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5900000019

第19章 赵本夫(1)

1.大地人

赵本夫

我一直关注着大地和大地人。关注大地,就是关注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关注大地上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关注文明对大地的影响和文明进程中人性的变异,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的许多作品转向上述内容。我创作之初的作品,当然也写人,但那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人来写。后来的许多作品,也是把人作为大地人来写,这有很大的不同。当然,把人作为大地人来写,也不可能离开社会生活,这并没有什么矛盾,因为社会生活也是由大地来承载的,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人类社会只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而大地包容和承载着一切。一个是社会的背景,一个是大地的背景,因为视角和视野的不同,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之所以对大地感兴趣,当然首先是因为情感。我祖辈生活在农村,父亲和母亲的两个家族,都曾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拥有过很多土地。我自己十三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在大自然的环境里长大,和日月星辰、风雪雷电、大地庄稼、树木花草,和牛马驴骡狗猫鸡鸭建立的感情,已经浸透到血液中,永远都不可能改变。后来,我又在小县城里生活了三十年,小县城的环境和农村差不多。我家在院子里栽树种花养草种辣椒茄子丝瓜,丝瓜开花时一片金黄,引来蜂蝶成群,结的丝瓜吃不了,送给邻居吃。几棵梧桐浓荫蔽日,夏天就在树下吃饭。父亲从老家移来一棵小枣树,栽在我们院子里,三年后挂得满枝红枣。我还养过很多条狗,最多时养过十二只猫,几十只鸡鸭,真叫六畜兴旺。女儿上中学时,晚上补课要迟至十点,我家的狗不用催赶,每晚会准时去校门口接她,然后一块儿回家。这和农家无异的日子,至今令我怀念。

直到今天,我已举家迁来南京十几年,在外人看来,我早已是这座城市的一员,是大街上熙熙攘攘人群中的一个。但我知道,我在心理上从没有进入过这个城市,一直和它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城市的繁华和喧闹让我敬而远之,有时一年不逛一次大街。偶尔身处闹市,会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每次去大街,妻子儿女会像对小孩一样对待我。一次陪家人上街买电器,走得渴了,女儿在临街铺子为我买了一大杯饮料,走出几十步时喝完了,我忽然想起要送还人家杯子,忙转身就跑,女儿一把抓住我说爸爸你干什么去,我说不要还人家杯子吗?女儿大笑,说这是一次性纸杯,用完丢垃圾桶里就行了。有时,我会在下午骑自行车外出锻炼,却时常迷路,却又不服气,不肯问人,心想还能摸不回去吗?就这里骑骑,那里骑骑,有一次居然花了三个多小时才摸回家,估摸骑了有上百里路,弄得大汗淋漓,妻子早在家急得团团转了。

十几年前,我是因为工作和儿女的原因才搬来南京的。可我一开始就选择了郊区一处房屋,这里靠近大地泥土山水树木,感觉并不像在大城市,倒像住在一座小镇上。我的家也不像一般知识分子家庭那么讲究,来了客人不必脱鞋。如果把家弄得像宾馆一样纤尘不染,我会不舒服。火炉在南京早就被淘汰了,我家也装有暖气空调,可我从来不开。一到冬天,妻子就忙着在我书房里收拾火炉,买一堆煤球码在那里。天太冷或下雪了就烧火炉,一只烟筒伸到窗外去,火炉上放一只茶壶,烧得咝咝响,壶口里冒出的蒸气在书房里散开去,滋润而温暖。水开了,提壶泡一杯茶,捧在手里慢慢呷。看书或写作到深夜不睡,有点饿了,就在炉口上烤一个馒头,一层皮焦黄酥脆,再找来几样剩菜,一股脑儿倒进一口小铁锅,放在炉口上炖得咕噜咕噜响了,不用盛出,就坐在火炉旁,就着烤馒头吃得热火朝天。书房里还放着一口小砂缸,里头盛着自家腌制的鸡鸭蛋,馋了就捞一个煮了吃。我喜欢这种感觉。

我的书房有些零乱,却充满生活气息。书房既是客厅,也是小外孙的游乐场。书架旁的地板上,摆满他的汽车飞机大炮和十八般兵刃,他在那里打得咚咚嚓嚓,我照样可以坐在书桌前看书写作,不受干扰。但有时他会突然在我背后大叫一声:“赵本夫,给我讲个故事!”我就只好停下来对付他了。二十多年,从儿子到孙子,我已经习惯于在这样的氛围里写作。如果小外孙去了幼儿园,家里人都去上班了,满屋子寂然无声,我反而会走神,只好打开电视机,让它在那里响。

我抗干扰的能力很强,只要进入写作,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忘掉。我睡眠一向很好,从来不知失眠是个什么滋味,不论写作还是生活中的烦恼,都不会影响我睡觉,即便深夜临睡前喝一杯热咖啡,也能倒头就睡,不管屋外山风林涛,风雨雷电,要不了三五分钟就能酣然入睡。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睡得十分踏实。我常为此惭愧,觉得有点对不起“知识分子”这顶帽子。

我生活得简单而又充实,就是因为和城市生活保持着距离,不是不能进入,而是根本就不想进入。这种距离感让我可以做一个看客,从容观察各种城市西洋景和人物故事,获得一种和大地生活不同的参照,也让我专心于自己的文学世界。

如果说与生俱来的情感使我对大地充满爱恋,1985年初夏的一次旅行则让我进入了一种理性的自觉。在那之前的几年,我写过一组故道风情的小说,总觉有些浮光掠影。家乡丰县也属黄泛区,黄河曾在那里流过八百年,这条母亲河浇灌了这片土地,又毁坏了这片土地,历史上没完没了的决口把大片大片的良田变为黄沙地,无数村庄和生命葬身洪水,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一辈辈人是怎么活下来的?土地的意义是什么?我决定对黄河故道作一次考察。考察不是采访,我只是想获得一种对故道的整体感受。

1985年初夏,我带了一个小伙子董亚平,各骑一辆自行车上路了。小董也是位文学爱好者,又会武术,一路有共同语言,也有安全保证。我们沿大沙河插入黄河故道,由苏北一路经皖北、豫东、鲁西南,在苏鲁豫皖交界的十几个县,有时一天跑一百多里,有时就停下来,坐在故道岸上,喝酒聊天,或静静地感受它。当年黄河决口浊浪滔天的场景已不复见,只能看到一些遗迹了。大堤残破不堪,大堤内干涸的河床比堤外的土地高出许多,有些河段积存着一洼洼死水,而大部分河底已种上了庄稼,真是沧海桑田。故道两岸尚存一些散布的土丘,看了有些奇怪,问当地老百姓,说是逃命墩,历史上防备黄河决口时紧急逃命用的。由此可见当年的仓皇。但这些逃命墩还是无法阻止千里中原屡成泽国。令我吃惊的是,现在的故道两岸,依然村庄稠密,林木繁茂,老百姓在土地上耕耘劳作的情景,让人感到一种平静和安详,仿佛这里不曾有过灾难。这让我感叹人类的再生能力。

那天午后,当我盯着残破的大堤下一个老人劳作的身影时,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三百年前属于谁?我忽然激动起来,是啊,三百年前这块土地的主人是谁呢?那么三千年前呢?在几千年前历史上,这块土地曾有过多少主人?他们都叫什么名字,他们的后代现在都在哪里?这块土地对他们来说还有意义吗?再过三百年、三千年,这块土地又将属于谁?还会更换多少主人?过去我曾数次通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对于江山易手的事可谓熟悉,但当时只在书本上看,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可那天由老农脚下那片土地引发的联想,却突然让我进入了人类历史的隧道。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是从私有财产开始的,在所有私有财产中,土地又是最重要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对土地的占有,人间不知演绎了多少悲剧,小到一家一户,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帝国,杀掠征伐,永无宁日。但最终谁也不能永远占有它,土地依然是它自己。在世界任何地方随便抓起一把土,都比人类古老得多,都可以见证并嘲笑那些走马灯一样慌里慌张的占有者多么荒唐。但大地无语。想到这里,我突然领悟了什么。回来不久,我便写了六万字的中篇小说《涸澈》,一天平均六千字,一气呵成。这部小说不再写风情,而是写人的生命意识。文明社会的法则在一个大漠中的村庄一文不值,而一代代人的繁衍生息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个寓言。生命的存在应当高于一切。后来又有了《走出蓝水河》《蝙蝠》《陆地的围困》《寻找月亮》等小说。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经过十几年准备之后,终于开始长篇系列《地母》的写作。五年前,已出版了《地母》第一卷《黑蚂蚁蓝眼睛》和第二卷《天地月亮地》,下头还有第三卷。这部小说有我父母两个大家族的影子,但我并没有像一般家族小说在社会层面上展开悲欢离合兴亡衰落的故事,来证明谁对谁错,只是把那些作为背景,把重点放在了人和土地的关系上,试图找回人类对大地的宗教感。人类对大地对自然的崇拜其实是最原始的崇拜,但文明社会的人似乎忘记了这个赖以生存的根。时间将证明,这个原始的崇拜,也将是人类的终极崇拜。在我的这批小说里,所有的人物、故事、场景,都成为一种载体,不是乡村小说,也不是城市小说,它只是小说,一篇篇承载着我的观察、思考、理想和情感的小说。

我如今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都市里,我经历过蒙昧和大地人的生活,也看到了文明人的生活,甚至还去过欧美许多国家,这对我来说都是财富。没有人能阻止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确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特别当我回忆和看到至今仍有许多人在贫困中艰难挣扎的时候,我真的渴望发展能给他们带来福音。但我还是要说,发展并不都是文明,有些发展已成为赤裸裸的罪恶。即使是走向文明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文明带给人类的是对大地的破坏,那还不如放慢文明的脚步;如果文明给人类带来的是紧张焦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猜测、戒备和倾轧,我们的生活还不如回到质朴和简单。

作家可以关注的东西很多,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并不想和文明唱反调,那太悲壮,也太不自量力。但我热爱大地,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5.关于赵本夫的三篇文章

陈思和

何镇邦先生来电嘱我谈谈赵本夫,才想起不见本夫也已经很久。虽说他住南京主编《钟山》,我在上海执教复旦,本来离得也不算很远,但沪宁两地来往不多,偶尔有事我去南京大学,也总是在校区里活动,来匆匆去匆匆,但有时在回程路上列车徐徐离开南京站时,会突然想到本夫住在这个城市,这时候正不知忙些什么,于是一个朴素憨厚的农夫模样的身影才会带着笑容出现在我的眼前。其实这个模样也是十多年以前认识的赵本夫的模样,现在对本夫的印象反而很淡然了。

不知道何镇邦先生为什么指名要我写本夫,也许是本夫推荐的吧,这么说来,本夫还没有忘记我们俩在二十年前的一段文字缘分,这也是我所不能忘怀的。要说本夫,也只有从这段缘分说起。时间真是过得飞快,回忆起来已经是二十年以前的事了。

1981年我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念四年级,那时高考刚刚恢复,诸事都很乱,我是第一届的考生,称作77级。但是我们正式进校读书是在第二年的春天,与下一届78级只相差半年时间,到1981年底才毕业。在临分配时总还有些幻想,这以前大学生毕业完全是计划分配,个人没有一点自由可言,但这次是“文革”后的第一次大学生分配,还是比较尊重学生的意愿,可以说是人尽其才吧。有一次遇到《文汇报》编文艺版的褚钰泉,他建议我写一篇评论文章在《文汇报》上发表,也许可以增加毕业时求职的条件。在20世纪80年代初,年轻学生能在《文汇报》上发表专业文章是莫大的荣誉,对此我一直感激褚钰泉的好意提携,他总是在年轻人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伸出兄长般热情之手。不过褚钰泉并没有给我命题作文,我一时也想不出写什么题目,这纯粹是为写作而写作,于是就跑到系资料室里去乱翻杂志,想找一个题目来做文章。读着读着,一直没有碰到特别有新意的作品,这样找了好几个星期,直到读着《雨花》上赵本夫的短篇小说《“狐仙”择偶记》时,才感到眼睛一亮,当下就认定自己应该写的书评对象找到了。那时的文学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重大时刻,许多以揭露“文革”罪恶为主题的“伤痕”、“反思”文学逐渐蔓延,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关注,不过正是因为社会关注多了,创作大致也有了一些模式,所以也不觉得特别的新鲜,尤其是一些显示知识分子正义感的学生腔文字,也让人读得有些厌倦。而本夫的这篇小说却没有这种义愤填膺的东西,却是写了一个农村的风流寡妇的故事。她因为生得漂亮,又善于利用男人对她的好感,所以被称作“狐仙”(在江南也就是狐狸精的意思)。小说语言幽默俏皮,透着一种农民的狡黠,人物也都是善良的小人物。这样的农村故事很符合我对艺术的审美趣味,于是就写了一篇很短的书评,不过就是千把字的篇幅,寄给了褚钰泉,过几天就很顺利地刊登了出来。

这篇书评因为写得早,也比较幼稚,后来我就没有再提起过它。1996年我修订出版第一本编年文集《笔走龙蛇》时,有意把以前写的一些短小书评文章作为附录放在文集里,却不知什么原因偏偏没有收这篇文章。今天为了写文章才从旧箱底里翻出这张黄旧的报纸,读着它就仿佛遇到了一个童年时代的拖鼻涕小朋友。出于敝帚自珍的心理,我先把它抄在下面,再来谈这篇文章给赵本夫带来的厄运:

农民的爱情——简评《“狐仙”择偶记》

同类推荐
  • 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译文经典)

    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译文经典)

    尼采是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颇具争议性的哲学家,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的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出现在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他与传统辩驳,却同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编者君特·沃尔法特是国际著名的尼采研究专家,他不按体系,而是严格按照年代,从考订版(KSA)第7卷至第13卷5000页尼采遗稿中选编出这部作品。选编的第一条原则是,特别重视尼采哲学涉及“意志”“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虚无主义”等关键词的文章段落;尼采人生道路上所接触过的重要人物,如叔本华和瓦格纳;还有尼采经常思考的问题诸如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艺术和道德等。选编的第二条原则是尽力追求客观,甚至呈现出一种批判性阅读的视角。阅读这部哲学遗稿就好比在欣赏“一个知识分子写的日记”。沃尔法特研究尼采思想所得亦附文后。阅读这本书能看到最真实的尼采,更能使我们具体、直观、不受约束地理解尼采的“实验哲学”精神,对于尼采哲学的初入门者和研究者而言,都是上佳读本。
  • 借诗还魂

    借诗还魂

    大自然,包括怀抱着我的天地世界及我怀抱着的心灵世界——两个无极世界极像一对相知相爱相敬的情侣,它显现与涵蕴着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美,明暗不一,冷暖不同,欢痛有别,五彩斑斓,多层次多角度,多面多维,深到了心底,远到了心边,高到了心面。然而心边在什么地方呢?
  • 工说工有理

    工说工有理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十年来的时评文章。共分为五部分:酒中拾趣、世态百相、山河千里、众生万象、网络无界。内容贴近时代,评论酣畅淋漓。文章高屋建瓴,笔锋尖锐,又拿捏有度,网络评论的特点让其选题广泛、言语活泼。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譬如:《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锅鸡,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护国路白汤羊肉,玉溪街蒸菜,葱油饼、锅贴、片儿汤,火腿月饼、酥皮包子,玉麦粑粑,洋芋粑粑,摩登粑粑;《五味》中说到山西人能吃醋,辽宁人爱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南方爱吃甜,四川人口味偏爱麻辣等让人不由在心中勾画起一张美食地图;《故乡的食物》中,写到炒米和焦屑,淌着红油的鸭蛋,咸菜慈姑汤,各种河鲜、野味和田间地头的野菜;《食道旧寻》中写老舍先生的好客、沈从文经常吃米线,陶重华、吴宓、张宗和、孙凤竹、崔芝兰、沈有鼎、吴征镒诸先生在牛肉面馆的定期聚会;写冰西瓜的技巧,写豆腐的各种做法……让人不由觉得垂涎三尺,美味藏在街巷和普通人的厨房里。后两辑写亲情、友情、街巷之情和乡情,充满着浓浓的回忆。那种淡泊、洒脱、释然的心境透过纸被,直抵人心深处。
  • 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歌后王菲缘何一曲成名?词王林夕的华词丽藻背后隐藏他怎样一番为人?Beyond、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陈奕迅、谢霆锋、陈百强、林忆莲、太极……在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33位香港乐坛顶级歌者,33段涌动着绚丽音符的时光……藏着不是遗忘,经典恒久留存。
热门推荐
  • 一个疯女人的爱情故事

    一个疯女人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不知道故乡在哪儿的美丽的女子,一位父母早亡的大龄青年。他们的遇见离奇而又简单,他们结伴在乡村演绎出一场生死之恋。
  • 套路古人的方法

    套路古人的方法

    作为一个大学宿舍之子,穿越后想的不是怎么去搞事情,而是打算去旅游看看隋唐时期的风景,看看没有被开发的自然风光,去去有水的罗布泊,最好能去欧洲走一趟,北极熊也瞧瞧。然后看看行军打仗,唐朝的陌刀到底是个什么样,门神秦琼到底能打几个体育老师。最后当然要看看这个时代的妹子到底怎么个漂亮法儿。尽量亲身体验体验。总之是一肚子的疑问和想法。但是手下不乐意领导天天游戏人生,于是他们开始利诱上司好好上班!这怎么行!我还打算去澳洲抓点考拉去非洲看看动物世界!
  • 日落城西

    日落城西

    二十平米的小屋,摆了三张上下床和一个储物柜,一张木桌被随意地斜放在中间。
  • 我在茅山当道士

    我在茅山当道士

    我在茅山当道士,新书发布,不一样的茅山道士,不一样的捉鬼奇闻,你们期待吗
  • 开局和圣女互换身体

    开局和圣女互换身体

    穿越大荒,建立古国,证道人皇!但是,面临五个大荒古国的围攻,古国危在旦夕,即将国破家亡。所幸及时觉醒【身体互换】系统,可与任何人互换身体!生命禁区之主:“大荒中最神秘的不是我们,而是另一位恐怖存在,他能任意控制别人的身体!”。长生仙帝:“这位神秘存在强大绝伦,没人知道他到底是谁,但是他却能出现在任何人的脑海中!包括仙帝!”。仙庭神女:“我觉得我没有任何隐私!总有一双眼睛在窥探我!”。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修士,但人人都觉得我是大佬!【PS:简介不会写,就这样吧,身体互换类型的爽文!】
  • 林深见鹿ll

    林深见鹿ll

    为了守护自己最爱的人和最珍惜的事物,他们不惜赌上所有……
  • 碧海映星辰

    碧海映星辰

    乔冉星人生的前15年没有谈过一次恋爱,也没有动过什么热切的想法,直到她升上高中遇见石昱海。曾经被碰碎的心好不容易拼起,又被撞的七零八落。喜欢上一个不该喜欢的人,又该如何前行呢…
  • 失落的森林

    失落的森林

    一次意外吕小莫变成了美女机器人。诡异的森林任我驰骋。凶残的野兽见我就跑。狡诈的海盗不是对手。神秘的外星人也奈何我不得。我精通各种专业技能,熟说十八国语言。可是,等等,这个我真的不会,因为网上没有,我无法下载呀!
  • 四朝妃后

    四朝妃后

    某天,大臣终于忍不住问云笺:“皇后娘娘,您觉得皇上是怎样的一个人?”云笺浅浅一笑,扇子半遮羞怯的容颜:“皇上啊,他十分爱笑......”大臣:早朝上总是绷着脸的那是谁?“他害羞的时候特别可爱......”大臣:卧槽,面瘫也会害羞!可爱?“他最喜欢吃我做的糯米甜糕......”不给吃就扮可怜。大臣:皇上最不喜甜食,这是谁传的!忽然云笺发现遗漏了最重要的一点:“他的手工活很好。”大臣:“手工活?”恍然大悟,“皇上亲手做制弓弩却是无人可比拟。”云笺轻摇手中团扇,脸上但笑不语然而内心却无比得意:皇上他的绝活就是——刺绣。
  • 我才不是女孩子呢

    我才不是女孩子呢

    IG是国内第一的女子天团,4位超级大明星受着广大歌迷的爱戴,突然有一天她们受到消息:将会有一个将会有一个刚从监狱里刑满释放的犯人来顶替乐队的主唱也就是她们队长的职位。天啊!他居然还是个男的...这可怎么办才好呢?珊珊、雪儿、霜儿,欣儿姐妹们快点行动起来啊!一定要打倒方源这个大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