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43400000019

第19章 名词篇(10)

(1) 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从族乎?(《马援列传》)

(2) 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不绝房室。”(《方术列传》)

(3) 今人奢衣服,侈饮食,事口舌而习调欺。(《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现代汉语中,普遍使用的是“舌头”这一双音化形式,《后汉书》中未见“舌头”。我们对汉魏以后的文献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搜神记·卷二》中有1例,“视之,舌头半舌犹在”,说明在魏晋口语中“舌头”的双音形式已经出现,而后到唐五代,在我们调查的文献中都没有用例,直至宋《五灯会元》中,却猛增到47例,在元曲和明清小说中“舌头”这一双音化形式广泛使用,但同时也有少量“舌”单用的例子,如《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连忙把灯掭亮,即就灯下解开手巾,取出那舌头来,将刀撬开小尼口,将舌放在里面。”此同一句话中就“舌头”、“舌”并存。

“舌”双音化为“舌头”的过程是漫长而清晰的。魏晋时口语中“舌”的双音化形式初露端倪,经过唐五代的酝酿,到了宋元后进入了发展成熟期。

这里附带提一下词尾“头”的问题,王力先生(1980:269)认为词尾“头”的产生是在六朝,宋元以后才普遍使用,我们在调查的文献中发现《搜神记》中已经出现了“舌头”,《搜神记》虽然其版本流传较为复杂,但学术界一般还是把它的语料时间定位为魏晋时期,这样看来,关于词尾“头”的产生时间还得稍加提前。

小结:《后汉书》中“舌”语义场仅“舌”1

个成员,比之先秦西汉,“函”、“臄”表示舌头已不见于文献用例,到了现代汉语中,“舌头”更加常用,同时在各方言中“舌”的适用对象也开始分化,诸如用“赚头”、“赚子”、“赚口”、“口条”、“招财”等来表示猪舌头。

(第二节)生物体的组成部分(6)

21.爪(Claw)

“爪”位于《百词表》第45位。甲骨文中,“爪”像一只向下伸出的手而特别突出手指的部分,金文“爪”字形则更在指端添上指甲,可见“爪”既指人的手指,又是指甲的通称,后又引申为动物足,所以我们把“爪”从下肢语义场中剥离出来,单独讨论《后汉书》中“爪”的概念下有:爪、手、指、蹄。

爪:《说文·爪部》:“爪,丮也。覆手曰爪。”这里解释的实际上是“搔”,黄树先师(2006)认为“爪”与“搔”同源。《释名·释形体》:“爪,绍也,筋极为爪,绍续指端也。”《六书故》:“人之指叉或亦通作爪。”《后汉书》中“爪”共10例,以表示动物脚趾居多,常见“爪牙”、“虎爪”,也可表示人的手指,如例(2),还表示人的手指甲,如例(3)。

(1) 小黄门雌黄室,中黄门朱室,童子皆虎爪文,虎贲黄室虎文,其将白虎文,皆以白珠鲛为口之饰。(《舆服志》)

(2) 然而糒脯出乎车,针石运乎手爪。(《文苑列传》)

(3) 又复烧地,以大针刺指爪中,使以把土,爪悉墯落。(《独行列传》)

蹄:《易·说卦》“为薄蹄”焦循章句:“蹄,足也。”王凤阳先生(1993:112)认为“蹄”的初始义只表示牛、羊、马、豕、鹿之类的动物的角质的足,“蹄”表兽足是扩大了的用法。先秦文献中“蹄”还有表示兽足甲的例子,如《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陆德明释文引司马云:“蹄,马足甲也。”《后汉书》中“蹄”3见,除“猑蹄”表示马名外,余2例见下,表示兽足。

(4)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方术列传》)

(5) 有军事亦祭天,杀牛,以蹄占其吉凶。(《东夷列传》)

小结:《后汉书》中“爪”不仅仅表示下肢兽足,还用于人的手指或手指甲,和西汉、魏晋相比,《后汉书》中“爪”语义场中的词目较少,如“蹯”未见;而“甲”多表示植物外皮、动物甲壳或人身上的盔甲,没有属于本语义场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爪”通常用于动物,若用于人,则含有明显的贬义;“蹄”一般多和动物名称组合,如“羊蹄、猪蹄”,单用较少。

22.脚(Foot)

“脚”位于《百词表》第46位。因为“脚”在《后汉书》中可指称整条腿,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把《百词表》中第47位的“膝”纳入“脚”语义场中。有关“脚”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的成果。

足、脚:《尔雅·释言》“趾,足也”郭璞注:“足,脚也。”又《急就篇》卷三“股脚膝膑胫为柱”颜师古注:“脚,足也。”“脚、足”都可表示人和动物的下肢,在先秦时期,“脚”指下肢或小腿,“足”指脚掌;而到了魏晋时期,“脚、足”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混淆,有交叉之处。研究汉语“脚”语义场的变化对认识汉语基本词汇的演变很有价值。很多大家学者如王力、蒋绍愚、汪维辉等或从历时的词义演变、或从语义场角度等不同层面地对“脚、足”进行了探讨。

关于“脚”产生“足”义的始见年代,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董志翘(1985)认为始见例证出于《三国志·方技传》;吴金华(1986)认为最早例证为《汉书》如淳注;汪维辉(2000:40)认为始见时代为东汉,出自《金匮要略论》;而张雪梅(2007)通过考察《素问》和《灵枢》中“脚”的意义,认为“脚”有“足”义的始见时代应提前至西汉中期。我们认为,虽然《素问》和《灵枢》本身的确切成书年代还待考,但至迟不晚于西汉中期,同时因为医籍属于口语性很强的语料,总是比史书类文献早一个节拍的,更能反映出当时的语言实际,所以个人较倾向于张雪梅的观点。

关于“脚、足”的历时替换问题,以汪维辉先生(2000:57)的看法最具代表性:“从先秦起,‘脚’就存在着泛指人体及动物下肢的倾向,在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用法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取代了相应的文言词‘足’,当时‘脚’的词义和今天的吴方言类似。这是‘脚’字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脚’进一步发展成为专指脚掌,是唐以后的事(但在六朝后期的北方话中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是它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并未在所有的方言里都完成,直到今天,吴方言仍停留在第一阶段的状态。”这一繁复的过程是漫长而清晰的,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后汉书》中“脚、足”的使用情况。总体看来,《后汉书》中“脚”语义场还是以“足”为常。从义位来看,“脚、足”都可以统指下肢,如例(1)、(2),所谓“脚挛”、“足间”,应该是就整条腿而言;当特指脚掌时,仍主要用“足”,如例(3),“脚”确指脚掌仅1例,见例(4),这里“雕脚”指在脚掌黥染花纹,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风俗;当指动物四肢时,既可用“足”,也可用“脚”,如马脚、马足,虽有文白之别,但指的都是整条腿,如例(5)(6);同时《后汉书》中没有“脚”表示器物脚的用例。从组合形式上看,“足”多沿袭固有搭配,如足下、手足、顿足、举足、翘足,虽然《后汉书》中“脚”用例较少,组合形式也较少,但考察其它口语性较强的文献如《搜神记》、《肘后备急方》、《抱朴子内篇》、《世说新语》,我们发现“脚”的出现频率较高,且在语义范围和搭配能力上日趋活跃,组合形式有“脚迹、手脚、两脚、翘一脚、交脚、途脚、断脚、蔽脚、脚踏、洗脚、渍脚、脚腕、委脚”等,充分显示了其生命力,如《搜神记》卷十三:“脚迹在首阳山下,至今犹存。”《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方第一》:“救卒死而壮热者。矾石半斤,水一斗半,煮消以渍脚,令没踝。”《抱朴子内篇》:“阿须臾取断脚相续如故也。”《世说新语·雅量》:“羊了不眄,唯脚委几上,咏瞩自若。”前两例显然指的是足,后两例指腿。和先秦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脚、足”在语义场内部有所调整,用法开始相互渗透,二者已不再分得那么清楚,这一时期的注家也往往“脚、足”互训,足以表明“脚”替代统指下肢的那部分“足”实为大势所趋。

(1) 彪见汉祚将终,遂称脚挛不复行,积十年。(《杨震列传》)

(2) 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南蛮西南夷列传》)

(3) 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酷吏列传》)

(4) 虽服叛难常,威泽时旷,及其化行,则缓耳雕脚之伦,兽居鸟语之类,莫不举种尽落,回面而请吏,陵海越障,累译以内属焉。(《南蛮西南夷列传》)

(5) 超还至于窴,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行。(《班梁列传》)

(6) 其父常以为专愚,几不知数马足。(《朱乐何列传》)

至于“足”被“脚”取代的原因,除了“足”本身表义负担过重,表义的明晰性受到影响以外,还在于“脚、足”本身在语言使用中有密切的意义相关性,以致“脚”扩展了义域范围,排挤了“足”,而同时,“脚”又能够在需要时表示人腿。到后来“腿”逐渐成了专指小腿的词,“脚”才更多地指称踝关节以下,即“足”。董为光先生(2004:154)曾指出这里存在一个矛盾:按照人们静态的观察,下肢前端的明显分界应该在脚踝处,可是肢体的实际运动带给人们的感受是下肢的分界在膝关节。而“脚、足”之所以出现这种义域的转移,很有可能就是这两种分类观念矛盾运动的结果。

趾:《尔雅·释言》“趾,足也”邢昺疏:“趾则足也,亦谓之脚。”又《释名·释形体》“趾,止也”王先谦疏证:“趾,古文为止。”黄树先师(2007)指出:汉语当“足”讲的词,最早的应该是“止”字。董为光先生(2004:153)也指出:甲骨文中最早表示“脚”的是“止”(趾),它很早就让位给“足”。可见在“脚”替换“足”以前,应该经历了一个“足”替换“止”的过程。《后汉书》中“趾”表示脚义的共19例,多见于“右趾”,李贤注引《汉书音义》:“右趾谓刖其右足。”另有左趾、举趾、斩趾、断趾、系趾、截趾、斫趾等,以上均用于人,且多属刑罚用词。较之先秦,“趾”的义域有所缩小,先秦时期“趾”是可以用于动物的,如《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值得注意的是,“趾”表示脚趾是近代“指、趾”分别的产物,在上古“趾”是没有表示脚趾这个意义的,《后汉书》中也没有“趾”用为脚趾的用例。对于有的字典中举左思《吴都赋》“足趾之所不蹈”来说明“趾”的脚指义,裘锡圭先生、王力先生都曾指出这是错误的,此例中“足趾”是同义词连用,“趾”不表示足指。

踝:《释名·释形体》:“踝,居足两旁硗确然也,亦因其形踝踝然也。”《慧琳音义》卷一“四踝”注引《仓颉篇》云:“踝,在足侧高出也。”《后汉书》中“踝”1例,见《独行列传》:“常于灶北坐板床上,如是积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

踵:《释名·释形体》:“足后曰跟,又谓之踵。”《后汉书》中“踵”表示脚后跟的有:旋踵7、企踵3、连踵,这些组合形式基本沿袭秦汉用法。

跟:《集韵·魂韵》:“跟,踵也。”《急就篇》卷三“踝跟踵相近聚”颜师古注:“足后曰跟,亦谓之踵。”据吴宝安(2007∶59)考察,先秦西汉均没有“跟”表示足后跟的用例。《后汉书》中“跟”仅1例,见《张衡列传》“执雕虎而试象兮,阽焦原而跟止”,李贤注曰:“跟,足踵也。”

胫:《论语·宪问》“以杖叩其胫”皇侃疏:“膝上曰股,膝下曰胫。”又《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截胫”胡三省注:“膝下骨直而长者。”可见“胫”膝下踝上的部分,即今之小腿部分。《后汉书》中“胫”表示小腿有3例,其中“贯胫”2见,如《马援列传》:“援中矢贯胫,帝以玺书劳之,赐牛、羊数千头,援尽班诸宾客。”余1例见《郑孔荀列传》:“纣斫朝涉之胫,天下谓为无道。”《后汉书》中不见“腿”。

股:《广雅·释亲》“股,胫也”王念孙疏证:“凡对文则膝以上为股,膝以下为胫。散文则通谓之股。”可见“股”指膝上臀下的部分,即今之大腿部分,同时整个下肢还可通称为“股”,如《汉书·高五王传》“因退立,股战而栗”颜师古注:“股,脚也。”《后汉书》中“股”共24

例,组合形式有“股肱、股掌、股战、股栗”等,也可单用,如《耿弇列传》:“飞矢中弇股,以佩刀截之,左右无知者。”当后来“腿”继续发展成“大腿”、“小腿”两部分后,原指大腿的“股”就被挤到“臀”的位置上了。

膝:《内篇·肉部》:“膝,胫头节也。”《希麟音义》卷五“剂膝”注引《切韵》:“膝,曲膝骹骨也。”即大小腿相连的关节部分。《后汉书》中“膝”6例,可用于人,也可用于动物,见下例。现代汉语中,“膝”通称为“膝盖”,似乎不用于动物。

(7)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吴盖陈臧列传》)

(8) 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即竞往赴之,而群羊数百皆变为羝,并屈前膝人立,云“遽如许”,遂莫知所取焉。(《方术列传》)

小结:我们把“脚”语义场理解为整个下肢语义场,这样《后汉书》中“脚”语义场就包括足部、胫部、膝部、股部四个子语义场,“足、脚”既可以表示上位义场即下肢语义场,也可表示足部子语义场。几千年来,其“所指”依然如故,可“能指”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使语义场中的代表词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不同,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足部子场中,先秦时期,“足”为代表词,而“脚”表示小腿,西汉中期以后,“脚”、“足”意义有所交叉,此后“脚”开始迅速发展,逐步取代了“足”成为足部子场中的代表词。同时和秦汉相比,各子场的构成正不断简化,如上古许多指称小腿的

“骭、骹、踦、胻、腓”及指称足部组成的“跖、跗”,或可指称动物足的“跪”等,在《后汉书》中均不见用例,而“足”、“脚”、“踵”、“股”等却开始表现出复音化倾向,多和别的语素搭配使用。

“脚”语义场的演变是词汇系统内部的自动调节,既有来自语言内部的因素,如词引申义的增多导致的具体表义的不明确,又有来自语言外部的因素,如语言社团中的“喜新厌旧”的心理等。了解清楚“脚”语义场的变化轨迹对于认识汉语核心词汇的演变是非常有意义的。

23.手(Hand)

“手”位于《百词表》第48位。有关“手”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的成果。手:甲骨文中用“又”来表示手。《说文·手部》:“手,拳也。”《急就篇》卷三“捲捥节爪拇指手”颜师古注:“及掌谓之手。”“手”本为腕以下包括掌、指的部分,也可通指人体整个上肢,如《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手足不揜,四支不被”卢辩注:“手足,即四支。”这里“手足”中“手”指的就是上肢。《后汉书》中“手”多用为本义,是特指还是通指可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在组合搭配上,“手”可与动词、名词、方位词等搭配,形式多样,如“执手”、“搏手”、“握手”、“覆手”、“左手”、“右手”、“手中”、“拱手”、“举手”、“束手”、“振手”、“攘手”、“手足”等。用例如下:

(1) 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李王邓来列传》)

(2)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者犹知难之,况明哲君子哉!(《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3) 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朱乐何列传》)

-4

既而辞去,驾遣车送之,闳称眩疾不肯乘,反,郡界无知者,及贺卒郡,闳兄弟迎丧,不受赙赠,缞绖扶柩,冒犯寒露,体貌枯毁,手足血流,见者莫不伤之。(《袁张韩周列传》)

显然,上例(1) (2) 中“手”表示的是我们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手,例(3) (4)中“手”是泛指的整个上肢。

臂:《太玄·玄数》“二为臂胫”范望注:“手后为臂。”又《仪礼·特牲馈食礼》“右肩,臂”胡培翚正义引《礼经释例·释牲上篇》曰:“肩下谓之臂。”可见臂是指手后到肩的部分。《后汉书》中“臂”22例,常与动词和名词搭配:把臂、奋臂、攘臂、噬臂、握臂、伤臂、交臂、断臂、右臂等,也可用作状语,仅1例,表示“放在臂上”。“臂”的用例如:

(5) 乃骈马交臂相加,笑语良久。(《董卓列传》)

(6) 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论者以为夺匈奴府藏,断其右臂。(《班梁列传》)

(7) 性嗜酒,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又好臂鹰走狗,骋马斗鸡。(《梁统列传》)

肱:《内篇·肉部》:“肱,臂上也。”《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皇侃疏:“肘前曰臂,肘后曰肱,通亦曰臂。”《广韵·登韵》:“肱,臂也。”可见,肱、臂之间应为“析言有别,统言则同”的关系,如果平常笼统地用,则“肱”就是“臂”。《后汉书》中“肱”除用于人名外,仅见于“股肱”这一双音形式中,多为比喻义,用作本义只1例,见《袁绍刘表列传》“股肱分成二体,匈膂绝为异身”。

肘:《说文·肉部》:“肘,臂节也。”段注:“厷与臂之节曰肘。”徐锴系传:“肘,寸口手腕动脉处也。”即上臂和前臂相接处向外面突起的部分。黄树先师(2003)认为“膝”来自“节”,二者的语源相同,汉语的“肘”和“膝”一样,最初都表示关节。《后汉书》中“肘”凡5例,可与动词或名词搭配,如“系肘”、“肘行”、“素肘”、“肘腋”。略举一二:

同类推荐
  •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本书史论结合,充分发挥战争事件对计谋的诠释,让读者能够在故事中理解计谋。
  • 快士传

    快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素书)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素书)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热门推荐
  • 多情邪圣

    多情邪圣

    朝堂腐朽,武林世家,群雄并起。这是一个没有神魔的世界,武道,术法齐驱并驾。“既然没有神魔,那我便是神魔。”
  • 新编孕产妇保健百科

    新编孕产妇保健百科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从孕前的充分准备,到孕期每一周准妈妈与胎宝宝的变化、营养“孕”味、日常护理、快乐胎教以及不适与疾病的应对,乃至分娩、坐月子、产后恢复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详细地诠释,以便指导准爸爸、准妈妈在各个时期采用科学的方法应对各种不同的保健问题,从而轻松地度过孕期的每一个阶段,顺利地迎接小宝宝的到来!
  • tfboys之在给我一次机会
  • 商女不翻身:爷,求放手!

    商女不翻身:爷,求放手!

    陪吃陪喝陪聊,伊一花费大半个月终于拿下了手头的项目,却在签合同的时候倒下了……软绵绵倒下之前,伊一哀嚎——老天爷,你丫的玩儿我呢!于是伊一穿越了,从21世纪的和平世界,直奔千年前的战乱年代——战火纷飞,吃了上顿没下顿,时不时还来上一波土匪强盗,最后干脆被人贩子拐走……伊一肠子都悔青了,跪地痛哭:老天爷,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于是,和平的曙光降临人间,从天而降的贵人,相互扶持的伙伴,日子越来越好了……只是谁来告诉她,那些个什么生意伙伴怎么一个个都成了皇子太子王爷?伊一拔腿就跑,我还想笑傲江湖呢?王妃太子妃什么的都是囚笼……
  • 灵异降头师

    灵异降头师

    降头术由丝罗瓶,养小鬼,尸降,血咒等骇人听闻的秘密法术组成,起源于茅山教。他与六欲天魔主魔罗是宿命之敌,在被魔罗下了降头术后被茅山掌教相救。后来又得到了正统茅山“降头术”的传承成为一代掌教。控制马来政府的邪派十二教,现身泰国的魔化降头师。秦始皇陵墓究竟在哪,秦始皇兵……
  • 废蝶化仙:云间月

    废蝶化仙:云间月

    她,一只米虫特工,破天荒的背负了一个奇怪的任务,传送到古代改变历史,却不知,任务的背后是两个世界的阴谋。
  • 霸气影后狂暖粉

    霸气影后狂暖粉

    沐清雨为救手下不幸身亡,灵魂却附在了与她同名同姓的地球女孩“沐清雨”身上,从此她成了她。作为星际战队最强者的她,势要在这星球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什么?你说我懦弱,是个学渣,废材?换个发型,一朝变身学霸给你看,做演员,成影后,娱乐圈里成神话,霸气护女,狂暖粉,本书又名《来自外星的霸气影后》
  • 把靓仔收入囊中

    把靓仔收入囊中

    我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追妻之路会荆棘密布你说我眼睛里整个宇宙的光辉可我眼里只有你为你奋不顾身
  • 报告总裁:你家胖妻有喜了!

    报告总裁:你家胖妻有喜了!

    她以为他只会冷漠叫她“唐医生”,没想到,到死他们都不知道彼此相爱。偶然重生,得到家族功能。傲娇男分分钟拿下,这一次,她怎会轻易放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领主的次元交易所

    领主的次元交易所

    次元交易所。全次元各种奇葩商人汇聚于此。你可以在这里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神级功法,天材地宝,超级神兽,应有尽有。不过前提是你要很有钱。刚刚得到次元交易所试用资格的凯瑞表示,开局一个领地,赚钱好像并不难。ps:前三卷是种田逗比欢乐多从第四卷开始进入王朝争霸剧情。不喜欢种田的同学可以跳过看。建了个Q群,734213597,欢迎大家来吹牛~~~新书已上传,《火影忍者里的超人》请大家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