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2600000025

第25章 黄绾的“艮止”与季本的“龙惕”(1)

王阳明弟子遍天下,其中禀学最早、人数最多的为阳明乡邑之士。在浙中王门中黄绾是个极特殊的人物。

黄绾(1480—1554)字宗贤,号久庵,又号石龙,台州黄岩人。为世家子,以祖荫入官,仕至南京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曾参预纂修《明伦大典》。青年时师从谢铎,谢铎告之以黄干训何基语:“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功夫而后可。”由此以“穷师孔孟,达法伊周”为座右铭。正德五年(1510),王阳明自龙场升庐陵知县,到京入觐,黄绾请见论学,并获交湛若水。阳明平濠归越,黄绾往见,听其讲“致良知”之学,大叹服,遂称门弟子。阳明南征思田,殁于军中,时桂萼攻阳明伪学,申学禁,黄绾上疏辩白,谓阳明思想不出孔孟,“功高而见忌,学古而人不识,此守仁之所以不容于世也”(《王阳明全集》第1325页)。

并以女许婚阳明之子正亿,携至南京避祸。黄绾著作甚多,较能反映他的哲学思想的是《明道编》。但黄宗羲《明儒学案》并未选《明道编》一字,原因是此书中对宋儒及时人多有批评。所选者为《五经原古》序,而这些序也被黄宗羲斥为“师心自用,颠倒圣经”(《明儒学案》第281页),并就其中观点一一予以驳斥。

一“艮止”之旨

黄绾的“艮止”之学,自言出于《易》与《大学》。《易》艮卦之彖传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黄绾认为,他的艮止之旨,就是合《易》与《大学》的精髓而成,体现了《易》与《大学》的根本精神。在他看来,学必知止,不知止则荡而无归。《易》之艮卦,中心义旨即“止”。“止”实际上是万物运行中体现的节律、理则等。大化流行,终不紊乱,各循其则,各得其所,即在于万物皆有止。为学即在于知止,从而止于当止之地,黄绾说:

《大学》所言“文王缉熙敬止”者,此指止之体而言也。其体既立,由是施于君臣、父子、国人之间,无不各止其止者,所谓“艮其止,止其所”也;各得所止之止,所谓“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也。文王之学,实原于伏羲;而孔子之学,又原于文王,皆在止其止而已矣。吾人于此而能存之,于此而能思之,道在是矣。(《明道编》卷一)

照黄绾的解释,“止”有体有用,有本有末。止之体本于天。天生万物,各有其止,其动静有则,出入有时,自然如此,莫之或使。此止之体。人的心,与自然界之止为一,随其止起伏,无过无不及,这就是把握了止。把握了止,也就是把握了天道的运行节律、理则。将这种止的道理施于一切事物,使做一切事皆合于其止,这就是止之用。认识、把握止,是施之于事的基础。世间一切学问,皆归结为“止其止”,学问思辨功夫,皆应着眼在“止其止”上。

在黄绾看来,止即事物之理,具体事物是止的承载体,所以艮止之学,兼理气、体用而言。他说:“艮其止,止其所也。”止知其所,则气理兼备,体用俱全,圣学之本在此矣。(《明道编》卷一)

这是就自然事物的理气言,而从人心之理气言,知止则能心定,心定则静,静而能安。所以,知止则心之体立,静而能安,则心之用显。故知止是知自然律则、定心体顺逆的根本。反过来说,人心是天地万物的凝聚处,天地万物的原则皆具于心中,心能止于当止之地,亦即同时止于天地万物当止之地。就是说,他的艮止之旨统贯天人。他说:

“艮其止,止其所也”,言止非泛止,止必有其所,所即心中之窍,一阳如粟,所止之处,即所谓天地之根,阴阳之门,王性皆备于此。故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故谓之为气机,又谓之为魂魄之合,又谓之为帝衷之降,又谓之为天命之性,又谓之为神,又谓之为仁,皆在此所也。(《明道编》卷一)

在黄绾这里,天人合一,止于心中当止之所,即止于天地万物的根本原则。同时,五经四书所言,皆不过一“止”字。止于心中当止之所,即包五经四书一切功夫。因为“圣学之要,在于知止”。尧舜授受,历代儒者尊奉的,莫过于“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而“允执厥中”、“精一”,皆艮止之意。艮止即执中。他说:

尧舜执中之学,即伏羲艮止之学。其具于《书》者,曰“危微”,以阐艮止之端;曰“精一”,以为用功之要。曰“安思”者,以见危之安而微之著也;曰“钦明”者,以见精之极而一之常也。无非所以求止其止而已。(《明道编》卷一)

又说:

伏羲尧舜以艮止、执中之学相传。伏羲之学具于《易》,尧舜之学具于《书》。《易》之微言莫要于艮止,《书》之要旨莫大于执中。自是圣圣相承,率由是道。至仲尼出,而大道厥蕴,以知止之止指心体,以致知示功夫,以格物示功效,以克己为致知之实,以复礼为格物之实,皆艮止、执中之下正脉。(《明道编》卷一)

就是说,“艮止”可以概括儒家一切功夫,伏羲、尧舜、孔子等圣圣相承的,不过是艮止之旨。

黄绾提出艮止,有社会政治经济方面和学术思想方面的原因。在社会政治方面,黄绾认为当时士人以声名相高,竞相追逐私利,由是道德愈益沦丧,人心愈益浅薄。这是当时最大的社会弊病。他说:

学者气质难变,皆系于风声气习。我朝立国以来,不知何自变为好名尚气节之习,如当时前辈及吾乡前辈有务此者,其居官居乡,虽在人伦至亲,上下交际,为之已甚,言之可骇,至今历历在人耳目,不可胜数。其风声流传,故至后进之士与吾乡之士,每以好胜急功利之心,文以立名;尚气节之为,以行其私。虽语之以道德,终身不悟。气质最为难变,何也?盖立名、尚气节者,但知名节为大,而不知圣人之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亲戚、故旧、上下交际,处之皆有其道。后世不知有道,惟欲立己之名,成己之节,一切反之而不恤,忍心残薄,乃自以为贤,为得计,其弊遂至不可救。故古人以名节为道德之薄,为学者之戒。论人者,乃以为圣贤事业在此,或取之为理学名臣,不知其流越趋越下。故今之仕者,争以殊诡标名,惟恐其不异;刻虐称才,惟恐其不极;颠倒乱真,惟恐其不奇;坚忍毁成,惟恐其不特;要其心皆阴怀巨利,阳示不欲,内存刻薄,外施仁义。论世者犹以天下事非此才力不能为,非此风声不能振,岂不为世道之害,国家生民之祸哉!(《明道编》卷二)

这一大段对于当时士风世风的描述,同王阳明“拔本塞源”论对当时士风人心的描述很相近,都以为竞逐功利声名是使士风、世风趋于衰颓最根本的原因。功利习气是王阳明所欲拔之本、欲塞之源,也是黄绾所急欲革去的病害。从这一点看,王阳明提出“致良知”,黄绾提出“艮止”,其变风俗、正人心的目的是一致的。

黄绾认为,造成世风衰颓、道德沦丧的原因,首先在于学术不明,欲救治上述社会病害,首务之急在于讲明学术。他说:

今日海内虚耗,大小俱弊,实由学术不明,心术不正,故士风日坏,巧宦日众,吏病日多,贪残日甚。立法愈密,奸弊愈生,刀讼愈起,上下逢迎,虚费愈广,所以生民日困。苟不忍澄其本而惟务更变,更变愈多而滋弊愈深,益使大小空竭,虚耗日甚,视祖宗时民间富庶为如何哉!此皆吾党之所当知,必思有以救之可也,救之如何?明学术而已。(《明道编》卷四)

他提出的救治社会风气的良方是明学术,他的艮止之旨,就是要使人皆知所止:止于天理,止于至善。而当时人们所尊信的学术,大多是左道旁门。黄绾指出,当时最大的学术公害是禅宗,明学术首先在于辟禅。他认为禅宗是最不知艮止者。禅宗以不思善、不思恶,认本来面目为宗旨,而其本来面目,即空,无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等当止之所。不知艮止即不知天理,不知天理必逃世。世儒中以空无虚寂为学者,皆不知艮止,皆流于禅学。他所列不知止而流入禅学者,包括宋明两代大儒,他说:“宋儒之学,其入门皆由于禅。濂溪、明道、横渠、象山则由于上乘,伊川、晦庵则由于下乘。虽曰圣学至宋倡,然语焉而不详、择焉而不精者多矣。”(《明道编》卷一)黄绾对宋儒承继孔孟圣学之说提出质疑,认为圣学至宋而昌的说法没有充分的根据。宋代诸大儒皆半杂禅门,杂于禅,则丧艮止之旨。对于周敦颐,黄绾集中批评他的修养方法为禅学。周敦颐曾述其为学之要说:“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闻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通书》第二十章)黄绾认为,圣学之要在“十六字心传”,而周敦颐说“一为要”,此已离开尧舜相传之统。而且“欲”字,有出于道心者,有出于人心者。出于道心者,欲为天理,如孔子“己欲立而立人”之类。此欲绝不能无。周敦颐之无欲、静一,即从禅宗“本来无一物”化来。周敦颐又杂入道家,周敦颐的“无极”即老子的“无名天地之始”,禅宗的“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而儒家,在《易》则曰“易有太极”,在《洪范》则曰“皇建其有极”,在《诗》则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皆言有而未尝言无。言无则堕于空虚寂灭,与艮止之意绝不相侔。

对于程颢,黄绾着重攻其《定性书》中的思想。《定性书》说:“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是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黄绾认为,无心、无情、廓然大公都没有艮止的内容,不但与《中庸》“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宗旨相违,即与孟子“求放心”之训也相戾。他指出,程颢之学的实质是禅学,必须正本清源,勿使人借程颢此言宣传伪学。

对于程颐和朱熹,黄绾的批评更为严厉。他指出,程朱的功夫纲领在“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二句。而涵养用敬则多瞑目端坐,进学致知则多在书册上考求。“程门立雪”故事,后儒传为佳话,黄绾则以为瞑目端坐,不知门外雪深数尺,正其禅学处。朱熹之《调息箴》,不仅杂于禅,而且杂入老。朱熹《大学补传》之致知,也非《大学》致知原意。黄绾指出,程颐、朱熹之病,皆在不见心体固有之明,求之于外,皆不知艮止之意。不但不可望其为圣学,即求其为濂溪、明道之上乘,亦不可得。

对于陆九渊,黄绾的批评较为温和,但对于陆九渊的弟子杨简,则攻之不遗余力。他说:“慈湖之学,出于象山。象山则不纯禅,至慈湖则纯禅矣。”(《明道编》卷一)杨简之学之所以是禅,就在于它以“不起意”为中心宗旨。“不起意”则必以《易传》所说“拟议成变化”为不足道,必废孔门“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修养功夫。黄绾还指出,杨简之学继承陆九渊的方面,如承认人心自善,人心自灵,人心自明,人心即道等,与自己的学术宗旨无异,异者在自己有艮止,杨简无艮止。他说:

我之所异者,我有典要,慈湖无典要;我有工夫功效,慈湖无工夫功效;我有日新次第,慈湖无日新次第;我则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其定、静、安皆本于止,止在于心而有其所,故万物万事皆从我止而不可乱。

慈湖则随其所至而止,止于泛而无所,故万事万物皆由其止而不可约。我之立心在诚意,去私意;慈湖则并诚意而去之,而曰“不起意”,又曰“起意则昏”。我之工夫在思,去其不当思者;慈湖则并当思而去之,而曰“不思”,又曰“无思则万物毕照”。(《明道编》卷一)

在黄绾看来,有艮止则见天理,艮止即学问宗要,即功夫所求的结果;艮止则诚意可立,即所谓“成性存存”。一切恶行,皆起于荡而无归,流而无止。故他反复强调艮止。他认为艮止是本,一切事功设施,皆是艮止发生的作用。艮止之本一失,其作用皆有弊病。

对于自己的艮止之旨,黄绾反复申明其义:“予以艮止存心,以执中为志,以思为学,时止时行,无终食之间违仁,兢兢业业,无一言敢妄,一行敢苟。”(《明道编》卷一)就是说,心存艮止,不敢轻忽,心即得诚敬。然后以中、以天理为目标,事事思个天理是当,一切行为,皆止于当止之地,皆以理为归。他认为,这个意思,就是儒家经典反复训诫的意思,也是儒佛的分水岭。在黄绾这里,艮止获得全面的意义,艮止是与天道运行的节律、轨则同一的。艮止之体,即天道之诚。人心也因本具的天理自有进退行止之节律而显艮止。收拾精神而无肆志妄行,这就是修养功夫上的艮止。

二对王阳明的批评

黄绾提出艮止宗旨,作为天、人的根本法则,目的在反对各种形式的流荡无归。他反对禅学,就是因为它流荡无归;他批评乃师王阳明,批评学坛宗盟湛若水,也以其流荡无归。他尝说:

予昔年与海内一二君子讲习,有以致知为至极其良知,格物为格其非心者。又谓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致者,至也,至极其良知,使无亏缺障蔽。以身、心、意、知、物合为一物,而通为良知条理;格、致、诚、正、修合为一事,而通为致良知工夫。又云克己功夫全在格物上用,克其己私,即格其非心也。又令看《六祖坛经》,会其本来无物,不思善、不思恶,见本来面目,为直超上乘,以为合于良知之至极。予始未之信,既而信之,又久而验之,方知空虚之蔽,误人非细。(《明道编》卷一)

这段批评虽未明指王阳明,但其中学术观点,皆王阳明所提出。黄绾认为,王阳明的良知,即禅宗的“本来面目”,致良知就是将本来面目推至极处;格物为格其非心,即去除私欲以保持本来面目。故阳明功夫,惟在去私,而去私又在不起意,以不起意为得良知本体的手段。即此而足,孔门志道据德等为余事。此皆因无艮止之义,故陷于空虚。

黄绾又批评王阳明“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王阳明晚年胸襟、怀抱的总结,是修养的极致,黄绾对此也加以批评:

今之君子,每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以为大人之学如此。而究其说,则以吾之父子及人之父子,及天下人之父子为一体;吾之兄弟,及人之兄弟,及天下人之兄弟为一体;吾之夫妇,及人之夫妇,及天下人之夫妇为一体;吾之朋友,及人之朋友,及天下人之朋友为一体。乃至以山川、鬼神及鸟兽、草木、瓦石皆为一体,皆同其爱,皆同其亲,以为一体之仁如此。审如此言,则圣人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情有亲疏,爱有差等,皆非也。实不知其说已堕于墨氏之兼爱,流于空虚,荡无涯矣。(《明道编》卷一)

这里批评王阳明一体之仁为爱无差等,在爱上无艮止、无分别,终不免荡而无归。他认为,人心之爱有差等,有艮止。此艮止、差等皆起于天性人情之真。大人即在于因其差等,处之各不失其当止之所。这就是道,就是仁。

同类推荐
  •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韩非子》共55篇,分为20卷,约10万言,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其中大部分为韩非子所作。纵观《韩非子》全书,构思精巧,说理精密,描写大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语言幽默。书中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康德的自由学说(守望者)

    康德的自由学说(守望者)

    关于本书《康德的自由学说》一书对康德的自由学说进行了整体通贯的研究。它指出:康德的自由学说绝非如黑格尔以来众多康德专家曲解的那样,缺乏生存关注、贱视人的情感、只是纯然理念的彼岸与虚拟;康德全部批判工作可说是一个成功证立“意志自由”的周全论证整体,康德批判地建立的自由学说揭示“自由作为人的存在的道德本性”,“自由之原则作为实存的原则”,以此为宗教学、德性学及政治历史哲学奠定彻底革新的基础。康德不是历史,而是人类的未来。
热门推荐
  •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灰太狼崛起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灰太狼崛起

    灰太狼已经老去,可是长大的小灰灰却没有继承灰太狼的优秀血脉。难以保住狼王之位,灰太狼不想让他的儿子被狼盟里的人欺负。打算制造潜龙药丸,结果实验失败。生死不知.......
  • 黑客纪元

    黑客纪元

    自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网络便成为了最重要的通讯方式和信息储存方案,有这样一个群体,为保护网络而生,也为威胁网络而生。
  • 万界状元郎

    万界状元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综武世界,他是乞丐中的霸主,奉旨乞讨,哪怕你是武林神话也要乖乖交出你的绝学、功力。在龙珠世界,他是当之无愧的厨艺之神,纵然是破坏神也要臣服于神之厨艺下。在都市位面,他又是史上最强黑科技发明家,各国科学家为了破解他的技术,更是恨不得拜师学艺。他是庄元,注定要成为诸天万界各职业魁首的男人。
  • 奥丁的子女:北欧神话故事集

    奥丁的子女:北欧神话故事集

    本书分四大部分,通过一个个诙谐幽默又相互联系的故事,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读完整个北欧神话。在这些精彩绝伦的故事中,有跨过彩虹桥,漫游于人类之间的“众神之父”奥丁,有手握强大神捶的雷神托尔,还有火神洛基,他狡黠又好恶作剧的性格,使他走上了背叛诸神的不归路。巨人、龙、侏儒和女武神瓦尔基里的故事同样动人,还有摧毁诸神世界那可怕的最后一战更是充满了震撼。这部初版于1920年的经典作品,如今首次以中文精装本的形式引入中国,附以精美的版刻插画。书末还整理了国内十分混乱的北欧神话人物译名,方便读者。
  • 黑衣女巫洛伊

    黑衣女巫洛伊

    黄帝姬轩辕打败九黎族蚩尤后,战争使人类和灵兽死伤惨重,人间的灵精和灵树灵草也毁坏殆尽,引起玉帝和众天神不满。天宫为了保护灵界,开辟了第三境:灵境。于是形成了天上、灵境、人间三个世界。灵境由天神和灵境山神共同管理,同时也允许人间巫师出入。能得到山神和天神认可的巫师,就可以在灵境、人间随意行走。黑衣巫族女孩洛伊因引动圣女血咒铃,由一个普通的采药女孩通过在灵境的历练,逐渐成长为一名女巫师,洛伊在灵境和人间经历什么离奇境遇和爱恨情仇,请阅读《黑衣女巫洛伊》。
  • 残佞王的代生王妃

    残佞王的代生王妃

    世俗的眼光,她是个好人,却不长命,年纪小小就成了地府的鬼差,得人缘是她的错吗?连撒旦也看上她?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不愿意活的人可以代她而生。可是,老天眼未免太不长眼。这副破身子她真的能活八十?
  • 金融家(程乃珊小说系列)

    金融家(程乃珊小说系列)

    《金融家》为其长篇代表作。程乃珊以其祖父程慕灏为原型,塑造了一位中国近代民族金融家的奋斗史,展现了银行业的风云往事和一代豪门的儿女情长。
  • 锦衣肉食

    锦衣肉食

    乃们是要过清贫但又健康长寿的布衣素食还是极尽奢华但又污染混沌的锦衣玉食呢?(放眼四周我们是被过了什么日子??)女主武断:“当然是过健康长寿又低调奢华的锦衣玉食。”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傲娇乡土女和她的二货闺蜜带着魔宠小金蚊一起打家劫舍,发家致富的创业歪传。
  • 仙亦逍遥:诛仙

    仙亦逍遥:诛仙

    三尺青锋欲葬天,试屠天下除吾谁?好霸气的口吻!只有他才配的上!为什么,失去你以后,我的世界全是你的消息?妮子,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这天若阻我,我便碎了这天。这地若挡我,我便崩了这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少年手提三尺青锋,为了自己身边的人,悍然逆天而行!“我名林逸,不论你是谁,都别想掌控我的命运。我的命运,只能由我来改写!”
  • 横跨古今

    横跨古今

    活着憋屈,死了可惜,那就死回过去,重新来过,但过得有点太去了,一万年,封神,战乱,只为回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