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3100000053

第53章 巡视制度及其完善

“巡视”一词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指巡行视察。《后汉书·皇甫规传》载:“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明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该管地方,每年务要巡视考校一遍。”王闽运《常公神道碑》:“迁工科给事中,并巡视西城。”二是指目光来回扫视,向四下里看。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王柬芝若无其事地闩上门,又叫她点着灯,他那双眼睛四处巡视着。”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六章:“梁永生一双锐利的目光在伪军的队列里巡视一遍。”三是指官名。明设,职同巡抚。《明史·职官志二》载:“[嘉靖]二十七年改巡抚为巡视。二十八年罢。三十一年复设。”

巡视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尧舜禹时期的天子巡狩制,即天子对各地进行自上而下的巡察。如尧命舜摄行天子之政,舜即开始巡视东南西北四方,确立了“五岁一巡狩”制度。巡守制不失为后世巡察制度的渊源。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周三代均循此制,但天子巡狩的时间各不相同。到了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又有了“巡行”、巡县制度,国君、相国、郡守都可以巡视地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十分重视对地方进行视察,先后五次“巡行”,以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

汉朝时,汉武帝创设了对地方监察的刺史制度,采用巡视的方法监察郡县,开始了中央政府的监察官员巡察地方的先例。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每部设立一名刺史,共十三名刺史。刺史的工作方法是“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刺史的职责被武帝钦定为《六条问事》。刺史定期巡察所辖的郡国,称为“行部”,监察郡守、国相、诸王不法行为。同时,汉代还有督邮察县制度,就是在郡级地方政府中增设督邮一职,采取巡部的方式,掌管县内官吏的监察。

魏晋南北朝时期,御史台成为独立的监察机关。各国的中央政府不定期地派遣御史巡察地方,对地方官吏进行监察,并给御史以风闻言事的权力。

隋唐时期,隋朝采用了历史上沿袭下来的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使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初,对地方州县的监察是随时随事派遣,后来则由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察院的监察御史以“六条”巡察州县,遇有非法行为,即予以纠查。到了中宗神龙二年又明确设置了一种经常性的地方巡回监察制度——十道巡按制度。巡按使由左右台及内外五品以上官员二十人担任,任期一年,并制定新的六条,依此纠察州县。以后改为采访处置使、观察处置使,代表中央巡察州县。监察御史与十道巡按使的区别在于:前者出巡的时间不定,一般是地方出了大要案件时才出巡,带有皇帝敕命,具有特使色彩;后者是一种经常性的地方巡视制度,担任十道巡按使的官员可以是监察御史,也可以是其他御史甚至行政官员。

宋朝时期,地方监察机构总称为监司。皇帝可以通过监司出巡制来控制地方官吏。宋代规定,监司要在一年(或二年)内巡遍所辖地区,规定出巡时的随从人员以及出巡时在地方上的逗留时间,“无公事不得住过三日”。违反出巡制的监司官要受到处罚。

元朝时期,将全国分为二十二道监察区,每道设提刑按察使一人,后改为肃政廉访使,负责对所属地区路、府、州、县经常性的巡察任务。

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曾不定期地派出监察御史巡按地方。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按当时十三省行政区划分为十三道,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再从他们中选派巡按御史。从十三道监察御史中选派巡按御史十分严格,每名巡按御史的产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选出两名候选人,引至皇帝面前,请皇帝钦点一名。十三道监察御史平时归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职能时又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对皇帝负责。巡按御史职责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巡按御史代表皇帝巡视地方,又叫“巡方御史”,俗称“八府巡按”,专门负责监察,一般不理其他事务,权力极大。同时,每当地方发生重大事件,则派较高级的都御史带衔出巡,不仅行使监察权,有时也被皇帝特命兼管其他事务。兼管行政、民政的叫“巡抚”,兼管军事的叫“提督”,有的行政、民政,刑事都兼管的叫“总督”。开始仅是临时性派遣,后固定设在内地或边疆地区。另外,明代各省还设提刑按察司,负责对所属地区经常性的巡察。上述方式互相交叉,相互补充,实行对同一区域进行多种巡察,构成了新的巡察体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清朝沿袭明制,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稍有不同的是监察御史改为十五道,比较精简。

概括起来,古代巡视制度有如下特点:(1)出巡官员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汉代刺史的秩位只有六百石,却能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长官。他们代表皇帝行使监察权,能够“以小监大”、“以卑督尊”。(2)出巡时间有充分保证。汉武帝时的刺史,每年八月下去巡察,年底结束,有4个月的工作时间。唐代监察御史出巡时间可达半年之久。明代巡按御史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各自的巡视区工作。从发展的趋势看,愈到后来,出巡的时间愈长。(3)长期流动,不长驻一地。无论是汉代,还是唐、明,巡视官员都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不是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4)出巡官员职责明确,有较完备的监察法规。例如,汉代的《刺史六条问事》、隋代的《刺史巡察六条》,两个六条成为自汉以来历代刺史和中央派到地方进行巡察的监察官员必须遵循的原则。唐代《巡察六条》比汉六条、隋六条的范围还要广泛。明代则进一步完善了出巡法规,先后制定有《出巡相见礼仪》、《奏请差点》、《巡历事例》和御史回道考察法规,划定了监察范围。这些做法既是对出巡官员职责的明确,也是对出巡官员的约束。另外,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

法国在中世纪末期也曾实行过巡视制度,由“钦差大臣”代表皇帝去各行省巡视,钦差可以就军政财一切事项进行查勘。

在现代,巡视制度仍在延续。

为进一步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中央纪委对省(部)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职能,经中央批准,1996年1月,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作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选派部级干部到地方和部门巡视”的部署。1996年4月至1998年8月,中央纪委先后派出7批巡视组,对18个省(区)和部委进行了巡视。2000年,党中央决定由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联合成立巡视办公室,派出巡视组,对省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001年5月至2003年3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对全国8个省(区)进行了巡视。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的重大决策。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巡视工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把巡视制度确定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规定巡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了解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的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况,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情况,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情况,中央要求巡视的其他事项;(二)向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报告巡视工作中了解到的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2003年7月,中纪委、中组部正式组建中央巡视办公室和5个巡视组,到辽宁、云南进行巡视试点,以后又逐步扩大到湖南、广西、河北等几个省市。

巡视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巡视制度在中央和省(区、市)两级党委建立。组织机构是巡视办公室和派出巡视组,属于正式机构,有正式编制。组建巡视办公室和派出巡视组的具体工作由纪委和党委组织部门共同承担。巡视组对上级党委负责,职责是“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监督工作的具体方式是到一个地方巡视一定时间,中央巡视组到一个省(区、市)巡视的时间大致是3~5个月。巡视组可以“列席所巡视地方的党组织的有关会议,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召开座谈会,与有关人员谈话,了解和研究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有关领导干部的重要问题”。“巡视组不处理所巡视地方的具体问题。”巡视结束后要向派出党委报告工作。巡视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将由上级党委决定是否进行调查和处理。

巡视制度的建立,其积极意义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是加强了对“一把手”的监督。二是确实发现和督促解决了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问题。但巡视制度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如何有效保证巡视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何有效防止巡视组成员本身的腐败?如何保证巡视工作的长期有效性,而不是短期有效性?等等。对此,笔者认为,巡视制度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不固定原则。这里不固定包括:人员不固定,任务不固定,时间不固定。这里要求巡视组的机构、成员、编制都不应固定,都应是临时和变化的。反腐败犹如猫捉老鼠,而固定化的弊端是短期可能有效,但在长期内,老鼠就有可能掌握猫的活动规律,导致反腐败效率降低。因为固定化后,人员就会熟悉化,工作手段就容易被老鼠掌握。而不固定,可有效增大腐败分子的预防成本,降低腐败分子的应对能力。人员不固定,可使腐败分子失去提前进行预防工作的对象。任务不固定,可使腐败分子得对每一个工作方面都得有所准备。时间不固定,可使腐败分子处处留心预防。

二是解决突出问题原则。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矛盾的焦点,都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由于社会经济结构总是变革的,所以。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重点问题也有所不同。发展总是要抓主要矛盾,巡视工作也应体现这一要求。譬如,针对学校乱收费问题、形象工程问题、农民工拖欠工资问题,等等,巡视工作可根据需要和问题的突出程度,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巡视。抓重点问题也就是抓纲,纲举目张,通过解决重点问题,也可带动其他问题的有效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是隐蔽性原则。猫抓老鼠,一方面,要公开和大张旗鼓;另一方面,也要隐蔽进行。巡视组要到某一地方进行巡视,不应提前打招呼,而是应悄悄地去,要有突然性。这里巡视组成员的住宿和吃饭都应是独立的,当地官员不应作陪。巡视组成员开座谈会、叫人调查等,都应尽可能体现秘密性。隐蔽性能增大腐败分子的心理压力,也客观增大腐败分子的预防成本,这对提高反腐效率是有好处的。

四是利益相关原则。一方面,巡视组成员要求应是不固定的,每次巡视,成员都应不同;另一方面,在每次巡视确定巡视组成员时,应坚持利益相关原则。所谓利益相关原则,就是巡视组成员应由利益相关者担任。由于利益相关,所以其监督的积极性和效率就高。如要检查教育乱收费问题,巡视组组成人员就应由学生家长组成或以学生家长为主。要检查某单位“一把手”的问题,可抽调一些与此单位相似单位的职工参加,这样也有利于发现问题,因为由于单位相似,所以巡视成员对情况也就熟悉和不陌生。这里本单位的职工最好不要参与对本单位领导的检查和巡视,这里也要考虑到对职工本人以后工作的影响问题,但可抽调类似单位的职工参加。这里一旦某人被抽调到巡视组参加巡视工作,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优先保证,不应阻拦。另外,由于巡视工作主要是针对主要领导,所以,巡视组成员最好来自基层,而不是上级部门。这里巡视组的权力体现应与巡视组成员本人的职务脱钩,科级干部也可监督地级干部。而上级监督上级,结果有可能导致“官官相护”,并且积极性也未必高,而下级监督上级,既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上级领导对群众工作负责的态度。

五是公开性原则。对巡视组检查的结果要不要公开,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坚持公开原则,或至少应部分公开。不公开,就大大降低了巡视的效率,这也为暗箱操作提供了通道。由于腐败本身就是一种阴性和隐性行为,难以见人,所以,公开本身就是一种对腐败的制约。好东西应经常拿出来让太阳晒晒,这有利于保护和消毒,也可以防患于未然。当然,由于检查结果未必就一定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有关方面要对巡视组的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核实,凡经核实确定的,就应予以公开。对其中有一些涉及重要事项或国家机密或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确定的,可暂不公开,这时可对巡视结果只进行部分公开。

六是人民权力原则。领导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也有权监督领导的工作。领导工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人民的评价。如何体现这一要求,在具体层面,笔者建议巡视工作具体的组织应由人大进行。人大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需要,可有针对性的组织进行,尤其对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应进行重点巡视。巡视工作由人大来操作也有助于权力的制衡和相互制约,对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也有积极作用。

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在分析中国历史时指出,中国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越来越繁密的制度积累,往往造成前后互相矛盾。巡视制度作为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应体现自身的制度特色,不能与其它反腐败的举措混同。否则,反腐败制度的演绎也会掉入到“钱穆制度陷阱”中去。

同类推荐
  • 贵州现代奶业发展一本通

    贵州现代奶业发展一本通

    本书结合奶业发展的实际,从奶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入手编写该教材,内容涵盖奶业发展所必需的养殖、诊疗、管理、加工、营销、金融、法规等内容,重点解决如“饲草料供给单一”、“饲养管理水平低”、“疾病控制能力差”、“成品质量过低”、“投入高效益低”、“融资”、“经营”、“政策法规”等瓶颈难题。
  •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研究

    本书在公平与效率的分析框架下,思考如何通过农地制度创新,使土地资源的配置既能保障经济进程健康发展,又能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本辑《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在前两辑的基础上继续构建区域经济学术之塔,涉猎更加广泛,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浓浓喜意结出了累累硕果。本辑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主题:产业转型升级、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开放模式和区域金融创新。
  • 沃野拾穗

    沃野拾穗

    本书收录了《他就像一棵胡杨树》、《童心一片重如山》、《农村呼唤机械化》、《我能告诉你》、《播雨记》、《大连城市建设与管理对我们的启示》等文章。
  • 新城镇化与中国城市整体大策划

    新城镇化与中国城市整体大策划

    本书出版完全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科学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等等主张和要求,实施这两大策划,完全可以使这些长期以来得不到实现的主张和要求得以实现,并从根本上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交通拥堵的问题、食品安全的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千城一面的问题、产业同构的问题、主题缺失的问题、特色危机的问题等等城市“病”,从而实现全面小康和幸福生活。
热门推荐
  • 最后微笑

    最后微笑

    本作为“探险家们”系列作品的第一部,又名“直到最后的微笑”。十年的原生幻想,写下千万字的言情与冒险故事,愿这部作品,可以带给你热血的人生,走进一个充满着爱与魔法的神秘世界!
  • 婚礼前夕的回忆

    婚礼前夕的回忆

    简介:回忆从小到大到大发生的事情。在蒋清清的印象里,她的家是幸福的,他的父亲在外面挣大钱,母亲在纺织厂工作可是在她三四年纪的时候,他的父亲出轨了,而她父亲带她去见那个小三的时侯,他只是以为那是他父亲的朋友,在蒋清清初一的时候,他的父母离婚了,这也是他噩梦的开始这个是我的从小的经历,希望你们看到了,我的经历会珍惜自己的家庭和爱你们的人????????
  • 心与物游

    心与物游

    《心与物游》是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经典力作,全景再现沈从文先生笔下的那些人与那些事,重新梳理沈从文从湘西凤凰到中国文坛中心的创作经历与心路历程。“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 冥界的公主之踏遍美男

    冥界的公主之踏遍美男

    弱弱的拉着君寒三的袖口,泪眼巴巴“三三,人家错了”冷冷的看着诗音“本王可没觉得你错了”“人家真的错了”可怜巴巴的看着君寒三把诗音抱起来向床边走去“那就用行动来表明吧”阴险的看着君寒三“那你可要准备好了”向床边走去“本王可是很强悍的”......可怜巴巴的看着诗音“音音,本王错了”点头“嗯”继续折磨
  • 南华诛宵录

    南华诛宵录

    简介传闻淮临侯阴戾毒辣,杀伐果断。她一介失忆女子居然要成为皇帝的棋子安插在他身边?嫁没问题,她要是普通女子在侯爷府混吃混喝也罢,可这贼人啊非得让她做官,这政见相反真能朝夕相处吗?——某日,听闻陛下又给侯爷赐婚了,姑娘您业务能力是不是被怀疑了?——箐篱葇荑轻挑,媚眼如丝,是的吧,可侯爷已经喜欢上我了。且看夫妻档强强联手,诛宵小,立国威,镇四海,书写盛世颂歌!
  • 别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别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本书选用96位知名人士经历的小故事,内容涵盖了古今中外政界、商界、影艺界、科学界、文艺界、体育界的名人:奥巴马、王石、袁隆平、赵本山、阿宝、马未都……
  • 风雨过江湖

    风雨过江湖

    庙堂之高,高于民。江湖之远,远于情。总有一个人,一杆枪,说尽不平事,道尽不了情。一个人就是一个江湖,一声叹,三回唱,花开人老忘江湖。
  • 大帅真要命

    大帅真要命

    唐末,内忧外患,经济崩溃,饿殍遍野。原本不当钱的银子,也成了硬通货;原本严谨的户籍制度,早已成为泡影;非世家不当权贵的传统,也被土匪出身的节度使彻底捣毁。他毅然投身起义军,秉承气死人不偿命的理念,凭借对历史的了解,辗转各大战场的缝隙,带领起义军所有家眷,东奔西跑,占尽便宜。他就是黄巢四大宰相之一的,赵璋!后来,他大笔一挥,把史书中关于自己和两位兄弟的记载抹除。所以后来,关于他的记载,只是那么简简单单的一段话。
  • 上天注定你伴我

    上天注定你伴我

    上天注定,你的命里缺我,而我的世界里,缺你!
  • 妖怪岛

    妖怪岛

    他,遥望前路却不知归处。她,情真意切却不知所踪。是坚守对过去的承诺?还是抛开过去大步向前?风雨如晦,妖怪岛早已是一场幻梦,在毁灭的欢喜中,是否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