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9000000035

第35章 中国与欧洲(1)

在技术史上,中国未能维持其技术上的至尊地位是最不可思议的谜题。在1400年以前的数百年里,中国人在技术上的发展势头令人惊叹,而且在这些事件可以衡量的范围内,其发展速度堪比甚至高于欧洲。他们的许多发明最终落户欧洲,要么是直接输入,要么是欧洲人独立地重新发明出来。以下总结了中国人所取得的若干成就。

一、水稻种植上的重大改进彻底变革了中国农业。对水田技术的更好控制使水稻种植得以在南方得到了巨大的扩展。通过水利工程(水坝、沟渠、堤防、围圩、土堤)对水进行控制,可以为田地排水和灌溉。复杂的闸门、抽水机和戽水车(提水装置,一连串水桶在水流的推动下形成了一个自动运转的抽水机)控制水流、防止淤塞。曾有人估计,从公元10世纪至15世纪,中国水利控制工程的数量增长了7倍,而同期人口至多翻了一番(Perkins,1969,p 61)。

二、在公元前10世纪,铁犁取代了中国古老的刮犁。铁犁可以翻起泥土形成犁沟。这种铁犁由11个不同的部件组成,有些部件可以进行调整,以便得到满意的犁沟深度。后来(在公元8、9世纪)人们对这种铁犁进行了改造,用于水田中水稻的种植。

三、宋朝(公元960~1126年)和元朝(公元1127~1367年)时期引进了条播机、除草耙和长齿耙。中国农业学会了使用新式肥料,例如城市垃圾、泥浆、石灰、长纤维植物茎、灰烬和河流淤泥。使用化学和生物制剂来控制昆虫和害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农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色就是,出版了大量的涉及农业技术的小册子和手册。隋朝(公元581~617年)的《编年史》提到了八篇兽医论文。后来,出现了《桑辑要》和王祯的巨著《侬书》 (1313年)等杰作。王祯的这部巨著配有300副极为详尽的插图,可以根据该书重新建造书中所描述的各种器具。

四、在鼓风炉的使用方面,中国人领先欧洲人一千五百多年。这使中国人能够使用铸铁,把生铁精炼为熟铁。到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经了解铁的铸造,而这最早在14世纪后期才到达欧洲。尽管中国人开始生产铸铁的确切时间无法得知,但是即便以人均产量计算,中国在中世纪时期铁的生产量毋庸置疑地远远超过欧洲。这种优势建立在双动式风箱、煤、耐火粘土和高超的冶金知识之上。双动式风箱使用活塞,由水力驱动,而耐火粘土可以得到极高的温度。一个幸运的因素是,中国的矿石中往往磷含量较高,这就降低了铁的熔点,使铸造更加容易。

五、在纺织业,中国和欧洲的手纺车大致出现于同一时期——13世纪(中国有可能略早一些),但是中国手纺车的进步要快得多、深得多。中国人在纺纱工艺上使用了集中动力源,对纺纱工艺来说,这种应用相对简单,例如捻丝、纺苎麻。苎麻是产自中国的一种纤维植物。在棉纺业,集中动力源的应用问题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一直没有解决,但中国人确实在早期就设法开发了一种多纺锤小型手纺车,这种手纺车并非不同于哈格里夫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复杂的织机装置甚至出现得更早:汉朝时期就使用了手工提花织机。它可以在丝绸上织出复杂的图案,后来还用于棉织品上。棉织品是用轧棉机轧制的。到中世纪末,中国似乎即将经历一场工业化进程,同伟大的英国工业革命相似得令人瞠目。

六、在水力的采用上,中国与欧洲大致并驾齐驱。雷诺兹(Revnolds,1983)已经证明,在公元3世纪以前,中国人主要使用水力杠杆。这种原始装置有一个枢轴,枢轴的一端有一个接引水的斜槽,接引水后可以把它翻倒过来,进而产生往复运动。早在公元8世纪,中国人还在使用水压杵锤,到1280年,中国人就完全使用垂直式水车了。

七、数百年来,人们一直以为中国人是从西方学到计量时间的。这个观点被李约瑟博士及其同事所驳倒。他们指出,在宋朝时期,即公元10、11世纪,中国的钟表制造者使用擒纵机构建造了精巧的水钟,不过其擒纵机制不同于调节欧洲重力钟的摆轮心轴和原始平衡摆。公元1086年,苏宋建造了著名的水运天象仪,这使得中国人在时间计量上的成就达到了顶峰。苏宋的水运天象仪可能是已建成的最复杂精巧的水钟了。它高40英尺,不仅显示时间,还显示一组天文学变量,例如月亮和行星的位置,这真是令人惊叹!虽然要说在中国的水钟里看到了欧洲机械钟的先兆并不完全正确,但是这些钟在机械复杂度、对材料和机械系统的把握以及计量精度上都大大超出了公元1100年前后欧洲所贡献的任何事物(Landes,1983,p.17—36)。

八、中国在海运技术上的成就同样给人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公元960年前后)是每一个学生都耳熟能详的,但是指南针绝不是中国人的惟一成就。在船只设计和建造上,中国人领先了欧洲人好几百年。比起1400年之前欧洲最优良的船只,中国的远洋平底帆船要大得多,也更适于航海。这种中国船是平镶帆船(船体木板一块接一块铺开),装备了多副桅杆,且没有龙骨、艉柱和艏柱。建造船只所使用的技术称为舱壁建造法。该法使用水密浮力船舱来防止船只在万一漏水的情况下沉没。李约瑟博士猜测,这个思想受到竹节结构的启发(Roman and Need—ham,1986,p.66)。尽管优势明显,但是欧洲人在19世纪以前仍没有采用这项技术。李约瑟(Needham,1970,p.63)推断,中国人建造的船只“比在其他文明中所发现的船只要坚固得多”。

中国船只易于操作,在19世纪三桅轻快帆船出现以前,其他各地的船只是没法匹敌的。早在公元3世纪,中国平底帆船装备了带有纵向索具的梯形斜桁横帆,使船只迎风航行的方式同西方三角帆船极为一致。中国人还开发了尾舵,其出现比欧洲要早得多。确切地说,中国船只没有艉柱,因此,这个成就显得更加惊人了。

九、中国人发明了纸,这比欧洲人早了1000年。传统观点认为,纸是由蔡伦于公元100年前后发明的,但是现代研究表明,纸在若干世纪以前就使用了(TSHEDtsuin,1985,pp.40一41)。不过,蔡伦的确率先使用树皮作为原料。纸不仅用于书写:高质量、耐用的纸也用在衣服、鞋子和武器的防护上。在中世纪时期,中国使用了纸币和墙纸,比欧洲人早了几百年,而且早在公元590年,中国人就广泛地在厕所里使用纸了(Needham,1970.p.373)。印刷术大致起始于7世纪后期。中国人先是使用木刻印刷,这种技术使用一块反转镂刻的厚木板,被称为雕版印刷术。公元1045年,毕舁发明了由陶瓷制成的活字。金属活字大约于1240年在韩国使用。古腾堡是否了解这些发明尚有争议,不过证据和逻辑推理与之相反。然而,即使欧洲人独立地发明了纸,中国这项技术的非凡成就却是不可磨灭的。

十、体现中国早熟的其他很多例子出现在公元。700~1400年间。真正的瓷器出现在中国的唐朝(618~906年)。在15世纪早期,中国建成了著名的南京瓷器宝塔。宝塔高九层(超过260英尺),外墙装饰了极为精美的白色瓷砖。中国的化学工业生产油漆、炸药、药品、硫酸铜(用作杀虫剂)和金属盐类。把轮子装在担架上、再配备一名纤夫,这种想法在12世纪以前似乎从未发生在任何一个欧洲人身上,而在中国,从公元232年开始就使用独轮手推车了,或许还要更早一些。在四川省,中国人在地下挖了很深的洞(深达3000英尺)来提取盐水。在马尔梅斯伯里的艾默尔之前好几百年,中国人就使用鸢进行有人操纵的飞行。在军事领域,弩和投石机是中国军队的标准装备,其使用比西方早数百年。中国人大约在公元前250年就发展了现代马颈轭,这项发明经过1000年以后才传播到欧洲(Need—ham,1965,pp.311—12)。在医学领域,中国人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其中一些(例如针灸)只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在西方得到充分的认可。在日常用品方面,西方人应该把无数平凡而有用的思想归功于中国,例如火柴、伞、牙刷和扑克牌,这个名单很长很长。

可是,中国却像欧洲最终发展的那样发展。大约在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的时候,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开始放缓,最后停下了脚步。诚然,中国的经济继续扩张,但是其增长主要属于斯密增长,依据的是国内商业、货币流通以及在南方诸省的殖民。某些为人所知的技术开始废弃不用,然后被遗忘了。还有一些技术开始的时候很成功,但是没有再接再厉、发挥其全部潜力。仔细想来,这其中蕴含的意义对于世界历史而言是可怕的。可以说,中国人一度离统治世界只有咫尺之遥,接下来却渐行渐远。 “中国在14世纪离工业化只有一根头发丝的距离”,琼斯(Jones,1981,D.160)写道。可是在1600年,对大多数来访者而言,中国人在技术上的落后历历在目;到19世纪,连中国人自己都发觉这种状况是不能容忍的。

技术变革速度的放缓不应该被解读为经济停滞。直到19世纪,满清统治下的中国还能够养活日渐增长的人口,生活水平并没有显著地下降。但是这种增长丝毫没有唐宋时期的技术活力。以某种准确度来确定中国技术进步逐渐衰竭的时间是困难的。必然发生了一个逐渐减速的过程,其结果是,到19世纪,中国相对于欧洲来说毋庸置疑地落后了。1769年,一名到广州的英国来访者威廉·希基(William Hickey)评论道,当他们向中国人展示采用欧洲技术有可能受益巨大的时候,中国人“泰然自若、毫不犹豫地承认我们的优势,接着称赞他们自己的习惯,‘一点儿也不假,这是中国的传统”’ (转引自Jones,1989,p.16)。关于中国技术和西方技术之间的差距,一个经常引用的例子是1842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当时,高超的技术让英国向这个傲慢的大帝国强加给中国许多可耻的条款。远在此前,意识到西方正超越自己定然会没完没了地折磨着明达的中国官僚。西波拉估计,他们面临的两难困境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疑惑:他们应该仿效西方还是置之不理呢?

几百年来中国人选择了置之不理。从明朝在1368年的崛起直至19世纪末期,中国经济主要通过人口增长、砍伐森林、商业扩张以及对农业的日渐强化来发展,而技术则日益停滞不前。对于波丝拉普·西蒙的“人口压力导致技术进步”的理论,中国的经历是一个有力的反证。

中国很多技术确实被丢失或者被遗弃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由于具有技术溢出效应,计时技术的例子最引人注目,机械钟据说被带到了欧洲。到16世纪,中国人已经把苏宋的杰作忘得一干二净。他们也不曾设法开发同欧洲钟的重力驱动机构相近的任何东西。在16世纪80年代抵达中国的耶稣会士汇报说,中国的计时装置较原始,为了进入中国,他们狡猾地用欧洲钟为诱饵献给中国的权力机构。

在海运方面,中国相对西方的衰退比较突然。在郑和下西洋之后不到一个世纪,中国就关闭了船坞,禁止适于海上航行的平底帆船超过两根桅杆,建造适于航海、能够长途航行的大型平底帆船的技术就此从中国消失了。在炼铁业,中国技术衰退的直接证据比较少。1690年,存在用来炼钢的冷风炉的证据,这种冷风炉类似于原始的酸I生转炉。然而,即便像李约瑟博士这样对中国赞誉有加的人也被迫做出让步,认为“现代人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建立在竹子和木头上的文化” (Needham,1964,p.19)。虽然中国早在公元1090年就使用了缫车(Needham,1965,pp.2,105—8),但是到19世纪中叶,约占中国出口35%的生丝却完全是由手工制作的,结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生丝运到欧洲后不得不重新缫丝(Btown,1979,p.553)。再看一看煤炭。中国自中世纪时期就开始采矿,据说让马可·波罗吃惊不小。到19世纪,中国煤炭采掘技术仍很原始,只用在浅层煤矿,完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用于通风、抽水和升降(Brown and wright,1981)。显然,中世纪时期至现代,中国遗失了某些东西。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经济学

    每天学点经济学

    本书从基础知识、财政金融学、营销管理学、农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活中的经济学,每级标题以关键字的形式点明陈述重点,结构清晰,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本书分“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关于收入分配”、“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综合经济问题”四个部分,收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论文近百篇。
  • 西方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西方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阅读本书,可以跟踪西方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及时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动态、政策与趋势。在“创新工程”机制下,上海社会科学院结合研究生教学和高端智库建设方向,于2015年初正式启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学术前沿”编撰和出版项目,力图反映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和理论探索前沿,为硕士研究生理论积累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提供引导,也为授课教师提供基础性材料。此次组织出版的丛书,是2015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和研究生院共同资助的第二批集中成果,重在梳理国际领域相关哲学社会科学近年的重要观点和成果。丛书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为根本指导思想,以“5·17”讲话为原则,以我院60个创新团队为骨干力量编撰。
  •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本书从一个在啤酒行业工作过长达11年的资深专业人士的角度,对作为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啤酒产品的市场发展历史、行业特点,消费者洞察和行为变化,进行了详细深刻却不乏幽默睿智地描写,揭示了目前中国啤酒市场发展的规律,总结了行业中主要品牌公司成败的原因,同时对该行业的未来进行了科学大胆的预测与展望。可以说是中国啤酒行业的一部30年演变历史的高度提炼与总结,对该行业甚至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销售渠道成员、公司员工及投资者等)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改革开放阶段中国的市场经营生态与消费者的演变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窥探未来,从而可以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 中国民生60年

    中国民生60年

    一个真正实现了民生变革的社会,是可以适应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一个具有良好的政治体制的社会,不但可以促进民生变革及其发展,也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民生变革60年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必须清醒地回首,并深深地思索。60年的民生变革怎么去形容和评价?古语云:鉴往知来。历史或许才是最好的回答。60年一个轮回,而中国民生变革的轮回需要回答和回味的的确太多太多。让本书带领你驻足回眸,去感受、去回味60年间,中国人民与中国民生变革历经的磨难和阵痛以及勇往直前的坚实步伐。
热门推荐
  • 传奇天王系统

    传奇天王系统

    卡梅隆:林是我最大的对手,也只有他,才能挑战我!伯格斯:世界娱乐圈没有华娱?不,那是在林出现之前,林出现了,华娱就崛起了。唐尼:最想合作的导演?那必须是林啊,天啊,你知道吗,当我接到林的电话时,我整夜未眠!和林合作,真的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当林子涵第十次捧起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小金人时,他已然成为了华娱,不,整个世界娱乐圈的传说。他,就是传奇天王,活着的传奇!这是一个小明星穿越平行世界成为传奇天王的故事。
  • 英雄联盟之全民解说

    英雄联盟之全民解说

    (本书已完结,希望大家支持作者的新书《网游之这货不是骑士》)职业选手王磊重生了,他反思过去,决定分享自己在联盟中得到的快乐,于是他成为了一名解说。平时打打直播,没事调戏调戏美女主播,和女房客搞搞暧昧,教育教育文化女青年,还有一群漂亮的女粉丝......人生得意须尽欢,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娱乐小说,搞笑娱乐,逗比书,不是技术流的。)
  • 仗剑异位面

    仗剑异位面

    天下剑法,唯快不破!面对人世间的尔虞我诈,江湖第一快剑萧长天,能否绝境逢生?末世来临,神剑无痕打开异位时空,人世翘楚该何去何从?在陌生时空的危机当中,萧长天又是怎样不断升级?面对更为强大的敌人,且看萧长天如何凭手中神剑,换回云淡风轻!书友群:117916240风铃欢迎大家的加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地球载体计划

    地球载体计划

    在距离地球太阳系16亿光年的超体系星云,那里居住着宇宙中最智慧的生命体--超冰晶星球人,他们用自己体内的超冰晶体维护着整个银河系的安定与和平,而与此同时在宇宙的最深最黑暗处,来自暗黑系星云中的MIJI星人,通过暗黑黑洞制造着宇宙中最邪恶的暗黑铁血军团,整个宇宙都将受到威胁,一场旷世之战即将打响,而“地球"这个神秘又脆弱的的星球即将为了这场旷世之战完成他的最终使命。一位来自超冰晶星球的ice博士,就是研究“地球载体计划”的工程师,一切事情的始末就围绕着她开始了。。。。。
  • 秋雨情深

    秋雨情深

    什么是爱呢?或许是渴望掩于岁月的陪伴,或许是迫于无奈的遥遥相望,又或许仅仅是成全。她和他穿越时空相遇,相爱,相恋,或许吵吵闹闹,或许静默相望。却发现不过梦一场,得到与否,好像不那么重要了。
  • 血族——枫之约

    血族——枫之约

    她,是力量被封印的吸血鬼。18岁时,她遇到了那个黑发红眸少年,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封印,也就此解开。他,是魔王撒旦,待人永远一张冰山脸,但在那个蓝眸女孩面前,却第一次乱了情绪。“隐儿,1001朵红玫瑰,代表我爱你一生不变。你身后的双生树,代表我们会永远在一起。”不等女孩反应过来,男人便把玫瑰塞到她手里,随后单膝跪下,右手多了一枚钻戒,“这枚钻戒,是我给你的承诺,隐儿,你愿意嫁给我吗?”男人的眼底,是满满的深情与宠溺,他静静地等着。“我愿意!”女孩伸出了手。男人一把抓过女孩的手,将钻戒牢牢套在她的无名指上:“答应了,就不许反悔哦!”
  • 七分甜的青春

    七分甜的青春

    五味杂陈是青春的味道,五颜六色是青春的颜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配是个小仙女

    女配是个小仙女

    1v1,本文用一个字概括,敲甜!颜语身为玄外天最皮的崽,今天拔两根天道的胡子,明天剪几根月老的红线,没事听听美人儿们的小曲儿,小日子过的好不悠闲。直到某人的出现,一言不合就把她踹进三千小世界,美曰其名:“历练。”可当她无数次在小世界被他逮着然后无数次从腰酸背痛中醒来时:“我星星你个星星!老子信了你的邪!”对此,某人只是一挑眉,笑的一脸没心没肺。【作者智商不够,只会写无脑甜文+宠文,不喜请绕道。】