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400000020

第20章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1)

在先秦时期,有两条思想路线试图解释宇宙的结构和起源,一条见于阴阳家的著作,一条见于儒家无名作者们所著的《易传》。冯友兰认为,阴阳家与《易传》一开始是彼此独立发展的,阴阳家的代表作有《洪范》和《月令》,强调五行而少提阴阳;《易传》却相反,强调阴阳,对五行则只字不提。后来这两条路线才互相融合,到了汉代融合趋势更加明显,司马迁的《史记》索性把他们合称为阴阳家,不再(或不能)区别开来。关于阴阳家的起源,冯友兰认为是出于周朝时的方士术数。阴阳家解释自然事物时,力求诉诸自然力,建立因果关系的链条,体现出科学实证思想的萌芽,这是阴阳家对中国思想的贡献。

术数

中国古代的术数混杂着科学与巫术的因素。在战国时期以术数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哲学流派就是汉人所称的阴阳五行家。

在《墨子》书里有一个故事:墨翟要往北边齐国去,遇见一个看日子吉凶的人。这个人说,天帝今天在北方杀黑龙,先生的脸色是黑的,不可以往北边去。墨翟不听他的话,还是往北边走。到了淄水,过不去,又转回来。这个看日子的人说:我就说你不能往北边去。墨翟说:淄水不能过,南边的人不能往北边,北边的人也不能往南边来。这些人的脸色,有黑的,有白的,为什么都不能过呢?照你的说法,天帝于甲乙日在东方杀青龙,于丙丁日在南方杀红龙,于庚辛日在西方杀白龙,于壬癸日在北方杀黑龙。这样一来,天下人的行动岂不都要受到限制了?

“看日子的人”赖以糊口的就是方术,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手艺”之一。它从原始部落的破草棚里走出来,穿越历史的隧道,到现代大都市里定居下来,实现了“农转非”;有的还漂洋过海,“脱亚入欧”了。听说法国足球国家队守门员为了少丢球,请了一位风水先生做顾问,一心钻研球门边放置运动包的最佳方位。一般的方术,如占星、骨相之类,往往中西都有,惟独“风水”,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倘若跟在指南针后列为“第五大发明”,说不定也当之无愧,颇可增强民族自豪感。

方术发展到汉朝,理论更加繁复,分工更加细密,被称为“术数”。冯友兰说:术数“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做了一些基本上是歪曲的解释,虚构了一个宇宙图式,其中大部分是宗教、巫术,但是其中也有些科学的成分”。这种态度不可谓不客观,但要执意区分出其中的“科学”成分、“宗教”成分或“迷信”成分,却殊无必要。科学、宗教或迷信都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文化的约定或假设,既无明确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对我们来说,把术数放回到它自身的历史环境当中去,同情地了解它的内涵和意义,这比什么都重要。

据汉代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术数略》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术数有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与形法。天文是观察星象,推断吉凶。二十八宿,五星日月,一言不发地悬在孤远的天际,好似在冷眼觑着人世间,其实心肠热得发烫,随时准备奖赏或惩办地上的子民。所以子民们得留心他们的脸色。历谱,包括历法,历史年代学,还有算学。把这些高明的技术运用到平常日用之中,就是关于良辰吉日、凶灾之时这类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故事。一直到现代,民间印刷的历书中,还掺杂着许多这样的巫术禁忌。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它们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不仅如此,它们还以一种神秘的、不可知的方式,左右着历史的进程。蓍龟(或卜筮)是中国古代占卜用的两种主要方法。“筮”是巫官用蓍草的茎按一定的程序操作,得出一定的数的组合,再查《易经》来解释,断定吉凶。“卜”则是巫官在磨得很光滑的龟甲或兽骨上,钻凿一个圆形的凹缺,然后用火烧灼。围绕着钻凿的地方,现出裂纹,根据这些裂纹据说可以知道所问事情的吉凶。至于杂占与形法,是指看风水的方术,后者还包括看相术。风水的基本思想是:人是宇宙的产物,因此,人的住宅和葬地必须安排得与自然力即风水协调。所有这些方术,包括了某种共同的东西——一种超过常人理解的卓越之“术”,即所谓“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

战国时期,以术数为基础,发展出来一个哲学流派,就是汉人所称的阴阳五行家,或称阴阳家。这些阴阳家“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学问非常庞杂,其中固然有现代人嗤之以鼻的东西,也不乏深邃高明的见识。从《三国志》开始,历代史书都要专列方士传,可以想见阴阳家同样“江山辈有才人出”的。古代天文学就主要出自阴阳家之手,其成绩之卓著是有目共睹的。张衡名气太大,以致人们忘了他的职业名称:阴阳家或术士。中医基本理论也主要来自于阴阳家的阴阳五行思想。中医认为宇宙是个大阴阳,而人体则是个小宇宙,是个小阴阳。人生病了,说明他身体内的阴阳失衡,或者是阳气旺、阴气衰,或者是阴气旺、阳气衰。中医所配的药,每种阴气与阳气含量不一样。病人通过吸收药材中的不同的阴气与阳气,从而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

阴阳家学说在古代民间社会深入人心,在群众中颇有点影响。统治者会把一些所谓“通方术而不诡于俗”、“习伎巧而必蹈于礼”的阴阳家招安,为政府服务,然而民间的那些人依然可能是隐患,把他们的超人魅力和能力向反权力的方向发挥。曹操曾经把善于术数的方士集中监禁在魏都,他的解释说:“诚恐斯人之徒,接奸宄以欺众,行妖慝以惑民。”

《洪范》所讲的五行观念

阴阳家企图用五行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用以说明世界是一个有秩序的统一的整体。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冯友兰认为,五行观念、阴阳观念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中国古人相信,宇宙的时空结构之内的几乎所有现象,从斗转星移、春秋更替,到王朝兴废、天灾人祸,都可以用五行观念来说明。五行观念最早出现于《书经》中的《洪范》篇。据说周武王克商以后,向商朝贵族箕子问统治国家的“大法”(《洪范》)。箕子作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洪范”。文章开篇就说,禹的父亲鲧治水不好,惹恼了上帝,因此得不到大法。禹治水成功,感动了上帝,天恩赐给他这个大法,大法共有九条,称为九畴。后来人又附会说,上帝叫一个大龟在洛河里现身,背上有文字,就是这个大法,称为洛书。

九畴就是九个范畴,五行是其中的一个范畴。《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的五种物质元素,五行不仅能说明自然界的构成,而且也能说明一切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可见《洪范》的作者已经具有朴素的天人感应观念,他们认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相互影响,而且在性质上也相通,都可以用五行观念来说明。比如,就自然现象说,《洪范》认为有所谓的五种“庶征”:“曰雨,曰旸(即晴),曰燠(即暖),曰寒,曰风”,其中雨属水,旸属火,燠属木,寒属金,风属土。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社会行为上有所谓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这五事各有其应该遵循的标准:“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面容要必恭必敬,言辞要非常委婉和顺,耳要聪,目要明,心思要通达敏睿。合乎标准地行五事,当然自有妙用:“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这里“肃”属水,“乂”属火,“哲”属木,“谋”属金,“圣”属土。这样定性有什么根据,我们留给博士们做论文去吧,现在我们只需明白一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以及精神现象,都通过五行的联系,一一对应起来了。由于同类的东西具有共同的性质,就可以做到互相感应。根据《洪范》的说法,君主的谨肃(肃)可以使雨得其时(雨),不致连年抗洪抢险;君主有条理(乂)可以使晴得其时(旸),免得土地和人同成焦炭;君主的明智(哲),将随之以及时的暖和(燠);君主的谋略(谋),将随之以及时的寒冷(寒);君主的圣明(圣),将随之以及时的风(风)。总之,君主英明,天下就风调雨顺,黎民安居乐业。反过来说,君主猖狂会带来连绵阴雨或滂沱暴雨,君主越礼会招致毒日当头地面干裂,君主的逸乐将随之以高温,君主的急躁将随之以酷寒,君主的愚昧,只有让狂风来扫除了。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论。

《洪范》主要是用五行观念来解释天人感应论的,但用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来说明自然的有形之物,还说得过去,可人类社会的无形之物,怎么也让五行附体了,就颇令人费解。即便自然和社会是同一类元素构成的,它们何以就能相互感应、统一,也缺乏进一步的理论说明。后来有两种学说解释了天人感应的原因。一种是目的论。它认为君主方面的恶行,使上天震怒。这一震怒非同小可,比帝王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吓人多了,结果就是山崩海啸这类异常的现象出现,算是上天给君主敲了一个警钟。这种说法倒印证了老子的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天要警告皇帝,却拿百姓撒气,算什么好汉呢?有种的在宫廷里闹闹瘟疫什么的,祸及帝身,不是灵验得多吗?或者天子真是“上天之子”,上天下不得手,然而这样徇情徇私、草菅人命的上天,我们老百姓还能指望得到公平吗?

另一种是机械论。它认为君主的恶行会自动造成自然界的混乱,因而机械地产生异常现象。整个宇宙是一个时钟似的机械结构。一个齿轮出了毛病,其他齿轮也必然运转不灵。前一种说法把灾难之手归于上天,上天动手是受了皇帝的气,算是一种正当防卫。这里的说法则相信,打开潘朵拉盒子的手,就是皇帝的罪恶的手,账簿分明,赖账不得。就前一种学说来讲,是一种有神的目的论,它把天看成有意志的天神,主宰着自然与人世间的一切。历代封建君主用这种天人相通的道理,来标榜自己是“奉天承运”的;一些官员则利用天意的威慑力来约束君主的政治权力,防止它向极权主义制度转化。他们对天意的解释,谁对谁错,只有天知道。这种神学化的政治观念为后来的历代统治者所效法和尊奉,然而也只是形式上的。大多数君主并没有因为头顶上的那个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神圣的天意,而对自己糜烂放荡的生活行为、为所欲为的政治野心与妄图凌驾于律法之上的极权意识,有丝毫的收敛。毕竟中国古代君主是万人之上,一神之下。古代君主对于天意、天神的信仰,是人主观内在的心理需要。这种内在的信仰(如果能称之为信仰的话),尚停留在原始的先民信教阶段,没有形成全民的成熟的宗教系统,很难形成道德与规则自我约束的社会氛围。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社会中,缺乏一个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君主滥用权力招致恶果,现实的政治体制不能予以相应的制裁,而仅仅靠内在天意的自我忏悔,自我惩罚,这在绝对权力面前,是弱不禁风的。

《月令》的世界图式

阴阳五行家以传统的术数为资料,以五行观念为基础,用以解释他们日常接触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他们由此虚构了一个架子。在他们的体系里面,这是一个空间的架子,也是一个时间的架子,总体来说,是一个世界图式。

《月令》是阴阳五行家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它用五行观念来说明宇宙的时空结构,同时还用阴阳二气的相摩相荡来解释宇宙运动的原因。

《月令》最初见于公元前三世纪末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有十二纪。每一纪里的第一篇专讲某一个月的天文、气候和其他方面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决定农业生产所宜做的事情,以及统治者在宗教政治方面所应有的活动。十二月纪有十二篇,综合起来,就成为一年十二个月的月历。汉朝人把这十二个月的月历编入《礼记》,称为《月令》。

《月令》牵扯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很多问题,首先处理的就是宇宙的时空结构问题。它把时间上的东西和空间上的东西配合起来。在时间方面,一年有春、夏、秋、冬这四时,在空间方面,有东、西、南、北这四方。把四时和四方配合起来,春配东方,夏配南方,秋配西方,冬配北方。在一日之中,上午太阳从东方出来,人们会感觉到舒畅清爽,心中充满希望;到下午,太阳在西方落下去了,人们就感觉到暮气沉沉,要收拾东西准备过夜了。古代的人认为春季就有似于一天的上午(所以谚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秋季有似于一天的下午。而且春天东风和暖,秋季西风微寒,所以把春季配东方,秋季配西方。中国处在地球赤道以北,往北走越来越冷,往南走越来越来热。所以,阴阳家就把夏季配南方,冬季配北方。冯友兰认为,这样的配合,实际上反映了古人对于地理区域和气节变化关系的认识。因此这种时空关系是否适用于南半球,就有待推广试验了。

同类推荐
  • 诸子的声音

    诸子的声音

    本书通俗地叙述了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分析了个中优劣,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入门级读物。从春秋到战国,从老子到韩非子,这本书跨越了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呈现了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思想主张,以及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多位思想家的学说及其流变,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样貌,同时展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交流、学术论辩、理念争锋、门派兴衰。
  • 子这样曰过

    子这样曰过

    这是一本最通俗易懂的中国思想发展史,历数各朝各代思想的精华:这是一部最生动独特的当代价值观指南,教你如何思考,如何生活。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本书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本书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
  • 道德情感论

    道德情感论

    在本书中,作者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热门推荐
  • 天云大陆

    天云大陆

    因为一块玉牌,枫城四大世家的唐家被一夜灭门,只有唐天跳出生天,从此以后唐天踏上了报仇的道路.。。
  • 你是我等的人

    你是我等的人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 学校保安

    学校保安

    不知道保安怎么修炼成仙的呢?怎么收各种美女呢?怎么才能到达世界顶峰呢?
  • 阴阳道寻棺人

    阴阳道寻棺人

    世人只知世间有道士,捞尸人,焚尸匠,玄学五术。但却不知世间还有寻棺人
  • 穿越之邪恶王子霸道死了

    穿越之邪恶王子霸道死了

    “救命!啊啊啊啊啊!!!!!!”紫幽婼美的声音越来越小,“好痛,该死的都给本千金去死,谁在树那挖了一个洞,气死我了!”紫幽婼美抱怨道“这是哪?我我这是在哪?难道我真的像小说了穿越了吗?可是我没在小说里啊!”紫幽婼美疑惑的说道~~~~~~~~~~~~“你长得真美,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么漂亮,过来我抱”他冷冰冰地说道,眼睛直盯盯的看着他面前美丽的人儿,这是他从来没见过的人,长长的紫色头发,婷婷的鼻梁,因为害怕睁的大大的眼睛,眼睛里面有泪水,更加显得她紫色的眼睛美丽,小小的樱桃嘴此时张的大大的,她的皮肤也很好,白白净净的就像一块玉似得,身材······
  • 孑楼诗词话

    孑楼诗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傅少一抱甜蜜蜜

    傅少一抱甜蜜蜜

    一场精心设计,她被未婚夫陷害失身,成为笑话,一夕之间,家族破产,她走投无路,只好转身求他——傅战霆,这个权势滔天的男人,让她摇身一变成为未婚夫的小婶婶!“傅少,外面有传言说您的太太是破鞋。”“你的意思是,我傅战霆是捡破鞋的人?”他不仅对她百般宠溺,更是不惜为了她力挽狂澜、助她各种虐渣渣!
  • 重生之神级吐槽

    重生之神级吐槽

    【口遁技能】详解:又名“嘴遁”或“唇遁”,吐槽系统随机技能之一,亦为一种较为强大的随机技能,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主要表现特点为:通过话语传入对方的五感,攻击对方的内心,使其内心崩溃,一但对方自行溃败,甚至化敌为友,则口遁发动成功。宿主可获得双倍吐槽技能,且依据对口遁对象,造成的不同效果,可获得不同的伤害免疫。注明:此技能为自主学习技能,须宿主自行提高技能技巧。以上内容,为王生通过吐槽系统资料库,技能介绍栏里找到的,对口遁技能的解释。我摔!说的那么冠冕堂皇,讲白了,尼玛不就是个嘴炮技能么!
  • 阴阳部曲:误娶鬼娇妻

    阴阳部曲:误娶鬼娇妻

    前几天,一个陌生人让我用他的身份,和一个女人交往。那是一个美女,我果断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和她交往之后,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猕猴异录

    猕猴异录

    想知道混世四猴的来历吗?想知道另外两只猴子在那吗?想知道没有了天生神通的六耳猕猴如何混世吗?想知道他能否将天地搅得翻复?想知道西游中的秘辛吗?想知道那就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