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38800000030

第30章 第二编 法家智慧(12)

可别小看了这苦情计。赵匡胤这样做,不仅可以洗脱自己,更重要的是给了后周的大臣们一个大大的台阶。对于那些文人,如果使用强硬的手段,即便他们本来想归附,也会碍于面子,变得嘴硬,有的甚至会反抗到底。而赵匡胤这样说,使得整个事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兵变篡位而为顺天应人,由一己之私而为社稷之公。这就基本扫除了众臣归附的心理障碍。还有,赵匡胤这样做,大有礼贤下士的味道,而中国人是特别讲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所以,大臣的归附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首先站出来的,是赵匡胤部下亲将罗延瑰。他横剑而出,大声高呼:“天命所归,我辈欲得明主。”然后高呼万岁。既然有人开了头,接下来的就很自然了。首先是懦弱的宰相王溥跪拜,另一宰相范质也许有些迟疑,但还是随着王溥跪下了。两位宰相一跪,满朝文武自然也就跪下了。山呼万岁的声音响彻开封城!

江山就这样易姓了。

但还有些尾声需要交代。

赵匡胤扫除了一切障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天子了。但是,这还不完美,他还不是形式上的皇帝,还缺乏形式上的合法性,这怎么办?这需要用禅让仪式来解决。

历来的“禅让”都必须经过“三逊”、“三辞”这一过程。所谓三逊,就是让位的帝王要多次谦逊地辞去皇位,理由当然是寡人德才不足以御天下,而应让位于贤人之类;三辞就是多次辞谢,说自己德薄功微,做臣子犹然汗颜,哪里敢接受王位。经过充分的表演之后,篡位者最后坦然地登上皇帝宝座。但在舆论上,逼宫、篡位就变成了效法古圣先贤的禅让,成了可以大家赞誉的美谈!

赵匡胤登基的“禅让”仪式是在崇元殿举行的,时近黄昏,暮色惨淡,百官群集,同时也百感交集。翰林学士陶谷奉上早已准备好的制书,小皇帝“三逊”,赵匡胤“三辞”——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大概像今天京剧里的一些程式化的动作——赵匡胤终于接受了禅让诏书。然后,到厢房中换上皇帝的服饰,在宰相的搀扶下,登上皇位,接受百官的朝贺。

赵匡胤终于从孤儿寡母的手里“接过”了皇权。因他曾出任过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故改国号为“宋”。

这一年,赵匡胤三十四岁。

你看,整个过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戏剧结构十分完整。这出江山易姓的历史活剧到底是自然发生的呢,还是有人精心策划、导演的呢?这出戏剧的名字是应该叫陈桥兵变呢,还是叫黄袍加身?历史自有公论。

然而,无论这出活剧叫什么,赵匡胤几乎兵不血刃地完成了政权的更替,并开创了一个延续三百多年的赵宋王朝,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但是,他辜负了柴荣对他的恩义,欺负了人家孤儿寡母,似乎又于德行有亏。其间的纠结,不知如何才能理得清楚。

所谓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历史又何尝不是一出大戏!

赵匡胤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导演还不敢说,但他肯定是一个最善于把握戏剧节奏的导演!而节奏,在历史和人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见《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百将传》等)

15.书生政治家

中国的书生历来就有强烈的参政愿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似乎是他们的人生目的。然而,问题是,书生的品格与政治的品格本来就是冲突的,学者与政治家本来也不是一条道上跑的火车,想二者兼而有之,那本来就是书生的幻想。也许就是这种幻想,使得书生像飞蛾扑火一样,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追求着光明。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道的由书生政治家组成的永恒的风景线,这些书生政治家虽然走上了凄壮的祭坛,但他们却为历史昭示着光明与希望。

那么,现实中的人们是不是就“绝望”了呢?不,人们又以道德宿命的心理来支持着自己的现实生活。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人的善恶报应观念还不是那么明确和强烈。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人便迅速地吸收了佛教的某些轮回转世的思想,根据本土文化的特点,尤其是对道德坚定不移的信仰,形成了自己善恶报应的观念。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是中国人对自己命运的理解和把握,然而,这难道真的能对谁起到约束作用吗?其实,就是说这个话 的人实际上也并不一定相信,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大概是因为“好人不长寿,恶棍活千年”的事太多了,或者是因为正义不能伸张、天理无法昭彰的现象太司空见惯了,人们似乎对天理和人理失去了信心,但孤苦无告的人们又不得不忍辱负重地活下去。于是,他们就创造出了因果报应理论,即使不能亲眼看到善恶报应,也是因为“时辰”未到,并非是报应失灵。这样,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抚慰,靠着这种抚慰,人们才有勇气和信心活下去。尽管这种抚慰是虚幻的,是无法证明的,但人们宁信其真,不信其假。因为一旦相信它是虚假的,人们就会连最后一丝对人的相信和留恋都没有了,也就最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在孤苦无依和对现实的绝望中,人们仍然相信天道的存在,相信冥冥之中有恒定不变的正义的力量,相信这种力量有朝一日总能扬善抑恶。也许,这就是中国人的没有宗教形式的宗教!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天道显现的时候似乎并不多,善人有善终者并不多见,倒是奸佞邪恶之徒,多能飞黄腾达、享其天年。在封建宫廷和官场里也是如此,“忠而被谤、贤而见疑”的事比比皆是;“奸徒受宠、佞臣见爱”的事也同样随处可见。

小的事例就不说了,在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因忠诚而做替罪羔羊的似乎是西汉的晁错。

汉文帝死后,太子启即位,是为汉景帝。这时,自刘邦以来分封的诸刘藩王势力逐渐强大,他们中的很多人靠煮海为盐、冶山为钱,有了很强的经济势力和独立性。汉朝中央政权渐呈尾大不掉之势。晁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晁错是个才子,即使在今天看来,他当时给皇帝的有关处理国家大政方针的一些奏疏也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但他虽然才识过人,却不谙人情世故,不知自谋后路,只知一味前行,终不免落入败亡的境地。晁错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悲剧性的结局,而这种性格又是因缺少社会磨炼,“坐直升飞机上来”做官而造成的。

景帝是个好大喜功、愿意有所作为但又没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性格的弱点是十分明显的,既刚愎又软弱,并且心怀忮刻。他即位后,由于晁错的对策言论很合他的心意,就把晁错由中大夫提升至内史。由于晁错是景帝的旧属,又格外受到信任,因此,晁错经常参与景帝的一些谋议活动,他的建议和意见也多被采纳,朝廷的法令制度,大多数都被晁错改动了一遍。这样一来,朝中大臣都知道景帝器重宠幸晁错,没有人敢顶撞他,这也就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宰相申屠嘉觉得自己受到冷落,想把晁错除去。晁错也有点儿忘乎所以,他的署舍落于太上皇庙的后边,如果从署舍去大街,就必须绕很大的圈子,如果能穿墙而过就方便得多了。他未经任何人批准,擅自将他的内史署舍开了一个角门,穿过太上皇庙的短墙。这件事让宰相申屠嘉知道了,他立刻令府吏草写奏章,说晁错未曾奏闻,擅自拆墙,实是蔑视太上皇,应以大不敬论罪,按律当诛。有人闻知这件事,忙给晁错通信,晁错一听,真是吓得魂飞魄散,深夜里即跑进皇宫,去见皇帝。景帝本允许他随时奏事,这时忽然深夜来见,不知何事,连忙召见。等晁错说明白,景帝却说无妨,尽管照办。

第二天上朝,申屠嘉呈上奏章,满以为景帝会治晁错的罪,谁知景帝看后却淡淡地说:“晁错另辟新门以求方便,仅是穿过太上皇庙外墙,与庙无损。且早已告朕,丞相不必多心。”申屠嘉下朝后妒怒交加,吐血而死。

景帝就让御史大夫陶青做丞相,将晁错升为御史大夫。在这次事件中,晁错不仅未得罪,反更受宠,也就不思其他,只顾报效皇上了。

晁错接连升任,就像一般人在顺境当中一样,容易失去谨慎。他年轻气盛,真觉得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想趁此机会做几件大事,一方面压服人心;一方面也是效忠皇上。于是他上书景帝,请求首先从吴国开刀削藩。其书大意说:

当初高祖初定天下,诸兄弟年少,子侄也柔弱,所以才大封同姓诸王。齐国有七十余城,吴国有五十余城,楚国有四十余城,几乎把半个天下封给了他们。现在,吴王诈称病不朝,按照古法应当诛杀,文帝不忍,特别赐予他几杖,这是最厚的仁德了。吴王不但没有改过自新,反而更加骄横无礼,他靠山冶铜铸钱,煮海水制盐,诱收天下逃亡的罪犯,阴谋叛乱。现在看来,若削藩吴、楚等国要反,不削藩也要反。如果削藩,可促成他们早反,这样,其准备不充分,为祸就会小一些;如果不削藩,他们准备得充分了,虽反得迟一些,却是为祸甚大,不易平定。

景帝平时就有削藩的想法,于是把晁错的奏章交给大臣们讨论。大臣们没有什么人敢提出异议,只有詹事窦婴极力阻止。窦婴其人虽无很高的职位,但因是窦太后的侄子,有着内援,才不惧晁错,敢于抗言直陈。因有窦婴的反对,削藩之事也只有暂且作罢。晁错不得削藩,便暗恨窦婴。不久,窦婴就被免职。

原来,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来朝觐见,窦太后又特别喜欢自己的小儿子,母子三人同席而饮。景帝在酒酣耳热之际,竟说自己千秋万岁之后当传位给弟弟梁王。窦太后听了很高兴,梁王虽口称不敢,心里也着实得意。这话偏让一边侍候的窦婴听见了,他跑上前来,直呼“不可”,并强迫景帝罚喝一杯酒,收回成言,结果弄得刘武、窦太后很不高兴。第二天,窦婴免官,窦太后也将他除去门籍,不准进见。

晁错见窦婴免职,就又复提前议,准备削藩。正在议而未决之时,正逢楚王刘戊入朝,晁错趁机说他生性好色,薄太后丧时亦不加节制,仍然纵淫,依律当处死,请景帝明正典刑。刘戊确是不尊礼法、不敬长贤、荒淫无度,楚国的几位贤士如穆生、申公、白生等人相继离去,就是因为在薄太后丧事期间,刘戊仍是偎红依翠,不思哀戚。太傅韦孟等人讽谏不成,都相引而去。现在被晁错抓在实处,不能不认。只是景帝宽厚,未忍加刑,只是把他的东海郡收归皇帝,仍让他回到楚国。

楚国既削,便搜罗赵王过失,把赵国的常山郡削了去,然后又查出胶西王私自卖官鬻爵,削去了六县。晁错见诸侯没有什么抵制性的反应,觉得削藩可行,就准备向硬骨头吴国下手。

正当晁错情绪高涨的时候,突然有一位白发飘然的老人踢开门迎面走进来,见到晁错劈面就说:“你莫不是要寻死吗?”晁错仔细一看,竟是自己的父亲。晁错连忙扶他坐下,晁错的父亲说:“我在颍川老家住着,倒也觉得安闲。但近来听说你在朝中主持政事,硬要离间人家的骨肉,非要削夺人家的封地不可,外面已经怨声载道了。不知你到底想干什么,所以特此来问你!”晁错说:“如果不削藩,诸侯各据一方,越来越强大,恐怕汉朝的天下将不稳了。”晁错的父亲长叹了一声说:“刘氏得安,晁氏必危,我已年老,不忍心看见祸及你们,我还是回去吧。”说完径直而去。

吴王刘濞听说楚、赵、胶西王均被削夺封地,恐怕自己也要遭削,便要起兵造反。当初刘邦封刘濞时,就曾告诫他勿反。刘濞是刘邦哥哥的儿子,孔武有力、骁勇善战、军功卓著。封赏之时,刘濞伏身下拜,据说刘邦忽然发现刘濞眼冒戾气,背长反骨,就料定他必反,于是直言相告说:“看你的样子,将来恐反。”惊得刘濞汗流浃背。刘邦又抚其背说:“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莫非就应在你身上吗?为汉朝大业计,还是不要反!”

现在,刘濞果真派使者联络胶西王、楚王、赵王及胶东、淄川、济南六国一起造反。吴、楚七国起兵不久,吴王刘濞发现公开反叛毕竟不得人心,就提出了一个具有欺骗和煽动性的口号,叫做“诛晁错,清君侧”。意思是说皇帝本无过错,只是用错了大臣,七国起兵也并非叛乱,不过是为了清除皇帝身边的奸佞大臣。

景帝在找人前去平叛时,忽然想起文帝临死前告诉他的一句话:“天下有变,可用周亚夫为大将。”便命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出征。周亚夫并无推辞,领命而去。不久又接到齐王求援的告急文书,窦婴正要发兵,忽有故友袁盎来访。袁盎曾是吴国故相,到了晁错为御史大夫,创议削藩,袁盎才辞去吴相之职,回国都复命。晁错说袁盎私受吴王财物,谋连串通,应当坐罪,后来景帝下诏免除了他的官职,贬为庶人,袁盎因此对晃错怀恨在心。他见到窦婴说:“七国叛乱,由吴发起,吴国图谋不轨,却是由晁错激成的。只要皇上肯信我的话,我自有平乱之策。”窦婴原与晁错不睦,虽是同朝事君,却互不与语。听了袁盎的话,窦婴满口答应代为奏闻。

袁盎当时身为庶人,不能晋见皇帝,只有通过窦婴这条门路,才能奉特诏见到皇帝。

景帝一听袁盎有平叛妙策,正如雪中送炭,立即召见了他。当时,晁错也正在场,向皇帝汇报调拨粮饷的事。

景帝见袁盎即问:“吴、楚七国造反,您有什么好办法平定叛乱呢?”

袁盎并不显出庄重的样子,而是随口答道:“陛下尽管放心,不必挂怀。”景帝有点着急,又问道:“吴王倚山铸钱,煮海为盐,招诱天下豪杰,若非计出万全,怎肯轻易发兵,怎能说不必忧虑呢?”

袁盎抓住景帝的心理,进一步促发他的好奇心,慢条斯理地说:“吴国只有铜盐,并无豪杰,不过是一群无赖子弟,亡命之徒,乌合之众,如此一哄为乱,实不必忧。”

景帝真的着急了,说道:“你来难道就是跟我说这些无用的话吗?”

袁盎这才说:“臣有一计,可使平叛。只是外人不得与闻。”

景帝这才真正打起精神来,连忙屏退了周围的人,但晁错还在。

袁盎十分清楚,如果当着晁错的面说出自己的计划,晁错必定会为自己辩解,景帝肯定下不了决心,到那时,不仅杀不了晁错,自己肯定会被晁错所杀,所以,他才一步步地把景帝的情绪调动起来。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人,他说:“我的计策是除了皇上以外任何人不能听到的!”

说完这话,袁盎的心都吊了起来,如果景帝认为晁错不必趋避,又逼着自己说出计策,那自己就是死路一条了。好在沉吟了片刻之后,皇上终于对晁错说:“你先避一避吧!”

袁盎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对景帝说:“陛下知道七国叛乱打出的是什么旗号吗?是‘诛晁错,清君侧’。七国书信往来,无非说高帝子弟,裂土而王、互为依辅,没想到出个晁错,离间骨肉、挑拨是非。他们联兵西来,无非是为了诛除奸臣,复得封土。陛下如能诛杀晁错,赦免七国,赐还故土,他们必定罢兵而去。做与不做,全凭陛下一人做主。”说毕,瞪目而视,再不言语。

景帝毕竟年幼识浅,不能明辨是非。他听了袁盎这番话,想起了晁错建议御驾亲征的事,越发觉得晁错用心不良,即使未与七国串通一气,也仍另有他图。当即对袁盎说:“如果可以罢兵,我何惜一人而不能谢天下!”

袁盎听后,十分高兴,但他毕竟是老手,为了避免景帝日后算账,他先把话栽实,让景帝无法推诿责任。袁盎郑重地对景帝说:“事关重大,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同类推荐
  • 沉思录Ⅲ

    沉思录Ⅲ

    本书作者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中的一些问题,诸如人的道德责任、友谊、老年、死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统治者的责任、外交事务中的道德原则等问题作了透彻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卢梭谈生活品质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卢梭谈生活品质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热门推荐
  • 火影世界的修士

    火影世界的修士

    既然火影世界有巫女,有僧人为啥不能有修士呢?虽然是个用爱发电的新手作者(看笔名)但是是个老书虫了,深受太监烂尾之害久矣尽管篇幅字数可能有限,但是不会太监不会突然结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俞先生的心头宝

    俞先生的心头宝

    星宝新文《闪婚甜妻超暖萌》已开,求收。他是她年少时的救赎,她的眼里一心一意只有他一人。~~~~~~~~~~~默默无闻的宋秋竹在一次相亲宴上,被俞先生钦点为未婚妻,一夜成名。俞先生是谁,锦城五大豪门之一,风胜集团的执行总裁。他十六岁就接手风胜集团,让集团更进一步,被人尊称为先生。他说一不二,高高在上,冷漠矜持。后来,宋秋竹被送往俞先生的别墅风苑,提早过上了同居生活,美其名曰,培养感情。*白莲花妹妹说:你不过是一个做幼教行业的,你能有什么出息,能配得上俞先生吗?后来,她创办的幼儿园成了就算有钱也不一定上得了的学校。绿茶婊继母说:贱人生的孩子就是贱人。你母亲这样低贱卑微,你能高贵到哪里去?却不知,婚后俞先生宠她入骨。一声俞太太,让她成为锦城最有话语权的女人。*年少时他救了她一命,后来他要了她这个人。她是他心尖上的娇人儿,心头宝。他的爱成熟克制,一举一动,将她护在他的羽翼之下,却又任她自由翱翔。(阅读指南:男女双洁一对一,成熟睿智型男主和励志成长型女主,宠文,一对一,甜甜甜的哦。)
  • 斗罗大陆之毒神降临

    斗罗大陆之毒神降临

    系统?。?斗罗大陆?神马,我穿越了!!!
  • 穿越奸臣戏子

    穿越奸臣戏子

    传统戏曲大师傅易的亲传弟子,林袭人爱戏如命的她,第一次正式登上戏台,戏台便塌了,她穿越与此…自此流传了一段佳话,无恶不作、喜怒无常当朝丞相整日沉浸在袭人园中,荒废朝政无意与皇帝玩笑,追妻无下限。
  • 天衍荇

    天衍荇

    偶然得到一个石印,天才少年沉睡,在少年醒来之时,又会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母亲迷失之谜能否解开,星徒,星师,星芒,星宗,星尊,星灵,星宿,星火,星神,星圣的等级制度上的等级会是什么,一切由你来解开
  • 腹黑冷少骗婚

    腹黑冷少骗婚

    婚礼上,自己的姐妹挺着肚子说孩子的父亲是她的未婚夫。本以为只是一场演戏,没想到抢婚,骗婚,再加上军婚,让她无从选择,只能乖乖的顺从。最终谁是谁的宿命,谁是谁的克星,谁被谁征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为你守候因为爱你

    tfboys为你守候因为爱你

    以前有过但是写错了,所以重写,三只和三个闺蜜在一起相识相知相爱的全过程,令人羡慕,如果想先看,加QQ:1694151557。。。。。
  • 开局一家电视台

    开局一家电视台

    最近有一家电视台天天出现在别人眼里,最火的综艺,最热的电影,最大的视频平台,最后都有一个名字,艾艾电视台
  • 我的世界开挂旅程

    我的世界开挂旅程

    2038年我的世界新出了一款MC模拟舱,一出来就火爆全球。刘承是被选中的一名测试玩家。他握着手中的七彩宝剑,踏上了他的开挂之旅。“卧槽这个人那么厉害,开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