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36400000046

第46章 周书(10)

“两造具备④,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孚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不听,具严天威。

“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罚惟倍,阅实其罪。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

“上下比罪,无僭乱辞。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审克之。

“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

“罚惩非死,人极于病。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察辞于差,非从帷从。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其刑其罚,其审克之。狱成而孚,输而孚。其刑上备。有并两刑。”

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宝,惟府辜功⑤,报以庶尤。永畏惟罚。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王曰:“呜呼!嗣孙,今往何监?非德于民之中,尚明听之哉!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于五极。咸中有庆,受王嘉师,监于兹祥刑。”

[注释]

①耄(mào):年老。②格:格人,能沟通天人意见的人。③惟克天德:克,肩负、自任。天德,上天的美德。④两造具备:造,至;意指诉讼的双方全部到齐。⑤府:积累。

[译文]

吕侯劝谏周穆王重申并实施夏代的赎刑。穆王采纳了吕侯的建议。史官依此事撰写了《吕刑》。

吕侯劝谏制定刑法。穆王在位的时间很久,到了年老的时候,依据宽大的准则制定了刑法,以此来治理四方的诸侯。

穆王说:“古时留有训诫,尤开始作乱,他的恶劣行为影响到了民众。人们无不成为贼寇,像鸱枭一般内外作乱,相互强取欺凌。苗民不遵循政令,尤便用刑罚来制服他们,制定了五种残酷的刑罚,称为法律。杀害无罪的人,开始过分地采用劓刵椓黥等刑罚。于是惩处和杀戮并用,从不听听无罪者的申诉。

“苗民互相欺诈,社会纷扰紊乱,没有诚信,以致于违反盟约。尤用残暴的刑罚来处罚百姓,百姓纷纷向上帝申诉自己无罪。上帝考察苗民的实情,看见尤没有芬芳的德政,刑法所散发的只有血腥之气。上帝哀怜百姓无辜被杀的不幸,便用威罚来惩治那些暴虐的人,阻止和杀尽了那些胡作妄为的苗民,让他们没有后嗣留在世上。又命令重和黎,断绝了百姓和天神的相互沟通,并不再降下可以沟通天人意见的人。以后相继的历任君主,都能显用那些有明德的人,辅佐他们施行常道,让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不再受到危害。

“上帝询问百姓,鳏寡的人都对有苗发出了怨言。德政的威严让人敬畏,德教的彰明令人悦服。于是命令三位长官为百姓建立功绩:伯夷颁布法典,用刑法来审理百姓的案情;大禹平治水土,管理名山大川;后稷教民播种,努力栽种好庄稼。三位长官的功业完成了,使百姓富足起来。士师又用适中的刑法制止百姓犯罪,以教导百姓敬重德行。

“端庄贤美的君主在上,大臣们努力治事在下,德政的光明照耀四方,没有人不勤勉地根据德教办事,故而能努力地使刑罚适中,治理民众以辅佐常道。主理案狱的人,不是以威罚作为最终的目的,而是以仁厚作为最终的目的。人们都可以怀着敬畏的心情做事,没有人自己敢说坏话,他们只是身负上天的美德,自己去获得长寿,以享受上天所恩赐的幸福。”

王说:“唉!四方的诸侯们,难道你们不是替上天治理臣民的官吗?如今你们要学习什么呢?难道不是伯夷所制定的法律制度吗?如今你们要以什么作为训诫呢?难道不正是苗民不考察狱事而陷民于水火之中吗?他们不选择有道德的人去考察五刑是否用的适宜,这便是苗民任用虚张威势,掠夺财物的人,裁决五刑,乱罚无罪,上帝不加宽赦,降灾给苗民;苗民对上帝的惩处无话可说,于是禁绝了他们的后嗣。”

王说:“唉,你们要记住这个训诫吧!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和幼子小孙们,都要顺从我的话,大约会享有大命。如今你们无不自我宽慰地说:‘我们勤劳了。’你们没有人能以不勤劳作为警惕。上帝整顿百姓,暂时任用我们。不成与成,完全在人。你们可要恭慎地接受天命,来辅助我!就算遇到可怕的事,但不要害怕;就算遇到了可喜的事也不要忘乎所以。但愿慎用五刑,以养成敬顺、正直、勤劳三种美德。一人办了好事,万民受益,国家的安宁便会长久了。”

王说:“唉,来吧!诸侯国君与各位大臣,我告诉你们要善用刑,现在你们安定民众,要选择什么呢?不是贤人吗?!要恭慎什么呢?不正是刑罚吗?!要思考什么呢?不就是判断适宜吗?!

“原告和被告来齐了,法官审查五刑的讼辞;如讼辞核实可信,便用五刑来处置。五刑无法核实,便用五罚来处理。五罚不可从,便用五过来处理。五过即是五种弊端。是法官畏权势、报恩怨、谄媚内亲,索取贿赂、受人请求。发觉上述弊端,他们的罪就和罪犯一样,你们必须详细察实呀!

“依据五刑定罪的疑案有赦免的,依据五罚定罪的疑案有赦免的,但一定要详审核查。要从众人中、从细节上核实验证,没有事实依据的,就不要论罪,应一起敬畏上帝的威严。

“判处墨刑而感到可疑,能够从轻处治,罚金一百锾,要考核其罪行。判处劓刑感到可疑,能够从轻处治,罚金二百锾,要考核其行,处刑时可疑,能够从轻处治,罚金五百锾,要考核其罪行。判处宫刑感到可疑,能够从轻处治,罚金六百锾,要考核其罪行。判处死刑感到可疑,能够从轻处治。罚金一千锾,要考核其罪行。墨刑的条目一千,劓罚的条目一千,罚的条目包括五百,宫罚的条目包括三百,死罪的刑罚,其条有二百条。五刑刑罚的条目共有三千。

“要上下比较其罪行,不要错乱供辞,不要采用已经废除的法律,应该明察,应该依法,要考核呀!上刑宜于减轻,就下一等处治;下刑宜于加重,就上一等处治。每种刑罚的轻重有些灵活性。刑罚时轻时重,一样或不一样,都有它的道理与要求。

“刑罚不是置人死地,不过受刑罚的人感觉比重病还痛苦。不是巧辩的人审理案件,而是善良的人审查案件,便没有不公平合理的。从供词的参差矛盾处思考真情,不服从的犯人也会服从。心怀哀怜的心情判决诉讼案件,清楚地检查刑书,互相斟酌,都要谋求公正。当刑当罚,都要仔细地察实。要达到案件定了,人们信服,更改判决,人们也信服。刑罚贵在慎重,又可合并两罪行,只罚一种。”

王说:“唉,恭慎啊!诸侯国君和同姓官员们,我的话多畏惧之辞,由于我重视刑罚,这是有德于民众的刑罚。如今上天扶助民众,才在下面配设了君主和官长治理臣民。要考察一面之辞,民众的治理,无不在于公正地审查双方的诉讼词。不要对诉讼的双方获利,狱讼接受贿赂不是好事,由于那是积累怨事,我将以众罪论处这些人。永久可畏的正是上天的惩处,不是上天不公平,只是人们自己结束自己的天命。上天的惩处不加到他们身上,在天下民众便不会有美好的政治了。”

王说:“唉呀!子孙们,从今之后明察什么呢?不是以德教育民众为适宜吗?对于民众的案情判决,要明察呀!任命哲人审断狱讼,使无穷无尽的讼辞合于五刑,都可以公正适当,便会有福庆。你们接受王家的好民众,能够明察这种善刑啊!”

文侯之命

[原文]

平王锡晋文侯鬯、圭瓒,作《文侯之命》。

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慎明①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厥命集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②,汝多修,我于艰,若汝,予嘉。”

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用赉尔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父往哉!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

[注释]

①明:勤勉。②追孝:此时文王已死,辅佐其子孙,被视为缅怀先人,继续行孝,所以称追孝。文人:有文德之人,这里指祖先。

[译文]

周平王赐予晋文侯香酒与酒器,嘉奖他的功绩。史官记载下这桩史实,写出了《文侯之命》。

君王如此说:“族父义和啊!因为伟大而光辉的文王和武王可以谨慎地修养德行,勤恳地施行德政,他们的善德为上天所知晓,他们的美名远扬于天下,于是上天就把治理天下的大命托付给了他们。又因为当时的大臣可以勤勉地辅助、侍奉他们的君王,对于君王的德教和和种治国的谋略无不遵守,故而先祖们才可以安然在位。唉呀!不幸的是,我这个年轻人继位的时候,我们周国受到上天的严厉责罚,民众的资财被断绝,年成荒歉,又遭逢战祸,众多叛逆侵扰我们的国家。现在,我的治事官员中,没有老成持重、才能杰出的人能够选拔出来出任要职。我深感自己难以胜任,故而我请求:祖辈与父辈的诸侯们,你们都来为我分忧啊!唉呀!为我建功立业吧,使我可以永远安居天子大位。族父义和啊!你可以以你的伟大先祖唐叔为榜样,努力学习文王和武王,会同诸侯保卫王室,继承你的先祖的王业,追思你的具有文治功德的祖先,你战功显赫,在我困难的时候来保卫我,对你这样的人,我要进行嘉奖。”

王说:“族父义和啊!但愿你回去治理你的臣民,让你的国家安定下来。如今,我赐予你香酒一卣,红弓一张,红箭百支,黑弓一张,黑箭百支,良马四匹。族父,你回去吧!回去以后,要像亲善近邻那般安抚远方的臣民,让民众生活安康;不要荒废政务,贪图安逸,要专心致志地治理你的国家,从而成就你辉煌的大德。”

费誓

[原文]

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

公曰:“嗟!人无哗,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善乃甲胄①,乃干,无敢不吊!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

“今惟淫舍牿牛马,杜乃,乃阱,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

“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尔②,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无敢寇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

“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粮,无敢不逮;汝则有大刑!鲁人三郊三遂,峙乃桢幹③,甲戌,我惟筑,无敢不供,汝则有无余刑,非杀。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无敢不多;汝则有大刑!”

[注释]

①:音liǎo,缝缀。甲:军衣。胄:头盔。②商:赏。赉:赐予。③桢干:筑墙的工具。桢用在墙的两端,干用在墙的两旁。

[译文]

鲁侯伯禽居住在曲阜,徐戎、淮夷一同发动反叛,让鲁国的东郊不得安宁,鲁侯将率师讨伐,在费地公布了誓词,史官据此事撰写了《费誓》。

公说:“喂!大家不要喧哗,听好我的命令。现在淮夷、徐戎同时起来作乱。好好缝补你们的军服头盔,系连你们的盾牌,不许不好!预备你们的弓箭,练习你们的戈矛,磨利你们的锋刃,不许不好!

“如今要大放圈中的牛马,放好你们捕兽的工具,填塞你们捕兽的陷阱,不许危害牛马!危害了牛马,你们便要受到常刑!

“牛马失去了,男女奴仆逃走了,不许离开队伍去追赶!获得了的,要恭敬送还原主,我会奖赏你们。要是你们离开队伍去追赶,或者不归还原主,你们便要受到常刑!不许抢夺掠取,越过围墙,偷窃马牛,骗取别人的男女奴仆,如此,你们全要受到常刑!

“甲戌这天,我们征讨徐戎。预备好你们的干粮,不许不到;不到,你们便要受到死刑!我们鲁国三郊三遂的人,要预备好你们的筑墙工具。甲戌这天,我们要修建营垒,不许不供给;要是不供给,你们将受到终身不释放的刑罚,只是不杀头。我们鲁国三郊三遂的人,要预备好你们的生草料和干草料,不许不够;要是不够,你们便要受到死刑!”

秦誓

[原文]

秦穆公伐郑,恶襄公帅师败诸崤,还归,作《秦誓》。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

“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欺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①,则罔所愆。”

“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通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

“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圣彦,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邦之杌②,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注释]

①猷:谋略,这里指军国大计。询:征询意见。黄发:老人,这里指蹇叔那样阅历丰富的老臣。②杌(wùniè):不安的样子。

[译文]

秦穆公领兵攻伐郑国,晋襄公领兵在崤关伏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并抓获了秦军三名将领。在三名被俘将领还归秦国的时候,穆公公布誓词表达自悔自责,警戒群臣。史官记载下誓词,写出《秦穆》。

穆公说:“啊!我的官员们,你们听好,不要喧哗!我要向你们公布誓言,我要讲的话很多,马上就开始。

“古人有句名言说:‘人们都爱好随心所欲,并以此为最大快乐。不过要是就此责备别人,这并不是什么难事,要是因此被人责备却可以象流水一般掀然接受,这便十分困难了啊!’我内心忧虑重重,而且日甚一日,不过日转月移,岁月不居,即使我想改正错误,恐怕时间也不允许了。

“对于以前的谋臣,我觉得他们不能顺从我的心意,就憎恶他们;而对于现在的谋臣,因为他们曲意顺从我的心意,我便一时糊涂,把他们视为亲信。虽然过去曾经这样,不过如今我要改弦易辙,打算就那些军国大计征询年高资深的老臣的意见,因为如此才能不犯错误。”

“那些白发苍苍的善良老臣,体力已经衰颓,我还是要亲善他们。那些壮健英武的勇士,虽然箭不虚发,驾车娴熟,我并不怎么欢喜他们,觉得他们有勇而无谋。那些浅薄无知,擅长花言巧语,让君子轻忽怠惰的人,我居然十分亲近他们!

“我心中暗暗思量,要是有一名官员即使对政事精诚专一,不过没有别的本领,不过他心胸宽广,可以容人容物,别人有某种本领,他感觉就好像他自己的一般;别人才能出众,品德高尚,他不但打心里欢喜,而且还在口头上加以称道。如此宽厚有容的人,任命他去保障我的子孙永享王业,为广大民众造福,这是很有利的啊!

“而别人有本领,他便嫉妒,而且厌恶;别人才能出众,品德高尚,他便竭力阻挠,不让君王晓得。如此的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任用他去保障我的子孙永享王业的,治理广大民众,是很危险啊!

“国家的动乱不安,是君王一人的过错导致;国家的昌盛安宁,也是君王一人善行导致。”

同类推荐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题宋杨维德等撰,真实作者尚待考证。尽管如此,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的《遁甲符应经》,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老子的智慧:大道无所不在

    老子的智慧:大道无所不在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从开始编撰到停笔花费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看到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政权的兴衰,看到帝王将相们的处世之道、为政之法,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沉浮、悲欢离合。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从原著所记的三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其中精彩、典型的故事,以供读者朋友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本书史论结合,充分发挥战争事件对计谋的诠释,让读者能够在故事中理解计谋。
热门推荐
  • 云南志略

    云南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莫问归期1

    莫问归期1

    “阿诺,你说他怎么还不回来啊”“许是少主有事耽搁了”“是吗......”曾经的她那么骄傲,如今却如此落寞。家人一夜之间只剩自己一人,朋友师傅无一人生还,只要与自己有关系的都没能活下来。
  • 北洋总管段祺瑞

    北洋总管段祺瑞

    段祺瑞品质高尚,爱国有心,同时又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一生毁誉参半。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他曾多次组阁,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
  • 三府三界

    三府三界

    三界的尸骨掉在三府,就像恶鬼得到美食。三府的珍宝扔到三界,就像富翁望见乞丐。这是为什么?!混乱的三府矛盾,难解的三界纠葛,等级严密的六层世界。生灵亡灵带着恐怖戾气血腥,猎灵锻造开启各自神通,离奇的背弓者与大罗师,是什么让他们存于世上?生灵操控的灵徒,亡灵驾驭的魂奴,他们缘何甘于行尸走肉?这个混乱的世界,只有星术师的魂河可以呈现出来。煅燃拜访了一个星术师,带着他的鉴定走出了星河,纸张之上写道:“汝之笔力若道出此种乾坤,化成尔等人类之文,汝之十指,恐写断之!”新书求收藏。
  • 余年勿念

    余年勿念

    莫深觉得余念对她真的有致命的吸引力她喜欢余念对谁都佯装热情的样子,也喜欢余念偶尔对人毫不掩饰的疏离,更喜欢余念只有看着李若时才会有的闪闪发光的眸子,是那样的认真且温柔“余念,我的余年里会有你吗?”
  • 通天炼九霄

    通天炼九霄

    萌宠相伴逍遥天地间,修真修仙神通炼通天!炼药?炼器?星河外界?且看且逍遥!
  • 她从来是他的执着

    她从来是他的执着

    她本是苍蓝界一等一的罕见厨仙,传言吃了她的鲜味必能突破瓶颈瞬间晋级,可她却在一次山间采食材时殒命在了一只蓝貂手中再睁眼,她成为了校园大神级别人物有人要约架?没事,她奉陪到底!想要比什么都不在话下!她不仅浪迹校园还遍及娱乐圈商业圈电竞圈!:简神!又有人邀请你去厨艺大赛当评委啦!:不去,都没我做的好吃(???`?):简神,你男人也去啊!:他去,怎么能少得了我呢?!
  • 问道山河图

    问道山河图

    一把通往天地宝库的钥匙,一柄贯通古今的奇刀,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波,一个光怪陆离的江湖,九天黄鸟,黑水玄蛇,洱海鲲鹏,山中大妖,傻小子闯江湖,尽在山河图!
  • 难舍的约定

    难舍的约定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许,便可不相续。耽美小说,浪漫小文,悠悠君意,青青我心!
  • 孝媳湖畔

    孝媳湖畔

    在天和市区西南角,有一汪天然湖泊,名字叫做孝媳湖。她虽然没有杭州西湖“断桥”、“梁祝”那样的动人故事,没有济南大明湖“夏雨荷”那样的美丽传说,但却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独特景观中,蕴含着涵浸历史的孝道文化。孝媳湖原名小西湖,湖边有个城郊村,叫小西街。清朝末年,小西街出了一名孝媳。后人为了纪念孝媳,弘扬孝道,便把小西街改为孝媳街,把小西湖改为孝媳湖。100多年来,湖畔的儿女世代践行着孝道,但也有那不肖子孙,恣意颠覆孝媳的完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