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6500000006

第6章 热情与勇气

“心理分析”或“精神分析”这门学问是弗洛伊德创造出来的;既然是他的创造品,便深深的烙着他的人格标记,因此,这一门学问的伟大成就和它的缺点,都必须在弗洛伊德的人格里去追本溯源。

他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他是不是像他的敌人所说的,是一个腐败的维也纳人,连根烂在维也纳当时肉欲而散漫的环境里;或者,他是不是像他的崇拜者所说的,是一个伟大的大师,人格上毫无缺点,为了追求真理而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和不妥协的态度,对家人慈爱,对学生宽厚,对敌人公正没有虚荣心,没有自私心?显然,要想了解他人格的复杂以及他的人格对心理分析学的影响,妄加褒贬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弗洛伊德曾经说,要分析患者,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分析者必须客观。要想了解弗洛伊德,也必须有这么一种客观态度。

弗洛伊德最显著、最强烈的一种情感力量是追求真理的热情,以及他对理性的顽强信心;人类的生存处境毫不容情的向人类提出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弗洛伊德认为只有诉诸理性;理性即使不能解决,也可以减轻人生的痛苦。

因此,弗洛伊德觉得,要想使生活有意义,要想扫除幻像,要想挣脱权威的桎梏,要想创自己的权威,惟一的工具,惟一的武器,就是理性。弗洛伊德不屈不挠的追求真理,就是以这种对理性的信心为基础。最后他在纷纭复杂的心理现象中窥见了真理,并契而不舍地一直探究下去。从学识的观点看来,他挖掘出来的东西很荒唐,但弗洛伊德不因此气馁;他反而觉得那些咧着嘴笑的乌合之众正好肯定了真理与意见之分,理性与常识之别,实情与借口之辨。乌合之众,他们所求的只是方便,只是要人家不打扰他们的瞌睡。

从弗洛伊德对理性的信念来看,可说他是启蒙时代的产儿。启蒙时代的箴言是勇于认知;这个箴言的精神在弗洛伊德的人格和作品中到处存在。对理性的信念最早起源于西方中产阶级,因为他们要挣脱封建社会的束缚与迷信。斯宾诺莎、康德、卢梭与伏尔泰,他们的哲学尽管各自不同,对理性却都具有热烈的信念;他们都觉得必须战斗,要打出一条新的路来,他们要一个新的、真正启蒙过的、自由与人道的世界。这个精神在中欧与西欧的中产阶级中,到了十九世纪,仍旧在发生作用,而致力于自然科学的学者更是如此。弗洛伊德的犹太民族背景也发生了正面作用,更促使他去为这种精神献身。犹太传统本身就是一种理性传统,是一种讲求智虑的传统;除了这个特性以外,由于犹太人是受人歧视的少数民族,因此总有一种强烈的情绪要打败那黑暗的、不合理的、迷信的力量,冲开那通往解放与进步之路。

除了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洲知识分子这种普遍的趋向外,弗洛伊德还有他特别的处境,加强了他对理性的依赖,也减低了他对公共意见的信任。

在弗洛伊德时代,奥匈帝国是一个腐败的政权,这一点和当时大部分的西方国家颇不相同。这个国家没有前途,她的各个少数民族强烈地要求独立,而把这个国家东摇西散的各部分维持在一起的,主要是惰性。这种腐败与逐渐瓦解的政治情势,在一一个聪明的儿童心中,很容易唤起他的猜疑与不信,很容易使他产生许多疑问。官方的口号与政治的事实之间显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谁也不相信那些口号、标语、官方言论,而慢慢培养出来一种批评的眼光。除此以外,弗洛伊德家庭的遭遇也使他产生了一种不安全感,使他对当前的环境更不信任。这件事就是他父亲的破产。他父亲原来是弗莱堡的一个小制造商,生意不错,但由于奥国经济整个变坏,他便跟着夸台。弗洛伊德幼年遭受这个剧变,使他深深恐惧,他觉得社会也像政治一样不可靠;任何传统,任何习见习闻的组织都不可靠,都不值得信赖。在这样一个天资异常的孩子来说,不信赖自己,不信赖理性,又能信赖什么?毕竟自己和理性还是他的惟一敢依靠的武器。

然而,遭遇到同样环境的孩子很多,并没有个个都成弗洛伊德,也没有个个都像弗洛伊德那样产生追求真理的强烈热情,为什么独有他与众不同呢?他的人格中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成分,使他特别仰赖理性。

那成分是什么?

无疑的,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天赋的聪明和生命力,这方面他远远超过一般人这种不寻常的智力,再加上启蒙哲学的风气,以及对当时政治、社会的不信赖,就足以解释弗洛伊德为什么依靠理性了。但事实上原因当不止此。他还有一些纯粹个人的因素。第一,弗洛伊德渴望出人头地,而他要想出人头地,惟一可以让他依靠的便是理性,因为他没有别的力量可资运用;他既无钱,又无势,又没有出众的体能。第二,如果对弗洛伊德的人格再做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会发现他对理性的信赖跟他的无情有关。弗洛伊德在情感上缺少关切、爱和温暖,更糟的是他没有享受到生命的美好。这种话初听起来很奇怪,因为,弗洛伊德不是快乐原则的发现者吗?人家不是把他认做性快乐学说的首脑吗?然而,事实比什么都明白,他就是一个不快乐的人。这一点我以后再提示证据,现在先把它当作已经证实的部分。如此,我们可以说,弗洛伊德,以他的天赋,以他接触的文化风气,以他所接触的欧洲、奥国与犹太环境,再加上他对名望的渴求,他生活中又缺少欢乐,如果他想满足他的愿望,便只有追求知识。除了前面这些因素以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也促成了他向知识方面的发展,这就是不安全感。他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他很容易感觉到威胁,感觉到受迫害,被出卖,因此,他极为渴望安全,这原是人之常情。从他整个人格看来,我们知道,他觉得爱之中没有安全感;惟一有安全感的地方是知识,知识谁也夺不去。如果他想消除疑虑,想消除失败感,惟一的办法就是在知识界求得胜利。

钟士认为弗洛伊德追求真理的热情是“他天性中最深刻最强烈的动力,这个力量促使他完成了开拓者的事业”,这当然是对的,但接下来他却想用正统心理分析派的观点来解释这个动力。他说,“儿童期对生命原始事实的好奇心”推动了弗洛伊德对知识的渴望。所谓“生命的原始事实”,指的是“生产”的意义,以及婴儿是怎么来的。我认为钟士的这种解释不正确,因为他把好奇心与对理性的信心混为一谈。好奇心很强的人,早年固然可能对性方面有强烈的兴趣,但这种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之间似乎没有多少关连。钟士另外还提出一个因素,但也不能让人信服。他说,弗洛伊德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叫菲力普,他是个喜欢开玩笑的人;“弗洛伊德以为他是他母亲的配偶,哭着恳求他不要让他母亲再怀孕。菲力普显然晓得这一切的秘密,但你能相信他会讲真话吗?这个没什么的小人物竟激起了弗洛伊德下决心,从此以后只信赖自己,不信赖别人,因而使弗洛伊德之名千古不朽,这倒真是一件怪事。”真的,如果钟士讲的话是对的,那才真是“一件怪事”。但是我们能相信钟士的解释吗?弗洛伊德的决心岂只是这个同父异母兄的不可信赖就足以激起的?岂是他开开性的玩笑就足以激起的?

谈到弗洛伊德追求真理和讲求理性的热情,有一句话必须先在这里注明一下,就是他认为只有思想才跟理性有关。因此,情感与情绪就是非理性的,因此也就不如思想。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大部分都有这么一种偏见。他们认为只有思想才会让人进步,只有思想之中才有理性可言。他们没有像斯宾诺莎那样看出来,情感也像思想一样,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人的心灵要想获得充分发展,必需思想与情感两方面都得到合理的进化。他们也没有看出来,如果思想同情感分裂,则不但情感会受到扭曲,思想也会受到扭曲,而人的整个画面也都会受到扭曲。

这些理性主义的思想家认为人如果在理智上了解不幸的原因,这种理性的知识就会赋予他力量,来改变使他痛苦的环境。弗洛伊德很受这种观点的影响,因此,他认为只要理智上认识到神经性的症候的原因,就足以把这种症候消除;很多年以后他才慢慢发觉事情和他所料的并不一样。

关于弗洛伊德追求真理的热情,还必须提到他的勇气。他的勇气是他最特异的禀赋之一。许多人都有追求真理与讲求理性的潜在热情,但要把潜在的热情实现却有极大的困难,因为那需要勇气,这种勇气只有极少数人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是一种特殊的勇气,这跟牺牲生命,牺牲自由或财产的勇气不同。要追求真理,讲求真理,就要冒着孤立与寂寞的危险,而这种危险在大多数人看来比死还可怕。然而追求真理的人却必然会遭遇到这种危险。真理与理性是跟常识与公共意见相背的。大部分人都仅仅抓住一些方便的借口过日子,从表面看事物。理性却会把表面穿透,到达隐藏在下面的本质;理性会让人摆脱自己的愿望与恐惧,用客观的态度去看事物,让人看到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人与物。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面对孤立处境,因为大部分人都逃避真理,他们厌恨真理的追寻者让他们不得安宁,他们讥讽他,嘲弄他,至少也会把他孤立起来。弗洛伊德面对这种逆境的勇气是一般人比不上的。他愤慨于他的孤立,他痛苦于这种孤立,然而,他绝不肯有一点点妥协。对这种勇气他极为自负;他并不以为自己是个天才,但他认为自己的这种勇气是他人格中最杰出的一部分。这种自负,有时甚至变成了他的绊脚石,使他在学理上顽固的坚持己见。他的学说凡是与人有相合的地方,他都会产生怀疑的态度;他像马克思一样,非要说一些“气得资产阶级跺脚”的话才尽意。他这种勇气从何而来?有多少成分是来自天生?有多少成分是来自历史的使命感?有多少成分是来自他母亲对他的重视?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但弗洛伊德的勇气跟这三方面确实都有关系;不过要对他的这些方面有适当的认识,还须对他的人格有更深的了解。

同类推荐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系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名作。本书主体部分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本书是两位伟大作家的一次隔代的心灵交流,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健康的心智生活。纪德关于陀氏的这些论述带有浓厚的法国阅读经验,早已被公认为是研究陀思妥耶犬斯基的珍贵文献。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游心之路:《庄子》与现代西方哲学

    游心之路:《庄子》与现代西方哲学

    本书将中国哲学经典《庄子》与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西方思想流派作比较,挑战性地重读《庄子》,阐明了《庄子》中的讽刺批判性、身心治疗、幽默的哲学意义,以及庄子对儒家主流价值观的批判。从个人层面看,如何理解真诚,如何扮演社会角色,如何寻求真我,庄子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反主流的游心之路。从社会层面看,在新媒体时代重读庄子,也有助我们辨明真相、寻求理性。
热门推荐
  • 渴望沉睡的野兽

    渴望沉睡的野兽

    仙羽市是一座充满谜团的城市,而且危机四伏,暗流涌动。每当夜幕降临,黑暗中的野兽便会伺机而动,或以人类为食,或仅仅满足自身杀戮的欲望……但是,也有的选择静观其变和安然入睡,因为他们知道,沦为猎物的不一定是人类,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
  • 婚意入骨:总裁情深意切

    婚意入骨:总裁情深意切

    她18岁嫁给他,23岁为他孕育了第一个孩子,却不想孩子出世的当天,身为老公的他却和别的女人滚到了一张床上,她带着孩子心碎离开。当她带着宝宝再回到这个伤心的城市之时,却不想前夫早已经再娶,而新娘竟然是她的……
  • 元素大陆...more

    元素大陆...more

    最近的点击率好棒的,有点小兴奋,谢谢那些点击的孩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夏末桔梗

    网游之夏末桔梗

    人生有很多你无法参透的东西,不经历这些事是无法知道到底以后的路会怎么样。——夏泽。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对一个人这么上心,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人,何时我的身边有了他。——桔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刁蛮公主霸道爱

    刁蛮公主霸道爱

    她,是身份神秘的苦练五年跆拳道,空手道的任性小姐;他,是高高在上的霸道拽少爷。一次无意的邂逅,就注定他们之间要有数不清的纠纷,当刁蛮任性的她遇上霸道帅气的他,又会发生怎样精彩有趣的故事呢?
  • 杀人者自白(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杀人者自白(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入围作品所属组别:小说组一个普通的大学四人宿舍,从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失踪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了死亡事件。每个与之相关的人都在谈论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推测,而凶手隐匿其中。作者的话:一开始就没想写一个非常严谨的本格推理,事实上任何严密的推理在现实面前都会漏洞百出,最难推测的不是事件的蛛丝马迹,而是莫测的人心。题目取名《杀人者自白》,显而易见的是凶手会把自己隐身于众多故事讲述者中说出误导人的关于事件的谎言,而面对灵魂的拷问,任何人都只能束手就缚。
  •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

    面对成就,他没有喜悦,因为对于他而言,成就永远是过去时;面对危险,他没有畏惧,当刺客用剑相逼时,不为所动;面对敌人,他没有仁慈,抓住一切机会给敌人致命一击;面对暗算,他没有畏惧,用自己的狡黠和对手周旋;面对弹劾,他没有失落,在隐退后寻找重新崛起的机会。
  • 半世烟尘韶华烬

    半世烟尘韶华烬

    本为皇子,为躲避皇位纷争,他隐姓埋名成为墨袖阁大弟子席慕羽;身为墨家独女,墨染蝶上山历练,此后无法回头。江山几欲易主,他被迫娶妾,殊不知前情欲亡。终于人已殆尽,她和他一同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