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3700000012

第12章 清代农业技术及农学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不过清朝的农业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

清朝农业在农具的使用、农田水利的建设、耕地技术和柞蚕放养技术的改进、作物构成、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以及植树造林等方面,都有些局部的改进和提高,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清代的农学著作约有100多部,这些农学成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代人口大增,乾隆时期已达3亿,这就需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更加提升。在清政府鼓励发展生产的政策下,清代农业的生产工具、水利建设、耕地技术及植树造林等方面较之前代有所发展。

清代出现了一种深耕犁,有大犁、小犁和坚重犁之别。深耕犁的发展,反映了耕作技术的提高。小型农具在清代进一步完善,如稻田整地灭茬的农具辊轴,作用是把田间杂草和秧苗同时滚压入泥,过宿之后,秧苗长出,而草则不能起。

贵州遵义一带有一种名为“秧马”的农具,其形制和作用,与宋元时记述的秧马不同,而类似辊轴,用以掩杀绿肥和杂草。以上农具在双季稻地区作用尤为明显。

塍铲、塍刀是清代南方丘陵地区水田作业的两种农具,用以整治田埂。这种农具灵巧轻便,能提高作业速度和质量。

清代有一种水稻除虫工具,灭虫效果很好。适应于北方旱作地区的一种中耕除草工具漏锄,其特点是锄地不翻土,锄过之后土地平整,有利于保墒,而且使用轻便。

清代的农田水利工程一般是以水道疏浚为主。1570年,经海瑞主持的一次水利工程后,吴淞江下游基本形成今天的流向。清时为便于节制黄浦江,在江口建大闸一座。

京都周围附近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自元以后时举时废。1725年,京都附近发生特大水灾,清政府曾用较大力量兴修水利,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公私合计先后垦出稻田59.7万多亩,并分设京东、京西、京南和京津四局加以管理。到乾隆时,因为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北方水少,且过去所办水利收效不大,所以明令禁止以后再在京都周围从事水利营田。

整个清代农田水利是向小型化方面发展。康熙时,有专家力主在陕西凿井防旱,并指出应该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利用地下水凿井灌田,蔚然成风。

河北井灌和植棉有关,植棉必先凿井,一井可灌溉棉田40亩。山西省蒲州和陕西省富平、澄城等地由于地形、地质不同,井水量大小不同,每井灌溉田地数量也不同。水车大井和一般大井每井可灌田20亩,橘橰井可灌六七亩,辘轳井可灌二三亩。

南方井灌较少,但利用山泉灌溉种稻却较普遍,闽、浙、两广、云贵、四川等地,随处都有蓄储涌泉或壅积谷泉的塘堰。山泉来自高处,便于引流灌溉,为了合理用水并减缓冲击,人们就在下流修筑塘堰加以蓄存,并用栅、闸以及瓦窦、阴沟等启闭宣泄,再随时引入田。

当田面高于山泉,除了筑堰壅水外,还用筒车来提水灌田。在山泉为叠岭涧壑所限时,则用竹筒、架槽来渡越,使山泉能从上而下,由近及远地使用,大大提高了泉水灌溉效益。北方各省也有引用泉水灌溉的,但总的面积不大。

在具体耕作技术的基础上,杨屾的《知本提纲·农则》概括出农业生产的一般耕作程序和一环套一环的原则:耕垦、栽种、耘锄、收获、园圃、粪壤、灌溉之次第,如果能一一详明,自然善于耕稼,产出倍增。这七项是《知本提纲》讨论耕稼的内容。

前四项为粮食作物生产的4个环节,园圃为农家不可偏废的生产项目,最后两者则为粮食作物和园圃生产共同应该注意的环节。并指出一个环节要紧扣另一个环节,对每一环节还提出了质量要求。对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也同样提出了要求。

掌握技术关键是农业生产中应予以重视的又一原则。当时的农学著作中辑载了不少农谚资料,提出了播种时期、前后作的关系、耕地深度、操作时间等问题,对实际生产有很大指导意义。

如说“小满花,不到家”,意思是棉花迟种则不收;“荞麦见豆,外甥见舅”,意思是去年种荞麦之地今年不宜种豆;还有“麦子犁深,一团皆根;小豆犁浅,不如不点”、“天旱锄田,雨潦浇园”等。

当时的农学家认为北方的生产技术关键是“粪多水勤”;南方则是“深耕”、“早种”等。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首要的一个环节,《知本提纲》已有系统认识,指出前作物收获后,土壤板结,通气不良,经过耕耙和风化作用,板结状况可以改变;但“日烈风燥”,水分又损失过多,因之必须“雨泽井灌”补充水分,土壤经过这样的耕作使水、肥、气、热达到协调程度,才对作物生长有发育之功。

耕地技术在清代已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北方旱地土壤耕作不论夏耕或秋耕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耕作法,即浅、深、浅。

初耕宜浅,破皮掩草;次耕渐深,见泥除根;转耕勿动生土,频耖毋留纤草。

南方水田耕作技术的进展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深复耕。深耕在明、清时通常都在八九寸,不超过一尺。二是冻土晒垡。即将表土翻挖,熟化土壤。

清代农作物保持着传统的稻麦和杂粮等,自明代中期玉米、番薯等新作物引进后,对我国作物结构产生很大影响。玉米引进后,清代中、后期推广普及较快,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基本上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尤其在云、贵、川、陕、两湖、皖、浙等省山区种植更为普遍,甚至在粮食作物中渐占主导地位。

番薯至道光年间已在各地普遍栽种,并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辅助粮食之一。明代引进的马铃薯在清代也被广泛种植。

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新作物的引进与广泛传播,人口的繁衍,特别是进入18世纪以后,我国人口不断大幅度的增长,大大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因而也促进了清代多熟制的迅速发展。在当时,“一岁数收”具有提高单位面积年产量的积极意义。

18世纪中叶以后,我国北方除一年一熟的地区外,山东、河北、陕西的关中地区已经较为普遍的实行三年四熟或两年三熟制。南方长江流域一般一年两熟,再往南可以一年三熟。

自实行复种制,周年之内的种植和收获次数就有了增加,而从始用于蔬菜生产中的间作、套种等技术运用于大田生产后,“一岁数收”的多熟种植技术逐渐提高,农作制也相应地更加复杂化了。其中,套种是解决多熟种植的关键技术。

套种的原则,一是除主种作物外,套种作物应选择生长期比较短,相互间有亲和力的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都可以参加进去;二是通过套种争取多收,最主要的技术措施就是要多施肥料。此外,桑间、果间,通过间作、套种、复种等技术,也可增加种植和收获次数。

有的地区为了解决上、下两熟作物收获和播种季节上的矛盾,清代创造发明了几种特殊的栽培技术。这些技术至今在农村中仍有沿用的。

一是小麦移栽法。小麦人工移栽始于何时,尚无明确的文献可证。但到明末清初,对小麦育苗移栽的时间、方法等已有较详细的记述。有人认为农历八月初,先下麦种。张履祥在《补农书》中进一步指出:

中秋前下麦子于高地,获稻毕,移秧于田,使备秋气。虽遇霜雨妨场功,过小雪以种无伤。

《知本提纲》指出:麦苗等皆宜先栽后浇,如水中栽,就不发旺,每科栽亩十余根,行株距4寸左右,而且要纵横排直成行,以便中耕、壅根、除草和通风透光,这样就能“苗盛而所获必多”。

小麦移栽不仅可以克服晚稻晚收和冬麦早播季节上的矛盾,而且可以减轻或避免虫害、节省种子和使茎秆粗壮不易倒伏。二是冬月种谷法。此法是针对秋季因某些原因而错过种麦时期所采取的一种补救方法,使农民在麦季无收的情况下仍可以收到早谷子。河南有些地方农民冬月种谷的方法是,于冬至或冬至前一天直接把谷种播入田中,结果和在瓮内埋入土中处理14天没有差别。

北方旱地抢墒播种。我国北方旱地由于春旱或秋旱影响而不能及时整地下种。针对这种不利自然条件,农民创造和积累了不少抢墒播种和抗旱播种的经验。清代农书中记载的方法有:趁墒种麦;抢墒种豆,留茬肥田;晚谷播种;干土寄子。

趁墒种麦的方法,即在秋茬地上种麦,如果有秋旱趋势,必须抢墒下种等雨,不能等雨再种。

抢墒种豆,留茬肥田的方法,即在小麦收割后,于麦茬行间开沟种豆,这样既可利用麦茬护苗,又可利用残茬肥田。此书还提出且割麦且种豆的办法。

干土寄子抗旱播种法也是农书中提出的。北方旱地夏收夏种季节,如雨水不及时,可采取抗旱保墒的措施以适时播种。种晚谷播种办法是,在麦收后浅耕灭茬,即先耪一遍,然后骑垄种之,但断不可耕垄,以免耕后跑墒。

干土寄子办法是,实在无雨,将前墒过之地,或用耧,或用撒,干种在地内候雨。干土寄子法的优点在于比雨后才播种的出苗要早。

清代对通过施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认识更深刻了,如《知本提纲》提出了“垦田莫若粪田”之说。

施肥经验进一步丰富的表现,一是积肥方面,要多施肥就必须多积肥,肥料种类和来源比以前增加和扩大了许多。《知本提纲》将它们分为10类,称为“酿造十法”,也就是积肥的10种方法:

曰人粪、曰牲畜粪、曰草粪、曰火粪、曰泥粪、曰骨蛤灰粪、曰苗粪、曰渣粪、曰黑豆粪、曰皮毛粪。

并分别记述了积制方法和效果。就农家粪肥而言,这10大类已是无所不包了。

还有对肥效的体验进一步加深。《知本提纲》在介绍“酿造十法”中对粪肥等级所表达的方式:一种是用“可肥美”,“可肥田”,“可强盛”的词语;另一种是“一等粪”,“肥盛于诸粪”,“最能肥田”,“更胜于油渣”,“沃田极美”等字句,也反映出农民体会到这些肥料在肥效上有差别。只有肥料种类增多,人们在使用中通过比较试验,才会体会到它们的肥效不同。

在施肥技术上,清以前对施肥的时间、不同土壤应施哪些不同的肥料以及哪种作物最需要哪类肥料,即所谓施肥中的“三宜”问题已有所论述,但到清代通过《知本提纲》一书的总结,使人们对施肥“三宜”的认识就更为明确系统了。

所谓“时宜者,寒热不同,各应其候”,即在不同时期,施用种类不同的肥料;所谓“土宜者,气脉不一,美恶不同,随土用粪,如因病下药”,就是说对不同的土壤,施用不同的肥料,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所谓“物宜者,物性不齐,当随其情”,即对不同作物施以适合的粪肥。

清代对作物虫害的防治比较重视,认识到害虫不是神虫,而是“凶荒之媒,饥馑之由”,必须消灭之。在虫害防治技术上,也汇集前人经验并加以发展:

首先是人工防治。如蝗蝻、豆虫、虸蚄之类用人工加以捕打,或用炬火驱逐。

其次是药物防治。清时采用的灭虫药有砒霜、烟草水、青鱼头粉、柏油、芥子末等。蒲松龄的《农桑经》记载说种谷“用信乾”,“信乾”就是用砒霜和谷子煮透晒干制成的毒饵。

再次是农业防治。比如耕翻冬沤,调节田间温湿度,轮作换茬,合理间作,种子处理,选育抗虫品种,调节播植时间,中耕除草等。

最后是生物防治。岭南地区用蚁防治柑橘害虫,当地人把大蚁连窠采归饲养,果农则向养蚁人买来放养于柑橘、柠檬等果树上。

果农们还创造了在树与树之间用藤竹、绳索沟通引渡,以便大蚁在各树之间交通往来的方法。此外,四川临江的果农也买蚁防治柑橘害虫。

作物病害,到清代逐渐被人们所注意,农书中有关记载多了起来,如祁寯藻《马首农言》中就有“五谷病”一章。

用药物治病,直到清末的冯绣《区田试种实验图说》中才介绍了“用雪水、盐水浸种”和“用黑矾当做肥田料”以防治霉病之法。

清代记载涉及植树造林材料的书约有40种左右。这些著作反映了当时的植树造林技术,不过其中大部分是关于果树的,一般林木仅有片断零星的记述,但由此也可窥见其概貌。

一是育苗造林。首先必须采收成熟树种。成熟的种子,含水量较低,贮藏不易发热腐烂。成熟种子用来育苗发芽率较高。什么树的种子,何时成熟而应该采种,清代人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是转垛法造林。于霜降后到春初树木尚未发芽前,在根旁又宽又深地将土挖开,再从树根侧面斜伸下去截断主根,保留四周侧根,刨成一个圆形的根盘;然后在掘开处仍把土盖上筑实。

不太大的树掘断主根一年后即可移栽,很大的树要经过3年。每年掘树根的一面,最后把树起出,用稻草绳捆扎根盘,以固定泥土。

此时暂勿移动,掘土处仍用松土填满,并用肥水浇灌,待至明年二月,运到预定地点栽种。这种方法因准备工作经过时间长,操作又十分细致,因而树木移植后成活率就比较高。

三是插条造林。这一方法无须培育种苗,方法简单易行。扦插的插穗,在清以前的农书中一般都说在早春季节采取插穗。但清代有的农学家认为初冬时枝条中含有养分比较充足,我国是世界上生产柞蚕茧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工放养柞蚕最早的国家。明末清初,我国的柞蚕放养技术已逐步进入成熟的阶段,但到乾隆初年才有论述放养柞蚕技术的专书问世。根据清代一些著作来看,柞蚕的放养有两种:一是放养春蚕;一是放养秋蚕,两者放养法基本上近似。

春蚕的放养,首先是选择种茧,选出优茧作为种茧,并按雄雌为100与110或120之比穿成茧串,送温室进行暖茧。“暖茧”系为促使种茧适时羽化而采取的措施。

在暖茧的三四十天里,什么阶段应升温,什么时间温度应保持平稳,又要随着自然气温的变化而调节。这是柞蚕放养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因为暖茧工作必须有丰富经验,所以清代有些蚕农以暖茧为职业,开设“烘房”和“蛾房”。

关于放养蚁蚕采用“河滩养蚁法”,清代中叶以前就有了。其法是在“活水河边”沙滩上开挖浅水沟,把从柞树上摘下的嫩柞枝密插沟内,用沙培壅,这样柞枝几天内不致蔫萎。然后将蚁蚕引上柞枝。

“剪移”是放养柞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即蚕儿将柞叶吃到一定程度时,或因叶质老硬,蚕儿厌食时,把柞枝连蚕剪下,转移到另一柞场的柞枝上去。

从蚁蚕上树到结茧,一般要移蚕六七次。蚕儿渐老熟,开始移入窝茧场。采收的春茧准备作种用的,经挑选后,穿成茧串,挂在透风凉爽而日光直射不到之处,以待制种,放养秋蚕。

蚕农在实践中认识到蚕病是要传染的,所以特别强调蛾筐等工具每年都须用新制的。他们又发现改善蚕儿生活条件,可以减少蚕病的发生,所以特别注意保种、保卵和加强饲养管理。对危害柞蚕的虫蚁,采用人工捕杀和用红矾、****等做成毒饵诱杀。为了驱散或捕杀为害柞蚕的鸟兽,蚕农们还创造了一些捕杀工具,如霹、机竿、排套、网罩、鸟枪、鸟铳等。总之,放养期间,蚕农们十分辛苦。

清代的农书约有100多部,尤以康熙、雍正两朝为繁盛。大型综合性农书仅有一部《授时通考》,是1737年由乾隆帝召集一班文人编纂的。全书规模比《农政全书》稍小。因是皇帝敕撰的官书,各省大都有复刻,流传很广,国际上也颇有声名。

《授时通考》全书布局,依次分为:天时、土宜、谷种、功作、劝课、蓄聚、农余、蚕桑八门。该书把天时、地利的因素和“劝课”提到了空前高度,成为主题所在,而生产技术知识却退列附从地位。

全书引用的书籍总数达到427种,远远超过了《农政全书》,但作为农书的意义来说,没有作者的亲身体会,没有什么特殊的新材料。

从清初到道光时,专门讨论一个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和技术,而由私人著作的小型农书出现不少。如专论河北省泽地农业的吴邦庆的《泽农要录》、山西祁寯藻的《马首农言》、陕西杨屾的《知本提纲》和《修齐直指》等,都是根据地区需要和特点写成的,在当地有较大的生产指导意义。

清中叶以前曾出现了多种专论某种作物、蚕桑或兽医的专业农书,其中有《棉花图》、《金薯传习录》、《养耕集》、《抱犊集》等。

花谱、果谱的种类更多,比较有名的两种花谱,一是《秘传花镜》,一般称之为《花镜》,流传较广,作者陈淏子。

全书共分花历新栽、课花18法、花木类考3个主要部分。书中内容有不少是作者自己的心得和询问得来的经验,甚至有“树艺经验良法,非徒采纸上陈言”的第一手记录。

1708年,康熙帝下令组织一班大臣将明代《二如亭群芳谱》改编成为100卷的《广群芳谱》。这部书内容庞杂,体裁也有所改进,但农业生产意义不大。

同类推荐
  • 锦绣王孙

    锦绣王孙

    自遇屏间俏面容,相思入梦梦惺忪。每步沉鱼荷底怨,常寻落月柳前踪。诗成绮韵三千首,人在珠帘第几重。一醉疏狂君莫怪,今生为怕不相逢。几度凤仪入梦轻,此怀谁可诉分明。灵犀能到何伤远,红叶飞来每触情。
  • 明枭

    明枭

    明朝,一个山河动荡,江河社稷被宦官乱党把持的年代,内有百姓不满朝纲,起义军四起,外有倭寇登海,残杀沿海渔民,男主重生而来,不甘看到大好河山如此葬送,继而揭竿而起,且看一介凡人,如何拯救大明江山,终成一世枭雄,拥得万里江山……
  • 楼兰女皇长生女

    楼兰女皇长生女

    小说楼兰长生女,自律履职民嘉许,弃城移国高瞻瞩,龙困因果万年数!
  • 北宋大地主

    北宋大地主

    穿越到适宜生存的北宋,过悠闲的生活是不错的选择。生活要爱,吟吟诗,作作画,四处游览下;国家要爱,改内政,改军政,斗北辽西夏。要想过得惬意,就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那就让咱成为大宋最富有的地主吧,谁让咱是卖种子的呢?“小娘子,吾有良种无数,汝欲要否?”
  • 八旗传奇之汗王崛起

    八旗传奇之汗王崛起

    努尔哈赤年幼丧母,被后母欺压,父亲放纵继母欺压努尔哈赤兄弟二人,不得不离家投奔外祖父,在古勒城,他们学习了很多军事技能,努尔哈赤也有了第一位女朋友,不过短暂的宁静被战火烧毁,外祖父被俘,最终被明朝杀害,努尔哈赤兄弟再次成为丧家之犬,双双被俘,在辽东总兵府慢慢受到赏识,努尔哈赤也与二公子李如柏产生了兄弟般的友谊。机缘巧合,努尔哈赤与青娅相识,刚开始二人互相看不惯,最后却成为彼此灵魂的伴侣,并为他生下两个儿子,褚英,代善。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唯一活下来的舅舅阿台,重修古勒城,继续于大明为敌,最终被部下杀害,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也在劝说阿台投降的时候死于乱军之中,基本上痛失了所有至亲的努尔哈赤,在一夜之间站起来了……
热门推荐
  • 二号人物吕不韦2

    二号人物吕不韦2

    他乱世经营,富可敌国,成为中国最早的红顶商人;他投身政治,位居人臣,掌控秦国权柄十二载……著名作家韩耀旗以一泻千里的酣畅笔法,站在历史变革时期抉择人生道路的时代高度,用恢宏大气而而又丰富细腻的如椽之笔,展示了吕不韦从一个草根商人到秦国二把手的传奇经历。本书描绘了吕不韦商场上惊心动魄的冒险生涯和宦海中惊涛拍岸般的悲喜人生,展现了吕不韦经营四海、布局天下的超人谋略。
  • 超华丽女王约定

    超华丽女王约定

    为了追求暗恋的男生,有着女王称号的超级千金大小姐米花海棠变身为咖啡屋里不起眼的咖啡小妹,只为了每天下午那短暂的相处。然而,她天衣无缝的伪装却被如同蝴蝶一般花哨的北原藏揭穿了。不仅如此,他竟然还以此要挟她做各种讨厌的事情。充当他的假恋人?
  • 名侦探柯南:蔷薇的绽放

    名侦探柯南:蔷薇的绽放

    蔷薇的绽放或许只有一瞬,但却是那么美丽。她是21世纪的天才高中生药剂师,却无奈穿越。如蔷薇般的美丽,却只为一人绽放。期待这朵蔷薇的故事吧。
  • 无上之天芒

    无上之天芒

    夜幕降临,熙攘的人群早已离去,阵阵海风吹打着海边的礁石,一个男孩手里拿着一张照片正迎着夜风坐在礁石上看着远处海面上的浓雾喃喃自语,两年了,你还好吗?少年十二三岁左右,双腿交错圈起.双手拿着一张照片,靠坐在礁石上,他红唇齿白.稚嫩的脸庞略显倔强与坚毅。他叫焚夜,是个孤儿,十三年前一个周身被浓雾包裹的神秘大陆与地球相接,人们称这个大陆为仙之大陆,他就是那个时候被一对打渔老夫妇捡到的,据老妇人说:“捡到他的地方被一团白色的火焰所笼罩所以给他起名焚夜。
  • 花千骨之画骨成殇

    花千骨之画骨成殇

    花千骨恢复记忆之后,妄图复活杀阡陌等人。白子画的担忧……东方的复活……杀阡陌的复活……花千骨的执念……白子画为花千骨成魔,变为新一任妖神,画骨情缘该如何发展呢?
  • 地球格式化

    地球格式化

    地球历2020年夏,突然出现在天空的流星雨改变了所有人的人生。魔族、魔物、变异兽,一时间,人类从所有物种的顶端坠落,成为了魔族、魔物和变异兽的食物,地球被毁灭,重新回到了原始时代。看意外得到超能力的张默,如何在地球毁灭后,重启地球,重建家园。魔族实力划分:魔帝,魔皇,魔王,领主,魔将,魔兵。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梨花漫天:拐个师傅做夫君

    梨花漫天:拐个师傅做夫君

    一朝穿越,板凳还未坐热呢,不对,是根本没坐,就被一群老头扔下来诛仙台。幸好,王母娘娘是我家干妈,保留了神脉不说,还赐了个随身空间。(金手指超粗壮)尹梨诗自从三岁见到自家师傅后,其他美男一律看不上眼,日日夜夜想着怎样扑倒自家师傅,“师傅,我扭到脚了!”某师傅听到后,就地擦药,某女趁机揩了几把油;“师傅,我闪到腰了”某师傅看到后,横腰抱起,某女又趁机吃了几块豆腐……“诗诗,你到底要干嘛?”师傅终于破功发飙。“师傅,人家只是想你和人家双修罢了”某女撒娇道。“那你不早说,为师等好久了。”纳尼!(本文还有花绝小师弟和虚影的基情为副线,而且花影恋笔墨挺多的接受无能请不要看,绝对不要喷同性恋,绝对!)
  • 白君子

    白君子

    肩负神圣使命的贬官、告老还乡的书院掌门、美丽善良忍辱负重的女子、隐居山林的高人、才貌超凡的青年才俊……他们在关乎社稷存亡的危急关头,携手真情珍爱的仙子,同勾结权臣、危害社稷的黑蛇妖,展开惊天动地的生死搏斗。正与邪、智慧与阴谋、美与丑、明与暗、凭借人力而非神力,在千顷翠澜的巢湖,在层峦叠嶂的山间,在铜墙铁壁的城池,在举世罕见的庄园……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较量、厮杀:剿湖贼、取橐皋,战合淝、灭王组、决银屏……扑朔迷离的卧底,暗藏绝密的御图,纠缠感应的奇琴,神秘莫测的暗道,精妙绝伦的《暗枢》……真是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结果昭示:阴谋叛乱者绝没有好下场……
  •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唐诗,再到宋词和元曲,经典的古诗词或绮丽婉约,或豪迈壮阔,总能陶冶人的情操,催人奋发向上,让人们喜爱、感动,并代代传诵。但伟大的文学作品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爱之歌,还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情之思;无论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叹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怀,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拳拳报国之志向;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慷慨豪情,还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悱恻委婉,是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还是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
  • 妖圣正士录

    妖圣正士录

    一番摆弄一番景象,远在天边的惆怅,近在咫尺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