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7900000061

第61章 卓越计划:德国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2)

二、卓越计划的提出、争议和出台

(一)精英大学:卓越计划的提出

2004年1月,时任德国联邦教育部部长的布尔曼(Bulmann)女士首次提出在德国打造数所哈佛式的精英大学,希望籍此来改变德国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乃至科学研究中的二流地位,培养大批世界一流的各类精英人才,再造德国大学的辉煌。[7]这里其实是包含两个层面的目标:德国要打造一流大学,与美国顶尖大学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竞争;德国大学内部要强化竞争,追求卓越,强调加大高校的多样性和差异化,促进院校纵向分层。

实质就是德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财政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以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建的形式,重点扶持少数已经取得发展优势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研究型大学。国家放弃传统的高等学校“均等主义原则”(giekannenprinzip),根据纯学术原则评选出精英大学,并加以重点资助。在大学体系内部选择基础好并且有发展潜力的机构重点资助,使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出现等级性分化,形成“一流”、“二流”和“三流”大学的区分。

虽然90年代以来德国高等学校的以美国大学为榜样、以加大学校间的等级差异化为特征改革,使得精英大学计划的提出并不突兀,而是多少有些顺理成章,而且此前也已出现多个影响力较大的大学排行榜,但2004年初计划的提出还是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

在此后的一年里,“精英大学”一词成了德国朝野持续热议的话题。支持的力量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和经济界,认为打造精英大学可以提高德国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实力,提升德国的国际地位;主要的阻力和冲突是文化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反对的声音几乎使得计划胎死腹中。

组织层面上:德国是联邦制,宪法规定教育权在各州,各州反对联邦干预高等教育事务的行为,而且各州主张建立精英系,而不是精英大学,因此,负责协调联邦与各州教育政策的联邦—州教育规划和研究促进委员会(BLK)长期无法达成一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德国各州之间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总的来说,南高北低,西强东弱,各州之间意见不统一,各州教育政策的主要协商机构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难以达成各州都能接受的意见;德国高校的代表—德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HRK)也认为不应该笼统地资助整个大学,而是有选择地资助大学的现有优势项目,资助后备科学人才的培养。

文化层面上:该计划最先提出时被称为“精英大学计划”(eliteuniversitaet),精英“elite”一词,源于拉丁语中的“eligere”一词,通常是仔细挑选,选择之意。当下关于精英的定义在各种理论中很少有共同之处,唯一共识是:精英意味着特定社会单位中的最高层次部分,而不论这种社会单位是一个阶级还是整个社会,也不论是按人们所选择的什么样的标准所排列的;精英是由经过了某种挑选程序的少数优秀者组成。

无论如何,精英一词一般说来都不是一个贬义词,对精英大学的态度,在提倡竞争、追求卓越的美国文化里可能是正面的评价更多,可它在德国却是一个很刺耳的字眼,精英大学的提法始终成为争论的焦点,很多德国人尽管认可该计划的内容,也承认美国大学的领先,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国社会大众对“精英”一词十分反感。

20世纪在德国人看来是一个精英失败的世纪:第一次是1914—1918年,德国的精英们没能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精英的失败是1930—1933年,魏玛共和国的精英们不仅没有能够捍卫宪法,相反还与纳粹同流合污。纳粹就曾自诩精英,认为日耳曼人是精英人群,“元首”即希特勒就是他们的代表。

此外,德国人通常认为精英是大众的对立面,意味着特权和高人一等,是一个贬义词。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民主化思潮影响下,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人都避免使用“精英”一词;在院校文化方面,德国60—70年代的主流不是差异化和多元化,而是民主和平等,强调所有大学(Uni)都完全一样,没有高低之分,德国教育系统与英、法、美等国不同,没有所谓的精英学校,打造精英大学就意味着对德国这种传统大学范式的颠覆。因此,直到90年代初期,在德国精英一词几乎被人们所遗忘。

90年代中期开始,商界精英们成为公众人物。很多机构的效率降低,公众从信任机构转为信任精英个人。精英一词才重新被提及。1993年德国教育部长(Ortleb)呼吁重新定义精英一词:天分+能力+成绩=精英。

德国现任首相默克尔认为,不同的人应该得到不同的教育;对精英文化的支持不仅是政治或教育的事,德国需要明确:靠努力取得成就的精英(leistung selite)是正面、积极的,德国不仅需要精英足球运动员,大中小学校也需要培养精英人才。

(二)大学、政党、政府之间的争议和博弈

1.大学的不同态度。“精英大学”计划在德国大学中激起强烈反响。对于任何一所德国大学来说,5年共2.5亿欧元都是一笔极具吸引力的款项,可以用来聘请一流学者,更新实验设备,改善育人环境等。各个大学由于情况不同,立场各异。有可能入选的学校大力支持,海德堡大学、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著名院校跃跃欲试,海德堡大学校长霍梅霍夫认为该计划有百利而无一弊。基本没戏的学校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因为大学都是国立的,大学不敢也不愿与政府发生冲突。

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主席盖特根斯认为,布尔曼关于引进竞争机制、创建一流大学的设想,原则上是积极的,但不切实际。因为,美国的精英大学是在花费巨资、历经几十年发展的基础上打造而成的。同时,他还警告说,2.5亿欧元绝不可以从其他的科学资助项目中“拆东墙补西墙”。

德国大学生自由协会主席西尔施女士则批判社民党有关创建“精英大学”提议是“缺乏原则的沽名钓誉”:社民党一方面大谈公正的社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又积极兴建精英大学,这显然自相矛盾。

随着精英大学的诞生,德国的高等教育将有层级之分,出身低微的学生交不起精英大学的“入场费”。[7]

2.政党的批评。不同政党,甚至是德国社民党党内人士对该计划都持反对态度:“精英大学”并非社民党坚持的社会民主之举,即便建立一所类似哈佛大学一样的王牌高校,也不能解决德国高教体制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绿党认为,“精英大学”的想法过于“天真”,关于教育改革的问题应该持续下去,而且必须采取措施,而不是扛出“精英大学”的大旗瞒天过海。绿党的布伊特克奥夫(Reinhard Buetikofer)说:即使我们有了一所德国的哈佛大学,如果其他高校没有变化,那情况就没有得到改善。基民盟和基社盟则对“精英大学”计划的意义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德国的“精英大学”事实上已经存在,如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和不来梅大学,等等。德国高校目前正囊中羞涩,社民党突然提出“精英大学”计划,只不过是想把人们的视线从德国大学致命的财政困难等问题上引开而已。北威州基民盟主席,前联邦研究部部长吕特格斯(Ruettgers)说,通过国家计划,打造精英大学,是天方夜谭。自民党主席维斯特维勒认为,社民党的教育计划是其政治上的一块遮羞布,德国教育系统目前需要的是更多的自治和自主权,而不是所谓的打造“精英大学”。[7]

3.各州政府的反应。“精英大学”计划同样遭到了布尔曼的同行的强烈反对。2004年初,计划刚提出时,除柏林外,所有的州文教部长都一直拒绝接受布尔曼(Bulmahn)的建议,而到了2004年7月,各州的立场有所松动,南方各州因为获胜机遇较大陆续表态同意。

巴符州科学部长弗兰克批判“精英大学”计划“很可笑”;萨克森科学和艺术部长勒斯勒尔认为,布尔曼的精英计划目标正确,但途径错误:不能为了打造精英大学,挪用其他高校的常规拨款,并因此削弱一般高校的基础;石荷州州长西蒙(Heide Simonis)虽不反对精英大学,但认为所有德国大学都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巴伐利亚州州长斯托伊伯(Stoiber)认为,不是打造新的精英大学,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国立大学设置精英专业,就像在巴伐利亚一样;下萨克森州州长伍尔芙(Wulff)则认为,精英大学计划就是施罗德政府的一个哗众取宠的噱头,联邦政府根本无权这样做。无论是“基本法”中关于高校的相关规定,还是根据“高校建设的共同任务”的相关规定,联邦政府的这种做法都是与法律相抵触的。[7]

即使是在同意这么一个计划的大前提下,各方也有不同设想:联邦政府坚持实施精英大学计划,而不是精英系或精英专业计划,认为德国必须从整体上几种资助几所能于美国哈佛等世界一流大学相抗衡的顶尖大学。

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主张建设精英系:各州政府认为,财政资助的对象应该依据具体学科专业的发展和个体科学家的研究成规而定;把个别大学整体当成重点来建设是不合适的。

大学校长联席会议(HRK)主席盖特根斯(Gaetgens)则坚决支持精英大学计划,支持各项有利于高等院校的等级划分、创新和国际竞争的改革。计划应该重点资助各大学的重点尖端学科、培养后备人才等。评估标准应参照DFG确定的公认标准。专门为此召开的大学校长联席会议第98次理事会认为:无论是打造精英大学还是精英系,都要具备几项要素:额外的资金投入,严格的筛选标准,大学要有自主招生、科研、教学的权利,联邦与州政府要通力合作,共同资助。

(三)卓越计划的出台

德国联邦政府与各州在历经长时间的博弈、谈判与妥协之后,从名字到内容都进行了重大修改后才得以出台。各方于2005年6月23日最终达成一致,根据《基本法》91b款通过了“联邦与各州促进德国高校科学与研究的卓越计划”,简称“卓越计划”(exzellenzinitiative):联邦及各州将在5年内(2006—2011)对入选“卓越计划”的研究生院、研究项目及大学给予19亿欧元的资助,其中75%由联邦提供,25%由各州筹措。从资金上看,该计划由联邦政府主导。在2011年“卓越计划”第一个五年到期前,2009年各方将讨论是否继续延长或调整该计划。

与2004年提出的“精英大学倡议”相比,主要的变化有:2004年初,联邦教育部长第1次提出的口号是打造数所“以哈佛大学为榜样”的德国精英大学,最后达成一致时,该计划的名字改了,去掉了敏感的精英大学(eliteuni)字眼,也不再提以哈佛大学为目标;内容也由资助整体大学拓宽为三个部[8]

分:研究生院(graduier tenschulen),卓越集群(exzellenzcluster),未来构想(zukunft skonzepte)。计划的重点不再是推出几所精英大学,而是大范围地加大对大学科研的整体投入。

研究生院:准确地讲,就是资助一些优秀的博士生培养项目,培养年轻科研后备人员,为博士研究生进行国际化、跨学科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从而提高德国博士生培养的总体水平。计划将资助大约40个博士培养项目,每个项目将获得100万欧元/年的资助。

卓越集群:主要是支持大学建立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卓越研究及培训机构。同时,利用德国大学校外研究机构实力强的特点,加强促进大学与校外研究机构、应用技术大学及经济界的合作。计划打造约30个卓越集群,每个卓越集群将得到650万欧元/年的资助。

未来构想:这一部分其实就是最初提出的所谓“精英大学”,帮助德国顶级大学拓展各自强势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奠定德国高校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计划最多资助10所大学的尖端特色科研,当选的条件是大学已至少入选一个研究生院及一个卓越集群。入选学校将得到2100万欧元/年的资助。

三、卓越计划的评选及中期评价

(一)评选

1.组织机构和评委。“卓越计划”具体由联邦教育部授权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eutsche Forschungs gemeinschaft,以下简称DFG)和科学委员会(der Wissenschaftsrat,以下简称WR)组织实施,负责评选的是一个国际化、高水平的学术评审委员会,所有报告必须以英文提交。具体地讲,研究生院和卓越集群两个部分由DFG的一个专业委员会负责,未来构想部分则由WR的战略委员会负责。

整个申请和评选分为两轮,第一轮落榜的项目与学校可以再与其他新加入进来的学校一起进入第二轮的角逐。每一轮申请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学向评审委员会提交申请草案。评审委员会从项目的创新性、学科现有优势特色、目标的实现可能性及可持续研究等诸多方面对申请进行评估、筛选,并要求从中脱颖而出的大学递交正式提案;第二阶段,评审委员会对这些大学的正式提案再次评估、筛选、评定。全部评委人数为492人(其中女性61人),其中外国评委422人(欧洲289人,北美114人,其他地区19人),占绝大多数。

同类推荐
  • 语文教学的趣味故事设计(下)

    语文教学的趣味故事设计(下)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ABC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ABC

    本文从公文的分类、组成要素、基本功能、主要特征、写作要求等几个方面,详细讲解了优秀公文写作形成的要点。可作为党政机关秘书写作公文的参考书。
  • 跟着张鸣上大学

    跟着张鸣上大学

    本书作者张鸣精彩解读了当今大学生应当如何读大学:学读书、学做人、学做事、学好生活课,把自己铸造成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只有以这样的目的为前提,才能真正读好大学、读懂大学。本书适宜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读者既可以从书中学到读大学的“术业”,亦可以对当今教育进行深层次的反思。
  • 美国汉学纵横谈

    美国汉学纵横谈

    《美国汉学纵横谈》这本论文集为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成果,全部论文均在正式刊物和报纸发表过,在国内学界产生一定影响。分为三个部分:19世纪美国汉学史研究、20世纪美国汉学史研究、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本次结集出版,将对国内研究美国汉学史、中国近代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 电影编剧的秘密

    电影编剧的秘密

    本书收入芦苇和王天兵的四次谈话。在书中,两个热爱电影的人像聊天那样纵论电影,将芦苇的成长经历与编剧技巧的讲解融为一体,既有普适的编剧法则又有实战教训,还有对电影经典的案例分析。谈话的方式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之不但让人觉得过瘾,还会使人油然产生一种信心,对编剧技巧跃跃欲试。作为创作示范,书后还附有芦苇从未发表的电影剧本《赤壁》。如果你热爱电影,又曾萌发过写作剧本的冲动,不时还对拍电影当导演想入非非,那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也许,你在阅读中还会产生独享秘笈的快感,甚至有一种被大师点拨的幸福。
热门推荐
  • 道魔窃天记

    道魔窃天记

    他,天生是个孤儿。他师尊对他寄予厚望,所以他的名字叫承道。天下大乱,他是救世之主,还是祸世之人?身负天命?顺天而为,还是逆天而行?一切缘法,问道?问天?问心还是问情?一切尽在道魔窃天记
  • 风华绝代是你

    风华绝代是你

    她出生在这乱世,原本善良勇敢,单纯无害的她还来不及去看看外面美好的风景,就要面临命运一次又一次的安排……每个人爱别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有些人会倾其所有,有些人会走火入魔失去理智,有些人会为了ta肝脑涂地……傅某人:本王一辈子只败一次,只输给你一人,这可满意了?
  • 命运之魔途

    命运之魔途

    原始蛮荒,魔兽争霸。天灾莽牛出没之地,天降灾难,山崩地裂;嗜血魔熊,暴戾凶残,怒则流血万里;不屈天蛟,反抗天命,杀戮四方,万灵闻风丧胆……弱小人类,生而为食;天地怜宠,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圣兽守护,人类变成天地宠儿,吸灵气,霸蛮荒,万年后人类成强族,进入荣耀纪元,魔兽忌惮。于是九大魔主率百万魔兽大军进攻人类,两败俱伤,人类文明衰落……荣耀纪元起,五千年来,一代代人族强者以身卫道,以血铺路,人类文明渐渐崛起。然,时过境迁,强者作威作福,弱者沦作腹中食……亿万人生活黑暗,不知明日在何方,不知未来有无希望……直到一日,天降神蛋,魔神出世,一念碎山河,一怒断苍天,人族迎来曙光……
  • 网咖大神

    网咖大神

    上网,打团,PK,摸金,搬砖,刷副本,为生活而活出自我,为理想而逆袭,你永远不了解的吊丝,带你走进网咖大神的世界。
  • 我只喜欢他

    我只喜欢他

    “墨亦你醒过来好不好,只要你醒过来我什么都答应你”许一白用带有哭腔的语气说到。三年后,“墨亦我要走了,我陪你三年的时光已经用完了,或许今天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来和你道别,再见”许一白刚踏出这个病房墨亦的脸上流下了一滴眼泪。~后面还有剧情许一白变成了霸气的boss但是在墨亦面前还是那样
  • 小街酒馆

    小街酒馆

    每一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故事,是苦是甜,是遗憾。酒过三巡,每一个我路过的人,心底的故事,写进了本书,一切正在进行时。
  • 生如雪花

    生如雪花

    他从地宫逃出,晕倒在地;她上山采药,无意看到他。他自从失去了自己喜欢的人之后开始变得淡漠;她为了让他保持原来的样子用自己的阳光温暖他的世界。他和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原本不该有交集,却因天意而相遇。一眼万年,命运就此发生改变。旧时王谢,乌衣巷口,朱雀桥边。一袭胜雪白衣如玉无瑕的她与失去心爱的他,能否相知相爱?一切都把握在他们自己手上罢。
  • 妖孽,我和你扛你了!

    妖孽,我和你扛你了!

    我是一个连我自己的身事都不清楚的人,我到底是谁
  • 欺天大圣

    欺天大圣

    无依无靠的少年,从工业发达的地球穿越而来,却发现了一个没有工业,但是却发现了一个可以修练成神的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