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43400000025

第25章 名词篇(16)

(2) 然后举烽伐鼓,以命三驱,轻车霆发,骁骑电骛,游基发射,范氏施御,弦不失禽,辔不诡遇,飞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班彪列传》)

(3) 然后收禽会众,论功赐胙,陈轻骑以行炰,腾酒车而斟酌,割鲜野食,举燧命爵。(《班彪列传》)

值得注意的是,上例(3)中“举燧”中“燧”表示火炬,而非烽火。

炬:《慧琳音义》卷一“炬炽”注引《桂苑珠丛》:“炬,束竹爇火照明。”《后汉书》中“炬”凡6例,其中“炬火”3见,如《天文志》:“光和中,国皇星东南角去地一二丈,如炬火状,十余日不见。”也可单用,如《礼仪志》:“门外驺骑传炬出宫,司马阙门门外五营骑士传火弃雒水中。”

燎:“燎”在古代有三读,用为动词表示燃烧时为力小切,表祭祀名为力照切,指火炬时为力昭切,以声别义。《后汉书》中“燎”共11见,这三种用法并存,其中以动词用法为常,表示火炬仅1例,见《皇甫嵩朱俊列传》:“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而辞书旧注多言“燎”为庭火,如《周礼·天官·阍人》“设门燎”孙诒让正义:“燎,谓树地之大烛,非人所执者也。”《后汉书》中此例“举燎”显然是为人所执,我们认为“燎、烛”之间应为“对文有别,散文则同”的关系,在“燎”单独出现的时候,也可同“烛”可持,这一现象的产生源于人类语言表达的需要。

烛:《广韵·烛韵》:“烛,灯烛也。”《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孔颖达疏:“古者未有蜡烛,唯呼炬为烛也。”《后汉书》中“烛”共11见,其多用为动词,表示照耀,表示火烛仅1例,见《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沆瀣当餐,九阳代烛。”关于“烛”的所指,学者们普遍认为烛最初乃为火炬,蜡烛之名有案可稽者当在魏晋时期。《晋书》:“周弟嵩,以所持蜡烛投之。”《世说新语·雅量》:“周仲智饮酒醉……举蜡烛火掷伯仁,伯仁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后汉书》中此例“烛”当为火炬。

灯(镫):《玉篇·火部》:“灯,灯火也。”《后汉书》中“灯”2见,如《列女传》:“乃命使建四灯,盛装饰,请奕入相见,共谈,言辞不辍。”又《说文·金部》徐铉曰:“镫,今俗别作灯。”《后汉书》中“镫”2见,如《五行志》:“案云台之灾自上起,榱题数百,同时并然,若就县华镫。”“镫”早见于先秦时期,如《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镫错些。”但随着新事物的产生,“灯”在现代汉语中的具体所指实际上是有所变化的。古代的“灯”基本指油灯,而今“灯”一般情况下都指电灯,油灯只占“灯”表义中一个极不起眼的部分,且需要一定场合来特指。同时“灯”的内涵似乎扩大了,“灯”除了从古到今用于表示照明外,现代汉语中“灯”还包括了指示灯、用于装饰的霓虹灯等。

小结:《后汉书》中“火”语义场的成员一共有11个,表示火的“火、爝”,与火相关的“炎、焱、熛;烽、燧;炬、燎、烛、灯”,体现了火与光热、火与农耕、火与纺织、火与五行、火与灾害、火与战争、火与照明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其中“火”为本语义场的主导词。

从历时角度来看,“火”语义场突出地表现为两大特点:

(一)语义场结构的不断简化。如秦汉时期表示火的方言词“、燬、”,表示火炬的“爟”,《后汉书》都没有用例,考察同时期的其他文献,也很少见,基本上使用减少逐渐成为了古语词。现代汉语中,“火”语义场的词目更少。一方面是同义词选择的结果,如表示火焰弃“炎、焱、熛”而仅用“焰”,表火炬弃“燎、烛”而仅用“炬”;另一方面,政治生活的变迁、社会历史发展反映在词汇系统中则引起了义场内部的调整,如以烽火为主的早期通信,随着现代先进的警备通讯方式的产生而消失,表示烽火的“烽、燧”也从“火”语义场退出。

(二)语义场成员的词义演变。首先,“火”的词义泛化。“火”作为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基本词汇,虽然其基本意义古今一致,但实际上古人对火的认识要细致得多,认为火有新火、旧火之分,同时不同材质的火,如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气味也各不相同。现代汉语中,“火”的概念表达上更倾向于一般化和概括化。其次,“烛、灯”的词义变化。现代汉语中,“烛”不再表示火炬而表示蜡烛,词义发生了转移;“灯”的词义则是接纳了新的意义成分,词义的概括方向有所扩大。

(第三节)自然现象及物质名词(4)

11.灰(Ash)

“灰”位于《百词表》第83

位。由于“灰”既可表示物质燃烧后的粉末状残余,又可表示灰尘义,因而分本语义场为“火灰、灰尘”两个子义场进行研究。《后汉书》中“灰”语义场的成员主要有:灰、煨王凤阳先生曾对“炭、煨、灰、烬”做过辨析。《后汉书》中“烬”1见,但不属于本语义场的用法;而“炭”由于特指木头没有充分燃烧未成灰的残余,考虑到“灰、炭”存在形态上的明显区别,我们将“炭”摈除在“灰”语义场外。;尘、埃。灰:《释名·释天》:“火死为灰。”《后汉书》中“灰”共15见,其中有12例表示火燃烧后所剩的死灰,如《董卓列传》:“诸袁门生又聚董氏之尸,焚灰扬之于路。”也有表示尘土的例子,如《文苑列传》:“愿乞余恩,留备冗官,赐以督责小职,任之宫台烦事,以毕臣香蝼蚁小志,诚瞑目至愿,土灰极荣。”

煨:《慧琳音义》卷十五“煻煨”注:“煨,热灰火也。”《后汉书》中“煨”共10见,多用于人名,表示热灰仅1例,《窦融列传》:“以此言之,士有怀琬琰以就煨尘者,亦何可支哉!”此后在汉语史的发展中,除习惯搭配“煨尘、煨烬”外,“煨”基本上都用为动词,现代汉语中“煨”的常用义即为动词义,表示用文火慢慢加热。

尘、埃:《慧琳音义》卷十四“尘翳”注引《说文》:“尘,埃也。”又《庄子·逍遥游》“尘埃也”成玄英疏:“尘之细者曰埃。”王凤阳先生(1993∶66)认为“埃”最初是形容词,表示尘土飞扬的状况,是用来修饰或说明“尘”的,因为二者常常连用,所以“埃”的名词用法就相当于“尘”了。《后汉书》中“尘埃”2例,“埃尘”3例,同时“尘、埃”在使用上有一定区别,《后汉书》中“尘”的组合形式相对广泛,可见“扬尘、风尘、黄尘、尘垢、尘秽、煨尘”等,而“埃”表示灰尘基本上只和“尘”连用。用例如:

(1) 埃尘所不能过,雾露所不能沾。(《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2) 朝夕触尘埃于道路,昼暮聆庶政以恤人。(《左周黄列传》)

(3) 但惧秋风扬尘,伯珪马首南向,张扬、飞燕旅力作难,北鄙将告倒悬之急,股肱奏乞归之记耳。(《虞傅盖臧列传》)

(4) 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暗若雾昏。(《马融列传》)

小结:《后汉书》“灰”语义场可分为2个子语义场,不同子语义场其代表词不同。“火灰”子义场由“灰、煨”构成,以“灰”为代表;“灰尘”子义场主要由“尘、埃”构成,以“尘”为代表。《后汉书》中“灰”虽然能表示灰尘,但仍以表火灰为绝大多数。从历时角度来看,“灰”语义场内部有一定的融合调整,现代汉语中“煨”基本退出本语义场,而表灰尘常称“灰”,“灰”已成为整个“灰”语义场的代表词。

12.路(Path)

“路”位于《百词表》第85位。有关“路”的研究,多是对“路”语义场相关成员的辨析。

“道、路、途(塗)”都指车马畅行无阻的大路,《周礼·地官·遂人》“川上有路”郑玄注:“途、道、路,皆所以通车徒于国都也。”古注上常可见三者互注。又“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即三者的实际所指有所微异。我们具体分析《后汉书》中的使用情况。

《后汉书》中“道”共1269见,用作“道路、路途”义500多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道”多用于泛指路。其所指对象可以是大而通车、畅达的路,如《冯岑贾列传》:“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也可以是小路,有“山道、峤道、间道、儳道、阁道”等形式,如《隗嚣公孙述列传》:“八年春,来歙从山道袭得略阳城。”此外与不同的词组合还可表示一些具体所指,如“水道、船道、地道、粮道、运道、岐道、郊道、市道、驿道、羡道”等,如《东夷列传》:“挹娄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每夏辄臧于岩穴,至冬船道不通,乃下居邑落。”

《后汉书》中“路”共285见,本语义场用法198例。“路”实际所指的对象往往是比较大的路,如《窦融列传》:“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这里“路”是用于打仗的,且是大张旗鼓的讨伐,显然指大路。其它用例也都能体现“大”的特点,所以“路”可以用“大”来修饰,《后汉书》中“大路”4见,如《冯衍列传》:“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同时,《后汉书》中可见“道路”连用67例,如《隗嚣公孙述列传》:“天下同苦新室,思刘氏久矣,故闻汉将军到,驰迎道路。”

当“道、路”都表示大路时,词义侧重也有不同,当特指某条具体的道路或对路的长度有所说明时,往往用“路”。如《西羌传》:“隔塞羌胡交关之路,遏绝狂狡窥欲之源。”《儒林列传》:“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类似于此的“路”似不可换成“道”。

上古汉语中,“道”比“路”更常用,《后汉书》中仍表现为这一特点,“道”的绝对使用数量仍高于“路”,且在语义上可用于泛指,其表义范围、搭配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和秦汉相比,“路”的道路义使用率也有显著增加。可见,《后汉书》中“道”仍居于主导地位,而“路”正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

《后汉书》中“途(塗)”共22见,本语义场用法只有7例。从用例来看,“途”都是指的旅途,似突出往来通行。在这一点上,“途、路”更接近。如《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麟乘小车,途深马死,不能自进,范见而愍然,命从骑下马与之。”此例中的“途深”联系上例的“万里之路”,“路、途”的关系一目了然。王凤阳先生(1993∶208)认为,“道”和“路”更为接近,“途”往往用于不适用“道”和“路”的地方。而从《后汉书》中的语言实际来看,“路”和“途”的语用环境反而更相似。

行:甲骨文字形乃路之象形,本义为道路。先秦文献尤其《诗经》中“行”常用作道路义,《后汉书》中“行”基本上用为动词义,我们在“走”语义场中对它有详细讨论;而“行”表示道路的用例,都来自对先秦文献的征引,如《南蛮西南夷列传》:“臣闻《诗》云:‘彼徂者岐,有夷之行。’”李贤注曰:“行,道也。”从历时来看,随着使用率的愈来愈低,《后汉书》中“行”已基本退出本语义场。

“蹊、径、阡、陌”都表示不能通车的小路,有窄小的特点。其中“蹊、径”多指山间丛道,“阡、陌”多指田间小道。

蹊、径:《玉篇·足部》:“蹊,径也。”《慧琳音义》卷七十九“蹊径”注引《古今正字》:“蹊,山谷中小道也。”又《论语·雍也》“行不由径”刘宝楠正义引惠士奇《礼说》:“径,蹊也。”《后汉书》中“蹊”表示小路2例,如《张衡列传》:“出右密之暗野兮,不识蹊之所由。”在数量上“径”的使用则较“蹊”稍多,《后汉书》中“径”表示小路有8例,可见“径路、道径、微径、枉径、邪径、捷径”等组合形式,如《隗嚣公孙述列传》:“望闻乌氏有龙池之山,微径南通,与汉相属,其傍时有奇人,聊及闲暇,广求其真。”

阡、陌:《说文新附·阜部》:“阡,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又《汉书·成帝纪》“出入阡陌”颜师古注:“阡、陌,田间道也。”《后汉书》中“阡”仅2例,均见于“阡陌”这一形式中,如《卓鲁魏刘列传》:“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而“陌”的语用则显得灵活得多,组合搭配上除“阡陌”外,还可见“陌上、街陌”等形式,如《文苑列传》:“客见琦耕于陌上,怀书一卷,息辄偃而咏之。”《袁绍刘表列传》:“辎軿柴毂,填接街陌。”同时也有“陌”单用的例子,如《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永行县到霸陵,路经更始墓,引车入陌,从事谏止之。”此例中“引车入陌”,可能是受到“街陌”连用的影响,通过组合使用的词义感染,“陌”似乎也可用于通车了。但这种情况很少见,“陌”绝大多数还是表示不能通车的田间小路。

“衢、冲(衝)、康、逵”都表示四通八达的路。虽《释名·释道》、《尔雅·释宫》均言“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九达谓之逵”,但从《后汉书》的实际用例来看,“衢、冲(衝)、康、逵”多笼统表示四通八达之路,并看不出究竟是“几达”。

衢:《后汉书》中“衢”共16例,能与本语义场其它成员广泛搭配,可见“四衢、衢路、路衢、街衢、康衢、皇衢、天衢”等组合形式,表现出较强的构词能力。一般情况下,“衢”多指四达,《后汉书》中有“衢”表示歧路1例,即二达,见《冯衍列传》:“杨朱号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丝。”此典故出自《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杨倞注:“衢途,歧路也。”这里“衢途”即为上例中“衢路”,其中“路”对“途”的替换,反映了“路”的历时发展,也从侧面说明了“路、途”其实更为接近。

冲(衝):《文选·左思〈魏都赋〉》“内则街冲辐辏”李善注:“冲,交道。”“冲”即道路交叉处,犹今言十字路口。《后汉书》中“冲”的这种用法多见于“要冲、冲要”的形式中,如《南匈奴列传》:“还,复各令屯列冲要。”同时因为交通要道多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地方,因此处于交通枢纽上的地方也可称作“冲”,如《虞傅盖臧列传》:“今凉州天下要冲,国家籓卫。”此例中将“凉州”这个地方称为“冲”。

康:先秦时期多见于与齐有关的记载,如《晏子春秋·谏篇》:“令趣驾追晏子,……公驱,及之康内。”王凤阳先生(1993:209)认为“康”有可能是齐方言词。从文献用例来看,“康”本语义场的用法通常不单用,多见于“康庄、康衢”的形式中,《后汉书》中仅“康衢”1例,见《马融列传》:“目矖鼎俎,耳听康衢。”现代汉语中仍有“康庄大道”的用法,这里“康庄”已无关“五达”、“六达”,而成为“大道”的修饰语了。

逵:《尔雅》言“逵”为“九达之道”,《左传》中“逵”可见3例,王凤阳(1993:209)指出《左传》中3次用“逵”均是记郑国之事,“逵”可能是郑方言词。俞樾则提出了不同见解,其在《群经平议·尔雅二》“九达谓之逵”下按:“《尔雅》之逵与《左传》之逵同字异义。《尔雅》之逵乃九道交出之名;《左传》之逵则为道路之通称。”《后汉书》中“逵”多用于人名,本语义场用法仅1例,见《张衡列传》:“神逵昧其难复兮,畴克谟而从诸?”李贤注曰:“逵,道也。”

“街、巷”都表示城中路,是有范围限制的。

街:《集韵·支韵》:“街,都邑中道。”《后汉书》中“街”共有27例,多见“街衢、街路、街陌”连用,如《五行志》:“其后董卓多拥胡兵,填塞街衢,虏掠宫掖,发掘园陵。”也可与动词或方位名词搭配,如:入街、填街、弥街、街中、街上、对街,如《朱乐何列传》:“而猥复为卫尉笃、奉车都尉景缮修馆第,弥街绝里。”《梁统列传》:“冀乃大起第舍,而寿亦对街为宅,殚极土木,互相夸竞。”也有用如现代汉语的“某街”,如:允街、槀街、乐街、长寿街。

巷:《慧琳音义》卷三“一巷”注引《毛诗》传:“巷,里间道也。”“巷”是居民区中的路,比城市中的“街”要狭小,因为“巷”多是弯弯曲曲的,所以《增韵》有“直曰街,曲曰巷”的说法。《后汉书》中“巷”共23见,除特指宫中道名“永巷”外,还可见“巷路、里巷、陋巷、家巷、门巷、横巷、竟巷、巷议”等,如《皇甫张段列传》:“前太尉陈蕃、刘矩,忠谋高世,废在里巷。”单用如《左周黄列传》:“常隐处窜身,慕老聃清静,杜绝人事,巷生荆棘,十有余岁。”

小结:《后汉书》“路”语义场中,“道”可视为该语义场的代表词。虽然“道”和“路、途、行”都可表示大路,但“道”在使用频率、语义范围、搭配组合等方面占据明显的优势,《后汉书》中“路”的使用则居于二线。从汉语词汇史的发展历程来看,“道”在口语中被“路”所替代,现代汉语中表示道路,“道”仅出现在一些固定搭配或书面语中。其它成员“街、巷”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而表示小路的“蹊、径、阡、陌”和表示四通八达之路的“衢、冲(衝)、康、逵”则被简化,代之以“小路”、“大路”,概念的表达趋于模糊。

13.山(Mountain)

“山”位于《百词表》第86位。

山:《玉篇·山部》:“高大有石曰山。”甲骨文字形为山之象形。从古至今,“山”在本语义场的主导地位一直都是比较稳定的,《后汉书》中亦如此,可以泛指各种各样的山。《后汉书》中“山”的用例较多,逾千例,可单用,如《冯衍列传》:“山峨峨而造天兮,林冥冥而畅茂。”也可与名词、形容词、动词搭配使用,如“山川、山水、山泽、山海、山渊、山薮、山林、山谷、山陵、河山、江山、山道、山贼、山民、山北、山上、山中、山下、名山、青山、大山、小山、深山、高山、石山、土山、伐山、登山、筑山、凿山、入山”等组合形式;《后汉书》中还常见指称具体山名的形式,如“箕山、泰山、霍阳山、太行山、雷首山、骊山、常山、中山”等等。其用法基本和现代同。

同类推荐
  • 闲情偶寄(国学大书院)

    闲情偶寄(国学大书院)

    翻译详尽注解简明插图精美《闲情偶寄》从内容的具体分类来看,包括词典、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闲情偶寄》对那些因日常的工作或学习而筋疲力尽的人来说,正是一个值得忙里偷闲仔细拜读的好作品;对那些有闲情逸致的人来说,也是通古辨今、提高生活审美情趣的好时机。
  • 史记(第四卷)

    史记(第四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庄子(杂篇二)

    庄子(杂篇二)

    道家以无为治天下,无为就是以天下之心为心,不执迷自己的主张。中庸就是包容天下各种不同的见解,以天下共同的方向为方向。无为与中庸,其实质就是崇尚自然,奉行天地之道,自然自在。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以章句分析的形式,重新解读了无为,解读了中庸,解读了自然,解读了生命的真谛、道家丰富超然的精神世界。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阅微草堂笔)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阅微草堂笔)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是种地的

    我是种地的

    毕业后要不就在大都市工作,要不就家里给安排。而我孙往却走向了自我创业的道路,实现自由的梦想,回村种地。
  • 校草为校花的华丽蜕变

    校草为校花的华丽蜕变

    冥谨慧第八部小说强势登陆!此部小说是《校草为校花的华丽蜕变》续集,讲述的将是新生力量的故事~作者觉得比第一部内容更精彩!~第二部名称《校花和校草的恋爱未央》!重要通知:不好意思各位,更新时间改变了!从4月份的第二周开始更改为每周六,周日中午12点更新!!每周更新的三章改为两章,这样我才能勉强保证不断更,敬请各位读者理解!(定时发布,望各位读者仍不离不弃,我便死更到底!)
  • 千秋贵妃盛世皇

    千秋贵妃盛世皇

    海棠花开,一抹红色燃烧了整片天空。她,南宫素云,从来就不是一个甘心屈服于命运的人。想要用她来完成自己所谓的千秋大业么?想要用她来得到整个天下吗?想要用她来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利吗?那么她就偏偏要颠覆你的梦想,你所谓的千秋大业。
  • 杀戮

    杀戮

    “天生异变,必有妖物现世,末日到矣。”武神轩辕氏一段预言,一场末日浩劫发生……狄阿波罗魔尊VS八皇子轩辕魔,天地尽屠VS血寂灭天,末日一战,谁胜谁败……大地震过后的神州大地,这个千年以后遗忘了神魔存在的土地上。一个不知身世的弱冠少年,一人一刀,经历一场场嗜血杀戮的生涯,踏上他寻求颠峰的征途,闯出一片属于他自己的天地……
  • 旧国遗梦

    旧国遗梦

    荣辱浮沉,不过一瞬间,人与人之间,说到底就是一个缘,才有了因缘际会,人生起伏、演绎出爱恨情仇、一世牵绊???
  • 梦江湖传

    梦江湖传

    人生总是在相遇分别中徘徊,而当人生走到尽头时,人们总是叫着若有来世……以此来作为人生的结局。
  • 世界文明之旅·文化艺术卷

    世界文明之旅·文化艺术卷

    在人类缓缓的历史进程中,文明是人类辉煌的往昔,是祖先智慧的创造,更是永垂不朽的传奇。追寻世界文明,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高度关注。
  • 灵能使徒的日常生活

    灵能使徒的日常生活

    随意带回来的一本书,改变了林雨的生活,使他获得了一份来自失落文明的传承,生活似乎开始变得精彩而危险。而外界灵气复苏的浪潮也逐渐不断地冲击着这个世界,有人趁势而起,瞩目世间,有人匿于暗处,默默筹划。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 愿意陪你和怪兽较劲

    愿意陪你和怪兽较劲

    王俊凯:我不会不信任小雪了,小雪,你回来吧王源:小雪雪,你回来吧,我把零食都给你。易烊千玺:雪儿,回来吧,我和楠楠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