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1000000029

第29章 《周礼》成书于汉初(7)

子思学派认为,“凡人虽有性,心无定志”,即心之所之,具有不确定性。在恶言恶行的作用下,心之所之,往往会偏而向之;而在善言善行的作用下,心之所之,有时却不一定向往。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定式未必都正确。如果不能主动把握心志,就难以确保人性向德行的转换。为了能使心志将情性导向正确的方向,必须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避免接触足以将情性引向邪途的恶物,所以,郭店楚简已经提出慎交游的思想:“与为义者游,益。与庄者处,益。口习文章,益。与口者处,损。与不好交者游,损。处而亡口习也,损。自示其所能,损。自示其所不族,益。”二是在与恶物的接触不可避免时,则要着力扶正志的方向。《大戴礼记》中的《保傅》、《文王官人》两篇刻意论志,当为子思学派心志论影响下的作品。

《保傅》旨在说明“殷周之所以长有道”的原因,在于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少师、少傅、少保“三少”对太子能尽保傅之职。因为“天下之命,县于天子”,而要使天子向善,就必须在太子“心未定”,即心志未形成定式之时,逐去邪人,不使太子见恶行,而能“目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视右视,前后皆正人”。意图很清楚,“习与正人居,不能不正也”。太子少长,要入小学学礼。卒业,入太学,承师问道。保傅要“诚立而敢断,辅善而相义者,谓之充。充者,充天子之志也”。及太子成人,免于保傅之后,为及时纠察其过失,而,有进善之旍,有诽谤之木,有敢谏之鼓;鼓夜诵诗,工诵正谏,士传民语”,使太子“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能,中道若性”。儒家将择居处、慎交游、正心志作为修身的普遍原则,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

《文王官人》则反复讨论“志”与君子修养的关系,认为志的正邪、强弱与德行高下直接相关,因而不仅提出加志、养志、考志、探志的问题,而且提出观志和考志的方法,,方与之言,以观其志。志殷如深,其气宽以柔,其色俭而不谄,其礼先人,其言后人,见其所不足,曰日益者也”,“征清而能发,度察而能尽,曰治志者也。华如诬,巧言令色,足恭,一也,皆以无为有者也。此之为考志也”。要求君子,喜怒以物而色不作,烦乱之而志不营”,“烦乱之而志不裕”,以“易移以言,存志不能守锢,已诺无断”为“弱志”。要求“其志无私”,要有“诚志”。主张君子“合志如同方,共其忧而任其难,行忠信而不相疑,迷隐远而不相舍”,反对,心色辞气,其入人甚俞,进退工故,其与人甚巧,其就人甚速,其叛人甚易的,位志者”。

《大戴礼记》的其余各篇,论志者也多有,如《四代》云:“好色失志,妨于政。”《曾子制言》云:“君子执仁立志。”《用兵》云:“诗云:‘鱼在在藻,厥志在饵。’”《曾子疾病》云:“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劝学》云:“是故君子靖居恭学,修身致志,处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僻邪而道中正也。”《子张问入官》认为六情藏于志,云:“故六者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曾子制言》强调以志为重,位为轻,“不得志,不安贵位”,皆是。

由郭店楚简可知,儒家重教育,有其心性论方面的原因。《性自命出》云:“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因此,儒者的责任就是因性明教。《六德》云:“作礼乐,制刑法,教此民尔,使之有向也。”此“向”,即心志之向。

孔子以《诗经》为六艺之一,教授弟子。孔子《诗经》教的深意何在?值得玩味。《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则孔子删《诗经》,是为了体现礼义。那么,孔子又是在哪一个层面上决定去取呢?《论语·为政》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据此,孔子选取《诗经》三百篇的宗旨,是要止僻防邪而归于正。此处的正,是指性情之正。可与此相互发明的,是《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朱熹《论语集注》:“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有以识其性情之正也。”朱熹进一步指出:“《诗》本性情,有邪有正。其为言既易知,而吟咏之间,抑扬反覆,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初,所以兴起其好善恶恶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于此而得之。”朱熹认为,《诗经》语言平易,反复吟咏之,“感人又易入”,所以能引导人归于正,《诗经》教之旨在于导性情之正,即导心志之正。

广为流传的“《诗》言志”一语,不见于《论语》,并非孔子所说,而是见于《尚书·舜典》。《舜典》的撰作年代,学界一般认为在战国时。郭店楚简有云:“《诗》所以会古今之志也者。”以为《诗经》之大旨在于“志”。鄙见,以志说《诗经》教,似晚在子思心志论兴起之后。故《庄子》也有类似之说:“《诗》以道志。”《诗经》言志,志以导情达于正。如上所引,朱熹屡以子思之说解《诗经》教之旨,以《诗经》教之旨在导性情之正,即导心志之正,最得子思之意。

三,体其义而节文之

郭店楚简论情之处很多,学者的理解纷然杂陈。刘昕岚先生认为,《礼记》论礼与情的关系时包含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在积极方面,礼能兴发、文饰人情;在消极方面,礼能节制、收敛人情。”有人认为子思是重情主义者,如东方朔先生说:“把情的地位也提得很高,甚至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道德标准,大有情本论的味道。”“欧阳祯人将,率性之谓道”之“率性”理解为“率直性情”,认为“只有情感率性而出,才是真实可靠的,才能体现道的诚”,而且断定“这完全是子思的思路”。

我认为,不能根据兴发还是收敛来判断其是积极还是消极。事实上,兴发或收敛,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回到“礼之正”。情感不足则兴发之,若太过则收敛之。子思也绝非重情主义者,恰恰相反,子思学派重情而不唯情,尊性而不率性。人的性情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容易失控的一面。心志正则性情亦正。但性情虽正,却又有性情所发是否适度的问题,喜怒哀乐之情,或尚不足,或嫌过度,虽是出于天性,情有可原,却绝非合于天道。儒家制礼,意在使人的性情得其正,“齐之以礼者,使之复于正也”。至于说“情感率性而出”,“完全是子思的思路”,就更是对子思的误解。

子思学派认为,只有适度把握性情,才是把握了礼的真谛。笔者曾就《礼记·檀弓下》有子与子游的问答之语,论述儒家之礼与戎狄之道的区别。“儒家丧礼有,踊”的规定。踊即顿脚、跳跃,是孝子最悲痛的动作。丧礼规定,孝子踊,以三为节,称为,三踊”,即每踊跳跃三次,一共九次。有子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踊要规定跳跃的次数1有子认为,任其发泄哀痛之情才是,“情在于斯,其是也夫”,既是出于真情,率性直行即可,不应该加以限制,因此,丧礼关于“踊”的规定是多余的,应该取消。子游认为,直情而径行是,戎狄之道”,儒家的礼道“不然”。礼有“微情者”和“以故兴物者”两种情况,根据郑玄的注,所谓,微情者”,是指哭踊之节;“以故兴物者”,是指衰绖之制。贾公彦疏云:“若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使之俯就也。”又:“若不肖之属,本无哀情,故为衰绖,使其睹服思哀,起情企及也。”可见,丧礼的作用,一方面是要杀减过情者的悲伤,以免以死伤生;另一方面是要提升不肖者的哀伤之情,身穿丧服,使之时时意识到正在丧期之中,唤起其思亲的哀痛。总之,是要使过者与不及者都回到情感之,中”的位置。子游接着说:“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品节斯,斯之谓礼。”人的喜愠之情,分别有不同的层次:喜有陶、咏、犹、舞;愠有戚、叹、辟、踊。礼要求人们将情感控制在恰如其分的层次,如丧礼中最哀痛时踊即可,而且每踊三次,三次而成。若不加节制,则可能因情绪失控而无法进行丧葬之礼,甚至毁性丧身,而这恰恰是死者所不愿见到的局面。子游说,品节斯,斯之谓礼”,郑注云,舞踊皆有节,乃成礼”,是说有节文才能成为礼。贾公疏云:“品,阶格也。节,制断也。”品是情感的层次,已如上言。节是仪节的裁断,如失亲至痛,哀思无期,但毕《周礼竟不能沉溺不起,所以制礼者将丧期断为三年,从此应该恢复正常生活,也是防止哀痛过度。可见,礼文是对于人的情感的合理限定。

《檀弓下》所记子游的这段话,过去难以讨论,因为其年代归属不易确定,《礼记》诸篇通常被认为是汉儒的作品。令人惊奇不已的是,上引子游,人喜则斯陶,陶斯咏”一段议论竟然在郭店简《性自命出》中被发现,,其年代已无可争议。而子游是子思学派中人,因而此语对于我们理解子思学派关于礼与节文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资料。

《礼记》中用节文来解释礼的文字,可谓比比皆是。如:

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

三日而食,三月而沐,期而练,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也。丧不过三年,苴衰不补,坟墓不培,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以节制者也。

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恩之杀也。圣人因杀以制节。此丧之所以三年,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此丧之中庸也。

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孔疏;既为至极,若无节文,恐其伤性,故辟踊有节算,裁节其哀也。)

辟踊,哀之至也。有算,为之节文也。

上引诸文,多为就丧礼而论,原因很简单,礼莫重于丧。《仪礼》一书所记,丧祭之礼,几居其半。《礼记》论丧礼的篇幅,也冠于其余诸礼之首。丧礼对于节文的规定最为复杂,因而具有典型意义。揆诸吉、凶、军、宾、嘉诸礼,无不以,得其中”为义。

郭店楚简屡屡提及“节”、“节文”,均与礼有关,如:

致颂庙,所以文节也。

或序为之节则文也。

体其义而节文之。

圣人比其类而论会之,观其先后而逢训之,体其义而节文之,理其情而出入之,然后复以教。

君子美其情,贵其义,善其节,好其颂,乐其道,悦其教。

文生于礼。

文,依物以情行之者。

君子“美其情”,是因为礼缘于情而起,所以要“出入”于情。但是并非唯情至上,而是要“贵其义”,要“体其义而节文之”。义者,宜也。要根据情之所宜来规定节文的,这才是礼。所论与子游如出一辙。

郭店楚简《语丛二》有一些与《性自命出》“喜斯陶,陶斯奋”云云的句式非常类似的文字:

欲生于性,虑生于欲,生于虑,静生于,尚生于静。

念生于欲,生于念,生于。

楥生于欲,吁生于楥,忘生于吁。

子生于性,易生于子,生于易,容生于。

恶生于性,怒生于恶,乘生于怒,生于乘,恻生于。

喜生于性,乐生于喜,悲生于乐。

思生于性,忧生于思,哀生于忧。

瞿生于性,监生于瞿,望生于监。

生于性,立生于,生于立。

生于性,疑生于,北生于疑。

这类文字试图说明什么?迄今无人论及。鄙见,当是子思学派对各色人情的生成关系所做的分析,将他们分为若干层次,以供“体其义而节文之”时采择。由此可知,子思学派对人的性情的研究,已经到了细致入微、无以复加的地步。类似的文句在文献中极为少见,因而弥足珍贵。

《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周礼》万物育焉。”子思将中、和作为天下的“大本”和“达道”,作为宇之道,无疑是发展和深化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性自命出》云:“教,气禀方面的差异,也就是“过之”或“不及”的偏颇;将合于性情宙间最普遍的原则。所谓道、礼,就是合于大本和达道的情性与行为。《中庸》引孔子云:“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孔子的中庸之道,就是万物得其中。子思以得心性之中说孔子的中庸所以生德于中者也。”儒家之教,不过是要使人于“中”生德而已。

《中庸》云:“修道之谓教。”此处的“修”并非“修正”或“修饰”之意。朱子《中庸集注》:“修,品节之也。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圣人因人物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教,若礼、乐、刑、政之属是也。”朱熹认为,“修”就是子游所说的“品节”;修道的目的,是要齐一人们在之中的言行制订成规范,引导人们合于“中”的要求,就是礼之教。朱熹所论至精至确,无复置喙矣。

四,始者近情(终者近义

综上所论,可以将子思学派的礼学思想扼要归纳为如下数语:礼根植于人性,故有天然的合理性。情未发谓之性,性既发谓之情。志藏于心,心之所之为志。在物诱情出的过程中,志决定情的趋向。为了对情形成正确的导向,需要通过教育来端正心志,以形成正确的心理定式。但是,即使心志与性情都端正而无所偏斜,只要“度”的把握不当,就不能,得其中”,则仍未合于天道。只有将情控制在无过无不及的层次上,才合于天道。为此,要用节文来齐一性情,使人性合于理性,节文就是礼的具体形式。要之,君子之责,在“顺天道以化民气”。

《诗序》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发乎情,止乎礼义”,是对儒家礼学学说理路的精到表述,如前所述,是以人的性情为出发点,通过节文的调适,将它引导到符合礼义要求的层次上,使人性合于理性,人道合于天道。《诗序》的作者和年代,过去一直有争议,可是,在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发现有,始者近情,终者近义”一语,意思与《诗序》相同,表明《诗序》此语确实是先秦儒家的礼学思想。

从情到义,是子思学派儒家对礼学思想的集中表述,它既是对人性的肯定,也是对人性的扶正,反映了儒家希冀培养人的健康情感,建立和谐、真诚的社会秩序而做的理论探索,对于丰富和完善儒家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理论不仅在春秋战国的乱世具有进步意义,时至今日,依然闪耀着哲理的光辉。

孟子继承子思之说提出性的善恶、气与志的关系等论题,使子思礼说更为深化。而荀子在《非十二子》中批评子思学说,在否定子思礼论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礼论》,把礼的制定说成是为了制止争夺。由于后代的儒学实际上是荀学,所以子思的礼学思想不绝如缕,仅依《中庸》一线单传。大小戴《礼记》虽有若干议论,但究属吉光片羽,不成体系。宋儒独具慧眼,由《中庸》发凡,使心性之学复盛,朱熹对于《中庸》文义的解释,尤得子思大旨,令人叹服。但朱熹认为《中庸》所表达的思想,乃自尧、舜、禹等,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而其授受之际,丁宁告戒”之道统,子思不过是汤、文、武、周、孔之后,接颜、曾之传,惧异端起而失大圣之真的一位传道之人。朱熹此说,为所谓的道统说所囿,言道则必推及尧、舜、禹、汤,不免抹杀后儒之功,此又不可取也。

原载《中国史研究》,2001(3)

附录三 清人对敖继公之臧否与郑玄经师地位之恢复

两汉经学,郑玄为巨擘。郑氏兼综今古文,“括囊大典,网罗众家”,遍注群经,其中以“《三礼》注”用力最深,为天下所宗,号为礼家之渊薮。由汉迄清,郑玄礼学所受之挑战有二:一为魏晋时之王肃,王氏依仗权势,处处与之立异,而终究未能得志,且为时短暂,未成气候,唐人做《九经正义》,《三礼》均用郑注,人心向背,于此可见;二为元代之敖继公,敖氏全面诋毁郑玄《仪礼注》,影响深广,元明清三朝学者,泰多为之披靡。乾嘉之学兴,《仪礼》之学复盛,敖说破绽四露,学界再次归宗郑学。敖氏诋郑,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且历时数百年之久,影响远甚于王肃。其间曲折,学界鲜有论及者。此案一日不予揭发,则元明清礼学转换之道一日不得疏浚。

一,敖继公:志在颠覆《仪礼》郑注

同类推荐
  • 秘·见

    秘·见

    生命何其神秘,其本源到底是什么?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欲望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无欲则刚?信念和觉知又是从何而来?这是一组追求生命本质的谈话,带你进入更深的领域,探寻神秘的生命。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弗罗姆行为研究讲稿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弗罗姆行为研究讲稿

    本书介绍了人性的弱点、爱与思维、生存与竞争、热情与勇气、自信与安全感、独断与自信、信念与政治、天才的本质、动物行为、拥挤与侵犯、人的天性、貌似侵犯等等。
  • 老子全书

    老子全书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大智慧的经典著作,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不能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本书试图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解读,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问题,帮助人们从生活与情感的困惑中走出来。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热门推荐
  •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的冷魅三公主

    tfboys的冷魅三公主

    不想多说,自己看,是四叶草就来看看,写的不好不要骂我!
  • 怪物美食家

    怪物美食家

    今日菜品:怪物生死恋+夺命梅子酒(88888元/套)用餐规则:1、营业时间白天12:00--15:00,晚上20:00--22:00,其余时间概不营业;2、餐馆没有固定菜品,想吃特定菜品者,恕不接待;3、请不要询问与菜品相关的任何问题,以免被取消用餐资格;4、本店所有菜品不接受预定、不接受外带,只提供堂食;5、用餐前请仔细确认所点菜品,中途一律不得替换!可以选择退餐,但不会退款;6、不可在餐厅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厨师及其他客人的心情;7、其他规则陆续补充。……重要提示:若在用餐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请第一时间联系厨师,不可隐瞒,不可强忍,否则将自行承担一切后果!!!新顾客:“怪物生死恋?好奇怪的菜名,不会真有怪物吧?”老顾客:“请看餐规第三条..祝你好运。”公布一个群号,115641704。
  • 深渊里的曙光

    深渊里的曙光

    深渊里不一定是黑暗与冰冷,也曾存在过温暖
  • 在世狼王

    在世狼王

    少年李敖在一个雨夜偶然遇到了一只伤痕累累,满身血迹的狼,李敖救下了狼,在朝夕相处中他喜欢上了这只乖巧而又颇有灵性的狼,不久后狼不辞而别,李敖十分伤心,寻了许久也不见踪影,此时少女白灵出现在李敖的视野中,两人很快便坠入爱河,后来李敖慢慢得知白灵的秘密,于是决心守护她的秘密,并由此展开了一段旷世虐恋。
  • 你若转身,我便在你身后

    你若转身,我便在你身后

    你是不是傻,本书全靠想象,所以你懂得。新人第一次写,可能会断更,但是,我尽力写好,望各位不要嫌弃,愿君喜欢
  • 无序战争

    无序战争

    在越南一座小城熊熊燃烧的废墟上,吴天第一次看清了自己的命运。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是金钱,权力,美女,永生还是异能?没人知道真正的答案,也没有人关心。在北极的寒风中,人类伪善的一面开始破裂……在美国的一个地下黑市,美德已无处遁形……在雇佣兵的一声声枪鸣中,人性早已不复存在……两个人种,为了利益,放弃了所有的爱和信仰,刀刀见血,枪枪夺命。每个人的眼睛都已充血膨胀,为的是那无穷的力量!这里没有秩序,有的,只是无尽的欲望……
  • 青春喂了狗

    青春喂了狗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差的时代。好的是我们在也不怕战乱了,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了;坏的是这不是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贫富差距好大的时代。你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你一定不会成功。
  • 魔武苍茫

    魔武苍茫

    黑白之间,是非对错,我以冷眼笑看这红尘如梦。江山如画,美人如诗,我以真心守一生刻骨铭心。尸山血海,白骨铺路,我以热血谱一曲乱世豪情。诸天万法,仙魔一念,我以本性修万古道法御天!男儿气血,方正如刚,热血向天,剑指苍茫!任这世间人心叵测,世态炎凉。我有冷血断锋芒,也有柔情化寒霜。
  • 逐鹿台

    逐鹿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东汉末年,紫微星黯淡,妖王降临世间,更有传说中的上古神兽现身洛阳,是大汉气运已尽,还是何人阴谋已久。那流传千年的预言:谁能执掌轩辕神剑,便能开启逐鹿台,从此掌控天下。宝剑,阵法,符咒,都不过是乱世之中那权利背后的棋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是谁主沉浮,人类,还是妖魔,无非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最终谁也都逃不出历史的车辙......在这乱世之间,那两个纯真的少年,浮浮沉沉,又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