改革需要权力,但权力也未必能够保证改革的成功,那么,改革之路,究竟在何方?

如果仅仅从运作方式来看,“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改”而不“革”,即没有“革”慈禧太后的“命”,没有掌握实权。但从中国漫长的发展史来看,“革”了之后就能“改”好吗?这似乎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参见《清吏稿》等)

13.开国与固权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中国人其实非常解放,无不敢想,无不敢干。西方许多国家的王室维持了四五百年甚至一两千年,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人生来就容易做开天辟地的梦,许多人还真的心想事成,否则,中国历史上哪来的那么多朝代呢?

然而,开国要有“道”。若回过头来看看,就会发现权力的转换有这样一条重要的“历史规律”:始作俑者未必成功,后继者才能完成大业。

中国历史上,陈胜、吴广首倡起义,但来势虽猛,却很快被秦军镇压下去,陈胜、吴广也随之身亡。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旋风里,项羽、刘邦分别拉起了各自的队伍,于抗击秦军的过程当中“壮大了人民队伍”,最后推翻了秦朝。后来楚汉相争,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军把王莽的大军打得一败涂地,但最后成功的不是首倡起义的王匡、王凤和樊崇等人,而是随之起义的汉室宗亲、南阳豪强地主刘秀。刘秀后来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攻灭了义军,重建了汉朝,称之为东汉。在反隋的农民大起义中,翟让、李密领导了瓦岗军,窦建德曾建大夏国,杜伏威等人也领导了一支强大的起义军。这三支起义军都未得到天下,倒是后来反隋的关陇贵族李渊、李世民父子既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又推倒隋朝,建立了唐朝。元朝开国也是如此,成吉思汗虽具雄才大略,也只是统一了蒙古各部落,称为大汗,到了其子孙的手里,才灭金国和南宋,统一了中国。明朝的建立跟汉朝、唐朝的建立极其相似。韩山童、刘福通首举义旗,创建红巾军,声势浩大,元朝为之震动,但红巾军不久便败亡了,倒是其部下朱元璋率领义军一部渡过难关,获得了发展,既推翻了元朝,又打败了陈友谅的另一支义军,最后建立明朝。清朝的建立跟元朝十分相似,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也像成吉思汗一样,只是统一了各个部落,他虽称清太祖,实未统一全国,真正的清朝的开创者,是他的后代。

如此算来,中国古代竟有一大半王朝是以这种方式建立的。为什么始作俑者很难成功,而后继者却易于成功呢?其实,这并非上天不公,而是改朝换代的一种规律。其原因很简单:一、始作俑者往往只能对旧的王朝作猛烈的一击,大多不能持久,起义队伍要经过一个分化重组的过程;二、始作俑者往往不是能够做政治家的人,只能振臂一呼,逞血气之勇,缺少一个淘汰选择的过程,因缺少经验,所以易于败亡;三、后继者有三条优势:其一是旧的王朝已受重创,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易于将其击垮;其二是后继者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不必再走弯路;其三是后继的领导者多是从艰苦的斗争中磨炼汰选而来,具备了做政治家的品格。有此三条优势,也就易于取得成功了。

取得王权,开国帝王要做的第一件事和最主要的事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固权。所以,固权乃开国帝王第一义也。

开国皇帝何以比其他后继皇帝更需固权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是开国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各色人等都有混进开国队伍的可能,如不清理,将来会酿成大祸;其二是开国期间有许多人手握重兵而又威望很高,如不诛杀,则功高震主、才大压主和权大欺主三位一体,将来必成后患。

至于第三点,则要计之长远,为子孙谋划了。关于这一点,朱元璋的“棘杖”之喻可谓意味深长。史载朱元璋要赐死开国功臣李善长时,太子朱标曾向朱元璋进谏说:“皇父诛杀的人太多太滥了,恐怕有伤和气。”朱元璋听了,默无一语。第二天,他又把太子叫来,将一根长满刺的荆杖扔在地下,要太子捡起来,太子面有为难之色,朱元璋笑道:“我让你拿着棘杖,你认为棘杖上有刺,怕伤了手,若是把棘刺除去,就可以不必担忧了。我现在诛戮功臣,便是替你把刺去掉,你难道还不明白我的用意吗?”谁知太子却是一位饱读圣贤书的书生,听了父亲这话,大不以为然,反而叩头道:“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这话明摆着说朱元璋是一个昏暴的君主,朱元璋大怒,当即提起身前的几案击打太子。幸亏太子在惊慌中抛出负子图,使朱元璋忆起了与马皇后背负太子同陈友谅作战的艰难岁月,太子才免遭杀戮。

在中国历史上,为巩固权力而杀人最多的开国皇帝,恐怕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了。朱元璋兴蓝党和胡党大狱,杀人数万,开国功臣诛戮殆尽,确实避免了异姓王的造反,但他费尽心机,却无法避免骨肉相残。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终于夺了建文帝的权,对亲族诛戮之残酷,可谓史无前例。

历史不是一匹驯服的马。像朱元璋那样彻底地杀掉功臣,很难将皇位维持长久;像东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以柔治国”,未杀一个开国功臣,而是与之结为姻亲,但裙带的柔情终于抵挡不住旺盛的权欲,还是招致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巨大弊端。那么舍其两极,取其中间,采取又打又拉,拉、打结合的办法是否可以呢?中国的历代王朝中也有做过不少这样尝试的,似乎也不太成功,怎样才能避免杀戮和混乱呢?难道历史就是用鲜血和权力的“棘杖”组成的吗?

孟子说:“不嗜杀者能一之。”其意是说以仁行事才能得天下、保天下。但这一万古不变的信条,在历史上实现了多少呢?

明朝初立之时,朱元璋确实是宵衣旰食,每天忙到深夜,早上又早早起床,接见大臣,批阅奏章,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衣食起居也十分俭朴。尽管如此,在战争中崛起的新的地主、官僚还是用各种方法营私舞弊,盘剥农民,一些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功臣夙将也恃功自傲、恃权自专,或是徇私枉法,或是巧取豪夺,刚刚缓和的农民矛盾又趋尖锐,许多地方竟爆发了小股农民起义,再加上北方元朝的残余势力还在不断骚扰,东南沿海一带又有倭寇出没,刚刚建立的明朝处于内忧外困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固权措施。

第一,改革官制。

削弱了中书省和大都督府的权力,把这两个主管行政和军事的要害部门分成几块,又把亲王派往各地监军,这样,大权就集中到皇帝一人的手中了。

第二,建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施行严刑峻法。

都察院的权力是纠察百官的得失。监察御史的官品虽然只有七品,但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大官都可以告,凡是大臣奸邪、擅作威福,小人构陷、扰乱视听,以及贪赃枉法,变乱祖制和学术风气等都在纠劾的范围之内。

同类推荐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 季风讲圣贤家训

    季风讲圣贤家训

    本书详细介绍了诸葛亮、颜之推、谢安、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苏洵、朱熹、张英、曾国藩10位历史名人的治家之道,这些家训沉淀着丰富而又厚重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也正是由于这些家训的存在,才使得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整个国家都拥有了灵魂,使得华夏文明亘古长青。这是一部治家图书,也是一部修身指南。这些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家训给我们带来了谆谆教诲,也令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浩然正气。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这正是我们所要牢记的,而这种高尚的情操也时刻激励着世人。
  •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20世纪是科学和技术空前大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加深,科学和技术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与原来完全不同。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孟子原来这样说

    孟子原来这样说

    经典本是前人鲜活的生命体验,虽经历了千百年,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指导意义。《孟子原来这样说》分孟子的经典名句、注释以及对后人的启发三个部分解读孟子,为读者生动地解读了孟子关于王道、用人、仁爱、伦理、挫折、气节、谋略、创新、变通等几个方面的重要思想,帮助读者轻松品味经典的魅力,也为读者深人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孟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热门推荐
  • 幻兽圣主

    幻兽圣主

    于藏龙五岁时偶得‘’万兽神谱‘’成为飞禽走兽的主人,连强悍的幻兽紫金神龙不死神兽五彩凤凰都奉其为主。为了朋友他置身独闯幽冥阎王殿。为了正义他连地仙之祖都敢冒犯,甚至杀了地仙之祖的嫡传弟子,这是怎样的魄力,为了地球,他历尽千辛万苦,组织了地球联盟,共同抗击想要毁灭地球的敌人--神界的顶级强者——七大神王。仙界魔界神界他们是怎样的存在,于藏龙能抗击神王吗?能获得成功吗?最后他能否成为仙魔神凡四界共主.....
  • 血缘劫

    血缘劫

    踏月而来,傲娇鬼怪,却迷于那张魅惑万千翩翩公子的脸。“若命由天定,我便破了这个天!”……“我只是一个青楼女子,放过我吧……”人间大乱,混沌天地,他为她寻来了千灵馆,只为守住那丝疲倦的灵魂。
  • 无尽泯灭

    无尽泯灭

    一片星空,一个人,看我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对抗天道!
  • 凤凰眉间的那一点朱砂

    凤凰眉间的那一点朱砂

    早就知道考古研究文物什么的最容易发生狗血言情了,穿越重生神马的更是屡见不鲜,明明已经很小心的避免了这些,可谁来告诉她,为嘛只是去博物馆看个壁画什么的也能穿越啊啊啊啊啊!!!!!!!
  • 潘德拉盒子世界里的人们

    潘德拉盒子世界里的人们

    天若有情天亦老,作品介绍没想好。。各位姑且就这么看着吧、
  • 王俊凯之娱乐圈

    王俊凯之娱乐圈

    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的紫柠遇到tfboys,被迫成立组合,私下闹矛盾,在粉丝看来是相亲相爱............最后与tfboys发生一系列关系。
  • 余音暖暖皆为你

    余音暖暖皆为你

    【甜宠1v1】【元气唱见VS电竞大神】她是声音甜美的元气唱见,他是超人气电竞大神。三岁那年,小封兮就被大灰狼江之卿给拐回了家当小媳妇。长大以后,拉她小手就算了,竟然还天天亲亲抱抱举高高!当本仙女是你的宠物啊摔!“怎么会是宠物呢?你分明是一只小蠢猪。”“......江之卿你大爷的!”
  • 诡秘密事件

    诡秘密事件

    墓地奇异,午夜惊魂…………嘘!听到没,那是魔鬼的声音……
  • 宠妻之妻令如山

    宠妻之妻令如山

    裴煜泽是名副其实的豪门子弟,明晚是名不副实的落魄千金。他们的结合,就是一场意外。他一度觉得,人生中遭遇明晚这一场意外,还不赖。他没想过这辈子会栽在一个女人手里。在他爱上她的时候,她无视,践踏,转身,退出。裴煜泽后来才想明白,从一开始,明晚就给自己铺了一条退路。她从没有跟他度过余生的打算。他失踪了整整两年,再度回国,铩羽而归,只为了她。只为了,要她跟自己一样,尝尝那种生不如死的痛苦。
  • 郅魍

    郅魍

    帝者,截天之髓,捕地之魂,断乾坤之肉、虚无之血,炼阴阳二气、生死两道!以一己之力,碎时空,破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