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4400000006

第6章 连横圭臬《张子》(1)

《张子》一书的名字最早被载入《汉书·艺文志》,可能入汉后不久就失传了,是一本至今还没有辑佚的先汉古籍。班固见到的《张子》共十篇,但是,我们可以从《史记》张仪的本传中辑得完整言辞七篇,其次则主要散佚在《战国策》中了。我们把这两本书中的张仪以及用他的名义发表的同类言论汇集起来,应该就是《张子》了。不过,《张子》的作者不能署张仪,而应该是“张仪们”。因为,经过缪文远等先生考证,《史记》七篇全是拟托,《战国策》也有少部分是拟托。拟托者就是崇尚张仪连横说的“张仪们”,他们主要活跃在战国末至汉初,《张子》也就是这个时期成书的。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张子》也就成了连横术的“圭臬”。我们选出最能体现连横术及其思想的片断,供大家欣赏。

张仪“真”言

张仪“真”言就是出自张仪本人的言论。它主要保存在《战国策》中。这些言论最接近张仪连横术及其思想的原始状态,我们从中也可以窥见一个真实的张仪(张仪生平事迹见《纵横人物》)。

请读下面所选的三章。

一计三利

【原文】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大齐王;唯仪不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齐王之罪,其于弊邑之王甚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得商、於之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谷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

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臣可以言乎?”王曰:“可矣。”

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译文】

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取了秦国曲沃。

后来,秦想要夺回曲沃而进攻齐国。可是齐、楚两国当时很友好,秦惠王为此感到顾虑,于是,他就对张仪说:“寡人想要发兵攻打齐国,无奈齐、楚两国关系正密切,请贤卿替寡人考虑一下,怎么办才好?”张仪说:“好,请大王为微臣准备车马和钱财礼物,让微臣去楚国试试看!”

张仪南下到了楚国,求见楚怀王,说:“敝国国王最敬重的人没有超过大王的了,想我张仪做臣子,也最希望做大王您的臣子;敝国所最痛恨的君主莫过于齐王,而我张仪最不愿侍奉的君主也莫过于齐王。现在齐国的罪恶,对敝国国王来说是最严重的,因此敝国才准备发兵征讨,无奈贵国跟齐国缔结了友好同盟,以致使敝国国王无法好好侍奉大王,听从您的命令了;同时也使我张仪不能做大王的忠臣。然而,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邦交,让我劝敝国国王献上商、於方圆六百里土地。如此一来,齐国就丧失了后援,而必定走向衰弱;齐国走向衰弱以后,就必然听从大王驱使了。由此看来,大王如果能这样做,贵国不但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而又在西南对秦国施有恩惠,同时更获得了商、於六百里肥沃的土地,这真是一举三得的上策。”

楚怀王一听,非常高兴,就赶紧在朝廷上宣布:“寡人已经从秦国得到商、於六百里肥沃的土地!”群臣听后,都向怀王祝贺,唯独客卿陈轸最后晋见,也不向怀王祝贺。怀王很诧异,问:“寡人不发一兵一卒,没有伤亡一将一士,就得到商、於六百里土地,寡人自认为这是凭自己的智慧所取得的外交上的重大胜利,朝中文武百官都向寡人道贺,偏偏只有贤卿一人不祝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因为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六百里,反而会招来祸患,所以微臣才不敢随便向大王道贺。”怀王问:“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楚国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友。

如今秦国还没把地割给大王,大王就跟齐国断绝邦交,如此就会使楚国陷于孤立状态,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如果先让秦国割让土地,楚国再来跟齐断绝邦交,秦国必不肯这样做;要是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而得不到土地。受了张仪的欺骗,以后大王必然懊悔万分;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将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陈轸的话,说:

“我的事已经办妥当了,你就闭嘴,不要再多说,你就等待寡人的成功吧!”于是,怀王派使者前往齐国宣布跟齐断绝邦交,还没等第一个绝交使者回来,楚王竟急着第二次派人去与齐国绝交。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赶紧派使者前往齐国游说,秦、齐暗地缔结了盟约。果然不出陈轸所料,当楚国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许诺的土地时,张仪为了躲避楚国的使臣,竟然装病不上朝。楚怀王说:“张仪以为寡人不愿诚心跟齐国断交吗?”于是楚怀王派了一名勇士前去齐国大骂齐王。张仪在证实楚与齐两国确实断交以后,才勉强出来接见楚国的使臣,说:“敝国所以赠送贵国的土地,是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六里。”楚国使者很惊讶地说:“我只听说是六百里,却没有听说是六里。”张仪赶紧郑重其事地巧辩说:“我张仪在秦国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怎么敢说给六百里呢?”

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以后,怀王大怒,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这时,陈轸走到楚王面前问:“现在我可以说话了吗?”怀王说:“可以。”于是,陈轸很激动地说:“楚国发兵去攻打秦国,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实在不如趁此机会,不但不向秦国要求商、於六百里土地,反而再送给秦国一个大都市,目的是跟秦连兵伐齐,如此或许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夺回来,这不就等于楚国没有损失吗?

大王既然已经跟齐国绝交,现在又去责备秦国的失信,岂不是等于在加强秦、齐两国的邦交吗?这样的话,楚国必受大害!”

可惜楚怀王仍然没有采纳陈轸的建议,而是照原订计划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联合起来,同时韩宣惠王也出兵随同秦国和齐国作战。结果,楚军在杜陵被三国联军打得惨败。

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而人民也并非比其他诸侯软弱,但是之所以会落得几乎要亡国的惨境,就是由于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实良言,而过于听信张仪诡诈游说的缘故。

“国累”

【原文】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谓秦王曰:“有汉中,蠹。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甘茂谓王曰:“地大者固多忧乎!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和楚,楚必畔天下而与王。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

【译文】

张仪打算把汉中让给楚国,奏请秦王说:“有汉中,总是个祸害。

树种的地方不对,人们必会伤害它;家里有不义之财,就会损失家里的老本。汉中在南边,只对楚国有利,这是国家的忧患。”甘茂对秦王说:“国土广大,就一定会有很多忧患吗?诸侯的关系一旦变化,大王您割让汉中去联合楚国,楚国必定会从诸侯中分裂出来而与大王结盟。但是,大王现在就把汉中割给楚国,如果诸侯关系发生变化,您又拿什么做和楚国交换的条件呢?”

智取河西

【原文】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王用仪言,取皮氏卒万人,车百乘,以与魏。犀首战胜威王,魏兵罢弊,恐畏秦,果献西河之外。

【译文】

楚国攻打魏国,张仪对秦王建议:“您不如帮助魏国,以便强化魏国的势力。假如魏国能战胜,从此就会更加听命于秦,一定会送来西河之外的土地;假如战败,那魏国就不能守住边塞,大王就可以将魏国夺取过来。”于是秦王采纳张仪的献策,调派皮氏地方军一万人和战车一百辆,交给魏国犀首公孙衍指挥。魏国战胜了楚威王的军队。获取胜利的魏军也已经疲惫不堪,非常害怕秦国,果真把西河之外的地方献给了秦国。

《张子》“横”说

最标准的连横术及其思想保存在《张子》中,其中完整的关于连横的七篇经典游说辞,是张仪死后由他的信徒们精心拟撰的,它们是完全针对苏秦的合纵术及其思想而发论的。我们选出《始将连横说秦惠王》和《为秦破纵说楚怀王》两篇,使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连横思想的建立和发展、连横术的实施和本质。

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这篇说辞分别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和《史记·张仪传》(部分),是七篇经典连横游说中的第一篇。本篇展示了连横家们如何贯彻《鬼谷子》

的“捭阖之道”,以怎样的原理和逻辑建构连横思想,以怎样的气度和方式设计连横术,以怎样的情感和语言来游说的。

世有三亡

【原文】

张仪说秦王曰:“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余韩成从,将西南以与秦为难,臣窃笑之。

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天下之府库不盈,空虚,悉其士民,张军数千百万,白刃在前,斧质在后,而皆去走,不能死,罪其百姓不能死也,其上不能也。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行,故民不死也。”

【译文】

张仪游说秦惠王道:“微臣常听人说,不知道事情的缘由就开口言论那是不明智;知道了事情的缘由却不开口言论,那是不忠贞。作为一个臣子,对君王不忠诚就该死,说话不审慎也该死。尽管如此,但我仍然愿意把所有见闻都说出来给大王听,如有不当之处请大王裁决定罪。我听说四海之内,北方的燕国和南方的魏国又在联结荆楚,巩固同齐国的联盟,收罗残余的韩国势力,形成合纵的联合阵线,共同向西南与秦国对抗。对此,微臣私下不禁失笑!

世界上有三种亡国的状况,这些情况出现后,天下终究会有人来收拾残局,可能说的就是今天的世道!我听人说:‘以治理混乱的去攻打治理有序的,必遭败亡;以邪恶去攻打正义的,必遭败亡;以背逆天道去攻打顺应天道的,必遭败亡。’如今天下诸侯国储藏财货的府库很不充实,囤积谷米的粮库也很空虚,他们征召所有人民,发动千百万计的军队,虽然是白刃在前,利斧铡刀在后督战,但是将士们仍然都退却逃跑,不能和敌人拼死一战。其实并不是他们的人民不肯死战,而是由于领导们拿不出好办法来治理。说奖赏却不给予奖赏,说处罚却不执行处罚,所以,人民才不肯为国死战。”

战者万乘存亡之机

【原文】

臣敢言往昔。昔者齐南破荆,中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之君,地广而兵强;战胜攻取,诏令天下;济清河浊,足以为限;长城、钜坊,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胜而无齐。故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

【译文】

微臣冒昧地用历史史实为证加以说明:从前,齐国往南击破荆楚,往东战败了宋国,往西征服了秦国,北方更打败了燕国,在中原又多次驱使韩、魏两国的君主亲自带兵协同作战。齐国土地广大,兵强马壮,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号令天下诸侯。清澈的济水和混浊的黄河,都是它的天然屏障;蜿蜒的长城和巍然的防门,足可以作它的坚固要塞。齐国,又是一个连续五战五胜的强国,可是只战败一次,齐国就没有了!由此可见,用兵作战,可以决定万乘大国的生死存亡。

秦无霸王之道三

【原文】

且臣闻之曰:“削株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都、江南。荆王亡奔走,东伏于陈。

当是之时,随荆以兵,则荆可举。

举荆,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

东以强齐、燕,中陵三晋。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荆人和。今荆人收亡国,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庙,令帅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一矣。天下有比志而军华下,大王以诈破之,兵至梁郭,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志绝。荆、赵之志绝,则赵危。赵危而荆孤。

东以强齐、燕,中陵三晋。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魏氏和,令魏氏收亡国,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庙,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二矣。前者穰侯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灵于外,士民潞病于内,伯王之名不成,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三矣。

同类推荐
  • 范畴篇

    范畴篇

    在《范畴篇》里,亚里士多德首先使用了范畴这个术语的,他规定出十个范畴,作为基本概念,它们是:实体、数量、关系、性质、活动、遭受、姿态、时间、地点、状态。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前面四个范畴,特别是性质,尤为重要。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

    本书是一本叔本华人生智慧的精粹集。编译者赵华民从叔本华的所有著作中,精挑细选翻译出了最有价值的214句话。包括如何磨练意志力、如何洞悉生活本质、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锤炼强大的心智、如何获得人生幸福等八大板块。这八大板块基本囊括了叔本华智慧的精髓所在,对帮助年轻人洞见人生本质、找到生存的意义和目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一板块中的内容都紧扣主题,阐述了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哲理,行文深入浅出,绝不艰深晦涩,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 范仲淹与宋学精神(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范仲淹与宋学精神(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是以整饬吏治为首要,以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虽然其整饬吏治仅及一年就夭折了,但其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则对以后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仲淹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等皆与之从游。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三苏的蜀学、王安石的新学、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和二程的洛学等,都与范仲淹及庆历新政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儒的“内圣”与“外王”是相贯通的。南宋理学时代,与其称为“后王安石时代”,不如称为“后范仲淹时代”。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热门推荐
  • 西山物语

    西山物语

    章峩山部落世代以为西山国女王猎狰为生,谁知及冠礼后第一次参加围猎,少鸮便偶然得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西山国六十六峰各有奇兽,西山国女王暗中操纵巫术炼化奇兽,创造邪灵企图颠覆人间,而主角团又将如何抉择?且看《西山物语》本书灵感来源于《山海经》和美剧《Supernatrual》
  • 我的人格回来了

    我的人格回来了

    舔狗,舔的应有尽有,舔狗,舔的一无所有。你本是尚书侍郎爱女-司灵韵,一个在重云国极其渺小的存在但却从小就心系丞相家大公子——顾怀远。本应懦弱胆小的你,却受人忽悠,在宫廷宴会上向他表白。你以拙劣的舞姿,含糊不清的措辞。让你在宫廷宴会上“出尽风头”。好在皇上开恩,饶你一命。但事后,却惨遭众人嘲讽,你悲愤难抑,却受他人陷害,落入荷花池中“以死谢罪”。但,殊不知,醒来后的你,却不完全是原来的你了。
  • 都市仙医

    都市仙医

    原本要做废柴一辈子的弱气男,在遇到傲娇的女神之后,他的杯具人生开始出现转机。进北大,学炼药。新生王,医众生。梦幻般的日子接连出现,砸得黄成都缓不过气。废柴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没有一颗上进的心。男人只要有上进心,女人就会有,朋友也不会缺,事业心情神马的也照样可以给力。
  • 搞怪星际

    搞怪星际

    不可一世的校霸,成绩优异的佼佼者,一场意外让他们投胎星际,来到了幻影大陆。一对死对头相遇,又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奇怪神秘的图腾,告知怎么样神秘力量?八宝究竟代表着什么?谁又将拯救水深火热的人们?厮杀的钛镁星际是否能被恶搞秩序,重现太平?而主人公钟星渊又能否,再回地球?一切尽在《搞怪星际》
  • 凤白凰月

    凤白凰月

    凤凰乃祥瑞之兆,凤凰长鸣,闻着,延年益寿,福泽不断,凤凰代表为金红色,凤凰分为雄凤雌凰。瑶为凰,凤在多年前陨落堕神,所以瑶被称之为“凤凰”,凤凰由天地之精气所成,所以世间只此一双。堕神之凤褪去金红色,不再拥有祥瑞之力。而堕神之凰却不同,瑶虽堕神,却保有祥瑞之力,但金红色不再,凰生来就有怜悯之心,就算堕神也一如既往。
  • 联盟之青空之下

    联盟之青空之下

    不管你曾经经历过多少坎坷,总有一道光,会让你原谅生活中所有的伤痛,也总有一道光,让你看到全世界合力帮你的力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是一个超级普通的吸血鬼

    我是一个超级普通的吸血鬼

    在15岁之前,我的生活一切都很日常,但初中毕业的那一天...没错,我变成了吸血鬼,一个超级普通的吸血鬼,在那时,我想尽一切办法想变回人类,可是......
  • 我叫唐幺幺

    我叫唐幺幺

    21世纪女孩,转生到异世界。虽然一出生就是孤儿,但是天赋异禀,上天眷顾,小小年纪就能到高级学府就学。奈何黑暗势力太邪恶,女孩人小势微,不得不被迫“死亡”。大难不死的她,只想平静地度过余生,可是,世间的恩怨情仇怎是你想撇清就能撇得清的。重新回归的她,改头换面,重新开始,然而,命运依旧不饶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