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2600000031

第31章 聂豹的归寂之学(1)

自王阳明以良知之学教学者,他的弟子对良知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王阳明对良知的内容、性质及致良知的方法曾提出过多方面的论证,弟子各据所见,有不同的发挥。其中有

两个大的方向,一是认为良知天然具足,顺其流行即可;一是认为致良知之功只在后天为善去恶上用,除此别无功夫。这两种意见都认为良知本身着不得功夫,聂豹“归寂”之学,即所以纠正此种偏向。

聂豹(1487—1563)字文蔚,号双江,江西永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华亭知县,兴学校,修水利,减赋税,革积弊,甚有政声。召为御史,直言敢谏。在山西平阳知府任上,修关练卒,却寇有方,升陕西按察司副使,为时相夏言所恶,因事下诏狱,逾年得出。后累官至兵部尚书。上书忤辅臣严嵩,致仕归家。卒赠太子少保,谥贞襄。有《双江聂先生文集》十四卷。

一寂与感的对立

聂豹的为学宗旨是“归寂”。这里的寂是境界或本体,不只是心的暂时寂静状态。归寂就是使憧憧往来、意念纷扰之心返归其湛然澄彻、空无一物但又无物不照的本来面目。归寂才能通感,有归寂功夫,才能更好地照察、反应外物。归寂首先须认定心体本寂,聂豹说:“谓心无定体,其于心体疑失之远矣。炯然在中,寂然不动而万化攸基,此定体也。”(《与欧阳南野》,《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八)阳明弟子中,有人继承了阳明“心无体,以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的思想,认为心无定体,心无时不发,无时不感,所感所应的内容,即心之体。所感所应无停息,能感能应之心也无定体。聂豹认为,心体本来寂静,中无一物,感应是此寂体发生的作用,不能以作用为心体,抹杀、忘却能发生作用的寂体。他说:

良知本寂,感于物而后有知,知其发也。不可遂以知发为良知,而忘其发之所自也。心主乎内,应于外而后有外,外其影也。不可以其外应者为心,而遂求心于外也。故学者求道,自其主乎内之寂然者求之,使之寂而常定。(《与欧阳南野》,《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八)

这里的良知即心体,非仅知是知非的道德判断主体。修养功夫就在使心返归本寂之体。聂豹认为,在寂体上用功,是宋儒所谓“涵养本原”之学。而在心的感应变化上为善去恶,不知恢复本寂之体,是就标末处修饰,不仅功夫繁难,而且容易养成一种侥幸苟且的习气,而归寂则一了百当。他说:

本原之地,要不外乎不睹不闻之寂体也。不睹不闻之寂体,若因感应变化而后有,即感应变化而致之可也。实则所以主宰乎感应变化,而感应变化乃吾寂体之标末耳。相寻于吾者无穷,而吾不能一其无穷者而贞之于一,则吾寂然之体不几于憧憧矣乎!寂体不胜其憧憧,而后忿则奋矣,欲则流矣,善日以泯,过日以长。即使惩之窒之,迁之改之,已不免义袭于外,其于涵养本原之功,疑若无与也。(《与欧阳南野》,《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八)

这是认为,寂体是感应的本原,在后天意念上为善去恶固然不错,但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在归于本寂之体。心体寂然,贞之于一,则憧憧往来之念一觑即破,****意见一照即消。只在意念上用功,遗却回归寂体,这是舍本趋末。这样做的结果,是违背了《易》所谓“洗心退藏于密”,纵使良知念念精明,也是在发用处理会,于未发之中,纯粹至善之体,尚隔一层。聂豹认为,归寂之旨笼括功夫、本体,归寂可包王阳明“致良知”全部内容。寂体即良知,归寂即致良知,归寂自能通感。通感就是王阳明所谓格物。他说:

知者,心之体,虚灵不昧,即明德也。致者,充满其虚灵之本体,致知即致中也。寂然不动,先天而天弗违者也。格物者,致知之功用,物各付物,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何思何虑,后天而奉天时者也。(《答亢子益》,《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八)

聂豹自认为他的归寂宗旨与王阳明的致良知相同,但实际上二者有很大不同。在聂豹这里,心之体本寂,本寂的心体潜在地具有知的能力,但它本身湛然寂静,本体是“无”。而在王阳明,心之体是良知,良知是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判断能力的综合,它时时显露于心体,本体是“有”。王阳明的致良知是把良知判断为善者,推广于一切事为,使进行此事的行为主体,统御在道德意志之下。而聂豹的心体,本寂本空,虚灵不昧。他所说的知,重在“明”,即心体虚寂无物不照的状态。所以,聂豹的寂体、知等等是与王阳明的良知不同的。

聂豹反复言,他的归寂是为了通感,心体本寂,感是其用,寂感是体用关系,不是心体发出的两种功用,“寂感无二时”。所以他既反对割裂寂与感的关系,也反对把寂感混为一谈不加区别。他主张执体以应用,归寂以通感,他说:

夫无时不寂、无时不感者,心之体也。感惟其时而主之以寂者,学问之功也。故谓寂感有二时者,非也;谓功夫无分于寂感,而不知归寂以主夫感者,又岂得为是哉!(《答东廓》,《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八)

在聂豹,寂体是形而上者,超越具体意念的发生和停止。感是形而下者,它有发生和停止。“感惟其时”而“主之以寂”。因此,他对寂体的“寂”和感应的停止状态这种“寂”区分得很清楚,他说:

虚寂二字,夫子于咸卦特地提出,以立感应之体,非以寂与感相对而言之也。夫寂,性也;感,情也。若曰性本无归,即情是性,乃为真性,恐不免语病也。(《答黄洛村》,《双江聂先生文集》卷九)

这种分别在他是重要的,因为寂体是性,具体的寂是情。寂是本体,它超越具体的动静寂感。性与情、形而上与形而下分际甚明。

聂豹也认为,归寂以通感,是儒学与禅学的区别所在。当时有认为聂豹归寂之学是禅学者,因为禅学的中心意旨即归寂。聂豹力辩己学与禅学的不同,他说:“夫禅之异于儒者,以感应为尘烦,一切断除而寂灭之。今乃归寂以通天下之感,致虚以立天下之有,主静以该天下之动,又何嫌于禅哉!”(《答东廓》,《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八)在聂豹看来,归寂之学与禅学对心本体的看法上有共通处,此亦不必讳言。但禅以空虚寂灭为目的,它要去除一切感应,时时保持心的虚寂状态,不许外部感觉、表象容留在心,否则就是对虚寂状态的窒塞。故必“以感应为尘烦,一切断除而寂灭之”。儒家是寂感一如,体用不二。归寂是为了通感,致虚是为了立有,主静是为了成动。儒家不以归寂为目的,而是以其为手段。王阳明也曾力辩己学非禅学。但阳明认为,己学与禅学最大的区别在对伦理纲常的承认。禅学以知觉作用为性,其所谓性体流行、立处皆真者,处处不离空。而己良知之学,良知即性,即天理;性体流行,对一切伦理事务皆有轻重厚薄的区别,这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聂豹辟禅,是因为禅学有寂无感。王阳明是从本体的不同上说(空与理之别),聂豹是从功用的不同上说(有感与无感之别)。从这里可以看出,王阳明对良知本体的看法,要比聂豹所容纳的伦理内容多得多。在阳明,良知主要是伦理范畴,知识范畴是次要的。而在聂豹,良知几与一般所谓心同一意义,其知识的意义为主,伦理意义是次要的。虽然他所说的感、格物,有相当多的伦理意义,但他所谓寂体,却主要是一般意义上的心,包含知情意三者,但主要是知识意义的心。所以,他把心之本体或良知本体看做“寂”。

聂豹认为,他的归寂之学并非杜撰,而是来自王阳明。阳明曾说过:“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的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答陆元静》,《传习录》中)但阳明的“寂然不动的本体”与聂豹的寂体有两个主要的不同,一是阳明的寂体是形而下的,形而上的是性体。就是说,阳明的寂是心的寂静,是形下经验的止息和泯除。而聂豹的寂体是形而上的,是心的本来面目,是心本体未与外部接触而具有的绝对虚寂状态,这种状态不具有良知之善。二是阳明的形下之寂是为了让形上之性体流行。阳明的良知是性和觉两个方面的合一,他常说人心是天渊,去得恶念,便是善念;去掉形下之念,形上性体便会自然流行。而聂豹的归寂是为了通感:保持寂体不受杂念的干扰,才会有“物各付物”的结果。阳明主要是伦理的,聂豹主要是知识的。这后一点极其重要,因为这恰是阳明弟子认为聂豹背离师说因而环起攻之的最主要的缘由。

二与王门诸人的辩论

聂豹归寂之学出,不仅学术趋向与之显著分歧的浙中王门学者不同意,即同为江右王门的邹守益、欧阳德、陈九川也颇致疑难,往来通书辩论。这些对聂豹的责难,集中在一点上,即认为他割裂动静寂感,感前求寂。聂豹在答邹守益的信中,把这些批评概括为三点:

疑予学者,大略有三:其一谓道不可须臾离也,今曰动处无功,是离之也;其一谓道无分于动静也,今曰功夫只是主静,是二之也;其一谓心事合一,仁体事而无不在,今曰感应流行着不得力,是脱略事为,类于禅悟也。(《答东廓》,《双江聂先生文集》卷八)

因各家宗旨不同,对此一端的批评,也是从不同的立场着眼。

王龙溪曾致书聂豹,论格物与致知的关系:

洞彻未发之旨,以为发用流行之根;谓良知自能知能觉,而不以知觉为良知,令人于未发处体验。师门正法眼藏得我丈一口道破,当下便有把柄入手,不犯道理知解分疏,有功于师门大矣。窃意良知无分于未发已发,所谓无前后内外浑然一体者也。所谓“致知在格物”,格物正是致知实用力之地,不可以内外分者也。若谓功夫只是致知,而谓格物无功夫,其流之弊,便至于绝物,便是仙佛之学;徒知致知在格物,而不知格物正是致其未发之知,其流之弊,便至于逐物,便是支离之学。(《答聂双江》,《王龙溪先生文集》卷九)

王龙溪之学与聂豹有同有异。其同在于以未发为已发之根,把“于未发处体验”,作为师门正法眼藏,不在后天道理知解上立脚。不同的是,王龙溪所谓良知,是王阳明反复强调的“天理之昭明灵觉”;他的归寂功夫是万缘放下,任先天本具之善流行。而聂豹之良知是先天本有之寂体,归寂功夫是达此寂体,以便更好地“通感”。王龙溪强调良知已发未发浑然一体,聂豹强调必须先有未发才能更好地统御、主宰已发。王龙溪与聂豹都强调致知即格物,王龙溪是以先天心体流行所至,以本性之善遏止、泯灭意念上所生之恶;而聂豹所谓格物,是寂体的功用,格物即“物各付物”。王龙溪致知与格物功夫为一,聂豹分而为二。故王龙溪认为自己是本阳明致知与格物为一、知与行为一、寂与感为一、体与用为一的正学,聂豹则割裂寂感体用,赚入旁蹊小径。

聂豹与钱德洪的分歧在用功于先天与用功于后天上。聂豹对于钱德洪后天诚意之学的批评,其激烈程度远较对王龙溪的批评为甚。因为他与王龙溪对良知本体的理解虽然不同,但都有直造先天本体的趋向。在他心目中,直指心体是王学的显著特征,而钱德洪之学虽有笃实之名,却有同于朱熹格物致知的嫌疑。他批评钱德洪说:

致知云者,充极吾虚灵本体之知,而不以一毫意欲自蔽,是谓先天之画,未发之中,一毫人力不得与。一毫人力不与,是意而无意也。今不养善根,而求好色之好;不拔恶根,而求恶臭之恶,可谓苟且徇外而为人也。而可谓之诚乎?意者,随感出现,因应变迁,万起万灭,其端无穷。乃欲一一制之,以人力去其欺而反其慊,是使初学之士,终身不复见定静安虑境界,劳而无功,只自疲以速化耳。(《答绪山》,《双江聂先生文集》卷九)

同类推荐
  • 世界哲学史

    世界哲学史

    古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是哲学的三大王国,古希腊哲学衍生出欧美哲学和伊斯兰思想,中国哲学自成一体地持续发展,印度哲学体现在佛学思想和印度教思想。《世界哲学史》鸟瞰整个人类思想的流变与发展,梳理世界哲学脉络,辨析各大思想源流。
  •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内容简介:一般人只知道司马光有一部治国的书叫《资治通鉴》却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还有一部齐家的书叫《家范》。《家范》并不是仅仅讲如何治家问题,司马光在《家范》卷首引用《大学》里的一段话,来阐明他写《家范》的目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司马光自己也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 思考的智慧

    思考的智慧

    《思考的智慧》考察了人的本质、宇宙的真相和思想的力量,是帕斯卡留在人间的风景。书中关于宇宙、社会、人性、信仰与生命的意义的阐述,敏锐独特,充满哲学思辨的魅力和激情,深深触动每个人的心灵。近400年来,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读者,都从中受益无穷。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系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名作。本书主体部分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本书是两位伟大作家的一次隔代的心灵交流,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健康的心智生活。纪德关于陀氏的这些论述带有浓厚的法国阅读经验,早已被公认为是研究陀思妥耶犬斯基的珍贵文献。
热门推荐
  • 陌上春

    陌上春

    她,从罪臣之女,到他人休妻,到别府侍女,到宫中嫔妃,当身份一层层被揭开,她又成了牢中死囚犯,宫中女乐师,最后历尽千劫,成为大康帝国的皇后。没想到,荣华在握时,却是孤独初起时……她是会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孤独此生?还是会挺身而出,打破宿命?……本书男美众多,有外冷内热足智多谋的男主陆岩,有温润如玉后变得腹黑的太子秦渝,有性情忧郁背负重任前行的故国太子,有热爱植物不被理解的宫内清流三皇子秦池,有风流倜傥自带幽默细胞的大诗人杜程……当然,任何男美的光彩都掩盖不了男主的锋芒……这是一本玛丽苏小说?no!因为他们并不都爱女主……
  • 法说底线:郭丽律师评点生活案例20例

    法说底线:郭丽律师评点生活案例20例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本书以“法说底线”为线索,用20个生动的案例,阐述作为天地间大写的“人”在生命旅程中应坚守的四个底线,也构成了本书的四个板块:孝敬——守住子女的底线、责任——守住父母的底线、忠诚——守住夫妻的底线,信义——守住朋友的底线。善与恶,只是一念之间、一线之隔,这个线就是底线。作者希望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血的教训,呼吁世人:我们要向坚守生命一样,坚守道德的底线——法律。
  • 破壁西游

    破壁西游

    一个游戏将决定未来,前方,究竟是自由?还是牢笼普天之下,万物众生将何去何从……
  • 复仇夫人路子野

    复仇夫人路子野

    她曾是信息安全界的天才少女,十六岁名动整个圈子,招揽她的人不计其数,她却因情而心甘投身到他手下。温柔、幸福、海誓山盟,原来不过是一场戏,一切都是为了另一个女人。她肚子里的孩子被活活摘去;她的梦想被生生抢走;曾经的辉煌都被践踏,她不得不狼狈逃走。休养生息四年回归,她以“复仇之矛”为名重新杀了回来,一切都是为了报复他们。她的出现,掀起了信息安全界的轩然大波。萧荞:“这个世界上能拦我的墙,不存在,哪怕是我自己曾经设下的。”关衍:“我就喜欢你霸气的样子。”知道四年前的一切都是误会,萧荞却不知道,该不该原谅这个男人。
  • 我奇异的成长生涯

    我奇异的成长生涯

    《我奇异的成长生涯》是作者的处女作,第一次写小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有大家的支持,我会写出更好的作品带给大家!作品内容:一个男孩的成长经历,从娘胎里出生出生到结婚生子,老道,玄学,以及长大后的学校成长经历!会陆续出现!希望大家连续关注作品的更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

    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

    《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的上半部主要描写了以“我”外公外婆为主的童家生活史与以潘先生潘太太为主的潘家生活史,即“以往”的生活;下半部主要写包括姨妈莉莉的晚年与新一代“我”为代表的现实生活,即“当下”的生活。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在历史与现实、叙事者与被叙事者之间自由穿行,将上下两个部分交合成章,共同构成了“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她的南方,其实是一群人的南方。苏童亦称:“朱文颖的文字轻盈而精巧,故事有流水般的节奏和层次,忧伤之处也是开花之处,而莉莉姨妈的南方其实就是我们大家的南方。”
  • 倾卿不倾城

    倾卿不倾城

    他是门阀里庶出的豪门公子,放荡形骸,只爱美人。她是洪州第一夫人的亲生女,温婉聪慧,厌恶风流。他为了利益,她为了报仇,他们用爱的名义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害她父母双亡,她害他丢掉天下。可是,背负起世仇,名利,江山的他们,却毅然选择真心相爱。他为她放弃祖业,她为他放弃生命。本以为此生缘尽的他们,却在五年后再次相遇,只是那时,他早已不爱美人,她也早已不是美人,他却依旧对她倾心,此生,他只愿倾卿不倾城。(民国烽火虐爱三部曲之二)
  • 冥女如玉

    冥女如玉

    多年前的冥妻忽然找上门来……村子里面挖出一副大红棺材……死亡与恐惧接踵而至……
  • 天玄战记之无幽

    天玄战记之无幽

    十界并立,各族天才纷纷崛起!这个时代,开始走向大繁荣,大鼎盛!沈夜于鼎盛繁荣中不起眼的出现,但却在无尽天才中最为耀眼。他是紫月神族后裔,代表着神的意志!各族天才大量涌现,整个十界内仙道已然繁衍到极致。所为盛极必衰,那十界万族的天敌——血魔一族,经过无数年的蛰伏与忍耐,终于是打通了时空壁,进入了十界内!天与地,神与魔之战,轰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