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6600000025

第25章 多样的茶道艺术(1)

艺术茶道之源——中国茶道 风雅与茶仪——日本茶道

谦谦君子之风——韩国茶道

当您面对精湛的日本和韩国茶道喷啧称奇的时候,可曾想到茶道的渊源并不在东瀛之邦,而是在中国?可是为什么中国人的饮茶之道和日本、韩国茶道相差如此之大呢?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历经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今天中国的茶道正是泡茶道的延续。

回溯中国茶道的源流,答案就在千年的时光中……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长安城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使者。也就是在这个时代,中国茶道开始了它的世界远行。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在他回国的行李中,就有中国的茶子,最澄禅师将茶子种在近江(滋贺县)。公元81 5年,日本嵯峨天皇莅临滋贺县梵释寺,僧人们献上清茶一杯。天皇饮后大悦,开始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子播种,还根据中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创制了自己的饮茶仪式。荣西禅师晚年著《吃茶养生记》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书中将茶誉为“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如今的日本和韩国,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中国千年前宋代点茶道的仪式。

艺术茶道之源——中国茶道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释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另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茶可以“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等。可见,早在我国唐代就已经饮茶有“道”了。

茶道

何谓道(7首先是道理,茶道也就是通过品茶能悟出什么道理;其次是道路,茶道即是通过品茶使人找到轻松愉悦以及更高的精神感受。所以,茶道应该回答的是怎么品、能品出什么的问题。

饮茶而言道、有道,并因茶入道,这当然要归功于茶圣陆羽了。陆羽在《茶经》这部旷世巨著里,首次把饮茶从生活领域提升到精神品饮和艺术创作的高度,不但使饮茶程式化,更使饮茶艺术化了。他细分十事,详加评说,使茶道粗具规模。饮茶至宋代已蔚为大观,出现了许多热衷于品茗艺术的文人雅士,如蔡襄、黄儒、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等。甚至连一些帝王贵胄也加入到茶人行列中,为茶道推波助澜。如宋徽宗以帝王之尊,就曾亲自碾茶、煎茶,并写有一部茶学专著《大观茶论》。他们或以语言文字入茶,或以艺术修养入茶,或以佛法禅机入茶,或以自我人格及大自然的真情入茶,使中国品茗艺术真正从日常煎冲提升到精神品饮的境界上来,茶道过程中那种雅洁、清静、空灵、平和、率真的精神追求也逐步完善,为中国茶道的最终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茶道经历宋元而至明清时,已渐呈衰落之势,如山涧寒泉,给人以冷寂感。明清时的茶道往往流传于文人雅士问,成为中国文化的一股清流。

近年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茶道又渐呈发展趋势。冷香斋主人以为,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融汇了儒家、道家及佛家精华,成为东方文化艺术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茶道是茶文化的精神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这个过程就称做茶道。或者简单地讲,品饮者对茶的觉悟,称做茶道。由此可见,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证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不仅要在“理”上认知,更要在“事”上修证,而非仅仅停留在认知或研究的层面上。如同参禅一样,研究公案、阅读禅宗史料充其量只能算做文字禅,其实和悟道没有多大关系。茶人对于茶道的修证,称做茶道修持。

而在茶道修持方面做出成绩的,则要数历代的高僧大德了。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末年,佛教自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隋唐时期,“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开始在我国确立,至晚唐时,全国约八成以上寺院皆为禅寺,出现了无寺不禅、无僧不禅的鼎盛局面。由于坐禅易致昏沉,所以“皆许其饮茶”,以至于“人自怀挟,到处煮饮”(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禅门茶风兴盛一时。我国茶文化诞生于两汉之际,兴盛于唐宋期间,衰落于明清之后,其兴衰期恰好与禅宗发展不谋而合,所以禅门与茶结缘,实在是诸缘合和的必然结果。1987年4月,陕西法门寺出土了举世瞩目的唐官茶具系列,唐僖宗依照唐密曼荼罗坛场仪式,将茶器和佛骨舍利密藏在法门寺地官里,这大概是佛教与茶结缘的最有力证据吧。

据唐朝人说,赵州古佛从谂禅师不仅自己喜欢吃茶,还经常以“吃茶去”三字接引学僧,禅语法言流布天下丛林。南宋时浙江余姚径山寺里茶道盛行,有一套严格的茶道程式,据说日本茶道最初就是从这里流传过去的。宋代高僧圆悟克勤大师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流传到东瀛。这些古代高僧大德们饮茶的真正目的当然是为了参禅证道。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即“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成为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这些古代的高僧大德应该算做最早的茶道修持者了。

茶道修持是茶人顿悟茶道的入门基础,也是茶人修习茶道的日常功课,更是实践茶道精神的唯一途径,否则,无茶道可言。茶道修持和习茶不同,习茶是对茶叶冲泡技法、茶事实践过程的学习,而茶道修持则是以茶事实践过程为途径,借茶悟道,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因此茶道修持和禅门的修禅很有渊源,两者都以参悟大道为宗旨,只是所采用的方法不同而已,目的是一致的。所以茶道修持要将禅的精神融入到茶事过程中去,茶禅一味,禅茶互参,没有对禅的理解和感晤,没有对茶道精神的追求,没有对茶事过程的实践,没有对茶器的爱惜呵护,没有对茶汤的真切体会,是很难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的,也就谈不上茶道修持了。所以我个人认为,提倡中国茶道,一定要从茶道修持入手,从煎水煮茶的具体程式入手,从静心入手,从认真体味一盏茶汤入手,始终将“雅洁、清静、平和、空灵、率真”的中国茶道精神贯彻在茶道实践中,如此,方有茶道可言。

古往今来,谈茶论道的人很多,从唐陆羽、皎然、封演、卢仝、陆龟蒙、皮日休到宋蔡襄、苏轼、黄庭坚、赵佶及明清时的朱权、许次纾、张岱、张源、陆树声、罗禀、袁枚、冒襄以及近代的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都以其人格及文化修养,不断充实和丰富着茶道内容。

古往今来,大家基本上都认为: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道由心悟”,必须用心灵去悟茶道修持。茶道修持就是通过煎水泡茶等具体的茶事程式,来实践茶道的精神内涵和实质。茶道修持分调心、备器、煎水、泡茶、饮茶、禅意等程式,通过这些程式,使茶人进入清、和、空、真的茶禅境界,日积月累,必然能豁然领悟,最终顿悟茶之道。

在中国,饮茶方式很多,主要根据用途而定。在茶中加适合自己口味的调剂品,讲究的是茶的营养,加些特殊药材就成了保健茶,这叫“混饮’另一类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只用开水泡茶,叫“清饮”。当饮料用来解渴,可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水质和茶具,喝时细品,称为“品茶”。当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时,称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洗涤,这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廉、美、和、敬”,即“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也有人认为“和、静、怡、真”是中国茶道的真谛。归纳起来,应该是静、净、境、径。

静为本

茶须静品,心境和缓,宁静安逸,修身养性,“静”为品茶前提。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品味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洗涤精神、提升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茶道也以静为美。静山之美,静水之美,静夜之美,在静中才能真正感『吾流之韵,体会动之美。

净为先

泡茶要用洁净的水、干净的器具,品茶要有洁净的环境,更需要人有洁净的心灵,达到内外融合为一。清茶不完全表示茶之淡,也明示人际的浓淡适中,保持良好情谊。

境为美

境为情境、心境。沏茶的过程很有讲究,那一举手一投足的套路和悠然的神态,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先人们将茶人的身心享受归纳为“怡”,我却叫境,不同的人理解不同,所以进入的境界同。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心田和肺腑的每个角落时,心灵便显得空明,精神得到净化。

径为归

归什么?归真,归理。“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讲究的是真茶、真水、真人、真理。不仅包括茶的真香、真味,器具的真竹、真木、真陶、真瓷,每一个茶事环节的认真,还包含了对人的真心、敬客的真情、说话的真诚、闲逸的真静。

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追求道之真,即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茶道可雅俗共赏,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贵族讲“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朋结友。佛家讲“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

周游各地,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大街小巷都会有很多极具东方特色的茶楼雅室,茶道已经从文化及传统中走出来,变成一种经济媒介,在文化与经济的共荣中,中国茶文化一定会在时空的流转中散发永恒的魅力。

风雅与茶仪——日本茶道

茶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当初茶只作为药用,被鉴真带到日本,那时的茶,可能是被称为砖茶的中国古茶,边咀嚼边喝热水,因为是咀嚼茶,所以叫做“吃茶”。这样的砖茶,传到日本以后,被日本人研磨碎了,作为抹茶喝。平安朝的日本人,大都喝这种抹茶。喝茶可以提神,禅师修行疲倦时,便喝茶。久而久之,喝茶就成了禅师修行的法门,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到中国留学的僧人弘法大师,从中国带回茶种,于是,有了本土化的山城柯尾茶和大和室生茶。茶认同湿气大的土质,便在日本生长起来。公元815年,嵯峨天皇路过崇福寺、梵释寺,大僧都(僧官)永忠率众僧奉行,皇帝降舆,升堂,礼佛,赋诗,大僧都永忠亲手煎茶奉御,此为日本最早的饮茶文献。

次年,永忠和尚便圆寂了,而嵯峨天皇却留下饮茶诗篇:“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便宜听雅弹。”“避景追风长松下,提捣茗老梧间。”天皇、永忠一行,于长松老梧问,吟诗弹琴,山木之烟火,山泉之水汽,山茶之香味,袅袅然,化做茶烟,远离市井,起于林泉、寺院。

当时,茶作为时尚,还没有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平安京贩卖的物品目录中没有茶,茶被看做是风雅之事,茶的药效还鲜为人知,被淹没在流行的“大抵闲人只爱茶”里了。有诗云:“茗叶香汤勉饮酒,莲花妙法换吟诗。”

可见,作为唐风之一的茶文化,主要还是在文人和僧人的小圈子里开花,遣唐使中断以后,唐风稍息,而国风兴起,茶文化就更难以大众化了。宋代,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增加,日本僧人又复兴了唐风。

荣西禅师从南宋归国时,再次带来茶种,种在背振山的灵仙寺;接着,僧弁元也从南宋携茶种归,种在骏河国,种出了骏河茶。

荣西七十一岁时,用中国古文体写成《吃茶养生记》。他在书中说道,茶是养生的仙药,延龄的妙术,不可不知。茶若生于山谷中,则为其地之神灵;若采之人伦间,则可以长人命。还说,天竺、唐土都以茶为贵,我朝亦嗜爱之,乃古今之仙药。作为仙药的茶,当然还是抹茶,荣西著《宋朝焙茶样》,言及台州末茶,有人遂以为日本抹茶来自中国台州,可宋代没有末茶,只有片茶和散茶。

荣西在中国,足迹所至,按顺序是杭州、明州、台州,台州为末,因而称台州茶为末茶,使人误以为如日本人自制的粉末状的抹茶。

镰仓初期,荣西再兴吃茶之风,提倡“茶德”——茶的药用性,而有了寺院教化茶,还向庶民施茶,用茶的药效救济病人。镰仓第三代将军源实朝,因烦恼害酒,久醉不醒,荣西进茶一盏,并献上《吃茶养生记》,源实朝醒来,心中感激,便推广“茶德”,此为武士喝茶之始。荣西劝茶日:“肝脏喜好酸味,肺脏喜好辛味,心脏喜好苦味,脾脏喜好甘味,肾脏喜好咸味。”如服用含有苦味的茶,心脏就会变好,病气自然消散。从此,茶文化便在武士的心中开出了苦涩的“茶德”之花。

荣西禅师宣讲“茶德”,认为“饮茶可使人高尚”。除了自己种茶,他还把茶种送给京都高僧明惠上人。明惠上人在尾山上种茶,种出了日本闻名遐迩的“尾茶”。

他认为,修禅有三大障碍:一为睡魔,二为杂念,三为坐相不正。不除掉这三大障碍,禅便难以修成,尤以睡魔为甚,欲驱除之,当饮茶。把饮茶从功利性的茶德,提升为艺术化的茶道,则以一段禅宗公案为契机。僧人村田珠光听说了“赵州茶”,顿悟“禅茶一味”和由茶入禅的法门。所谓“赵州茶”,其实是一段公案,起于“赵州古佛”从谂。

据说,有一次,两人来拜访禅师,从谂问:“来过这里吗?”一人回答,来过。从谂说:“吃茶去。”另一

人回答,没来过。从谂也说:“吃茶去。”

后来,有僧人不明白,问道:

“为什么来过没来过的,都让人吃茶去?”

从谂叫道:“院主。”僧人回

应。从谂还是那句:“吃茶去。”

另外一次,有人问,什么是佛法大意?他还是回答:“吃茶去。”客人来了,请“吃茶”,乃尽本分;“吃茶”后,客人要走,也是平常心。佛法教人的,就是要尽本分,用平常心,使人的存在像“吃茶”那样单纯。

珠光和尚由于参禅时经常瞌睡,便用饮茶来治疗,果然见效。后来,又读了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一书,而受到启发。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国学大师蔡元培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而且还撰有关于国人道德修养的丰富著述,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强内炼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读本。本书编者重拾瑰宝,文白并存,精编细选,结集成书,凝聚了他论述国人修身立德处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们思考社会人生、加强内在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践行宝鉴。
  • 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通道。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由于敦煌文献的发现而更进一步凸现出来,敦煌文献映射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明再次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 蓝色的国度

    蓝色的国度

    本书讲述了清末民初作者阿绮波德·立德随经商的丈夫在中国10多个城市的所见所闻,描写了当地大量风土人情和民俗生活。
  • 莲花的盛宴

    莲花的盛宴

    “莲花”为“佛陀”的象征。本书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摩崖造像群为蓝本,抓住其造像“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从宗教、美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选取40龛最具代表性的石刻造像进行解读和阐释。
  •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热门推荐
  • 柯南之一年内摧毁组织

    柯南之一年内摧毁组织

    新书《开局表白校花》求支持剑道大师墨锦澈接到了柯南工作室的电话,要请他做柯南新酒厂角色的模特。作为柯南迷的他正兴致勃勃的谈论着具体事宜的时候,他那别人送的垃圾手机莫名的一阵漏电,导致他直接去世。当他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公屏直接被他打在了穿越上,而且,他墨锦澈竟然成了工藤新一的同学,组织暗中从小培养的新生代人才。然后,他那不靠谱的系统就让他成为推翻组织中的最重要一员,还有时间限制——要在一年内做到,做不到就要被抹杀!不是吧,不是吧,就他这个小菜鸡,连个主角光环都不一定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那个高智商脑抽给宰了的帅气小哥哥,难道要靠着阿巴阿巴来输出组织吗?这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努力变强,催退组织的有志青年。有日常,有女主,有案件,有红黑对决,你想要的柯南这里全都有,还不来收藏看一看吗?
  • 累吧

    累吧

    爱过就是最幸福的啦。曾经的天长地久也比不上现在的爱慕虚荣
  • 捉鬼灵异见闻

    捉鬼灵异见闻

    一场设局差点使我被炼成小鬼!一个二十二岁就死去的鬼咒如蛆附骨!一本《鬼经》,让我救出陷入诡异迷局的众多小伙伴、女朋友、同学、学姐……一只女鬼甘愿做我的鬼仆,而我却将她当成一只奶牛!然后……这是一个神秘、诡异的世界,温馨提示:胆小勿入!
  • 奇荒录

    奇荒录

    苍天落下九团大火,将大地烧成灰烬,一夕之间,他失去家人,失去国家,失去一切。白姑姑说,他仙脉强盛,但奈何天不佑他,便将他化为脱离天地的不死不灭的血骨骷髅……
  • 青入我心

    青入我心

    喜欢大自然,养一些小猫小狗,喜欢听歌和唱歌~
  • 逆袭的仙奴

    逆袭的仙奴

    云清阁是位于大陆东南部的修仙小派,资源稀少,安静平和。直到岳小峰穿越,平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小只的青春

    三小只的青春

    如果你是团魂非常欢迎你看但如果你是唯毒请考虑好看小说纯属虚构不希望有人因为小说内容争吵作者本人有喜欢的人不要误解我喜欢他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国迷旨

    帝国迷旨

    “溯史者”是一群“纳粹猎人”的核心,是不朽的战士“祖耐尓”的门徒。“溯史者”行于世界各地,泰国、日本、中国、秘鲁……各处风情,各处诡谲。“猎人们”追逐着被人遗忘的罪恶。帝国的“神宫”好似万丈乌贼,隐忍不发,布局三十年,今日却巨擘隐现。“天皇特种部队”的余孽如同毒钩巨爪,70多年过去,跗骨之蛆复活,抽丝剥茧会发现,东北亚的魔鬼仍在海浪声中咆哮,曾经的梦魇从没消失,而且将愈来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