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6500000046

第46章 自发的形式(2)

另外还有一些共生的、比较长久也比较强烈的一些办法,这是我们已经说过的。宗教仪式中的狂欢舞蹈,服用药品,狂乱性行为,或自行引发的催眠状态都可以达到这种狂欢。自我引发的催眠状态,最特殊的例子是巴里岛(瓜哇之东)居民的催眠仪式。这种仪式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它跟侵犯现象有关,因为在仪式舞蹈中,参加的人在催眠的最高峰时,用一把短剑来戳自己(有时互戳)。

另外还有一些狂欢状态,是以恨与破坏性为经验的中心。条顿民族的“发熊疯”便是一个例子。这是男孩子成年礼时举行的一种仪式,使他把自己认同为熊。这男孩要攻击别人,要去咬他们,不说话,却只发出熊的叫声。进入这种催眠似的状态,是成年礼的最高潮,自此这男孩就开始成为独立的男人了。“条顿式的疯狂”就是特指这种愤怒状态。这个仪式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一、它是为了愤怒而愤怒,不是向某个敌人发泄,或被任何伤害与侮辱所激发的。它旨在产生一种催眠似的状态,并且是以浸漫一切的愤怒为中心。这种催眠状态可能是借助药品引发的要达到狂欢,就需要这种绝对的愤恨来做统一的力量。二、它是一种大家共同的状态,有传统做基础,有巫师做指导,因大家共同参加而特别有效。三、它是一种退回动物存在状态的企图,使自己变成捕食动物。四、这种愤恨状态是暂时的,不是长期性的。

以愤怒与破坏性为中心,而引发的催眠状态,至今仍存在的,还有西班牙一个小镇中的一种仪式。每年到了固定日期,男人就聚集到镇中心广场上,每个人都带着一个或大或小的鼓。到了日正当中的时候,他们开始击鼓,一直打下去,打到20个小时以后才停。开始之后不久,他们进入一种狂乱状态,而在击鼓的进行中,就变成催眠状态。正好24小时以后完全停止。许多鼓都打破了,打鼓的人手都肿了,往往流着血。最特殊的是参加者的面部表情:那是进入催眠状态的面部,而他们的表情显示出狂恨。显然,这种击鼓表达了强烈的破坏。在一开始的时候,鼓的节奏或许有助于激起催眠似的状态,但一会儿之后,每个打鼓的人便完全被击鼓的激情所控制了。这种激情完全占据了他们,也只有这种强烈的力量才能使他们继续打24个钟头,而不顾手的伤痛和身体的疲劳。

狂欢式的破坏性是短暂的,另有一种长期性的破坏性;这样的人把他的一生奉献给恨与破坏,把整个生命统一在一起,用以崇拜一个目标:破坏。这是对破坏之神的长期偶像崇拜;崇拜者就似乎已把生命交付于它。

房·撒罗蒙写过一本自传性的小说,可以说是这种现象的一个最佳例证。撒罗蒙是1922年谋杀拉铁诺行动的从犯之一,拉铁诺是当时德国自由主义派有才华的外交部长。

撒罗蒙生于1902年,父亲是警官。1918年德国革命爆发的时候,正在军校当学生。他满腔愤恨革命分子,但同样愤恨布尔乔亚中产阶级,他觉得这些人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享受,却失去了为国家献身的牺牲精神(他当时同情最左翼的极端革命分子,因为他们也想摧毁现存的秩序)。撒罗蒙结识看法相同的狂热退役军官,其中的克恩便是后来杀害拉铁诺的人。撒罗蒙后来因同谋而被判5年徒刑。他像他所崇拜的英雄克恩一样,可以说是纳粹的早期原型,但他们和大部分纳粹不同,因为他们没有投机心理,甚至没有要求生活享受的欲望。

在这本自传性的小说里,撒罗蒙形容自己说:“对于破坏,我一向有特别的乐趣,因此,在日常的痛苦中,当我看到观念与价值的包袱越来越小,理想主义的军械库从根炸得粉碎,只剩一束肉体带着粗硬的神经时,我感到迷人的快乐;是的,那种神经像拉紧的弦,在孤独的稀薄空气中,把每一个音符都弹得颤动而强烈。”

这段话把对破坏性的献身写得很透彻,但撒罗蒙不可能一向是这样具有对破坏性倾心的。他的朋友们一定对他有影响,尤其是克恩,给过他极深的印象。撒罗蒙与克恩的一段对话,显示出后者对绝对的恨与破坏是如何倾心。

这一段谈话由撒罗蒙开始,他说:“我要权力。要有一个目标,让它充满我的日子。我要求生命以及全世界都甜美,我要知道牺牲是否值得。”

克恩粗野的回答他说:“去你的蛋,把那些鬼问题给我住口。如果你知道就告诉我,还有什么快乐比我们用暴力所得到的更大,靠着暴力,我们像狗一样死掉。”

克恩说:“如果在现在的废墟里再生出伟大的东西来,我受不了。我们并不是为使国家快乐而战,我们战斗,是为了逼它走上它命运的道路。但是如果这个人(拉铁诺)要再给它一个面目,要把大战时已经死了的意志与形态复生,我是受不了的。”

克恩是一个帝国军官,在革命的时候为什么能够活下来?他答道:“我并没有活下来,我的荣誉感命令我在1918年11月19日,打了一发子弹在我头上;我已经死了,我里面活着的不是我。自从那天以后,我不再知道还有一个‘我’……我已经为国而死。因此,我生命里现在活着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受得了!我做我必须做的事,因为我天天死。我做的一切,都交付给这一个力量,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从这个力量而来。这个力量要求破坏,我就破坏……我知道我会被碾为粉末,当这个力量一旦离开我,我会倒下去。”

在克恩的话中,我们看到强烈的被虐待症,他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一个比他高的力量;但在这一段里最让人注意的是恨与破坏性联合在一起,“破坏”是克恩所崇拜的偶像,他可以向它心甘情愿地献出生命,毫不犹豫。

撒罗蒙渴望的权力与权力的甜美,后来却变成了绝对的恨与苦涩;这是否由克恩在被捕前自杀身死所致,或由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失败所致,不得而知。在监狱中,撒罗蒙觉得如此孤独,以致典狱长带着“人性的关怀”来接近他时,他便不能忍受。在第一个春天温暖的气候里,当其他的囚犯向他问一些问题的时候,他无法忍受。“我爬回那对我充满敌意的牢房里去——我恨那把门打开的狱卒,把汤端进来的人,和窗子外面玩耍的狗。我惧怕欢乐。”接着他描述道,当他看到院子里的树开始开花时,他如何愤怒。当他在监狱里度过,典狱长想办法让囚犯们在这一天过得快乐,以便使他们忘记:

但是我,我不要忘记。如果我忘记,我就完了。我要清清楚楚看到过去的每一天每一个时辰。这让我产生有力的恨意。我不要忘记任何屈辱,轻蔑,任何骄横的姿态,我要记得每一件对我卑下的行为,每一句使我痛苦的话。我要记住每一张脸谱,每一个经验和每一个敌人。要把我的生命填满那可恶的秽物,那累积起来的可憎的记忆。不要忘记;但是,我曾遇到的那些小小的让我快乐的事,我却要忘掉。

在某种意义上说,撒罗蒙,克恩和他们那一小圈子的人可以说是革命分子;他们要把现存的社会与政治结构全部毁灭,用国家主义的、军事主义的秩序来取代它——不过对后面这种秩序他们却没有任何具体的观念。但是,从性格结构上来看,革命分子却并不只是希望毁坏旧秩序;他们必须以对生命、对自由的爱为动力,否则便只是破坏性的叛徒(有些参加真正革命运动的人,动机却是破坏,这种人就不是革命分子。)。如果我们把这些人的心理情况做分析,会发现他们只是破坏者,而不是革命者。他们不仅恨他们的敌人,也恨生命。克恩的话,和撒罗蒙对监狱里的人、树木、狗的反应,便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对任何活的人、活的东西,他完全不能感觉到关连和共鸣。

许多真正的革命者,生活的态度——尤其是在狱中的生活态度——和撒罗蒙等人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会想到罗莎·卢森堡,想到她在狱中有名的书信,在狱中她用诗样的温柔描绘从牢房里看到外面的鸟雀,在这些信里没有一丝苦涩的痕迹。但不止罗莎·卢森堡这样特异的人物如此,全世界成千上万的革命者,他们在狱里的时候,对生命的爱未减分毫。

要想了解克恩与撒罗蒙这一些人为什么在恨与破坏中寻求满足,需对他们的生活史有更多的了解,可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但有一件事是知道的,那就是,不论从精神上还是社会上来说,他们的世界都破灭了,这使他们崇拜起恨来。由于君主政体被推翻,他们国家主义的价值观,他们封建制度的荣誉概念与服从概念,都失去了根基(其实,分析到最后,摧毁他们半封建世界的,并不是同盟国的军事胜利,而是德国自己资本主义的胜利。)。他们以前所学习的东西是为了做军官用的,现在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14年以后又有很好的机会派上用场,可是当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复仇的欲望、现存状态的没有意义和社会地位的连根动摇,是他们崇拜恨的原因。但是在第一次大战前,他们的性格结构如何形成,我们却不得而知,可是他们的破坏性却与他们的性格结构有密切关系。克恩的性格结构尤其是显然具有破坏性(撒罗蒙却很可能是受着克恩深刻的影响,他自己的破坏性倒看似比较暂时性的)。克恩实际上属于恋尸症的性格,我把他包括在这一节,是因为对恨的偶像崇拜方面,他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另外还有一点是跟破坏行为有关的,即是破坏行为的“触发点”。一个人开始时可能只是对某种威胁做防卫性的侵犯;由于这种行为,他却把侵犯行为解禁了。这使他再做其他侵犯行为时就比较容易,他做破坏和残忍行为时不会像原先那么困难。这会导致连锁反应,终致他的破坏性就会变得如此之强,当“关键量”累积成功之后,他会在破坏行为中感到狂欢——这种情形在群体行为中尤其如此。

同类推荐
  • 晏子原来这样说

    晏子原来这样说

    走近晏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仁爱无边,躬亲示范……晏子是思想的圣者,行动的巨人,后世的尊崇。走近晏子的学说——去品读他的治国良策,忠君为民……晏子是旷世的贤臣,万民的榜样,永恒的丰碑。
  •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大学自1636年建立以来,培养出了无数的大师级学者。他们在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与哈佛本身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哈佛精神。哈佛精神告诉我们,智慧的力量是庞大无比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面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要想让自己少走一点弯路,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 老子心解

    老子心解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乏一些思想高超的圣贤对它加以批注,但是印度哲学家奥修所讲的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讲法是原创的,不论你对道德经是否曾经研究过,奥修所讲的必定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 新事论:中国到自由之路

    新事论:中国到自由之路

    本书是中国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的著作,是20世纪40年代所著《贞元六书》之一,写于中华民族复兴之际,探讨当时社会中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寻找中国现代化及通向自由之路,与社会实际紧密相关,涉及诸多近代社会现象,以“理”探讨解决问题,富有丰富哲学意义,给人启迪。
  • 读老庄之道悟生活智慧

    读老庄之道悟生活智慧

    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老子》与《庄子》占有很重的份量,它们产生的时代,正是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最为发达自由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与《庄子》代表着道家思想,文字境界洒脱、空灵,气势超凡脱俗,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颇深。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却是将自己置身于快节奏的工作和忙碌的生活之中,每天忙于争名逐利,而不是修养自身。然而这样的生活却很难给人们带来幸福,为什么我们不能找回那种从容的幸福,而一定要为着虚浮的假象而碌碌终生呢?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生缘一世恋

    一生缘一世恋

    “上神,这一世就算你欠我的,来世我会来找你的,等我。”说完便化成星尘消失在空气中。
  • 星空下的异界

    星空下的异界

    一次特殊的交通事故,一次没有归路的穿越。胸无大志的主角被迫在修行路上越走越远,再一次仰望着星空,匪夷所思的事情再一次发生。
  •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内容包括了博物馆建筑、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安防与消防、博物馆开放管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博物馆文化产业、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人才战略、博物馆科学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 杀戮之神I

    杀戮之神I

    看天才叶尘如何从血脉被抽,圣骨被废,无法觉醒武魂的废柴少年,一步步走向成功。从获得神秘传承,到可以修炼,再到成为天才,最后以杀戮证道,解开迷局,跳出众生棋局。
  • 末法时代之灵

    末法时代之灵

    她沉睡了亿万年,不明缘由的出生。没想到接下来遇到的却是末法的时代,一个新的世界,即将到来…
  • 遇你总是晴

    遇你总是晴

    我们在青春里面会迷茫会无助,但感情会特别的单纯,在青春里面应该都会有个女孩或者一个男孩在默默保护你。
  • 兮紫言

    兮紫言

    兮紫言从小体弱多病聪明过人,她父亲被奸人所害,她何去何从。
  • 仙剑奇侠传之后续

    仙剑奇侠传之后续

    景天与雪见的后续之缘,长卿与女娲后人的恩爱纠纷。“我该走了吗?可我还不想走,我还想陪着她啊!”望着熟睡的雪见景天低声细语道,眼角不自觉的滑落几滴泪水。“这是为什么啊,为什么,死菜牙你怎么这么傻啊,我们都是你用命换来的,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啊,菜牙你别睡别睡好吗,你再好好看看我。X﹏XX﹏X”雪见看着怀里生息在缓缓消失的景天哭诉道。“我……真的还…还…还不想走啊!”景天看了看抱着自己哭诉的雪见缓缓转头望向云端深处的天宫十分吃力的呢喃道。“景兄弟…………”珊珊来迟的徐长卿站在飞剑上喊道。
  •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四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四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